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函件《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因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此专题,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选取典型样题深度解读,希望能够给予广大师生的复习备考以专业的帮助与指导.

一、算法问题

1.用更相减损术求294和84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为()

A.2 B.3

C.4 D.5

答案 C

解析(84,294)→(84,210)→(84,126)→(84,42)→(42,42),一共做了4次减法.

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为()

A.4 B.2

C.0 D.14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输出的a是18,14的最大公约数2,故选B.

3.用辗转相除法求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 C

解析∵459÷357=1…102,

357÷102=3…51,

102÷51=2,

∴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51,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3.

4.秦九韶算法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一种多项式简化算法,对于求一个n次多项式函数f n(x)=a n x n+a n-1x n-1+…+a1x+a0的具体函数值,运用常规方法计算出结果最多需要n

次加法和n(n+1)

2次乘法,而运用秦九韶算法由内而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的算法至多需要

n次加法和n次乘法.对于计算机来说,做一次乘法运算所用的时间比做一次加法运算要长得多,所以此算法极大地缩短了CPU运算时间,因此即使在今天该算法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秦九韶算法计算f(x)=0.5x6+4x5-x4+3x3-5x当x=3时的值时,最先计算的是()

A.-5×3=-15

B.0.5×3+4=5.5

C.3×33-5×3=66

D.0.5×36+4×35=1 336.6

答案 B

解析f(x)=0.5x6+4x5-x4+3x3-5x=(((((0.5x+4)x-1)x+3)x+0)x-5)x,

然后由内向外计算,最先计算的是0.5×3+4=5.5.

5.若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4x5-x2+2当x=3时的值,则需要做乘法运算和加减法运算的次数分别为()

A.4,2 B.5,3

C.5,2 D.6,2

答案 C

解析∵f(x)=((((4x)x)x-1)x)x+2,∴乘法要运算5次,加减法要运算2次.

6.已知函数f(x)=6x6+5,当x=x0时,用秦九韶算法求f(x0)的值,需要进行乘方、乘法、加法的次数分别为()

A.21,6,2 B.7,1,2

C.0,1,2 D.0,6,1

答案 D

解析∵f(x)=6x6+5,

多项式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6,

∴要进行乘法运算的次数是6.

要进行加法运算的次数是1,

运算过程中不需要乘方运算.

7.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下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依次为2,2,5,x,n均为2,则输出的s等于()

A.7 B.12

C.17 D.34

答案 C

解析第一次运算,a=2,s=2,n=2,k=1,不满足k>n;

第二次运算,a=2,s=2×2+2=6,k=2,不满足k>n;

第三次运算,a=5,s=6×2+5=17,k=3,满足k>n,

输出s=17,故选C.

8.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x3-3x2+2x-11的值时,应把f(x)变形为()

A.x3-(3x+2)x-11 B.(x-3)x2+(2x-11)

C.(x-1)(x-2)x-11 D.((x-3)x+2)x-11

答案 D

解析f(x)=x3-3x2+2x-11=((x-3)x+2)x-11

9.用秦九韶算法求函数f(x)=3x5-2x4+2x3-4x2-7当x=2的值时,v3的结果是()

A.4 B.10

C.16 D.33

答案 C

解析函数f(x)=3x5-2x4+2x3-4x2-7=((((3x-2)x+2)x-4)x)x-7,

当x=2时,v0=3,v1=3×2-2=4,v2=4×2+2=10,v3=10×2-4=16.

10.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x6-5x5+6x4+x2+0.3x+2的值,当x=-2时,v1的值为()

A.1 B.7

C.-7 D.-5

答案 C

解析∵f(x)=x6-5x5+6x4+x2+0.3x+2=(((((x-5)x+6)x+0)x+1)x+0.3)x+2,

∴v0=a6=1, v1=v0x+a5=1×(-2)-5=-7.

11.利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6x4+5x3+2x+6的值,当x=3时,v3的值为() A.-486 B.-351

C.-115 D.-339

答案 C

解析f(x)=-6x4+5x3+2x+6=(((-6x+5)x+0)x+2)x+6,

∴v0=a4=-6,

v1=v0x+a3=-6×3+5=-13,

v2=v1x+a2=-13×3+0=-39,

v3=v2x+a1=-39×3+2=-115.

12.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普州(现四川省安岳县)人,他在所著的《数书九章》中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某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n,x的值分别为4,3,则输出v的值为()

A.20 B.61

C.183 D.548

答案 C

解析由程序框图知,初始值:n=4,x=3,v=1,i=3,第一次循环:v=6,i=2;第二次循环:v=20,i=1;第三次循环:v=61,i=0;第四次循环:v=183,i=1.结束循环,输出当前v的值183.

13.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计算数量,即“结绳计数”,当时有位父亲,为了准确记录孩子的成长天数,在粗细不同的绳子上打结,由细到粗,满七进一,那么孩子已经出生多少天?()

A.1 326 B.510 C.429 D.336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满七进一,可得该图示为七进制数,

化为十进制数为1×73+3×72+2×7+6=510.

14.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f(x)=5x5+4x4+3x3+2x2+x+1,乘法运算次数为____________.加法运算次数为________.

答案5 5

解析∵f(x)=((((5x+4)x+3)x+2)x+1)x+1,

∴乘法要运算5次,加法要运算5次

15.若f(x)=x4+3x3+x+1,用秦九韶算法计算f(π)时,需要乘法m次,加法n次,则m+n=________.

答案 6

解析f(x)=x4+3x3+x+1=(((x+3)x)x+1)x+1,

用秦九韶算法计算f(π)时,乘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次数和等于6.

16.我国南北朝数学家何承天发明的“调日法”是程序化寻求精确分数来表示数值的算法,其

理论依据是:设实数x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分别为b

a和

d

c(a,b,c,d∈N

*),则

b+d

a+c

是x

的更为精确的不足近似值或过剩近似值.我们知道π=3.141 59…,若令31

10

<π<

49

15,则第一次用

“调日法”后得16

5是π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

31

10

<π<

16

5,若每次都取最简分数,那么第四

次用“调日法”后可得π的近似分数为________.

答案22 7

17.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割圆术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

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其体现的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 222…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x .这可以通过方程2+x =x 确定x =2,则1+

1

1+

11+…

=________. 答案

1+5

2

解析 由题意,可令1+

11+

11+…

=x ,即1+1x =x ,即x 2

-x -1=0,解得x =1+52(x =

1-52

舍),故1+

11+

1

1+…

1+5

2

. 18.用辗转相除法求840与1 764的最大公约数. 答案 1 764=840×2+84,840=84×10+0, ∴840与1 764的最大公约数是84.

19.用更相减损术求440 与556的最大公约数. 答案 556-440=116,440-116=324,324-116=208, 208-116=92,116-92=24,92-24=68, 68-24=44,44-24=20,24-20=4,20-4=16, 16-4=12,12-4=8,8-4=4, ∴440与556的最大公约数4.

20.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 (x )=7x 7+6x 6+5x 5+4x 4+3x 3+2x 2+x 当x =3时的值. 答案 f (x )=((((((7x +6)x +5)x +4)x +3)x +2)x +1)x v 0=7,

v 1=7×3+6=27, v 2=27×3+5=86, v 3=86×3+4=262, v 4=262×3+3=789, v 5=789×3+2=2 369, v 6=2 369×3+1=7 108, v 7=7 108×3+0=21 324, ∴f (3)=21 324,

即当x =3时,函数值是21 324.

21.(1)用辗转相除法求840与1 785的最大公约数;

(2)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函数f (x )=2x 4+3x 3+5x -4在x =2时的函数值.

答案(1)1 785=840×2+105,840=105×8+0,

∴840与1 785的最大公约数是105.

(2)秦九韶算法如下:f(x)=2x4+3x3+5x-4=x(2x3+3x2+5)-4=x[x(2x2+3x)+5]-4=x{x[x(2x +3)]+5}-4,故当x=2时,f(x)=2×{2×[2×(2×2+3)]+5}-4=62.

22.(1)用辗转相除法求779与247的最大公约数;

(2)利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2x5+4x4-2x3+8x2+7x+4当x=3时的值.

答案(1)779=247×3+38,

247=38×6+19,

38=19×2.

故779与247的最大公约数是19;

(2)把多项式改成如下形式:

f(x)=2x5+4x4-2x3+8x2+7x+4=((((2x+4)x-2)x+8)x+7)x+4.

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计算一次多项式当x=3时的值:v0=2,

v1=v0x+4=2×3+4=10,

v2=v1x-2=10×3-2=28,

v3=v2x+8=28×3+8=92,

v4=v3x+7=92×3+7=283,

v5=v4x+4=283×3+4=853.

所以当x=3时,多项式f(x)的值是853.

23.(1)用辗转相除法求228与1 995的最大公约数;

(2)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3x5+2x3-8x+5在x=2时的值.

答案(1)1 995=228×8+171,

228=171×1+57,

171=57×3,

因此57是1 995与228的最大公约数.

(2)f(x)=3x5+2x3-8x+5=((((3x+0)x+2)x+0)x-8)x+5

当x=2时,

v0=3,

v1=3×2=6,

v2=6×2+2=14,

v3=14×2=28,

v4=28×2-8=48,

v5=48×2+5=101,

所以当x=2时,多项式的值是101.

24.(1)用“更相减损术”求72和168的最大公约数;

(2)用“辗转相除法”求98和280的最大公约数.

答案(1)∵168-72=96,

96-72=24,

72-24=48,

48-24=24,

故72和168的最大公约数是24.

(2)∵280=2×98+84,

98=1×84+14,

84=6×14,

故98和280的最大公约数是14.

25.用秦九韶算法求函数f(x)=x5+x3+x2+x+1当x=3时的函数值.

答案f(x)=x5+x3+x2+x+1=((((x+0)x+1)x+1)x+1)x+1,

当x=3时,

v0=1,

v1=v0×3+0=3;

v2=v1×3+1=10;

v3=v2×3+1=31;

v4=v3×3+1=94;

v5=v4×3+1=283,

即x=3时的函数值为283.

二、数列问题

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

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 ) A.5

4钱 B.4

3钱 C.3

2钱 D.53

钱 答案 B

解析 依题意设甲、乙、丙、丁、戊所得钱分别为a -2d , a -d ,a ,a +d ,a +2d ,

则由题意可知,a -2d +a -d =a +a +d +a +2d ,即a =-6d , 又a -2d +a -d +a +a +d +a +2d =5a =5,∴a =1, 则a -2d =a -2×(-a 6)=43a =4

3

.

2.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古籍《张邱建算经》有如下一道题:“今有十等人,每等一人,宫赐金以等次差(即等差)降之,上三人,得金四斤,持出;下四人后入得三斤,持出;中间三人未到者,亦依等次更给.问:每等人比下等人多得几斤?”( ) A.439

B.778

C.776

D.581 答案 B

解析 设第十等人得金a 1斤,第九等人得金a 2斤,以此类推,第一等人得金a 10斤, 则数列{a n }构成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则每一等人比下一等人多得d 斤金,

由题意得????? a 1+a 2+a 3+a 4=3a 8+a 9+a 10=4,即?????

4a 1+6d =3,3a 1+24d =4,

解得d =7

78

∴每一等人比下一等人多得

7

78

斤金. 3.《张丘建算经》是公元5世纪中国古代内容丰富的数学著作,书中卷上第二十三问:“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织九匹三丈.问日益几何?”其意思为“有个女子织布,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一天织五尺,一个月(按30天计)共织390尺.问:每天多织多少布?”已知1匹=4丈,1丈=10尺,估算出每天多织的布约有( ) A .0.55尺 B .0.53尺 C .0.52尺 D .0.5尺

答案 A

解析 设每天多织d 尺,由题意a 1=5,{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

∴S 30=30×5+30×29

2

d =390, 解得d ≈0.55.

4.《张丘建算经》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女子善织,日增等尺,七日织二十一尺,第二日,第五日,第八日所织之和为十五尺,问第九日所织尺数为( ) A .7 B .9 C .11 D .13

答案 D

解析 设第一天织a 1尺,从第二天起每天比第一天多织d 尺, 由已知得?????

7a 1+7×62d =21,

a 1+d +a 1+4d +a 1+7d =15,

解得a 1=-3,d =2,

∴第九日所织尺数为a 9=a 1+8d =-3+8×2=13.

5.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 意思是:“一女子善于织布,每天织的布都是前一天的2倍,已知她5天共织布5尺,问这女子每天分别织布多少?”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得该女子第3天所织布的尺数为( ) A.2

3 B.8

15 C.2031 D.35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得:每天织布的量组成了等比数列{a n },S 5=5,公比q =2 ,a 1(1-25)

1-2=5,

计算可得a 1=

531,所以a 3=531×22=2031

. 6.在《张邱建算经》中有一道题:“今有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的布比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计织三十日”,由此推断,该女子到第10日时,大约已经完成三十日织布总量的( ) A .33% B .49% C .62% D .88%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得:每日的织布量形成等差数列{a n }, 且a 1=5,a 30=1,

设公差为d,则1=5+29d,解得d=-4 29.

∴S10=5×10+10×9

2×(-

4

29)=

1 270

29.

S30=30×(5+1)

2=90.

∴该女子到第10日时,大约已经完成三十日织布总量的1 270

29×

1

90≈0.49=49%.

7.《张丘建算经》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女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织迄,问织几何.”其意思为:有个女子不善于织布,每天比前一天少织同样多的布,第一天织五尺,最后一天织一尺,三十天织完,问三十天共织布()

A.30尺B.90尺

C.150尺D.180尺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可得,每日的织布量形成等差数列{a n},

且a1=5,a30=1,

所以S30=30×(5+1)

2=90.

8.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里有一段叙述:今有良马与驽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一千一百二十五里,良马初日行一百零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驽马,二马相逢.问:几日相逢?()

A.9日B.8日

C.16日D.12日

答案 A

解析由题意知,良马每日行的距离成等差数列,

记为{a n},其中a1=103,d=13;

驽马每日行的距离成等差数列,

记为{b n},其中b1=97,d=-0.5;

设第m天相逢,则a1+a2+…+a m+b1+b2+…+b m

=103m+m(m-1)×13

2+97m+

m(m-1)×(-0.5)

2

=2×1 125,

解得m =9(负值舍去).

9.《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全书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其中一个问题为“现有一根九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四节容积之和为3升,下面三节的容积之和为4升,求中间两节的容积各为多少?”该问题中第2节,第3节,第8节竹子的容积之和为( ) A.

176升 B.72升 C.11366

升 D.109

33

升 答案 A

解析 自上而下依次设各节容积为a 1,a 2,…a 9,

由题意得????? a 1+a 2+a 3+a 4=3a 7+a 8+a 9=4,即?????

2(a 2+a 3)=3

3a 8=4,得???

a 2+a 3=3

2

a 8=43

所以a 2+a 3+a 8=32+43=17

6

(升).

10.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意思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请问第二天走了( ) A .24里 B .48里 C .96里 D .192里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此人每天走的步数构成以1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由题意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a 1[1-(12

)6]

1-

12=378,解得a 1=192,

∴第二天此人走了192×1

2

=96里.

11.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步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大意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则该人最后一天走的路程为( ) A .24里 B .12里 C .6里 D .3里

答案 C

解析 记每天走的路程里数为{a n },可知{a n }是公比q =1

2

的等比数列,

由S6=378,得S6=a1(1-

1

26)

1-

1

2

=378,解得a1=192,∴a6=192×

1

25=6.

12.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箠,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段截下一尺,重四斤;在细的一端截下一尺,重二斤.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几斤?”根据已知条件,若金箠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中间三尺的重量为()

A.6斤B.9斤

C.10斤D.12斤

答案 B

解析此问题构成一个等差数列{a n},

设首项为2,则a5=4,∴中间3尺的重量为3a3=a1+a5

2×3=

2+4

2×3=9(斤),

故选B.

13.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箠,长五尺,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端截下1尺,重4斤;在细的一端截下1尺,重2斤;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多少斤?”根据上题的已知条件,若金箠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问第二尺与第四尺的重量之和为()

A.6斤B.9斤

C.9.5斤D.12 斤

答案 A

解析依题意,金箠由粗到细各尺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设首项a1=4,则a5=2,由等差数列性质得a2+a4=a1+a5=6,

所以第二尺与第四尺的重量之和为6斤.

14.《算法通宗》是我国古代内容丰富的数学名书,书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向下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塔顶几盏灯?”其意思为“一座塔共七层,从塔顶至塔底,每层灯的数目都是上一层的2倍,已知这座塔共有381盏灯,请问塔顶有几盏灯?”() A.3 B.4

C.5 D.6

答案 A

解析由题意设塔顶有a盏灯,由题意由上往下数第n层就有2n-1·a盏灯,

∴共有(1+2+4+8+16+32+64)a=381盏灯,

即1×(1-27)

1-2

a=381.

解得a=3.

15.我国古代数典籍《九章算术》“盈不足”中有一道两鼠穿墙问题:“今有垣厚十尺,两鼠对穿,初日各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几何日相逢?”上述问题中,两鼠在第几天相逢.()

A.3 B.4

C.5 D.6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可知,大老鼠每天打洞的距离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前n天打洞之和为1-2n

1-2

=2n-1,

同理,小老鼠前n天打洞之和为1-(

1

2)

n

1-

1

2

=2-

1

2n-1

∴2n-1+2-

1

2n-1

=10,解得n∈(3,4),取n=4.

即两鼠在第4天相逢.

16.如图是谢宾斯基(Sierpinsiki)三角形,在所给的四个三角形图案中,着色的小三角形个数构成数列{a n}的前4项,则{a n}的通项公式可以是()

A.a n=3n-1B.a n=2n-1

C.a n=3n D.a n=2n-1

答案 A

解析着色的小三角形个数构成数列{a n}的前4项,分别为a1=1,a2=3,a3=3×3=32,a4=32×3,因此{a n}的通项公式可以是a n=3n-1.

17.《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则第5节的容积为________升.

答案67 66

解析设该数列{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依题意?????

a 1+a 2+a 3+a 4=3,

a 7+a 8+a 9=4,

即?????

4a 1+6d =3,

3a 1+21d =4,解得???

a 1+7d =4

3

d =766,

则a 5=a 1+4d =a 1+7d -3d =43-2166=67

66

.

18.华罗庚数学小组的同学们在图书馆发现一块古代楔形文字泥板的图片,同学们猜测它是一

种乘法表的记录,请你根据这个猜测,判定

表示________?(如图)

答案 395

解析 图片中记录的是自然数乘以9的运算结果,左列是被乘数,右列是该数乘以9的积数,经过分析可知:其中▽代表1,?代表10,代表60.

所以

表示60×6+10×3+5×1=395.

19.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一书中,用如图A 所示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在欧洲直到1623年以后,法国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的著作(1655年)介绍了这个三角形.近年来国外也逐渐承认这项成果属于中国,所以有些书上称这是“中国三角形”(Chinese triangle),如图 A.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了“莱布尼茨三角形”如图

B.在杨辉三角中相邻两行满足关系式:C r n +C r +

1n =C r +

1n +1,其中n 是行数,r ∈N .

请类比上式,在莱布尼茨三角形中相邻两行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C 0n C 1n … C r n … C n-1n C n

n

图A

12 1

2 1

3 16 13 1

4 112 112 14 1

5 120 130 120 15 1

6 130 160 160 130 16 1

C 1n +1C 0n 1

C 1n +1C 1n (1)

C 1

n +1C r n

…1

C 1n +1C n -1n 1

C 1n +1C n n 图B

答案

1

C 1n +1C r n =1

C 1

n +2C r n +1

+1C 1n +2C r +1n +1 解析 类比观察得,莱布尼茨三角形的每一行都能提出倍数

1

C 1n +1

,而相邻两项之和是上一行的两者相拱之数,所以类比式子C r n +C r +1n =C r +1

n +1,

1C 1n +1C r n =1C 1

n +2C r n +1

+1

C 1n +2C r +1n +1. 20.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面用点或用小石子表示数.他们研究过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将三角形数1,3,6,10,…记为数列{a n },将可被5整除的三角形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b n }.可以推测:

(1)b 2 012是数列{a n }中的第________项; (2)b 2k -1=________.(用k 表示) 答案 (1)5 030 (2)5k (5k -1)2

解析 由题意可得a n =1+2+3+…+n =n (n +1)

2,n ∈N *,

故b 1=a 4,b 2=a 5,b 3=a 9,b 4=a 10,b 5=a 14,b 6=a 15,

由上述规律可知:b2k=a5k=5k(5k+1)

2(k∈N

*),

b2k-1=a5k-1=(5k-1)(5k-1+1)

2=

5k(5k-1)

2,

故b2 012=b2×1 006=a5×1 006=a5 030,

即b2 012是数列{a n}中的第5 030项.

2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杨辉三角”(1261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成就,它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1653年)早了300多年(如图1).在“杨辉三角”的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现了下面的单位分数三角形(单位分数是分子为1,分母为正整数的分数),称为莱布尼兹三角形(如图2)

1

1 1

12 1

133 1

1464 1

1510105 1

……

图1

1

1

1 21 2

1 31

6

1

3

1 41

12

1

12

1

4

1 51

20

1

30

1

20

1

5……

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记S n为图1中第n行各个数字之和,求S4,S7,并归纳出S n;

(2)根据图2前5行的规律依次写出第6行的数.

答案(1)S4=8=23;

S7=64=26;

Sn=2n-1.

(2)图中每个数字都是其两脚的数字和,

故第6行为16 130 160 160 130 1

6.

三、空间几何体

1.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 )寸.

(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解析 如图,由题意可知,天池盆上底面半径为14寸,下底面半径为6寸,高为18寸.

∵积水深9寸,

∴水面半径为1

2

(14+6)=10寸,

则盆中水的体积为1

3π×9(62+102+6×10)=588π(立方寸).

∴平地降雨量等于588π

π×142

=3(寸). 故选C.

2.《九章算术》卷5《商功》记载一个问题“今有圆堡瑽,周四丈八尺,高一丈一尺.问积几何?答曰:二千一百一十二尺.术曰: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这里所说的圆堡瑽就是圆柱体,它的体积为“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就是说:圆堡瑽(圆柱体)的体积为:V =1

12

×(底面的圆周长的平方×高).则由此可推得圆周率π的取值为(注:1丈=10尺)( ) A .3 B .3.14 C .3.2 D .3.3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圆柱体底面的圆周长48尺,高11尺, ∵圆堡瑽(圆柱体)的体积V =1

12

×(底面的圆周长的平方×高), ∴V =

1

12

×(482×11)=2 112,

设底面圆的半径为R ,∴?????

2πR =48,

πR 2×11=2 112,

∴π=3.

3.《九章算术》商功章有题:一圆柱形谷仓,高1丈3尺31

3寸,容纳米2000斛(1丈=10尺,

1尺=10寸,斛为容积单位,1斛≈1.62立方尺,π≈3),则圆柱底圆周长约为( ) A .1丈3尺 B .5丈4尺 C .9丈2尺 D .48丈6尺

答案 B

解析 设圆柱形谷仓底面半径为r 尺, 由题意得,谷仓高h =

40

3

尺. 于是谷仓的体积V =πr 2·h ≈2 000×1.62, 解得r ≈9.

∴圆柱底圆周长约为2πr ≈54尺=5丈4尺.

4.《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 与高h ,计算其体积V 的近似公式V ≈1

36L 2h .它实

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π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V ≈275

L 2

h 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为( ) A.227

B.258

C.157

50

D.355

113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275L 2h ≈13πr 2h ?275L 2≈13πr 2,而L =2πr ,代入得π≈25

8

.

5.在《九章算术》中,将有三条棱互相平行且有一个面为梯形的五面体称之为羡除,现有一个羡除如图所示,面ABCD 、面ABFE 、面CDEF 均为等腰梯形,AB ∥CD ∥EF ,AB =6,CD =8,EF =10,EF 到面ABCD 的距离为3,CD 与AB 间的距离为10,则这个羡除的体积是( )

A .110

B .116

C .118

D .120

答案 D

解析 过A 作AP ⊥CD ,AM ⊥EF ,过B 作BQ ⊥CD ,BN ⊥EF ,垂足分别为P ,M ,Q ,N ,

将一侧的几何体放到另一侧,组成一个直三棱柱,底面积为1

2×10×3=15.

棱柱的高为8,∴V =15×8=120. 故选D.

6.刘徽在他的《九章算术注》中提出一个独特的方法来计算球体的体积:他不直接给出球体的体积,而是先计算另一个叫“牟合方盖”的立体的体积.刘徽通过计算,“牟合方盖”的体积与球的体积之比应为4π.后人导出了“牟合方盖”的18体积计算公式,即1

8V 牟=r 3-V 方盖差,r 为球的

半径,也即正方形的棱长均为2r ,从而计算出V 球=4

3πr 3.记所有棱长都为r 的正四棱锥的体积为

V 正,棱长为2r 的正方形的方盖差为V 方盖差,则

V 方盖差

V 正

等于( )

A.12

B.

2

2

C. 2

D. 3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V 方盖差=r 3-18V 牟=r 3-18×4π×43×π×r 3=1

3

r 3,

《中国传统文化》

2016考试复习题(中国学生最终版) 填空(15个空,一空2分,合计30分) 1.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简单的用四个字来概括:阴阳中和, 具体来说包括三个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和谐。 2.六经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易》《书》《诗》《礼》《乐》《春秋》 3.既济卦、遁卦的卦画。 4. 四库:经史子集 5.“中庸”的三达德:智(知),仁,勇。 6. 乾卦的六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六—亢龙有悔 7.《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顾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大学》的三纲八条目: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尚书》的主要文体类型:典,謨,训,诰,誓,命 10.周礼的四官: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名词解释(4道题,一道5分,合计20分) 1.十翼 《十翼》即《易传》。《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而《易传》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杂卦》《说卦》,由于《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彖》《象》《系辞》三部分也相应的分为上、下。这样共十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易传》又称为《十翼》。 2.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 〃《周礼》的主要内容是设臵了一套严密,详赡的治官制度和措施。 〃《仪礼》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 〃《礼记》的内容包括礼治通论;诠释《仪礼》的专编;记载古代礼仪制度并加以考证;记载孔子言行及孔门杂事;记录古代格言。 3.春秋“书法”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书”即记、写,“法”即规则、方法。所以“书法”,就是写什么,不写什么,如何书写的方法。而春秋“书法”即为《春秋》的记事方法,也称“春秋笔法”。 〃书法的用意是体现作者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周代的礼制为准绳,对等级名分、是非、恶善、褒贬进行判定。达到维护等级名分、辨别是非、惩恶扬善、警戒后人的目的。 4.三纲五常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传统文化中的数学逻辑关系

传统文化中的数学逻辑关系 最新高考改革方案,考纲修订数学科目中加入传统文化的考察,可以说是意义深远。 数学科目修订内容: 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数学文化狭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数学文化广义: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 我们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学习新文化,考察新知识的同时,对数学文化的考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更重要的让丰富的数学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在高考试题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适当引导中学教学的教学,使得更多的教师关注数学文化,研究数学文化,将数学的本质教授给学生。对于数学文化,其实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如2015年全国1卷文6理6题),只是今年新修订的大纲更加强调。我国古代数学里有大量的实际问题,可以结合函数、数列、立体几何、算法等内容。高考试题会通过创设新的情境、改变设问方式,选取适合的知识内容等多种方法渗透数学文化。这些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应用性的考查,应引起考生的充分重视。 在这里,笔者从传统文化中的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在高中数学逻辑关系中的考察为例,展开讨论。逻辑关系这个数学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推理判断密切相关,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名言名句,体现了数学知识源自生产生活实际,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这一特点。当然,生活语言不可能象数学命题一样准确,因此不同观点的碰撞在所难免,关键是只要学生能"学会数学地思维". 逻辑关系是研究事物间任意性质关系的逻辑推演规律的理论。逻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而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中很多就蕴含着逻辑关系,下面举例说明。 水滴石穿:成语,出自罗大京《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它的本意是水不住往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而从数学的角度理解,滴水可以穿石,而穿石的未必就是滴水,因而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可归类于传统文学) 中国戏剧 京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1]、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 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

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

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 道德: 道:本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构造、运动、变化等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和变化规律, 人的生老病死等规律, 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下面是本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道德 道 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世界再怎么变化,天道的运行规律永远不会变。 德 是指随顺自然的规则,人们按照这运行的规律去做,就能得道。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样理解。如果硬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那就会逆天而亡,必有灾殃。人会欺负人,但天道决不会欺负任何人。古人常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明了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五伦 1.父子有亲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 2.君臣有义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 3.夫妇有别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 4.长幼有序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 5.朋友有信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五种人伦关系,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五常 仁 仁,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不能自私自利,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义 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礼 礼,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智 智,知道日常的东西。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就叫智。 信 信,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老师的教诲是要吃亏的。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当然不会骗人。 四维 礼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 义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

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 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

中国传统文化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以儒家思想为主脉、文史哲为主体、道德教化为主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维度的多方面整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伦理要义和智慧之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本精神,知行合体的实用精神,义以为上的重德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等,建构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宝库。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应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范文5篇_议论文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范文5篇 【篇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800字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篇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900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zhlzw.com中 华勵志网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

高考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高考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函件《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因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此专题,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选取典型样题深度解读,希望能够给予广大师生的复习备考以专业的帮助与指导. 一、算法问题 1.用更相减损术求294和84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为() A.2 B.3 C.4 D.5 答案 C 解析(84,294)→(84,210)→(84,126)→(84,42)→(42,42),一共做了4次减法. 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 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为( ) A.4 B.2 C.0 D.14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输出的a是18,14的最大公约数2,故选B. 3.用辗转相除法求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 C 解析∵459÷357=1…102, 357÷102=3…51, 102÷51=2, ∴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51,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3. 4.秦九韶算法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一种多项式简化算法,对于求一个n次多项式函数f n(x)=a n x n+a n-1x n-1+…+a1x+a0的具体函数值,运用常规方法计算出结果最多需要n 1

次加法和n(n+1) 2次乘法,而运用秦九韶算法由内而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的算法至多需要 n次加法和n次乘法.对于计算机来说,做一次乘法运算所用的时间比做一次加法运算要长得多,所以此算法极大地缩短了CPU运算时间,因此即使在今天该算法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秦九韶算法计算f(x)=0.5x6+4x5-x4+3x3-5x当x=3时的值时,最先计算的是() A.-5×3=-15 B.0.5×3+4=5.5 C.3×33-5×3=66 D.0.5×36+4×35=1 336.6 答案 B 解析f(x)=0.5x6+4x5-x4+3x3-5x=(((((0.5x+4)x-1)x+3)x+0)x-5)x, 然后由内向外计算,最先计算的是0.5×3+4=5.5. 5.若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4x5-x2+2当x=3时的值,则需要做乘法运算和加减法运算的次数分别为() A.4,2 B.5,3 C.5,2 D.6,2 答案 C 解析∵f(x)=((((4x)x)x-1)x)x+2,∴乘法要运算5次,加减法要运算2次. 6.已知函数f(x)=6x6+5,当x=x0时,用秦九韶算法求f(x0)的值,需要进行乘方、乘法、加法的次数分别为() A.21,6,2 B.7,1,2 C.0,1,2 D.0,6,1 答案 D 解析∵f(x)=6x6+5, 多项式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6, ∴要进行乘法运算的次数是6. 要进行加法运算的次数是1, 运算过程中不需要乘方运算. 7.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下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曾经创造了光辉夺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上凝聚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着丰富而精辟的关于领导问题的思想。 一、中国传统领导思想综述 (一)道家的领导思想 道家认为人性本于自然,即所谓的“道”。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的本源,世间万物都由道而生,回归于道。所以,在社会管理思想中,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引申到治国,“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以法治国,而非人治;人过多的干预社会秩序则乱,法治则井然有序。“无为而治”对于帝王个人准则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才摆在合适的岗位上,具体事情分摊给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亲。 在老子看来,领导的艺术就在于“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执古之道,御今有之”,也就是说,能掌握亘古不变的真理,就能够驾驭现实的环境。既然世间万物的运转都是自然而然的,那么最成功的管理之道也应该是这样,要努力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管理行为自然发生、自然实施、自然完成。 (二)儒家的领导思想 儒家的核心领导思想主要有“仁者爱人”、“中庸之道”、“为政以德”三大思想理论。 “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明确仁的本质是爱人。人不仅要爱父母,爱子女,还要爱普通的老百姓。 孔子推行“仁政”,将“仁者爱人”用之于治国。《大道礼记》记载,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曰:“人道政为大。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孟子主张“王政”。“王政”与“仁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主张将“仁”的观念与政治相结合,用仁德来治理国家。孟子之所以提出“王政”的概念,就是相对于战国时期的“霸政”,是在与“霸政”比较与区别上提出来的。孟子认为“霸政”是以力服人,即用武力与刑罚服人,而非心服,服得不彻底。“王政”则以心服人,用德化教育服人,使天下人心悦诚服。“王政”也被人们称为“王道”。 “王道”是隐含着“人性善”为前提的。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的人性假设,来作为他的“仁政”理论基础。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仁、义、礼、智”,而且“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那么为什么后来“性相近,习相远”了呢?原因是“苟不教,性乃迁。”孔孟还把“善”作为社会和谐和安定的重要基础,致力于教人们为善。因此,“王道”思想主张以“性善”为起点,要求“怀柔”,通过“德化教育”长善救失。 “王道”论者极力反对“霸道”论下用刑罚统治百姓、用武力征讨天下的统治方式,

高中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函件《关于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要求“增加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 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因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此专题,将 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选取典型样题深度解读,希望能够给予广大师生的复习备考以专 业的帮助与指导. —、算法问题 1 .用更相减损术求 294和84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为 ( ) A . 2 B . 3 C. 4 D. 5 答案 C 解析 (84,294) f (84,210) f (84,126) f (84,42) f (42,42),—共做了 4 次减法. 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 《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 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a , b 分别为14,18,则输岀的a 为( ) A . 4 B . 2 C. 0 D. 14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输岀的a 是18,14的最大公约数2,故选B. 3. 用辗转相除法求 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 ( ) A . 1 B . 2 C . 3 D . 4 答案 C 解析 ?/ 459-357 = 1 …102, 357-02 = 3…51, 102 -51 = 2, ??? 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 51,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 3. 4. 秦九韶算法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一种多项式简化算法,对于求一个 项式函数 f n (x) = a n x n + a n -1+…+ ay + a 。的具体函数值,运用常规方法计算岀结果最多需要 次加法和 n n 次多 n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精神?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决不是简单的复古。我们需要的,是要从上万年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中,认取那些穿越时空、恒久生辉的伟大精神,并在21世纪的今天努力实践和弘扬这些精神。 包容博大的精神。中国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是海纳百川的文化。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地包容并融合外来文化。今天的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融合,也是中国文化开放兼容的一个具体体现。印度佛教来到中国,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印度人释迦牟尼简直加入了中国国籍。近当代中国对西方思想的欢迎,中国成了西方思想的试验田,也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开放精神的体现。当然,一切外来的思想文化,都经过了也都必将经过已有的中华文化体系的熔炼,其精华被吸取之后,又将生发出全新的更加灿烂博大的中华文化。 天下大同的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表现的都是中华民族重视天下的和谐和相互友爱而非互相的对抗或欺凌弱小。今天中国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也是大同精神的体现。历史上强大的中国,没有主动侵犯小国。中国版图的扩大,是在回击当时的外族侵略以及外族文化主动融入中原文化的结果。强大的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给各国送去的是丝绸、瓷器等各种物品。今天西方某些人的“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是他们以西方对抗和竞争性的思维、以自己爱好侵略的历史来揣度以和谐大同为核心特色的中华文化的表现。 中庸的精神。中庸不是当好好先生,而是一种为人处事上的恰到好处,是一种“黄金分割”的大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智、仁、勇”的结合才是完善的人格,而非强调一端,就是中庸精神的表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就是中庸。“随心所欲”但是“不逾矩”,就是中庸。中庸也意味着虽然能力智慧优胜但是心态平实谦虚,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国人可以发明火药,但是不用来制造武器,这就是中庸和平的精神。“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中庸,“高高山顶立,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 2、海内外华人都称为炎黄子孙。“炎”和“黄”是远古时代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相传他们联合统一了华夏,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右图为黄帝像。 3、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上,以禹为代表的夏后族起过重大作用。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又获得了华夏族的称号。今天,人们用“华夏”来代表中华民族。“华夏子孙”也是海外华人感到自豪的光荣称号。 4、爱国、爱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乃至献身,是最宝贵的品格。由此而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要求。 5、自强不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立,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使人们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人生,使勤劳刻苦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从而维系着民族独立,推动着民族进步。 6、中华民族崇尚道德,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国家政治好坏的关键。因此人人都应恪守道德准则,以德才兼备为人生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 7、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深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崇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求真务实精神。 8、中华文化包含着宽容大度精神,主张各民族、各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实现“协和万邦”。 9、《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它蕴涵的思想内容渗透在中国天文学、物理学、预测学、数学、医学、武术学等各个领域。 10、《周易》被国外看作是中国5000多年文化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引起了西方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出现了世界性的“易学”。 1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产生了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出现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这就是“百家争鸣”。它对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学中的传统文化问题大全

数学中的传统文化问题大 全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算法问题 1.用更相减损术求294和84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为( )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84,294)→(84,210)→(84,126)→(84,42)→(42,42),一共做了4次减法. 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着《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为( ) A.4 B.2 C.0 D.14 答案B 解析由题意输出的a是18,14的最大公约数2,故选B. 3.用辗转相除法求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459÷357=1…102, 357÷102=3…51, 102÷51=2, ∴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51,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3. 4.秦九韶算法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一种多项式简化算法,对于求一个n次多项式函数f n(x)=a n x n+a n-1x n-1+…+a1x+a0的具体函数值,运用常规方法计算出结果最多需要 n次加法和nn+1 2 次乘法,而运用秦九韶算法由内而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的算法至多需要 n次加法和n次乘法.对于计算机来说,做一次乘法运算所用的时间比做一次加法运算要长得多,所以此算法极大地缩短了CPU运算时间,因此即使在今天该算法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秦九韶算法计算f(x)=+4x5-x4+3x3-5x当x=3时的值时,最先计算的是( ) A.-5×3=-15 B.×3+4=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

第二章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历史上的三大文明区: 东亚, 东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地中海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 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 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世界古代三大哲学家: 孔子释迦牟尼亚里斯多德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况 萌芽期(商周时期) 奠基和形成期(春秋战国) 全面成熟时期(汉代明初) 嬗变期(明中叶清)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期 (商周时期) (一)《易经》 《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 阴阳来源于《易经》 八卦基本符号 : 天(乾), 地(坤), 雷(震), 火(离), 风(巽), 泽(兑), 水(坎), 山(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 (二)《尚书.洪范》 中提出的"五行说": 尚书洪范中提出的"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阴阳""八卦""五行"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二,古代哲学的奠基和形成期 (春秋战国) 孔,老,墨学说产生标志着古代哲学的奠基 (二)战国末期古代哲学全面形成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儒,道,墨,法,名,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临淄稷下学宫 战国时 儒家有八派,以思(子思)孟(孟子) 学派和荀子学派影响为最大. 三,古代哲学全面成熟时期 (汉代明初) (一)汉代经学 儒家经典在后世被成为" 儒家经典在后世被成为"经",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汉代确立的儒家经典有: 《易》,《书》,《诗》, 春秋》《礼》,《乐》,《春秋》 1,官方哲学的重要代表董仲舒 董仲舒的主要学说:天不变,道也不变";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性三品",三纲五常君,父,夫;仁,义, 礼,智,信. 董仲舒哲学思想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哲学思想学术思想由纷杂走向统一的的完成,哲学的经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成为我国入世"哲学的代表. 2,无神论者王充(27~约97) 王充在《论衡》《问孔》等著作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