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法学著作读书笔记

法学著作读书笔记

法学著作读书笔记
法学著作读书笔记

法学著作读书笔记

【篇一:法律著作读后感】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本书作者翟同祖先生,运用自己所学从法制史方面给我们学子们简

明而又详细地阐述了从古至今,中国法律的发展。不仅仅从先秦为

起点,更深入到上古时期乃至红山文化时期。详细阐述了每条法律

的变化过程,并有实例佐证。使得全书整体看上去很严谨,细致。

作者大量地使用文言文,起先读起来确实不是很方便。但是细细读来,就发现了作者严谨的介绍思路,与作者的博学的智慧。确实是

作为法律人的楷模,值得我们同学们向他去学习。本书主要从家族、婚姻,社会阶级、宗教与巫术等几个方面较为详尽地描写了我国传

统社会的现实形态,在终章则着重于意思形态上的讨论从礼与法、

徳与刑、以礼入法等方面阐述影响我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成的传承因素,

并不忽视制度后面的概念,真正做到见微知著。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它与风俗习惯有密切的联系,

它与维护现存的制度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反映了某一时期、

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古代法律的

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思形态的核心,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也是我国法律所注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

为什么说作者思路非常严谨,给大家举个例子。从开始看,翟先生

介绍完古代法律是分为家族式的小单元,有将家与族分开后进行阐释。然后呢,讲到父权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矩也,家长率教者,

从又学找”(讲的是父权的意志不受侵犯)。翟先生首先加入自己的

阐释。是从法律的观点来看,是法律给与的。然后翟先生类比罗马

时代父亲的“生杀权”。又举例秦二世的矫诏行为,借父名赐死蒙恬

与扶苏。又拓展到法律的神圣性,父亲不能随便杀死自己的儿子。

也体现了我们法理上常说的,人权至上和统治阶级的意志。为了增

加严密性,说明法律的神圣性。翟先生举例有对神圣性进行举例说明,“元明清开放,父母并非决不可杀子孙。”举出了王起活埋儿子

的案例。真没想到,作者再给我们讲一个父权,能拓展到各个时代,滴水不漏的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

另有一处,“若致父母於死,自又罪加一等”,作者的研究造诣很深。我觉得在说误伤和故伤时,特别的有意思。因为作者开始就说,法

是统治阶级,从宗法制开始,围绕家与族来制订起来的。对于父母

来说,无论是误伤和故杀儿子都是判处很轻的罪责。父母状告儿子,都是不需要任何证据的。想反,如果儿子故伤了父母,误伤之罪就

不是很轻,故伤之罪更重乃至死刑亦不足平民愤。

此外,作者还在导论里面讲到。自己在后面补充进去中国法律的儒

家化这一趋势。历史研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预测下一步的发展。

法制史也不例外,如果背离了这个方向,研究法制史是徒劳的。仔

细的看了看这一部分,说得很在理。法律的儒家化究竟好不好?我

个人也有自己的看法,觉得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我们是社会主义

国家,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治的大同社会。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

社会主义应该是间接过渡式。有两个条件,一是社会资源积累到完

全充足的状

态。二是人类文明(科技文明、道德文明)到达空前发达的状态。

这样社会直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法律从历史上就逐渐

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的人道,符合儒家的“仁政”思想。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又做了如下思考。

第一,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不平等社会,这种不平等在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细节处表现出来,所谓的一个“礼”字。这个“礼”,把人

分成了三六九等,在社会秩序中做了固化。这种社会结构的安排固

然可以保证稳定的社会秩序,但也扼杀了社会前进和创造的活力和

动力。它也许有利于农业文明生产力条件,但也只能囿于农业文明

生产力条件。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后来就落后了。

第二,因为中国历史上生产力的一度落后(甚至今天某种程度也落后),与这样一种不平等的礼治很有关系。因此,到了今天,无论

从生产力发展角度,还是从意识形态征服人心角度,不平等始终是

无法再占据主流话语平台了。平等这个概念,必然是历史大势。当

下的执政者,对此如何理解,体现的是他们的气度、眼光和格局。

如何承认普世价值,平等是不是普世价值,这个问题,终究要有个

明确的回答。

第三,“以礼入法”的出现,终究是中国历史上法家理论存有根本缺陷。按瞿先生的观点,法家是提倡人人平等的,但唯一没有包括君主。就这一个人的偏漏,导致了君主可以随意选择儒家的礼治,并

把法律改造成对礼治违反的罚则。中国法律“重刑轻民”也许就是“以

礼入法”的外在表现。如果法家坚持了彻底的人人平等,那么礼治的

理论前提就全部动摇。这才更接近西方法治的范式和图景。时至今日,中国的当代“法家”,是否在理论构建上还存有这样的偏漏呢?

这个盲点不触及,中国也许就走不出黄宗羲定律中的历史循环,难

以接近我们期待的法治图景。法就永远在权力之下,人民就永远不

会信仰法。对法律的信仰,必须建立在人人平等之上,这时法才会

有它超越人人的先验价值和超越意义,才能取得被信仰的地位。

第四,所以,有人积极主张寻找本土资源,来重新接续历史传统,

再造中国人可以接受的意识形态。但读完瞿先生这本书,对这个观

点就应该悲观的意味大一点。因为,中国历史上的那种不平等,那

是荒唐的不能再荒唐,有时是霸道的不能再霸道。对于个人权利的

漠视,是今天开放社会下的今人所断然无法接受的。这样一种浸透

到了一个国家、民族历史骨髓里面的不平等,怎么去接续?就我个

人观点而言,可以寻找本土资源,但任何接续改造的努力,无非也

就是康有为般的托古改制。因此,最为关键的还是新启蒙。托古改

制只能有工具价值,不能成为目的价值。

第五,在这种启蒙条件下,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反思:稳定的社会

秩序这一重价值的真正意义何在,它是否必然凌驾于其他所有价值。我们历史上是否太重视秩序,以至于把秩序僵化到禁锢了心灵。心

灵的自由这一重价值,该如何评价?对这个命题的回答其实有现实

意义,就是对目前“维稳”的价值探讨。中国人、中华民族要怎样的“稳定”?有吃有喝?这是我们所要的么?

我们作为新的一代,应该在里面学到什么,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是专业知识。一本好书,比如说《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一定是倾注了翟同祖及

其他诸位大家的心血,多次删减补充。里面的知识,才得以和学者

们和同学们见面。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学习这里面的知识,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学习作者严谨的写作思路。这在我们以后

的学术写作方面,有极大帮助。

【篇二:法学著作读后感】

法学著作读后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连温饱都不能解决,那么谈法律、

谈政治是没有意义的。近代的西方法哲大家往往来自贵族家庭,这

位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

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的孟德斯鸠同

样是来自贵族家庭。优越的条件、良好的教育,让他有时间也有能

力从事法哲等方面的研究。这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论法的精神》是他在1748年发表的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

一,法律与政体

首先政体如何与有无法治有着直接的关系。书中作者描述有四种原则:民-主、贵族、君主、专制,并提出了这四种政体的原则:品德、节制、荣誉及恐惧。专制政体意味着恐惧,由一个人按自己意志无

法无天的领导统治;君主政体由单独一人执政,却遵循着固定和确

立的法律;贵族政体特权掌握在一部分贵族手中,维持他人和维持

自己这个团体的一种平衡,他们需要一种以品德为基础的节制;而

民-主共和政体,权力由全体或者部分人民所掌握,不待说是有法治

可言的。

其次,政体与立法权归属有重要影响。法律是上层建筑,为统治阶

级所服务,用以统治国家的工具。民-主政体往往是“人民当家作主。”君主和贵族政体,立法权掌握在君主和部分贵族手上。至于专制政体,无法治又何来立法权。

此外,政体同样关系到法律的繁简、法律体系、法律内容等。

二,法律与自由

什么是自由?人民似乎认为是爱做什么便可以做什么,这是事实。

但是,愿意做什么便做什么并不是政治自由。在一个国家里,即在

一个建立了法律制度的社会里,自由所指的仅仅是下面一种情况:

一个人能够做他应当做的事,但是不能够被-迫去做他不应当做的事。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我们应当牢牢记祝所谓自由指的是

做法律所允许的任何事情的权力;如果法律所禁止的事,一个公民

也能够去做,那么他的自由便丧失了,这就是因为这个权力也会为

其他人所拥有。

三,法律与自然地理环境

孟德斯鸠非常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作用,甚至

认为这种作用具有决定性。

亚洲的平原辽阔;海洋划分出广阔的区域;而且,由于它的位置靠南,泉水很容易干涸枯竭;山顶少有积雪;河流比较窄,人们受到

阻碍较少。

在亚洲,权力便必须要带有专制性质了。因为如果没有极端严厉的

奴役统治的话,转瞬间便会形成一种割据状态,这是不符合地理性

质要求的。

贫瘠的土壤和寒冷的气候能磨炼人的意志和性格,使人勇敢、坚强

而一心捍卫自由。

所以,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首先要考虑这些因素。

四,法律与其他事物或现象

支配人类的事物有许多,如气候条件、宗教信仰、法律条文、施政

纲领、先例、风俗习惯等。其结果是形成一种一般的精神。

作者在本书中多次提到了中国让我惊讶于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知

识渊博,眼界开阔。中国千年的封建社会可以说受礼教支配。立法

者们追求的是帝国的太平。在他们眼里维护太平的最好方法便是服从,而这种观念所指导下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乃至三妻四妾为主

流社会所接受。我认为也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的长期存在性,严重

影响到了如今的社会

【篇三:读书笔记法学】

《法学导论》读书笔记书名:法学导论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7年7月

从1914-1919年拉德布鲁赫与科尼斯堡任非正式教授,后来因参加

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

打断,从1919年秋季至1926年于基尔任正式教授,后因参加政治

活动而中断。拉德布鲁赫

于1919年加入社会民主党,1920-1924年任德国帝国议会议员,

在此期间,他两度出任帝国

司法部长。他的《德意志通用刑法典草案》被称做是其任部长期间

的卓越文件。而《社会主

义文化论》则是他对政治实践和科学沉思有机结合的一个有力例证。1926年拉德布鲁赫接受

了海德堡大学的聘用,重新投身于科学工作的第一线。 1933年5

月8日,根据这年4月7日的“关于恢复公职人员职位”的法律,拉

德布鲁赫

被免职了,因为他——正如在这个法律中第4条规定的——“按照他

迄今为止的政治活动来

判断”,他并没有真正做到“时时刻刻毫无保留地为民族国家”挺身而出。此后,他留在德国

继续进行有创造性的科学工作,然而他的著作只能在海外出版。他

的《费尔巴哈传》1934年

姆格主编的《法哲学和社会哲学文汇》还对他开放,并且也不允许

他接受外国的聘用和出国

的邀请。不过拉德布鲁赫还是能够于1935年到1936年在牛津大学

学院做了一年学术考察,

这次考察的成果主要在他的著作《英国法的精神》中体现出来。1945年拉德布鲁赫重新回到海德堡的教席。然而出于健康的原因,

他对战后法学发展的

影响日益减少,但仍然撰写了一系列相关文章。值得着重指出的是

他的讲座摘要记录《法哲

学入门》,在这本书中,拉德布鲁赫对他的法学体系做了1945年

以后惟一的一次总结阐述。

‘壮美的都市,那种外地风情、南德的感性气质和感性生活,尤其是

慕尼黑德艺术及艺①参

律思想史上,他已被公认为一代法学大师。他以哲学上的二元论为

出发点所阐发的实证相对

主义法律思想,??他终其一声生都在现象公正和事实公正、表面理

性和客观理性之间探求真

正的公正和理性。”

者、现代主义者、自然法学或者其他印鉴时,那么就决不会获得完

整的拉德布鲁赫形象。舒国滢对拉德布鲁赫的评价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一、拉德布鲁赫的一生,为人、为学一

体,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真诚地对待学问、视学问为生命的品质;其二、拉德布鲁赫从来都不

回避现实,其理论视角往往直接关怀现实,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其三、他对现实生活本身

理性而又感性的关怀,“具体地说,感性主要表现在对纳粹德国的对

抗上,至始至终都是正面

应对,从来不妥协,不退让”,“理性主要表现在拉德布鲁赫研究问

题时,总是用理性的思维

方式去观察现实并进行思考”。其四、拉德布鲁赫的理论视野很宏阔,视角从来都是多维度的、

跨学科的,著作里面贯穿了法哲学、刑法学、历史学、文学、美学

等等学科领域;其

五、拉德布鲁赫的语言反映出很深厚的学养,其古典韵味十足的德

语体现在书面中,简

洁、明快,深入浅出,非常优美,时时可以让人感受到瞬间的智慧

喷发的火花。内容提要:

《法学导论》一共分为12章,在篇幅不算很大的著作中,作者以简练优雅的文笔和深邃

敏锐的思路,对法律思想的基本问题做了独到的探索和阐述,并且

又在此基础上对主要法律

部门的一般问题做了不落俗套、独具境界的研究。本书在结构上以

法律的概念为起点,粗略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法律观念的理解,并且

首次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其独树一帜的关于法律价值相对性的相对主义思想,也为其在1932年发表

的、最负盛名的《法哲学》的创作奠定下了基础。自第二章起至第

十一章,作者对一些重要

的部门法进行了阐述,在读者面前铺开了一幅宏大的法学画卷。第

十二章,作者就法学这一

科学本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法律职业、法律解释、法律体系、

法律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论

述。这样的结构,也是作者今后写作生涯所一直沿用的,在1《法

律哲学概论》和《法哲学》

两本著作中,作者亦是以抽象的法律观念的探讨为基础,进而通过

对具体的部门法的解读,

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此外,本版次的《法学导论》还收录作者的生平、主要著述列表、以及

诸多版本的序言,更为重要的是,米健老师所写的“拉德布鲁赫的生

平及其思想历程”一文

也赋予正文之后,这为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提供了很大

的帮助。本书在内容方面,以优美的文字、精辟的论述以及独到的

见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不仅要归因于作者本身所具有的诗人般的文笔与气质,更要将其

归功于译者米健老师辛勤

工作,将一部经典的法学著作呈现在读者面前。名段摘抄:

1. 真实即使由于披盖着永远不可认识的面纱而依然未被科学所承认,亦会当然地发生效用。以粗糙的俗世材料制成美好理想的印章,并

用它做出不甚真切的拓印,丝毫无损于

这种美好理想。p3

2. 外在的行为似乎只是置于法律的判决之下,法谚说道:不能因思

想绞死任何人。p4

3. 由于一个人的法律义务不外是另一个人的合法请求的标的,所以,法律可以用外在的

法律行为来满足,不过对于这另一个人它也同样可以有效,他的请

求之所以得到满足——

只是因为他也要予以履行!p6

4. 道德只知道义务,不知道请求,仅知道责任,然却不知道何以有

责任。p6

5. 道德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立法者和陌生的法官,因为它不需要任何

超个人的那类法则。

德争议的完成并不在人与人之间,而是在欲望和良知之间静默的对

话中,在我们那卑俗

的和较好的自我之间,在我们胸怀中的创造物与创造者之间。p7

6. 在习惯中,是给予每一个别人以全体人的意志;在法律中,是给

予所有人以一种统一

志;而在道德中,每个人都是自我。p7

7. 道德法则适用于实际或意识上的具体化个人,而法律法则适用于

共同生活的、人的共

体的人类。p7

8. 虽然法律的专门化可能一如既往地深入发展,但在任何程度上,

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

范的一般性都是法律的本质。针对在“正义拘束(binde der justitia)中的人和事物

的终极个别特性,我们形象地描绘这种欲然的法律盲目性,并称之

为平等。p7

9. 法律与国家乃效力于个别人们——首先是效力,他们的社会福利,“普遍的幸福感受”,

最后才是效力于他们的文化使命。法律秩序关注的是,人类不必像

哨兵那样两眼不停地

四处巡视,而是要能使他们经常无忧无虑地仰望星空和放眼繁茂的草木,举目所及乃实在的

必然和美好,不间断的自我保存的呼救声至少有一段时间沉寂,以使良心的轻语终归能为人

们所闻。p11

10. 国家终止之地,始有必然之歌,即永恒和不可替代的智者。p12

11. 自然法思想就曾是个错误,而且是能够想象到的最富有成果的错误。这是一部古老

的“世

界史心计”(list der weltgeschichte),它把想使之生效的法律冒充为已经生效,把想

使之失效的法律冒充为已经失效,就这样,百年之久的启蒙运动在永恒且放之四海而皆有效

的自然法错误旗帜下,取得了其法哲学挑战的胜利。p20

12. 如果没有任何人能弄清什么是正义,那么就必须要有人对什么是正义作出规定。p20

13. 法律的设置必须是服务于一种意志,对每一种与之背道而驰的法律观,都可能执行

这种

意志:对社会而言,表现为习惯法,对国家而言,表现为法则。

p20

14. 民主的因素和国家的因素常常因其政治观点而相互排斥,然后又由于民族目的而重

新聚

合在一起。p35

15. 1789年《人与公民权利宣言》中宣称“在一个不确保人与公民权利和权力分立未予

以规

定的国家中,没有宪法可言。”立宪国家奉为立国之本的自由,除了其积极一面,除了国

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之外,还有其消极一面:即特定国家的国民自由,对国家来说就是不可

能触犯的个人自由范围的保证,就是国家活动不可逾越的界限的承认。p36-p37

16. 人们一般承认,实行一种道义上的义务是与政治上的选举权不可分离,人们甚至再

三要

求以法律保障这种选举义务,于是,每一个选举党派的公民义务不外乎是这种义务,即

选举权的行使不是基于一时情绪,而是基于一种对国家生活基本问题深思熟虑的和持之以恒

的立场,它不外以正确的选举义务为终点。p48

17. 两党制的前提条件是两个在政府中彼此替代更迭的政党相互共同拥有某种政策上的,

别是对外政策看法的相当内容。否则,政府中政党党派的更迭就意味着一种无休止的建

设和拆毁,再建设与再拆毁,而不是一个仅仅渐渐改变其风格形式的建设的继续。p49

18. 人们习惯于既不把它作为法律赋予的意志力量又不(如耶林)将其作为法律上保护

的利

益去理解:两种描述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权利的法律实质而言,后者则是就权利的前

法律实质而言;前者是就法律后果,即立法者通过权利的赋予而产生的后果而言,后者则是

就法哲学动机,即在授予权利时指引给立法者的动机;权利是以其内容为正义意志开出了一

趟确定驶向的空车,即使在执行这种意志时对个别人没有任何利益——即使是瞎子索回借出去的眼镜;立法者分配这种权利,差不都是授与者可以向承租人索回的权

利。因而,在多数情况下权利人有一种权利内容的利益。p62

19. 权利是两个相去甚远的,深刻分歧的路向的交叉点。而这两个路向总是处于彼此对

立:

个人的利益和道德的要求——在权利方面,它们手挽手地前进,向来以规范加以拘束的

欲望,在此又相反地由规范解除束缚。这也就是说,权利将人类的两个常常斗争的侧面,即

自然的愿望和它们的伦理价值,置于一个目标之上。这或许是我们所说的精神力量的最强蓄

电池:从行为的基本冲动出发来了解伟大的“为权利而斗争”的历史和艺术阐述。p62

20. 物权与债权之于法律世界本身,就如同物质和力量之于自然世界——前者是静止的,

者则是动态的因素。p64

21. 经济价值在从一项债权向另一项债权转移中始终存在,而在物法中任何时候都不会

有较

久的平静,即使是金钱(法律上的物,不过是为达到物权目的的一种经济上的手段),也

不是经济的终极目的:一项债权所带来的塔勒,无须置于充满诗情的长统袜,亦不必置于宽

大的衣箱内,必须立即进一步流通,以便成立新的债权。p64-p65 22. 契约自由与私有财产权相联系,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法律基础,而这种社会法律秩

序的

实质在于,为了经济上的弱者利益而使契约自由受到限制并使财产权承担义务。p67

23. 古典民族经济学后来不得不对自己提出异议,因为事实上人们并不全都聪明自私,

多数

人反而愚昧、随便和善良,尽管立法可与接受者聪明与自私的心理状态保持关联。因为

立法并不着眼于通常情况的人,而是最坏情况下的人。p70

24. 商法是基于个人主义的司法本质,为那些精于识别自己的利益并且毫无顾忌地追求

自身

利益的极端自私和聪明的人而设计的。p72

25. 在个人主义法律时代,商法必然扮演着整个私法发展中开路先锋的角色。在即将到

来的

社会法律时代,劳动法将承担相应角色。所以,商法与劳动法构成

现代私法两个对立的

极点,即个人主义和社会的极点。p75-p76

26. 由于对“社会法”的追求,私法与公法、民法与行政法、契约与法律之间的僵死划

分已

越来越趋于动摇,这两类法律逐渐不可分地渗透融合,从而产生了

一个全新的法律领域,

它既不是私法,也不是公法,而是崭新的第三类:经济法和劳动法。p77

27. 从私法观察角度出发所看到的经济关系,不过是两个私人之间以互相平等为前提的

系,这种观点忽视了第三者,即在任何经济关系中都是最大的利害

关系人:公众。p77

28. 经济法产生于立法者不再满足于从公平调停经济参与人纠纷的角度考虑和处理经济

心,而侧重于从经济的共同利益,经济生产率,即从经济方面的观

察角度调整经济关系

的时候。经济法产生于国家不再任由纯粹私法保护自由竞争,而寻

求通过法律规范以其社会

学的运动法则控制自由竞争的时候——而这种法律规范本身就是可

能在社会学运动中有效干

预的社会学事实。p77

29. 这类处于一个“经济自治机构”——全国煤矿委员会、钾盐业委员会领导下,辛迪

加化

的企业到“经济自治”形式,以及国家监督已被视为社会化的最重要

现象。p79

30. 如果说,经济法是从国民经济生产率的角度观察经济关系,劳动法则是针对经济强

者,

以保护经济弱者的角度思考经济关系。p80

31. 在罗马法中,劳动关系曾划入物权范畴:劳动者作为奴隶,不过是主人的财产和物。

有那种习惯于将劳动的人视为物的法律,才可能以最近似物的租赁

的方式表示“雇佣租

赁”。p81

32. 个别雇员面对企业主不免势单力薄,但同一行业全体活多数雇员有组织地使用罢工

这个

最后理性(ultima ratio)时,则显得强大有力。p82

33. 报复罚在事实上之所以有特别根据被称之为“法律罚”,是因为在行为与责任的确定

性方面,它为量刑提供了一个比教育罚和保安罚更为明确的标准,

也同时因为它为针对行

为与责任的刑罚提供了单一的对应。相反,教育罚和保安罚则依赖

于因人而异且易出错的对

行为人人格的理解,另外也提供了过多的处治方法,使人难以选择。包含着报复罚与威吓罚

的权威刑法,因此也在针对统治者滥用权力,维护法律安全方面发

挥作用。p86

34. 刑罚即有意地施加痛苦.p87

35. “一种没有替天行道意念的人类力量,不足以挥起行刑的刀剑”。过去人们根据神或

道德法则施行刑法,尚可以良知施行刑罚;然而,当以国家或者社

会必要性或目的,以

多重意义的,受时代制约和具正义性的价值观名义处刑时,施刑的

手就不能不颤抖。最近的

大赦,众多的赦免,缓刑以及减刑,无一不愈来愈清楚地证明,刑

法已丧失了它的良知。p87-p88

36. 得到的处方越多,病人离死神也就越近——犯人受处罚越多,再犯的机会也就越大。

p89

37. 正确的心理学判断过程,不是从行为到人性,而是从人性到行为。刑事程序却——

它不

可排除的疑问就此开始——注定必然从相反的方向展开:从行为到人性,而它可能没有

一次触及过人性。p90

38. 死刑本身已充满严酷、震撼、血腥,按一般理解,它属于恐怖、折磨、毫不留情的

报复

性惩罚。因而在一个社会教育——保安措施的体系中,不允许继续为死刑留有一席之地。

p91

39. 自从有刑法存在,国家代替受害人施行报复时开始,国家就承担着双重责任:正如

国家

在采取任何行为时,不仅要为社会利益反对犯罪者,也要保护犯罪人不受受害人的报复。

现在刑法同样不只反对犯罪人,也保护犯罪人,它的目的不仅在于设立国家刑罚权力,同时

也要限制这一权力,它不只是可罚性的源由,也是它的界限,因此表现出悖论:刑法不仅要

面对犯罪人,也要面对检察官保护市民,成为公民反对司法专横和错误的大宪章(李斯特语)。

p96

40. 只在仅仅服从法律的法院中,才能实现司法权的独立。p100

41. 司法的任务是通过其判决确定是非曲直,判决为一种“认识”,不容许在是非真假上

命令插手干预。“学术自由”被用于实际的法律科学时,即成为“法官的独立性”。p101

42. 孟德斯鸠为表明法官在审判活动中毫无创造性的特征,选用了再清楚不过的字眼:

判决

只能作为“法律的准确复制”,而不得用作其他目的,“对此只需要眼睛”,法官只是“宣

读法律文字的喉舌,一个不得削弱法律效力和威严的无意志的存在物”,因此法官的权力“在

一定意义上等于零”。p105

43. 控告人如果成为法官,就需要上帝作为律师。p121

学习《刑法》的读书心得体会

学习《刑法》的读书心得体会法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所谓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系统的知识,研究人类生活中的规律及现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法律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实用性: 一、社会性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社会性,它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表现在:1、不可计量、不可检验、不可实验,而自然科学则是可以计量、可以检验、可以实验的。虽然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不等于实验,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不是做实验,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现在我们才认识到新人口论是一种真理,又如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经过一百多年时间最后证明了单一公有制经济行不通。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不可分,研究者的教育水平、生活背景等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而自然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其研究对象较少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而法律的研究结果则较多的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许多的观点,不同的学科认识都有道理,不同的学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即不受他人影响,要自己思考,自己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讲到独立判断时有一个很

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判断标准。如公平、诚信等皆为生活经验,就是说当法学上的不同意见都有道理时该怎么办呢?除用基本原理外,更重要是要用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所以对于法律理论现象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可以用社会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标准。只有符合社会生活经验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二、规范性 既然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学也就有了规范性,它是法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如经济学讲的是效率问题,是效益最大化,而法学家讲的是合法不合法,规范不规范的问题。因为法律的规范性,每一法律条文都可以分解为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力。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果,那么我们对这个法律条文也就掌握了。 法学特别强调的是规范性、逻辑性、体系性。规范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可操作性。如我们将要制定民法典,是要制定一种松散性的呢?还是制成规范性、逻辑性的呢?江平教授说要制定一种开放性的民法典体系。民法典如何开放呢?我认为一定要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三、概念性 法学之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念,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再如损害

书籍与我读书笔记

书籍与我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书籍与我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爱看许多课外书、作文书。每看到一篇文章,我会想学习课文一样去学习、分析这篇文章的特点,在这以后,我的`作文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学习也在进步。也让我体会到了: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你的一位朋友,也是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老师,也是一处心灵的港湾。“失败后,要诚实地对待自己,这是最关键的。只有坦率地处理好为什么失败这个问题,才能使失败成为成功之母。”看到这条名言,我会停下来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做到这一点了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经历的运动会,前几次运动会我们班输了,同学们一个个垂头丧气,一脸的窘相,要么说人家跑慢了,要么就说人家太笨了,我想同学们并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平时练得不多是不是技术掌握的不好后来,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不团结、配合不好、怕的速度不快……找到了原因,运动员们努力训练终于在今年的运动会中获胜了,看到同学们充满着快乐和幸福的笑脸,让我明白了快乐是从艰苦中得来的,只有经过劳作、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快乐,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快乐给你享受。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印证了这句名言是正理。这让我更加信奉书籍,更爱看书了。在这本《名人名言——哲人的智慧》中使我感悟很深的句子有很多很多如: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辉。——泰戈尔知识能改变命运——爱默生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学识——高尔基行动是知识最好的果实——福勤好学的人必成大器——林肯不读尽天下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

祖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求达于真——李大钊败莫大于不自知——吕不韦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这些名言像指路灯指引着我走对自己的人生路。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没有一匹神奇的骏马,能像一册书,带我们领悟人间的真谛。即使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人类史伟大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阅读前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的结晶。一条精彩、有道理的名言,往往会影响千百万的人行为,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我会将这些名人警句刻在我的脑中,我会带着他们,带着这些人的智慧勇往直前,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

女人励志读书笔记

女人励志读书笔记 女人励志读书笔记:花样女人“花样女人”,从微妙的汉语运用与排列来说,可以有两个含义:一是花像女人,二是女人像花。把女人比作花,把花比作女人,这不算新奇,不但从模样上去比,更从内心上去比,这样,《花样女人》便成了一部非常有趣的书。 这部书的法文名原意即“富有生气的花”,或“活灵活现的花”,是l9世纪插图画家J·J·格兰维尔的传世之作,出版于他逝世那年。 格兰维尔(1803年--l847年)出身于艺术世家,青年时为几家讽刺刊物画漫画。七月王朝(l830年--l848年)路易·菲利普统治时期,巴黎报刊的漫画极尽讥讽揶揄之能事,杜米埃、乔阿诺见弟、莫尼族都是那个时代的名家。 格兰维尔以其版画集《白日变形记》(l829年)而闻名。这是一册针对巴黎风情的社会讽刺画,动物穿了人的服装,扮演入世中的各种角色,刻画入微,使格兰维尔置身于19世纪大插图画家的行列。他还模仿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创作了一组风俗画《动物的私生活与公开生活》。出版社有一个插图委员会,为巴尔扎克、缪塞、朱尔雅南、夏尔诺迪埃等人的作品做插图,而《动物的私生活与公开生活》则与此相反,以图像为主,再配以文字。 l844年,格兰维尔发表《另一个世界》,引起波德莱尔

的注意,不久又获得超现实主义者的青睐,作为他们学派的一部样板作品。其中一章篇名为“花的节日”,从动物变形到了植物变形,用一名批评家的话来说,从“人·动物变化”过渡到“人·植物变化”。这也是格兰维尔最后创作《花样女人》的思路的全过程。《花样女人》还是秉承作者的一贯做法,就是格兰维尔画图,再由作家撰文。这次由塔克西尔·德洛尔、阿尔方斯·卡尔、弗里克斯伯爵三位作家执笔。书中收录了法国庭院培育的各种花木,外国的奇花异卉,以及野地上的花草。 以往,格兰维尔在漫画中表现的是尖刻的嘲讽、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在《花样女人》中则是温柔雅致的诗意。他运用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用花去显示女性的思想感情,去挖掘前人忽视的花的情愫,开拓了一个新世界。 格兰维尔并不追求科学的精密,他是艺术家,不是生物学家,只是在巴黎植物园里研究花草的习性,赋予花草奇幻的阐述,他要求文字也沿着这条思路去表现花草的精神。这三位作家的文字的确也摆脱了生物学家正襟危坐的态度,枯燥无味的说明,精妙处独具匠心,稚拙时确也反映了19世纪法国人的社会观。 阿尔方斯·卡尔是小说家、记者和园艺爱好者,他留下一句名言:“愈变愈是这么一回事。”他说有三种爱花的方式:一种是生物学家的爱好,他们把花压扁,干燥,埋入他们称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篇一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一)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二)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

法律书籍心得体会

法律《社会契约论》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艺体组吴富禹 在《社会契约论》的第一卷里,卢梭得出过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专制的政府要成为合法的政府,就必须让每一代年轻人都可以自由地决定是接受它还是拒绝它;如果做到这一点,该政府就不再是专制的政府了。 我在想我在决定接受我们的执政党时有没有选择的自由,没有,我都从来没有奢望过会有,也就无所谓了。但据说我有选举的权利,我又在回忆我的选举权行使的历史。 从小时开始选什么优秀、三好、干部,这些班级内的选举时,我是有表决举手的权利的,但选的对象多为老师时常在班里表扬的好学生,我也因此得到过实惠:没做过什么事,但老师常表扬文章写得好、字很漂亮,也就得过什么优秀的,但我自认为自己真不怎么优秀来着。印象很深的一次选举班长,原任班长是个学习成绩很好,但不关心他人的女生,全班对些很有非议,于是选举的结果是该女生下课了。但班主任在选举后进行了长时间的演讲,表述该女生的成绩和与众不同,看着年迈老师的期盼,放学时间已到,没有任何事能与家里的饭菜香和此时的饥饿感相比,在老师要求下全班又重新投票,女生继续当着班长,一波才算了了。 没有人去怀疑老师的权威,也不可能有人去质疑第一次选举的有效和第二次选举的拉要票作弊,学生的民-意在此可见无力。 再说宪法给的选举权吧。在高中时,有同学到了18岁,参加过选举了,据说投了票的还给点钱什么的,以车费还是以什么名义给,我记不清了,但学生有

总比没有好。问那些被选举的人他认识不,都不认识,也不了解,反正有多种原因可以决定选择其中之一:名字好听一点的,或者性别为男的,或者听说过的,或者住在同一小区的,或者一个学校毕业的,或者……总之,有一个条件正好对上眼感觉舒服就成,至于是不是符合真正的被选举的条件,道德、知识水平如何,都无关紧要,政府或者有关组织(想象中的公正机构)会帮我们把关的。后来才知道,一切制度的制定时,都要把当政者当成贼来防,而我们忘记了这一点,以为人性本善,漏洞大开,贼也纷入。以至于贼会骂,我不是生来是贼的,还不是体制提供的机会,我只是牺牲品。 说远了,不过直到现在,我也没真正按我的意愿行使过选举权,都是别人画好的馍让我点,馍的口味如何,没有人知道。刑罚中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是不能参政议政,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剥夺与否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于他们而言这根本不算处罚。

文献读后感

管理与经济学院2015级企业管理安志斌201530751499 读”Market orienta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sights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所感 根据胡老师的教学考察要求,我最近仔细阅读了”Market orienta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sights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这篇文献。该篇论文是由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大学商学院的Juho-Petteri Huhtala教授,Antti Sihvonen教授,圣彼得堡州立大学大学院管理学研究科市场营销部门Johanna Fro ¨se ′n教授以及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大学商学院的Matti Jaakkola and Henrikki Tikkanen等教授共同完成的。该文旨在探讨市场导向(MO)和创新能力在经济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确定业务表现创新能力的作用,采用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法检验了创新能力对经济繁荣和萧条期间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潜在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完全中介经济好转时墨性能的影响,而在经济低迷的调解仅是局部的。最终得出了创新能力也推动了顾客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在好转,而中介效应的顶端是一个竞争者导向在经济低迷时期。这是第一个研究经济周期在战略营销概念的关系的实证检验,如市场导向和创新能力,以及公司的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该文献的学习和研究,我深深被大师们的渊博学识所折服与惊叹。该文献从一开始到全文结束,基本都是采用引用世界上各知名学者对该相关问题的独到见解所连接起来的,在文献中对这些观点加以筛选和论述,同时也从各个大家们的观念分析总结其精华并加以科学合理的推断,提出教授们所希望阐述的观点。该篇文献光是参考文献就多达96篇之多,可以想象教授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流过多少辛勤的汗水,为写出科学有价值的指导论文做出了多么大的付出,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科研人员值得并且应当学习和发扬的卓越精神。 该篇论文在逻辑结构的安排上,首先是引入选题,阐述各个学者对该问题的观点并引出研究问题;其次提出理论和假设,对三者的关系进行对比,提出它们存在的理论假设,再次找出方法论,提出研究背景,并确定变量进行测量,接着得出测量结果,最后进行讨论并得出讨论并得出创新能力完全中介经济好转时墨性能的影响,而在经济低迷的调解仅是局部的结果。整个研究过程特别严谨且充分,这样的方法论也是值得我们去参考和学习。 记得上个学期,我在图书馆看国内学者的期刊学术论文,仅仅前后两篇论文,发表的时间相差不足三个月,后者对前者的观点抄袭程度至少在90%以上,后者的标题观点几乎都出自于前者,这使得我对国内个别学者的学术精神感到深深的厌恶。学术是一种神圣且严肃的科学内容,怎能弄虚作假?在这点上,我还是特别赞赏西方的科研人员,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术研究人员学习。 在文献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除了学习和借鉴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更要学习他们带给我们的科学精神,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遵守研究人员的工作道德,不弄虚作假,不敷衍了事,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工作。也特别感谢胡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次作业,让我们深深反思和对比我们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和规范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行为。

励志书籍读后感

励志书籍读后感 读励志书籍,做有目标有理想之人。那么,来看看精心为你整理励志书籍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冬夜,灯下,品一杯茶;;暖暖的冒着热气的红茶,看一本书;;能使人感动的书,这是我的喜欢。记得开始看《平凡的世界》也是在一个冬夜…好书难求,就像知音难觅,《平凡的世界》就是我认为的一本好书,它写得很真,值得细细品味。这本书使我感动的是书中人物的情与爱,为里面敢爱的年轻人而感动。书中主要描写的是这样一个农民家庭:兄妹三人,大哥孙少安是村里生产队长,在读高中的弟弟孙少平,在读初中的妹妹孙兰香,父母亲都是淳朴老实的农民,还有年老卧床的祖母…贫穷时时困扰着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农民家庭,但他们的内心也有情有爱,还有“穷则思变”的努力向上的精神。书中的几段情与爱的描写很细腻,也蛮感人。孙少平与郝红梅,两个处于相同贫穷境遇的年轻人,同样有年轻而敏感的心,因同样酷爱读书而相知,继而有了似是而非的青涩初恋。他俩朦胧的情似乎注定会无疾而终,有些无奈的感觉,但我想我们大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田润叶对孙少安勇敢告白少女爱慕之心也很感人。但是孙少安为了挑起贫困大家庭的生活重担,不想拖累她,始终将这段情深埋并且在她告白之后匆匆结婚以期让她另觅佳偶。但是痴情的润叶却终不能

忘情。或许有人会因此而痛骂逃避的少安,但我想他那份期望心爱的人得到幸福的心是很真,很灼热的。还有使我感动的是高干子女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爱。他们因晓霞的表姐润叶和少安的哥哥孙少平的缘故认识,同校不同班的他俩因一起排练节目进而更加深友谊,或许爱的种子也在此时以埋下。成为记者后的晓霞勇敢的向孙少平表白了自己的爱,并且相约两年后古塔下的再一次相聚,然而晓霞就在约定的前几天却因采访遇难。可以想见,当少平得到相爱的人遇难的讯息,会是怎样的撕心裂肺啊!可能有人看后会觉得,他俩的爱似乎毫无来由,但我要说,年青人的爱有时就是毫无来由,年轻人就是要敢爱敢恨,活着,有爱才好。 当然,光有爱的生活只可能是幻象,书中的哥哥孙少安为了弟弟妹妹能继续学业从13岁起就回家务农,一步步克服困难成为出色的生产队长。为了摆脱贫困,开起砖场…都体现了他的家庭责任感和努力向上的精神;弟弟孙少平为了改变贫困家庭面貌,能给能砌上几孔砖窑,外出玩命工作…“穷则思变”他们的努力也使我敬佩。 励志书籍读后感篇二无意间在朋友哪里拿来一本书;;《枕边励志书》,书的内容不多,但里面好几篇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希望是生命的加油站,机遇要把握不要等待,机遇属于有勇气的人,表面的勇气不等于真的勇气,生活需要勇气,灵活的思维让努力事半功倍,抉择靠自己,路在脚下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读后受益匪浅。

学习教育类书籍的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的读后随笔 这是一本催人泪下的书,这是一本有着千万呼声的书,这更是一 本有着充分教育意义的书.这就是<<爱的教育>>。 本文是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情,用日记的形式.从与朋友们在同一屋檐下学习,到因父母工作变更,而不得不转学.安利柯,这个10岁的小男孩逐渐在生活中学会坚强,学会努力......他逐渐长大.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读了这本书的人,无一不为它的内容所震憾,震撼于作者那流畅 的文笔,更震撼书中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每周一次的精神 讲话,通过一个发生在意大利国土上的小故事来教育孩子们,启迪孩 子们的心锁,让孩子们踏上美好的未来之路.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 育方法. 书中的人物太多,我无法一一列举,但是总体分为三大类:老师, 同学,父母.这些人无一不体现出书的主题"爱".这些中,有朋友之间 的爱,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有老师对学生的爱......很多很多.且这都是人世间最真挚的爱。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这种爱恐怕早已成为泡影了吧,不止一次在电视上,报纸上,网上......看到有一些人嫌父母老了,不中用了,就虐 待他们;有一些人,见到以前的朋友老师,理都不理.这难倒就是所谓的"爱"吗?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了。用最平实的语言来表达这份爱,

我不会用什么华丽的词藻我只想用这人世最平实的语言来表达这份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 "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因为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班级里有几个学困生,学习习惯极差,生活习惯更差,我试图用自己的爱去感化他们。新学期的资料费都是我帮他们交的;个别谈话,谈理想,探讨生活中的人很事;探讨为人处事,关爱他人;买学习用品如文具盒、笔等为进步的礼物给他,让他们感觉浓浓的爱包围他们,让他们有事干而不总想着做坏事。期待爱能创造出奇迹——当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有一位老师曾经给他们以关爱,以爱的教育,爱的感化。

关于管理类书籍的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管理类书籍的读书心得体会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管理类书籍的读书心得体会,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公司于20xx年9月对财务与审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汇总,对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切实加强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努力做好会计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是今后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1、依法建账,遵守记账规则设置会计账册是记录经济业务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考核经济效果等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单位从设立就应当依法设置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核算的有序进行。遵守记账规则,则是依法建账的重要保证。在全面加强会计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并结合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制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制度。 2、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

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在机制上、制度上规范行为,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在依法做好会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当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准绳,认真做好会计工作。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掌握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并按照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4、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会计秩序 《会计法》在赋予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职责的同时,明确财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赋予了财政部门相应的行政处罚权,财政部门应当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责,监督各单位依法建账和进行会计核算,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监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持证上岗,促进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对做假账,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维护《会计法》的权威。 诺基亚:"危机是改进的机遇"

英文文献阅读笔记精编版

英文文献阅读笔记 Title:Distributed Virtual Inertia Based Control of Multiple Photovoltaic Systems in Autonomous Microgrid Author:Won-Sang Im, Member, IEEE, Cheng Wang, Student Member, IEEE, Wenxin Liu, Senior Member, IEEE, Liming Liu, Senior Member, IEEE, and Jang-Mok Kim, Member, IEEE Source: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VOL. 4, NO. 3, JULY 2017 Research question: Since an autonomous renewable microgrid usually has much smaller inertia, the control system must be very fast and accurate to fight against the small inertia and uncertainties. To reduce the demanding requirements on control,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crease the inertia of photovoltaic (PV) system through inertia emulation. 在摘要中作者简要叙述了本文研究内容即:寻找一种方法来增加PV系统的惯性以降低系统的控制要求。同时,在Introduction部分,作者进一步对研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Methods: The inertia emulation is realized by controlling the

励志类读书心得1500字 心得体会模板

励志类读书心得1500字 读书的时候脑子要思考,要认真的思考,通过读书笔记加深对书本内容的印象。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励志类读书心得1500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励志类读书心得1500字篇1:《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着一本书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成功学导师:戴尔.卡耐基的著作!这本书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无数读者通过阅读和实践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不仅走出困境,有的还成为世人仰慕的杰出人士!我阅读之后,对在社会上该如何待人接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第二篇的:使人喜欢你的六种方法,最让我受益良多,它的内容与现实社会有着紧密的,如实地反映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第一章中,我明白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你产生兴趣,都会关心你! 如果我们只是想使人注意,使人对我们发生兴趣,我们、水远不会有很多真诚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那样造成的.例如老总统罗斯福的仆人爱默士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妻子问总统,美洲鹑鸟是什么样子? 因为她从没有见过鹑鸟,而罗斯福总统不厌其详的告诉了她。过些时候,我家里的铃声响了一爱默士和他妻子,住在罗斯福总统牡蛎湾住宅内一所小房子里一,我妻子接了;原来是总统亲自打来的。罗斯福总统在里告诉她,现在窗外正有一只鹑鸟,如果她向窗外看去,就可以看到了. 这样关心一桩小事情,正是罗斯福总统的特点之一。像这样一位主人,怎么不使佣人们喜爱?谁能不喜欢他呢?所以你要使别人喜欢你,必需遵守的第一条规则是:真诚的对别人发生兴趣。看到这里,我又想到,现在的人思想过于自私,总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太强了,导致有点脱群!人际关系需要整理! 我看了一比遗产的妇人司华伯两个事例后,我.如何给人好印象,在第二章 懂得了微笑可以给人留下好印象!一个人的行动,比他所说的话,更有具体的表现,而人们脸上的微笑,就有这样的表示: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非常高兴见到你,那么喜欢狗,相信也是同样的原因你看牠们那么的喜欢跟我们接近,当牠们看到我们时,那股出于自然的高兴,所以人们也就喜欢了牠们。一个微笑虽然是小事,但坚持着并不容易! 在第三章中,你要避免发生麻烦,就请这样做!罗斯福总统知道一种最简单、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 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https://www.docsj.com/doc/be16731281.html,)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我以此作为一剂清醒剂,并时时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在具体做法上,这几年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武器,营建“赞美文化”。告诉他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责任

《法律帝国》读书心得

《法律帝国》读书心得 杭天宇 在法学基础这堂课上,我简单地读了一下罗纳德·德沃金出版的《法律帝国》一书,限于时间仓促,所以读得较为简单,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不过还是觉得受益颇多在德沃金看来:法律是一种阐释性的概念,“我们的法律存在于我们的整个法律时间的最佳论证之中,存在于对法律实践做出尽可能最佳论证之中。”这里的“阐释”即“解释”,不是对字面进行简单解释,也不是通常意义的司法、行政解释中所说的“解释”,而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它是“对法律实践的最佳论证”,是存在于“最妥善的叙述之中”,这就是德沃金的方法论,主张法律价值的理论。因为法律自始至终都是人们对理想的追求,“法律的帝国是由态度界定的”。德沃金主张政治道德责任是法律解释的前提。 德沃金将法律定义为“整体性的法律”,认为法律不仅包括规则,而且还包括规则性原则。道德原则虽然不依赖于法律,但它们也不在法律之外,它们是构成法律整体的一部分。法官进行判决、解释法律时,应从规定人们权利义务的诸原则中,找出最好的论证,作为整个政治制度的政治道德和价值观念的那种解释。他把这称为解释法律时的道德要求。德沃金认为,法律不只是规则,它是规则、原则、政策的结合。作为法律规则的这些原则,不是源于立法,也不是来源于法院的特定决定,而是来源于相当长时间的职业和公众正当意识中。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一些标准,这些权利义务是政府至少在原则上有责任通过法院和警察等为人熟知的制度去确认和实施的。”他将法律概念称为“整体性的法律”,强调法律不是重复大家一致的意见,也不是为实现社会目标提供有效的手段,而是根据政治道德的要求,基于原则公平一致的方式对待社会中所有成员。法律在两方面与政治道德有关:一方面是方法原则,它要求立法机关判定出在道德上前后一致、自我一体的法律;另一方面,它要求司法机关在解释、适用法律时也要从这一角度看待法律。由此得出法律是阐释性概念的结论。 德沃金认为:有三种对法律解释的观点:一是惯例主义,即法官依靠法规和先例来解决争端,即使这些法律和先例对于他们所受理的特别争端来说未必很适合。二是实用主义,即法官着眼于改善社会的未来作出判决,而不去考虑是否与过去一致。这两种观点都是德沃金反对的。他主张道德完整性,即要与过去的政治决定有一致性,但不像惯例主义那样仅仅是为了预测性和程序上的公正,而是为了保证公民间的平等,使社会更加纯真,并改善行使政治权力的道德根据。 法律解释要通过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个阶段,法官必须搞清楚,他要提出的法律解释是否“适合”其他法官过去的判决,是否在总体上符合法律、宪法和法律实践。第二阶段是是否能证明裁决是对法律的最佳解释,在这一阶段,法官对法律的解释要借助政治道德。法官不是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而是必须谨慎,必须既考虑到当前的政策需要,也要考虑到以往的政治道德原则,不能听任法官任意专横,危害国家的整体利益。因此,法官对法律解释必须尊重立法机关的立法意图,不能作出与立法本义相悖的解释,通过对法律的正确、恰当的解释,体现法律应当体现的整体性。此“整体性”要求尽可能把社会标准的制定和理解看做是正确叙述一个正义和公平的体系,而体现政治美德、政治理想,才是最高的法律原则。; 联系实际,虽然这本书出版很早,确也可以和我们社会的现状有所关系。目前,我国正处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建设有待逐步完善。因此吸收、借鉴国外有利的法学观点,有助于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德沃金的一些法学观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我国的刑事、民商事、行政等司法活动,特别是在民商法律的审判实践中,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法官在行使审判职权时,既要考虑当事人的正当利益,又要依照法律原则处理案件,以达到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法官在解释和适用法律时应自觉维护法律的一致性、公正性。这样才能体现法律的尊严,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从而维护执法机关的公正形象,真正树

科研文献阅读笔记模板(word版)(个人版本2.0)(1)

文献阅读(实习)笔记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页特意留作空白)

目录 文献1: (3) 文献2: (4) 文献3: (5) 文献4: (6) 文献5: (7) 文献6: (8) 文献7: (9) 文献8: (10) 文献9: (11) 文献10: (12) 文献11: (13) 文献12: (14) 文献13: (15) 文献14: (16) 文献15: (17) 文献16: (18) 文献17: (19) 文献18: (20) 文献19: (21) 【鼠标左键单击目录内容中任意区域,再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更新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 择“更新整个目录”,即可自动更新目录内容及也页码】 【若还需要大批量添加文献阅读记录(超过19个),则在复制未填笔记的空白模板后连续粘贴多个。 粘贴完毕后,用鼠标选定“文献××”的数字部分,将鼠标对准数字部分,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 择“选择相似文本”命令,即可完成文献阅读笔记的编号更新。若觉得此操作过于繁琐,可直接手 工更改编号。】 (上述两段说明若不需要可删除)

(注:若目录的总页数为奇数,则需要再插入一个“下一页”的分隔符,以确保打印时正文第1页的位置,若不需打印可忽略此操作)

文献1: 编号:时间: 标题: 来源(期刊/书籍名称): 年,卷(期):页 作者: 国家或组织名称: 文献价值:高中低无阅读内容:文摘、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要点:(可以是好的问题、好的语言表达、好的文章结构、好的方法。实习的同学可以写一天中遇到的专业问题) 思考:(文章的不足,有没有办法解决等)

励志读书笔记大全

励志读书笔记大全 篇一:励志类读书笔记 励志读书笔记 —zxm 1.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2.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3.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 甲可吞吴 5. 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6. 享受现在,享受过程,享受生活 7.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8. 从不攀登的人很少摔跤,从不获胜的人很少失败 1 9. 你还有失败的资格 10.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我相信你们,也请你们相信我? 困惑是一件好事,他是你成长的标志? 抵挡住诱惑,人生就会提升非凡境界? 勿欲速,勿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成功的不够具体,失败的不够深刻 ? 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 商机无处不在,不要在犹豫中浪费青春 ? 学会独处,坚持自学(一)

(二) 最好的听课状态就是:进入学习状态,和老师一起玩转课堂将经典与实际结合,创造自 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2(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主观能 动性给上级的永远是答案而不是问题解决焦虑最好的方法:让自己忙起来,没有时间去焦 虑如果明天你将死去,那么你今天会做什么?难道你认为明天不死,今天就不需要做吗? (九) (十) 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两者是一致的肯定自己就是准确 定位自己的人生; 改变自己就是自我形象的重塑超越自己就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得了第二名还这么高兴?你不知道我把第一名追的有多惨 ? 这条沟里有成千上万条鱼你救不过来的。你又能改变什么那?对于这条鱼来说,我 的行为足以改变他的命运 3篇二:读励志书籍的读后感两篇为自己更好的工作

关于书籍读后感_读书笔记

关于书籍读后感_读书笔记 如果不励志,就没有确定的追求的目标,也自然不会为自己定下的这个目标去奋斗, 也就会失败,平时多读点励志的书来激励自己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书籍读后感5 篇,希望能带给大家正能量,欢迎浏览! 《书的夜话》是现代着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他通过三本书的不同经历讽刺了不同的藏书人或读书人。紫皮书的主人是一个要看书而没有书、要看书而不看书的人。他很穷,想从这些书中吸取哪怕最小的一部分用以改善自己的处境。后来,他攒了点钱,买了几本书。最初,他看得很用心,把书里最细微的错误都校对出来了。后来,他认为把书从头看到尾是很愚蠢的,他发现了一个最简捷的办法,就是只看序文。他看了几本书的序文之后,写了一篇文章,投给报馆。这篇文章被刊登出来了,他得到了一笔稿费。于是,他继续写 文章,材料不用愁,从许许多多的书的序文中找。钱财来了,名誉也来了。他成了读书大家、成了博览群书的人。对他而言,读书只是他的生财之道,只是他欺世盗名的工具而已。红皮书的主人只买书,从来不去读书,而是凭借藏书来附庸风雅,把自己鼓吹成一个博学多才的文人。对他而言,藏书只是伪文人的一种外包装而已。破书的主人们读破书耗 尽心力,学成了,就去教学生。学生据此学成了,再去教学生的学生。书被他们吃进去, 吐出来;再吃进去,再吐出来。除了吃和吐,他们没干别的。没对世界做出一点新的贡献。叶老用童话故事的方式讽喻了形形色色的伪知识分子,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得不为 之慨叹,也会不由自主地以此和现实生活的某些人对号入座。慨叹之余,我们应当以此警 醒自己:书只是我们的学习工具,而不是包装某种身份或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道具,同时,我们要讲究读书方法,切忌死读书、读死书,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读书,灵活掌握书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创造更多更有意义的价值。六年级:孙海琳曼 《书读完了》中,金克木先生先讲了一段掌故,说陈寅恪先生在遇到夏曾佑先生,聊 天的时候夏先生说自己中国书已经读完了。这时候,故事戛然而止,没有下文了,金克木 先生就着这个思路继续讲下去,为什么夏先生会说中国书已经读完了。这一解释,就成了 一本书,古今中外,文史哲政,天南海北,全在此编之中。不过说回来,我主要看的还是 关于中国书如何读的问题。金先生先列举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然后是论语孟荀老庄,这几部书读完背熟了,朱熹王yang明的书才好看得懂。这个道理,想来人人都懂,但是 真正能够做到的却未必有几个。说来道理也很简单,过去考试用的教科书,今天已经不再 用了而已。今天小学生中学生背诵的abc一二三,也未必比过去的这几本书更有道理,但 是为了考试,再差劲的烂书也要死记硬背啊!当然,我是说现在的我们未必需要死记 硬背,毕竟我们上一代人已经没有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突然有这样的功夫也不现实。但是,我们不妨读读金老提示的这些书目,至少这已经比张之洞给当时的举子开列的《书目答问》要少了很多了,就更不必提什么《四库总目提要》了。当然,可以将功夫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