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肥料学复习要点..

肥料学复习要点..

肥料学复习要点..
肥料学复习要点..

肥料学知识点

一、题型

1、名词解释:

有机氮的矿化: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磷酸退化作用:当过磷酸钙吸湿后,除易结块外,其中的磷酸一钙还会与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弱酸性磷肥:能够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

水溶性磷肥:凡养分标明量主要属于水溶性磷酸一钙的磷肥。

复混肥料:是指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肥料。

2、填空题

3、选择题

4、问答题(4个):

1)必需元素

答:大量营养元素:C、H、O、N、S、P、K、、

微量营养元素:、、B 、、、、、

必须元素的3个标准

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

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

3. 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2)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特点对比

3)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磷酸的退化作用沉淀作用微生物的固定作用

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不论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都存在这个问题。第二个原因是磷在土壤中的运动很弱。这个原因实际上是第一个原因的结果。

4)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1、成土母质

一方面土壤成土母质本身含量就低,另一方面总量高,但有效含量低。这是由土壤值、、水分状况以及微生物活动决定的。

2、土壤值

一般酸性土壤容易出现缺钼,因为酸性土壤中,钼与活性铁、铝作用形成钼酸铁和钼酸铝沉淀;石灰性、碱性土壤容易出现缺

铁、磷、锌、硼元素。

3、氧化还原电位

主要是对铁、锰、铜等变价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明显的影响。例如=3附近 3+ 和形成()3沉淀,而2+仍呈溶解状态,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渍水土壤易发生亚铁2+毒害。

4、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比较复杂,在一定的有机质含量范围内大多数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

高而增加;但若土壤有机质含量过多反而会固定有效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其有效性。

5、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将导致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通气等改变。如水稻土渍水后,值上升,降低,导致了铁锰氧化物还原而溶解,有时候水稻土产生铁毒、锰毒。

6、土壤质地

黏质土土壤胶体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强吸附保存微量养分的能力强,因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高。

7、吸附现象

微量元素会被黏土矿物、氧化物和有机质表面所吸附。土壤中的铁、锰氧化物包蔽和吸附着许多微量元素。

5、计算题(1个)复合肥部分

一、知识点

第六章

必需元素的三个标准:

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

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

3. 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有益元素: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或对某些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钴)、(镍)、(硒)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1、一是养分向根表迁移 2、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

养分向根部迁移的三个途径及每个途径运输的元素:

截获质流、、扩散:、4+、H24-

被动吸收:又称非代谢吸收,是一种顺电化学势梯度的吸收过程,不需消耗能量。

特点: 1. 顺电化学势梯度2. 没有选择性3. 不消耗能量

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进入植物细胞内的现象。它需要消耗生物代谢能量。

特点: 1. 逆电化学势梯度2. 高度选择性3. 消耗能量

根对养分吸收的主要部位: 离根尖10以内根吸收养分最多。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主要是根系,次是叶片。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介质中的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根的代谢活性、苗龄、生育时期植物体内养分状况等。

植物营养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连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养分,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是植物营养的连续性。

植物营养临界期: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在植物生育期中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间。

强度营养期:单位时间内吸收养分数量最多的时期,称为作物需肥的强度营养期。

合理施肥的原则:

1、养分归还学说: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归还给土壤的学说。

2、最小养分律(木桶理论):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性因子制约的规律。

3、报酬递减律:在其它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产量却呈递减的趋势。

4、因子综合作用律:1. 作物丰产是光照、温、水、养分、空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 利用因子间的交互效应提高肥效是因子综合作用律的特点。

第七章

氮:

植物缺乏氮的症状与发生部位:老叶、新叶。

土壤中氮的形态:

土壤中氮的转化:

增加及减少土壤有效氮的途径:

增加途径:施肥(有机肥、化肥)、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喜硝作物)、生物固氮、雷电降雨。

减少途径:植物吸收带走、氨的挥发损失、硝化作用(喜铵作物)、反硝化作用、硝酸盐淋失、

生物和吸附固定(暂时)。

有机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有机氮矿化的影响因子:

有机肥施入土壤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完成有机氮素矿化。因此,凡是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因素必然影响有机氮的矿化过程和矿化速率,这些因素除有机肥本身特性外,还包括温度、水分、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质地等。

有机肥本身特性:

不同有机肥的特性不同,这决定了其施入士壤后的矿化行为,同时也决定了其通过矿化可转化为植物有效性氮的数量。温度:

有机肥的氮素矿化是由多种微生物和土壤酶参与的一系列过程,温度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数量、活性以及土壤酶话性影响有机肥氮素矿化。

水分:

水分条件将改变土壤通气状况,影响有机肥中可溶性底物在土壤中的扩散,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进而影响有机肥氮素矿化过程中的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不同,其孔隙系统、通气状况以及持水能力不同,进而影响参与降解有机肥的微生物活性,因此其对有机肥氮的矿化速率及矿化量的影响更为复杂,很难断定试验结果差异是单纯由质地差异引起,还是由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所致。

其它理化性状:

除土壤温度、水分、质地之外,其它理化性状也可能影响有机肥氮素矿化,如土壤值、土壤重金属含量等。

施肥:

施用化学氮肥对有机肥氮素矿化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促进作用,增加其氮素矿化量,提高矿化速率,特别是在砂质、

低肥土壤上,这种效果尤其显著;另一种是无显著影响。

氮肥四大类及每类的具体肥料(举例):

一、铵态氮肥(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

氯化铵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上施用效果较好,其肥效与等氮量的硫酸铵相当,甚至略高。但不宜在烟草、甜菜、甘蔗、马铃薯、葡萄、柑桔等忌氯作物上施用

二、硝态氮肥(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和硝酸钾)

硝酸铵对烟草、棉花、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尤其适用。

三、酰胺态氮肥(尿素和石灰氮)

四、长效氮肥(脲醛缩合物和包膜肥料)

氮肥的施用原则:

根据1.气候条件 2土壤条件 3作物氮素营养特性 4.各种氮肥特性 5.氮肥要深施

(或氮肥深施;氮肥与有机肥,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增效剂)

氮肥的合理分配:

氮肥的合理分配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的氮素营养特点和肥料本身的特性来进行。

A土壤条件:土壤条件是进行肥料区划和分配的必要前提,也是确定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技术的依据;

B营养特点:作物的氮素营养特点是决定氮肥合理分配的内在因素;

C肥料特性:肥料本身的特性也和氮肥的合理分配密切相关。

氮肥的缺素症症状及例子:

1)氮不足时植株生长矮小,瘦小、直立,茎杆细瘦,分枝分蘖少,叶色变淡,呈浅绿或黄绿。

2)因氮易从较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再利用,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黄化,逐渐扩展到上部叶片,黄叶脱落提早。根量少、细长而色白。花和果实少。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

对氮的吸收形态:

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少量吸收其他低分子态的有机氮。

有机氮矿化时微生物的碳氮比条件:

最适条件:温度为20~30,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土壤=7,≤25:1。

磷:

磷肥的临界期在苗期,磷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组成,磷的吸收主

要在根毛区。

植物体内P素营养状况:

有机:占85%,以核酸、磷脂、植素为主,幼叶中多

无机:占15%,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形式存在,老叶中多

土壤中的无机P化合物:磷酸钙、磷酸铁和磷酸铝化合物、闭蓄态磷、磷酸铁铝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复合而成的磷酸盐类。

植物对磷、氮吸收的形态:

植物对磷吸收的形态:

1. 主要是正磷酸盐:H24-> 42->43-

2.偏磷酸盐、焦磷酸盐

3.少量的有机磷化合物

植物对氮吸收的形态:

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少量吸收其他低分子态的有机氮。

缺磷之后的症状:

1、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或分枝少;

2、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

3、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等叶色暗绿症状从茎基部开始;

4、植物缺磷的症状常首先出现在老叶。

磷酸退化作用:当过磷酸钙吸湿后,除易结块外,其中的磷酸一钙还会与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土壤中有机磷无机磷的转化:

无机磷的主要形态:

包括:土壤液相中的磷(以H24-和42-为主)、固相的磷酸盐、土壤固相上的吸附态磷。

磷肥种类及例子:

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 ;弱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钢渣磷肥);难溶性磷肥(磷矿粉、骨粉)。

水溶性磷肥中重钙和普钙的区别:

重钙不含硫酸铁、硫酸铝,几乎全部由磷酸一钙组成.在土壤中不致发生磷酸退化作用。在碱性土壤及喜硫作物中,重钙效果不如普钙。

每种磷肥中的代表磷肥(至少一种)

一、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普钙)、重过磷酸钙(重钙);

二、弱酸溶性(或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钢渣磷肥、脱氟磷肥、沉淀磷肥和偏磷酸钙等;

三、难溶性磷肥:磷矿粉、骨粉。

水溶性磷肥施用后利用率低的原因:磷酸的退化作用沉淀作用微生物的固定作用

施用方法

目的:提高过磷酸钙的利用率。

原则:1、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2、增加与作物根群的接触面积

方法:1、集中施用

2、分层施用

3、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4、制成粒状磷肥

5、作根外追肥

磷肥的施用特点:总之,应把磷肥优先分配于有效磷含量低的低产土壤上;施用原则:减少水溶性磷肥的固定,增加非水溶性磷的释放。

轮作制度:

轮作制度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在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将磷肥重点分配在旱作上。有绿肥或豆类的轮作中,优先施在绿肥或豆科作物上,其间接作用很明显。

磷肥特性:

1、水溶性磷肥。主要有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和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适合于各种土壤、各种作物,但最好用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其中磷酸铵是氮磷二元复合肥料,且磷含量高,为氮的3~4倍,在施用时,除豆科作物外,大多数作物直接施用必须配施氮肥,调整氮、磷比例,否则,会造成浪费或由于氮磷施用比例不当引起减产。

2、拘溶性磷肥。包括钙镁磷肥、磷酸氢钙、沉淀磷肥和钢渣磷肥等。这类磷肥不溶于水,但在土壤中被弱酸溶解,被作物吸收利用。而在石灰性碱性土壤中,与土壤中的钙结合,向难溶性磷酸方向转化,降低磷的有效性,因此,适用于在酸性土壤中施用。

3、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骨粉和磷质海鸟肥等,只溶于强酸,不溶于水。施入土壤后,主要靠土壤的酸使它慢慢溶解,变成作物能利用的形态,肥效很慢,但后效很长。适用于酸性土壤用作基肥,也可与有机肥料堆腐或与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效果较好。

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放:

一、土壤供磷状况与磷肥的分配,应把磷肥优先分配于有效磷含量低的低产土壤上

二、根据作物需磷特性与轮作中磷肥的分配

三、根据磷肥品种与其合理分配和施用

四、改进施肥方法

钾:

钾的营养作用:

1、作为多种酶的活化剂;

2、促进光合作用;

3、促进糖代谢;

4、促进蛋白质合成;

5、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

缺钾症状:

1、植株生长缓慢,矮化;

2、下部老叶叶缘先发黄,然后变褐、焦枯;

3、有些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叶肉突起,叶脉下陷;

4、根系生长不良,色泽黄褐;

5、种子、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

6、早衰。

钾肥的种类:

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硫钾镁肥、草木灰

钾肥的合理施用:

(一)、土壤供钾能力与钾肥肥效

(二)、作物需钾特性与钾肥肥效 : 1.作物种类对钾的要求

2.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钾的需要

3.作物根系特性与钾肥施用(三)、肥料配合与钾肥肥效

(四)、气候条件与钾肥肥效

(五)、钾肥种类、施用方法与钾肥肥效

第八章

最常见的钙肥:石灰包括生石灰()、熟石灰[()2]、碳酸石灰(3)。

忌氯作物的意思及有哪些:

有些植物对氯离子非常敏感,当吸收量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地影响产量和品质,通常称这些植物为忌氯植物。例:烟草、茶树、葡萄、甜菜、西红柿、莴苣等。

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成土类型和成土母质、土壤值、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吸附现象。

缺微量元素后新叶与老叶的表现:

缺硼:首先表现于幼嫩组织;叶色暗绿,叶片肥厚、皱缩,茎、叶柄易裂开。

缺锌:在老叶上先出现症状;老叶叶脉间黄化(失绿);新生叶小,并丛生。

缺钼:叶片失绿,出现斑点,边缘焦枯并卷曲;十字花科植物缺钼叶片瘦长畸形,螺旋状扭曲,老叶变焦枯。

缺锰:首先表现于幼嫩叶片上;叶片失绿并出现黄褐色斑点,而叶脉保持绿色。

【农学课件】《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农学课件】《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2014228 适用专业:园林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开课学期: 总学时:40 教学时数:30/10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土壤肥料学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2、地位和任务 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园林植物栽培的基础。 3、总体要求 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修订的依据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1章绪论 Introduction 1、教学目的:介绍课程基本情况、重要性、发展概况及主要研究内容。 2、教学内容: (1)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土壤肥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章的基本要求: (1)了解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2章土壤的组成 soil component 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物质组成,重点讲述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性质。 2、教学内容: (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岩石的类型;岩石的风化;土壤母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没有层次和化石,包括侵入石和喷出岩。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层次性和生物化石。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坚硬、呈片状组织。 土壤粒级:将土粒分为石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的分类: 砂土类(“热性土”、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保肥性差、松散易耕、“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土类(“冷性土”、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土壤有机质:除了矿物质外的固相土壤。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每年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 土壤有机质形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吸湿水、土壤膜状水、土壤毛管水、土壤重力水。 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籍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多)分子层。 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土壤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支持水:指地下水层籍毛管力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指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重力水:指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分数。 土壤容量含水量:指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 土壤相对含水量: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50%30%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初中化学肥料必会知识点

营养物质、化肥必考必会知识点 1、鱼、瘦肉、蛋、奶、豆制品(豆腐),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其作用是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提供能量。 2、谷物(如大米、玉米、面)、马铃薯、糖等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作用为为机体活动及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3、肥肉、植物油、黄油等富含的营养素是油脂,作用为为机体活动及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4、营养素每克释放能量大小比较:油脂> 蛋白质> 糖类 供给生命活动能量所占比例:糖类(60%~70%)> 油脂(20%~25%)> 蛋白质 5、青菜、水果等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作用为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V A——会引起夜盲症缺VB——会引起脚气病 缺VC——会引起坏血病缺VD——会引起软骨病 6、钙、磷、钾、钠为常量元素,铁锌硒碘氟为微量元素,无机盐中的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为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些元素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缺铁——患贫血缺氟——患龋齿缺碘——患甲状腺肿大 缺钙——幼儿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氟过量——患氟斑牙和氟骨病碘过量——患甲状腺肿大 7、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占人体质量的99.95%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9、化肥分类主要是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 ⑴氮肥作用:促进作物茎叶生长茂盛、使叶色浓绿(农作物缺氮:叶片发黄等) ⑵磷肥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农作物缺磷:会引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磷过量:会引起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 ⑶钾肥作用: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农作物缺钾:叶边缘、叶尖发黄,易倒伏) ⑷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 钾肥主要有:K2SO4、KCl 磷肥主要有:磷矿粉化学式为Ca3(PO4) 2 复合肥主要有:KNO3、NH4H2PO4、KH2PO4 10、草木灰是农家肥,主要成份K2CO3,溶液显碱性 11、铵态氮肥不能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的原因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氮肥中,尿素、硝酸钠等可与碱性物质混用)。

土壤肥料教学大纲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YUN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土壤肥料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技术学部 园艺系

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 [英文名称]Soil and Fertilizer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模块)]专业必修课 [学时]:68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等专业的重 要专业课,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奠定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技能 为根本。让学生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土壤、肥料的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关系,能有效的运用土壤、肥料为企业的花卉生产和园林工程建设服务。 三、教学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以土壤肥料理论和操作方法为主要内容,以 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环节,以学生实验为辅助手段,多渠道、多种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要点】 序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2、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资源和环境; 3、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种的地位与作用; 4、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三、重点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土壤固相组成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及土壤的形成,知道土壤有机质及作用和调节。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和岩石; 2、土壤的形成:成土因素及作用,岩石矿物的风化,土壤的形成; 3、土壤颗粒与土壤质地:土壤粒级,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腐 殖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三、重点 土壤的形成、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有机质的转化、作用与调节。 第二章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孔隙、密度和容重,土壤结构与肥力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孔隙性:土壤的密度和容重,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与特征,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 结构的形成和团粒结构土壤的培养。 3、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土壤耕性。 三、重点 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团粒土壤的培养。 第三章土壤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要求 知道土壤胶体,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土壤的酸碱性和其它化学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概念与种类,土壤胶体的特性。 2、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土壤阳离子交换吸 收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供肥性。 3、土壤的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酸碱性概述,土壤酸性,土壤碱性, 土壤酸碱性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的缓冲作用。 4、土壤的其它化学性质:土壤溶液,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三、重点和难点

初三化学经典 化学肥料(提高) 知识讲解

化学肥料(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知道使用化肥、农药的利弊,提高环保意识。 2.掌握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区分方法;掌握氮肥中氮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1.化肥:以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制成的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N、P、K等)的化学肥料简称为化肥。 2.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缺乏时的表现:(高清课堂《化学肥料》一) 3.常见化肥的物理性质: 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种,其中氮、磷、钾需要量最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如KNO3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3.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肥、锰肥、铜肥、锌肥、钼肥等,施用量较少,但植物缺少这些微量元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减弱抗病能力。

要点二、化肥的鉴别 铵态氮肥钾粉磷肥看外观白色晶体灰白色粉末 加水全部溶于水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 气 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 氨气放出 2.氮肥的简易鉴别: (1)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的,碳酸氢铵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的氮肥相区别。(2)其他常见氮肥可按下列步骤加以鉴别: 【要点诠释】 1.氮肥中含有铵根的盐,称为铵盐,如NH4HCO3、NH4NO3等,这类化肥又称为铵态氮肥。 2.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即为氨水,显碱性其pH大于7),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常用此法检验铵态氮肥。还说明这类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要点三、化肥、农药的利弊及合理使用 1.利: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 2.弊: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难以实现增产效益,还会带来环境问题。如造成对土壤、水源、大气的污染等。 种类性质使用注意事项 碳酸氢铵 NH4HCO3 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 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 放出氨气。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 物质 (1)不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降低肥效 (2)贮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曝晒;施 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硝酸铵 NH4NO3 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放 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 易爆炸 (1)不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降低肥效 (2)不能与易燃物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 锤砸碎

园林专业土壤肥料学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作物并能获得收获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是肥力。 2土壤肥力:在太阳辐射热周期变化的影响下,土壤能够稳,匀,足,适地协调供应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热,气,肥养分的能力。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理化,生物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第一章 4岩石矿物的风化按作用因素和作用性质的不同分为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5地质大循环:岩石矿物经分化作用释放的可溶性养分和黏粒等分化产物受风雨的淋溶使其随雨水流入江河沉积以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又重新形成岩石,我们把这种从岩石分化产物再到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称为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6地质小循环: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动植物死后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养分,这种由分化释放的无机养分转化生物有机质再转化为无机养分。 7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第二章 8土壤的三相四物质: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土壤固相),土壤空气(土壤气相),土壤水(土壤液相)。 9土壤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主体物质,是土壤的骨骼。 10土粒的分类:石砾和砂粒,粉粒,黏粒。 石砾和砂粒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 11土壤质地的分类方法:卡庆斯基质地分类,国际制质地分类,美国制质地分类。 卡庆斯基质地分类的三大类:砂土,壤土,黏土。 12砂质土类特点:土壤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成为热性土,可施用冷性有机肥料和半腐熟有机肥料作为基肥适宜种植生长期短及块茎块根的作物以及种植耐旱耐瘠的作物。 13黏质土类特征:土粒间孔隙小,透水性差,保水抗旱力强,早春升温阶段由于土温不易上升而被农民称冷性土,保肥力强,肥效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 14 土壤质地改良常用方法:1)大量施用有机肥;2)黏质土掺砂改良,砂质土掺黏改良;3)采用引洪漫淤或漫砂;4)根据不同质地采用耕作管理措施。 15土壤有机质的转化:1)矿质化过程: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座椅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2)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转化形成腐殖质的过程才,称为腐殖化过程。 16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1)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性状:在C/N比为25是有机质转化最适C/N比;在一定范围内,小于1um的土粒含量(%)含量越大,腐殖化系数越大。 2)土壤水热状况:在0~35℃范围内,有机质的分解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25~35℃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肥料》优秀教学设计

化学肥料 单元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具体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化学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药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同时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 (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应用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链接课件:丰收的庄稼、蔬菜图片。]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讲课](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 [链接课件:缺乏氮肥的植物图片。或动画:缺肥的结果、化学肥料]目的:了解氮肥的作用。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肥料学复习要点..电子教案

肥料学知识点 一、题型 1、名词解释: 有机氮的矿化: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磷酸退化作用:当过磷酸钙吸湿后,除易结块外,其中的磷酸一钙还会与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弱酸性磷肥:能够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 水溶性磷肥:凡养分标明量主要属于水溶性磷酸一钙的磷肥。 复混肥料:是指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肥料。 2、填空题 3、选择题 4、问答题(4个): 1)必需元素 答:大量营养元素:C、H、O、N、S、P、K、Ca、Mg 微量营养元素:Fe、Mn、B 、Zn、Cu、Mo、Cl、Ni 必须元素的3个标准 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 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 3. 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2)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特点对比 3)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磷酸的退化作用沉淀作用微生物的固定作用 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不论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都存在这个问题。第二个原因是磷在土壤中的运动很弱。这个原因实际上是第一个原因的结果。 4)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1、成土母质 一方面土壤成土母质本身含量就低,另一方面总量高,但有效含量低。这是由土壤pH 值、Eh、水分状况以及微生物活动决定的。 2、土壤pH值 一般酸性土壤容易出现缺钼,因为酸性土壤中,钼与活性铁、铝作用形成钼酸铁和钼酸铝沉淀;石灰性、碱性土壤容易出现缺铁、磷、锌、硼元素。 3、氧化还原电位Eh 主要是对铁、锰、铜等变价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明显的影响。例如pH=3附近Fe3+ 和OH-形成Fe(OH)3沉淀,而Fe2+仍呈溶解状态,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渍水土壤易发生亚铁Fe2+毒害。 4、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比较复杂,在一定的有机质含量范围内大多数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而增加;但若土壤有机质含量过多反而会固定有效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其有效性。 5、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将导致土壤氧化还原电位、pH值、通气等改变。如水稻土渍水后,pH值上升,Eh降低,导致了铁锰氧化物还原而溶解,有时候水稻土产生铁毒、锰毒。 6、土壤质地 黏质土土壤胶体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强吸附保存微量养分的能力强,因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高。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没有层次和化石,包括侵入石和喷出岩。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层次性和生物化石。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坚硬、呈片状组织。 土壤粒级:将土粒分为石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的分类: 砂土类(“热性土”、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保肥性差、松散易耕、“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土类(“冷性土”、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土壤有机质:除了矿物质外的固相土壤。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每年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 土壤有机质形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

肥料基本知识

<肥料基本知识> .氮、磷、钾化肥的相关质量标准有哪些?怎样简易识别? 答:国家对任何正规的化肥产品都有一定的质量标准规定,所有肥料生产企业都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进行生产。企业可以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但其有效养分及相关指标必须等于或高于国家标准。只有了解了化肥的质量标准,才能正确地分辨化肥的质量。 (1)氮肥化肥的质量标准及识别。品种有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氯化铵和 硫酸铵。 质量标准见表9。 (2)磷素化肥的质量标准及识别。品种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和 磷酸氢钙。 质量标准见表10。

(3)钾素化肥的质量标准及识别。品种主要为氯化钾和硫酸钾。 质量标准见表11。 218.复合肥料的相关质量标准有哪些?怎样简易识别? 答:(1)复合肥料的质量标准。硝酸磷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不同的生产工艺其氮、磷的含量有一定差别,因此,不同的工艺生产所执行的质量标准也不同。一般来说硝酸磷肥氮磷总含量要求36%~40%(氮为25%~27%,磷为11%~13.5%),磷酸一铵氮磷总含量要求52%~64%(氮为9%~11%,磷为42%~52%),磷酸二铵氮磷总含量要求51%~64%(氮为13%~18%,磷为38%~46%)。农业磷酸二氢钾质量标准一等品含量应大于等于96.0%,氧化钾含量大于等于33.2%,水分小于等于4.0%;合格品含量应大于等于92.0%,氧化钾含量大于等于31.8%,水分小于等于5.0%,pH均在4.3~4.7之间。 (2)简易识别。 ①外观颜色。硝酸磷肥为浅灰色或乳白色颗粒,稍有吸湿性;磷酸铵为白色或浅灰色颗粒,吸湿性小,不易结块;磷酸二氢钾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吸湿性小。 ②溶解性。硝酸磷肥部分溶于水,磷酸一铵绝大部分溶于水,磷酸二铵完全溶于水,磷酸二氢钾溶于水,但不溶于酒精。 ③磷酸二氢钾在铁片上加热,熔解为透明液体,冷却后凝固或半透明的玻璃状物质。 219.复混肥料的质量标准有哪些?怎样简易识别? 答:(1)质量标准。见表12。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 土壤学部分教学大纲 总学时:30 理论24 实验实习6 课程学分:1 课程面向专业:蚕学本科专业、农学本专科 Ⅰ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肥料学》课程是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Ⅱ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其与水、热、气、肥耕作等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土壤粘土矿物类型与电荷、离子交换、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水、肥、气、热等性质的动态变化关系。 二、能力、技能方面 通过实验分析、野外观察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测定土壤水、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土壤养分等到方面的技术,初步掌握野外认土和剖面观察方法,并将所分析观察结果与生产问题进行综合解释,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 Ⅲ选用教材的基本依据 虽然已有面向21世纪的《土壤肥料学》统编教材,一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吴礼树主编;还有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的,陆欣主编的教材。但由于我国南方、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有较大的差异,为结合实际,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也不相同。如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采用陆欣主编的,面向21世纪的《土壤肥料学》教材;南京农业大学使用的是《土壤肥料学通论》,沈其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的是谢德体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土壤肥料学》,湖南农业大学、贵州农业大学以及广西大学也有采用此教材。 Ⅳ课程讲授大纲(24学时,1学分) 绪论(2 学时) 教学目的:1、明确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了解土壤学的地位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土壤学的地位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1、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3、土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4、土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5、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 (土壤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 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按照其作用因素和 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 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成土母质:岩石矿物经过风化破碎形成的疏松堆积物。 5.土壤的机械组成:据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是划分土壤质地的依据。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 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理想 土壤)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b.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泥入砂,砂掺泥,以改良质地,改善耕性 c. 翻淤压砂、翻砂压淤:下层砂土或粘淤土翻到表层使砂粘混合,改良土性 d. 引洪放淤、引洪漫沙:利用洪水中泥沙改良土质 e. 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砂土:深播种,多次少量施肥;粘土:深沟,精耕,适量施肥 8.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蚯蚓、线虫等)和植物等的总称。栖居在土壤中的活的有机体。土 壤微生物包括: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70%-90%)、放线菌(数量仅次于细菌,适宜于有机质含量高、偏碱性土壤环境)、真菌(大多好气,喜酸性土壤)藻类(数量少于细菌、真菌等当与真菌共同生长,可风化岩石)、 原生动物。 9.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它的来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 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其形态有新鲜有机质(土壤中未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半分解的有机质 (有机质已被分解,多成分散的暗黑色小块)、腐殖质(有机残体在土壤腐殖质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褐色或暗 褐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10.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㈠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 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 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㈡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腐殖质的组成: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腐殖质的性质:带电性、吸水性、稳定性。植物物质形成学说:最初形成的腐殖物质是胡敏素。在胡敏素经过微生物的降解后才形成胡敏酸。胡敏酸进一步降解才形成富里酸。 分离方法: 11.腐殖化系数: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12.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土壤水、热状况;土壤通气状况;土壤酸碱性。 1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1)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 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4)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 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14.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调控: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调节土壤水热状况。

肥料使用基本知识说明材料

第一部分肥料基本知识 1、什么叫做肥料? 凡是施于土中或喷洒于作物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能改良土壤性状,培肥地力的物质,都叫肥料。直接供给作物必需营养的那些肥料称为直接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和复合肥料都属于这一类。而另一些主要是为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的肥料称为间接肥料,如石灰、石膏和细菌肥料等就属于这一类。 2、肥料有哪些种类? 按化学成分: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 按养分分:单质肥料、复混(合)肥料(多养分肥料); 按肥效作用方式分:速效肥料、缓效肥料; 按肥料物理状况分: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气体肥料; 按肥料的化学性质分:碱性肥料、酸性肥料、中性肥料; 3、什么是化学肥料? 从狭义来说,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生产的肥料;从广义来说,化学肥料是指工业生产的一切无机肥及缓效肥。所以一些人只把氮肥叫做化肥是不全面的,化肥是

氮、磷、钾、复合肥的总称。 4、什么叫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农村利用各种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或人畜排泄物等有机物料,就地积制或直接耕埋施用的一类自然肥料,习惯上也称作农家肥料。 5、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有什么差别? (1)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具有明显的改土培肥作用;化学肥料只能提供作物无机养分,长期施用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使土壤“越种越馋”。 (2)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所含养分全面平衡;而化肥所含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食品中的养分不平衡。 (3)有机肥料养分含量低,需要大量施用,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施用量少。 (4)有机肥料肥效时间长;化学肥料肥效期短而猛,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污染环境。 (5)有机肥料来源于自然,肥料中没有任何化学合成物质,长期施用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化学肥料属纯化学合成物质,施用不当能降低农产品品质。 (6)有机肥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只要经过充分的腐熟处理,施用后便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长期施用化肥,由于降低了植物的免疫力,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农药维持作物生长,容易造成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加。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土壤肥料学(云南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土壤是一个()系统。 A. 半封闭 B. 半开放 C. 封闭 D. 开放 2 【单选题】(2分) 土壤肥力可以分为()肥力和()肥力。 A. 自然、人工 B. 人工、潜在 C. 潜在、有效 D. 自然、有效

3 【单选题】(2分)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表层 A. 蓬松 B. 紧密 C. 松散 D. 疏松 4 【多选题】(2分) 农业生产环节包括()环节。 A. 施肥管理 B. 水分管理 C. 土壤管理 D. 植物生产 E. 动物生产

5 【多选题】(2分) 肥料分类通常包括()。 A. 缓释肥料 B. 无机肥料 C. 微生物肥料 D. 叶面肥料 E. 有机肥料 6 【判断题】(2分)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A. 错 B. 对

7 【判断题】(2分) 潜在肥力是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的,产生经济效果的那部分肥力。 A. 错 B. 对 8 【判断题】(2分) 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地,也是动物生产的基地。 A. 错 B. 对 9 【判断题】(2分) 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是否正确? A. 对 B. 错

10 【判断题】(2分) 肥力是土壤的本质。 A. 错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最初来源。 A. 矿物 B. 岩石 C. 母质 2

【单选题】(2分) 土壤形成过程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是()。 A. 地形 B. 生物 C. 气候 D. 母质 E. 时间 3 【单选题】(2分) 红壤的形成主要是()过程。 A. 脱硅富铝化 B. 粘化 C. 灰化 D. 熟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