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

(本科)

课程编号:160006 类别:必修课总学时:36 总学分:2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及讲授大纲

第一编大学生生活的适应转变(第一章~第三章)

(一)、基本要求

第一编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内容。这三章从大学生入校以后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在教育环境、学习和科学精神以及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展开论述,帮助大学生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培养基本的思想方法,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起点。

(二)、讲授大纲

第一章“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论述大学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大学培养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帮助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下认识自我,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了解和体悟大学精神,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第二章“大学的学习与科学精神的培养”:主要论述大学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使大学生明确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对于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把大学的学习同科学精神的培养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三章“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主要论述人际关系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人际关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原则,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建立深厚真挚的友谊,体味爱的真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第二编大学生的思想修养(第四章~第五章)

(一)、基本要求

第二编包括第四章至第五章的内容。这两章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问题逐渐上升到相对抽象的人生价值层面,帮助大学生形成基本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形成对整个人生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二)、讲授大纲

第四章“人生与人生观”:主要从理论的层面探索大学生十分关心的人生与人生观的问题。人的本质是思考人生问题的起点,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对科学认识人生的目的、人生

态度、人生道路等问题的科学认识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承担人生的责任,肩负历史的使命是人生观教育的落脚点。

第五章“人生价值观”:主要从重点层面探讨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问题,通过对人生价值的基本内涵、基本特点和人生价值的选择与评价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发扬积极奉献,勇于进取的精神,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编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第六章~第九章)

(一)、基本要求

第三编包括第六章至第九章的内容。这四章从道德的基本概念入手,转向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有的道德要求,进而论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并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的重点,逐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层次,进而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二)、讲授大纲

第六章“道德与道德品质”:主要论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的特点和功能,道德调节与法律调节的关系,道德品质的基本概念及特点,道德与品质之间的关系,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大学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第七章“社会主义道德”:主要论述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主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目标,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提升自己道德的层次。

第八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论述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并把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进行重点论述,帮助大学生科学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不断从中华民族精神中吸取精神动力,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理解和传承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新的民族精神。

第九章“理想和信念的确立”:理想信念是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目标,本章主要论述理想和信念的基本内涵、特点以及在人生发展过程的作用。进而在这个基础上,转向社会层面,论述社会理想和信念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第四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第十章)

(一)、基本要求

第四编只包括第十章的内容。这一章主要帮助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切实帮助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落脚点。

(二)、讲授大纲

第十章“在实践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主要论述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实践,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道,并提供给大学生一些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帮助大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在实践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三、学时分配的建议

编次讲授学时数讨论课学时数

第一编14

第二编 6 1

第三编12

第四编 2

考查 2

合计36 1

四、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一)、教材

1、使用教材:湖北省教育厅组编《思想道德修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参考教材:罗国杰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参考书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著:《学会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英]纽曼著:《大学的理想》,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社科部思品教研室

2005年2月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规范》课程教学大纲 Preschool Education 总学时:20 学分: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教师教育类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师范生教师道德教育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并在完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 2、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3、适用专业:师范类专业 4、课程修读条件:无 5、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规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形成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新时代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本课程教学两条线并举,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以讲授法为主,注意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并结合运用讨论、读书指导等方法。 三、课程内容纲目及标准: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与高品质教师素质的养成 [教学目的] 理解道德、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概念;理解师德与教师素养的关系;了解新时代教师道德观的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道德、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概念。 第一节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二节师德与教师素质的养成 第三节新时代与新的师德观 第二章中国师德教育的历程 [教学目的]理解中国古代和近代关于师德的论述;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德教育的历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德教育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之前师德教育的传统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德教育的历程 第三节沉淀与反思 第三章国外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教学目的]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关于师德规范的规定;了解美国、加拿大、德国和英国、日本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掌握通过比较后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别师德教育的比较和借鉴意义。 第一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关于师德规范的规定 第二节美国、加拿大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完整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卷及答案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B卷教学点:所在学校:姓名: 一、选择题:下列选题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题号 填在题目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职业道德亦称为()道德。 A、个人 B、阶级 C、行业 D、社会 2、()是道德的基础。 A、良心 B、价值 C、阶级 D、利益 3、“人格”一词源自拉丁文,其愿意是()。 A、面具 B、风格 C、品格 D、性格 4、道德规范是一种()的规范。 A、内在 B、外在 C、制度化 D、非制度化 5、马克思说“良心是由人的()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A、利益 B、意识 C、知识 D、经历 6、教师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是()。 A、职业态度 B、职业理想 C、职业荣誉 D、职业良心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出自于()。 A、陶行知 B、叶圣陶 C、徐特立 D、鲁迅 8、教育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关系是()。 A、师生关系 B、同事关系 C、与领导的关系

D、与事业的关系 9、教书育人的内涵是()。 A、教书育人是统一的,教书任务完成了,育人任务自然就完成了。 B、教书与育人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两者统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C、教书育人是学校的统一目标,具体要求是:教师把书教好,政工干部把学生管好,后勤干部为学生服务,三者各负其责。 D、学生的思想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不是由教师决定的,实际是教师教书,社会育人。 10、因非常重视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而被称为“教师的教师”的是()。 A、第斯多惠 B、夸美纽斯 C、苏霍姆林斯基 D、乌申斯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2、道德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道德的目的不是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而是再现世界。() 4、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双重效应。() 5、良心是道德内化,道德规范自律性的最高体现。() 6、教师参加同乡会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 7、社会风气欠佳,必然影响到学校;既然我们不能改变它,那就只有适应它。( ) 8、教师职业良心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存在于内心的自我道德信念

56.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与内容

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与内容 1、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提升的过程,因而也是一个不断修养的过程,那么,什么是修养呢?“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在我国理论史上源于《孟子》中的“修身养性”说,北宋哲学家程颐第一次把“修身”和“养性”结合起来,正式提出“修养”这一概念。“修”原意是指学习、锻炼、整治和提高;“养”原意是指培育、养成和熏陶。所谓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善、自我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活动过程。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它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科学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道德修养等,是人们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和思想品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而其中道德修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任何一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靠他律,即社会的培养和教育;另一方面靠自律,即自我修养。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后者尤为重要。 2、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职业道德意识的修养和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具体体现为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行为方面的修养。 (1)职业道德意识的修养 职业道德意识是职业道德的主观方面,体现着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职业道德活动及道德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在层次上,它分为自发自存的职业道德心理和自觉自为的职业道德意识形态,在内容上可分为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信念等。 职业道德认识是从业人员对一定的职业关系及反映这种关系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是从业人员增强道德责任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第一步。德莫克利特说:“对善的无知是犯错误的原因。”“有德出于有知,无德出于无知”。 职业道德情感是指从业人员心理上对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义务所产生的各种体验、态度和情绪。它比职业道德认识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职业道德意识是指从业人员在履行职业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它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能抵制外来的腐蚀和引诱。 职业道德情感和意识都属于良心范畴,即职业劳动者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 职业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某种职业义务的强烈的责任,是道德品质的灵魂,也是职业道德认识、情感和意识的结晶。 (2)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 职业道德行为是社会对人们在道德方面的外在要求,一般通过行为、习惯和传统固定下来,是职业道德规范转化职业道德活动的具体表现。一旦形成这种习惯,就不需要是时时事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要人监督,受舆论左右才去践行职业义务,而表现为“习惯成自然”。 列宁曾说过,当人们对于人类一切公共生活的简单的基本规则,从人人必须遵守,变成习惯了遵守的

中职德育课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总学时:36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毕业生“双项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势,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形势、就业与创业政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择业观念、择业技巧、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创业基本程序、创业实务知识等方面教育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活动,教育、启发、帮助、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了解就业创业、形势和就业、创业政策、掌握就业、创业技巧,增强承受挫折和竞争的能力,培养具有崇高的社会道德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观念和掌握过硬专业技能的智能型、复合型和社

会型技术人才。二、课程的内容、要求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第一章就业与创业的形式和政策第二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学好本课程的目的、意义。教学主要内容:一、概述 1、什么是就业 2、什么是创业 3、什么是就业与创业指导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1、《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性质2、《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任务3、《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三、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意义 1、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国家就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3、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与联系 4、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四、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1、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者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授课教师:冯宋彻) 在下列五道题中任选一道,字数不少于1500字。 1、谈谈你对高校教师职业的定位,并简要说明为什么。 2、有人将“优美”作为教师道德人格的最高境界,对此,你怎么看? 3、结合“师道尊严”这句古训,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公正原则的认识。 4、结合自己的想法,谈谈你对高校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的认识。 5、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文明社会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提供科学服务、引领社会向正确方向发展。所以为了实现我国大学的教育目标,身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定要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教师的素质由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组成,高校教师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的建立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就是指品德。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神圣的,是值得尊敬的,正所谓“见贤思齐”,他们潜意识里会去模仿教师,向教师看齐,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身直、心正、说话有修养、行为光明磊落。教师作为塑造他人灵魂的工程师,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塑造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形象,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印象。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塑造者。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崇高而清苦的职业,需要从业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强烈的事业心。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完善自身素质,对高校、教师、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得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体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为适应我校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有幸接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拿到教材的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阅读与学习,因时间紧,我深知对教材体会还很显浅,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同事指正。 我对教材的体会用五个“走进”来概括,即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走进历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要让学生体会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就必须运用历史观点来分析世界各国或民族的发展进程。曾经有人说过“说当今的时事,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因此应通过重温历史来让中专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如讲“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时,可以通过货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来让学生认识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又如,要讲“人民当家作主”时,我想先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建立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可以看到人民当家作主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要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时,可以通过《我国改革开

放三十年》专题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 二、走进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中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社会时事,选取中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点与社会焦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既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关心变化莫测的世界,把书读“活”。如,要讲“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结合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经过,将修正前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作比较,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更清晰。又如,要讲“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时,可以借助2011年3月中旬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少数商家哄抬盐价的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绝非只是几包盐的事情,而是与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公德、国民教育相关的大事,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毁坏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社会道德的养成,需要公共部门防微杜渐,尽早向民众释疑解惑,传播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信息。再如,要讲“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时,我觉得应该带学生们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情况及人民政府如何为民办事、服务于民,走访相关窗口负责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公共形象、职能履行”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世人所抛弃。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走进生活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 2?指导学生提高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择业。立业创业能力、依法从业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初步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一)职业及职业素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确认识所学专业以及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习热情,培育职业意识;使学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素质的要求,认识提高自己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的产生、演变和职业的多样性;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理解本专业的社会意义及其与相关职业群的关系;理解“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识记职业素质。 运用:举例说明社会职业的多样性,分析各种职业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分析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例说明所学专业可以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和这些证书对求职择业的意义;举例说明职业素质各构成要素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职业与职业演变 (1)职业 职业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 试题库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试题库

1、 坚持()压倒一切,争取处理改革发展 A 稳定 B 改革 C 经济建设 D 人民的利益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A 2、 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 A.终身性 B.习惯性 C.多变性 D.稳定性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B 3、 职业道德总是通过一定的()体现出来的。 A.实际操作 B.个人意愿 C.文化水平 D.职业技能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4、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 )的使命。 A 公民素质 B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C 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D 民族素质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5、 教师语言文明的表现应该是( )。 A.不骂学生 B.口若悬河 C.说普通话 D.规范、准确,有激励和启发性等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6、 人的苦乐问题,实质上是幸福观问题、价值观问题。 本题答案:对错正确答案:对 7、 道德和法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 )。 A.规范 B.规定 C.原则 D.准则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8、 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一涵义是由() A 社会舆-论决定的 B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 C 法律法规决定的 D 传统习俗决定的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B 9、 为帮助接受义务教育的贫困生就学,国家的措施是() A、为其免去全部费用 B、为其免去杂费 C、减少杂费 D、设立助学金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10、 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 道德认识 B 活动和交往 C 道德情感 D 道德意志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B 11、 教师批改作业应该做到() A 可批可不批 B 部分批改 C 面批 D 全批全改,能做到部分学生面批 本题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D 12、 当今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是古代先贤什么行为在当代的延伸()。 A 诲人不倦 B 反躬自省 C 教学相长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我对教师基本职业价值观——“教书育人”的理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 我对教师基本职业价值观——“教书育人”的理解 “教书育人”乃教师之天职,这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任务决定的。在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中,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道德规范,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即学校要在知识和文化传承方面做出相应贡献,让学生在校内教育教学这个“相对社会化”的环境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社会技能,提高人性修养等。相应地,就要求教师做到教书以育人,育人寓教书。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也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教育法规,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向学生传播一定的国家集体意识和公共信仰,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道德,使学生在人文修养方面有所长进。 有人认为,教书和育人两项任务,特别是高校教师,大多兼有教学与科研任务,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上课的教师在学生工作方面负责教好书,育人的工作由辅导员负责就好了。其实,育人不能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更是所有教师的职责,教师通过教书的手段达到育人之目的。如果只是重视了知识智能的发展,却忽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不能算作称职的好教师。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所说的传道,就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授业、解惑,是指传授知识,这一点,也许是师者自诞生以来的一种文化自载。教书和育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离的教育过程。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我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中,我曾受教于许许多多默默无闻耕耘在教育第一线上的老师,他们怀有高度的事业心及坚定的职业信念,我不仅在知识和学问上不断进步,而且在在思想品德、个人修养上不断得以提升。随着年岁的增长,即便成年以后,我在学习、生活上的困惑也并没有减少,对社会问题和人生有了更多困惑,幸运了是,我遇到了许多恩师,特别是在读研阶段,我的导师一方面在学业方面给我指导,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感染着我,另一方面,他们在把人生方面的经验分享给我,指点我人生的方向。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即便是高校教师,教书和育人仍然是缺一不可的。 甚至,我认为“教书育人”应把“育人”放在第一位。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韩愈把“传道”放在最前面的原因。陶行知曾说过“学校首先是教学生做人,其次是教学生做事,然后教学生做学问。”可见“育人”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道德决定一个人待人处世的态度,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所以教育应从德育开始抓起,将“育人”作为教学的最高宗旨。先行育人,再行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教育良知、责任和道德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值得重视的是,教师的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等,既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省颁)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教材介绍有关职业、职业道德规范等知识,介绍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方法,以及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意识的培养途径,引导学生重视个人职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职业感情,培养责任意识、工作规范意识与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与沟通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意识等。可供技工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的师生使用。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涉及到社会的稳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多次发问,要求将职业指导即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作为教学计划的基础课程之一,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职业指导课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二是就业与创业技巧,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密不可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是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就是,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尽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专业与职业特点,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自觉实践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培养服务、合作、质量、责任以及劳动维权等职业意识,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最终实现顺利就业和个人的社会价值。 三、课程内容、课时和教学要求 (一)内容 1.职业与职业理想 任务1 培养职业兴趣

任务2 了解职业性格与职业性格发展 任务3 认识职业生涯设计 2.职业能力的培养 任务1 了解职业能力概念 任务2 认识认知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任务3 加强职业能力训练 3.职业道德的培养 任务1 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 任务2 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任务3 了解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任务4 养成职业道德行为 单元4 职业意识的培养 4. 培养责任意识 任务2 培养工作规范意识与质量意识 任务3 培养服务意识与沟通意识 任务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任务5 培养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意识 5.社会实践 任务1 制定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 任务2 访问用人单位 任务3 访问校友 任务4 进行人才市场调查 任务5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二)教学课时 总时数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 实践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1.校内实训10学时:实习工厂实践4学时,模拟面试4学时,网络求职2学时; 2.校外实习10学时,一年级:社会实践4学时,二年级:走访校友或企业4学时,观摩招聘会或走访人才市场2学时)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题库

. 可编辑文档 教师职业道德修 养 1 道德是调整( )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人和人之间 B.人与社会 C.人与家庭 D.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答案: D 2 对道德本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社会政治关系 B.社会经济关系 C.社会阶级关系 D.上层建筑 答案: B 3 在我国唐代官学发展兴盛之 时,欧洲当时的学校则控制在( )。 A.政府手中 B.地方手中 C.教会手中 D.民间手中 答案: C 4 ( )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 A.道德修养 B.健康的体魄 C.动听的语音 D.能歌善舞 答案: A 5 下列对信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信念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 B.信念表达的是一种真诚信服的态度 C.信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D.信念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答案: B 6 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行为相比,其影响更加( )。 A.明显、深入、广泛 B.明显、深入、复杂 C.广泛、深刻、久远 D.直接、广泛、明显 答案: C 7 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指导作用的是( )。 A.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B.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C.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教师法》 答案: A 8 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是( )。 A.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D.教师职业道德义务 答案: C 9 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 )。 A.已经不被重视 B.已经日益萎缩 C.无任何变化 D.日益发展 答案: D 10 遵循教育人道主义的前提是( )。 A.发扬光大人道主义 B.积极实践人道主义 C.宣传传播人道主义 D.正确理解人道主义 答案: D 11 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 )。 A.桎梏 B.现实途径 C.终点 D.目标 答案: B 12 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 )决定的。 A.法律法规 B.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C.社会主义道德内容 D.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答案: B 13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日益加剧的严峻事实,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实现( )。 A.“人性复归” B.知识面扩大 C.劳动技能提高 D.沟通能力提高 答案: A 14 “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反映的是( )。 A.师爱效应 B.母爱效应 C.连带效应 D.师长效应 答案: A 15 师生相互了解的心理基础是( )。 A.关系上的特殊性 B.人格上的平等性 C.情感上的相容性 D.教学上的相长性 答案: C 16 在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 A 17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2017

附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写人:余墨林编写日期:2017年02月28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说明教学大纲适用的专业及学时数。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动态。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有实践教学要求的,应说明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作业与实践报告、时间与学时分配等相关内容。单独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要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职业道德与法律》新版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题(上下全)及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题(上) 一、选择题 第一讲 1、苏联著名生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照相机,而是艺术家、创造者。”这说明教师职业劳动的过程具有。 D A时代性 B随机性 C无规律性 D创造性 2、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 A A爱心奉献 B脑力劳动 C爱岗敬业 D依法执教 3、在教学过程中,教书是手段,育人是。 D A落脚点 B出发点 C宗旨 D目的 4、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有。 ABDE A劳动任务的二重性 B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 C劳动社会地位的差异性 D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E 劳动作用的特殊性 5、教师职业劳动的二重性是指教师职业劳动具有双重任务。 BC A自我发展 B教书 C育人 D学生发展 E社会进步 6、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 ABCD A 教师劳动继承发展了科学文化 B 教师劳动为社会造就了人才 C 教师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 D 教师劳动促进人类自我完善 E 教师劳动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讲 1、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教师职业道德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规范或要求,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C A本质性 B继承性 C共同性 D稳固性 2、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即。 C A教师的义务 B教师的责任 C教师的良心 D教师的能力 3、从根本上说,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变化取决。 C A国家政策 B人民期望 C物质生活条件 D法律法规 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D

A集体主义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为孩子爱心奉献 D 忠诚于人民的教师事业 5、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B A不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B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C不同社会的社会价值标准 D不同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 6、“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职业道德的 功能。 B A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B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C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D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7、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取决于我国教育的。 B A现状 B性质 C目的 D任务 8、是教师在一定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支配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履行的对学生、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A A教师义务 B教师良心 C教师公正 D教师幸福 9、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C A教师义务 B 教师公正 C教师良心 D教师幸福 10、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直无私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等合理地解决各种矛盾。 C A教师义务 B教师良心 C教师公正 D教师幸福 11、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感觉到或意识到自己教育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A A教师幸福 B教师良心 C教师公正 D 教师义务 12、表现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和专门要求。 B A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B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C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D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 1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 ABCD A 功能的多样性 B 要求的双重性 C 影响的广泛性 D 行为的典范性 E 对象的灵活性 14、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有。 ABE A动力功能 B 调节功能 C 引导功能 D 制约功能 E评价功能 15、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 BCD A不耻下问 B 教书育人 C 为人师表 D 献身教育 E 钻研业务 16、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有:。 ABCE A 相对独立性 B 本质阶级性 C 历史继承性 D 现象的差异性 E现象的一致性 17、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有:。 ABCE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增加个人收入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