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题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题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题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题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题

一、辩析题

1拉斯韦尔和卡普兰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答:是错的;

戴维·伊斯顿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解决社会公共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增进与分配问题。

答:是错的;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既包括物质利益的分配,也包括精神利益的分配。

3.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是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答:是对的。

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一是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二是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三是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4.社会问题是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

答:是对的。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5.通过个体的经济理性市场能够有效地克服“搭便车”现象。

答:是错的;

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某种事情产生了正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6.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答:是错的;

拉斯韦尔和卡普兰对公共政策的定义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7.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

答:是对的;

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更直接地说,是服从于

政府对利益的追求。

8.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是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

答:是错的;

从狭义的角度看,社会政策行动的受益者在外延上应该等同于社会政策的对象。但从广义上看,社会政策的受益者的外延要更大一些,它还包括从各项社会政策中间接受益的个人和群体,例如某些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者、相关物品的供应商等等。

9.社会问题是列入政策议程的公共问题。

答:是对的;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10.市场机制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高效,而且能有效地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答:

二、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与功能?

答: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简述公共政策客体及其特征。

答:1、公共政策问题。包括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而且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按照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狭义)和文化等领域的问题。2、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指那些由于政策的强制性而必须对自身的行为模式重新进行调适的群体,它是政策的作用对象,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实现。3、社会利益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公共政策根本目的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简述强制性政策工具的构成及各自的优劣势。

答:

4.简述利益集团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功能。

答:特征:第一,臭味相投,太俗气;第二,人身依附,太封建;第三,带病提拔,太传染;第四,官商不分,太模糊;第五,阻碍改革,太死硬。

5.简述政策环境的构成及其主要影响。

答:第一,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点:(1)政治环境的现实需要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2)政治环境的性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性质;(3)政治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第二,经济环境。

具体说来:(1)经济条件是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条件;(2)经济实力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基础条件;(3)经济状况是制定公共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第三,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体现在:(1)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自然环境与其他多种环境组成一个外部系统,对公共政策过程发生影响;(2)公共政策影响自然环境变化,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四,国际环境。

现代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公共政策的进程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2)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选择;(3)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选择途径。

6.简述非强制性政策工具的构成及种自优劣势。

答:

三、论述题

1.试运用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理论分析现代大学生的厌学问题。

答:一、当前大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

(一)学习被动,缺乏主动

(二)学习激情消退,刻苦自觉的学习风气淡化

(三)心有旁鹜,“见异思迁”,往往不喜欢本专业

(四)“差生综合症”:讨厌教室,讨厌老师,讨厌课本,讨厌考试综合上面所述

我们可以就当前大学生的厌学心理的表现程度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程度较轻的表现为被动的,盲目的学习

2、程度次重的表现为厌学专业理论课

3、程度最为严重的表现为根本不学习

二、当前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

综观当前大学生的厌学心理的产生因素,虽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不总的来说主要还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1、就业难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1)“金钱”的误区

(2)脑体倒挂的误区

(3)“关系”的误区

(4)文凭“价值”的误区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1、入学教育方式不当,高考挫折感迟迟未能排解

2、对基础课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吃力,放纵自己

3、参与科研的道路不畅,学生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4、教师素质低下直接造成学生厌学

(三)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自信心不强,个体心理状态不良

2、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导致认识错误

3、心理不健康、感情生活贫乏直接影响学风

4、恋爱及由此引发的问题

三、当前大学生厌学心理对策探讨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二)关心爱护和多鼓励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正确对待“差生”

(四)构筑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们认同它,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2.试运用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理论分析现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答:(一)社会原因

主要体现在用人单位的错误理念上。不少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第一,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单位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在同等情况下愿意选择男大学生。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紧密联系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设置有一定的关系网,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一般的大学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他们忽视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

(二)高校原因

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大学生自身问题

大学生自身就业心态,就业观念的偏差及就业能力的不足也是就业难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常会有一些错误心态和错误的就业观,而影响自身找工作。第一,对工作期望值过高。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

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应聘单位挑三拣四。第二,当代大学生毕业时都已经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的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恐惧、急躁、自卑、孤傲。第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心理。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的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第四,依赖心理重。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3. 试运用公共政策方案制定的相关理论对土地财政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估。

答: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

土地财政的现状及分析

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收入,是为“土地财政”。近10年来,我国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迅速。200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16.6%,而去年2011年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已经超过3.15万亿,其中房地产出让土地的收益就2.7万亿,据相关资料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已达到86.75%。这组数据不能不让我们警醒。从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来源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为税收收入,主要为建筑税和房地产税。二为非税收收入,主要为土地出让金。这两个部分的收入,其实是有相互联系的,政府先出让土地,收取土地出让金,接着房地产商建设房地产,并且上交给政府建筑税和房地产税,又成为了这政府的收入,在这个环节看来,似乎对政府来说是个良性循环,政府可以靠出让土地获得大部分的财政收入。

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

关于我国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大体上说,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是,我国政府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我国土地属国有,而政府同时掌握着管理和经营的权力,这就意味着,当政府缺钱想卖地的时候,其可以毫无顾忌地便宜实行并

且从中获得相关的全部收益,试问:这样的土地管理制度,怎能杜绝政府的卖地行为?外因是,我国现行的分税制度不合理。

土地财政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看到,土地财政也并不是全无好处的,在近十年里,我国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大幅度地发展了工商业,吸引大批农民进城成为市民,大大提高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然而,其中也浮现了大量问题。(1) 恶化了社会资源分配,抑制投资。(2) 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大量严重浪费。(3) 使得农村非法侵占土地事件频繁发生,农业及三产用地被大量吞噬。

对于土地财政弊端的解决对策

对于我国现在如此严峻的土地财政问题,本人对此作出几点建议(1)改革我国现行分税制,改变中央与地方的分税比例目前,只有改革分税制,加大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2)改变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分离政府的管理权与经营权我们必须分离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权与经营权,才能改变这种政府随意卖地的局面,并且做好相关监管明细工作,控制政府卖地收入,并且严格规划使用支出。(3)放开“农地入市”“农地入市”即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核心是将来自宅基地置换后腾空出来的土地,用作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原有农村土地流转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大大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农地入市的好处在于加大了土地供应量,房价会因此下降。而供地的农民会因此获得利益,势必增加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对拉动内需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

1

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部门为了建立政绩,采取了一项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即对计划外生育实行高额罚款。具体的罚款标准是: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10000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同时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有效调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政策还做出了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

这项政策实施两年多后,县政府调查后发现,超生问题仍很严重。许多人宁愿缴纳高额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有些没钱的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似乎有很多人都觉得,交了罚款就等于购买到了计划外生育的指标,就具有了合理合法的权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预先把罚金交了上去。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把超计划生育罚款作为了一种创收的途径,对超生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对超生予以暗中鼓励。

请根据以上现象,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分析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一、上下级政策目标的偏差导致政策执行的方向性错误

政策目标是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公共政策的元目标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国家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在于“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问题构建错误导致政策执行的偏差

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化、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试量,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生育政策属于复杂的问题,所涉及的目标团体人数众多、对象复杂,加上人们因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形成了一套行为定向和模式,更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因此对于计生政策问题的构建,目标团体行为必须调试量越小越好,从而尽量减少人们的抵制与冲突。

三、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不高,其行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

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主体为各级计划生育工作者,以及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其他人员,村妇女主任和村长、书记,主要是靠乡镇、街道和村(居)计划生育工作者。计划生育工作者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可、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必备的素质。

四、政策执行主体与政策对象之间的沟通不畅造成政策双方对政策理解上的偏差

政策对象的利益取向、文化心理因素和文化教育程度等对政策执行有重要影响。计生工作的政策对象是城市、农村的广大育龄群众。他们,尤其是农村育龄群众

受传统思维观念的束缚,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使得他们对违规生育行为产生一种社区价值认同和支持力。再加上计生政策本身对政策对象的利益具有侵害性,更使得政策对象对计生政策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同度。在此情况下,政策执行者只采取单一的强制性行政措施遏制生育,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更造成政策双方对计生政策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理解,政策对象甚至对此产生抵触情绪。

2

2014年12月3日京华时报题名为《我国反腐力度空前今年已有40名省部级高官落马》指出,新一轮反腐具有以下特征:1、打虎拍蝇。2014年仅前11个月落马省部级以上干部就近40人。除“老虎”频频落马,“苍蝇”也被大面积清理。今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4万人,同比增长超过30%。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7235件35633人,其中县处级以下33025人。2、巡视升级:一是巡视量更大,从去年的两轮增加到今年三轮。目前,前两轮已完成20个省区市和6家单位的巡视;二是巡视深度加强,反馈报告不仅涉及个案,还强调腐败现象的归纳梳理以及新趋势的预判;三是添加有针对性的“专项”,除了对地方的“常规巡视”,其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纳入“专项巡视”,如复旦大学、科技部、一汽集团等。3、清理裸官。4、海外追逃。5、权力清单,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公布“权力清单”。今年以来,国务院向社会公开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涵盖了60个部门1235项行政审批事项。6、依法反腐,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重要决策,给反腐制度化、法治化指明道路。

结合以上资料,试运用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分析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国的反腐廉政建设工作。

答:牢牢把握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反腐倡廉工作,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不断夯实廉洁从税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加强对反腐倡廉教育规律性问题的研究,建立廉政教育长效机制,通过持续不断的廉政教育,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感染力,切实触及灵魂,入脑入心,达到止恶于未萌的效果。一方面,要以省税校为依托,抓好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提高廉政教育整体水平。要丰富教育形式,继续巩固税务廉政文化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基层、进机关、进家庭活动,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导向性、辐射性和渗透力,形成反腐倡廉、扶正祛邪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国税干部廉洁从税意识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这次会议期间,

将组织与会代表到洪山监狱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这种方法很好,反腐倡廉教育就是要让大家触动灵魂,受到震动,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进一步强化监督的制约力。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公权,是公器,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做到公器公用。公器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必须公用。要公器公管。公共权力就要公共管理,这是权力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公器的监督只有力度大小之分,没有可接受与不接受之分。要公器公则。公共权力要根据公共的原则来运行,要依规从则。要公器公有。权力有授有收。权力被滥用甚至以权谋私,就要收回、问责和处罚。为此,今年要在全省国税系统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省局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党纪党规和公务员法,并结合国税系统的实际,近期将制定下发一个暂行办法,明确领导干部问责的情形、方式和程序,按照规定进行追责问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要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及总局、省局重要工作安排,各级国税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明政治纪律,抓好监督检查,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

进一步发挥机制的防控力。要把完善内控机制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大整体推进力度,推动惩防体系建设任务落到实处。根据总局的部署和要求,今年,内控机制建设要在市、县级国税机关全面推行,各地要按照省局制定的统一方案,抓紧组织实施。要坚持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按照“制度+科技”的要求,切实完善制度,努力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推广应用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深入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两权”

运行风险,把产生不廉行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要建立惩防体系建设检查督导工作机制,二季度,省局要对各地惩防体系建设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督导,并把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干部问责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进一步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国税机关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对照“八不准”规定,查找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要加强对《廉政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全面落实四项监督制度,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持勤俭节约,从严控制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费用支出,这几项支出今年原则上零增长。要加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重点纠正超编制、超标准

配备公务用车和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及公车私用等问题。

进一步增强惩治的威慑力。反腐倡廉,标本兼治,“标”、“本”相辅。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惩治和预防都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到惩治于已然、防患于未然。应该认识到,查处不单纯是为了惩治,更重要的是通过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和警示效应,达到惩前毖后、以儆效尤的目的。从这个角度上讲,严肃党纪国法,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维护队伍肌体健康,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也是教育干部、保护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今年,要继续加大对损害纳税人利益案件的查处,对存在的问题一经发现,坚决一查到底,不护短、不迁就、不留情,要保持查办案件高压态势,让广大纳税人切实感受到国税系统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办案,坚决纠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行为。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勇于担当,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充分认识中央修订颁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各级税务机关党组要切实承担反腐倡廉的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带头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又要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班子“一把手”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其他领导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特别是班子“一把手”既要独善其身,还要履行职责。所谓善其身,就是自己不出问题,把握好自己;所谓善其责,就是还要对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负责任,自己不出问题,班子也要不出问题。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始终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发现有苗头的时候就要及时提醒,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各级国税机关纪检监察部门要协助党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检查、考核、奖惩工作,督促领导干部履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

第二,善于协作,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反腐倡廉建设事关国税工作全局,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各部门都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和支持”的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合力。各级国税局党组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和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将其纳入国税工作总体规划,与国税中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落实。主要领导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切实管好班子、带好队伍;领

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起主要领导责任,真正做到业务工作管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就延伸到哪里、落实到哪里。各级国税机关的纪检监察部门要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协助党组研究、部署和督促反腐倡廉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力量,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发挥“保护、惩处、教育、监督”的职能作用,为国税中心工作保驾护航。人事、巡视、内审、机关党委等职能部门要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他部门要结合本职工作特点,切实负起具体抓落实的责任。

第三,严于律己,切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多年来,全省各级国税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为促进全省国税事业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纪检监察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难度大、压力大、责任大,各级国税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两过硬”,一个是自身建设要过硬,就是干部本身的素质、能力、自我要求都要过得硬。“打铁还得自身硬”。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以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切实履行好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另一个是工作力度要过硬,做到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秉公执纪,恪尽职守,真正成为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社会组织 C.政府 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 B.内化 C.反映 D.响应 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 B.协调C.-致 D.排斥 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试题解答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 单项选择题: 第一单元 1、被人们当作政策分析学科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B.拉纳和托克维尔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新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政策分析学科起到方法论解放作用的学者是:C、库恩 3、在政府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上,亚当。斯密的基本态度是:B:不主张政府介入资源配置过程 4、政府干预主要针对以下哪种市场失灵:A、市场固有失灵。 5、政府失灵的最一般表现是:D: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 6、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属于政策特征的:C:政治性 7、把政策分析界定为“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的学者是:B拉斯韦尔 8、以下不属于政策分析的政治学研究途径的选项是:A:公共选择理论 9、在政策分析研究中,把“政治行动者个人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有利的行动方案”,这一假设作为基本出发点的理论是:D:公共选择理论 10、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策理论,总结党和政府政策实践的基本经验,这种状况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分析学科的发展的:B:第二阶段 第二单元 1、上世纪50年代论及政策工具基本原理的著作《政治、经济和福利》一书的作者是:C:达尔和林德布洛姆 2、以下哪一项是不属于推动工具研究盛行的选项:D:社会团体的推动 3、在政策工具研究中“后现代工具”的提出者是:B:休普 4、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策研究的古典途径:A:工具主义 5、用木工匠和园艺业比喻政府治理工具的学者是:C:胡德 6、把政策工具分为法律工具、经济工具和交流工具的学者是:D:狄龙 7、以下属于全面质量管理(TQM)核心业务的选项是:B:不断进行员工工作流程分析 8、关于听证会开始于哪个国家的说法,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英国 9、以下不属于影响政策工具因素的选项是:C:社会团体 10、以下不发球政策工具选择策略的选项是:D:以政策执行者的偏好为标准 第三单元 1、把政策问题觉察机制形象地称为“扳机触发器”的学者是:C:安德森 2、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是:C:代议制 3、以下不属于方案规划环节的选项是:D:听证票决 4、以下不属于政策目标规范性要求的选项是:A:政策目标要体现决策集团的利益 5、政策方案抉择要依据有关标准,以下不属于这些标准的选项是:C: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属于中度水平 6、把合法化严格限定在政治秩序被认可层面的学者是:B:哈贝马斯 7、以下关于政策合法化含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法律法规不存在政策合法化问题。 8、以下关于政策合法政府化地位与作用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政策合法化是领导意志转变为群众意志的过程 9、政策合法化的主体要有合法依据,以下国务院有关构成部门哪个即使经国务院批准也不能发布规章:C:国家统计局 10、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我国政策制定的原则性要求:B:群众路线 第四单元 1、将政策执行看作,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是:D: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的确主要表现方面:B:保证法律法规实施的主要手段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A:政治性 4、政策执行过程有诸多环节,包括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定,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C:质量监测制 5、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传统的政策执行手段中行政手段的特点:D:结果的不容置疑性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 一、公共政策的功能是什么? 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 1、公共政策的规范导向功能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表现出来:一是借助于目标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二是借助于价值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向。 2、公共政策发挥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导向和间接导向,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变。 3、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的结果来衡量,可以有正导向功能,也可以有负导向功能。 (二)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 1、公共政策调控功能的基础包括两方面:一是这种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之所以需要运用公共政策进行调控,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摩擦、冲突甚至对抗,政府必须使用公共政策这一有效的工具来对各种利益群体的矛盾进行调控;二是这种调控的可能性,社会之所以能够运用公共政策进行调控,乃是因为现代社会的运行不是一个自发的、无序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据客观规律的、有序的、按比例的过程。

2、公共政策的调控活动也有直接与间接两大类型,公共政策还可以分为平衡调控和非平衡调控两种方式;就调控结果来说,则有积极调控与消极调控两类。 (三)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1、一般来说,政府的公共政策所体现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的原则,二是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的原则(计划经济体制下),三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市场经济体制下)。 2、能从政府的公共政策中获益的社会公众通常有以下几类:一是与政府的主观偏好相一致的公众;二是能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公众;三是在社会中成为大多数者的公众。二、举例说明如何科学地进行公共政策的制定? 科学地制定公共政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或者不执行这些程序,并且在公共政策成熟的基础上,把调查程序、决策程序、执行程序、评估程序等这些合理的程序变成制度和法律。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举例 2009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暂缓实施了涉及电动轻便摩托车内容的规定。这个通知,就是舆论针对“新国标”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简答题: 一、简述基本政策的特征。 1、高层次性:制定和发布基本政策的国家机关规格和级别很高,通常是由国家最高权威机 构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发布; 2、广泛性: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其影响面很大; 3、稳定性:从时间上看,基本政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除非发生非常重大的政治 变动,如政府更迭、意识形态改变等,基本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般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 4、权威性:基本政策是具体政策的制定依据,具体政策必须符合基本政策的要求,不能 与之发生冲突。从这一点来看,基本政策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二、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项政策,其一般原因是什么? 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以及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 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政策往往对目标群体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提出一定的要求。然而,历史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讲实质合理,而不讲形式合理,必然会走向人治;反之可能导致机械和教条。 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从制度激励角度看,一项政策如果能够使目标群体获得一定的利益,那么它相对就容易被接受。 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如果目标群体认为某项政策从总体上看是合情合理的,对大局和整体利益是有利的,那么即使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他 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接受。 6.避免受到惩罚:作为利益分配与调节杠杆的公共政策,不可避免地会触动一部分目标群体的固有观念和既得利益,但大多数人会因为畏惧惩罚而接受和遵从政策。 7.环境条件的变化: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改变,人们的主观认识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 三、简述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 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对公共政策构成较大影响的主要有六个方面: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变迁、国际环境和体制或制度条件。 四、简述小组意识的特征。 (1)一致性思维。从众风气浓厚,大家心往一处想。 (2)有倾向地选择信息。思考角度单一、观点看法片面。 (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盲目乐观或悲观,要么对成功作出过高的估计,要么在困难面前丧 失信心。 (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盲目相信群体的力量。 (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表现为强大的向心力。 (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表现为思考方法、价值观念等的一致。群体成员可能具有同样的背景、经历、学校和专业等等。 五、简述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 1、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政策决定。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A、加大政府干预?????????????B、减少政府干预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A、一个分析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V 1. 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A. 头脑风暴法 B. 德尔菲法 C. 脚本写作 D. 个人判断法 满分:4 分得分:4 2.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A. 替代 B. 分解 C. 合并 D. 缩减 满分:4 分得分:4 3.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A. 政策科学 B. 公共政策学 C. 政策学 D. 政策分析 满分:4 分得分:4 4. 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是()A. 咨询子系统 B. 信息子系统 C. 监控子系统 D. 反馈子系统 满分:4 分得分:4 5. 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 政策问题的认定 B. 政策目标的认定 C. 政策方案的认定 D. 社会问题的认定 满分:4 分得分:4 6. 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A. 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满分:4 分得分:4 7.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的观点。A. 理性模型 B. 渐进模型 C. 精英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满分:4 分得分:4 8.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A. 政策评估 B. 政策变通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执行 满分:4 分得分:4 9. 公共政策目标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的进取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 A. 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B. 主体权威性 C. 信息的反馈性 D. 空间广泛性 满分:4 分得分:4 10. “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这一论断,属于()。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满分:4 分得分:4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V 1.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A. 人的类比 B. 直接类比 C. 符号类比 D. 幻想类比 满分:4 分得分:4 2. 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A. 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 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满分:4 分得分:4 3. 必要的公共政策资源包括()。A. 财力资源 B. 人力资源 C. 权威资源 D. 信息资源 满分:4 分得分:4 4. 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A. 决策方案的提出 B. 法制部门的审查 C. 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满分:4 分得分:4 5. 一般把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分成()。A. 外在创始型 B. 参与型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及答案(1)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 一、简答题(21小题) 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 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政策导向功能。(2)政策控制功能。(3)政策协调功能。(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如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政策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研究金融政策为主)等。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研究机构。 6.什么是政策制定? 答: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7.什么是政策方案? 答: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8.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等。 9.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答: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0.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 自下而上的途径; “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 工具选择途径等。 11.什么是政策执行? 答: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成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12.什么是政策评估? 答:政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13.政策评估有什么标准? 政策评估有如下五个标准: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政策回应度。 ☆14.政策评估有哪几种模式? 答:政策评估有八种模式:目标达成模式、附带效果模式、无目标模式、综合模式、顾客导向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经济模式、职业化模式。 15.什么是政策监控? 答: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的系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大工18春《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 (单选题) 1: 在我国,()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执行机关。 A: 国务院 B: 检察院 C: 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决定着公共政策系统的性质 A: 经济环境 B: 政治环境 C: 社会文化环境 D: 国际环境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超过自身的权限,去执行某项按规定不应该由自己执行的政策,这种问题是() A: 越权执行 B: 多重执行 C: 多头执行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给定投入基础上的最大产出,我们称之为() A: 公平目标 B: 效率目标 C: 安全目标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公共政策分析形成时期是()。 A: 十四、十五世纪 B: 十六、十七世纪 C: 十八、十九世纪 D: 二十世纪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主体包括各级行政机构、准行政组织、公民和企业等社会组织和() A: 公安机关 B: 法院 C: 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公共政策议程的模型有外在创始型、内在创始型和() A: 政治动员型 B: 大众传媒型 C: 公民个人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以下哪一项不是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A: 政策问题 B: 政策目标 C: 政策模型 D: 政策制定者

------------------------------------------------------------------------------------------------------------------------------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同一政策执行系统内,不同层级的机构都有相同的政策执行权,这种问题是() A: 越权执行 B: 多重执行 C: 多头执行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生理生存上的最低需求是() A: 民主 B: 安全 C: 自由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A: 行政手段 B: 经济手段 C: 法律手段 D: 说服引导手段 E: 技术手段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制定执行计划的原则有()。 A: 客观原则 B: 弹性原则 C: 效率原则 D: 统筹原则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公共政策手段中的混合手段包括() A: 信息提供和劝导 B: 补贴 C: 管制或规制 D: 产权拍卖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公共政策目标分类() A: 直接目标与间接目标 B: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C: 具体目标与基本目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直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A: 亚当.斯密 B: 克劳塞维茨 C: 卡尔.马克思 D: 马克斯.韦伯 E: 托克维尔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 事实分析法是解决因为什么?为了谁?优先考虑什么的问题。

2016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公共政策分析题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D ) A. 利益集团 B. 公民个人 C. 大众传媒 D. 代议机关 2. 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A. 工具学习(B ) B. 概念学习 C. 社会学习 D. 组织学习 3. 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A. 公众的支持(D ) B. 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 C. 监督机关的支持 D. 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 4.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C ) A. 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 B. 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C. 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D. 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 5. 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 公共政策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B. 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政策,不存在自身利益 C. 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D. 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完全由民意决定

6. 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与产出之间的(A ) A. 比例关系

B. 叠加关系 C. 扩散关系 D. 互动关系 二、多项选择 7. 资源是政策执行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公共政策得以有效执 行 的重要保证,这些资源主要包括 (ABCDE ) A. 人力资源 B. 财物资源 C. 信息资源 D. 权威资源 E. 制度资源 8.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BCE ) A. 政策目标 B. 政策方案 C. 政策措施 D. 政策环境 E. 政策主体和客体 8?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有 (CDE ) A. 执政党 B.领袖人物 C.在野党 D.利益集团 E.选民 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C.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E.社会价值的分配 【、辨析题 9.当代中国,具体的行政决策程序包括 ABC A.法制部门的审查 B. 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 C.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D.通过议案 E.公布政策 10.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为 ABC A.公共问题的形成 D.公民的参与

公共政策分析(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执行组织和成员根据相应的政策执行职责,凭借着公共权力,配置政策资源,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是对备选政策方案的手段措施、有效性、将产生的后果等方面所作的一系列分析、证明和综合评定,从不同的角度为方案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4.评估主体:是指政策评估者的主体构成,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以及政策的目标群体等。 5.政策效果:是指在一定成本投入基础上的执行结果。 6.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损益分析? 答:损益分析是将政策过程中准备付出或已经付出的代价与已经取得或准备取得的收益的大小相比较,衡量其得失的一种方法。 2.什么是线性规划? 答:线性规划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政策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 答:(1) 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此为其一般性目的或政治意义所在。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活动,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合法性是它的必然指向。 (2)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此为其特定目的或管理意义所在。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

4月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提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的政策主张的政治家是( A ) A.商鞅B.诸葛亮 C.李世民D.李斯 2.《国富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这本书的作者是( D ) A.韦伯B.马克思 C.克劳塞维茨D.亚当·斯密 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 C ) A.政策群B.政策链 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 4.强调公共政策在本质上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政策的理论模型是( D ) A.政治系统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 C.理性主义模型D.精英模型 5.混合扫描模型的提出者是( C ) A.洛克B.培根 C.埃齐奥尼D.西蒙 6.在美国,不属于 ...公共政策的是( B ) A.司法决策B.政党政策 C.国会立法D.行政决策 7.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B.后者是属于前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C.二者互不隶属 D.二者互相排斥 8.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 B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 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 C.决策者的人数多少及其地位关系

D.国家的政体形式 9.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是( C ) 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 C.决策子系统D.监控子系统 10.代表特定的行业或职业利益,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但竭力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是( D ) A.政党B.法院 C.政治领袖D.利益集团 11.公共政策问题一定是( A ) A.已经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B.尚未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C.不需要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D.没有引起公共权力机关注意的公共问题 12.下列不属于 ...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的是( B ) A.外在创始模型B.集团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D.动员模型 13.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B ) A.方案的综合性B.方案的创新性 C.方案的独立性D.方案的方向性 14.政策议程通常可分为( A ) A.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B.系统议程和公众议程 C.政府议程和国会议程D.政府议程和非政府组织议程 l5.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 B ) A.增加规划主体B.提出解决办法 C.实现利益补偿D.延长规划时间 16.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又称( C ) A.互动理论模型B.琼斯模型 C.雷恩一拉宾诺维茨模型D.马尔科夫模型 17.最基本的政策执行资源是( B ) A.执行保护B.经费和人力 C.信息D.方案和目标 18.下列关于政策监控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政策监控的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 B.政策监控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 C.司法机关和利益集团都可以对政策进行监控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大作业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6秋季学期远程学历教育《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大作业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 期末大作业提交说明:主观题请以附件形式上传作业文档,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实践性课程制作实物作业的,请按要求拍照,以压缩包形式上传平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 C ) A.公共事务 B.社会事务 C.社会公共事务 D.公共活动 2.下列是正外部效益的是( C )。 A.环境污染 B.私人采矿导致资源浪费 C.种花花香扑鼻 D.排污水 3. 除( D )以外,其他的都是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方法 A.期望值法 B.最大可能法 C.等概率法 D.小中取大法 4. 从总体上讨论需要优先解决的政策项目是指政府议程的哪个阶段( B ) A.议价阶段 B.规划阶段 C.循环阶段 D.界定阶段 5. 以下哪项不是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D )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政府体系的封闭 C.价值体系的排斥 D.社会问题自身的原因 6. 以下选项错误的是(D ) A.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公正无偏原则 B.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个人受益原则 C.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人民自主原则

D.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间断进行原则 7. 下列导致不是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D ) A.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B.政策环境 C.政策资源 D.政策功能 8. 下列哪项是公共政策评价的核心(D ) A.政策目的 B.政策形象 C.政策执行 D.政策效果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策执行手段的是:(C )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政治手段 D.法律手段 10. 以下不属于影响执行者偏好的是:(A ) A.执行人员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B. 执行人员对政策的反应方向 C.执行人员对政策的反应强度 D. 执行人员对政策的执行偏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1.公共政策的三个基本功能是 ( ABC )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分配功能 D.约束功能 12.政策分析的三种主要形式 ( ABC ) A.预测分析 B.回溯分析 C.综合集成分析 D.客观分析 13.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方法是什么?(ABCD ) A.问题搜索 B.问题界定 C.问题表述 D.问题感知。 14. 下列属于正式部门的是(ACD ) A.政府 B.社区 C.市场 D.第三部门 15. 以下几种抽样方法中,哪种是任意抽样常见的方法:(ABC ) A.机械随机抽样 B.单纯随机抽样 C.复杂随机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16. 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公共政策学中的多角度分析:( ACD ) A.技术角度 B.整体角度 C.个人角度 D.组织角度 E.科学角度 17. 系统分析包括哪些主要作业:(ABC ) A.系统模型化 B.最优化分析

最全公共政策分析题库(含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最全)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B,法律和市场C,宪法和法律D,政府和政策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B,中国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

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 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 所谓政策科学,一般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各种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正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它的学科性质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二是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是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四是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简述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政策的本质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⑵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⑶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所谓政策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政策所能发挥的功效和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作用表现出来,它总是在与某种社会目标的联系中得到判定。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和象征功能。 3、现代公共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它们的关系如何? 公共决策系统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五个子系统构成。 它们的关系是: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双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得以顺利运行。决断子系统是政策系统的核心,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信息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咨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子系统的另一个基础部分,它参与政策的拟定,主要是客观实际,参照历史经验和未来预测结果,以系统内外的各种信息为基础,以决策问题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方案,供决策系统参考。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对决断子系统的要求是:决策正确合理,规划周密可行。执行子系统贯彻决断子系统的指令,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它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其作用是使条文上的政策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现政策目标。监控子系统主要是负责监督政策的制定的实施,以控制政策失误,确保围绕着政策目标执行政策,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在上述案例中,面对不明病毒传播的危机,广州市的政策系统尤其是信息子系统是如何做出反应的?从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面对不明病毒传播的危机,广州市的信息了系统并没有及时做出反映,没有主动出击收集相关病毒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也就谈不上对政府提供相关信息,导致政策决策行为的失效,任其有关歪曲病毒的信息肆意在广大市民和群众中传播,引起全市人民的恐忙,这种情况持续三天后,广州市才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市人民发布了关于这个病毒的起因及预防方法,广东卫生厅也相继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权威的信息一经媒体广泛传播后,才使这种广为漫延的病毒恐慌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政策决策系统根据信息子系统提供的权威信息,政府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广泛发动全国人民与“SAS”病毒展开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 从中受到的启发和教训: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更加明白:一是信息子系统在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为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地提供各种准确、适用的信息,没有信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87.5分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87.5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7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政策执行前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带有预测性的评估,应该注意 的事项不包括以下哪项(): ( D ) A. 准确把握问题、实施对象的发展趋势 B. 重视对政策效果的事先评估 C. 决策模型的合理性 D. 政策的可行性 2. 政策方案可比的条件要坚持两条重要原则,即政策的( ): ( A ) A. 完整性、统一性 B. 完整性、预测性 C. 预测性、统一性 D. 预测性、最优性 3. 不同备选政策方案的比较应满足以下可比条件(): ( B ) A. 政策收益的可比性 B. 政策模型的可比性 C. 政策费用的可比性 D. 时间的可比性 4. 公共政策方案收益性角度分析,政策的收益的性质必须可以比 较,如伦理道德,社会心理等是指方案收益的()方面。 ( D ) A. 量 B. 预测 C. 执行 D. 质

5. 为了对各个方案进行政策费用的比较,费用的之间必须具有一 定的可比性,以下哪项不包括在内(): ( C ) A. 构成 B. 计算方法 C. 数目 D. 计算单位 6. 公共政策问题是()的必要行动。 ( B ) A. 个人 B. 政府 C. 企业 D. 社会团体 7. 当公共权力主体意识到社会公共问题已经妨碍(),充 分了解公众的公意注并认同这种公众的政策要求时,公共问题就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 A ) A. 整体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 C. 文明进步 D. 社会制度创新 8. 以下各项对公共政策问题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C ) A. 已被大多数人觉察、认同、感受 B. 其是指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的问题 C. 是主观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的 D. 通过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的问题 9. 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是一个()过程,多方面在相互冲 突中获得平衡。 ( D ) A. 冲突 B. 协商 C. 压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