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80后创业成功者的故事

80后创业成功者的故事

80后创业成功者的故事
80后创业成功者的故事

80后创业成功者的故事

顺丰IPO路上被掌掴神秘人王卫的创业成功故事

23年前,1993年,一位快递员在经历数年的“水客”(即从香港运送“水货”到大陆的人)生涯后,在广东顺德成立了自己的快递公司,当时这家公司一共只有6个人,创业资金来自于他父亲资助的

10万元港币。人手不够,这位“老板”亦亲自上阵,时而背双肩包、拖着行李箱,时而骑摩托,往返粤港两地,一时间,在顺德到香港

的陆路通道上,70%的快递件由这家公司承运。这家公司后来发展成

为员工数量35万人、年营收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它的

名字叫顺丰,这名“亲自上阵”的老板就是顺丰总裁王卫。

23年后,2016年,一位冯姓顺丰快递员骑着电三轮穿梭在北京

城里的大街小巷。4月17日上午,他驾驶电动三轮车运送快递,与

一辆黑色现代发生刮蹭。现代车司机下车后连续掌掴快递员6次,

这个场景被围观者用手机拍下并发到互联网上,引起了社会对快递“小哥”尊严的广泛讨论。

4月17日当晚,朋友圈和微博风传一张据说为王卫个人朋友圈

的截图,上面写道:“我王卫向着所有的朋友声明!如果我这事不追

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此举又激发了舆论热议,在机场排

队等出租车的任正非、捐钱做公益的马化腾和替员工出头的王卫,

被网友并称为“中国好老板”。顺丰深圳总部公关专员康慧敏(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此朋友圈状态确为王卫本人所发。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为员工怒发冲冠,声言“追究到底”的顺丰总裁王卫,却是一位佛教徒。他常通过内部讲话表明佛教对自己修

身养性、保持平静心态的作用。因而这次发怒,媒体纷纷以“罕见”形容。佛教在世人眼中平和,却也一直有着“金刚怒目”之说。

“如果这个世界是用钱或一个道歉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以法律解

决问题,法律要它干吗?”在此事件后,王卫破天荒地组织线上记者

会,接受媒体采访。而在此前,王卫绝少曝光在镁光灯下,被认为

是中国最神秘的商界领袖。

而王卫带领的顺丰,对外界也一直隔着一层面纱。2002年,顺

丰在深圳福田设立企业总部,据说当时官方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家

民营快递龙头在本市扎根。今年,这层面纱将逐渐落下。

2月2日,顺丰发布了上市辅导公告。据媒体报道,早在2013年,顺丰引入中信资本、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融资80亿元。当

时已有猜测,认为这是在为顺丰上市作准备。而王卫曾经对上市的

看法是:“上市就是为了圈钱,这不是顺丰要做的。”

快递咨询网首席咨询师徐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顺丰上市最快将在今年6月份。随着王卫的发声和顺丰上市进程的开启,这家民

营快递行业的旗舰将逐渐浮出水面。

隐者

6点,起床练气功;8点,到公司开始上班;5点半,下班回家,

陪家人,游泳或跑步;22点休息。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王卫每天

的作息时间相当规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称,如果拖延到6点

下班,已经算是迟到回家。在一次内部讲话中,王卫向顺丰员工说道:“其实,我25岁的时候也曾经是一副标准的暴发户做派。……

得感谢我的太太,她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不断泼我冷水,让我保

持清醒和冷静。”家庭在王卫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

他本人亦透露,不愿多接受采访的原因,除了个人性格,也是因为

工作节奏紧张,想把空闲尽量安排给自己和家人。

即使在顺丰员工眼中,王卫也颇为低调。康慧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即便身处深圳总部,但“几乎只有在公司年会的时候才能见到他”。时代周报记者亦向多位顺丰高层提出采访申请,均遭到婉拒。

有关王卫刻意与公众保持距离的段子在快递行业内流传度颇高。这位热爱户外与极限运动的总裁却极少接受媒体的采访,连顺丰公

司的内刊上,都从未出现过王卫的照片。直到2010年春,王卫花

3.5亿港币在香港九龙购置一块地皮,自建两栋4层楼高的独立屋,附带独立泳池。这桩打破同区地产价格纪录的买卖引起了香港媒体

记者对王卫的注意。随后摄影记者在顺丰深圳总部守候数日,才终

于第一次拍到了王卫的真容。

在极少次接受专访时,王卫也定下规矩,所有媒体禁止拍照。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经常要到基层‘微服私访’,所以需要保持神

秘感作掩护”。而弥漫在整个顺丰中刻意的低调氛围,则来源于他

年少时的经历。家庭条件、学习成绩一般以及曾经的“水客”经历,养成了他相对敏感的性格。“我比较享受低调的感觉,喜欢回归本

性真实而平淡的存在感。”

据曾经采访到王卫的《快递》杂志描述,王卫的办公室“弥漫着佛香,并摆放着九尊佛像”。他把对佛教的体会迁移到对顺丰的管

理上,“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顺丰这个不错的平台,把未来

很多不确定的看似偶然的东西变成必然”。

王卫在访谈中认为自己对利益并不看重。“做快递最初的动机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当生存不是问题的时候,我开始考虑

顺丰的发展、定位,因为我要对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有个交待。”

王卫的顺丰在低调中迅速扩张。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2004年,顺丰销售额为13亿元;2010年则增长至12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2013年,顺丰营业额则达到280亿元,净利润约

为12亿元,快递量约11亿件。至2014年,顺丰的年营业额则突破400亿大关。

在突出的成绩单下,顺丰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截

至2012年底),优于国际物流巨头UPS,与美国联邦快递、EMS相当,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则优于EMS。另有一组数据颇为耀眼:2012年,顺丰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8.8%,而普遍上,净资产收益率常年

保持15%以上便可被视为绩优公司。无怪乎众多资本对顺丰趋之若鹜。

王卫的谨慎和敏感延续到他对资本的态度上。早在2004年开始,业界就一直不断传言有PE经常辗转各种关系找王卫,但他要么不见,要么婉拒。而顺丰内部也从来不回避一直都有PE找其合作的事实。

而对于上市,王卫的态度则更加明确:“我可以负责地讲,顺丰在

短期内不会上市。”

“不缺钱!”快递行业资深分析师徐勇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顺丰

融资谨慎的原因,“顺丰是以商务快递和中高端网购市场为主,其

他民营快递企业以网购快递为主。由于市场定位不同,使得顺丰的

件均收入高,流动资金充裕,从经营的角度看,对资金的依赖度较低。”

“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王卫说。

怒目金刚

在回应“北京顺丰快递员被打”一事上,王卫一反往日低调的作风。“看这个视频时,我觉得是我在挨打。这不是赔钱和道歉的问题,这是尊严的问题。顺丰一贯教育员工从内心尊重每一个人。如

果我在这件事上妥协,如何面对所有的顺丰员工,如何配做顺丰总裁?”

虽然负责应对此事公关的顺丰北京宣传负责人卢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顺丰内部目前已在淡化此事,但王卫的反常之怒已令外界

哗然,而时间恰好处在顺丰宣布接受上市指导后不久,也引起外界

的诸多猜测。但在康慧敏看来,王卫对基层员工的关注由来有自。“‘快递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这句话就是从他这里出来的。”

在顺丰内部有一项制度:所有管理者每年都要下去实习一段时间。2010年12月24日,王卫以物料管理员的身份,经人力资源部介绍

到某区部网店独自实习,骑着电瓶车边随快递员派送、边了解巴枪、背包等物料使用和员工劳动强度及待遇情况。“作为管理者,我必

须了解与客户接触最近的一线收派员和二线呼叫中心的感受,是他

们每天代表着企业、率领着企业在前线作战,”王卫说。

某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快递企业老板普遍重视基层,原因或与他们早年大都从事过基层工作有关。

王卫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在年轻的时光里,他做过小工和快递员,每天背着背包往来深港两地,因此总有一股江湖气质。在顺

丰内部,关于王卫尚义的行为,流传着一些故事。一位工号“00002”、自顺丰成立初始就一直在王卫身边的老清洁工,受到了

王卫的特殊礼遇。他向这位清洁工承诺:“你在这个公司一天,我

就养你一天。”

据前顺丰员工李越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王卫的贴身保镖大多来历不凡,通常两到三年一换,每届保镖在退役之后,往往会晋升为

公司内部的中层干部。“能力强的会成为区域经理,次一点的也会

让他留下当区域主管。”“为王总长期忠诚服务的员工,无论高低,相当于拿到一张终身饭卡。”

李浩认为,顺丰至今仍保持着一些“江湖气息”:“许多管理人员、区部经理是从基层的快递员、仓库管理员慢慢上来的。他们有

时候有一种底层的豪爽,面对媒体又因为没有经验而显得腼腆,不

知道说什么。”

王卫保持刻意的低调,在上市问题上迁延已久。但对事关企业发展的关节点,他毫不手软。

在创立初期,顺丰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采用流行于中小企业中的分公司加盟商制度,每建一个点就迅速注册新公司,聘请熟悉当地

市场的能人来管理。分公司所有权归顺丰所有,但地方经理具有独

立的行政、人事、财政、经营管理权。彼时,顺丰没有统一标识,

各地快递员服装也并未得到统一,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野蛮增长

的模式,被一家竞争者称为“老鼠会”。

“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分公司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也留下了客户资源全部掌握在分公司手中,管理协调不力、服务水平和能力参

差不齐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分公司做了什么事情,总公司必须负

全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卫介绍道。

王卫将那些具有极大经营自主权的加盟商称为“地方诸侯”,21世纪以来,他开始对各地加盟商展开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成

立总部,将地方站点的经营权收归自己手中。

而康慧敏称,顺丰处理快递员被打事件的快速反应,也与直营模式、总部层面直接关注有关。“事情发生当晚,就有总部的管理层

前去陪同这名收派员,进行一些安抚工作。”

入世与上市

作为商人,王卫的信仰更带有入世色彩。

有关上市的波折,最能体现王卫入世的精神。对于上市时间表,顺丰方面一直模棱两可。但在2013年,顺丰却引进了三家投资者,

并于2015年底聘美国权威投资机构摩根副主席梁翔为副总裁,被业

内普遍解读为是在为上市做热身运动。而汉森供应链总裁黄刚向时

代周末记者介绍,顺丰“早就计划上市了”。

“上市之后,快递企业可以依托资本的力量,整合市场资源,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徐勇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而转型,正是王卫

近年来投注精力的焦点。

王卫的战略眼光一直为业内所称道。近年来,王卫带领顺风涉足更多领域,包括电商、O2O、物流普运、金融等。顺丰嘿客、顺丰海淘、顺丰优选等板块相继浮现。“顺丰的多数创新都是由老板直接

发起的。”康慧敏坦言。

对于快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徐勇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未来,大型快递企业向综合物流转型,中型快递企业向专业化转型,小型快递企业向个性化转型。”

黄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2016年,中国快递进入全

面的资本化历程,顺丰、三通一达、百世等企业全面进入上市流程。“各大企业都在掐位上市,上半年非常火。”业内人士认为,随着

电商崛起,定位高端的顺丰受到与电商联系紧密的其他民营快递品

牌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同时,顺丰也希望用资本实现转型的目的。

“资金实力上,国外一家企业就有600多架飞机,而中国所有快递企业加起来,也只有不到50架飞机。”王卫对媒体表示。这或许

能管窥王卫的资本野心。

一个成功人士的辛酸创业的故事

一个成功人士的辛酸创业的故事身上只有二百元 高中毕业后,他怀揣着身上仅有的二百块钱独自来到了南方一个陌生的大都市。从火车站里出来,他抬起头仰望着天空,前途一片渺茫,可是不管前方的路有多坎坷,他都必须毅然地走下去。本来这个时候他是应该站在大学门口才对,那年高考他曾以超出本科分数线七十分的佳绩被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录取,只因为拿不起高昂的学费,他不得不远离心中向往已久的象牙塔而走上打工之路,但是对于自己的命运,他却从来都不怨天尤人。 他来自一个贫困的小山区,踏上火车的时候父亲拿着一沓厚厚的人民币告诉他说:“小春,这是亲戚邻居那里凑来的,够你用上一阵子的,到了外面找点事做,以后就要靠你自己了,家里已经……”,坐在火车上,看着父亲忧郁的眼神,看着母亲满脸的泪水,他的心都碎了。快要下火车的时候,他把钱拿出来数了半天,除去车费正好还剩下二百元整,全是些一元两元或者十元的零碎票子,这也就是他日后的救命钱了。 在当今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中,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都市里,恐怕连大学生想要找份像样的工作都有相当大

的难度,又何况他是一个刚毕业的高中生呢?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他开始注意沿途大街小巷中的一些广告招牌,他相信这里面应该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可事实却并不完全像他想像的那样,几天下来,他仍是一无所获,他也曾联系上了几个雇主,可人家说早就已经招满了人。 为了省钱,他常露宿街头,甚至会去吃一些别人仍进垃圾箱里的残羹充饥,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漂泊在外的悲惨,他无法想像那些沦落街头的乞丐流浪汉们过着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他以前常在书本里学到也常听别人说到“金钱不是万能的”,“富人未必就会比穷人活得幸福”,“有些人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之类的话,可他此刻却深深地感到他唯一需要的就是金钱,对,除了钱他什么都不需要。 白天,他拖着沉重的脚步穿行于繁华都市的人群中;夜晚,他一个人躲在黑暗中哭泣,没有人可怜他,也没有人同情他,现实是残酷的。还好总算天无绝人之路,已经是身无分文的他在饿了两天后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当上了一名送水工。他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开始了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早晨,他从极度的疲倦中爬起;深夜,他强忍着浑身的剧痛睡去。一个月很快过去了,他从老板那里得到了四百元的报酬,当接过四张崭新的人民币时,他的脸上并没有露出丝毫的喜悦,他想起了此时此刻正在山沟中苦苦挣扎的双亲,无论对于他还是对于家庭来说,这点钱是

马云的创业经历

马云的创业经历 基本情况 马云,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首位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人物的大陆企业家,曾当选世界经济论坛未来领袖。2013年5月10日,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现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 院长、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菜鸟网络董事长等职务。 1982年,当18岁的马云想考北大的时候,他经历了第一次高考落榜;1983年,马云再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直到1984年,第三次高考,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当时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主席。 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学院,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马云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因此,很多人来请马云做翻译,马云做不过来,于1992年成立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海博第一个月全部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为生存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马云还曾经销售过一年的医药,推销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1994年海博持平,1995年开始赚钱。海博翻译社赚钱之后,马云就没再管它。

开始创业 企业发展历程:1991年,马云初次接触商业活动,创办海博翻译社。头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高达2000元。他于是利用转手小商品交易的方式,从广州、义乌等地进货,成功养活了翻译社,还成功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杭州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后不到三年时间,他们利用该网站赚到了500万元。 1997年,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再度创业

真实创业经历: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公司

真实创业经历: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公司 这是一个至今还在打拼的年轻创业者真实的创业历程。他历尽艰辛,从一无所有甚至要去 拾垃圾到成立公司,创立自己的品牌,用了整整8个月时间。相信他的创业过程能给创业 者提供最好的借鉴。 2003年6月10号。非典还没完全过去,我揣上做生意失败剩下的700块钱,在惶惶不安中来到了北京。第一次坐在高层大巴上,看着北京数不尽的高楼大厦,我心里一阵阵悲哀,这里有我的立足之地吗?下了车,朋友把我领到一个叫西苑的地方。在高楼大厦后面的一个简易平房里,朋友指着一个单人床说:峰仔,委屈你啦,咱俩只能挤这张床了!我苦笑 了一声说,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两个星期过去了,人才市场去了好几次,可每次去都比前一次更 失望。鳖脚的普通话,专科的学历,因营养不良面色蜡黄的脸……在我找工作的过程当中,还保持着爱看书的习惯。有一次应聘的空隙,我买了一本杂志。上面登载一个广西南宁市 的商人卖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毛巾。说这条毛巾可以把头发上的水吸干,不用电吹风了, 还不伤头发!我当时感觉太神奇了,立即往这家杂志社打了个电话,找到了这个产品的生产 厂家,把产品性能问了个清楚。 因为我知道这个信息比较早,这个产品当时在北京还没有代理。听说我想做代理,厂 家痛快地答应了,大概是一个星期后,我拿到了产品。我首先在自己头上做了实验,效果 还真的不错。我拿着产品就在甘家口大厦、西单商尝北辰商尝王府井大街附近转。刚开始 好多商家对这个产品挺感兴趣的,但一听产品价格都觉得有点离谱了。30多元一条!因为价格贵,好多商家都不敢进货。 就这样迎着酷暑坚持了一个月,除了邻居要了几条之外,我一条都没推销出去。而我 的兜里连方便面都快买不起了,吃个5毛钱的冰棍我都要犹豫很久。我给自己定了一条底线,如果在半个月之内我还是销不出去货的话,就去拣破烂。 已经过了11天的时间,还是一条没卖出去。8月,正是北京一年当中最酷热的时候。 但每每想起未来,我的身上都阵阵发冷。真的要让一个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去拣破烂为生吗? 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吧。在那天的下午,我本来想回西苑,阴差阳错地竟然坐错了车。下车时,车站的后面有一个户外运动用品店,橱窗里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户外运动用品。 当时我笑了,不是高兴,是无奈的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走了进去。里面的商品好高档! 一件衣服要好几千,背包也要上千块钱,平常用的手电筒400多元……可这里的生意还不错,300多平方米的店内人很多,收银柜旁挤满了等待交款的人。

【创业故事1000例(10)】名人创业感悟

名人创业感悟 1、罗永浩:理想主义创业者的几点启示 2011我的期待的名字,不是人民教师罗永浩,不是知名非专业相声演员罗永浩,不是畅销书作家罗永浩,而是“高龄”创业者罗永浩。 2008年创立的“老罗英语培训”如今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期,也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商业机构,这是一次理想主义者的创业。罗永浩是以“理想主义”而闻名,2008年老罗面对投资者询问他对于企业的愿景时,写下的是“通过干干净净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赚钱是可能的”。打着这样的口号创业,如果不是跟钱过不去,最起码在国内企业界也是个异数。创业后,他才明白,在商业里坚持理想主义比做教师、艺术家标榜理想主义要难一万倍。 罗永浩声称自己做了一家英语培训行业里最酷的机构,但达成了这个闪闪发光的“酷”造型的却是一些朴素的行为:在对人力成本依赖极强的前提下,他提供行业内最高的薪酬,全数付给员工加班费,五险一金和带薪年假,在亏损最严重的时候,他也为员工提供了年终双薪,所有的办公软件都是正版…,自己是苹果粉丝的罗永浩还掷地有声地说,等学校发达了,给每个老师单配一颗苹果笔记本。这仅仅是一家刚创业,规模很小的中小企业。 2008年5月落草创业之初,英语培训行业被认作是一个蛋糕巨大并且竞争激烈的行业,除巨头新东方外,还有数不尽的中小机构。罗永浩认为目前竞争白热化的是市场推广,而踏实做产品的还是少数。他分析了几点自己商业成功的经验: 1 勤奋。在罗永浩的新书《我的奋斗》,他用“像坏人一样勤奋”作为自己的序言,并这样做了。 2 找行业内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罗永浩开出了行业内最高的薪酬,这意味着哪怕每周上一节课,老罗英语培训的老师也可以年入近10万。这保证了他可以网罗到最优秀的从业者。 3性价比高的产品。为了推广知名度,罗永浩一反业内试听2节的常态而拍出了试听8节报名的推广,而为了让学生来的毫无心理负担,他采取了1元钱试听8节的推广。而他也成功地做到了寒暑假住宿班与走读班同样的价格,让报名由开业之初的“不温不火”升级为“打架报名”。 4 细节上偏执狂。因为找不到合格的美工,罗永浩以37岁的高龄开始自学平面设计,英语培训以张贴广告为主要宣传手段,在千篇一律的校园张贴栏里,老罗培训成功地做到了辨识度高的特点。“把东西设计得好玩,有助于它的传播。” 创立两年多,老罗培训每年的报名人数成倍增长,离一家成功的企业越来越近,在最艰难的时候,罗永浩都没有放弃过他的理想主义。11月份他在北京尽兴了名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有评论认为这是近几年最经典的演讲,没有之一。在演讲中罗永浩说,如果改天上市融资,他就要把愿景写得长一点: “通过干干净净地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赚钱是可能的 通过实现理想让人相信实现理想是可能的 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有些企业会引发人个性中恶的一面,有的企业则引发人向善的一面。他选择做后者。 以上内容都取自11月23日罗永浩在海淀剧场的主题演讲,作为一名商业记者,我显然会从罗永浩此起彼伏的包袱和温情脉脉的励志中找到更多这是一家好公司的证明。我也难免有些感动,也许这是因为我还年轻,也许这是因为他展示了了一个可能性,一个人,哪怕谦

创业真实故事有哪些

创业真实故事有哪些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创业真实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创业真实故事篇12014年,米奇·加德纳和罗博·里查德森,北加州奇科大学的两名学生兼兄弟会成员,经常哥俩好地混在一起。 里查德森主修计算机科学,他发现自己在受某件事情的困扰。 用加德纳的话说:在课堂上的时候,同学们总是盯着自己的手机,发短信、刷脸书等等,就是没人听讲。 他俩对这问题讨论越多,就越反感这种行为。 他们想:如果技术会导致手机上瘾,那也应该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们弄了个名为Pocket Points的App——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不玩手机就能获得奖励。 采用“地理围栏技术(圈定了校园的GPS“围栏),该App能感知到学生何时进入了校园范围并自动锁定他身上的手机。 当学生身处校园,只要手机上该应用开启/手机锁定,就能获得积分。 而一旦离开校园范围,手机自动解锁,又可以欢乐地各种圈人了。 积分很有用,可以在当地商店兑换披萨、咖啡、酸奶等奖励。 奇科大学是他们的App首发的地方,几周之后,全校1/3的学生都在用它。 惊异于Pocket Points的反响,他们在大得多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

学也进行了推广。 同样地,几周时间内,大约1/3的学生投入了该App的怀抱。 地方报纸写了篇报道。 事情就是那么巧,奇科大学另一初创公司成功传奇——克里斯·弗里德兰(Chris Friedland),https://www.docsj.com/doc/be12759291.html,的CEO,看到了这篇文章。 他同意约见两位初出茅庐的学生,而且非常喜欢他们和他们的App,不仅对此投资,还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和一大助力。 加德纳说:“他真的真的超级忙,但总是会接我们的电话。 有了弗里德兰的投资,两位小伙伴的事业开始腾飞。 当到别的学校推广Pocket Points时,他们会利用Sigma Kai兄弟会的关系雇佣几个校园“大使。 这些大使四处宣传该App,促成本地业务开展。 该App如今已入驻100所学校,且采用率接近50%。 还有1200多家商店使用该Pocket Points对学生进行营销并提供积分兑换服务,比如棒约翰、必胜客、星巴克、坚宝果汁和一些LuLu之类的在线商店。 而两位创始人最近也刚筹到新一轮的150万美元资金。 辍学今年1月,Pocket Points开始对店铺收取广告费,对在线商店收取联营费。 仅仅几个月时间,收益就达到了每月5位数的健康值,且还在以逐月翻番的速率增长——虽然公司目前还没有盈利。

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3个

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3个 创业不同于炒菜,不可能等所有的配料都准备齐之后才开火做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欢迎阅读! 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1: 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二十个春秋,在这二十年里面,中国从一穷二白的状态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这其中必定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张朝阳,中国互联网海归创业第一人,是这个故事里不容忽视的主人公之一。 张朝阳携手周鸿祎亮相《英雄汇》 2015年1月,一篇近万字的关于搜狐如何优化门户自我改革的内部讲话在网上流传,张朝阳再度成为了新闻人物--当然上的是财经版而不是娱乐版。 2015年2月6日,不在电视媒体露面已多年的张朝阳,出现在了央视财经《创业英雄汇》的舞台上。“好久没有在电视镜头面前出现了,现在,我能感受到创业的浪潮非常汹涌,所以我也准备出来说说话,以参与这个节目的方式出来还是挺合适的。”优雅倜傥依旧的张朝阳现场与科技创新型创业选手的互动非常积极,还和搭档周鸿祎频频互动,时常妙语连珠,现场嘉宾与观众欢笑声不断。 周鸿祎很灵动,像水,像冰川,是一股冷静而机动的力量;张朝阳很沉着,像山,像雪山,是一个内敛而沉静的存在。看似不相容但

却很得宜。周鸿祎快人快语,张朝阳沉稳机敏,节目中,俩人意见相左时的异曲同工之妙和两人相同意见时的不同表达方式都令节目看点多多,趣味十足。周鸿祎对于张朝阳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而张朝阳总是以幽默诚恳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周鸿祎的尊重。雪山遇见了冰川,各显身手却又相得益彰。 创业成功在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创业成功在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是张朝阳在现场的点评中最值得回味的一句话,其实也是张朝阳本人的创业感悟。 在清华读书时的张朝阳,和当时中国高校里的所有大学生一样,脑海中还完全没有商品经济的概念。1985年,他玩命似的考到了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求学的资格,还是奔着做科学研究去的。“到了美国之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只需要很小的一部分人做自然科学的研究,去探究自然的奥秘。” 在美国留学的后期,张朝阳很清楚,自己不是要做科学家。“因为在实验室老用计算机,发现互联网这项技术是一个新的趋势。所以就想做一个互联网公司。同时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做互联网公司资源也不够,所以就想回中国做。这两件事交结在一起,我就想要回国做互联网公司。”其时,大部分到美国求学的清华学生都会选择留在美国,张朝阳回国的决心却分外坚定。 1996年,他利用两位美国人提供的资本,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爱特信。1998年,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更名为搜狐公司。被问到当时国内的创业环境,张

淘宝创业十大牛人的创业故事

淘宝创业十大牛人的创业故事 1.淘宝创业牛人一:农民黄崇鉴网络卖家具年销售1000万元 2.黄崇鉴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高考落榜后与很多农民一样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民工潮,开始了打工生涯。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勤奋自学的精神,黄崇鉴进入一家外贸公司做品管,因为工作出色,后来升为采购员。从此,正式进入了做买卖的行列,成了生意人。 3.2006年下半年,出口退税降低了,美元开始贬值,黄崇鉴预感到外贸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渐渐萌生了创业念头。黄崇鉴原来从事的是一些简易家具的出口,他发现中国年轻白领有选择价格低廉、拆装方便的简易家具需求。 4.于是,黄崇鉴辞去了外贸公司的工作,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家店铺,起名为“宜家家”,专卖简易实木家具,正式开始了他的淘宝事业。网店开张三个月,销量就直线上升,很快就达到了三钻。 5.试营三个月后,创品牌的意识不断在黄崇鉴头脑中增强。2007年3月,他注册成立了美亿佳公司,同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美亿佳”商标注册。 6.发展到今天,靠一家网店起家的美亿佳公司已经兼并了给自己供货的两家工厂,公司日发货量平均达500余件,全国各地有30多家加盟网店,2008年销售额将近1000万元。 7.淘宝创业牛人二:浙江义乌工商学院大三学生杨甫刚 8.24岁男生双皇冠 9. 10.“有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面前的院长笑眯眯地望着他,“杨甫刚,你是学校的英雄!” 11. 在成为“样板工程”前,杨甫刚和身边的同学没什么区别——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次等生”,考了两次高考才勉强进入这所高职学校。 12. 下岗的父亲已视之为最大的欣慰,想着儿子毕业以后能进政府机关或单位,过上体面、稳定的生活。 13. 杨甫刚认为父亲OUT(网络用语,过时的意思)了。在他读高中的2003年,被称为“扩招就业元年”,媒体上开始出现“失业大学毕业生达50万”的悚人报道,北大毕业生街头卖肉亦掀起轩然大波,高学历不再必然意味着一份体面工作和精英身份。 14. 杨甫刚想实现一个不一样的梦想,“就算我拼了命考过英语六级,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年年拿一等奖学金,出了校门,我能和本科、名校的学生争当精英吗?” 15. 大一开学没多久,杨甫刚开始在校内捡矿泉水瓶易拉罐卖,遭到“竞争对手”——学校门卫的强烈不满,“大学生怎么能干这个?不务正业!”“不务正业”的学生很多,在倡导创业前,义乌工商学院和其他的高职院校一样,教学与实践五五开,鼓励学生打工兼职。学校的告示栏经常贴有饮食店收银员、传单派发员的招聘信息,这些工作和他们的未来差距不大,“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一个月一千多,一眼望到穿”。.

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马云的创业故事简短

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马云的创业故事简短 创业投资交易的参与方包括创业投资家、创业企业家、以及创业资本提供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篇一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曾经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下面就来看看马云创业故事吧,听听他的创业经历、伟大梦想、经营哲学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那是1999年。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下去的地步。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我没有钱。”他们都这样想。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今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看完之后,你还会对自己创业没有资金或没有其他什么的找借口吗?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马上就去做!像马云那样,只要你努力了,世界上,其实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篇二 自述高中第一次创业经历李开复:曾是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现在是创新工厂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 achievement 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的推出,以及目标客户。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记得那一年,我们所创立的公司非常简单,就是从当地的建材市场买来钢材,然后让学生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工厂里来加工这些钢材,我们把钢材切割成很小的一块块圆环,然后在圆环上刻上简单的雕花。这个小小的金属圆环,就是专门用来扣住餐布的环儿。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有了这次的切身参与,15岁的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

创业案例5个创业励志故事

5个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是件极为苦逼的事情,经常这边披星戴月、夜以继日,那边却依然长路漫漫、苦海无涯。分享5个励志的创业小故事,其实,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创业故事1:寂寞变成好生意 2007年,有个叫郭家齐的小伙子坐在台北车站前的星巴克。窗外人人擦肩而过,也许这辈子再也不会相遇。突然,他像 被苹果打到头:如果有个网站让大家记录今天去了哪里,也许回 家上网,会发现彼此下午3点曾在同一个地方。 一个月后,他开始架设想象中的网站。这个命名为“地 图日记”的网站有点像群体博客,他与“谷歌地图”合作,以地 图为主轴,网友依照不同的地点写上日记、放上照片。例如,你 在这个网站上输入你家住址,会出现你家地图,并有住在周遭网 友的文章。不用说,这个网站拉近了都市里冰冷疏离的邻里关系。不到一年,网站每天便拥有数十万浏览流量,每月广告营收十几 万元。 【创业感悟】:这世上觉得寂寞的人大有人在,可不是 每个寂寞的人都能像牛顿一样被苹果砸到,然后顿悟了。这位仁 兄很牛,寂寞了没去把妹,而是把寂寞变成了一门生意。你能吗? 创业故事2:这份报纸只为你服务 英国有一个名叫丽贝卡的23岁女孩,她创办了英国首家 个性化报社——“你上报了”有限公司。在这张“私人报纸”上,刊登的不再是其他报纸上所登的那些肩负着社会道义的传统新闻,

而是纯粹属于个人的消息。客户们不仅能把名字等个人信息刊登 在报纸上,还能把个人的新闻故事、照片登在头版头条。除了有 圣诞节、生日庆祝等普通主题,更多的是年轻人喜欢的搞怪内容。 这种“比那些平民真人秀更能吸引年轻人,帮普通人轻 松实现明星梦想”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青睐。目前,该公司每周能印刷出一万份客户们预订的报纸,月营业额达到了45000英镑。 【创业感悟】:这些年纸媒日渐没落,但这个英国女孩 的点子着实够巧,把公众的报纸变个人的报纸,并且一炮而红。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标新立异,这种近于“反叛”的思路,实在对 口! 创业故事3:与其追随潮流,不如另辟蹊径 19世纪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黄金,出现了淘金热。有一位17岁的少年来到加州,也想加入淘金者的队伍,可看 到金子没那么好淘,淘金的人很野蛮,他很害怕。这时,他看到 淘金人在炎热的天气下干活口渴难熬,就挖了一条沟,将远处的 河水引来,经过三次过滤变成清水,然后卖给淘金人喝。金子不 一定能淘到,而且有一定危险,卖水却十分保险。他很快就赚到 了6000美元,回到家乡办起了罐头厂。 这人就是后来被称为美国食品大王的亚尔默。成功者往 往都是有独到见解的人,他们总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能 不断产生创意,发现新的需求。不仅要看到市场需求什么,还要 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创业感悟】:一件事许多人在做,即使看起来利润非 常可观,也要慎重介入。创业也是如此,与其追随潮流,不如另 辟蹊径。

创业案例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人都不再为别人打工, 而是自己创业做老板。那么,有哪些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值得 我们学习与借鉴呢?接下来为大家推荐的是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1、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创业如何选 项目?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 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 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2007 年,潘文 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业如何选项目?来到广州后,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 处找机会赚钱。 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 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 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 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 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 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 2007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

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 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并扮成顾客挨个儿打电话到 那些公司问出不同质量服装的底价。然后,他直接在网上查出一 些生产商的地址,主动上门与厂家谈生意。 学校的院服投标价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私底下向学院 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博取印 象分。投标当日,他更一人以5间公司的名义巧妙地参与投标。 最后,他这个“初哥”竟然赢了做了几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学 校的院服项目。虽然第一个院服生意只赚了2万元,但这却让他 在创业路上找到了感觉。 潘文伟灵活的头脑能够见机行事,去年初,潘文伟无意 间认识了一名做安全监控设备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时又得知中学“死党”家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正好在招标安检设备,于是潘文 伟充当了双方谈判的桥梁促成了这一单生意,竞标成功后,他一 下就赚了50万元。 赚到这笔钱后,他第一时间给父母汇去了10万元,吓得 母亲惊恐地在电话中问了10多次“钱从哪里来的”。几年间潘文 伟陆续做了外墙砖生意、与朋友合伙开酒吧,并开始投资股票并 利用“第一桶金”继续生财。今年3月,潘文伟还投资了50万元 在大学城开了间网络公司。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2、6角钱一斤赚上千万 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老 乡上街,途经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 果高昂的价格,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忽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便宜,只有6角钱 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真实的创业故事

真实的创业故事 他15岁即出门打工,在工地做过泥瓦匠,下矿井铲过煤,去采石场锤过石头,到养鸭场孵化车间当过工人,直至后来与家具行业结下不解之缘,在南京创办自己的公司。因为勤奋、实诚、热情,王宪朋不仅赢得了南京商界的认同,更得到了河南籍商人的认可,在而立之年被推举为南京豫商商会会长。 ●“两亩绿豆账”让他发誓走出农村 忙活20多天摘的两亩地的绿豆,只能卖100多块钱,农村艰辛的生活让家境贫寒的王宪朋下定决心外出打工。 豫南商会会长袁学忠曾经说过,改革开放之初,不少信阳人南下打工,使得信阳民风由保守顾家转变为闯荡天涯。对于南京伟豪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宪朋而言,外出打工的动力是因为农村生活太苦。 王宪朋出生于信阳县现在的信阳市平桥区湖甸乡,在家中排行老五,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虽然如此,他并没有受到娇惯,从小就帮家里做农活,因为王家并不富裕,加上孩子较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有一年秋天,正在上初中的王宪朋每天下午放学都要跑到自家地里摘绿豆。两亩地的绿豆每天都会有很多成熟的黑荚,他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黑荚摘收,这些黑荚只能早晚间才能摘,如果摘得晚了,黑荚裂开后,绿豆就会掉在地上,摘得早了,绿豆还不成熟。 这项看似轻松,实则无聊而且辛苦的农活,王宪朋忙活了20多天。等绿豆脱荚装进袋子,王宪朋问父亲,这两亩地的绿豆能卖多少钱?父亲说,也就是100多块钱。他听过之后,越来越不想在农村过这种劳累而艰苦的生活。 这时候,王宪朋的不少邻居和亲戚都南下深圳或者北上郑州打工,每个月都能往家里寄一二百元钱。看到这些,这个懵懂的少年开始对外边的花花世界充满向往。 因为交不起学费,初中毕业后王宪朋就辍学在家。他个子不高,干农活也不在行。1992年,他和父母商量之后决定和亲戚、老乡一同外出打工。因为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对他并没有太高期待,“哪怕不给家里一分钱,也要把自己照顾好”。 ●从泥瓦匠、铲煤工、采石工到“鸭司令” 打工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从泥瓦匠、铲煤工、采石工再到养鸭场孵化车间的工人,王宪朋知道了什么叫做“劳其筋骨”。 王宪朋和老乡来到郑州的一家工地,还不到16岁的他成了一名泥瓦匠,每天的工作就是搅拌水泥,拎混凝土。因为年纪小,刚开始干这活儿时王宪朋累得龇牙咧嘴,不过,他还是觉得有一丝安慰,毕竟工地的工资比在农村干农活的收入高多了。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IT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1: 王兴,人人网(原校内网)创始人,饭否网总裁,美团网创始人兼CEO。 1997年,王兴从龙岩一中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2003年放弃美国学业回国创立校内网,06年被千橡集团收购; 2007年创办饭否网; 2010年创办团购网站美团网。 2014年,王兴入围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他是人人网的创始人,却没能等到网站上市收获财富。他推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微博网站,却意外关停被新浪抢夺先机。他被业界称为史上最倒霉连环创业客,却屡败屡战。他就是美团网CEO王兴。 这个来自福建龙岩的大男孩儿,一直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好学生。1997年,他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

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读硕士。2004年,他毅然中断学业回国创业,先后创办校内网、海内网、饭否网、美团网等多家网站。一路走来,他始终扮演着创造者,却少有成为受益者,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从失败中崛起,从崛起中发展,纵情向前,他始终充满激情。 美团网估值已达近百亿美金,至年底上市,市值可达150-200亿美金至今,王兴作为创始人兼最大个人股东,个人身家超过京东CEO刘强东的70亿美金,直逼互联网B.A.T三巨头,将成为福建新首富。 王兴的饭否签名是:如果我一整天都没看到、想到、或做过什么值得在饭否上说的事,那这一天就太浑浑噩噩了。 创业十年,王兴用极客精神改变了商业,他同时也被商业所改变。 这十年,王兴在不断与另一个王兴融合并螺旋生长,而构成那一个王兴的要素是那些来自在商业世界摸爬滚打的经验教训,他们之间的黏合剂则是王兴极强的学习能力。 王兴身上有一种类似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当意见不同的时候,他会用讲道理说服你。在他的思考模式里,只有符合逻辑和不合逻辑两个选项,除非有人可以说服他。 王兴认为,同行疯狂砸广告是帮行业启迪消费者的认知,美团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对线上的理解恰恰是王兴区别于竞争对手们最大的优势。

(励志故事)10个经典创业励志小故事

10个经典创业励志小故事 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之一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创业领悟: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认为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公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励志故事之二 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点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它足够的力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又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的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从树上射了下来。

创业领悟:牛屎运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留在那里。 励志故事之三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创业领悟: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励志故事之四

80后创业真实故事3篇

80后创业真实故事3篇 篇一:关于创业一个真实的故事 关于创业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和大斌是非常要好兄弟! 5年前,在我刚认识大斌的时候,他还是个“输出”全靠手的穷屌丝!每天吃着泡面,抠着脚丫子研究怎样做生意赚钱,那时候房地产经济已经开始没落,在创业者一代又一代死在沙滩上的时候,大斌也不例外的成了沙滩上的一员!“时不与我啊!唉!”大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雾,深情的望着天,似乎想从那里得到上帝的感召! 那时候,他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发达,并不是没有能力,是因为时机不好! 于是,有一天,他搬离了已经发霉了的出租屋,拖欠了房东2个月的房租,夜晚偷偷的踏上了新的征途! 人生!起起伏伏。上帝,永远不会亏待等待他感召的人儿!下一秒,也许发达的就算你!就算时机不好又如何,在上帝向你伸出橄榄枝时,只要你抓得住,你就是成功者! 有一天,我再看见他时,他已经住进了最好的房子,泡上了他做春梦都想上的白富美!他一手搂着妹子,一边眯着眼,深情的吸着嘴里的烟。用上帝的视角看着我,慢吞吞的吐出几个字:“兄弟,哥今天只想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我赶紧竖起耳朵,生怕漏听了一个字!” “人生,真的是美好!哈哈哈” “要用一定要用最好的,住,最豪华的房子,开,最快的车” 他一边说,以便比划着,看的我阵阵恶心~~~ 大斌说,这也许就是他人生的巅峰! 但我又一想,有钱了,脑残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从那天开始,我常常反思,到底凭什么他会比我强,他身上到底有什么闪亮的地方呢?后来有一天,我发现了他人生的秘密!那有什么上帝的橄榄枝,屌丝逆袭的故事,只不过是因为它!集成吊顶加盟,只不过仅仅是做了普洛达的经销商而已啊~~~

一个成功人士的创业感悟

一个成功人士的创业感悟 在13年前,可能没有几个人想到他会取得今天的成功。但现在看来,李儒雄是个成功者——他成功地做起了中国最大的软件流通企业——连邦软件公司。在不久前的一次创业教育研讨会上,李儒雄结合连邦软件的发展分享了他的十点创业感悟,引起了在座不少创业成功者的共鸣,想必你也会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感悟之一:创业成功最关键是创意 创业成功最关键的是创意, 更重要的不在于创意本身有多少美妙和神奇,更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的不可复制、市场潜力的大小以及实施计划的可行性。连邦创业成功的核心是把国外连锁经营这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引入到中国软件销售业。采用连锁方式经营软件流通业是营销手段的创新。 感悟之二:创业团队是成功的基石 公司管理最忌讳角色冲突。要选择彼此充分了解的、互补型的创业合作伙伴。连邦创业的团队一共有5人,商品引进、店面管理、公关及连锁发展、财务物流、统筹规划,五大业务分工,团队成员各司其职。 感悟之三:尚未成熟的市场是创业的契机 1994年连邦创业时,当时国内计算机总装机量大约为70万台,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计算机每年几乎以30%的速度成长。但与此发展不相适应的是,除用友财务软件、金山文字处理系统等外,国内几乎没有正版软件市场,当时既没有很多人卖正版软件,也没有人卖盗版软件。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切入点,选择一个非成熟市场,会使创业早日成功的机率大一些。 感悟之四:创业失败风险是巨大的 创业就好比走钢丝,稍微在哪个地方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甚至有生命危险,控制创业的风险是创业者保全自己的技巧。 感悟之五:创业者不一定要是全才 创业者优点明显,他们往往热情和有韧性,有知识有勇气,但往往缺点也很明显。要么是懂技术的不懂管理,要么是在管理经验上有一手但缺乏技术的前瞻性。但随着市场上的摸爬滚打,很多创业者慢慢变成了多面手。 感悟之六:创业需要适宜的文化环境 创业所需的内部文化环境包括相互信任、核心人物、共同的信念。创业者所需的外部环境如社会对创业者的理解和支持,政府以种种社会资源支持创业者等等。只有适宜的文化环境方可保障创业自由。 感悟之七: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转机来临的时候 连邦最困难的时候是在成立二年半之后,那时注册资金500万已花完,陆续贷来的900万贷款也进入到现金与商品的循环转换之中,如果再亏损下去不太可能再贷到款,后果是不堪设想。但这时市场环境经过前两年的宣传和培育开始改善,买正版的人慢慢多了,市场启动起

十大青年CEO创业的经典故事

IT铁汉王嘉廉 他对正规教育一直不感兴趣,却十分向往独立创业。1942年,只有8岁的王嘉廉随父母移民美国。那时生活异常艰辛,王嘉廉常做一些被人瞧不起的活,经常连32美分一顿的午饭都吃不上。 许多年后,回忆起早年的痛苦,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移民生活对我的影响很大。” 帝国缔造者凯斯 凯斯被称为经营天才和工作狂。他穿着随便,经常穿卡其布的衣服,并喜欢把脚放在桌子上,像一个邻家的大男孩。而且个性腼腆,给人感觉有点冷淡。他曾俏皮地说:AOL经理人“无需我乱出主意”自己就能决定日常事务。 网络巨子孙正义 高中时孙正义从日本迁居至美国北加州,智慧聪颖的他越级进入加州柏克莱大学就读,主修经济。并在大学期间就赚得他的第一桶金。毕业后,因为思念母亲,孙正义横渡太平洋回到家乡。 互联网先生钱伯斯 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的一次大型技术会议上,钱伯斯与电信设备领域后起之秀Cerent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卡尔·鲁索相遇。初次见面,钱伯斯即单刀直入问道:“我需要花多少钱才能收购你的公司?”他的脸上带着惯常的笑容。 商海女杰菲奥里纳 在面对戴尔、IBM这些领先者,菲奥里纳对惠普的员工说:以前我们要做到95分才推出,现在我要求他们80分时就该推出,然后慢慢改进。以前是瞄准、准备、开火,在网络时代里,瞄准了就要开火,没有时间准备。 商界智者罗伯特·戈伊苏埃塔戈伊苏埃塔无疑将被作为20世纪创造财富的大师之一而被后人铭记。从1981年戈伊苏埃塔出任可口可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到1997年秋天因肺癌并发症去世,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场价值从43亿美元增长到了1470亿美元。 世纪霸主比尔·盖茨 在湖畔中学里,盖茨迷上了一台笨拙的计算机终端。还在60年代末的西雅图,就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这是非常罕见的——事实证明,它对盖茨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年,当盖茨的财富火箭般上窜的时候,他每天进帐最多达5000万美元。 直销之王戴尔 12岁时小德尔就在集邮杂志上登广告做邮票生意,由此赚得了2000美元并用这笔钱购买了他自己的第一台个人电脑。这次经历让德尔认识到越过中间商做买卖的好处。16岁上中学时,迈克尔替休斯敦《邮报》拉订户,由于经营有术,他大获成功赚了1.8万美元并买了一辆宝马汽车。 卓越领袖韦尔奇 1961年,韦尔奇加盟GE一年后,痛感公司的官僚主义体制的令人窒息,欲辞职另谋他就,年轻的上司鲁本·古托夫极力挽留他,在近4个小时的说服攻势下最终使他答应留下,条件是他不受公司官僚作风的滞碍。古托夫此举为GE留下了他们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

马云的成长故事与创业故事

马云在求学时代确实是个顽童,从小喜欢替朋友出头打架,成绩让老师很头痛。连马云也曾笑言自己小学考重点中学,考了三次没有考上,大学也是考了三次才最终如愿。 不过,多年后能在世界各地演讲时用英文侃侃而谈的马云,却在12岁时就自觉地开始打英语基础。1979年刚改革开放那阵儿,到杭州旅游的外国人多起来,马云一有机会就在西湖边逮着人家开练。这对他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在杭州师范学院,马云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后来又成为杭州市学联主席。 马云从老师到创业者的转变 1988年,马云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外语,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工资大约每月11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职,并利用课余时间为到杭州观光的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西湖边的第一个英语角就是马云发起的。 1992年,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当时经营挺艰难,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实在不行了,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卖礼品、包鲜花,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马云后来说:“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到1995年,钱没赚多少的马云,却凭超强的活动能力为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名气。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聘马云为翻译到美国收账。 接下来的一切就像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美国商人想赖账,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长达两天。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又丢失了随身行李,只得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回国。 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 回国之前马云去西雅图看了一个朋友,在此马云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西班牙《国家报》生动地描述了马云当时的心情——“我甚至害怕触摸电脑的按键。我当时想:谁知道这玩艺儿多少钱呢?我要是把它弄坏了就赔了。” 对马云有触动的是,他好奇地对朋友说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啤酒”,结果只找到了美国和德国的品牌。当时他就想应该利用互联网帮助中国的公司为世界所熟悉。 就这样,作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的马云辞了职,借了2000美元,1995年4月开办了“中国黄页”,这是中国第一批网络公司之一。1997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府站点。不过由于许多原因,马云于1999年初决定放弃这些在北京的生意,他拒绝了雅虎、新浪的高薪邀请,决定回到杭州创办一家能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站点。截止2014年9月,马云投资的网络媒体网站有20多家,其中“优度网”最为成功,优度网与国内2000多家门户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为各大企业发布网络新闻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