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7第二课时导学案

17第二课时导学案

17第二课时导学案
17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校: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册编号:017

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编写人:李峰审核组长:审核领导:使用人:

温馨寄语: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知识链接】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和文学著作《》,据说此书是时期所作,据史写的体史书。成语、即出自本文。本文记述的战役是古代一个著名的战例。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牺牲

..玉帛古义:今义:小大之狱.古义:今义:二、自主学习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回答“忠之属也”具体所指内容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4、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三、合作探究

1、“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2、在战前准备阶段,曹刿两次否定鲁庄公的答话意在强调什么?

鲁庄公把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周围之臣和神灵身上,曹刿两次否定意在使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才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以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

3、《孙子兵法》中有言‘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请找出文中表述这种战略思想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四、展示释疑

1、结合课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2、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原因:夫大国——伏焉目的:判断敌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3、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五、拓展延伸

1、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2、请同学们从课文写作特色、人物塑造两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谈认识。

提示:可运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阐述。

示例: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自信及对统治者的蔑视”。

3、长勺之战,鲁国以弱胜强,从曹刿对战前准备的分析中,体现出了一种什么思想?你如何评价?作者为什么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而略写战争过程呢?

六、课堂小结

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七、课堂检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空。

2、“何以战”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的作用,从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可以看出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依次寄托在、、上写鲁庄公的“鄙”从而通过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

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曹刿回答“忠之属也”具体所指内容是“”。

4、毛泽东同志曾对本文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指的是文中的哪一件事?

5、曹刿认为做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便能取信于民。你认为当今领导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取信于民?(答出三点皆可)

八、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