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圆柱和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

圆柱和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

圆柱和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
圆柱和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近桃芙蓉小学王姣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教材37-3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根据具体生活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构建知识树带来的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善于利用知识树进行整理单元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智乐学

同学们,在图片中你发现了哪些我们最近学习的图形?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

二、自主乐探

1、整体把握

(1)回顾这一单元的知识,你学到了什么?(特征、表面积、体积)

(2)小结:大家已经对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三、合作乐研

1、(1)拿出自己整理好的知识,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再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比比哪一组整理的知识既全面又一目了然。(分小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整理成果,形成知识网络。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强调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区别)

3、小结:我们用不同方式对这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虽然方式不同,但都能抓住主要内容,并注意到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我们今天的交流,大家一定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的整理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实践乐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应用乐园,一展我们的风采。

1、第一关:我会想象

A、出示r=3厘米,h=9厘米

(1)比划圆柱大小、猜测物体名称。

(2)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B、出示C=9.42厘米,h=2米

(1)比划圆锥大小,猜测物体名称。

(2)提出数学问题,共同解答。

2、第二关:我会计算

(1)木桶(好的坏的)。最多能装多少水?

小结:短板效应

(2)一根圆柱形木料长20分米,截成4个相等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18.84平方分米,截后的每段体积是()。

(3)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

(4)拓展联系

总结与延伸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要“温故才能知新”,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问题,希望你们以后每学习一单元,就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重庆市石柱县南宾小学校 崔坤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25、26页例2、例3和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 圆锥的体积。 2、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3 1”。 教学准备: 1、准备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若干水槽,若干小杯子,沙子和水;铅锤1个;量筒一个。 2、多媒体课件设计。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本教学设计的资源主要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方教育资源库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生: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资源来自: https://www.docsj.com/doc/c22026779.html,/xxsx/xxsxjs/xs6b/xs6bkb/200704/t20070411_388512.htm 】

师:那现在谁来回忆一下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谁来说? 生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是:v=a3 师:圆柱体呢? 生3: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二、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引出问题。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个铅锤,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锥。 师: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生:我用排水法,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看水面升高多少,就是铅锤的体积。(同时上台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们认为这样的方法好吗? 生:好。 师:如果有很多这样大小不一样的铅锤呢? 生: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太麻烦了! 师:那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体积都有计算公式,我想要是圆锥也有一个计算公式就好了。 (2)联想、猜测。 师: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将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圆柱的体积有关。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因为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所以我认为它们一定有关系。(掌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2、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沙、米,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故事引入: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的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当人们都说他是天才的时候,他却谦虚的说:天才=99%的汗水和1%的灵感。孩子们,请记住这句话吧,你的未来一定会很出色的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爱迪生的一个小故事开始吧,有一天爱迪生让他的助手测量一个灯泡的体积,由于灯泡的形状很不规则,助手苦苦思考,还是没有答案,爱迪生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他将灯泡

里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量筒中(教师拿出圆柱体量筒作演示),就得出了灯泡的体积。你能说说爱迪生这样做的理由吗? 师:因为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板书) 2、提出问题,明确方向。 爱迪生帮他的助手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帮打谷场上的农民伯伯们一个忙(用多媒体显示一堆圆锥体的小麦堆)请大家算算这堆小麦的体积。看看谁是未来的爱迪生 生:利用爱迪生的方法,利用一个圆柱体或长方体大桶来装这堆谷子,就能求出这堆谷子的体积了。 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呢? 生:长×宽×高 师:非常棒,其实呀不管是爱迪生,还是未来的爱迪生某某都是运用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来解决新的问题,今天我们同样能不能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找到一种简单而又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呢? 板书:圆锥体积 二、讨论问题,提出方案 1、现在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找到手中圆锥的体积。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的方法多,方法好。 各小组汇报: 把圆锥投入装了水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的容器中,求出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圆锥的体积》(1)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1、12页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 的圆柱的体积的”。 教学准备: 1、准备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若干水槽,若干小杯子,沙子和水;量筒一个。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生: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 师:那现在谁来回忆一下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是:v=abh 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谁来说? 生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是:v=a×a×a 师:圆柱体呢? 生3: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是:v=sh 二、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引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观察情境图,这堆小麦大致是什么形状? 生:圆锥。 师:你有办法知道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学生讨论,然后交流)。 生: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计算体积都有公式,我想要是圆锥也有一个计算公式就好了。 师:圆锥确实有计算体积的公式,但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圆锥的体积)

圆柱、圆锥常用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刘老师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周长×高 字母表示:S 侧=C 底h 2. 底面圆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2×半径 字母表示:C 底=πd=2πr 3. 求圆柱的表面积三步: (1)圆柱的底面积=S 底=πr2=π(d÷2)2=πd2÷4 (2)圆柱侧面积=S 侧=h×C 底(底面圆周长)=2πrh=πdh (3)圆柱表面积=S 表=S 侧+2S 底 圆柱体积的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V 柱=S 底h 圆锥体积的公式 (1)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V 锥=V 柱÷3=S 底h÷3 (2) 已知圆锥底面积(S )和高(h ),求体积的公式:V 锥=S 底h÷3 (3) 已知圆锥体积(V )和高(h ),求底面积的公式:S 底=3V 锥÷h (4) 已知圆锥体积(V )和底面积(S ),求高的公式:h=3V 锥÷S 底 板块一 圆柱与圆锥 【例 1】 如图,用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为1.5米、1米和0.5米的3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问这个物体的 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π取3.14) 1110.51 1.5 例题精讲 圆柱与圆锥

【例 2】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6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形的圆孔,圆孔的直径是4厘米,孔深5厘米(见右图).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的部分涂上防锈漆,那么一共要涂多少平方厘米? 【例 3】(第四届希望杯2试试题)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放平,是边长分别为10厘米和12厘米的长方形,那么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结果用π表示) 【例 4】如右图,是一个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油桶(接头处忽略不计),求这个油桶的容积.(π 3.14 =) 【巩固】如图,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剪下图中两个圆及一块长方形,正好可以做成1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10厘米,那么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 3.14 =) 【例 5】把一个高是8厘米的圆柱体,沿水平方向锯去2厘米后,剩下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12.56平方厘米.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的基本特征。 2. 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体会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和高。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圆锥实物,模型,长方形小旗一面。 学具准备:圆柱、圆锥实物,圆锥模型,剪刀,长方形、半圆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冰淇淋吗?你注意过装冰淇淋的盒子吗?(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看屏幕,这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冰淇淋盒,看到这些盒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到: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学生喜欢吃冰淇淋,引入对它们各种各样盒子形状的研究,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你说我讲 1.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圆柱。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冰淇淋盒,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圆柱形的物体吗?在哪里见过?他们什么样?

学生可能提到未削的铅笔、水杯、胶棒、水彩笔盒、茶叶筒、木头、广场上的圆柱子、压路机的磙子、宾馆的旋转门等等。他们美观、实用、安全、能滚动…… (2)探索研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探索提示) 提示:①数一数,圆柱有几个面?指给同桌看。 ②摸一摸,圆柱的几个面有什么不同? ③滚一滚,把圆柱不同的面放在桌上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 ④比一比,你的圆柱和同桌的有什么不同? (3)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汇报。 ①圆柱有3个面。哪3个?让学生指一指。 ②学生会说“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平平的。”此时教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再摸一摸感知一下,并介绍:圆柱上下这两个圆形的面叫圆柱的底面。(板书)可能会有学生提到这两个圆大小一样,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这两个圆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是用眼睛看的,也可能是估计的。给他们时间验证一下,再交流。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量直径;把两个圆在纸上画下来比对;或画一个再看是否重合;也可能剪下来比较等等。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利用课件演示两个圆重合,并板书: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还有一个面,学生可能会通过手势表示,却说不出来。也可能知道叫侧面。教师根据学会的回答介绍: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并板书:侧面曲面。 ③底面放在桌子上不能滚动,侧面放在桌子上可以滚动。 师:我们平常见到的哪些圆柱利用了它能滚动这个特点? 压路机、擀面杖、滚筒刷等,学生说不上来,教师可以提示引导。 师:这些圆柱滚过的地方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演示,猜测过后,教师可以用课件演示一下:长方形。 ④圆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课件出示装满牙签的圆柱塑料盒和装满水彩笔的圆柱盒,问:这两个圆柱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青岛版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青岛 版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炎热的夏季里,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吃冰淇淋吧!(出示课件),看:超市里正在搞促销活动呢,圆柱形的冰淇淋每个5元,圆锥形的冰淇淋每个2元。(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用10元钱怎样买冰淇淋最合算呢? 谈话: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解决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困难吗 谈话:是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相信你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的。引出课题: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二、猜想验证、研究问题 1.引导猜想: 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大胆提出假想,既让学生实现了创造性的学,又激发了学生急于验证假想的探究欲望。 2.实验验证: ①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找一找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思考题: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多数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②汇报交流。 展示不同的结论: (1)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 3 。) (2)讨论: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一些? (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3)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论。 ③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V=1 3 Sh ④回归课前问题:你能分别算出这两个冰淇淋的体积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吧。 谈话:用10元钱怎样买冰淇淋最合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实验、自己研究、分析问题,留给学生创新时空,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初步得出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既突出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小学六年级数学:一 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教案

圆锥的体积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 1、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 2、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25cm2,高是12cm,这个零件的体积是()cm3。 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46.5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m3。 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cm,高是5cm,它的体积是()cm3。 二、精挑细选,对号入座。 1、圆锥的高是()。 A、顶点到底面任一点的距离 B、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C、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一点的距离 2、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正方体的体积比较,()。 A、正方体最大 B、一样大 C、圆锥最小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差是36立方厘米,那么它们的体积和是()。 三、计算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四、解决问题。 1、工厂有一堆成圆锥形的煤,底面半径是3m,高是2.4m。如果每天烧煤1.5m3,这堆煤大约可以烧多少天?(得数保留整数) 2、将一个底面半径是4dm,高9dm的圆锥形铁块,浇铸成底面半径1dm,高1.5dm 的小圆柱,可以浇铸多少个? 3、如右下图所示,圆锥形容器中装有5升水,水面高度正好是圆锥高度的一半,这个容器还能装多少升水?

4、如右下图所示,一个粮仓,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圆柱,如果粮仓墙壁的厚度忽略不计,这个粮仓的容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 五、下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绕它的底边旋转一圈,得到一个旋转体,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旋转体的体积。 部分答案: 二、1、B 2、C 3、C 三、1、V = 3 1×12.3×7 = 28.7(cm 3) 2、V = 31×(2 6)2 ×3.14×8 = 75.36(dm 3) 3、V = 3 1×3.14×22×1.5 = 6.28(m 3) 四、3、关键是要找出容器上半部分的体积与下半部分的关系。 设圆锥容器的底面半径为r ,水面半径为 2r ,容器的容积为31h r 2π。 水的体积为31π×(2r )2×2h = 241h r 2π h r h r 2224 131ππ = 8说明容器可以装8份5升的水,现已经装了1份,还可装7份。 5×(8-1)=35(升) 4、3 1×3.14×(8÷2)2×3+3.14×(8÷2)2×5 = 301.44(立方米) 五、r:12×2÷8 = 3(厘米) h:8÷2 = 4(厘米) V: 3 1×3.14×32×4×2 = 75.36(立方厘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 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21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4.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资源: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一套,一些沙或米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相应的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板书相

应的计算公式。)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3.(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圆锥与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近呢?(老师比较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4.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研究比较简单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5.它们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课件出示例5。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 (2)让学生猜想:图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用学具演示)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 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一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具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 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 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 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 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A探究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底面 2个平面完全相同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一、本周主要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二、本周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转化的思想,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考点分析 1. 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容积) = 底面积 × 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V = sh 或者V = лr 2h 。 2. 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 = 31sh 或者V = 3 1лr 2h 。 【典型例题】 例1、(计算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底面周长9.42分米,高20厘米。求它的体积? 分析与解:求圆柱的体积,一般根据V = sh 或者 V = лr 2h ,题中没有给出底面积,又没有给出底面半径,所以要先求出底面半径,同时题目中单位名称不统一,要注意化单位,可以统一为分米,也可以统一为厘米。 20厘米 = 2分米 底面半径:9.42 ÷ 3.14 ÷ 2 = 1.5(分米) 体积: 3.14 × 1.52× 2 = 14.13(立方分米) 答:它的体积是14.13立方分米。 点评:会使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但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也非常重要。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之前的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样,都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例2、(计算圆柱的容积)一个圆柱形的粮囤,从里面量得底面周长是9.42米,高是2米,每立方米稻谷约重545千克,这个粮囤约装稻谷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数)。 分析与解:先通过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再求出底面积,进而求出容积。再去求能装稻谷多少千克。 3.14 ×(9.42÷3.14÷2)2 × 2 × 545 = 7700.85 ≈ 7701(千克) 答:这个粮囤约装稻谷7701千克。 点评:虽然求容积的方法和求体积的方法相同,但并不意味着体积就是容积。体积的数据是从外面量的,而容积的数据要从里面量。所以一个物体的体积都比其容积要大。

六年级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

一、圆柱:1、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①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用下面公式计算: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公式:S侧=C h) 例: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米,侧面积是多少? 用公式:S侧=C×h 31.4×2=62.8(平方米) ②知道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用下面公式计算: 圆柱的侧面积=π×底面直径×高。(公式:S侧=πd h) 例: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0米,侧面积是多少? 用公式:S侧=π×d×h 3.14×4×10=125.6(平方米) ③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用下面公式计算: 圆柱的侧面积=2π×底面半径×高。(公式:S侧=2πd h) 例: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米,高是10米,侧面积是多少?用公式:S侧=2π×d×h2×3.14×5×10=314(平方米)2、怎样求圆柱的底面积:(因为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求圆柱 的底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圆的半径。) 所以圆柱的底面积公式是: S底面积=πr2 例: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米,高是8米,底面积是多少? 用公式:S底面积=πr2 3.14×32=28.26(平方米) 3、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因为圆柱体包括一个侧面积和两个

底面积。 (有时让求一个,如求水桶的表面积,这时应计算一个底面积) 计算方法:用上面的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相加即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积×2 公式:S 表面积=S 侧面积+S 底面积×2(有时候不用乘2, 如求水桶的表面积) 4、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圆柱=S 底面积×h (公式:V 圆柱 =πr 2×h ) 例: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米,高是4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用公式:V 圆柱=πr 2×h 3.14×55×4=314(立方米) 二、怎样求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高 公式:V 圆锥= S 底面积×h 公式:V 圆锥= πr 2×h 注:因为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所以圆锥的底面积(S 底面积) 计算公式是:S 底面积=πr 2 例题: 一个圆锥形的煤堆,底面半径是 1.5 米,高是 1.2 米。这堆 煤有多少立方米? 用公式:V 圆锥 = πr 2×h ×3.14×1.52×1.2=2.826(m 3 ) 知道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圆锥的高。 圆锥÷S 底面积 知道圆锥的体积和高,求圆锥的底面积。圆锥÷h 31313 13131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25——26页,例2、例3及相关的 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锥的体积或容积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推理”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锥体积计算的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四、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积、圆锥的特点、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原型:铅锤,若干圆柱和圆锥、长方体和正方体。 3、探究的问题: (1)如何推导圆锥的体积? (2)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3)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圆锥有哪些特点?让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说出圆锥具有四个一(即一个圆形底面、一个侧面、一个顶点、一条高)的特点。 2.切入:研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与解决 1.提出问题,引发联想: (出示一个圆锥形的铅锤),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学生可能会借助盛水的量杯来测量铅锤的体积等等。(引导学生评价测量的方法,引起认知冲突)有没有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类比猜想,提出假设: (1)让学生观察课前准备的立体图形,要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你会想到哪种立体图形?为什么?引导学生类比发现: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的,侧面都是曲面,它们都有高等等。(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以前我们是怎样探究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进一步大胆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圆柱的体积有关系;如果把圆锥转化成圆柱,就有可能求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既然圆锥的体积可能和圆柱的体积有关系。你觉得它们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提出假设:圆锥的体积可能会比圆柱的体积小;圆锥的体积可能是圆柱体积的一半等等。 (2)实验操作,验证推理

圆柱圆锥常用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圆柱、圆锥常用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板块一 圆柱与圆锥 【例 1】 如图,用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为1.5米、1米和0.5米的3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问这个物体的 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π取3.14 ) 1110.51 1.5 【例 2】 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6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形的圆孔,圆孔的直 径是4厘米,孔深5厘米(见右图).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的部分涂上防锈漆,那么一共要涂多少平方厘米? 例题精讲 圆柱与圆锥

【例 3】(第四届希望杯2试试题)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放平,是边长分别为10厘米和12厘米的长方形,那么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结果用π表示) 【例 4】如右图,是一个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油桶(接头处忽略不计),求这个油桶的容积.(π 3.14 =) 【巩固】如图,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剪下图中两个圆及一块长方形,正好可以做成1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10厘米,那么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 3.14 =) 【例 5】把一个高是8厘米的圆柱体,沿水平方向锯去2厘米后,剩下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圆柱体表面积减少12.56平方厘米.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巩固】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高缩短4厘米,表面积就减少50.24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例 6】(2008年第二届两岸四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一个圆柱体形状的木棒,沿着底面直径竖直切成两部分.已知这两部分的表面积之和比圆柱体的表面积大2 2008cm,则这个圆柱体木棒的侧面积是________2 cm.(π取3.14) 第2题 【巩固】已知圆柱体的高是10厘米,由底面圆心垂直切开,把圆柱分成相等的两半,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求圆柱体的体积.(π3 =) 【例 7】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50.24立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将它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后,再截开拼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π 3.14 =) 【例 8】右图是一个零件的直观图.下部是一个棱长为40cm的正方体,上部是圆柱体的一半.求这个零件 的表面积和体积. 【例 9】输液100毫升,每分钟输2.5毫升.如图,请你观察第12分钟时图中的数据,问:整个吊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 类别:小学数学编号: 教学内容: 一、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扣住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从教法、学法的设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时刻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体现在: 1、体现了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见过的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圆锥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本课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寻求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设计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圆锥的认识,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测量的意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合理,适时运用电化媒体,渗透转化与优化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无限快乐。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三、教学重点: 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体积。

四、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 2、适量的沙土(比圆柱的体积多;学生分组准备沙土。)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质疑引入 1、同学们见过盖房子吗?工人用的小圆锥有什么特征?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 2、CAI课件演示;屏幕上呈现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或移出。 3、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V圆柱=sh=лr2×h)(中间x可以省略,加在上便于学生区别、记忆。) 4、我们已经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写课题:圆锥的体积) 【本环节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谈谈自己对圆锥的认识,进而提出自己对圆锥还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培

《圆柱和圆锥》教案

《圆柱和圆锥》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更好的发展数学思维,增强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信息窗1中的冰激凌盒子。 提问:大家看这是什么?还是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吗? 请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生1:这些物体什么形状? 生2:这些形状的物体各具有什么特征? 三、合作探究 1、谈话:圆柱和圆锥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你感觉他们最明显的不一样在哪儿呢?(从整体先来把握两个图形,明确研究方向) 生1:圆锥是尖尖的,有一个尖顶,而圆柱没有。 生2: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细的,而圆锥是一头大,一头小。 生3:圆柱有2个圆面,而圆锥只有一个圆面。 生4:圆柱从正面看过去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锥从正面看是三角形。

看来圆柱和圆锥在很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把握他们,认识它们,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行吗? 2、认识圆柱的特征。 (1)其实圆柱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脑演示) 很多张光碟叠放在一起的形状、圆柱形状的卫星、航天火箭的一部分、可乐罐子的形状、可乐瓶盖子以及贴商标的一部分、牙膏口的形状、想象挤出来的一部分牙膏的形状、同学收集的盒子…… 并将有代表性的物体逐步抽象成圆柱直观图。 (2)大家桌上都有圆柱,找到它,看一看、摸一摸、你可以想想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时候是怎样研究的,从顶点、面、棱(长、宽、高)也可以再和圆锥比一比,我想你会发现很多?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 谁来汇报你的发现。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上下两个面:两个相等的圆。) (侧面: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都相等) 这仅仅是他们组的发现,到底对不对,需要我们验证、修改、完善。 对于第一个发现,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认识圆,圆柱上下两个面确实是圆。但一定是两个相等的圆我还没有验证过。 生2:我验证过了,比画手中的茶叶桶盖和桶底能完全重合。 生3:对!我量了这个圆柱上下两个圆面的直径都是13厘米,这两个圆是相等的。 生4:我把圆柱的上下两个圆面描在纸上,这两个圆确实能重合,是相等的。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两个相等的圆,都叫圆柱的底面。(修改板书,并在直观图上介绍)对于第二个发现,也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圆柱的侧面确实是曲面,在桌面上是沿直线滚动的。 生2:如果也像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可能会是个长方形。 对于第三个发现,想说点什么吗? 生1: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有高,将圆柱放平在桌面上,将尺垂直圆柱底面就能量出高了。 生2: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生3:只要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都是圆柱的高。因此高应该有无数条。 大家很了不起,自己通过探索,把握住了圆柱的重要特征,从而进一步认识了圆柱。 3、认识圆锥的特征。 如果这是一个圆柱,那它的一个底面的圆心应该在这儿,(演示动画:将圆柱一个底面

2017春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建议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关注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9课时 1.圆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P17—20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圆柱体、硬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

《圆锥的体积(2)》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3课时圆锥的体积(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回顾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计算几个简单的圆锥体积。 二.新知探究 1(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7、8、9题。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

例2圆柱的侧面积 例3圆柱的表面积 例4圆柱的体积 例5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0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