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二部分: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明享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描写方法

1. 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2.语言描写

3.动作猫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四、环境描写方法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

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九、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首尾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2.综合概括主要段落大意(特别是抒情散文中)。

3.分析时代背景。

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概括段意

1.摘句法: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如1记叙:人+时地十做法+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景物+特征。

例如:议论: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或论据)十从什么角度(方面)十论证了什么观点。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组合成句。

第三部分: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题目,②首段,③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④列数字: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⑤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⑥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⑦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①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②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③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④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①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②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③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①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②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第四部分: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

1.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2.论点位置:①标题;②文章开头; ③结尾;④中间。

3.总结论点的方法:

①通过总结论据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明确文章论题,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论断性的语句,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语句。

二、论据

1.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2.归纳论据的要点:人+做法(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摆事实):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讲道理):科学准确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讲道理):形象生动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4.对比论证(讲道理):鲜明突出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眺周幽反弓虽,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更鲜明生动地证明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第五部分:散文阅读

(一)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

一、各类散文的特点

1.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2.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绘形状物,大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景中融注作者的思想感情。

3.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哲理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某一点人手,人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

5.写人散文:写人散文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它可以记一个人的一生,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也可以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

二、散文的表达技巧

1. 表达方式.

(1)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3)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绘形绘声、绘声绘色等。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离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

2.表现手法常用术语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2)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道理的某种感情。

(4)渲染: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5)想象: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6)联想: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3.篇章结构技巧常用术语

(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3)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4)过渡照应:承上启下。

(5)以小见大

(6)托物言志

(7)借景抒情

(8)欲扬先抑

(9)虚实结合

(10)伏笔

(11)照应

(12)悬念

4.语言特点常用术语

(1)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2)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3)体物人微:描写细致人微、刻画细致生动。

(4)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5)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6)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7)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8)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9)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错综变化。

此外,还有清新、平淡、淡雅、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

5.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①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②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③化平淡为生动、形象;④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2)排比:①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②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③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观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④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3)借代: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使语言形象生动;②词语错综变化,不重复死板,使语言新鲜活泼;③使语言含蓄有味;④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爱憎分明,从而感染读者。

(4)对偶:①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②借用特殊的形式把相对的两部分内容更凝练、更集中地表现出来,以突出事物的矛盾和有机联系;③在具体作品中,对偶句往往以整齐的句式与其他句式结合,使语言参差错落,生动活泼。

(5)夸张:①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②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③可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6)比拟(生动形象):①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②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③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现力;④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⑤使叙述生动形象;⑥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7)设问(吸引读者):①引人注意,发人深思.,强调观点,加深印象;②承上启下,过渡衔接;③波澜起伏,避免呆滞;④提掣全篇,带动全文;⑤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8)反问:①加强语气以利论辩;②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③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6.句段作用

(1)开头段的一般作用:①总领全文;②呼应前文;③引出下文;④承上启下。

(2)结尾段的一般作用:①感情升华;②主题深化;③言有尽而意无穷。

7.人称运用的作用

(1)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合心理描写。

(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情感交流、进行抒情.还可以用于把事物拟人化。

(3)第三人称: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议论。

8.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谊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二)读懂散文方法归类

一、理清文章思路

1.找出文章的线索

(1)明确线索的类型: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2)寻找线索的方法:①看本质,即掌握线索的概念,辨析出确实符合“线索”本质的特点者;②看标题,很多文童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则包含线索的因素;

③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现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④看抒情议论句,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往往隐含着线索;⑤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记叙文不止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地、巧妙地运用多条线索。如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主线和副线相互交织。

2.划分段落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

二、把握文章大意

(1)段意合并法:把每一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2)要景串联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把这些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读完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考虑:作者要回答的是哪儿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借助文章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

三、理解标题的内涵

(1)从标点与主题的关系人手: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标题即主题;有的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

(2)善于抓点题句: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分析标题的修辞:从理解标题的修辞方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4)分析标题字词:从理解标题的关健词的含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四、把握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1)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出来。

(2)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3)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4)行动描写,即通过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6)从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神态)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7)从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人手分析人物形象。一

(8)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体察人物性格特点。

(9)从作者的评价人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把握散文中的事物形象

(1)抓住描写事物的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方面的语句,明了事物的外在特征。

(2)分析描写事物时所采用的技法,如象征、联想和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方法,把握事物的内在深愈。

六、归纳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

(1)从关键性词语(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入手。

(2)从文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入手。

(3)从人物描写等语句入手。

(4)从景物描写入手。

(5)从关键的标点符号(省略号、引号、问号等)入手。

第六部分: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代、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

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2.说明: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例如:这张桌子是方的。

3.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①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②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③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5.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①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及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集锦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集锦 一、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

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2020中考语文八大技巧答题技巧_知识点总结

2020中考语文八大技巧答题技巧_知 识点总结 中考中,语文试卷除了占得分值比较大之外,语文还是中考的第一科,这科发挥好了,后面的心态也会比较好。而语文的答题通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的是同学们尽量靠近参考答案,抓住重点,符合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考语文八大考点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八大知识点答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考前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

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三、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这类*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也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了解*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五、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六、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记叙文 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齐策>>.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秋水>>选自<<庄子/秋水>>.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

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 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 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 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 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 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六种 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 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 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 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

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二部分: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 积累及运用 识记字音 识记字形 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熟语 辨析修改病 句 语句表述 压缩语段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 简明、连贯、得体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 辞手法 语法知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识记文学常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文言文阅读 文言词语 文言句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理解、翻译文言语句 古诗词阅读 古诗阅读 古词阅读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 设计语文综合性活动 提取及概括信息 课文理解 积累及运用 初中语文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总结: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是初中学习语文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 一,主要包括识记字音、识记字形、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熟语、辨 析修改病句、语句表述、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法知识、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识记字音 同音字 多音字 形声字 易误读的字 识记字形:音近(同)字 形近字 音相近字 形相近字 标点符号:重点是句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题型有选 择题、改错题、断句题、添加题等。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 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 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 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 、 “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 ,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惯用语 谚语 格言 歇后语 词语运用 词语的语境义 辨析修改病句:辨析病句:1、 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 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 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仿 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 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 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 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即从概念使用、 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修改可以归纳为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 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 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语句表述:情景式扩展 续写式扩展 写作广告词 过渡语 其它创新题 写作导游词 压缩语段:消息类压缩 说明类压缩 描述类压缩 议论类压缩 图文转换 语句语段赏 析 语句语段赏析概括 语言运用 消息类压缩知识点总结:消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结尾四部分。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倒金字塔”式,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头。其中,导 语部分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概述消息的核心内容或事实的主要部分,给读者一个轮廓;主 体部分则描述消息的主干和枝节部分,具体交代事件的始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 过、结果等)。为充实消息内容,深化主题,消息中的背景材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交 代人物、历史地理、知识背景等材料,对此,在压缩时常舍弃。 说明类压缩知识点总结:对说明类的语段进行压缩时, 要注意: ①抓住说明的中心及其特点; ② 一般不使用修辞、举例等语句;③ 注意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 描述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关注材料所描述的主体、描写的方法和手段。要注意:①描述的 要素和对象;②忽视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只是用来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但许多不是文段的 中心,所以要忍痛割爱。 议论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注意:①抓中心句、过渡句;②内容要全面,特别要注意一些关 联词,如“然而”“另一方面”“又”“其次”等。 图文转换知识点总结:图文转换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 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解答图表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整体阅读;2、重视数据变化;3、注意图表细节,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 等;4、把握考题要求;5、简要归纳概括。 语句语段赏析知识点总结: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 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大学语文文学知识重点总结

大学语文文学知识(第十版)

大学语文文学知识(一) 1. 《论语》是由东汉郑玄厘定的,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2.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 早年贫而贱,做过委吏和乘田等小吏,后收徒讲学,参与政治活动,在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的是孔子。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4. 杜甫称赞庾信的文章"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5. 苏轼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6. “三礼”是《礼记》、《周礼》、《仪礼》 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欧阳修写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8. 老子和庄子合称“老庄” 9.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是莫言写的。其作品以农村为背景,根植于齐鲁民间文化,汲取西方文学营养,将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想象丰富,风格独特,既展现了中国人的复杂经验,又传达出共通的人类精神。 10. “大李杜”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是李商隐、杜牧 11.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出自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 和再用韵答之》 12.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小说集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等 13. 巴金原名李尧棠,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4. 老舍,原名舒庆春,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代表作有《月牙儿》;话剧代表作是《茶馆》 15.班固是东汉人,撰写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代表作有《班兰台集》 16. 辛弃疾词的风格是“雄奇豪壮,苍凉沉郁”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

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

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组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语义轻一些。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异:前者专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截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有对任何遭遇不在意的意思。异:前者多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仍能像往常一样对待(素:平常,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门类。班:次序。就:遵循);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为,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后者使用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第二组 【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世圆滑;后者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异:“跋山涉水”重在形容旅途艰苦;“风尘仆仆”重在突出奔波忙碌,旅途劳累;“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的意思。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含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半斤八两】【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异:前者强调水平相等,多含贬义;后者偏重势力相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异:前者偏重在“半”,指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指不深入(辄:就)。 【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异:前者重在包办,不让别人参与;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前两个成语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比比皆是】【俯拾皆是】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异:前者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后者侧重表示容易得到。前者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如:像这种助人为乐的人比比皆是。后者的对象只能是物,并且是能捡拾的较小的东西。前者的“是”后一般不接名词或名词短语,而后者则可以。如:这山里,俯拾皆是高品位矿石。 【鞭长莫及】【望洋兴叹】都表示力量不够的意思。异:前者侧重表示距离远,管辖、干涉的力量达不到;后者侧重表示做某事能力有限,毫无办法。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方面的创造性构思;后者偏重在“生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记叙文 1.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他的 诗仅存两首,不过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他在文学占了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艺术特点: 1、题材开拓、意境创新 作诗贵在创新。《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春、江、花、月、夜的景 色以及游子思妇的题材,历代屡见不鲜。不过,张若虚却互这些传统 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美自然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 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将他们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的询问等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 美而邈远的意境,这对唐诗意境开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它象一条纽带,贯穿全诗, 情意也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诗中经历了一夜的过程,经 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全过程。而在月光之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花林、流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 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交相辉映,体现出了一幅充 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诗歌意境。 3、韵律节奏美 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并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交错使用平仄,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 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随着音律节奏的变化,诗中的情感也在跌荡起伏。 这确实是一篇横绝千古的诗篇,故而有人盛赞张若虚是,“孤篇 横绝,竟成大家。”

1、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书画、音乐的通才,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 奇才,他各体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号为“诗佛”。王维是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大师地位。 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在整个中国 诗歌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的。他上承屈原,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 神推向了顶峰。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李白的自信自负、傲视富贵的个 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 2、飘逸的风俗的影响。他诗歌飘逸风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 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 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两位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将二人喻为中国诗 坛的双子星座。因为个性和社会经历等原因,李白诗中较为突出自我,张扬个性;其诗风是飘逸不群;而杜甫则更加注重现实,注重社会,注 重政治,注重由社会政治而来的社会苦难;其诗风是沉郁顿挫。 杜甫现存诗歌1400余首,这些诗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能够用四 个字“民胞物与”来概括。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与指的 是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 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所以,其诗被后人称为 诗史。诗史的涵义有两个方面: (1)有史的理解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杜甫诗中均 有反映。如两京收复,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 十韵》;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力而沿途征兵,杜甫写了《三吏》、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 积累及运用 识记字音识记字形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正确使用熟语辨析修改病句语句表述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法知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文言文阅读 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翻译文言语句 古诗词阅读 古诗阅读古词阅读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记叙文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 设计语文综合性活动提取及概括信息 课文理解 积累及运用 初中语文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总结:积累及运用知识点是初中学习语文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识记字音、识记字形、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正确使用熟语、辨析修改病句、语句表述、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法知识、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识记字音 同音字多音字形声字易误读的字 识记字形:音近(同)字形近字音相近字形相近字 标点符号:重点是句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题型有选择题、改错题、断句题、添加题等。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词语运用词语的语境义 辨析修改病句:辨析病句: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修改可以归纳为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语句表述:情景式扩展续写式扩展写作广告词过渡语其它创新 题写作导游词 压缩语段:消息类压缩说明类压缩描述类压缩议论类压缩图文转 换语句语段赏析语句语段赏析概括语言运用 消息类压缩知识点总结:消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倒金字塔”式,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头。其中,导语部分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概述消息的核心内容或事实的主要部分,给读者一个轮廓;主体部分则描述消息的主干和枝节部分,具体交代事件的始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为充实消息内容,深化主题,消息中的背景材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交代人物、历史地理、知识背景等材料,对此,在压缩时常舍弃。 说明类压缩知识点总结:对说明类的语段进行压缩时,要注意:①抓住说明的中心及其特点; ②一般不使用修辞、举例等语句;③注意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 描述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关注材料所描述的主体、描写的方法和手段。要注意:①描述的要素和对象;②忽视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只是用来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但许多不是文段的中心,所以要忍痛割爱。 议论类压缩知识点总结:要注意:①抓中心句、过渡句;②内容要全面,特别要注意一些关联词,如“然而”“另一方面”“又”“其次”等。 图文转换知识点总结:图文转换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解答图表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2、重视数据变化;3、注意图表细节,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4、把握考题要求;5、简要归纳概括。

2018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全部知识点整理汇总【精品推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七年级(上) 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u惑喧.xuān腾 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 (shùn) 瞬间 (níng)凝成 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泣纳罕.hǎn 峭.qìao壁目眩.xuàn 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a) 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 小心(yìyì) 翼翼 (sǒng) 耸立 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 ..zāo tà庸碌.lù小憩.qì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 骚扰 (gū) 辜负 3.解词。 (1)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4) 应许:答应。 二、重点句子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三、文学常识 《生命生命》的作者是台湾(地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第4课紫藤萝瀑布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瀑.pù布迸.bang溅忍俊不禁.jīn 盘虬.qiú卧龙伶仃 ..líng dīng 绽.zhàn放 穗.suì伫.zhù立仙露琼.浆qi?ng 沉浸.jìn 2.解词。 (1)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2)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二、重点句子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三、文学常识 1.《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 (时代)女作家宗璞。2.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第5课童趣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a癞.lài虾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详解版)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 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

自考大学语文重点归纳

自考-大学语文-《自考通》归总 《寡人之于国也》 1.简述孟子这个人以及《孟子》的作者? 答: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本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文章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 3.加点字解释—— ①领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走:跑 ③直步百步耳直:只 ④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动词,王天下,以仁政统治天下 ⑥王无罪岁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岁:一年的收成斯:这样 ⑦谨庠序之教认真办好学校的教育 ⑧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检:约束、制止发:发放 4.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⑴反对霸政,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 ⑵使人民养生丧死无憾,再施以礼仪道德教育 5.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答:以“民不加多”、“民如何加多”为线索。 6.简述本文的内容结构? 答:⑴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的治国方法跟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⑶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 7.简述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 答:⑴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⑵根本措施——“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 8.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9.文章中所用的比喻“涂有饿莩”和用刀杀人却说“不是我杀,是刀杀”都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不顾百姓的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10.本文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材木不可胜用也”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可以无饥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排比。 11.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先是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治理国家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这是“抑”;然后又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这是“扬”;先批评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又指出只要不怪罪年成,就可以称王天下。在说理上,先易后难,步步推进。 1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答:演绎法——“养生丧死无憾(大前提)”,“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没有实行王道。 《秋水》 1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14.加点字解释以及句子翻译—— ①秋水时至时:按季节 ②东面而望东:动词,向东;东面:面朝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