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第五章:肿瘤

1.单纯癌:或称实性癌,属低分化的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多发生于乳腺,少数可发生于胃及甲状腺。癌巢为实体

性无腺腔样结构,癌细胞异型性高,核分裂像多见。

2.转移癌: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

瘤,这个过程叫做转移。通过转移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

3.间变:在现代病理学中,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

4.非典型性增生: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镜下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

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5.癌肉瘤:如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结构,又有肉瘤的结构,则称为癌肉瘤。

6.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

异形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7.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8.原位癌:原位癌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上皮内

瘤变川级)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9.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乎二者之间,称为

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10.畸胎瘤:是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发生的肿瘤,多发于性腺,一般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成分,结构混

乱,分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两类。

11.恶病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机体严重的消瘦、贫血、厌食、全身衰弱的状态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1.疣状心内膜炎:单个疣状赘生物大小如粟粒(1~3mm,灰白色,半透明,常成串珠状单行排列于瓣膜闭锁缘,与

瓣膜粘连紧密,不易掊落,故称疣状心内膜炎。

2.阿少夫小体(Aschoff小体):指在风湿病的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出现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

中,特别是在胶原纤维之间水肿,基质内蛋白多糖增多,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出现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而形成风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也称阿少夫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改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3.高血压脑病:由于脑小动脉病变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临床表现为颅内高

压、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有时血压急剧升高,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称为高血压危象。

4.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的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可因心肌耗氧量暂时增加,

超出了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所能提供的氧而发生,也可因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供氧不足而引起。

5.冠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

6.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又称细动脉性肾硬化,由于入球小动脉的玻璃样变及肌型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

窄,病变严重区域的肾小球因缺血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因缺血而萎缩、消

失。间质则有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肾小球及增生的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收缩,使表面凹陷。病变较轻区域健存的肾小球因功能代偿而肥大,所属肾小管相应地代偿性扩张,向肾表面突起。从而形成肉眼所见肾表面的小颗粒。肉眼观:双侧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单侧肾可小于100g (正常成人约150g),质地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切面,肾皮质变薄,(w 2mm正常厚3~5mr), 髓质变化较少,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填充性增生。具有以上特点的肾被称为细动脉性肾硬化或原发性颗粒固缩肾。

7.室壁瘤:冠心病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出现室壁扩张、变薄、心肌全层坏死,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纤维疤

痕组织所替代,病变区薄层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心脏收缩时丧失活动能力或呈现反常运动,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常见于左心室。

8.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

后果

第1页共1页作者:胡洪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