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

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

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
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

本科学位论文题目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

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年月日

综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可另附A4纸):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答辩小组意见(可另附A4纸):

评定成绩:

答辩小组长签名:日期:

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

XXX 自考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准号证号:xxxxxxxxxx)

摘要:实体经济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是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证券市场也不例外。金融市场的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主要概括了现在香港与内地证券市场监管模式进行了比较;第三部分对香港与内地的监管制度进行了对比,主要包括监管目标和监管原则之间、监管手段和处罚措施、证券监管的法律制度;第四部分总结了现在的香港证券制度对我国内地的启示: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监管模式和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香港;内地;监管制度;对比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stock market regulatory regime

XXX

Abstract: Globalization of the re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markets is the modern era's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is the futur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tock market is no exceptio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and integrated financial markets for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ion presents a major challeng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ize and maturity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and the main difference now; the third part of the regulatory regime i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were compared, including between regulatory objectives and regulatory

principles, regulatory means and sanctions, the legal system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fourth section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ystem of Hong Kong stock Enlightenment Mainland: perfect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regulatory model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Key words: Hong Kong; regulatory regime;; Mainland contrast

目录

第一章绪论 (6)

第一节课题研究背景 (6)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6)

第三节研究目的及意义 (7)

第二章沪港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比较 (9)

第一节香港证券市场采取自行管理模式 (9)

第二节上海证券市场采取集中管理模式 (9)

第三章香港与内地证券监管制度对比分析 (10)

第一节监管目标和监管原则的对比 (10)

第二节监管手段和处罚措施的对比 (10)

第三节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对比 (11)

第四章香港证券市场监管对内地的启示 (12)

第一节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法律规范 (12)

第二节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 (12)

第三节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一、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

香港以其独特的国际金融中心、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完善的金融市场和交易市场吸引了内地企业。受英美法系国家的影响,香港与中国大陆相比拥有更加完善的证券监管体制。加上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经济贸易关系,刺激了无数企业以及私营公司上市高潮,这不仅有利于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效地满足企业融资的迫切需要。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逐步开放了中国大陆金融证券服务,进一步加深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内地已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加强和国际及区域间证券监管。随着内地证券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向前发展,中国将有更多的企业进一步上市。在新环境、新形势下,加强中国证券监管已成为中国证券监管活动的首要任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多国发行中国际资本流动的壁垒;美国证券信息披露规则的相关研究;欧盟跨境上市监管的相关研究;全球证券市场披露规则协调的相关案例;美国证券市场监管改革;国际会计标准问题;证券法律协调问题;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强制披露规则和外国公司治理;全球证券信息披露规则监管的案例以及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般来说,监管合作理论承认国家对国内规制垄断,是一个具体的监管合作,被管制企业遵守什么规定由国家监管机构决定;监管竞争理论认为国家放弃自己的监管垄断,监管由市场选择形成,由监管机构选择遵守的法律并行使监督权,监管机构和市场更多的是合作的关系。监管合作理论和监管竞争理论是解决跨境上市监管冲突的两种主要观点。斯蒂芬J.崔和安德鲁T.古兹曼(Stephen J. Choi &Andrew T. Guzman 2007)认为如果监管过严且所增加披露的信息的无用性的话,将会使交易者离开这个市场,相反过松的监管将会导致投资者忍受高风险交易,这也会使交易者最终离开该市场,因而在国际证券市场里,各监管者竞相寻求最有效的监管体系。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自然能达到使交易量最大化的监管制度是不一样的。正是这种观点导致了他们与一元论不同的地方。一元论太过于简单而不能解释证券的国际监管,他们(2008)认为发行人与投资者类型多样化,因而一个适合于某些发行人与投资者的监管体系并

不一定就适合另一些发行人与投资者,而监管制度竞争的实质在于赋予发行人接受哪个监管体系监管的选择权,也在于赋予投资者选择到哪个市场进行投资的权利。国际证券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多元共生的证券监管国际体系。这种监管竞争结果类似于社会自治法(reflexive law)的结果。同时,他们(2006,2008)还提出了监管竞争的实现方法:“手提式”互惠。在该种监管体制下,发行人有权选择哪个国家的上市制度对其发生效力,并且所选择的制度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得与该国上市制度一样的效力。发行人可以按照其选择意愿而在任何一个市场上市交易并接受任何一个上市制度的监管。比如说中国的上市公司可以在美国、日本上市但只遵守中国的证券法。多元论者认为手提式互惠能解决证券法的域外适用问题,避免出现监管重叠与监管漏洞问题,更可以避免监管者间的冲突。

研究如何解决证券市场监管的冲突问题,国内学者在上市规则做了不少努力,如石建勋(2015)和许多研究提到国际证券监管合作与协调。在当前国内学者中也提到了规制跨国问题的解决冲突的国际化,国际合作和协调的方式上市的单边政策,如朱孟楠(2013)、邓大鸣(2015),但不作为研究的重点。范雯霞(2012)认为,各国应加强对境外上市的监管,但法律冲突,协调与合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家,区域和国际组织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进行了介绍,指出间接市场受上市的国家主要是根据其国内法律,但是,对调节需要相关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的一些特殊情况,从而避免监管帝国主义。宋德社(2011)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在国际证券监管合作方面的讨论,欧盟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一体化的两个具体的分析,有关欧盟的“指令”,做了相关研究,有利于监管目标的实现。本指令的监管措施,为各成员国提供一个基准,会员只可比“指令”更具体的措施更严格,在很大程度上结果监理一体化,这种结合是有助于解决监管冲突。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浪潮,让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也更容易受到跨境交易的影响。内地大跨步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汇率改革,内地的资本交易项目的外资比例逐步增大。但由于内地金融市场开放是在近几年才大跨步式的向前推进的,以内地现实形势为出发点对金融市场全球化背景下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研究的文献比较不充分。因此,从法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将内地和香港两地证券市场

的监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利于立法部门今后在制定法律时更具前瞻性和连续性,对内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沪港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比较

(一)香港证券市场采取自行管理模式

香港证券市场的行政性监管机构为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证监会。其中,香港证监会于1989年成立,主要负责监督香港的证券期货市场的运作,独立于政府公务员架构职位的法定组织。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及执行监督市场的法规,实施市场参与者发牌制定并进行持续的监督,监管市场经营机构(包括交易所、结算所等),审批投资产品的销售文件,监察上市公司的企业活动,投资者教育等。香港证券市场的自律性监管机构为香港证券经纪业协会及联交所。此外,香港证券市场设有“证券及期货事务上诉审裁处”,由一名高等法院法官担任全职主席,有权对证监会做出的所有纪律处分决定进行全面复核,有权推翻证监会的决定或作出新的裁决。

(二)上海证券市场采取集中管理模式

上海证券市场的行政性监管机构为国务院、中国证监会及派出机构,自律性监管机构为中国证券业协会及上交所。上海证券市场对证监会也有监督条款,但没有类似香港的上诉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机关所作的处罚决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上海证券市场的监管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现象。投资者更为关注的不是与上市公司有关的市场风险而是政府行为风险。证监工作缺乏系统性与规划性,多层次监管体系功能发挥不充分,政府监管的三级监管体系虽己建立,但分工不明,自律管理有待加强,与香港相比,同业协会的作用及舆论监督不力,交易所不够独立。

三、香港与内地证券监管制度对比分析

(一)监管目标和监管原则的对比

内地证券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部分国外经验,从香港的证券监管实践中也借鉴了很多先进的经验,所以两地的证券监管制度差别不大。但由于两地市场发育程度不同,推进市场发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影响了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也影响了市场监管者的监管理念。

为了推进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将香港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证券期货交易中心,促使香港成为全球金融市场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一个时区连续点。香港证券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上市审批制度,缩短处理申请的时间,并且消除保护壁垒,避免限制竞争的行为,从而吸引内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到香港上市。香港为进一步发展证券市场,逐渐放松监管,简化上市程序,主要表现在:1)为吸引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制定了专门的政策,写入了由香港注册署公布的《招股章程指引》中。还修改了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把对上市公司5年经营业绩的要求减少到3年,并可酌情接纳只有2年业绩记录的公司;

2)为了进一步发展市场,香港证监会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简化监管程序,向联交所移交《上市规则》中的上市公司监管职能,推动政府注册署把审核上市公司章程的职责移交给联交所,降低经纪最低佣金比例,降低印花税比率,帮助内地建立适当监管架构等。

内地发展证券市场的初衷是为了筹集建设资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转化经营机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比如内地在证券市场发展早期实行的新股发行计划额度管理、赴海外上市公司由国家选择审批、上市公司必须由国有资本控股等监管措施都是以国有企业优先上市为目的。加上当时证券市场承担着为国企解忧、为建设筹资的任务,证券监管制度自然而然朝这个方向倾斜,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根本利益,造成投资者对市场的信息下降。现在,内地的证券市场日趋成熟,市场监管步入正轨,当时的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短时期内难以完全消除。

(二)监管手段和处罚措施的对比

监管手段和处罚措施的比较香港颁布的《证券及期货条例》与内地《证券法》在监管手段和处罚措施方面差不多相同,证监会的之策及对市场不当行为的调查、处罚权力基本相同,并且都采用的是三层监管架构,包括政府、监管机构、自律机构。

两地在监管手段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香港证监会在依照法定职责对证券市场予以监管外,则基本不会干预市场的交易活动。而内地《证券法》对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及监管手段虽有明确的规定,在具体实施中受证券市场初期的做法影响较大,有关规定并没有较好贯彻执行,表现为:

1)行政手段代替市场优胜劣汰规律,难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市场早起存在计划管理,按照省市、部门分配额度,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也使上市额度成为稀有资源,出现了壳资源的买卖。为了保护壳资源,往往不惜血本进行注资、重组,概念炒作层出不穷。

2)在监管里面方面,重筹资数量和融资规模的控制,轻对投资者的保护;在监管内容方面,重对二级市场上价格波动的控制,轻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管;在监管方式方面,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直接控制、督促,或经常进行突击检查,不注意进行长期的制度性建设,削弱了市场自律机制的作用。

3)过多依赖行政手段实现稳定市场的目标,忽略了实际稳定市场运行的机制。当市场异常波动或过热、过冷时,政府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影响市场,或者以媒体评论方式来影响市场,而广大中小投资者又习惯于该种方式,盲目跟风,最终利益受损。

(三)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对比

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及附属法例颁布后,形成了包括法律、附属法例、证监会规定、交易所规则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规定详细、可操作性强,对证券监管涉及到的或者可能涉及到的问题都有所规定。内地证券市场的法律主要以《证券法》为主,但该法内容和详细程度远远不及香港证券法律体系,过分强调原则性和灵活性,操作性较差;其次,《证券法》与其他相关的基本法律衔接性不够,特别是涉及民事责任部分,点到即止,没有进一步的规定,而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新增的法定民事诉讼制度就规定任何受害者有权向被发现须对市场失当行为负责,或曾向公众发布影响股价的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的人士提起民事诉讼,对证券民事诉讼未设置任何受案的前提条件;此外,内地证券监管规范制度数量多,但大部分属于事后补救的措施,相对滞后,随意性强,缺乏前瞻性和连续性。

四、香港证券市场监管对内地的启示

(一)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法律规范

内地证券市场发展速度迅猛,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所以,地证券监管立法相对滞后,证券监管法律的支持系统尚不完善。结合香港及其他国际证券市场的法律规范,应尽快对证券监管法律规范进行完善。

1)立法立规要有前瞻性,要能够引导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有利于金融创新。从发展的眼光看,《证券法》存在诸多不足,如规范的证券种类很窄,不利于金融品种创新等。

2)法律规范体系要层次分明,注重各层次条例规则之间的相辅相承和互相补充,并在立法的同时重视实际的执行程序。立法要适度,要在多和少、粗和细、严和宽之中取得平衡,否则都不利于法律的实施。

3)法律规范的制定要能适应变革的需求,中国的改革开放仍在进行,接下来仍然要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法律规范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4)通过法律规范的制定,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以有力发展证券市场的同时,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

完善自律组织的治理结构。对中国证券业协会来说,应当改革其内部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限制政府官员兼任证券业协会领导,改组理事会,使会员大会成为证券业协会的决策核心,对会长的选举不应当由证监会提名,进一步增强证券业协会的民间色彩。改组其会员结构,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应当退出证券业协会,使得证券业协会真正成为券商利益的代表,增进其在会员中的权威性。要明晰其产权结构、完善、优化其治理结构,在产权结构明晰的基础上,交易所自律监管才具备真正的动力来源。充分发挥会员大会在交易所决策中的核心作用,减少证监会对交易所内部组织结构过多的干预。

充分合理配置自律监管组织职权。自律组织实施监管的权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内地证券自律监管发展的瓶颈,在当前内地缺乏自律传统的情况下,通过法律充分授予自律组织监管职权,无疑是加强自律的好方式,建议在内地《证券法〉〉中明确规定证券交易所自律地位,并规定“证券交易所可以根据交易所章程和业务规则,对会员

实施自律监管,交易所有权对会员及其雇员等进行检查、调查、处分,交易所可以设立解决会员之间或会员与客户之间发生的纠纷的调节或仲裁制度”。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香港拥有一套以信息披露为本的监管制度,意在要求所有市场的参与者公开其对市场可能有影响的信息。内地证券市场虽然也一直在强化,但披露制度的清晰度和可行性己经市场主体的意识仍然有待提高,内地的证券市场的披露监管责任主要在交易所,交易所也花费了很大的成本监管。建议交易所的主要力量应该放在信息披露法律规范的清晰的制定和事后的监管和惩戒上,大力提高规范和监管的水平,以及发行主体自身的主管意识和责任。

另外一定要加大制裁的力度和公正性。比如,发行人或投资机构没有披露该披露的信息时,可能会受到公开谴责等处理,但这些不足以惩戒,中介机构如有不当行为,证监会可采取的制裁措施,只有公开或私下谴责及暂时吊销或撤销其注册。这些制裁不能经常合适地处理不当行为,难以充分遏止未来再有类似不当行为的出现,建议可以引入民事罚款等具体措施。

总结

香港证券市场确实是一个比较健康成熟的证券市场,本文通过上述香港和内地证券监管制度的比较,可以看出香港和内地证券监管机制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内地证券市场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制度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监管制度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监管与市场难以互动,行政干预过多。一些监管制度的出台,总是被市场牵着走,并且一遇到市场波动异常等情况,就习惯以行政手段解决问题。

内地证券市场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在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方面仍需借鉴香港的有效经验。内地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建设,需进一步放开行政管制,重视自治组织的力量,建立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成熟而独立的监管体系。相信通过对香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学习和借鉴,内地证券市场监管制度能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更好地发挥证券市场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虹.运用事件分析法比较研究沪港两地信息披露[J].金融与经济.2010(03)

[2]王琪.内地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初探[D].山东大学.2014

[3]李艳玲.证券市场监管的比较与借鉴[J].现代商业.2011(32)

[4]沈费伟.新时期中国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5]王明.香港投资基金规范框架对内地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14

[6]王映玥.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监管合作研究[D].西华大学.2013

[7]马金儒.香港证券市场监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及借鉴意义[D].大连海事大学.2012

[8]殷莉莉.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2

[9]翟立荣.上海和香港金融中心关系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经济.2009

[10]叶晓春.次贷危机后内地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11]田佳禾.内地证券市场监管的制度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2

[12]黄丽.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及借鉴[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13]朱财东.香港与内地金融监管体系比较及借鉴[D].内蒙古大学2013

[14] Jeremy Edwards and MareusNibler.Corporate govemanc in Germany:the role of banks and ownership concentration[J].Economic Poliey Oct.2000

[15] John Buehanan.JaPanes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PrineiPle ofInternalism[J].15(1)Corporate Governance,2007

[16] James D. Cox,Rethinking U.S. Securities Laws in the Shadow of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Com Petition,55Law&Contemp.Probs.157(2002)

[17] James D. Cox. Regulatory Duopoly in U.S. Securities Markets[J].99Columbia Law Review l200(2009)

[18] Jason M. Quintana. Going PrivateTransaetion: Delaware’s Race to The Bottom[J].2004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第18期2011年9月 企业研究 Business research总第384期 由于先天的制度性缺陷和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不足,中国证券市场仍远没有达到公平、公开和公正原则的要求,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十分普遍,并带来了大量的系统风险。而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面临两个大背景:一是面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二是我国进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提出新的要求,市场的变化对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我国今后证券市场监管工作不仅要考虑中国的实际,同时要兼顾国际证券市场监管发展的趋势。如何加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促进市场的公平和效率,是摆在中国证券监管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选择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而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对于一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证券市场监管,是指证券管理机关运用法律的、经济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证券的募集、发行、交易等行为以及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证券市场监管是一国宏观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保障广大投资者权益的需要。二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维护市场良好秩序的需要。三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体系的需要。四是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进行发行和交易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年来,证券市场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截至目前,在上海市场上市的公司已达892家。目前最新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证交所今年上半年总共有175家公司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平均一天1.5个,融资总额超过3238亿元。截至2010年12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8.4万亿元,当日成交额达到1099.06亿元,是20年前的2.2万倍还多。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曾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银广夏事件”、“中天勤事件”、“基金老鼠仓”、以及普遍存在“庄家”等。但是,在众多相关利益团体的作用下,以及中国特殊国情的影响。证券市场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多年积累的问题,许多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因而延长了证券市场规范的过程。 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且证券市场上新生事物多,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跟不上。政府监管部门既要培育、扶持和发展这个市场,又要进行法制监管,规范市场。这就形成一个矛盾,扶持和监管之间的矛盾。而且监管部门为了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 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 —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 —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叶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又是一个风险高度 集中的市场,具有风险来源广、传导性强和社会危害巨大等特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与飞速发展的现实要求还存 在很大的差距。实践表明,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使证券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关键词: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发展趋势 125 ··

C14078 沪港通与香港证券市场制度介绍-课后答案100分

C14078 沪港通与香港证券市场制度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开市前竞价时段,港股通的投资者下单 后还可以对订单进行取消的时间段是()。 A. 9:00—9:15 B. 9:15—9:20 C. 9:20—9:28 D. 9:28—9:30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2. 对参与港股通的内地投资者征收的费用 中,不属于交易税费的是()。 A. 印花税 B. 交易费 C. 交易系统使用费 D. 证券组合费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3. 香港天文台发出8号或以上台风讯号或 黑雨讯号,一般办公室都会停止上班或实时 下班,香港交易所也会因天文台所发出的警 告讯号作出相应的交易和交收调整。具体对 交易的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早于开市前时段发出警报, 7:00-9:00 解除,开市前时段将被取消,警 报解除两小时后的整点或30分钟开始交易 B. 早于开市前时段发出警报, 9:00-11:00解除,上午交易取消,13:00开 始交易 C. 早于开市前时段发出警报, 11:00-11:30解除,上午交易取消,13:00开 始交易 D. 早于开市前时段发出警报, 12:00以后解除,全天停止交易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二、多项选择题 4. 下列关于沪港通额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 沪股通的总额度是人民币 3,000亿元 B. 沪股通的每日额度是人民币130亿元 C. 港股通的总额度是人民币2,500亿元 D. 港股通的每日额度是人民币105亿元 您的答案:C,A,B,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5. 下列关于港股通的清算交收制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有()。(本题假设买卖的股票的价格是1元) A. 投资者T-1日持有1000股,在T日按1.00元的价格又买入了800股,则该投资者T日的账户持有数量为1800股 B. 投资者T-1日持有1000股,在T日按1.00元的价格又买入了800股,则该投资者T日的可交易港股数量为1800股

中国证券市场如何进行有效监管

中国证券市场如何进行有效监管?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公司己成为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证券业在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集中等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论述了如何对证券市场进行适度监管,以保证我国证券业的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及市场失灵的问题决定了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容易出现经营者利用自身了解证券市场行情的优势和代理客户的便利,挪用客户资金、操纵市场、违规谋利,损害股东和广大投资者利益危险。加之金融系统风险传递性的存在,这些风险一旦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殃及整个经济生活,甚至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秩序混乱与政治危机。因而,对证券业进行适度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证券业行业组织自律监管职能缺位。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等是中国主要的证券行业组织,是最值得重视的证券市场监管层面。然而,多年来行业组织的自律监管作用的发挥不尽如人意。 第一,证券业协会的行政色彩浓厚。这表现在其主要职位一般都由证监会官员兼任,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中国的证券业协会通常被看作是政府性机构,实行的自律管理也经常被理解成行政监管的延伸。而且证券业协会的权限不够明晰,尤其是在与证监会的监管分上不明确,这种监管权力边界不够清晰的情形,容易造成监管的缺位或越位。 第二,证券业协会的组织体系缺乏统一性、协调性。各地方证券业协会从机构设

置、人员组成到内部管理各有差异,不利于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自律管理,这大大增加了上市公司和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成本。 第三,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主体作用未得到足够重视。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行业的自律性监管组织,同中国证监会和地方证券监管部门一起,构成了中国的证券监管体系。证券交易所处于证券监管的第一线,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监管责任,是证券监管的基础。但证券交易所作为自律监管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监管机构对市场的直接控制较多。中国证监会是法定的证券监管机构,经历了从地方到中央,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政府集中监管具有体现监管权威、防止相互扯皮的作用。但是,由于在证券市场创设之初就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政府集中监管往往体现为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全面而直接的控制。关于证券发行与上市的联动机制就是一个例证。事实上,证券市场确实存在政府监管所不能够及的“死角”,政府监管不能解决所有的市场问题。自律组织及市场参与主体始终置身于市场之中,在监管者监督下的行业自律往往更具有效率。另外,在证券发行中,实质审核、证券承销的通道制度等方面都还存在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的过度干预。审批制转变为核准制之后,同样执行实质性审查,监管机构“内部掌握”的发行标准仍然存在。这些都是政府对市场的直接控制。 二、如何完善我国证券市场适度监管 目前在中国,由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中的行政权力惯性的存在,提倡“适度”的监管是必要的。所谓“适度”,即指对证券的监管执法不是也不应是管制。适度监管原则要求证券监管者应当遵循证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监管行为不能干涉市场主体的自主权,而要通过制度和规则使证券业稳健经营。只有当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对其采取某些强制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证券市场的适度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证券的发展历史 1990年我国在上海、深圳创建证券交易所,时至今日已有30年。伴随着30余年的发展和创新,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发展(王国刚,2019)。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持续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强势的经济力量成功占据了国际市场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显著扩大(王年咏,2005)。主要表现为境外投资者转移资金到中国,并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资金投资(王叙华,2006)。另外国内不少大型企业同样也在国外设立了投资机构(皮六一,2013),特别是我国已执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不少企业试图进一步扩大海外投资市场。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宋承国,2010)。 以港股为例,截至2018年12月31日,港股累计成交25.06万亿港元;2018年平均日成交1,014.3亿港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上升27%(郭田勇,2018)。香港市场上市公司共2315家,总市值299,094 亿港元(巴曙松,2014);主板标的1947只,总市值297,232.17亿港元,创业板391只,总市值1861.83亿港元(赵新江,2014)。中资股1146只,占上市公司数量49.5%,占港股总市值67.5%。 H 股267 只,总市值59,420.1亿港元;红筹股164 只,总市值53,772.2 亿港元;中资民营股715只。中资股总市值占比约为67.5%,中资股成交金额占总成交金额的79.1%(李蒲贤,2007)。截止目前,港股总市值位列全球第六,国际化程度高交易品种多样,中资股占比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董毅,2004)。 恒生指数于1964年由恒生银行创制,该指数通过前一个收盘指数经流通市值加权后得到,反应了香港股市重要行情(BM Ho,2001)。该年指数设100点为基点,并选出33 家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成分股。1985年,恒生指数以板块进行划分统计,衍生出恒生金融、恒生公用事业、恒生地产、以及恒生工商业指数。截至目前,恒生指数成分股共有50只,其中地产板块有10只标的进入恒指成分股的计算中,为11 大板块之首(Correspondent,2020)。恒生指数的特点在于,指数包含在香港本地上市的市值最大以及成交量最活跃的标的(包含红筹及H股),同时所有成分股均设有10%的比重上限(刘明彦,2008)。 然而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市场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到位、退市规则和企业诚信问题导致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中出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解决,便是本文需要讨论的话题。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2019年底由于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导致所有机构对权益市场预期悲观,活跃度回落,券商盈利前景不确定性增加,板块跑输市场,2020年1-5月整体业绩+14%。但是随着证词红利的叠加和新冠肺炎后经济的复苏,券商即将引来边际改善(吴涵,2016)。 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市场情绪整体悲观,上半年泸深300最大跌幅7.9%,交易额持续回落,券商盈利前景不确定增大,流动性持续宽松,1-4月债市上涨明显,政策整体超预算,未能对冲主要矛盾。相比2019年同期,券商板块1季度固执处于相对相对高位。 1.面对疫情,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进展加快 2020年以来,一系列政策加速落地,涉及再融资、创业板IPO、财富管理、

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内容摘要: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尤为重要。证券市场能否有效运行则是证券市场监管能否发挥其重要作用的鉴证。因此,针对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力求突破现行体制,完善主体结构,健全制度体系,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保障市场安全有效运行,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证券市场市场监管有效运行 一、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有过不少经验与教训,与此相伴的,是不断完善的证券市场法治。一般来讲,事物越新、变化越快,所面临的法律约束越多,但突破瓶颈后的跳跃式发展力量极大。证券市场是发行和交易的场所,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传统市场相比,证券市场面临更大的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一旦失控后果极其严重。因此,证券市场监管极为重要。 二、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初步建立时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上海、深圳为主的两大证券交易市场,并且以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主板为主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证券发行与交易体系。此外,新三板市场和即将建成的国际板市场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的其他省市还存在着场外交易市场。 与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相适应,信息披露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证券市场成立初期,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包括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于1993年4月22日发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第六章专门就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了规定,并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对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人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中国证监会于1993年6月10日颁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规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标准,对持续信息披露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此外,中国证监会还对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及其他要求进行了规范。 三、证券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 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 (二)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体制 这样容易产生外部的运营成本,也会诱发监管机关内部的道德风险,即监管机关不顾其行为引起的社会成本和收益,而只关心本部门的成本和收益。另外,监管者也有宽容监管的道德风险,放松对证券公司的要求和对风险能力的限制,隐瞒证券公司的不良状况。 (三)监管存在滞后性 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较大,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 (四)监管存在弱效性 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代证券市场发展趋势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研究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金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无论是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还是发展的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银行、证券、保险业迅速发展,金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改革加快推进这表明当今中国金融业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正在成为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中国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改革任重而道远要使中国金融企业真正经得起开放条件下市场竞争的考验,经得起经济周期变化的考验,还必须继续推进银行、证券、保险企业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证券市场,现状,问题,解决方法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单一依靠货币市场转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 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开始发挥越来越显著的积极作用。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市以来到今年已经是二十一年了,这二十一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据中国证监会统计资料截止2011年九月上交所上市公司923家,总市值达16.2万亿。深交所上市公司1363家,总市值达到7.97万亿。 1、回顾中国证券市场二十一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当代证券市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展开。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开始上海股票的柜台交易。 1990年,国务院批复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政策,同意在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同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经国务院授权,人民银行批准,正式宣告成立。第二年,即1991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得到批准正式成立。沪深交易所成立后,本地发行的股票开始进场交易,这就是所谓的上海“老八股”和深圳“老五股”。之后国内其它地方发行的公司股票开始陆续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国内证券交易开始逐步规范化。刚开始,上海交易所对股票的交易价格进行管制,将股票交易的涨跌幅严格限制在1%以内。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南巡,肯定股票试点作用,造就了国内证券市场一轮大行情。由于股票供不应求,市场迅速上升,而股市的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进一步刺激了投资大众对股票的需求,于是国家开始加大股票供给,以发行股票认购证进行摇号抽签的形式发行新股,沪深股票市场规模开始迅速扩大。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面放开股价,

证券市场监管概述

证券市场监管概述 1.证券市场监管的意义 证券市场监管是指证券管理机关运用法律的、经济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证券的募集、发行、交易等行为以及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证券市场监管是一国宏观经济监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保障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2)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维护市场良好秩序的需要。 (3)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体系的需要。 (4)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进行发行和交易决策的重要依据。 2.证券市场监管的原则 要点:依法监管原则 内容:依法监管原则依法监管首先要求“有法可依”,其次,还要做到“有法必依”。 要点:保护投资者利益原则 内容: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保护投资者利益,让投资者树立信心,是培育和发展市场的重要环节,是证券监管机构的首要任务和宗旨。国际研究表明,一国或地区投资者保护得越好,资本市场就越发达,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大要点:“三公”原则。 内容:“三公”原则即公开原则、公平原则、公正原则。

要点:监督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内容:这一原则是指在加强政府、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监管的同时,也要加强从业者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它是世界各国共同奉行的原则 3.证券市场监管的手段 要点:法律手段。 内容:这一手段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和严格执法来实现的。这是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的主要手段,具有较强的威慑力和约束力。 要点:经济手段。 内容:这一手段是通过运用利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经济手段,对证券市场进行干预。这种手段相对比较灵活,但调节过程可能较慢,存在时滞。 要点:行政手段。 内容:这一手段是通过制订计划、政策等对证券市场进行行政性的干预。这种手段比较直接,但运用不当可能违背市场规律,无法发挥作用甚至遭到惩罚。 4.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组成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是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证券市场实行监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

香港证券市场相关问题研究

一、香港证券市场产品介绍 香港证券市场主要由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组成,其中现货市场包括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所有证券,包括股票、认股权证、衍生权证、牛熊证、信托基金和债券。 数据来源:香港联交所网站 香港市场的股票分类方式有多种,最主要的分类方式是蓝筹股、国企股(H股)及红筹股。蓝筹股是指恒生指数成份股。这类股份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业代表性、流通量高、财务状况良好、盈利稳定及派息固定。由于这类个股的盈利能力强,大多属于基金偏爱个股,因此较少人为因素(如庄家活动)影响,股价相对稳定,适合作中长线投资。红筹股是指具有中资背景(最大控股权直接或间接隶属于中国内地有关部门或企业),一般注册地在香港及海外,但是其主要收入和利润来自于中国大陆市场的上市公司。最早粤海集团和越秀集团收购香港的上市公司而成为红筹股。国企股是指国企股是指那些获中国证监会批核到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的国有企业。它亦可称为 H 股,意指在香港(Hong Kong)上市的国企股。一般而言, H股的上市企业规模相当大,大多属于基础产业且为该行业的领导地位。 权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股本认股权证和衍生权证。股本权证由上市公司发行,赋予持有人认购该公司股份的权利,衍生权证由独立第三者发行,包括认购和认沽两类。在香港证券市场,衍生权证又被俗称为“窝轮”。衍生权证可与单一股票、一篮子股票、某股票指数或特定商品挂钩。 牛熊证是牛证和熊证的统称,与衍生权证相似,牛熊证给予持有者一个权力,于到期日

以行驶价买入/卖出相关产品。牛熊证跟衍生权证的差别在于牛熊证发行时有附带条件,在有效期内,相关资产价格触及上市文件内指定的水平,发行商会实时收回有关牛熊证。牛熊证由第三方发行,发行商通常是与香港交易所没有任何关联的投资银行。 二、香港证券市场主要指数介绍 恒生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于1969年l1月首次公布。1985年开始公布四个分类指数,把33种成份股分别纳入工商业、金融、地产和公共事业四个分类指数中。恒生指数成份股以在联交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公司为选取目标,中国内地国企H股如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亦合资格获考虑纳入恒生指数:该H股公司的股本以全H股形式于联交所上市;该H股公司已完成整个股权分置改革,且没有非上市股本;新上市的H股公司没有非上市股本。联想控股(03396)预计会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选股范畴。 恒生综合指数:恒生综合指数涵盖在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总市值约95%,提供了一项全面的香港市场指标。恒生综合指数采用流通市值加权法计算,可以用作发行指数基金、互惠基金及表现量度基准。恒生综合指数的选股范畴包含所有于香港交易所作第一上市的股份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但并不包含第二上市的证券、外国公司、优先股、债务证券、互惠基金及其他衍生产品。联想控股(03396)预计会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选股范畴。 恒生国企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与1994年8月推出,以反映所有在香港上市的H股表现,基准值为1000点。H股指数的选股范畴包含所有在联交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H股公司。联想控股(03396)预计会纳入恒生国企指数成分股选股范畴。 恒生中资企业指数:恒生中资企业指数(红筹指数)在1997年推出。即对具有中资背景并于海外注册及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做出界定。红筹指数的选股范畴包含所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红筹证券。 三、股票交易规则简介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武汉东湖学院 期末论文 题目: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1班 年级: 2012级 学生姓名:孙俊 学号: 2012040111006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1) (一)旧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简史 (1) (二)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简史 (2)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4) (一)中国证券市场取得的成就 (4) (二)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5) 三、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前景 (6) 四、结论 (7) 参考文献 (8)

内容摘要:30年,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中国证券市场从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着资本经济的不断壮大。本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每个发展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同时也从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证券市场发展成就问题前景 Abstract: 30 years, the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has gon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200 years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now, China's stock market from childish gradually mature.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day, on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refront, and promote the growing capit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of review and summary, for each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i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Key words: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The problem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旧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简史 我国证券,股票属于进口,中国作为这么长时间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商品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现代帝国主义列强与剥削,证券市场相对较晚出现,证券市场这个早产儿出现在在殖民社会。 鸦片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在中国用大炮打开了门锁,他们使用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大肆侵略中国的土地,经济侵略的步子逐渐加大,野心颇大的洋人们开始在中国开办企业,发行股票,因此在中国出现的第一张股票、债券都是由洋人发行的。中国债券的发行比股票要略晚。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软

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二、我国证券市场现在的监管现状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一)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三种证券监管体制: 就世界范围而言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监管模式即: 以美国为代表的集中型监管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自律型监管模式和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中间型监管模式。 集中型监管模式是指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全国性证券监管机构,制定和实施专门的证券市场管理法规来实现对全国证券市场的统一管理。其优点在于政府监管机构超脱于市场参与者之外,能更为公平、公正、客观、有效地发挥监管职能,监管力度比自律监管强。其缺点是效率较低、风险较大等。 自律型监管模式是指政府较少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的干预,而更注重证券自律机构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其优点是自律机构比较灵活,能够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监管效率比较高,也比较切合实际。其缺点是监管权威性合力度不够,协调性较差,公正性不够,缺乏对投资者利益的有效保障。 中间型监管模式是介于集中型监管模式和自律型监管模式之间的一种监管模式,也是这两种监管模式相融合的产物。它既有政府监管的成分,又有自律管制的因素。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实行集中型或自律型管理的国家已逐渐向中间型过渡。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的现状: 1、政府监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是我国证券主管机构,负责对证券业、证券市场实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管。 其法定职能主要是:起草证券法规;监督管理有价证券发行、上市、交易;对证券经营机构和证券清算、保管、过户登记公司及投资基金经营机构与证券从业人员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管;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审定从事证券业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颁布证券从业许可证;监管上市公司;对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向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行为进行监管;监管证券交易所的业务活动;等等。 自2004年起,中国证监会进一步打造综合证券监管体系,加强证监会机关与派出机构之间、派出机构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2、自律监管。目前,我国有许多证券机构被称为自律性管理组织,如深、沪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但实际上没有一个可以有效履行自律管理职能。 以中国证券协会为例,它是受证券主管机关领导和指导的由证券经营机构组成的全国性会员组织。证券经营机构必须加入证券业协会,否则不得营业。证券业协会的设立主要是为了保证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公正进行,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证券业的健康发展。但在成立之初,其组织领导体系是半官半民的。其存在的问题是:证券业协会的权力和职责没有真正到位,难以依法实现自律;证券业协会体制不顺,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业协会的会员,导致自律组织重叠;未能较好地处理证券经营机构与证券业协会的关系,证券业协会不能反映会员的利益和要求,不能对违法违规券商给予必要的惩戒;证券市场的政府监管过于刚性,使得证券经营机构的自律管理较难实现。 (三)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监管职能错位,各金融监管机构分工协作存在问题 这是目前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政府对证券市场监管的着力点应在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上,而我国的证券市场萌芽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证券市场肩负着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任。因此,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也是遵循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的路径而进行的。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日趋繁重,证券市场由此变成了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平台,证券市场的监管理念随之也转移到为国企脱困开路上来,监管机构甚至把审批上市公司数量和帮助企业实现融资规模视为评定监管业绩的标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在监管中缺乏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在监管手段上重行政手段轻经济手段

证券专业调研报告

证券专业调研报告 篇一:证券专业调研报告调研的背景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培训,以带动我省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更新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共同探索构建适应岗位需要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进而提升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调研的本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目前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很多还停留在纸面上、协议中,很多情况下仍局限在短期利益和短期合作,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较多;长期共赢合作、企业家进课堂、教师与学生走进企业都没有深入的开展起来;顶岗实习、跟岗训练等有待进一步落实和深化。 2、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涵还应有所创新和突破。 3、面对资本市场的新工具、新形式对证券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反应较慢。

4、师资队伍还需加强,教科研能力整体不高,教师的素质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和研判市场趋势行情的反应、判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面对企业用人难、学生择业难的尴尬局面,目前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显得滞后,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因此,结合高职学生实际,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具有一定开拓性的市场调研很有必要且迫在眉睫。 调研目的 调研的出发点是要立足学生实际、调整专业教学、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通过调研对徐州市证券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对未来3-5年的证券投资人才需求数量、规格、岗位群、培养方向、目标定位等进行预测,使证券投资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具有市场针对性,同时拉近与企业间的距离,为学生实习、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调研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调研的结论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完善证券投资专业的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实用。学生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准确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把握人才需求的最新变化。指导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创新,调整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为后续工作奠定

我国证券市场及其信息披露守则.doc

我国证券市场及其信息披露制度- 一、证券市场特性与信息披露 1.证券产品与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市场上的有关当事人在证券的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关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惯例和活动准则。信息披露制度之所以会成为证券市场制度的核心,是由证券产品的以下特殊性所决定的。价值预期性,即证券产品的价值与其未来的状况有关;价值不确定性,即证券产品的价值可能会与人们的预期不一致,会随着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外部性,即证券市场具有公众参与性,证券价格对各方面信息反映非常灵敏,同时证券指数的变化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信息决定性,即消费者完全是按照证券产品所散发出来的各种信息来判断其价值。由证券产品的以上特性可知,其交易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判断,是一种信息决定产品。而上市公司由于经营决策的不断调整而在为一个动态的信息源,并由此导致证券价格的变化。可见,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证券价格应能够随时比较完整地反映影响人们预期的因素。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决定影响预期因素能否被及时反映到证券价格中及其被反映程度的基础。 2.证券市场信息与信息披露。证券市场上的信息是非对称

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息在筹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根据非对称信息论,通常企业管理人员比投资者更多地了解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因此在对弈关系中具有优势地位,而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者提供的信息间接评价市场价值,导致证券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偏离。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以下两种机会主义行为更加剧了这种偏离。一是道德风险。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现代股份企业中,股东与经理之间呈现“委托-代理”关系,二者在目标、风险、利益和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抉择。在信息分布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经理人员可能为了实现自身效用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二是逆向选择,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经济资源并不能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配置。因为这时市场价格的变化并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那些出高价者可能并不是能产生最大化社会利益的经营者。第二,信息在投资者之间分布不均匀。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均匀以及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时滞,在股票市场中可能出现内幕交易的情况。那些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可以事先知道有关部门的政策动向或者公司重大的经营决策,并以此获得暴利;而那些不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就可能成为受害者,还会加剧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 3.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与信息披露。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市场有效性是指没有人能持续获得超额利润。有效市场有以下几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如果市场是弱式有效的,那么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由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从而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对以往的价格进行分析而获得超额利润。半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假定历史数据以外的所有公开信

如何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

如何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 一、完善政府的监管 正如中国的资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漫长发展一样,中国证券市场是“拔苗助长”的产物,没有经历自然的生长过程。证券市场是比实体经济更复杂的经济形态,在中国实体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的环境下,证券市场很难自然地成长。中国的证券市场尚需一定的政府力量来培育。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的新兴市场,政府在证券市场的演进中一直起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从起初的组织试点到市场规划的设计以及整个证券市场的监管,都未离开政府的直接干预。我国资本市场处于新型加转轨的阶段,政策的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也是市场出现逆转的最大因素。当前,有关证券行业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备,新《证券法》赋予了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现场检察权、询问权、查询权、查封冻结权、限制交易等重大权力,就是为了丰富监管者的执法手段,增强对违法行为查处的力度。中国政府应努力建立证券行业信用制度、统一监管标准、严格执法、科学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健全证券民事诉讼,充分发挥证券监管部门应有的审查监督管理作用,增强监管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监管对象的监督。 二、发挥证券业自律性监管组织的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规模与运作水平不一,证券市场参与者众多,证券监管工作极为艰巨,仅依靠一个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是难以实现有效监管的。在加强对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律组织的辅助作用,以提高市场管理效率。我国的证券业自律性监管组织包括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和其他相关行业协会,如银行业协会、保险业协会等,其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证券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随着《证券法》的颁布,证券业协会的自律组织地位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其职责也有了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我国的证券业协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证券业自律性监管组织作为一线监管组织,处在证券市场的第一线,加之其本身又是市场的参与者,更了解证券市场的最新变化,监管的范围更宽泛,在执法、监控等方面更有效率,也更具有灵活性。对现场发生的违法行为有充分准备,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这样就可能将某些违规案件的发生结束在初始阶段。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工作的监督。 三、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管理 证券公司作为一类特殊的金融实体,其所掌握的信息要比普通投资者全面和准确,其所参与的经营管理、市场环境和竞争等内外部因素均具有不同于一般实业企业和银行等金融业的特殊性。证券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券商能否自律、规范经营、有效防范风险,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利益、自身的生存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在中国证券公司市场化进程中,部分证券公司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严重背离审慎、理性的经营理念,合规管理意识缺失,合规风险不断增大。建立符合市场环境和行业规律的合规管理尤为重要。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和金融环境都较为悲观和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证券公司需要将控制业务风险尤其是自营业务风险放到首要位置。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体系,提升证券公司的实力,加强其规范运作意识,充分发挥其自律作用,对市场而言更为重要。 四、加强证券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 道德风险是人们违反道德规范,或从事不道德行为而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证券从业人员道德风险是道德风险在证券领域从业人员中的具体体现,它是证券从业人

中国证券行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证券行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于1991年,历经短短的十年发展,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已达到1100多家,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近9000亿元人民币。通过股票市场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仅2000年印花税收入就达486亿元,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日益加重。 国内券商的IT设备应用及系统建设状况 中国证券市场从成立以来,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千百万投资者的参与,发展十分迅速。其间,证券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发行、交易、清算、信息披露、技术监控、信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IT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极大扩展。各证券经营机构已全部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设施。 由于目前国内券商大都以分散式交易模式为主,证券营业部是券商的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表现在IT投入方面,就是对营业部的IT投入占券商IT总投入的绝大部分。因此,本报告以证券营业部为主考察了国内证券行业的IT应用和系统建设状况,兼顾证券公司总部的IT应用,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全面反映国内证券行业IT应用的实际水平。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0年1月到2001年10月期间,按照变动幅度计算,西北地区证券营业部的数量增长幅度最大,达到18.6%,数量增加了18家。华北地区增长了11.7%,数量增加了32家。华南地区虽然增长幅度只有8.8%,但增长的数量却是最多的,达到39家。而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因为证券交易开展较早,营业网点分布密集,竞争激烈; 所以在这些地区新开设的证券营业部数量很少,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营业部数量仅增加了9家。 国内营业部的地域分布状况决定了证券行业的IT投入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即华东地区的IT投入最多,西北地区最少。 从图2可以看出,2000年7月到2001年1月证券营业部的数量增长得最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