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知识点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知识点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知识点
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知识点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一、海洋化学资源

1、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由96.5%的水和3.5%的溶解的盐组成。

①海水中主要有4种金属离子(Na+、Mg2+、Ca2+、K+)和2种酸根离子(Cl-、SO42-)。当把海水蒸干时,任一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都可以结合构成一种盐,故海水中主要的盐有:Na2SO4、NaCl、MgSO4、MgCl、CaSO4、CaCl、K2SO4、KCl。

②海水之最:

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Na+,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C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Na

海水盐分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Cl。

(2)海水制镁

Ⅰ.流程:

Ⅱ.化学方程式:

①MaCl2+Ca(OH)2=Mg(OH)2↓+CaCl2

②Mg(OH)2+2HCl=2H2O+MgCl2

③MgCl通电Mg+Cl2↑

注意:

①海水中原本就有氯化镁,为什么要先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盐酸得到氯化镁呢?

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很低,要想得到它,首先要设法使之富集。提取镁时,如果直接以海水为原料,则将其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沉淀的过程就是为了使镁元素富集;如果以卤水为原料,则在海水晒盐阶段就经过了一次富集,转化为沉淀的目的即可使镁元素进一步富集,又可除去其中的氯化钠等杂质。

②从海水中提取镁时,选择石灰乳做沉淀剂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石灰乳价廉易得,大海中富含贝壳,它们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就地取材通过大海制得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高温CaO+CO2↑、CaO+H2O=Ca(OH)2

2、海底矿物

(1)可燃冰

①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固体——极易燃烧

②形成:由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③优点: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产生的热量多得多。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注意:

①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白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被点燃,被形象的称为“可燃冰”。

②人类开采可燃冰,面临着许多问题:

A.收集海水中的气体十分困难,可燃冰在海底大面积分,其分解出来的甲烷很难聚集在某一地区内收集,而且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

B.甲烷的温室效应很强,若处理不当,分解出来可能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而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大规模海啸,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可燃冰也是一种存在安全隐患的能源。

(2)锰结核

①海底还蕴藏着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含锰最多)。

②锰结核含有锰、铁、镍、铜、钴和钛等20多种金属元素,多金属结核的全球总储量在30000亿吨以上。

3、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

①海洋资源:

化学资源(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工业用冷却水源、食盐等各种盐类、淡水、溴)

矿产资源(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滨海砂矿:富含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大陆架:石油、天然气、煤、硫、磷,金属矿产;海盆:深海锰结核。)

动力资源(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贮存的热量——潮汐发电、波浪发电)

生物资源(海水中生存的生物——鱼、虾、贝、藻)

②海洋污染:陆源污染、海上污染。

③防止污染措施: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等。

注意: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要保护海洋过度索取会遭到海洋的报复。

4、海水淡化

(1)蒸馏法淡化海水

Ⅰ.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Ⅱ.实验现象:

加热后大试管中的海水沸腾,小试管中有少量无色液体;

向小试管的冷凝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无白色沉淀产生。

Ⅲ.注意事项:

①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才能使用;

②玻璃导管尽量长些(延长水蒸气在导管中的滞留时间,有利于热的水蒸气冷凝);

③为防止暴沸,可在大试管中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④试管中的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Ⅳ.实验结论:

采用蒸馏的方法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得到淡水。

Ⅴ.实验改进:

注意:

①蒸馏是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结晶、蒸馏)

②NaCl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是检验溶液中有无Cl-的常用方法。

(2)世界范围内海水淡化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方法:

①膜法——反渗透法(利用的是渗透压的原理)

②热法——低温多效蒸馏法、多级闪急蒸馏法

二、海水“晒盐”

1、粗盐提纯(实际问题):

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如Na2SO4、CaCl2、MgCl2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必须对其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1)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①方法:

将粗盐晶体溶解在水中,过滤除去不溶物,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比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②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CaCl2、MgCl2。

①方法:

加入过量的BaCl2可除去Na2SO4,加入过量的NaOH可除去MgCl2,加入过量的Na2CO3可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然后进行过滤把沉淀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Na2CO3和NaOH。

②原理:

Na2SO4+BaCl2=BaSO4↓+2NaCl、MgCl2+2NaOH=Mg(OH)2↓+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Na2CO3+2HCl=2NaCl+H2O+CO2↑、NaOH+HCl=NaCl+H2O

Ⅰ.所用试剂都是过量的:

每滴加一滴试剂,都要观察一次现象,看沉淀是否继续增加。

若有沉淀增加,则需继续滴加试剂;若不再有沉淀增加,则停止滴加试剂。

故最后一滴试剂不参加反应,所以所用试剂都是过量的。

Ⅱ.除杂质时所加试剂的顺序要求是:

①Na2CO3必须在BaCl2之后加入,目的:除去过量的Ba2+。

②过滤之后加HCl,目的:除去过量的CO32-和OH-。

③除以上两点要求外,其它试剂顺序可调整。

如:BaCl2、NaOH、Na2CO3、过滤、HCl;或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或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2、食盐的用途

①工业:制造烧碱、纯碱、氮气、盐酸、化学肥料、塑料、合成橡胶、染料等。

②生活:用作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

③医疗:生理盐水是使用氯化钠配制的。

④农业: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选种。

三、海水“制碱”

1、氨碱法质纯碱

Ⅰ.原料及产物:

Ⅱ.媒介:氨

Ⅲ.原理:

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的条件下向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小,呈晶体析出,过滤得到NaHCO3固体,NaHCO3不稳定,受热后会分解成Na2CO3、H2O和CO2,因此给NaHCO3加热就可得到Na2CO3。

Ⅳ.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②2NaHCO3△ Na2CO3+H2O+CO2↑

NH4Cl的处理: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优点:①原料易得、便宜。②CO2和NH3可回收使用,能连续生产。

缺点:①食盐利用率不高。②回收NH3时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CaCl2。

2、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

优点:①食盐利用率高。②产生两种有用产物NH4Cl和Na2CO3,不产生污染环境的CaCl2。

3、纯碱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与指示剂的作用——纯碱溶于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注意:

A.碳酸钠属于盐而不属于碱,它的水溶液呈碱性,是因为它能与水反应生成很少量的氢氧化钠。

B.盐类物质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如NaCl,有的呈碱性如Na2CO3,有的呈酸性如CuSO4。

C.家庭中利用纯碱溶液显碱性的性质除去油污。

②与Ca(OH)2反应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2NaOH+CaCO3↓

注意:

A.工业制烧碱的方法就是利用上述反应。

B.制取碱类物质原理:

选取含有相应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的盐类物质的溶液与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反应。如氢氧化铜的制取可用:CuSO4+2NaOH=Cu(OH)2↓+Na2SO4

③与酸(HCl、H2SO4)反应

现象: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注意:

Na2CO3和NaHCO3都能与酸(HCl、H2SO4)反应产生CO2,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CO32-或HCO3-的方法为:

A.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待测样品。

B.操作方法:取待测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待测样品中含有CO32-或HCO3-。

④与某些盐(如BaCl2、CaCl2)反应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

(3)Na

与NaHCO比较

4、盐的性质

①盐+酸→新盐+新酸

条件:反应物——盐可溶或难溶,酸必须可溶;生成物——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

例如:

Na2CO3+2HCl=2NaCl+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

AgNO3+HCl=AgCl↓+HNO3、BaCl2+H2SO4=BaSO4↓+2HCl

注意:氯化银(AgCl)和硫酸钡(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盐+碱→新盐+新碱

条件:反应物——盐与碱都必须溶于水;生成物——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

例如:

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

③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反应物——的两种盐必须都溶于水;生成物——必须有沉淀。

例如:

Na2SO4+Ba(NO3)2=2NaNO3+BaSO4↓、NaCl+AgNO3=AgCl↓+NaNO3、K2CO3+CaCl2=CaCO3↓+2KCl ④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例如:Fe+CuSO4=Cu+FeSO4

5、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②条件:生成物中至少有沉淀、气体、水中的一种时,复分解反应才会发生。

(碱+盐和盐+盐的反应中,反应物都必须可溶)

③特点: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题

初四化学第四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由海水淡化生产饮用水,下列方法从原理上分析完全不可行的是()A.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 B.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沉淀而淡化 C.使海水结冰获取淡水D.将海水通过一种高分子膜,以除去所含离子 2、下列关于海水淡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在太阳照射下形成水蒸气,再遇冷而形成降雨是海水的一种自然淡化 B.将海水蒸发后冷凝可以获得淡水 C.海水淡化就是指把海水中的NaCl 除掉 D.“多级闪急蒸馏法”是现在采用较普遍的海水淡化方法 3、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温度的条件下蒸发水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B.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 原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减少 4、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 A.只有③B.只有② C.只有②④ D.只有①③ 5、对下列实验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过滤与筛选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把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 B.蒸发就是使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 C.蒸馏就是使液体中的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再重新凝结为液体 D.结晶就是把溶液中的溶质转化为难溶的沉淀析出 6、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不正确的是()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判断原子的内部结构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t1℃ B. 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海水的淡化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的淡 化 https://www.docsj.com/doc/c31314957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二)海水淡化 班级姓名 海水淡化的意义主要是提供了淡水资源的的不足问题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 2.了解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的原理。 二、重点:了解膜法淡化海水的原理。 三、自学及练习 阅读课本P33页的内容并完成下面问题: 1.为什么要海水(咸水)淡化? 因为地球上的水97%以上是海洋里的咸水,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淡水资源的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 常用方法:法 蒸馏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是靠达到“沸点”而蒸发出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变为液体,其过程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 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填空: (1)除去海水中的盐而得到淡水,最常用的方法是法。 (2)加热时,试管中的海水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给海 水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往得到的冷凝水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 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冷凝水纯水(填“是”或“不 是”)。 (4)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举一例)。 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并思考: (1)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 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进一步延长水蒸气在导管中的滞留时间(如适当延长) ②可以使用冷凝剂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如在导管外壁包) ③可将收集水的试管放入盛有的烧杯中 ④可使用冷凝管 (2)怎样检验小试管中得到的冷凝水是否是淡水? 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溶液,如果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是淡水。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规模化、产业化的方法: 阅读课本P33最后一段至P34的“多识一点”的介绍,完成以下题目 第一种方法:膜法。也称 如图,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填写“增加”、“不变”或“减少”) 第二种方法:热法 5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1、发生物理变化时,本身没有变,往往只是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裂为,重新组合成新的。 注: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 质)。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Cl 2)。保持CO 2 化学性质的 最小粒子是;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物质由什么样的微粒组成就由什么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在氧化汞受热分解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带正电)、(不带电)、(带负电)。原子中,原子序数= = = (原子不显电性) 2、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原子质量≈ 3、核外电子的这种在不同的上围绕原子核做的现象叫做。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先排,后排。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个)。

4、记住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有密切关系。 6、叫离子。叫做阳离子,叫做阴离子。原子电子,带电荷,形成离子;原子电子,带电荷,形成离子。(“失正阳,得负阴”)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离子化合物,可 课题 3 元素 1、元素:,决定元素的种类是,(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或者不同);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元素种类。 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依次是。最多金属元素是,最多非金属元素是,最多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是 2、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化学《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知识点归纳——典例解析-教育文档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主要方法; 2、掌握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3、认识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预防措施。 【要点梳理】 要点一、海水的淡化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上缺水的地区越来越多,水荒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是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海水淡化已成为获得淡水资源重要的途径。 海水利用包括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以及海水农业等。 海水淡化是海水利用的重点。 要点诠释: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 (1)蒸馏法:把海水烧到沸腾,水蒸发为蒸汽,盐留在锅底,蒸汽冷凝为蒸馏水,即是淡水。这种古老的海水淡化方法,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锅垢,很难大量生产淡水。现代多级闪急蒸馏淡化使古老的蒸馏法焕发了青春。水在常规气压下,加热到100℃才沸腾成为蒸汽。如果使适当加温的海水进入真空或接近真空的蒸馏室,便会在瞬间急速蒸发为蒸汽。利用这一原理,做成多级闪急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此种淡化装置可以造得比较大,真空蒸发室可以造得比较多,连接起来,成为大型海水淡化工厂。这种淡化工厂,可以与热电厂建在一起,利用热电厂的余热加热海水。水电联产,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现行大型海水淡化厂,大多采用此法。如果太阳能蒸发淡化法能够投入实用,古老的蒸馏淡化技术又会上一个节能的新台阶。 海水蒸馏原理示意图 (2)电渗析法:使用一种特别制造的薄膜来实现。在电力作用下,海水中盐类的阳离子穿过阳膜跑向阴极方向,不能穿过阴膜而留下来;阴离子穿过阴膜跑向阳极方向,不能穿过阳膜而留下来。这样,盐类离子被交换走的管道中的海水就成了淡水,而盐类离子留下来的管道里的海水就成了被浓缩了的卤水。 (3)反渗透法:使用的薄膜叫“半透膜”,半透膜的性能是只让淡水通过,不让盐分通过。如果不施加压力,用这种膜隔开咸水和淡水,淡水就自动地往咸水那边渗透。我们通过高压泵,对海水施加压力,海水中的淡水就透过膜到淡水那边去了,因此叫做反渗透。 (4)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这种方法具有难以克服的弊端,需要消耗许多能源,但得到的淡水味道却不佳,难以使用。 此外,离子交换法、太阳能法、压气蒸馏法、流通电容吸附法、露点蒸发法等也是正在发展中的海水淡化技术。 要点二、从海水中提取溴 在海水中,溴总是以溴化镁和溴化钠的形式存在。提取溴的方法常用空气吹出法,即首先浓缩海水,使溴盐富集;加酸使海水酸化(调节化学平衡,防止氯的各价酸生成),通入氯气,溴离子被氧化成单质溴;使溴蒸汽和SO2、水蒸汽反应产生HBr;再把HBr用氯气氧化得到Br2。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Cl2 + 2Br-=Br2 + 2Cl- Br2 + SO2 + 2H2O=2HBr + H2SO4 2HBr + Cl2=2HCl+ Br2 要点三、从海水中提取碘 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碘,利用晒盐后的卤水也可制取碘,所采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淀粉吸附法、硝酸银或硫酸铜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等。某些海藻具有吸附碘的能力,如干海带中碘的含量一般为0.3%~0.5%,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10万倍。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流程如下: 涉及到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 要点四、从海水中提取镁 镁在海水中的含量仅次于氯和钠,总储量约为1.8×1015吨,主要以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从海水中提取镁并不复杂,先把石灰乳注入到盛有海水的容器中,使海水中的氯化镁变为氢氧化镁沉淀,从海水中滤出的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第九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知识点1】海水提镁 1、海水制镁的原理是将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再与盐酸反应生成,电解状态的该物质,就能制得金属镁。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时,加入石灰乳的目的是。写出海水提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②、③。 2、海底新型的矿产资源是_____,主要成分是___,又被称为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海水淡化的方法有____(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利用不同分离混合物)。蒸馏法淡化海水,检验得到的是淡水的方法: ①物理方法:; ②化学方法:,依据的反应原理:。 4、海洋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海水“晒盐” 1、海水“晒盐”的方法:或, 2、流程:海水→蒸发池→→。捞出粗盐之后剩余的液体是,是食盐的(“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3】海水“制碱” 1、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有_____ ,媒介是____ ,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碳酸钠俗称___,又称______,其化学式是_____。碳酸氢钠俗称__________,其化学式是________。 3、碳酸钠是色___体,溶于水,碳酸氢钠是色体,溶于水。 4、碳酸钠的化学性质:①与指示剂反应:水溶液使酚酞变,说明其水溶液显性; ②与酸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③与氢氧化钙反应:; ④与氯化钡反应:。【知识点4】盐的有关知识 1、盐的化学性质:(略) 2、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略)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电离出的_____相互结合,生成____、_____、或_____的过程。【知识点5】常用酸、碱、盐的用途 1、浓盐酸的用途:;。 2、浓硫酸的用途:;。 3、氢氧化钠的用途:。 4、氢氧化钙的用途:;;。 5、碳酸钙的用途:;;。 6、氧化钙的用途:。 7、碳酸钠的用途有:。 8、碳酸氢钠的用途:在灭火器里,它是产生___的原料之一,反应原理。在食品工业上,它是的主要成分。在医疗上,它是治疗的一种药剂,反应原理。 【实验突破】——粗盐提纯 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量筒、药匙、胶头滴管、铁架台、滤纸、火柴 2、实验步骤: (1):称取一定量的粗盐,加水溶解并用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2):将烧杯中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若滤液仍然浑浊,应,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3):将滤液倒入,用酒精灯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举一反三)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⒈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同步测试 鲁教版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 01知识管理 1.海水晒盐 方法:__盐田法__,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原理: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__蒸发__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__结晶__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__饱和__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流程: 条件: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 2.饱和溶液人 判断方法:(1 )在某温度下的溶液中加该溶液的溶质看是否能够溶解,若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 )在某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3 )相互转化: 3.结晶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__饱和__溶液里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海水晒盐的过程称为__蒸发结晶__。 02基础题 考点1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2.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 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 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 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3.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开发前景广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世界上已采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20多种,目前普遍采用__多级闪急蒸馏__法。 (2)海水“晒盐”: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其过程如下: 图中的①是__蒸发__池,②是__结晶__池,图中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呈电中性的中子构成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又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结构模型图 2、不同原子,核电荷数不同、核内质子数不同。 3、构成原子有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核内11个质子,12个中子。 5、核外电子在核外分层运动,也叫分层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将电子在核外排布形象地表示出来。 6、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12/112 原子的实际原子的实际质量 C (单位:1) 7、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8、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围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n—55 Fe—56 O—16 Cu—64 H—1 N—14 C—12 K—3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氦He B、钙Ca C、镁mg D、氧O 2、下列化学式书写与读法均正确的是() A、BaO2氧化钡 B、ONa2氧化钠 C、K2CO3碳酸二钾 D、FeSO4 硫酸亚铁 3、已知碳-12原子质量为a Kg,如果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A、Kg B、Kg C、Kg D、 4、下列元素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还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A、H B、N C、O2 D、Mg 5、若用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 6、在O2、CO2 、H2O2的一个分子中() A、都含有2个氧元素 B、都含有2个氧原子 C、都含有1个氧分子 D、氧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C、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由多到少的排列是() A、Si .Al .O. Fe B、Fe. O. Al. Si C、O . Si . Al. Fe D、O . H . C 9、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至少投了10t贫铀弹,不少人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应为( ) A、146 B、92 C、136 D、238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B、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C、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D、原子核所带电荷数跟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 11、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2、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⑧带正电荷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增强水的导电性 D.+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O 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 CO 2==H 2CO 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 4+5H 2O = CuSO 4·5H 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 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2H 2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H 2 +2O 氢气“早出晚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

第九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选 1.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 B.蒸馏水 C.碘酒 D.汽水 3.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 A.上面跟下面不相同 B.完全不相同 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D.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6.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7.实验室现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 g,需要20%的NaOH溶液() A.95 g B.10 g C.50 g D.100 g 8.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10.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11.把100 mL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50倍,稀释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A.减少50倍 B.增加50倍 C.不变 D.减少5倍 12.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 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3.5 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6.5% B.30% C.25% D. 1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浑浊,下列可能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破了 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 14.将m 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2第二单元课题2海水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2第二单元课题2海水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8高二下·六安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可用浓硫酸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B . 我国预计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其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晶体硅 C . “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D . “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2. (2分) (2018高二上·鸡西期中)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 . 溴、碘 B . 钠、镁 C . 烧碱、氢气 D . 食盐、淡水 3. (2分) (2018高二上·慈溪期中) 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常加入一些电解质。下列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A . Na2SO4 B . CuCl2 C . NaCl D . AgNO3 4. (2分)常温下用铂电极电解2L含KCl和KNO3的混合溶液一段时间,若导线上通过了nmol电子的电量,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溶液中pH与n的关系是()

A . pH=﹣lg B . pH=14+lg C . pH=﹣lg2n D . pH=14﹣lg 5. (2分)(2018·哈尔滨模拟) 如图为EFC剑桥法用固体二氧化钛(TiO2)生产海绵钛的装置示意图,其原理是在较低的阴极电位下,TiO2(阴极)中的氧解离进入熔盐,阴极最后只剩下纯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 .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TiO2+4e-=Ti+2O2- C . 通电后,O2-、Cl-均向阴极移动 D . 石墨电极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6. (2分)(2016·杭州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在酸性介质中钢铁容易发生析氢腐蚀,随着pH升高发生吸氧腐蚀的几率增大 B . 电解水制氢比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C . 青蒿素在超临界CO2中有很强的溶解性,萃取青蒿素时可用超临界CO2作萃取剂 D . 钙基固硫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措施 7. (2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绚丽缤纷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钙,钠,铜等金属元素化合物 B . 碳酸氢钠可用于制备纯碱,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食品发酵剂

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1月5号) 一、海水淡化→海水淡化的方法(课本P63实验探究蒸馏法淡化海水) 1、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膜法。膜法淡化海水在淡化后海水溶液的溶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后,如何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取少量样品逐滴滴入溶液,如果没有沉淀产生则证明是蒸馏水。 (2)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怎样的改进:加装冷凝管 或 3、海底物质 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等常规化石燃料,还有一种新型矿产资源 叫,它是由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霞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所以被称为“”。海底还蕴藏着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多金属结核,也称。 4、海水制镁 以海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生产流程可表示为: 信息: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来生产金属镁 (1)在空格处填上产物的化学式,在()填上试剂名称,在[ ]填上操作名称。 (2)写出五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③④ ⑤ 思考:1.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而使用石灰乳? 2.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要经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方法盘点:分离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有、、等 1、原理:海水→→__________→与。 2、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_____下,在一定量的_________里,不能再溶解某种______ ___的溶 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问题思考:怎样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4、结晶 (1)定义:固体物质从它的________溶液中以_________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方法:__________结晶,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结晶,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性杂质(如等)和性杂质(如:)。 2、要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步中都用到的仪器是,作用分别是、、 3、要除去食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应向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过滤而除去,再加适量的_____________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得到精盐水,再蒸发结晶即得精盐。 涉及的方程式: ①② ③④ ⑤⑥ ,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碳酸钠是以为原料,以为媒介, 采用法制得的。 2、默写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⑴ ⑵ 3、工业上采用氨碱法制取纯碱,是先向___________中通入___________,制成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并不断通入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___________()不断结晶析出,_________后,将__________加热分解得_____________ 4、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 5、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结晶析出,理由是 6、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俗称___________,又称为_____________通常为_________色晶体,_____溶于水

鲁教版九年级(下)《第6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卷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3分)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NaCl B.MgCl2C.CaCl2D.H2O 2.(3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纯碱B.单质镁C.烧碱D.粗盐 3.(3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化学式与俗名、名称均一致的是() A.CaO、消石灰、氧化钙B.NaOH、纯碱、氢氧化钠 C.Na2CO3、苏打、碳酸钠D.CH3OH、酒精、乙醇 4.(3分)下列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制后得到食盐 B.用砂纸打磨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C.过滤除去食盐水中的固体杂质 D.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5.(3分)下列表示的实验操作中,可以将食盐结晶出来的是() A.B. C.D. 6.(3分)“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较小 B.NaHCO3不是纯碱

C.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 D.从该反应可以获得氮肥 7.(3分)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8.(3分)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 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 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 C.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大于1g D.Ca2+、NO3﹣、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9.(3分)4月22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入太空和“天宫二号”完成第一次交会对接.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如表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 B.40℃时,将4g高氯酸钾溶于100g水可得到104g溶液 C.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D.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0.(3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知识点一: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 地球:水占地球表面积的3/4(以海水为主),地层内部也都有水存在。 (2) 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含有少量的水蒸气 (3) 生物体: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2/3;鱼体内含水量要高于人体;某些植物体内含水量甚至超过90%。 知识点二:水的应用 (1) 农业: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以上 (2) 工业:用于溶解、洗涤、冷却和用做化工原料等 (3) 生命活动:动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成人每人平均需要补充2.5L左右的水 知识点三:水的组成 (1) 实验名称:电解水实验 (2) 实验装置 (3) 实验现象: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较多,体积比约为1: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唯一生成物是水,可推出该气体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知是氧气。由此可见,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既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知识点四:水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呈液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熔、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是0℃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g/cm,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 重要性质: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 化学性质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五:氢气简介 (1)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 化学性质: 具有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知识点六: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联系 单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铜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化铝、二氧化硫、高锰酸钾、双氧水等 两种联系:均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 知识点七: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1) 分子的基本性质:

2019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语文

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富集在海水中 的元素——氯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编准备了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氯元素 1.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 2.原子结构 性质:最外层有7e-,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Cl-,性质很活泼,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强氧化性自然界中有没有游离态的氯,氯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二、氯气(Cl2) (一)物理性质: 1.颜色:黄绿色。 2. 闻气味:刺激性气味,(有毒,请注意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3.密度比空气大。 (二)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与钠反应:2Na + Cl2 == 2NaCl 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与铁反应:2Fe + 3 Cl2 == 2FeCl3 Fe作还原剂Cl2作氧化剂 现象:红热的铜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但不页1 第 会产生火焰),溶于水为蓝色溶液。与铜反应:Cu + Cl2 == CuCl2 现象: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烟(而不产生火焰),溶于水为黄色溶液。 结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①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②把变价金属从0价氧化为最高价。如:CuCl2、FeCl3 注意:例如:干燥的氯气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所以可用钢瓶储存氯气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1)氯气与氢气的反应:H2 + Cl2 === 2HCl a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呈白雾状 白雾生成的HCl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氢氯酸)小液滴。 b现象:H2、Cl2混合光照: 发生爆炸,产生白雾。(2)与磷反应:氧气不足:2P + 3 Cl2 ==2PCl3(白雾) 液态氧气充足:2P + 5 Cl2 ==2PCl5(白烟) 固态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利用海水来制盐的原理是() A.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制食盐B.升高温度,降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C.利用阳光、风力蒸发水分使食盐析出D.降低温度,减小食盐的溶解度 2.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CO2B.H2O→H2C.KNO3→KCl D.Ca(OH)2→NaOH 3.以下对20℃的硝酸钾溶解度为31.6 g 的解释中正确() A.20℃,31.6 g 硝酸钾完全溶解在水中 B.20℃,100 g 溶液含31.6g 硝酸钾 C.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 硝酸钾 D.20℃,31.6 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恰好饱和 4.下列各组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对应一致的是()A.氢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氢氧化铁、铁锈、Fe(OH)3 C.碳酸钠、小苏打、NaHCO3D.氢氧化钠、烧碱、NaOH 5.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木糖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是70g B.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50℃时,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 D.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不会析出木糖醇晶体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B.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纯碱不是碱D.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所以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8.下列实验中有明显现象的是() A.铜丝浸入稀硫酸中B.向BaCO3中滴入Na2SO4溶液 C.向氧化铜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稀硫酸滴入变质的氢氧化钾溶液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末端斜靠在三层滤纸上 B.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 C.在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时,将盛放滤液的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D.用排水法收集O2时,当导管口出现气泡时立即收集 10.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氯化钠的水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一定显中性;℃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A.℃℃℃℃B.只有℃℃℃C.只有℃℃℃D.只有℃℃11.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