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乡统筹相关实践与研究材料

城乡统筹相关实践与研究材料

城乡统筹相关实践与研究材料
城乡统筹相关实践与研究材料

城乡统筹相关实践与研究材料

1.对城乡统筹的理解 1.1宏观背景:发展模式转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城乡一体化制度框架。促进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成为中国城镇化的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规划法的出台等,进一步要求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整体推进”城乡发展要求的贯彻实施,城乡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现有的城镇空间和乡村空间面临着功

能转型,政治上具备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条件。2008年10月,中共十七界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主要议题,进一步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标志着农村改革迈入了新的阶段。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连续第七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突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解决三农问题。

而《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整合,也为城乡统筹发展理念运用到城乡规划中去,科学合理地指导城乡建设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加之物权法、行政复议法等相关法规的出台也为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的具体环节提出了新的考验。

从近年宏观政策的走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对于城乡发展的认识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宏观政治经济背景转型中两条突出的主线:从粗放发展——科学发展;从实质上的城市主导——高调突出农村——突出统筹发展。

1.2城乡统筹相关理论研究

(1)辨析: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提出,而城乡统筹的概念则是伴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而产生的。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学术界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表现出一个演进的过程:早期(80年代中后期)主要为“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中期(90年代前中期)主要强调“农村现代化”或“乡村城市化”,以及农村在生态、景观等方面对城市的互补作用;后期(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逐渐把城乡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主要概念解释如下:

社会学和人类学界(张雨林,1988;戴式祖,1988;钟逖,1989)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经济学界(孙自铎,1989;骆子程,1988)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区域生态经济学者伍新檗(1990)认为,城乡一体并不是一种城乡无差别的境界,而是一种区域生态群落的合理分布,是生产、生活活动空间的合理分布,城乡一体化是这样一种境界:城市没有制度上的堡垒,乡村没有政策上的栅栏,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区域生态经济良性平衡系统的最高境界。

城市地理学者邹军等(1996)提出城乡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是自然-社

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的顶级状态,尤其提出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自身否定之否定而实现的,颇具哲学的思辨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而城乡统筹的概念基本与城乡一体化后期的概念同时,首先出现于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之中。现今,对城乡统筹概念的主要解读如下:

张泉认为,城乡统筹不是单纯将经济社会资源从偏向城市转向偏向农村,而要求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资源。

顺益康(2003)认为,城乡统筹就是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体制,彻底改变城市偏向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摆脱城乡分割、重工轻农、重经济总量增长轻结构优化、重投资轻消费的发展战略模式,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陈希玉(2003)认为,城乡统筹,就是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传统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消除城乡之间的樊篱,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重大经济政策实行城乡统一规划,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实行城乡协调发展。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课题组》认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

虽然“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概念的发展脉络并不相同,首次出现的时间有所差别。学者们也试图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解读,但是从我们对两个概念的综述分析得出,两个概念其实可以当作一个概念看待。

“城乡一体化”更强调最佳状态,“城乡统筹”更强调手段。撇开纯粹语义学的差异,这两个概念实质意义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强调城乡之间形成或要形成一种协调的关系。

(2)相关理论综述

尽管城乡统筹更多地是伴随着农村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但城乡统筹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农村问题,更要为城市、城市-乡村整体找出更优发展的路径。因此,当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时候,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要能够系统性地解决城乡空间问题。

其次,对乡村有特别的关注。统筹,“统为一体进行筹划”,因此,城乡之间如何形成一个整体、从城乡理想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思考彼此,是“城乡统筹”概念的核心。因此,不仅空间的系统性决定了城乡统筹规划不能脱离开地区整体规划,城乡统筹理念本身也要求其并不是一个农村规划。

最后,城乡统筹不是在一个封闭区域内部的统筹,不能脱离开区域统筹、空间的系统关联的大背景。所以,统筹规划首先还是一个系统空间规划。本地与外部、大区域的协调不能脱离,本地整体发展作为内部乡村发展的背景不能忽略,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内部“点空间”的发展。

我们把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的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经济发展之后试图解决全面发展、社会保障、医疗统筹(湖州模式); 3)专注于教育与自组织(温铁军“定州农校”);

4)生态、文明、生产、自组织等从头开始、综合发展(五山模式);在经济上,比较多地在强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及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在组织上,有完全自上而下的,更多则是依靠农民自身,包括依托集体和个体。

……

在现实中,大规模的村庄建设被认为无法全面铺开,农村的面广量大使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无法维持如此高强度的投入。同时,就建设而建设也被严重诟病脱离矛盾的焦点——新农村建设被等同于“新村建设”。宅基地置换等这样一种实践目前还多有争议,但确实城市政府最有动力的一件事。但是,除了争议之外,这类实践多数都在城市郊区,其它地区的农民,是否其土地价值天生就低人一等?至于一些更关注根本、从系统性着眼的实践,它们都还只是特殊的个案,没有成为普遍的做法。

(2)成都:自下而上推动农村自主发展

1)主要实践

以“土地整理”和“小城镇集中居住”两大项目作为抓手,系统、周密、渐进推进相关实践。其主要举措及特点包括:

为农民提供方案(政策),并进行讲解宣传,但最终由农民集体自愿选择是否参加;所有实践不改变农民既得利益,农民权益予以确权——把法定权益符号化,从而可以与实物相对分离;所有方案都包含农民自己出资部分;对撤出土地进行整理;进行土地流转、引进农业投资者,完善必要的流转市场化平台,如产权交易所;公司化操作反哺资金和全部项目。如成立“成都市小城镇投资公司”等;

所有方案均包含对农民的反哺,但基本都是公共财政合理能力范畴的反哺(如由成都市国土局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补贴标准为农业人口人均6000元,但镇集中建设反哺较高,实际约人均5万元),且基本都是按人头统一标准反哺(即便有差异化内容也意义不大,如拆迁补助楼房50元/平方米,平房30元/平方米);

新住区一般统规统建;农民居住地变更基本没有脱离原有生产生活“圈子”(最多到镇),所有聚落规划基本遵循“适度集中”原则,现状自然状态仍然大量保留;严格确保所有要素保持其农村属性,包括新的农民住区、住宅。

2)深层次特点

高度重视农民自愿,不同于其它由政府力推、群众被动接受的安排,而是采取政府组织、引导,由农村基层组织实施、农民主动参与的方式运作。

高度重视市场化手段,政府以政策和有限的财政收入起到杠杆和调控作用,强调经济可行性和市场自主性,高度重视“机制”的内在自组织性:让所有利益相关方能够、愿意主动去做,而不是被逼着做;机制在经济上具有合理的成本-效益关系,从而能够持续。最终,政府通过好的机制的设计,实现了“政府和农民、市场大家一起来做一件参与者都受益的事”,而不是“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逼农民做一件事”

围绕上述原则,进行了大量、细致的方案与政策设计和创新。 3)评析及总结

以可承受的成本、非常稳妥的方式改善了一部分农村面貌和民生,兼顾了这部分地区的农地整理、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和就业升级,以及建设用地指标置换。主要针对广大农村地区、主要解决“乡”的问题,特别重视了自下而上、稳妥渐进

但是对于农村经济、社会、村庄设施水平和农村面貌的更大、更快发展,真正集约、节约的建设而言,现有实践似乎还难以支撑。可以说继承了“撤村并点”的精髓,也吸收了“整体搬迁”的优点,但在方案和体制、机制上都做了很大的提升和优化,但是这些提升还没有完全克服“撤村并点”、“整体搬迁”的某些局限性,如新聚落的过渡性、乡村经济提升缺乏足够支撑等。

成都模式由于是整个政府全面主抓,因此在政策与机制方面实现了很大的创新和实践突破,但是空间规划方面比较多地是延续或综合了国内已有思路。

(3)天津华明镇的实践

天津滨海新区华明镇“宅基地换房”实践,其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化地区,将农民宅基地置换城市住房,而宅基地进行复垦置换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指标用于开发后产生的效益补贴农民城市住房安置、保障、辅助就业(出租用房、农作通勤)等。

华明镇的做法与我国其他城市的整体拆迁安置模式有相似处,也是小范围、高成本,针对即将城市化地区,从主要解决“城”的问题角度,自上而下的实践。

(4)河南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

新乡市从2006年开始,着眼于破解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难题,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理念,把县域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城市带动这三项工作作为“三位一体”系统工程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并在工作推进中逐步明确了“一个主体、两个载体”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

新乡市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050个新型住

宅社区,首批把县城、重点镇、产业集聚区和干线公路两侧920个行政村整合为329个新型住宅社区。同时,将农村危房改造、南水北调、移民搬迁、扶贫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到目前为止,首批启动的329个新型农村社区,已经有18000户农民到新社区居住,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环境,也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新乡市依托县城、重点镇和原有的产业基础,规划了一批产业集聚区,对于产业集聚区实行“六通一平”,完善它的功能,构建一个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载体,农民自主创业的一个载体,促进产业的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从2006年到现在,发展了30个产业集聚区,覆盖了全市1/3的乡镇、2/3的农民。经过这几年努力,已经建成180平方公里,引进企业1400多家,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50亿元,基本上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使周边的40万农民在产业集聚区实现了就业。

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初步摸索出一条以不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概括起来包括“五大特点”:一是新乡的路子是扎根在本地,扎根在农村,符合实际的的一种新型城乡统筹模式;二是这种发展模式政府搭台、农民建房,内生动力充足;三是是一种促进新农村发展,不带功利目的的城乡统筹;四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一种方式,始终坚持维护农民的最大利益;五是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前景远大。

(5)其它国家和地区经验

日本:农村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耕者有其田,到逐步反哺、“一村一品”与农业产业化,再到农协与基层组织的建设、基层组织的财政与其它条件支撑、现有的主兼业收入模式,但当前大力推行农业规模化生产面临巨大的阻碍…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城乡等值”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城市经济的分散发展模式;

美国:系统扶持,尤其发达的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高新技术;台湾:政府主导的“三农”系统扶持;

韩国新村运动:一个蕴大于小、时空资源条件合拍、务实渐进的缜密工程!印度“克拉克人民科学运动”:志愿者、教育、社会性的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

南美:完全放任的中等发展水平…非洲:完全放任的贫困…

如何借鉴?很难回答,尤其对于我们现在的具体的目标而言,每一个案例都有其特殊性——台湾:典型的“反哺”过程;日本:一个非常严谨的系统工程,发展阶段和国民素质是必要支撑;德国:更彻底的系统解决,同样需要发展阶段、特定条件支持;美国:教育与科技是根本;印度:让我们看到“非主流”的力量;韩国:总体上对落后国家具借鉴意义,但与我国国情有极大差异。

1.4小结:对城乡统筹的理解

城乡统筹是城乡工作的发展目标。城乡统筹不但要求把城市工作和农村工作放在一起进行互动式的思考和决策,实现工作中的城乡统筹思考和推动,而且要求在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中有实质性的推进,在远期目标中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在五个统筹中是放在第一位的,是科学发展观里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全局性的关键问题,是中国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城镇化的形式,重点解决好我国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

3.城乡统筹政策解读

3.1国情与大政方针:准确把握中央政府的核心关切

一个对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的准确理解,从政治层面需要准确理解中央政府的核心关切。这不仅是中国政治体制使然(中央政府仍然具有最高权威),还因为正确的国家政治本身意味着对国情、对特定国情下的国家利益的把握。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的政治正确,并不是什么问题。

事实上,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这样复杂的政策和工程,不同角度的解读常常可能在实质上是迥异的,而且本来,每一方可能有自己的利益,使系统工程变成了事实上的博弈工程,相关利益方有意无意都可能对政策进行

或引向基于自身立场的解读。比如,十七届三种全会之前,很多预计都认为集体土地流转政策可能会大规模放松,然而结果是没有大的变化。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基于“土地财政”的驱动,争取用地指标、从农村拿地常常成为一个关键动机。但是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按照优先顺序,其关切应该是——

(1)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因此,农民处于什么状态最稳定?社会处于什么状态最稳定?大规模宅基地置换、移民搬迁是否有利于稳定?政策创新是有利于稳定还是不利于稳定?

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央农村政策的基石,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在社会分异一定意义上加大的情况下一种抬高底线的社会稳定之举,在鼓励农村劳动力流转的同时,又要稳定后方以防止经济波动带来的就业风险。

(2)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由中国拥有高达1/5世界人口、实际土地资源状况又并不理想的国情所决定的。因此需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但是,城市化发展必然要增加占有空间。这就不得不落实为高强度的城市空间利用方式和对建设用地与耕地的“占补平衡”要求。“占补平衡”在事实上,将转化为乡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转化——虽然常常在空间上处于

不同的区位。由此评价纯粹自然的城市化过程,显然其中的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是割裂的。希望以这种传统方式渐进地完成建设用地的乡城转换(人口移居城市时候,乡村建设用地逐级回复农地状态),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似乎等不及,中国看来需要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同时,即时地解决相应数量乡村建设用地“退建还耕”的问题。当然,或许事实上情势并不那么急迫,然而土地财政下城市扩张空间的冲动难以遏制,占补平衡也就成了一种遏制手段,如同交通拥挤其实是制约交通需求上升的基本机制一样。

(3)协调发展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应该位于城乡统筹问题的第三位。合理的城市化归根到底是整体发展的共同利益所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有赖城乡的统筹发展。所以,农村发展不是以牺牲城市化作为代价,也不能以阻碍城市化作为前提,而应该更加有利于健康的城市化,这意味着合理的空间要求应该满足,合理的成本控制应该保证。

乡村发展问题的真正解决涉及方方面面,对于中国乡村的解决,需基于对几个关键问题的判断:

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时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还只能是相对低水平的,在城市化水平才40%多的背景下,城市化和城市人口本身都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在一个城市人口对将近1.5个农村人口的情况下(这是转移支付的本质),水平一定是有限的。

对于乡村发展来说,高度工业化不是好的出路,要解决非工业化、同时农业增长空间有限条件下的增长问题。但是如果只挤到农业一条船上,增长空间也是有限的。因此,要挖掘其它的增长渠道、要挖掘适合乡村的兼业渠道,以及分类解决不同农村地区增长问题的办法。

需解决经济水平有限条件下的空间品质、设施配套问题,这在转移支付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还是要通过分类发

展的来有重点、分阶段地予以解决。

总之,从国情和大政方针的角度,所有涉及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的举措,都必须置于现实背景下,要用上述标准来衡量。

3.2对三农问题相关实践、政策的历史回顾

城乡统筹问题的起点是“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工作的重点解决好我国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

(1)三农问题主要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2)三农问题相关实践与政策

以流水账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国开始迈向现代社会以来,有关三农问题的实践经历了以下一个脉络:“土地改革”是早期的核心所在,解决耕者有其田。这一问题在台湾的

国民党政权以及日本是采用国家赎买后分给农民的方式解决。土地改革之外,组织建设、发展生产、学习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建设等系统工程,在国民党时期即已有所实践,当时除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东北张作霖、山西阎锡山都作了尝试(六政三要)。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卢作孚等在乡村进行平民教育实验、乡村建设实验等。在乡村发展中,非政府组织(NGO)以及卢作孚的半官方组织当时也得到支持,其中卢作孚使重庆的北碚成功发展成为一个小城市。新中国以后至改革开放之前,重大的相关政策和实践包括土改、户籍制

度、剪刀差、公社化、农业学大寨等等。

改革开放以后,逐步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放开农村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包括:城镇户口,尤其小城镇逐步放开;农业税逐步取消,

允许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

其中,具体到近年来我国“三农”政策,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这些文件给在“人民公社”这一体制下遭到破坏的广大农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在90年代以后,中国农村的发展再次步入了停滞期。从2004年起,在新的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又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的目标,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历年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6)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7)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9)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10)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意见》共分8部分,约15000字。包括: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1)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

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意见》共分5部分,约11000字。包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12)2010年1月31日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

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

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新增了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

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

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

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3.3 城乡统筹相关重要政策

2010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连续第七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文件共五大类27条,突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五大类为: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7条的主要内容是: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5.大力开拓农村市场;6.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

产品生产;7.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8.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9.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10.提高农

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11.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12.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14.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15.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16.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17.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18.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9.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20.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21.积极推进林业改革;22.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23.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24.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25.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26.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治

理机制;27.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涉及的重要政策包括: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金融、财政投入;农民户籍、就业、培训、住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组织;农村治理模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中央党校地厅班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专题第七课题组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8年来,成都、重庆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中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当中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3%,增加额高达8703元;而农村居民2009年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仅增长96%,增加2531元。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2009年则扩大到3.33倍。青海省2003—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32元增加到12692元,增长了88%;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7元增加到3346元,仅增长84%;收入差别从4915元扩大到9346元,差距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功能压力加大。有关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由2004年的1亿增加至2008年的1.4亿,年均增长10%,2006、2007、2008年增幅分别为11%、14.5%、15.1%,农村人口流动呈加快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2007、2008、2009年分别新增大学毕业生495万、559万和611万,2010年预计新增70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之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的增速较慢,城市功能面临着进城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双重压力的考验。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 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目前,在教育、医疗、培训、就业等方面,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普遍比较落后。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3114亿元,其中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为990

材料相变与相结构实践教材

2015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材料相变与相结构分析实践学生所在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材料工程(锻压) 学生姓名: 学号:15S 学生类别:应用型 考核结果阅卷人

实验一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 实验地点:新教学楼(格物楼)108 实验仪器:Thermo 250 Xi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实验目的: 1、学习X光电子能谱仪的结构和分析原理 2、学习定性分析元素的方法 3、学习定量分析成分的方法 4、熟悉X光电子能谱仪的操作 5、掌握X光电子能谱谱图的识别与解析能力 操作方法: 一、开机 1、开总电源ON 2、开设备电源ON 3、开冷却循环水的电源开关ON 4、设备控制柜电源开关ON 5、开计算机电源,进入设备控制程序 6、将机械泵和分子泵开启,气压降至8E-8 mbar 7、开启进样仓仓门,放入测试样品,抽气至真空度低于E-6 mbar 8、开启准备仓仓门,将进样仓的样品通过转样台送入准备仓 9、关闭准备仓仓门,随后打开分析仓仓门,将样品推入分析仓,关闭分析仓门 10、开启X射线枪,中和枪等相关测试枪进行测试

二、关机 1、关闭X射线枪、中和枪电源 2、开启分析仓仓门,将样品移至准备仓,并关闭分析仓仓门 3、转移样品至送样台,并开启准备仓仓门,将样品拉回进样仓 4、关闭准备仓仓门,开启进样仓仓门,取出样品,同时抽真空 5、利用电脑控制系统,关闭分子泵,手动关闭机械泵 6、关闭冷却循环水电源OFF 7、关闭控制电源柜电源 8、关闭总电源OFF 主要原理: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是一种表面分析技术,主要用来表征材料表面元素及其化学状态。其基本原理是使用X-射线,如Al Ka=1486.6eV,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利用光电效应,激发样品表面发射光电子,利用能量分析器,测量光电子动能(K.E),根据B.E=hv-K.E-W.F,进而得到激发电子的结合能(B.E)。 有原理公式:E K=hν-E b-Φsp (E b:电子结合能;Φsp:谱仪的功函数,一般为常数;E K:电子动能,可实验测得;hν:X射线能量,已知)

关于银行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银行暑期社会实践报 告正式版

关于银行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学习银行的基本业务: 1. 开户。开户人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并填写个人账户开户申请表,可根据客户的资金量选择“一卡通”普通卡或“一卡通”金卡或“金葵花”卡,亦可按照客户的要求办理存折本,但同一个账户不可以一齐使用储蓄卡和存折。若开户人请代办人前来办理开户的,需要带齐开户人身份证、代办人身份证填写开户申请表。 2. 办理网上银行。招商银行的网上个人银行分为大众版、专业版。只要已经在招行开户的都可以在网上大众版查询余

额、查询当天及历史交易记录、进行密码管理等。而开通网上银行专业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一卡通”亲自到柜台办理,专业版功能强大,既能查询各种账户记录,也能进行网上转帐汇款、投资买卖等的管理。在银行开通专业版可以申请文件数字证书,也可以申请移动数字证书(优key),客户只需在柜台开通网上个人银行专业版并对使用中的银行卡进行关联即可。 3. 现金转汇。现金转帐、汇款按银行来分,可划分为对本行和对他行的转汇,对招行应填写。。。。跨行应填写。。。。按收款方来分,可划分为对私和对公的转汇,对私应填写。。。。对公则应填写现金单。

聚氨酯相变材料研究综述

《材料结构与性能》 课程论文 题目:聚氨酯弹性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学号:xxx 姓名:xx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

聚氨酯弹性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简要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以及各类相变材料的特性。综述了聚氨酯弹性相变材料的结晶原理及研究现状,包括材料的合成,软、硬段种类及含量对结晶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影响相变材料结晶、储热、形状稳定性和导热等性能的因素,论述了对其各性能的改性方法。 关键词:聚氨酯;相变材料;储热;弹性 Progress of Polyurethane Elast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Ze Ding (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The classification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 The crystallization principle and research status of polyurethane elast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 synthesis of materials, the types and contents of soft and hard segments, and the influence on crystallization properties.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operties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s such as crystallization, heat storage, shape stabil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polyurethane; phase change material; heat storage; elasticity 0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能源的大量消耗,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利用储热材料实现能量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在能源、航天、建筑、农业、化工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 材料储热的本质是将一定形式的能量在特定的条件下储存起来,并在特定的条件下加以释放和利用。热能存储有3种形式:显热储热、潜热储热和化学反应储热。显热储热是利用材料自身的温度变化来存储和释放热能,而不发生任何其它的变化[1],这种储热方式简单,成本低,在工作过程中温度会随储存或释放的能量大小发生持续性变化。潜热储存是利用储热材料在发生相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来储热与放热[2],也称为相变储热。化学反应储热是利用储热材料相接触时发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郑梦熊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来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主题,以此为标志,统筹城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2010年以来,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调研与思考,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或看法。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对城乡分割发展方式的根本否定,认为过去的发展是一种不统筹城乡的发展。 新中国经过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国力增强,工业化、城镇化提速,目前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变革开始向深层次拓展,原有的经济优势将会消失或弱化,传统体制增长的空间已接近极限,特别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成的城市与乡村不同待遇、不同标准、不同发展路径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2006年到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加到5153元,增加1566元,年均实际增幅达到8.3%,比“十五”时期加快了3个百分点,是我国历史上农民增收最快的时期之一;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增加5415元,是农民收入增加额的3.46倍,年均实际增长10.2%,高出农民收入增速度1.9个百分点,由此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由8137元拉大为12022元,比值从3.22∶1扩大到3.33∶1。农村发展慢、城乡差距扩大可以理解,但是这几年农村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作用下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增长明显提速,这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的事实充分证明,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不在“三农”本身,也不是仅靠有限的政策调整能够解决的,而是根本体制问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已经成为

关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577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通用 范本

关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通用范 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在团中央的的号召下,7月22日清晨,工程学院14名师生踏上了开往平度市边陲小村周家村的汽车,开始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周家村,地处平度市西南崔家集镇,人口230余户,800余人,全村拥有耕地1550亩,固定资产120万,经济收入多为经济作物制种,全年生产总值达1221万元。从92年起全村开始陆续在6条主要街道及若干小巷胡同栽种了6000株柿子树,深秋时节,红果绿树,如彤云,如朝霞,令人叹为观止。每年仅

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研究

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研究 摘要: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立足于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发展经验,运用国内外先进理论基础,全面剖析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贯彻党的政策,提出较为适合的发展策略。 关键字: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研究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Research Yang Hailin1,LIANG Zhi1,MA Jie2,LIANG Xiao3,LIU Xi-kun4,ZHAO Hai-ming1, Wei Tong-jie5,Peng Huan6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 221111; 2.College of Adult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 3.School of Economics,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3; 4.Water Affairs Bureau of Xuzhou,XuZhou 221018; 5.Huarui College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6.Beijing Wigo Times Technology Co., Ltd.,Beijing 10075) Abstract: The imbalance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the gap is widening, has become China's economic life, one of th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exist. Eighteen report: agriculture and ru ral farm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he party's work priority,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 pment is to solve the " three rural" issue a fundamental wa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use of advanced theoretical basi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urban and rural dev elopment, implement the party's policy, put forward a more suit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words: co-ordination ; rural development ; strategic research 一、统筹城乡发展研究背景 中国现在经济总体发展速度较快,但城乡,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逐步向强势发展,大中城市数量增长较快,城市文化水平较高,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农村分布散乱,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经济增长缓慢。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1-2]。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而发展经济就要意识到城市与农村问题的存在,由此可见,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还提出:“两个凡是”的要求,这“两个凡是”从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筑牢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就是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现有经验成果 各国关于城乡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在广泛的领域和开拓的视野中发展并取得了相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篇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 2月18日-2月21日,通过参加全市城乡统筹工作培训班,使我对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健康和谐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如何利用农村土地整治推动城镇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就农村土地整合与统筹城乡发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农村土地整合对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成效显著 农村土地整治攸关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如何深度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发挥闲置土地的作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滁州市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村庄规划整治为突破口,向新农村建设要土地。坚持以村镇规划为抓手,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对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一起建设,一起更新。按照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每个示范村根据统一部署都编制了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乡镇编制了村庄布点规划。通过开展村庄规划整治,引导分散居住需要建房的农户就近到中心村建新房,从源头上节约了土地。

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向发展现代农业要土地。加大了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力度,使整理土地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建成一批高效农业、集约农业、循环农业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二、农村土地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群众真正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显而易见。 土地整治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不仅新增了耕地,更重要的是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改善 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土地整治优化了用地结构,有利于促进工、农协调发展。我市从高效利用资源的高度,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着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既保证了工业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又通过土地整治开发带动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增强了市场流通功能,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我市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

关于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标题怎么写_社会实践报告.doc

关于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标题怎么写_社会实 践报告 ?。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 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的,而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你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那么吃力呢?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不像在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有了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的补充,我们比别人具有了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知识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 虽然在实践中我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可以说基本不上手,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占主体,而我对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临床上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但是在实际临床 中,错了可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一旦犯错,可不是追究你的责任,纠正你的错误这么简单,你的一个小小的失误,也

许就是导致病人病情恶化甚至是威胁病人宝贵的生命的原因。因此,严谨负责任的态度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素质。 下面我将从制度、技术、思想和个人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制度严格。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交接班并在8点正式上班前提前15分钟上岗。交班完毕,各负责人员即随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了解病人情况,聆听病人主诉,对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在言语方面,必须亲和友善,不能命令不能冷淡,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如亲人一般耐心询问。查房完毕,各个医师根据自己病人的当天情况写病历和医治方案。在这期间,我发现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都要微笑面对每一个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温暖和信心。至于红包送礼的问题,也由于制度严格,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严谨,这种一切为了病人的心,真的让人感动。 技术方面。在几天的观察中,对于医护方面的常识我了解了不少。掌握了测量血压的要领;输液换液的基本要领;抽血的要领;病历的写法等。下面简述血压测量方法:患者坐位或者卧位,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气囊绑在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塞进一指为宜,听诊器应放在肱动脉处,缓慢充气。放气后出现第一音时为收缩压(高压),继续放气至声音消失(或变调)时为舒张压(低压)。其他要领略。 医德方面。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个人方面。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习生,但是我有着真心求学

【材料分析方法】相变研究以及相变温度的确定方法

相变研究以及相变温度的确定方法 材料科学与工程1121900133 缪克松 关键词:相变研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中重要的一门研究,温度、压力等因素会诱发材料的相变,相变前后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差异将使材料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发生较 大程度的改变,从而决定了材料的应用范围。温度作为材料在制备、加工、应用中 常常面对的环境变量,对于相变的影响最为直观可控,本文就确定材料的相变温度 介绍了几种方法。 关键词:相变温度;膨胀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法;声发射法;电阻法 1相变概述 从广义上讲,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聚合状态、相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均称为相变。[1]例如液相到固相的凝固过程、液相到气相的蒸发过程等。相变前的相状态称为旧相或者母相,相变后的相状态成为新相。固态相变发生后,新相与母相之间必然存在某些差别。这些差别或者表现在晶体结构上(同素异构转变),或者表现在化学成分上(调幅分解),或者表现在表面能上(粉末烧结),或者表现在应变能上(形变再结晶),或者表现在界面能上(晶粒长大),或者几种差别兼而有之(过饱和固溶体脱溶沉淀)。 相变的发生往往收到外界环境的激发,温度是最直观也最容易控制的参数,通过对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几种不同类型的相变的控制,就可以获得预期的组织和结构,充分发挥材料体系的潜能,因此,确定材料的相变温度十分有意义。 随温度的变化,材料在相变前后的差别可以作为检测材料相变温度的依据,本文所述的几种方法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比对材料随温度变化发生的改变从而来确定相变温度。 2 膨胀法 2.1 原理 物质的热膨胀是基于构成物质的质点间平均距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一种现象,晶体发生相结构变化的同时总是伴随着热膨胀的不连续变化,因此相变过程中的热膨胀行为的测量是研究相变的重要手段之一。 将样品放入加热炉内,按给定的温度程序加热,加热炉和样品的温度分别由对应的热电偶进行测量,样品长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同时样品支架和样品推杆的长度也发生变化,测量的长度变化结果是样品、样品支架和推杆三者长度变化总和。样品推杆将该长度变化总和传递给位移传感器后,使位移传感器的铁芯发生位置变化而产生电动势,该电动势由测量放大器按比例转换为直流电压,由计算机记录下来。

谈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新农村建设[论文摘要]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要站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大局的高度,充分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二,要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去指导城乡发展的一切工作;第三,要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载体——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并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到了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中的第一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统筹城乡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一、充分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左右,而且相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农村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毛泽东同志在 1957年就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再次强调:“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使人们看得很清楚。但是随着农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发展,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现在全国人口有九亿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都成为严重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但是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也仍然存在。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土地面积广大,但是耕地很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邓小平同志还进一步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能不能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 [!--empirenews.page--] 江泽民同志在 1994年也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二、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统筹兼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目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但我们已经找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那就是统筹兼顾。毛泽东在 1957年指出:“我们各方面的建设事业都在蓬勃地发展着,成绩很大,但是,在目前社会大变动的过渡时期,困难问题还是很多的。又发展又困难,这就是矛盾。任何矛盾不但应当解决,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组 从5月8日开始,县委书记带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了为期10天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彬长煤田腹地,是连接秦陇两省的咽喉要道。全县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43万,其中,农业人口30.8万。耕地面积44.1万亩,果园50万亩。2009年,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06亿元,人均18394元,折合美元2693美元,是2006年18.06亿的3.3倍,连续五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财政总收入10.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分别较2006年的2.46亿元、0.79亿元翻了两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3元,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比2006年分别增长283.3%和104.7%。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我县从2006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1位,3年提升了23个位次,较2008年提升了9个位次。今年生产总值可望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可望突破3000美元。当前,我县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我县提出的“全国争一流,省内当排头”新的发展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当前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6

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实施了143个重点村建设,累计建成新居9.98万间199.7万平方米,涉及1.66万户,建成村级活动场所89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4.4公里(其中通村公路270条783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目标。建成农村人饮工程140 处,铺设农村供水管网730公里,解决了11万人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较2006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新建改造了16个乡镇的农村低压线路,架设杆线212.42千米,保证了农村用电安全。去年又投资80万元,实施“太阳-太阳”光伏发电工程,为偏远村10余户群众解决了用电问题。实施了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互联网接入工程,建成村信息服务站247个,发展有线电视8577户、移动电话达到17.25万户。二是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不折不扣地落实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15亿元。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全县果园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量达38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371元,较2006年净增1295元。建成润杨柿饼加工、通达果汁等龙头企业4户,肉兔、干杂果等农产品加工点81个。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7个,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117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7个,县级示范村100个。2009年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累计达到10.1万人(次),劳务收入10.85亿元。三是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以“七镇两乡”为重点,硬化乡镇街道48.6万平方米,建设各类市场12个、两层以上商业门店3.9万平方米。龙高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新民镇被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省级试点镇、市级示范镇,北极镇被评为咸阳市首届“魅力城镇”。四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年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的一个好时机,相信很多大学生暑假都有过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的经历,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2017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篇一】 新中国成立xx周年和五四运动xx周年。为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建功立业,农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色,结合省委、省政府夺取秋粮丰收“450行动计划”和河南省粮食高产青年竞赛活动,组建了赴新乡延津“450行动计划”支农服务团。现将该次实践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新乡延津县朱寨村、魏庄、赵刘店、南班胜固、北班胜固5个村庄; 实践目的: 深入农村、深入农民、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宣传、动员更多的农村青年参与粮食高产竞赛活动,为确保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实践过程以及阶段效果: 第一阶段:让目标在准备中明确 7月4日,作为下乡实践必要的前期筹备工作,服务团进行了集体培训。上午,胡彦民教授就玉米常见病虫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讲述了这个时间在种植玉米上常遇到的问题。下午,服务团一行六人来到河南金赛种子有限公司进行更为系统的培训。公司潘海龙副总经理和营销部丁利经理亲自为我们讲下乡实践的注意事项,开展工作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方式,常见的问题......针对延津县种植秋粮作物的实际情况,服务团精心制作了科技宣传单550份、宣传册500本,还带去了大量的科技书刊,视频资料,为当地的百姓送去他们急需的农业科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几点思考 [作者:郑梦熊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作者授权) 点击数:106 时间:2011-7-6 录入:蔡琳] 统筹城乡发展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志、朋友看到我《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文后又提出不少问题交流探讨,促使我就此问题进行再思考。 1.1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分清政府与市场的责任,拆除城乡市场之间的人为“篱笆”,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主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比政府作用还重要的是市场,不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就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政府的作用,一是主导旨在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改革,这个作用谁也不能替代,必须由政府当导演。二是搞规划、出政策,用规划和政策把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起来。三是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形成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特别是农民和农民工利益增长的利益分配格局;四是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切实承担起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主体的责任,使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民的份额尽快与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基本相称。 1.2政府主导,实际上主要是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有限的。中央政府的决心和魄力决定着“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和成效。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完全实施城乡统筹,地方政府,即使省级政府也只能“有限统筹”。这是这因为城乡统筹主要是全国性利益集团的博弈,而不是地方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过去我们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创新,这在目标思路不明、路径方法不清的情况下不失为分散改革风险、避免全局失误的一种明智选择。但在目标思路已明、路径方法清楚的情况下,就应该由中央统一决策。在这方面要汲取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的教训。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立高效率的农产品绿色通道,但由于实际实施当中由各省分散决策,其结果是直到去年12月1日,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才真正建立,整整推迟了近7年;如果当时由中央统一决策,不仅农民,还有市民由此政策得到的实惠要快得多、大得多。当前各地围绕农民进城出台的政策虽然态度积极,但都有本地户籍的限制,而实际上农民工大部分是跨地区流动的。沿海地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内地农民工的贡献,如果这些地区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仅局限于本地户籍的农民,政策的实效就要大打折扣了。这种情况提醒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应该把到自下而上的探索与自上而下的改革结合起来,加强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事关公民基本权利、国家基本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应由中央政府做出决断,并以超常魄力推动实施。比如,有的地方提出的“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政策,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到底对不对?在这类“国是”问题上中央应该尽快有个统一的说法。否则,全国可能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城乡一体化”。哪时再来纠正,就为之晚矣! 1.3政府做不到的事情,市场却有这种“魔力”。政府把以上四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好,就很了不起了,但也就主要限于这几个方面。因为国家的实力和财力虽然与过去相比确实大大增强,但要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应靠市场,而不是政府。市场的“魔力”要比政府大得多,而目前市场的“魔力”却被关在了城乡之间人为的“篱笆”之中。只要拆除了这个“篱笆”,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尽显风流,让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毫无障碍的自由流动,统筹城乡发展中好多靠政府解决不了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实现这一突破,关键是要打破目前城乡分割的市场格局,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其中要害在于

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范文5篇

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范文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篇一 一、实践目的: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实践要求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二、实践内容:先介绍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三、实践结果: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篇二

转眼间暑假又过了,又迎来了充满挑战新学期。本人在宏达器材厂的会计部进行了社会实践学习,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器材厂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教导我的是老会计霞姐。刚到会计部霞姐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由于以前的暑假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霞姐让我尝试制单的良苦用心。于是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记帐做好准备。 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

纳米材料相变

纳米材料相变 一、纳米金属结构与相变 1、纳米金属颗粒的结构受周围条件的影响而呈现不同,高温相容易呈现热稳定化。 比如:≤20nm的Co颗粒在室温下呈fcc晶体结构,而这正是大块的Co颗粒在420℃以下才呈现的稳定的结构。 比如:从Cu-Fe合中时效析出的γ-Fe固溶体(2~20nm)与基体共格(同为fcc结构),如将析出相剥离基体萃取出来,则呈现为fcc结构,但部分残留下来的Y—Fe固溶体(奥氏体)冷致液氦温度也不转变。 2、晶体结构决定于晶粒大小 比如经机械合金化(MA)球磨所得到10nm的γ-Fe粉,经570~670K退火1h在bcc晶界处原子重排,呈现具有磁性的有序γ-Fe,而这种γ-Fe比较稳定,但经920K退火1h由于界粒长大至几十纳米,而导致了γ→α的转变,γ-Fe 不复存在。 二、纳米材料的马氏体相变 1、Ms值受晶粒大小及制备方法的影响 比如:①以氢等离与金属反应方法制备的20~200nm直径的Fe-Ni (11.9at%~35.2at%Ni)颗粒;②在溅射所得Fe-Ni薄膜和蒸发沉积Fe-Ni薄膜的纳米颗粒(<10nm=;③以悬浮凝固(液N冷却)得到Fe(25~35%w)Ni 超细粉(10~200nm);④以机械合金化(MA)制备Fe l00-x Ni x纳米晶。这些均表明与γ区溶解度较大块的Fe-Ni(α含10at%Ni γ含20at%Fe)要大,并且纳米晶体的尺寸效应抑制了γ→α的相变,但对α→γ逆相变几乎无影响。 又比如:以磁控溅射法制成纳米颗粒(10nm)Fe-Ni薄膜(KCl)基片得到≤36at%Ni合金呈bcc结构,≥60at%Ni合金呈fcc结构,(36~60)at%Ni间的合金为混合结构;其α区和γ区不但较大块的合金的宽得很多,也较上述不同方法制备的Fe-N1合金为大。将Fe-32at%Ni和Fe-46at%Ni合金试样在TEM中加热至573~773K,保温20min后观察伴随颗粒的长大而发生逆相变。逆相变的开始温度As与大块的相近,自773K冷致室温仍保持fcc结构;进一步冷却至77K,其结构和组织并不改变。这表明薄膜应力状态对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