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中江县龙台中学陈春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准确背诵文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夸父这一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的主旨。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是从教20多年教学最艰难的一届。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也没有吧学习放在心上,作业的完成需要不断的督促,但是也还是有好奇心,喜欢听新鲜的东西。鼓励恰当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传奇,每一个传奇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神话故事《夸父逐日》,一起来感受夸父的传奇人生。

五千年的华夏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美丽的神话。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娲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哪吒闹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二、了解神话,介绍《山海经》

神话是运用夸张和想像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往往表达的是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理想。

它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像来表达自己的原始理解。

《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18篇,分山经5篇,海经13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

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三、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准节奏,并找出下列字的读音。

夸父()逐走()河、渭()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难解释的词语:

逐走:竞跑,赛跑。欲得饮:想要。饮于河:黄河。大泽:大湖。邓林:桃

林。

4、找学生逐一翻译课文。

生可能有以下难翻译的句子:

饮于河、渭: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弃其杖,化为邓林:他遗弃的手杖,化为桃林。

(生在翻译过程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可能没有调整,师提示: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调整。如“饮于河、渭”即“于河、渭饮”)

认识一种语法现象:省略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

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

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

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6、多媒体展示视频资料,重现剧情。

四、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学生背诵课

五、问题研究及总结:

过渡语:通过以上的朗读、翻译,我们对夸父这一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一想,

你认为夸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形象?

明确:他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

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

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明确: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板书)(第一个问题讨论明确了,这一个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从夸父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走进自然的勇气和美好愿望。关键是要用神话的特点来引导学生。)

3、成语链接: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

《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

后来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

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板书)

4.小结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

古今异义——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词类活用——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文言句式:

省略句——“弃其杖,化为邓林”等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译为: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状语后置句——饮于河、等于“于河、渭饮”。译为:就到黄河、渭水喝

六、当堂检测,巩固所学:

本节课我们翻译、理解、背诵了课文,下面对本节内容进行当堂检测。

找学生逐一回答下列问题:

1.《夸父逐日》一文选自《》

2.解释下面加线字。

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3.翻译下列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4.夸父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七、作业: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

①鸠(ji )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②柘(zh )木:柘树,

桑树的一种。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洨(xi o):它的叫声很

像自己呼叫自己。⑤少女:小女儿。⑥堙(y n):填塞,堵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喙_____②以堙于东海_____

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译文: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鸟的嘴②连词,来 2.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 3.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 4.提示: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八、结束课文: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要用它来寻找光明,同学们!让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九、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山海经》

探索强烈愿望

自然→

征服顽强意志

夸父逐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夸父: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