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目录: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2)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2)

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 (3)

2.1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方向性作用 (4)

2.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 (4)

2.3 城市管理可以运用城市规划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5)

3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和谐发展 (5)

3.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 (5)

3.1.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 (6)

3.1.2 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

段 (6)

3.2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6)

3.2.1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7)

3.2.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辘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 7

3.3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的和谐发展 (7)

3.3.1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的冲击 (8)

3.3.2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8)

4.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姓名:袁丹班级:资源一班学号:20100512118

摘要:城市建设发展,城市规划先行,城市管理是关键。随着城市建设节奏的不断加快,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在不断地修订、充实和调整,城市管理也在不断地革新。本文介绍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管理的概念,探讨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并从文化、生态以及城市化三个角度出发介绍了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城市发展规模及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1]最终目的是合理的利用该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使城市环境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保护.最大限度的体现每一个城市居民的意愿。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

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城市建设是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最终服务于城市运行。

城市管理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整体管理”。从内容看,城市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城市自然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四个方面;狭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管理。目前我国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通常是指狭义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的职能可概括为导引、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2]

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

城市管理要以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为指导。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是实现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只有抓好城市规划、建设,才能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同时,城市规划又对城市管理起到一定的规范性作用。

2.1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方向性作用

城市规划是龙头,它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规划具有方向性作用,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和城市发展的蓝图。城市规划总揽城市建设和发展全局,它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抓住了城市规划,也就是抓住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关键。

2.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

城市规划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和合理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正确引导。以城市经济管理为例,具体地说,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管理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规划将国家经济建设的政策、法规融人到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中,从而引导城市建设合理健康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2.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经济功能,营造更适合招商引资和城市发展的经济环境。3.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建设开发的方针,对于统筹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创建和选址,实现城市规模经济效益具有引导作用。4.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城市规划坚持在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的资源共享。5.城市规划的相关规定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中有价值的名胜古迹,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6.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活动的发展规模进行合理调控,确保城市规划建设与自然资源

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3]

2.3 城市管理可以运用城市规划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进行城市管理的过程中,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规划的内容和管理措施会不断地修正、充实和调整。既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又要尽量避免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另外,还要考虑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挑战。为此,需要做好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协调工作。第一,要处理好城市规划中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的具体隋况相结合的关系,紧密联系城市实际进行管理。第二,实施城市规划的同时,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对社会稳定的维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第三,城市管理要根据城市规划,使城市形成工业聚集中心,住宅、商业聚集中心,商品、贸易聚集中心等,逐步实现城市协调发展的目标。第四,在实现审批的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加大投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环境。

3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和谐发展

3.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展示了城市的价值品位和风尚,它是一座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因此它是城市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维度。城市建设是城市文化的一种直观表现,城市建设的产物本身

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和历史积淀。随着我国大规模的旧城更新和新城开发,城市文化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在保持城市建设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强对城市文化的管理已经成为城市管理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3.1.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发展的动力空前增强,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结起来,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城市建设的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旧城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缺乏力度。3.1.2 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城市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与城市规划有着直接的关系。为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转变传统的对城市文化的片面理解和运用,我国的城市建设必须健全规划的决策和实施管理机制,同时要强化城市设计的文化传承功能,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共生。[4]

3.2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环境与人口大国,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如何在保持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使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

保护和谐发展是当前城市建设者和城市管理者日夜思考的问题。

3.2.1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但同时城市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制约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城市在成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同时,也变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

3.2.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辘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需要在科学发展观和协同论的导下,综合运用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其中管理手段主要论述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建立鼓励性生态保障措施等。技术手段主要有:科学编制城市生态发展规划、建设节能建筑和生态小区等措施。

3.3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的和谐发展

城市化是入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建设处于不和谐的发展状态。比如城市规划滞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城中村的改造以及城乡交接带建设管理薄弱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化的深入推进,也影响到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化的和谐发展是当前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需要认真把握的问题。

3.3.1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的冲击

在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中,城市建设与城市化的和谐发展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快速城市化给城市建设带来了许多问题;二是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之间存在矛盾。具体表现在:1.快速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破坏。2.快速城市化引起土地利用效率低。3.“城中村”闯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矛盾。

3.3.2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清况下,城市建设与城市化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政府对城市土地的控制和管理低效率,城市规划落后或衔接出现断层,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是进行城乡统筹规划,建立城市纯的规划调控机制;其次是改变目前现有的土地经营和管理机制,提高土地经营和调控效率;另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是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和谐发展的直接手段。

4.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继续。[5]现代城市具有多元化特点,是由多重要素有机组合而形成的有系统的整体。城市的建设不能盲目地开展,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逐步开展。“规划就是法律”,现代城市的建设要依法行事。作为城市建设继续的城市管理,目前还

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作为执法依据。在这一点上,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起到了一定的规范性作用。[3]

参考文献:

[1]张艳红.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及实施措施探讨[J].莱芜市规划局钢城分局.271104.

[2]农东霞.和谐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促进城市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3]朱广黔.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规范性作用.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2年12月第26卷第6期.

[4]杨鲁豫.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和谐发展的研究.博士后学位论文.20060601.

[5]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O9.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sj.com/doc/c512345009.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城市规划的变迁--尹稚

城市规划的变迁 接到这个邀请是想让我讲一下具体的案例,但是后来我一想跟一线设计师讲案例就算了吧。我今天想讲点观点,讲点故事,讲点我对城市规划的理解,以及我们目前中国的城市规划面对的困境。 为什么叫“变”与“不变”,这是当时我的导师吴良镛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中国的城市规划处在变与不变之间。一方面从媒体等方方面面对城市规划有很多的批评,有说城市规划是跟权贵跟金钱勾结狼狈为奸的,也有骂城市规划是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的。同时中国每一个城市的发展建设恰恰跟城市规划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国政府对城市规划的重视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地步,很多地方的市长动不动就讲,规划是龙头等等。但是他讲的规划和我们干的规划是不是一码事?或者干的技术活放在国家大的背景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差事?这个恐怕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昨天我看微薄,北京淹了水,很多网友谴责规划师。到底是不是规划师干的?我觉得这是规划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首先,城市规划在政府决策系列里面并不是最高层面的决策,或者说城市规划处理的事物,它的话语权并不足够高,足够大。因此任何一个规划师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下开展工作的。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其实脑袋比你大的有的是,要想走一个技术精英路线,书记市长决策都是拍脑袋都是错的,应该拍城市总规划师的脑袋,碰到这种情况我感觉这辈子是做不到的。因为你会看到,我们需要参照的背景,无论是经济决策,政治决策,军事决策任何一个方面都比你要处理的事要大。 为什么中国这些年出现对城市规划的质疑?其实跟中国的大环境有关系,我们在社会,经济,政治方方面面,中国面对的是巨变和动荡的年代。这不仅仅是从中国国内的环境来看,即使你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会进入一个间歇性的动荡期。所谓间歇性的动荡期,大白话来讲就是进入了一个地震高发期。一方面在世纪之交的时候看到了传统的斯大林式的计划经济的失败,看到了表面上市场经济大获全胜。对这种态势的判断的非理性和过度的意识形态化,会看到不仅仅从计划到市场过渡的国家面对很多问题。同时也会看到当年纯粹的市场经济的国家也面临很多问题。所以巨变跟动荡是潜伏在市场经济大获全胜这样一种表象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背景后面的深层次的东西。实际上我们原来走的路,不管往哪个极端走都是错误的。 北美,欧洲在这一轮的经济危机与中国实体经济出现的危机等等,都会导致双方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同时这种经济上的不稳定在社会上也会产生影响,而我们前30年的改革开放,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经济成果获得的同时,财富再分配出了问题,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的积累,我们社会上的反映比其他国家更暴力一些。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前言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1. 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 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 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休闲游憩场所,正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东莞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居民对健康和运动更加关注,日常和周末、节假日游憩需求大大增加。东莞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并已具备进一步构建休闲社会的基础条件。 因此,从东莞市经济实力以及市民的休闲需求来看,绿道网的建设是东莞自身提升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休闲社会的重要途径。

论在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论在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发表时间:2019-06-25T09:31:10.4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陈泽龙[导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市政工程建设想项目的增多。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市容市政管理局广西崇左市 532200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市政工程建设想项目的增多。当前,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城市布局也不断完善,因此需要更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如今的市政设施建设。本文就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市政;基础建设;问题与对策引言 市政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市政设备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大大提高,因此,一旦设备出现老化、破旧甚至被故意破坏时,人类的生活则会出现很多的不便。并且,要重视对市政设施的管理及其的养护工作,因为在市政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中,不仅是对建设的情况的一种体现,更重要的是市政设施管理还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也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对市政设备的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可太低。 1目前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现状发展重点(1)以改善城市环保能力和提升居住环境为重点。实施城市环保工程,进行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能源多样化利用及资源回收利用工程的建设,改善和提升城市污水、垃圾的处理能力,能源供应及资源回收利用能力;同时加大城市居住环境的改造,主要实施了对城区道路的绿化改造,完成了城区的增绿补绿工程、公共绿地的景观绿化工程以及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绿地率的管控。(2)以改善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条件为重点。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的生活条件是政府的工作重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对城市供水、供电、排水、灯光亮化、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新建和改建工程加大了投资建设,并力求避免重复建设。(3)以新建市政道路和改扩建市政道路为重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建市政道路和改扩建市政道路一直是政府的工作重点,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和符合城市的发展需要,规划新的市政道路及对原市政道路进行改扩建已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常态,市政道路关系到一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2加强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2.1市政建设要协调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安排、科学开发、总体建设从现代化的角度考虑,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长、中、近期的布局规划,综合其总体性和统一性,重视金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进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适当的超前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社会建设工程,横向观察,对开发区的工业、农业、工业、运输、住宅、文化教育、医用卫生、购物、服务、公用事业、城市绿化、行政管理、土地平整、组织施工、验收交付使用、后续管理等,做到各个环节进行连接,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2.2提高城市市政建设设施管理工作的效率 要想提高市政设施维护的工作效率,对管理体制的完善已刻不容缓。现如今,必须依据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做好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市政设施管理的功,所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系统是市政管理的重中之重,也不可再拖,只有这样,才能使市政设施管理工作更加有条理,是工作人员明确并清楚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责任,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都得以提高,责任和权利对等,权利越大,责任也相应地应该更大,既不能出现多个领导指挥一个工程的情况这样就没有统一的领导方法,更不能使工程完全无人领导指挥管理的情况出现。要想进一步使市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仅仅是上面提到的那些还往往不足够,还要依据统一的分级制度,分配工作时要相应的结合不同部门的主要职能方向,也要结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这样,才能全面且及时地做好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 2.3制定相关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管理 融资在市政公用设施的工程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政府出台相关融资政策,在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融资,来加大市政公共设施的的资金投入,促进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同时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资金投入不够的问题。市政公用设施融资的基本原则为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受益期间以吸引民间投资,对民间投资严格进行工程监管、工程审计和资金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及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加大对城市建设管理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等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其能够专项应用于城市维护及基础设施建设中,避免非法挪用或占作他用。 2.4加强对建造过程的设计管控 对公用设施的设计图纸的交底工作要更加完善。对设施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在项目开工前就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对项目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审核,切记不能盲目的开工,没有计划的建设最后只能变成没设计的无计划施工,会造成许许多多的问题。另外,设计图纸必须要在设计以及施工单位进行交底工作,是为了防止随意变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设计方案的完善也要加强。由于设计方案的不同,往往在建造完工后,各种方案所实现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往往有极大的差别,因此要对不同的项目,针对其独特的方面,使得方案的设计更合理。在建设的过程中,其管理工作也不可忽视,且也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于不用的市政公用设施,因为他们的样式并不相同,所以也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但是,要尽可能的减少建设成本,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这样可以减少施工方案的费用,降低成本。 2.5创新公用设施日常维护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想做好公用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岗位制度的建设工作必须要尽快完善,以便为后续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随后还要对当地在市政建设方面能够提供的设备、人力、设施和技术等资源进行统计,以此作为基础,并且在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中,要细致划分所有有可能涉及到的的各项工作,并对此制订出工作目标,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可以降低后续工作的复杂性,也可以保证后续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对相关工作要有更高要求的检验标准。其次,在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严格依据我国市政设施维护制度及其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对维护工作实际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作出详细的工作规划;并且,还要将市政设施定期实际的维修情况装订成册,方便相关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验收和抽查。还有,对设施维修区进行审核,该工作可全面,可重点,可定期,可抽查与检查,维修质量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加快工作也要不断进行,保证可以全面加强对维修工作的考核。 2.6市民参与公用设施的规划和监督工作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目录: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2)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2) 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 (3) 2.1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方向性作用 (4) 2.2 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 (4) 2.3 城市管理可以运用城市规划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5) 3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和谐发展 (5) 3.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 (5) 3.1.1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冲突 (6) 3.1.2 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 段 (6) 3.2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6) 3.2.1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7) 3.2.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辘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 7 3.3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的和谐发展 (7) 3.3.1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建设的冲击 (8) 3.3.2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方法与手段 (8) 4.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姓名:袁丹班级:资源一班学号:20100512118 摘要:城市建设发展,城市规划先行,城市管理是关键。随着城市建设节奏的不断加快,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在不断地修订、充实和调整,城市管理也在不断地革新。本文介绍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管理的概念,探讨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管理的作用,并从文化、生态以及城市化三个角度出发介绍了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 1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概念 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城市发展规模及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1]最终目的是合理的利用该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使城市环境能最大程度的得到保护.最大限度的体现每一个城市居民的意愿。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

研究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研究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摘要:针对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规划建议。现阶段,城市发展具有多元化和“降速”的特点,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化发展, 必须要做好规划的把控,注重传承和变革,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实现传统和现 代的有机融合,建设智慧城市,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城市服务。现结合具体研究, 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传承与变革 1 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的不足分析 2019 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陈华元提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和管理,在文化传 承和创新以及城市之魂铸造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千城同貌、城市文化缺失。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来说,城市发展过于追求“大” 和“新”,城市建设无序,一些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等的建筑一点 点消失,千城同貌问题凸显;②传承不够、创新不足。从城市更新以及保护实际来说,对文化历史名称以及历史建筑等的保护以及开发模式较为单一,缺少对城 市资源环境特点以及人文历史要素等的全面认识,未能实现城市的精准定位;③管控不力、执行不严。当前城市历史人文风貌被破坏的情况严重,为城市开发让步,使得很多历史文化逐渐消失。 2 城市规划的传承 2.1 合理降速 从城市的发展现状落实,过于追求发展速度,逐渐出现后劲不足或者其他问题。若发展潜力被挖尽,那么必然会影响城市发展速度,造成城市发展停滞不前 或倒退问题。新常态下若出现此情况,那么会产生大规模经济下滑等各类问题。 这需要合理降速,制定完善的政策以及措施,不可以过于追求城市建设以及城市 发展速度,忽略了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融入。若城市规划建设始终保持高速运行,那么未来必然会超出承受能力。基于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实践中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利弊分析,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推动城市发展,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 状态。在城市规划方面,要贯彻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念,积极传承优秀文化以 及理念,不断提升规划品质。 2.2 多元化 从城市建设实际来说,早期对城市规划的重视水平较高,后期为了追求经济 利益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逐渐偏离城市规划的轨道,违背科学规划以及发展理念。新常态下城市转型发展,推进城市建设工作,必须要转变以工业建设推动社 会经济的思维理念,倡导多元化发展模式,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引导城市 发展回归轨道。开展城市规划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区域的文化特色,打造个性化城市。在城市规划实践中,贯穿传承的理念[1]。 2.3 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 新常态下城市转型发展,要注重历史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的融合。我国传统 建筑八大流派各有特色,具有较强的地域代表性,各地区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若能够有效融合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实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还能够推动现 代城市的持续化发展。在城市规划的传承方面,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①提升民众需求,留住乡愁记忆。在具体规划中要注重完善城市文化设施,为各类文化 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做好传统文化 的保护和创新,留住乡愁,留住城市记忆;②提升地域特色。若想改变当前城市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项目组前言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1.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 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

城市公园开发建设初步思路——以曲靖为例

城市公园开发建设初步思路——以曲靖为例 从旅游角度来定义城市公园,是指城市中的开放园林空间,是城市休闲功能的有效提供者,包含着供大众参与的、露天或半露天型、与生态相协调的休闲项目。 一、城市公园分类 (一)“自生型”城市公园——新建资源构筑公园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公园皆为此类,政府或投资商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市场拉动、自身资源带动等原因,划分一部分场地修建城市公园,预先做好方案,制定出详细的规划书,而后按部就班将规划图转为现实建筑。 (二)“突变型”城市公园——现有资源改建公园 一些地产先天开发不合理,或是后天宏观环境变动使其不再适应需求,或为改善城市环境的迫切需要,而导致对先前地产的重新开发,从而修建起城市公园。 (三)“起死回生型”城市公园——废置资源再利用建公园 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一些闲置资源,为充分利用资源,将现有的不存在旅游吸引力的资源,严格根据其自身情况改造为具备旅游价值而形成的公园。 二、城市公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对市民免费开放城市公园的热潮。城市公园免费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理想的绿色休闲场所,切实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实属利民之举。然而,就我国城市公园本身来讲,门票收入尚属其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则公园的免费开放必将带来更多的经营难题。 (1)城市公园建设经营资金不足。长期以来,城市公园建设经营的资金绝大多数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但这并不能满足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经营维护资金。因而,城市公园建设资金不足及经济合理性问题是城市公园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难题。 (2)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绝大多数的公园属于政府投资建设,行政性质的

管理,在规划设计之初过分地强调公园的生态景观功能,而没有将公园的经营管理纳入到规划设计之中,造成许多经营管理方面不相适应的问题,开业后逐渐凸现出来。 (3)经营模式单一。我国的城市公园,经营模式比较单一,一般包括销售门票、会议加上一定的餐饮和商品销售,且所销售商品大多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更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公园呈现千园一律,缺乏地方性特色,观赏、娱乐、教育、纪念等功能不能很好的复合,公园的综合效益较低。 (4)缺少创新性、参与性项目。我国城市公园在对于开发参与性项目时,眼光只关注到了娱乐设施上,像动手制作、团队协作等在玩中学的项目被忽略掉,创新性也不高,有些公园内的服务设施十年都不更新,公园重游率较低,旺盛期较短。在开发游乐设备的同时,切记城市公园的公益性和生态性两方面,不可完全追逐收费设施的利润,而把一片城市绿地开发成钢筋水泥林立的游乐场。各类活动设施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必不可少,它丰富了公园的功能,但是决不可为谋求经济利润而将公园变成游乐场,破坏生态环境的和谐。 三、城市公园开发模式 目前,很多城市公园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来继续艰难的支撑着,或者处于常年的亏损状态。从对这些城市公园的现状做了分析之后发现,城市公园之所以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大多基于公园的设计和经营两方面原因,而现在一些成功的城市公园也是得益于他们出色的公园设计理念和优秀的经营管理。目前城市公园在设计和经营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为: (1)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土地。合理地改造和综合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土地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可以使用街道、公路、滨水地区等。当然还有将废弃的场地开发成城市公园的成功案例。 (2)实施要素的重要性设施的配置。把公园作为组织要素;合理开发公园项目;创造安全的环境;清洁等于尊重。 (3)公众参与机制的介入。公众参与的结果能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区位与欣赏水准,反过来影响设计师和建设者,在高品质的园林景观,使环境和人

对于城市社会学的认识与探究.

对于城市社会学的认识与探究 摘要纵观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两点启示: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引擎,综合应用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理论创新的途径。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城市社会学研究越来越重要。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日益成为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社会学思想在欧洲诞生以来,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形成了多种研究范式,每种研究范式都规划出不同的学科框架,但是统一的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境下,我国的城市社会学究竟怎样建设和发展,是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研究城市社会学近百年的发展轨迹,可以为我国城市社会学学科建设乃至城市建设提供启示。城市社会主体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构成的。城市发展与女性解放密不可分,同时,女性赋权的增加也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城市中的女性空间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将为创造更加平等、和谐的城市社会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发展轨迹城市问题城市建设城市气质女性视角 正文 一、城市社会学的发展轨迹 1.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的引擎 欧洲社会学家关注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开端。19世纪的工业革命加快了德、法等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速度,大量农村人涌人城市。伴随着城市人数激增,许多城市失业问题突出,食物、住房、医疗卫生设施严重短缺,进而引起疾病流行,犯罪率上升,城市秩序混乱,城市人生存状态不断恶化。这些问题引起了滕尼斯、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等社会学家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城市。滕尼斯比较了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阐发了城市生活的特性;齐美尔从城市社会心理的角度揭示了城市的高节奏和理智化的精神生活特征;迪尔凯姆发现城市社会是典型的有机团结,存在着非人格性、异质化和竞争等问题;韦伯建构了城市理想模型,把中世纪城市看作历史上唯一的完全城市社区。指出现代城市因过分理智和重视利润而衰落。虽然这些社会学家没有提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但是他们采用乡村与城市相对照的模式来研究和揭示城市的特性,发掘当时城市社会问题的根源,是以理论方式对当时城市社会问题做出的回应。 美国城市社会问题触发了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研究。20世纪初,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大量农民和移民涌进城市。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与城市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社会失序程度相当严重。在工业发展迅速的芝加哥市,“举目皆是移民和季节工”。庞大的城市贫民队伍使城市更加混乱不堪。“几乎所有都市都存在大面积的贫民窟。贫民窟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又反过来造成这里人口教育水平低下、道德水准滑坡、暴力、犯罪、种族冲突盛行。”城市几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帕克在做新闻记者期间,广泛地观察和接触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的越多,他的困惑就越多。“几乎可以肯定,帕克在面对这些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时候,缺少一种思维和分析的武器,不能解决他自己的困惑。”这些困惑驱使帕克转入社会学研究来寻找解答,于是帕克带领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对芝加哥市展开大规模研究,旨在发现城市人口和社会机构组织而成的特定秩序及其影响因素,解除当时出现的城市失序状态。 英国城市住房问题是新城市社会学的缘起。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涉及医疗保健、住房改革、城镇规划、教育等方面,试图逐步用社会化的消费方式解决市场模式存在的问题。雷克斯和帕尔等社会学家关注这一问题,孕育了新韦伯主义城市社会学理论。 欧洲的城市社会危机引发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城

最新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建设方案 城市是一定区域政治、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现代城市的形式和发展除自然条件外,主要是在规划指导下,进行不断建设和有效的管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关系。认真研究并处理好三者之见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分析了上述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建设与管理的直接依据。 一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城市规划关系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起着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重大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一个城市能否建设的好,管理的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只有这样,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依据规划科学的、有序的进行。否则,建设的管理就在很大程度上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二自觉依据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城市规划有一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趋于科学、合理、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有一个对城市规划权威性、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如何自觉依据规划来进行建设和管理。这些年来,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我国的城市建设近十年来日新月异,新建筑、新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也出现了一些败笔,如一些城市或是拆毁了具有历史风貌的区域,或是在风貌保护区新建了一些现代高层建筑。一个城市要发展好、建设好、管理好,首先要规划好。所谓规划是“龙头”,就是讲规划要先行。这样城市的发展、建设、管理才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才能避免盲目性,甚至破坏性。规划已经一定程序确定,就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能由于长官意志或地区部门利益而随变更。规划必须高起点,才适应和满足城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以科学的规划减少建设的失误。规划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特色化、历史变化等,努力克服“千城一面”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城市展速度的快慢,城市建设和管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于城市规划是否高起点,具有超前性、科学性、特色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建设与管理是否严格依据规划的要求,科学有序的进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建设是城市发展和基础,是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前提条件 城市规划制定出来以后,如何使贯彻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就成为突出问题。成功的城市建设应该是科学与艺术、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要达到这种境界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来具有实施各项城市建设项目,使规划逐步付诸实施。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为城市的高效能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客观对象,使之“有的放矢”的起到保障各项建设项目维持良好的状态或形象的作用。 一、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根据规划的部署,政府有计地组织能源、交通运输、通讯、地下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其他物质设施建设的基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也

绿道规划设计编制指引

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 社区绿道是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道网的微循环系统,为居民日常出行通勤提供便捷的慢行系统、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绿化环境,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紧密接驳。为了明确社区绿道规划编制内容、规范规划编制成果,统一规划技术标准,确保社区绿道的顺利实施,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制定本指引。 一、总则 1.01本指引所指的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 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按等级和规模分,社区绿道属于绿道网第三级。 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构成。 1.02本指引适用于东莞市内各镇街的社区绿道规划,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编制 范围为镇域行政区范围。 1.03社区绿道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1.04社区绿道规划应符合《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 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 二、规划内容 2.01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应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 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的社区绿道建设目标,确定辖区内社区绿道的建设规模、线网布局、服务设施布点,基础设施配置等内容,并提出分期建设计划等实施建议。 2.02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与定位。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要求,结合镇街实际, 确定城镇绿道网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 (2)社区绿道线网布局。参考本指引附件2社区绿道选线原则及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社区绿道的线网布局,并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2010年08月25日来源:机关党委(宣教处)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 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出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一是城市建设遗忘历史、丢失个性、缺乏特色,往往千城一面、千城同类;二是在城市加快现代化的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城市拥堵、公共安全、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了,城市变大了,却出现了管理失范、社会失衡的现象。作为一市之长,我们是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承载着重大的责任和群众期望。如何把握传承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关系,如何把握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如何把握城镇化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很好地作出回答。我先后担任过县级市昆山市、地级市扬州市、省会城市南京市的市长,3个城市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特色不同、发展阶段也不相同,我结合在这3个城市的实践,谈一些感悟和思考。 城市要有“魂”和根。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每个城市不管规模大小、建城史长短,都有自己血肉相连、代代相传的文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DNA,都有自己

的故事。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明的内核,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宝贵财富。一个城市缺乏历史延续和文化底蕴,就不会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永恒的魅力;一个城市没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看到一些文化古城,要么在战火中湮灭,要么在领导的无知中倒下,要么在建设中被破坏。作为现任市长,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必须薪火相传,发扬好、传承好城市的历史。我们的做法:一是坚持“三个敬畏”的理念。就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珍惜历史遗存,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二是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方针。保护是前提,利用是关键,改造是手段,复兴是目的。扬州是古城,在扬州时我们提出坚持“五个保护、五个不”,即保护古城街巷体系、保护古城建筑风貌、保护古城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保护古城遗址、保护古城非物质形态文化;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传承古代文明,转换功能,实现古城改造复兴。南京是古都,历史遗存丰富,六朝遗址有孙权墓、南朝陵墓石刻等;明朝文化有明城墙、明孝陵、明故宫;民国文化有中山像、中山陵、总统府,包括许多近现代建筑;宗教文化有佛祖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玄奘顶骨舍利、金陵刻经处等。我们强调要整体保护、全面保护、活态保护,实现古都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三是坚持通过城市更新把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现在一些地方把历史文化简单地当做包袱,在大拆大建中破坏了城市历史文明;也有地方搞大量的“假古董”,亵渎了古代文明。历史遗存、人文环境、建筑符号、民俗风情、历史信息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资源,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破坏了历史文化,就丢失了城市的个性魅力。传承文化是传承文明,是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发表时间:2017-06-14T14:01:49.237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期作者:冯琪[导读]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更加趋于科学合理,需要更加理性地去制定各项政策。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更加趋于科学合理,需要更加理性地去制定各项政策。在新常态环境下城市规划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重视以人为本、回归理性、回归本源,讲究因地制宜、软硬兼顾。对城市规划进行传承和变革是提升城市规划作用和影响的重要途径,可以引导形成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突出城市个性和特点,同时探索城市规划模式创新,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传承;变革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2-0009-02 引言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长期发展的计划,在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创新,同时也要保持城市独特性,城市规划是战略性规划,在保持总体稳定性的前提下,对相关要素在传承中进行变革,通过适当的变革保障城市规划的时代性和多元化,促进城市逐步发展。 1.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 城市规划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对城市发展进行深度思考,对原有规划有价值的部分不断挖掘发扬,对不适宜的部分不断调整优化。城市规划要针对城市面临的发展形势与所处的发展环境,从规划传统出发,需适应新常态下城市的发展要求,通过科学的设计目标对城市发展进行统筹谋划,对城市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出现盲目的工程规划建设,尤其是要避免出现“形象工程”等不良情况。在新常态形势下,要从上一发展阶段常规的城市建设模式中转变过来,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给,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的效益。 2.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创新 2.1 把握城市规划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 在新常态环境下,要求城市规划遵循市场化方向,以新常态作为契机进行创新,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平衡规划涉及到的各方利益,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地推进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以更加长远、科学的眼光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对原有城市规划模式进行合理创新,根据现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调整工作,对一些不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规定和办法进行更改,改变传统过度依赖土地资源开发的发展模式,将“去库存”和“去过剩”目标进行融合,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进行城市规划创新,科学规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此外,在新常态环境下,要重视弘扬文化传统的精华,增加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营造更加宜居的环境,展现更加美好的城市个性和特征,在文化大复兴的时代,通过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城市得到更多的认同和尊重。 2.2 推进城市规划在新常态下的体系转变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的中后期,提高城市规划的水平和质量对下一阶段发展至关重要。若要使城市规划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需要,服务于城市发展要求,应将城市规划置于城市建设全过程的首要位置。通过完善城市规划功能规范,构建城市规划发展价值体系,依据新的规划来实现新常态环境下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城市经济的合理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在新常态环境下发展城市规划,要遵循国家法制化进程,在法制体系框架下,对城市规划过程进行规范,通过法制化促进城市规划制度的落实,促使责任主体履行职责,建立起现代市场环境下城市规划的保障制度。通过法制化环境,明确规范和系统的创新制度对城市规划的内外部因素条件进行规范化。此外,要重视城市规划管理,根据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发展特点,利用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机制保证城市规划流程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要更加重视公众参与和民主化管理进程,重视人民的呼声,为规划提供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化、系统化的管理。 2.3 转变城市规划在新常态下的技术核心 城市规划的功能和价值转变是城市规划变革的重要依据,城市是人民生活的家园,新常态下应更加重视人本主义思想,城市服务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功能更加显著。城市规划建设应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人与城市关系和谐的基础上,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以“人”为中心,应用相应的技术,对城市宜居性和城市环境改善作为技术的着力点,建设城市、文化、公众、环境和谐的环境。通过技术的有效应用,建设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的城市。 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要体现出城市规划的技术优势,发挥技术的巨大作用,将“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等新理念、“大数据”和“BIM”等新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使规划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并借助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发展模式创新。通过新技术应用对城市规划结论进行协调校核,调节城市基础系统和内部环境的关系,实现对城市的技术化改造,更加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通过在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不同环境与过程进行新兴技术嵌入,更好地体现城市多维度、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并有助于推动城市规划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3.结语 新常态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规划要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将城市规划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和生产的大环境之中,让城市规划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为市民生活创造更多的便利,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资源配置,为城市发展寻找更加持续的动力,满足新常态环境下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城市规划的传承和创新,促进城市规划模式的进步,探索新常态环境下城市发展新途径。城市规划的传承和创新是保障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改变不合理城市发展模式的有利契机,对未来做好城市规划工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蒋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美学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魏晓芳.三峡人居环境文化地理变迁研究[D].重庆大学,2013. [3]尤海涛.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5.

论韩国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开发

论韩国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开发 一、韩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韩国城市规划的正式形成是在1971年,但当时所形成的城市规划受到来自总统、中央政府强权的影响。随着1988年开始实行的地方自治制的出现,居民的参与成为制度化,城市规划逐步进入正规轨道。韩国城市规划体系主要由以下内容所构成。 1、土地利用规定 土地利用规定是由地域、地区及区域规定所构成。汉城等大城市及地方小城市规划的详细程度均有不同。 首先,地域规定是以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及公共福利水平为目的而制定,一般分为居住地域、商业地域、工业地域、绿地地域四类。各地域用途再细分为三个内容(如居住地域细分为专用居住地域、一般居住地域和准居住地域。 其次,地区规定是为了增强公共安全和城市职能而制定,包括风景地区、美观地区、高度地区、防火地区、教育与研究地区、业务地区、港口地区、保护地区、特定街区建设地区、停车场建设地区、空港地区等14个。 再次,区域规定是在1971年的法律中新设的,包括以下四个类型。一是特定设施限制区域,是指为了避免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集中,限制一定规模以上的工厂、学校、中央批发市场等布局的区域。二是市街化调整区域,是指为了防止城市的无序市街化而实现城市的有计划分阶段的开发,在一定期间内保持市街化的区域。三是开发限制区域,是指用绿色带来防止城市的无序扩散,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确保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而限制开发的区域;另外,根据国防及安全角度认为有必要限制开发的区域,在开发以及建筑方面受到严格的限制。四是城市开发预定区域,是指为缓解城市的入口及产业集中、合理布局、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为目的而确定的市街化预定区域。 2、关于城市规划的事业法 在1966年制定的土地区划整理法和1976年制定的城市再开发法屑于城市规划相关的事业法。但是,土地区划整理做为把巨大开发利益转化为私有化的手段,逐步成了社会问题。因此,在1980年制定了宅地开发促进法,在大城市替代区划整理事业,大规模城市开发是由“公性”主体收购的方式实行。另外,做为促进工业化政策,制定了关于工业团地和住宅地开发一体化的产业基地开发促进法,并利用在昌元等地的开发上,而现在都改成关于产业布局及开发的法律。 3、开发诱导 现在所谓诱导型开发较少,出现以汉城江北的市中心为对象的城市设计制度。城市设计制度是根据韩国建筑法第八条第二项,在1980年汉城市的建筑条例中制定的,当沿着汉城的干线公路建设公开工地、与地下道的接续、空中停车场(sky parking)等设施时,提供适当的优惠。此后,还可以采取提供优惠并努力设置有盖通道(arcade)等做法。 二、韩国城市规划的主要课题及对策 1.防止大城市的集中的分散政策 第一个主要课题就是关于如何有计划地分散城市职能,并避免大城市和特定区域集中的问题。特别是人口、公司等向首都团一极的集中很明显(表1)。因此,重点放在实施均衡的国土开发政策和首都圈的分散政策上。 (1)绿色带政策 为了控制无序扩大的市街地,保护近郊的优良农地,形成区分(compart)的市街地的规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