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

部分实验答案

第三部分操作系统实验指导

实验3 指导

[实验内容]

1.进程的创建

〈任务〉

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字符“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c”。试观察记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并分析原因。

〈程序〉

#include<>

main()

{

int p1,p2;

if(p1=fork()) /*子进程创建成功*/

putchar('b');

else

{

if(p2=fork()) /*子进程创建成功*/

putchar('c');

else putchar('a'); /*父进程执行*/

}

}

<运行结果>

bca(有时会出现abc的任意的排列)

分析:从进程执行并发来看,输出abc的排列都是有可能的。

原因:fork()创建进程所需的时间虽然可能多于输出一个字符的时间,但各个进程的时间片的获得却不是一定是顺序的,所以输出abc的排列都是有可能的。

2.进程的控制

<任务>

修改已编写好的程序,将每个程序的输出由单个字符改为一句话,再观察程序执行时屏幕上出现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如果在程序中使用系统调用lockf()来给每个程序加锁,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观察并分析出现的现象。

〈程序1〉

#include<>

main()

{

for(i=0;i<500;i++)

printf("parent%d\n",i);

wait(0); /* 保证在子进程终止前,父进程不会终止*/

exit(0);

}

else

{

if(p2=fork())

{

for(i=0;i<500;i++)

printf("son %d\n",i);

wait(0); /* 保证在子进程终止前,父进程不会终止*/

exit(0); /*向父进程信号0且该进程推出*/

}

else

{

for(i=0;i<500;i++)

printf(“grandchild %d\n",i);

exit(0);

}

}

}

〈运行结果〉

parent….

son…

grandchild…

grandchild…

或grandchild

…son

…grandchild

…son

…parent

分析:由于函数printf()输出的字符串之间不会被中断,因此,每个字符串内部的字符顺序输出时不变。但是, 由于进程并发执行时的调度顺序和父子进程的抢占处理机问题,输出字符串的顺序和先后随着执行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与打印单字符的结果相同。

〈程序2〉

#include<>

main()

{

int p1,p2,i;

if(p1=fork())

{

lockf(1,1,0);

wait(0); /* 保证在子进程终止前,父进程不会终止*/

exit(0);

}

else

{

if(p2=fork())

{

lockf(1,1,0);

for(i=0;i<500;i++)

printf("son %d\n",i);

lockf(1,0,0);

wait(0); /* 保证在子进程终止前,父进程不会终止*/

exit(0);

}

else

{

lockf(1,1,0);

for(i=0;i<500;i++)

printf("daughter %d\n",i);

lockf(1,0,0);

exit(0);

}

}

}

<运行结果〉

输出parent块,son块,grandchild块的顺序可能不同,但是每个块的输出过程不会被打断。

分析:因为上述程序执行时,lockf(1,1,0)锁定标准输出设备,lockf(1,0,0)解锁标准输出设备,在lockf(1,1,0)与lockf(1,0,0)中间的for循环输出不会被中断,加锁与不加锁效果不相同。

3.软中断通信

〈任务1〉

编制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再用系统调用signal()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按ctrl+c键),当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用系统调用kill()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列信息后终止:

child process1 is killed by parent!

child process2 is killed by parent!

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以下信息后终止:

parent process is killed!

<程序流程图>

〈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waiting(),stop(),alarming(); int wait_mark;

int p1,p2;

if(p1=fork()) /*创建子进程p1*/

{

if(p2=fork()) /*创建子进程p2*/

{

wait_mark=1;

signal(SIGINT,stop); /*接收到^c信号,转stop*/

signal(SIGALRM,alarming);/*接受SIGALRM

waiting();

kill(p1,16); /*向p1发软中断信号16*/

kill(p2,17); /*向p2发软中断信号17*/

wait(0); /*同步*/

wait(0);

printf("parent process is killed!\n");

exit(0);

}

else

{

wait_mark=1;

signal(17,stop);

signal(SIGINT,SIG_IGN); /*忽略^c信号*/

while (wait_mark!=0);

lockf(1,1,0);

printf("child process2 is killed by parent!\n");

lockf(1,0,0);

exit(0);

}

}

else

{

wait_mark=1;

signal(16,stop);

signal(SIGINT,SIG_IGN); /*忽略^c信号*/

while (wait_mark!=0)

lockf(1,1,0);

printf("child process1 is killed by parent!\n");

lockf(1,0,0);

exit(0);

}

}

if (wait_mark!=0)

kill(getpid(),SIGALRM);

}

void alarming()

{

wait_mark=0;

}

void stop()

{

wait_mark=0;

}

<运行结果>

不做任何操作等待五秒钟父进程回在子进程县推出后退出,并打印退出的顺序;或者点击ctrl+C后程序退出并打印退出的顺序。

〈任务2〉

在上面的任务1中,增加语句signal(SIGINT,SIG_IGN)和语句signal(SIGQUIT,SIG_IGN),观察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这里,signal(SIGINT,SIG_IGN)和signal(SIGQUIT,SIG_IGN)分别为忽略键信号以及忽略中断信号。

<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pid1,pid2;

int EndFlag=0;

int pf1=0;

int pf2=0;

void IntDelete()

{

kill(pid1,16);

kill(pid2,17);

}

void Int1()

{

printf("child process 1 is killed !by parent\n");

exit(0);

}

void Int2()

{

printf("child process 2 is killed !by parent\n");

main()

{

int exitpid;

if(pid1=fork())

{

if(pid2=fork())

{

signal(SIGINT,IntDelete);

waitpid(-1,&exitpid,0);

waitpid(-1,&exitpid,0);

printf("parent process is killed\n");

exit(0);

}

else

{

signal(SIGINT,SIG_IGN);

signal(17,Int2);

pause();

}

}

else

{

signal(SIGINT,SIG_IGN);

signal(16,Int1);

pause();

}

}

〈运行结果〉

请读者将上述程序输入计算机后,执行并观察。

3.进程的管道通信

〈任务〉

编制一段程序,实现进程的管道通信。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线。两个子进程p1和p2分别向通道个写一句话:

child1 process is sending message!

child2 process is sending message!

而父进程则从管道中读出来自两个进程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程序〉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int pid1,pid2;

main( )

{

while ((pid1=fork( ))==-1);

if(pid1==0)

{

lockf(fd[1],1,0);

sprintf(outpipe,"child 1 process is sending message!");

/*把串放入数组outpipe中*/

write(fd[1],outpipe,50); /*向管道写长为50字节的串*/

sleep(5); /*自我阻塞5秒*/

lockf(fd[1],0,0);

exit(0);

}

else

{

while((pid2=fork( ))==-1);

if(pid2==0)

{

lockf(fd[1],1,0); /*互斥*/

sprintf(outpipe,"child 2 process is sending message!");

write(fd[1],outpipe,50);

sleep(5);

lockf(fd[1],0,0);

exit(0);

}

else

{

wait(0); /*同步*/

read(fd[0],inpipe,50); /*从管道中读长为50字节的串*/

printf("%s\n",inpipe);

wait(0);

read(fd[0],inpipe,50);

printf("%s\n",inpipe);

exit(0);

}

}

}

〈运行结果〉

延迟5秒后显示:

child1 process is sending message!

再延迟5秒:

child2 process is sending message!

〈分析〉

请读者自行完成。

<思考>

1、程序中的sleep(5)起什么作用

2、子进程1和2为什么也能对管道进行操作

[实验内容]

1 消息的创建,发送和接收

〈任务〉

使用系统调用msgget( ), megsnd( ), msgrev( )及msgctl()编制一长度为1K的消息发送和接收的程序。〈程序设计〉

(1)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结果,用一个程序为“引子”,先后fork( )两个子进程,SERVER和CLIENT,进行通信。

(2)SERVER端建立一个Key为75的消息队列,等待其他进程发来的消息。当遇到类型为1的消息,则作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SERVER 。SERVER每接收到一个消息后显示一句“(server)received”。

(3)CLIENT端使用Key为75的消息队列,先后发送类型从10到1的消息,然后退出。最后的一个消息,既是SERVER端需要的结束信号。CLIENT每发送一条消息后显示一句“(client)sent”。

(4)父进程在SERVER和CLIENT均退出后结束。

〈程序〉

#include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SGKEY 75 /*定义关键词MEGKEY*/

struct msgform /*消息结构*/

{

long mtype;

char mtexe[100]; /*文本长度*/

}msg;

int msgqid,i;

void CLIENT( )

{

int i;

msgqid=msgget(MSGKEY,0777|IPC_CREAT);

for(i=10;i>=1;i--)

{

=i;

printf("(client)sent\n");

msgsnd(msgqid,&msg,1030,0); /*发送消息msg入msgid消息队列*/ }

exit(0);

}

void SERVER( )

{

msgqid=msgget(MSGKEY,0777|IPC_CREAT); /*由关键字获得消息队列*/

do

{

msgrcv(msgqid,&msg,1030,0,0); /*从队列msgid接受消息msg*/

}

main()

{

if(fork())

{

SERVER();

wait(0);

}

else CLIENT( );

}

<结果>

从理想的结果来说,应当是每当Client发送一个消息后,server接收该消息,Client再发送下一条。也就是说“(Client)sent”和“(server)received”的字样应该在屏幕上交替出现。实际的结果大多是,先由Client 发送两条消息,然后Server接收一条消息。此后Client

Server交替发送和接收消息.最后一次接收两条消息. Client 和Server 分别发送和接收了10条消息,与预期设想一致

<分析>

message的传送和控制并不保证完全同步,当一个程序不再激活状态的时候,它完全可能继续睡眠,造成上面现象,在多次send message 后才receive message.这一点有助于理解消息转送的实现机理.

2.共享存储区的创建,附接和断接

<任务>

使用系统调用shmget(),sgmat(),smgdt(),shmctl()编制一个与上述功能相同的程序.

<程序设计>

(1)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结果,用一个程序为“引子”,先后fork( )两个子进程,SERVER

和CLIENT,进行通信。

(2)SERVER端建立一个KEY为75的共享区,并将第一个字节置为-1.作为数据空的标志.等待其他进程发来的消息.当该字节的值发生变化时,表示收到了该消息,进行处理.然后再次把它的值设为-1.如果遇到的值为0,则视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后显示”(server)received”.

(3)CLIENT端建立一个为75的共享区,当共享取得第一个字节为-1时, Server端空闲,可发送请求. CLIENT 随即填入9到0.期间等待Server端再次空闲.进行完这些操作后, CLIENT 退出. CLIENT每发送一次数据后显示”(client)sent”.

(4)父进程在SERVER和CLIENT均退出后结束.

<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HMKEY 75 /*定义共享区关键词*/

int shmid,i;

{

int i;

shmid=shmget(SHMKEY,1024, 0777|IPC_CREAT); /*获取共享区,长度1024,关键词SHMKEY*/ addr=shmat(shmid,0,0); /*共享区起始地址为addr*/

for(i=9;i>=0;i--)

{

while(*addr!= -1);

printf("(client)sent\n"); /*打印(client)sent*/

*addr=i; /*把i赋给addr*/

}

exit(0);

}

SERVER()

{

do

{

while(*addr = =-1);

printf("(server)received\n%d",*addr); /*服务进程使用共享区*/

if(*addr!=0)

*addr=-1;

} while(*addr);

wait(0);

shmctl(shmid,IPC_RMID,0);

}

main()

{

shmid=shmget(SHMKEY,1024,0777|IPC_CREAT); /*创建共享区*/

addr=shmat(shmid,0,0); /*共享区起始地址为addr*/

*addr=-1;

if(fork())

{

SERVER();

}

else

{

CLIENT();

}

}

<结果〉

运行的结果和预想的完全一样。但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现每当client发送一次数据后,server要等大约秒才有响应。同样,之后client又需要等待大约秒才发送下一个数据。

<分析〉

出现上述的应答延迟的现象是程序设计的问题。当client端发送了数据后,并没有任何措施通知server

3 比较两种消息通信机制中的数据传输的时间

由于两种机制实现的机理和用处都不一样,难以直接进行时间上的比较。如果比较其性能,应更加全面的分析。

(1)消息队列的建立比共享区的设立消耗的资源少.前者只是一个软件上设定的问题,后者需要对硬件操

作,实现内存的映像,当然控制起来比前者复杂.如果每次都重新进行队列或共享的建立,共享区的设立没有什么优势。

(2)当消息队列和共享区建立好后,共享区的数据传输,受到了系统硬件的支持,不耗费多余的资源;而消

息传递,由软件进行控制和实现,需要消耗一定的CPU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享区更适合频繁和大量的数据传输.

(3)消息的传递,自身就带有同步的控制.当等到消息的时候,进程进入睡眠状态,不再消耗CPU资源.而共

享队列如果不借助其他机制进行同步,接受数据的一方必须进行不断的查询,白白浪费了大量的CPU 资源.可见消息方式的使用更加灵活.

实验5指导

[实验内容]

<任务>

设计一个虚拟存储区和内存工作区,并使用下列算法计算访问命中率.

(1)进先出的算法(FIFO)

(2)最近最少使用的算法(LRU)

(3)最佳淘汰算法(OPT)

(4)最少访问页面算法(LFU)

(5)最近最不经常使用算法(NUR)

命中率=(1-页面失效次数)/页地址流长度

<程序设计〉

本实验的程序设计基本上按照实验内容进行。即首先用srand()和rand()函数定义和产生指令序列,然后将指令序列变换成相应的页地址流,并针对不同的算法计算出相应的命中率。相关定义如下:

1 数据结构

(1)页面类型

typedef struct{

int pn,pfn,counter,time;

}pl-type;

其中pn 为页号,pfn为面号, counter为一个周期内访问该页面的次数, time为访问时间.

(2) 页面控制结构

pfc-struct{

int pn,pfn;

struct pfc_struct *next;

}

typedef struct pfc_struct pfc_type;

pfc_type pfc_struct[total_vp],*freepf_head,*busypf_head;

pfc_type *busypf_tail;

其中pfc[total_vp]定义用户进程虚页控制结构,

*freepf_head为空页面头的指针,

(1)Void initialize( ):初始化函数,给每个相关的页面赋值.

(2)Void FIFO( ):计算使用FIFO算法时的命中率.

(3)Void LRU( ):计算使用LRU算法时的命中率.

(4)Void OPT( ):计算使用OPT算法时的命中率.

(5)Void LFU( ):计算使用LFU算法时的命中率.

(6)Void NUR( ):计算使用NUR算法时的命中率.

3.变量定义

(1)int a[total_instruction]: 指令流数据组.

(2)int page[total_instruction]: 每条指令所属的页号.

(3)int offset[total_instruction]: 每页装入10条指令后取模运算页号偏移值.

(4)int total_pf: 用户进程的内存页面数.

(5)int disaffect: 页面失效次数.

4.程序参考源码及结果

<程序>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INVALID -1

#define NULL 0

#define total_instruction 320 /*指令流长*/

#define total_vp 32 /*虚页长*/

#define clear_period 50 /*清0周期*/

typedef struct /*页面结构*/

{

int pn; fn=INVALID; /*置页面控制结构中的页号,页面为空*/ pl[i].counter=0; /*页面控制结构中的访问次数为0*/

pl[i].time=-1; /*访问的时间*/

}

for(i=0;i

{

pfc[i].next=&pfc[i+1];

pfc[i].pfn=i;

}

pfc[total_pf-1].next=NULL;

pfc[total_pf-1].pfn=total_pf-1;

freepf_head=&pfc[0]; /*空页面队列的头指针为pfc[0]*/

return 0;

}

int FIFO(int total_pf) /*先进先出算法total_pf:用户进程的内存页面数*/ {

int i,j;

for(i=0;i

{

if(pl[page[i]].pfn==INVALID) /*页面失效*/

{

diseffect+=1; /*失效次数*/

if(freepf_head==NULL) /*无空闲页面*/

{

p=busypf_head->next;

pl[busypf_head->pn].pfn=INVALID;

freepf_head=busypf_head; /*释放忙页面队列的第一个页面*/

freepf_head->next=NULL; /*表明还是缺页*/

busypf_head=p;

}

p=freepf_head->next;

freepf_head->pn=page[i];

pl[page[i]].pfn=freepf_head->pfn;

freepf_head->next=NULL; /*使busy的尾为null*/

if(busypf_tail==NULL)

{

busypf_tail=busypf_head=freepf_head;

}

else

{

busypf_tail->next=freepf_head;

busypf_tail=freepf_head;

}

freepf_head=p;

}

}

printf("FIFO:%6.4f\n",1-(float)diseffect/320);

return 0;

int LRU (int total_pf) /*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least recently used*/

{

int min,minj,i,j,present_time; /*minj为最小值下标*/

initialize(total_pf);

present_time=0;

for(i=0;i

{

if(pl[page[i]].pfn==INVALID) /*页面失效*/

{

diseffect++;

if(freepf_head==NULL) /*无空闲页面*/

{

min=32767; /*设置最大值*/

{

min=pl[j].time;

minj=j;

}

}

freepf_head=&pfc[pl[minj].pfn]; fn=INVALID;

pl[minj].time=0;

freepf_head->next=NULL;

}

pl[page[i]].pfn=freepf_head->pfn; ime=present_time;

freepf_head=freepf_head->next; ime=present_time; 6.4ffn==INVALID) /*页面失效*/

{

diseffect++;

if(freepf_head==NULL) /*无空闲页面*/

{

cont_flag=TRUE;

old_dp=dp;

while(cont_flag)

{

if(pl[dp].counter==0&&pl[dp].pfn!=INVALID)

cont_flag=FALSE;

else

{

dp++;

if(dp==total_vp)

dp=0;

if(dp==old_dp)

for(j=0;j

pl[j].counter=0;

}

}

freepf_head=&pfc[pl[dp].pfn];

pl[dp].pfn=INVALID;

freepf_head->next=NULL;

}

pl[page[i]].pfn=freepf_head->pfn;

freepf_head->pn=page[i];

freepf_head=freepf_head->next;

}

for(j=0;j

pl[j].counter=0;

}

printf("NUR:%6.4f\n",1-(float)diseffect/320);

return 0;

}

int OPT(int total_pf) /*最佳置换算法*/

{

int i,j, max,maxpage,d,dist[total_vp];

pfc_type *t;

initialize(total_pf);

for(i=0;i

{

if(pl[page[i]].pfn==INVALID) /*页面失效*/

{

diseffect++;

if(freepf_head==NULL) /*无空闲页面*/

{

for(j=0;j

{

if(pl[j].pfn!=INVALID)

dist[j]=32767;

else

dist[j]=0;

}

for(j=0;j

{

if((pl[j].pfn!=INVALID)&&(dist[j]==32767))

{

dist[j]=j;

}

}

max=0;

for(j=0;j

if(max

{

max=dist[j];

maxpage=j;

}

freepf_head=&pfc[pl[maxpage].pfn];

freepf_head->next=NULL;

pl[maxpage].pfn=INVALID;

}

pl[page[i]].pfn=freepf_head->pfn;

printf("OPT:%6.4f\n",1-(float)diseffect/320);

return 0;

}

/*该算法时根据已知的预测未知的,least frequency Used是最不经常使用置换法*/ int LFU(int total_pf)

{

int i,j,min,minpage;

pfc_type *t;

initialize(total_pf);

for(i=0;i

{

if(pl[page[i]].pfn==INVALID) /*页面失效*/

{

diseffect++;

if(freepf_head==NULL) /*无空闲页面*/

{

min=32767;

/*获取counter的使用用频率最小的内存*/

for(j=0;j

{

if(min>pl[j].counter&&pl[j].pfn!=INVALID)

{

min=pl[j].counter;

minpage=j;

}

}

freepf_head=&pfc[pl[minpage].pfn];

pl[minpage].pfn=INVALID;

pl[minpage].counter=0;

freepf_head->next=NULL;

}

pl[page[i]].pfn=freepf_head->pfn; ounter++;

freepf_head=freepf_head->next; ounter;

pl[page[i]].counter=pl[page[i]].counter+1;

}

}

printf("LFU:%6.4f\n",1-(float)diseffect/320);

return 0;

}

<结果一:〉

4 page framesFIFO:::::

5 page framesFIFO:::::

6 page framesFIFO:::::

7 page framesFIFO:::::

8 page framesFIFO:::::

14 page framesFIFO:::::

15 page framesFIFO:::::

16 page framesFIFO:::::

17 page framesFIFO:::::

18 page framesFIFO:::::

19 page framesFIFO:::::

20 page framesFIFO:::::

21 page framesFIFO:::::

22 page framesFIFO:::::

23 page framesFIFO:::::

24 page framesFIFO:::::

25 page framesFIFO:::::

26 page framesFIFO:::::

27 page framesFIFO:::::

28 page framesFIFO:::::

29 page framesFIFO:::::

30 page framesFIFO:::::

31 page framesFIFO:::::

32 page framesFIFO:::::

<分析>

从上述结果可知,在内存页面数较少(4~5页)时,五种算法的命中率差别不大,都是30%左右。在内存页面为7~18个页面之间时,5种算法的访内命中率大致在35%~60%之间变化。但是,FIFO算法与OPT 算法之间的差别一般在6~10个百分点左右。在内存页面为25~32个页面时,由于用户进程的所有指令基本上都已装入内存,使命中率增加,从而算法之间的差别不大。

比较上述5种算法,以OPT算法的命中率最高,NUR算法次之,再就是LFU算法和LRU算法,其次是FIFO算法。就本问题,在15页之前,FIFO的命中率比LRU的高。

<结果二:>

4 page framesFIFO:::::

5 page framesFIFO:::::

6 page framesFIFO:::::

7 page framesFIFO:::::

8 page framesFIFO:::::

9 page framesFIFO:::::

10 page framesFIFO:::::

11 page framesFIFO:::::

12 page framesFIFO:::::

13 page framesFIFO:::::

14 page framesFIFO:::::

15 page framesFIFO:::::

16 page framesFIFO:::::

17 page framesFIFO:::::

18 page framesFIFO:::::

19 page framesFIFO:::::

25 page framesFIFO:::::

26 page framesFIFO:::::

27 page framesFIFO:::::

28 page framesFIFO:::::

29 page framesFIFO:::::

30 page framesFIFO:::::

31 page framesFIFO:::::

32 page framesFIFO:::::

<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出,FIFO的命中率竟然比OPT的还高。至于为什么,请探讨。

实验6指导

[实验内容]

<任务>

为Linux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文件系统。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

login用户登录

dir 列目录

create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2.列目录时要列出文件名,物理地址,保护码和文件长度

3.源文件可以进行读写保护

<程序设计>

(1)设计思想

本文件系统采用两级目录,其中第一级对应于用户账号,第二级对应于用户帐号下的文件。另外,为了简便文件系统未考虑文件共享,文件系统安全以及管道文件与设备文件等特殊内容。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本系统的程序基础上进行扩充。

(2)主要数据结构

a)I节点

struct inode{

struct inode *i_forw;

struct inode *i_back;

char I_flag;

unsigned int i_into; /*磁盘i节点标号*/

unsigned int i_count; /*引用计数*/

unsigned short di_number; /*关联文件书,当为0时,则删除该文件*/

unsigned short di_mode; /*存取权限*/

Unsigned int di_addr[NADDR]; /*物理块号*/

b) 磁盘i结点

Struct dinode

{

unsigned short di_number; /*关联文件数*/

unsigned short di_mode; /*存取权限*/

unsigned short di_uid;

unsigned short di_gid;

unsigned long di_size; /*文件大小*/

unsigned int di_addr[NADDR]; /*物理块号*/

c)目录项结构

Struct direct

{

char d_name[DIRSIZ]; /*目录名*/

unsigned int d_ino; /*目录号*/

}

d)超级块

Struct filsys

{

unsigned short s_isize; /*i节点块块数*/

unsigned long s_fsize; /*数据块块数*/

unsigned int s_nfree; /*空闲块块数*/

unsigned short s_pfree; /*空闲块指针*/

unsigned int s_free[NICFREE]; /*空闲块堆栈*/

unsigned int s_ninode; /*空闲i节点数*/

unsigned short s_pinode; /*空闲i节点指针*/

unsigned int s_inode[NICINOD]; /*空闲i节点数组*/

unsigned int s_rinode; /*铭记i节点*/

char s_fmod; /*超级块修改标志*/ };

e)用户密码

Struct pwd

{

unsigned short P_uid;

unsigned short P_gid;

char passward[PWOSIZ];

}

f) 目录

Struct dir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姓名:安磊 班级:计科0901 学号: 0909090310

指导老师:宋虹

目录 课程设计内容 ----------------------------------- 3 uC/OS操作系统简介 ------------------------------------ 3 uC/OS操作系统的组成 ------------------------------ 3 uC/OS操作系统功能作用 ---------------------------- 4 uC/OS文件系统的建立 ---------------------------- 6 文件系统设计的原则 ------------------------------6 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模块 ---------------------6 文件系统的详细设计 -------------------------------- 8 文件系统核心代码 --------------------------------- 9 课程设计感想 ------------------------------------- 11 附录-------------------------------------------------- 12

课程设计内容 在uC/OS操作系统中增加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 要求如下: (1)熟悉并分析uc/os操作系统 (2)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 (3)可以是存放在内存的虚拟文件系统,也可以是存放在磁盘的实际文件系统 (4)编写测试代码,测试对文件的相关操作:建立,读写等 课程设计目的 操作系统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多道操作系统的原理与技术,与其它计算机原理、编译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关系十分密切。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建立系统和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概念,理解和巩固操作系统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掌握操作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 I.uC/OS操作系统简介 μC/OS-II是一种可移植的,可植入ROM的,可裁剪的,抢占式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它被广泛应用于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 μC/OS 和μC/OS-II 是专门为计算机的嵌入式应用设计的,绝大部分代码是用C语言编写的。CPU 硬件相关部分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总量约200行的汇编语言部分被压缩到最低限度,为的是便于移植到任何一种其它的CPU 上。用户只要有标准的ANSI 的C交叉编译器,有汇编器、连接器等软件工具,就可以将μC/OS-II嵌入到开发的产品中。μC/OS-II 具有执行效率高、占用空间小、实时性能优良和可扩展性强等特点,最小内核可编译至2KB 。μC/OS-II 已经移植到了几乎所有知名的CPU 上。 严格地说uC/OS-II只是一个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它仅仅包含了任务调度,任务管理,时间管理,内存管理和任务间的通信和同步等基本功能。没有提供输入输出管理,文件系统,网络等额外的服务。但由于uC/OS-II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源码开放,这些非必须的功能完全 可以由用户自己根据需要分别实现。 uC/OS-II目标是实现一个基于优先级调度的抢占式的实时内核,并在这个内核之上提供最基本的系统服务,如信号量,邮箱,消息队列,内存管理,中断管理等。 uC/OS操作系统的组成 μC/OS-II可以大致分成核心、任务处理、时间处理、任务同步与通信,CPU的移植等5个部分。如下图:

操作系统实验题目2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具有以下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要求 四、算法流程图 五、给出测试数据及运行结果 六、实验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

实验1 进程调度(2学时)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强对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实现基于优先级的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三、实验要求 1、假定系统有5个进程,每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PCB来代表,进程控制块的结构如下图1.1所示: 图1.1 其中: 进程名:作为进程的标识,假设五个进程的进程名分别为p1,p2,p3,

p4,p5。 指针:进程按顺序排成循环链表,用指针指出下一个进程的进程控制块首地址,最后一个进程中的指针指出第一个进程的进程控制块首地址。 要求运行时间:假设进程需要运行的单位时间数。 已运行时间:假设进程已经运行的单位时间数,初值为0。 状态:可假设有两种状态,就绪状态和结束状态。进程的初始状态都为就绪状态。 2、每次运行所设计的处理器调度程序调度进程之前,为每个进程随机确定它的要求运行时间。 3、此程序是模拟处理器调度,因此,被选中的进程并不实际启动运行,而是执行 已运行时间+1 来模拟进程的一次运行,表示进程已经运行过一个单位时间。 4、在所设计的程序中应有显示语句,能显示每次被选中的进程名以及运行一次后进程队列的变化。

实验2 银行家算法(2学时) 一、实验目的 理解银行家算法,掌握进程安全性检查的方法及资源分配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实现银行家算法,并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三、实验要求 编制模拟银行家算法的程序,并以下面给出的例子验证所编写的程序的正确性。 例子:某系统有A、B、C、D 4类资源共5个进程(P0、P1、P2、P3、P4)共享,各进程对资源的需求和分配情况如下表所示。 现在系统中A、B、C、D 4类资源分别还剩1、5、2、0个,请按

操作系统实验三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P、V原语的模拟实现 实验类型:验证型 指导教师:毕国堂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东6E507 实验时间:2017/10/23

一、实验目的 1.理解信号量相关理论 2.掌握记录型信号量结构 3.掌握P、V原语实现机制 二、实验内容 1.输入给定的代码 2.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证正确结果 三、实验要求 1.分析signal和wait函数功能模块 ●Signal函数 在进行资源增加时,首先判断增加的资源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报错 并结束函数;如果存在则将需要增加的资源数量加一,然后再判断增加 后的资源数是否大于0,如果大于0则表示之前等待队列为空,没有需 要分配的进程;如果增加后的资源不大于0,表示之前等待队列中存在 进程,则将队首的进程取出并将资源分给该进程。 ●Wait 函数 在执行wait函数时,先判断请求的资源和进程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 报错提示;如果存在则将对应资源的资源数减一,然后判断减少后的资 源数是否小于0,如果小于0,表示该资源等待队列为空,可直接将资源 分配给请求的进程;如果不小于0则表示之前资源的等待队列不为空, 则将请求的进程插在等待队列最后。 2.画出signal和wait函数流程图

3.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设备 1.PC机1台安装visual c++ 6.0 五、测试

1.首先将所有的资源分配完 2.这时再请求资源时就会出现等待现象 3.此时增加一个资源s0,则进程1对s0的等待结束直接获取资源s0 4.当再增加资源s0、s1时则进程1也结束对资源s1的等待,并且s0资源 为有空闲状态 六、实验思考 1.如何修改wait操作,使之能一次申请多个信号量? wait函数传入一个进程号和多个资源名,在wait函数中使用循环依

实时操作系统报告

实时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1001 学号:3100601025 姓名:陈治州 完成时间:2013年6月11日

实验简易电饭煲的模拟 一.实验目的: 掌握在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的应用中,基于多任务的模式的编程方法。锻炼综合应用多任务机制,任务间的通信机制,内存管理等的能力。 二.实验要求: 1.按“S”开机,系统进入待机状态,时间区域显示当前北京时间,默认模式“煮饭”; 2.按“C”选择模式,即在“煮饭”、“煮粥”和“煮面”模式中循环选择; 3.按“B”开始执行模式命令,“开始”状态选中,时间区域开始倒计时,倒计时完成后进入“保温”状态,同时该状态显示选中,时间区域显示保温时间; 4.按“Q”取消当前工作状态,系统进入待机状态,时间区域显示北京时间,模式为当前模式; 5.按“X”退出系统,时间区域不显示。 6.煮饭时长为30,煮粥时长为50,煮面时长为40. 三.实验设计: 1.设计思路: 以老师所给的五个程序为基础,看懂每个实验之后,对borlandc的操作有了大概的认识,重点以第五个实验Task_EX为框架,利用其中界面显示与按键扫描以及做出相应的响应,对应实现此次实验所需要的功能。 本次实验分为界面显示、按键查询与响应、切换功能、时钟显示与倒计时模块,综合在一起实验所需功能。 2.模块划分图: (1)界面显示: Main() Taskstart() Taskstartdispinit() 在TaskStartDispInit()函数中,使用PC_DispStr()函数画出界面。

(2)按键查询与响应: Main() Taskstart() 在TaskStart()函数中,用if (PC_GetKey(&key) == TRUE)判断是否有按键输入。然后根据key 的值,判断输入的按键是哪一个;在响应中用switch语句来执行对应按键的响应。 (3)切换功能: l计数“C”按 键的次数 M=l%3 Switch(m) M=0,1,2对应于煮饭,煮粥,煮面,然后使用PC_DispStr()函数在选择的选项前画上“@”指示,同时,在其余两项钱画上“”以“擦出”之前画下的“@”,注意l自增。 四.主要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ncludes.h" #include "time.h" #include "dos.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TASK_STK_SIZE 512 #define N_TASKS 2 OS_STK TaskStk[N_TASKS][TASK_STK_SIZE]; OS_STK TaskStartStk[TASK_STK_SIZE]; INT8U TaskData[N_TASKS];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附思考题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15 -- 2016 年度第 1 学期) 名称:操作系统综合实验 题目:oslab综合实验 院系:计算机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分散进行 成绩: 日期:2015 年10 月29 日

实验1 实验环境的使用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熟悉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 练习编译、调试EOS 操作系统内核以及EOS 应用程序。 二、实验正文 1.启动 OS Lab 2.1 执行项目 Windows 控制台窗口内容显示 2.2 调试项目 2.2.1 使用断点中断执行 2.2.2 单步调试 2.2.2 .3单步调试结果显示: 练习使用“逐语句”功能和“跳出”功能 2.2.3 查看变量的值 快速监视 添加监视 2.2.4 调用堆栈 调用堆栈显示内容 进入Func 函数 双击 main 函数所在的行表示此函数是当前调用堆栈中的活动函数。 3 新建EOS 内核项目 4 EOS 应用程序项目的生成和调试 4.1 新建EOS 应用程序项目 4.2 调试项目 添加断点后单步调试结果显示 4.3 查看软盘镜像文件中的内容 4.4修改EOS 应用程序项目名称 5 退出OS Lab 6 保存EOS 内核项目 三、综合实验总结或结论 思考与练习: 1.在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逐过程”调试,在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逐语句”调试。

答:逐语句为每执行一行语句,如果碰到函数调用它就会进入到函数里面。而逐过程碰到函数时不进入函数,把函数调用当成一条语句去执行。 2. 生成EOS SDK 文件夹的目的和作用。明白文件夹的组织结构和各个文件的来源和作用。查看EOS 应用程序包含了SDK 文件夹中的哪些头文件,是如何包含的? (1)EOS SDK为应用程序调用系统API提供服务,可作为用户编程中使用的工具包集合。(2)其主要包括INC头文件LIB文件夹、导入库文件和BIN文件夹、动态链接库、可执行程序、二进制文件。 (3)包含的头文件有:eos.h负责导出API函数,eosdef.h声明负责导出函数类型的定 义,error.h负责导出错误码。 (4)EOS应用程序在项目的头文件中只是包含了eos.h文件,在eos.h文件中又包含了eosdef.h和error.h文件。 实验 2 操作系统的启动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跟踪调试 EOS 在 PC 机上从加电复位到成功启动全过程,了解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查看 EOS 启动后的状态和行为,理解操作系统启动后的工作方式。 二、实验正文 1. 准备实验 新建一个 EOS Kernel 项目。打开boot.asm 和loader.asm 两个汇编文件。生成项目。找到loader.bin 文件,记录下此文件的大小 1566 字节。 2 调试 EOS 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2.1 使用 Bochs 做为远程目标机 找到“远程目标机”属性,将此属性值修改为“BochsDebug” 2.2 调试 BIOS 程序 2.2.1在 Console 窗口中输入调试命令 sreg 后按回车,其中 CS 寄存器信息行中的 “ s=0xf000”表示 CS 寄存器的值为 0xf000。 2.2.2 输入调试命令 r 后按回车,显示当前 CPU 中各个通用寄存器的值。其中 “ rip:0x00000000:0000fff0”表示 IP 寄存器的值为 0xfff0。 2.2.3输入调试命令 xp /1024b 0x0000,查看开始的 1024 个字节的物理内存。在 Console 中输出的这1K 物理内存的值都为 0,说明 BIOS 中断向量表还没有被加载到此处。 2.2.4输入调试命令 xp /512b 0x7c00,查看软盘引导扇区应该被加载到的内存位置。输出的内存值都为 0,说明软盘引导扇区还没有被加载到此处。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1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1、掌握进程的概念,明确进程的含义 1.2、认识并了解并发执行的实质 2.1、掌握进程另外的创建方法 2.2、熟悉进程的睡眠、同步、撤消等进程控制方法 3.1、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2、分析进程竞争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4.1、了解守护进程 5.1、了解什么是信号 5.2、INUX系统中进程之间软中断通信的基本原理 6.1、了解什么是管道 6.2、熟悉UNIX/LINUX支持的管道通信方式 7.1、了解什么是消息 7.2、熟悉消息传送的机理 8.1、了解和熟悉共享存储机制 二、实验内容 1.1、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 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试观察记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并分析原因。 1.2、修改上述程序,每一个进程循环显示一句话。子进程显示'daughter …'及 'son ……',父进程显示'parent ……',观察结果,分析原因。 2.1、用fork( )创建一个进程,再调用exec( )用新的程序替换该子进程的内容 2.2、利用wait( )来控制进程执行顺序 3.1、修改实验(一)中的程序2,用lockf( )来给每一个进程加锁,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 3.2、观察并分析出现的现象 4.1、写一个使用守护进程(daemon)的程序,来实现: 创建一个日志文件/var/log/Mydaemon.log ; 每分钟都向其中写入一个时间戳(使用time_t的格式) ; 5.1、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再用系统调用signal( )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按^c键);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用系统调用kill( )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列信息后终止: Child process1 is killed by parent! Child process2 is killed by parent! 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如下的信息后终止: Parent process is killed! 5.2、用软中断通信实现进程同步的机理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

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开课实验室DS1501 学院软件学院年级2013专业班软件工程2 班学生姓名胡其友学号20131802 开课时间2015至2016学年第一学期 总成绩 教师签名洪明坚 软件学院制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年月日学院软件学院年级、专业、班2013级软件工 程2班 姓名胡其友成绩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实验项目 名称 指导教师洪明坚 教师 评语教师签名:洪明坚年月日 1.实验目的: ?进入实验环境 –双击expenv/setvars.bat ?检出(checkout)EPOS的源代码 –svn checkout https://www.docsj.com/doc/b719059856.html,/svn/epos ?编译及运行 –cd epos/app –make run ?清除所有的临时文件 –make clean ?调试 –make debug ?在“Bochs Enhanced Debugger”中,输入“quit”退出调试 –调试指令,请看附录A 2.实验内容: ?编写系统调用“time_t time(time_t *loc)” –功能描述 ?返回从格林尼治时间1970年1月1日午夜起所经过的秒数。如果指针loc 非NULL,则返回值也被填到loc所指向的内存位置 –数据类型time_t其实就是long ?typedef long time_t; 3.实验步骤: ?Kernel space –K1、在machdep.c中,编写系统调用的实现函数“time_t sys_time()”,计算用户秒数。需要用到 ?变量g_startup_time,它记录了EPOS启动时,距离格林尼治时间1970年1午夜的秒数 ?变量g_timer_ticks

操作系统实验题目及实验报告要求

操作系统实验题目及实验 报告要求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操作系统实验 学生姓名:王桥 学号: 24 专业班级:计科123班 2014年 6月3 日 目录 一、实验一 (1) 二、实验二 (7) 三、实验三 (21) 四、实验四 (28) 五、实验五 (33)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1)操作系统安装及其接口环境 学生姓名:王桥学号: 24 专业班级:计科123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熟悉Windows1(执行程序) 2.模拟PV操作同步机构,且用PV操作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模拟PV操作同步机构,且用PV操作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提示]: (1) PV操作同步机构,由P操作原语和V操作原语组成,它们的定义如下: P操作原语P(s):将信号量s减去1,若结果小于0,则执行原语的进程被置成等待信号量s的状态。 V操作原语V(s):将信号量s加1,若结果不大于0,则释放一个等待信号量s的进程。 这两条原语是如下的两个过程: procedure p (var s: semaphore); begin s:=s-1; if s<0 then W(s) end {p} procedure v (var s: semaphore); begin s: =s+1; if s<=0 then R(s) end {V} 其中W(s)表示将调用过程的进程置为等待信号量s的状态;R(s)表示释放一个等待信号量s的进程。 在系统初始化时应把semaphore定义为某个类型,为简单起见,在模拟实验中可把上述的semaphore直接改成integer。 (2)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假定有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每次生产一件产品,并把生产的产品存入共享缓冲器以供消费者取走使用。消费者每次从缓冲器内取出一件产品去消费。禁止生产者将产品放入已满的缓冲器内,禁止消费者从空缓冲器内取产品。假定缓冲器内可同时存放10件产品。那么,用PV操作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同步,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进程的程序如下: B:array [0..9] of products; s 1,s 2 : semaphore; IN, out; integer; IN:=0;out:=0;

操作系统实验之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操作系统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三 内存管理 一、设计目的、功能与要求 1、实验目的 掌握内存管理的相关内容,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有深入的理解。 2、实现功能 模拟实现内存管理机制 3、具体要求 任选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实现 选择一种内存管理方案:动态分区式、请求页式、段式、段页式等 能够输入给定的内存大小,进程的个数,每个进程所需内存空间的大小等 能够选择分配、回收操作 内购显示进程在内存的储存地址、大小等 显示每次完成内存分配或回收后内存空间的使用情况 二、问题描述 所谓分区,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除操作系统占用一个分区外,其余分区用来存放进程的程序和数据。本次实验中才用动态分区法,也就是在作业的处理过程中划分内存的区域,根据需要确定大小。 动态分区的分配算法:首先从可用表/自由链中找到一个足以容纳该作业的可用空白区,如果这个空白区比需求大,则将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成为已分配区,剩下部分仍为空白区。最后修改可用表或自由链,并回送一个所分配区的序号或该分区的起始地址。 最先适应法:按分区的起始地址的递增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佳适应法:按照分区大小的递增次序,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坏适应法:按分区大小的递减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三、数据结构及功能设计 1、数据结构 定义空闲分区结构体,用来保存内存中空闲分区的情况。其中size属性表示空闲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空闲分区首地址,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空闲分区。 //空闲分区 typedef struct Free_Block {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struct Free_Block *next; } Free_Block; Free_Block *free_block; 定义已分配的内存空间的结构体,用来保存已经被进程占用了内存空间的情况。其中pid作为该被分配分区的编号,用于在释放该内存空间时便于查找。size表示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分区的起始地址,process_name存放进程名称,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分区。 //已分配分区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Allocate_Block { int pid;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char process_name[PROCESS_NAME_LEN]; struct Allocate_Block *next; } Allocate_Block; 2、模块说明 2.1 初始化模块 对内存空间进行初始化,初始情况内存空间为空,但是要设置内存的最大容量,该内存空间的首地址,以便之后新建进程的过程中使用。当空闲分区初始化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模拟使用银行家算法判断系统的状态 一、实验目的 银行家算法是操作系统中避免死锁的算法,本实验通过对银行家算法的模拟,加强对操作系统中死锁的认识,以及如何寻找到一个安全序列解除死锁。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笔记本。 2、软件:Windows 7 , Eclipse。 三、实验内容 1.把输入资源初始化,形成资源分配表; 2.设计银行家算法,输入一个进程的资源请求,按银行家算法步骤进行检查; 3.设计安全性算法,检查某时刻系统是否安全; 4.设计显示函数,显示资源分配表,安全分配序列。 四、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 1.资源分配表由进程数组,Max,Allocation,Need,Available 5个数组组成; 实验采用数据为下表: 2.系统总体结构,即菜单选项,如下图

实验的流程图。如下图 3.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1.首先输入进程数和资源类型及各进程的最大需求量 2.输入各进程的占有量及目前系统的可用资源数量 3.初始化后,系统资源的需求和分配表 4.判断线程是否安全

5.对线程进行死锁判断 五、实验过程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算法无法回滚操作,程序一旦执行,必须直接运行到单个任务结束为止,即使产生了错误,也必须等到该项任务结束才可以去选择别的操作。但总之,实验还是完满的完成了。 六、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使我对以前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也对操作系统中抽象理论知识加以理解,例如使用Java语言来实现银行家算法,在这个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了银行家算法,通过清晰字符界面能进行操作。不过不足之处就是界面略显简洁,对于一个没有操作过计算机的人来说,用起来可能还是有些难懂。所以,以后会对界面以及功能进行完善,做到人人都可以看懂的算法。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实验教程[1]

???VxWorks 偠 ? Laboratory Tutorial for Embedded Real ˉtime Operating System VxWorks ?? ? ? ? ? ? ? 2003 10

???VxWorks 偠 ? ? 1 ???? (1) 1.1 ?? (1) 1.2 ??? (7) 2 ? MPC860 (16) 3 ???VxWorks ? ? Tornado (25) 3.1 ???VxWorks (25) 3.2 Tornado? ? (43) 4 VxWorks?BootRom (48) 5 偠 (55) 5.1 偠??Tornado??? (55) 5.2 偠?? ??? ? ? (74) 5.3 偠?? ? ? ?? (78) 5.4 偠 ?? ??? (101) 5.5 偠?? ?????? ?? (110) 5.6 偠 ? ?????? ?? (116) ? A hwa-xpc860 偠 (120)

1 ???? ?? ?? 催? ?? ??? ?? ? ? ?? ??Ё?????? ? ?? ?? ? ? ?? ?? (Embebdded computer) Ё??? ?? ? ??? ⑤?20??60 ?? ????? ? ????? ? 1.1.1 ???? ??? ?? ? Н? ??? ????? ?? ?? ???? ???? ?? ?? ?? ?? ???? ??? ????? ? ?????BIOS? ? ? ???? ?催 ? ? ? ㄝ???? ? ??? ? ? ? ?????????? ???? ?? ? ? ? ? ???? ?? ? ? ???? ?ㄝ???? ???? ??? ? ? ??? ? ???? ? ? ?? ㄝ ?? ? ??? ? ?? ? (control)???Mointer) ??(Managemet)ㄝ ?? 1.1.2 ? ?????? ? ? 1.1. 2.1 ? ?? ? ?? ??4?? ? 1? ? ? ? ?? ? ? ???Ё ????? ???? ?? ? ? ?? ?2? ? ??? ?? ?????? ? ????? ??? П? ??? ??????? ? ?? ???? ? 3? ? ? ? ????? ?? ? 催 ? ? ? 4? ? 乏 ? ?? ?? ? ? ? ??? ? ? Ё??∴??? ?? ?? ?? ? mW??uW??1.1.2.2 ? ???? ???? ?? ?? ? ? ?? ? ??? ?? ? ? ? ? ???1000 ??????? 30 ?? ?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四

实验三进程与线程 问题: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具有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和交互性。然而程序是静态的,并且进程与程序的组成不同,进程=程序+数据+PCB,进程的存在是暂时的,程序的存在是永久的;一个程序可以对应多个进程,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程序。当操作系统引入线程的概念后,进程是操作系统独立分配资源的单位,线程成为系统调度的单位,与同一个进程中的其他线程共享程序空间。 本次实验主要的目的是: (1)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 (2)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3)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4)了解红帽子(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5)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要求: 1、请查阅资料,掌握进程的概念,同时掌握进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和线程创建和 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C语言程序编写的相关知识; (1)进程: 进程(Process)是计算机中的程序关于某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是操作系统结构的基础。程序是指令、数据及其组织形式的描述,进程是程序的实体。进程的概念主要有两点:第一,进程是一个实体。每一个进程都有它自己的地址空间,一般情况下,包括文本区域(text region)、数据区域(data region)和堆栈(stack region)。文本区域存储处理器执行的代码;数据区域存储变量和进程执行期间使用的动态分配的内

存;堆栈区域存储着活动过程调用的指令和本地变量。第二,进程是一个“执行中的程序”。程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实体,只有处理器赋予程序生命时(操作系统执行之),它才能成为一个活动的实体,我们称其为进程。 (2)进程的创建和构造: 进程简单来说就是在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它是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最小单位。但是进程是一个动态的实体,它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在于: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运行中的程序,而程序是一些保存在硬盘上的可执行代码。新的进程通过克隆旧的程序(当前进程)而建立。fork() 和clone()(对于线程)系统调用可用来建立新的进程。 (3)线程的创建和构造: 线程也称做轻量级进程。就像进程一样,线程在程序中是独立的、并发的执行路径,每个线程有它自己的堆栈、自己的程序计数器和自己的局部变量。但是,与独立的进程相比,进程中的线程之间的独立程度要小。它们共享内存、文件句柄和其他每个进程应有的状态。 线程的出现也并不是为了取代进程,而是对进程的功能作了扩展。进程可以支持多个线程,它们看似同时执行,但相互之间并不同步。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共享相同的内存地址空间,这就意味着它们可以访问相同的变量和对象,而且它们从同一堆中分配对象。尽管这让线程之间共享信息变得更容易,但你必须小心,确保它们不会妨碍同一进程里的其他线程。 线程与进程相似,是一段完成某个特定功能的代码,是程序中单个顺序的流控制,但与进程不同的是,同类的多个线程是共享同一块内存空间和一组系统资源的,而线程本身的数据通常只有微处理器的寄存器数据,以及一个供程序执行时使用的堆栈。所以系统在产生一个线程,或者在各个线程之间切换时,负担要比进程小得多,正因如此,线程也被称为轻型进程(light-weight process)。一个进程中可以包含多个线程。 2、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的实验内容及步骤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_实验五

实验五:管道通信 实验内容: 1.阅读以下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 { int filedes[2]; char buffer[80]; if(pipe(filedes)<0) //建立管道,filedes[0]为管道里的读取端,filedes[1]则为管道的写入端 //成功则返回零,否则返回-1,错误原因存于errno中 err_quit(“pipe error”); if(fork()>0){ char s[ ] = “hello!\n”; close(filedes[0]); //关闭filedes[0]文件 write(filedes[1],s,sizeof(s)); //s所指的内存写入到filedes[1]文件内 close(filedes[1]); //关闭filedes[0]文件 }else{ close(filedes[1]); read(filedes[0],buffer,80); //把filedes[0]文件传送80个字节到buffer缓冲区内 printf(“%s”,buffer); close(filedes[0]); } } 编译并运行程序,分析程序执行过程和结果,注释程序主要语句。

2.阅读以下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main() { char buffer[80]; int fd; unlink(FIFO); //删除FIFO文件 mkfifo(FIFO,0666); //FIFO是管道名,0666是权限 if(fork()>0){ char s[ ] = “hello!\n”;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精选多篇)

操作系统实验心得 每一次课程设计度让我学到了在平时课堂不可能学到的东西。所以我对每一次课程设计的机会都非常珍惜。不一定我的课程设计能够完成得有多么完美,但是我总是很投入的去研究去学习。所以在这两周的课设中,熬了2个通宵,生物钟也严重错乱了。但是每完成一个任务我都兴奋不已。一开始任务是任务,到后面任务就成了自己的作品了。总体而言我的课设算是达到了老师的基本要求。总结一下有以下体会。 1、网络真的很强大,用在学习上将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助手。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能够在网上找到。从linux虚拟机的安装,到linux的各种基本命令操作,再到gtk的图形函数,最后到文件系统的详细解析。这些都能在网上找到。也因为这样,整个课程设计下来,我浏览的相关网页已经超过了100个(不完全统计)。当然网上的东西很乱很杂,自己要能够学会筛选。不能决定对或错的,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尝试。就拿第二个实验来说,编译内核有很多项小操作,这些小操作错了一项就可能会导致编译的失败,而这又是非常要花时间的,我用的虚拟机,编译一次接近3小时。所以要非常的谨慎,尽量少出差错,节省时间。多找个几个参照资料,相互比较,慢慢研究,最后才能事半功倍。 2、同学间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老师毕竟比较忙。对于课程设计最大的讨论伴侣应该是同学了。能和学长学姐讨论当然再好不过了,没有这个机会的话,和自己班上同学讨论也是能够受益匪浅的。

大家都在研究同样的问题,讨论起来,更能够把思路理清楚,相互帮助,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3、敢于攻坚,越是难的问题,越是要有挑战的心理。这样就能够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当然这也是不提倡熬夜的,毕竟有了精力才能够打持久战。但是做课设一定要有状态,能够在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想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你不成功都难。 4、最好在做课设的过程中能够有记录的习惯,这样在写实验报告时能够比较完整的回忆起中间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当时我遇到我以前从未遇到的段错误的问题,让我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在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之后,我对段错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用相应的办法来解决。 在编程中以下几类做法容易导致段错误,基本是是错误地使用指针引起的 1)访问系统数据区,尤其是往系统保护的内存地址写数据,最常见就是给一个指针以0地址 2)内存越界(数组越界,变量类型不一致等) 访问到不属于你的内存区域 3)其他 例如: <1>定义了指针后记得初始化,在使用的时候记得判断是否为 null <2>在使用数组的时候是否被初始化,数组下标是否越界,数组元素是否存在等 <3>在变量处理的时候变量的格式控制是否合理等

操作系统实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Linux操作系统特点的是() A.开放性 B.良好的用户界面 C.良好的可移植性 D.单用户 2.在Linux系统中最高目录是() A.我的计算机 B.C:\ C./ D. home 3.可以代替任意单个字符的通配符是()。 A.? B.# C.@ D.* 4.可以代替任意字符的通配符是()。 A.? B.# C.@ D.* 4.telnet 命令的功能是() A.远程执行命令 B.传输信息C.远程登录 D.查看网络状态 5.常见的Linux发布版本很多,下列不是Linux发布版本的是() A.Red Hat Linux B.红旗Linux C.Fedora Core D.X-Window 6.怎样更改一个文件的权限设置?() A.attrib B.chmod C.change D.file 7.Linux操作系统中下面哪条命令可以把f1.txt复制为f2.txt? ( ) A. cp f1.txt f2.txt B. cat f1.txt f2.txt C. mv f1.txt f2.txt D. copy f1.txt f2.txt 8.设char dat[10],从键盘输入字符串的输入语句是:( ) A. scanf(“%d”,dat); B. scanf(“%s”,dat); C. scanf(“%d”,&dat); D. scanf(“%c”,dat); 9.让父进程等待子进程结束的函数是( ) A.exit(0); B.sleep(1) C.wait(0); D._exit(0); 10. 对标准输出设备(显示器)加锁的函数是( ) A.lockf(1,1,0);; B.lockf(1,0,0); C.lockf(1,0,1);; D.lockf(1,1,1); 11. 对标准输出设备(显示器)解锁的函数是( ) A.lockf(1,1,0);; B.lockf(1,0,0); C.lockf(1,0,1);; D.lockf(1,1,1); 12. linux系统中,预置当接收到软中断信号16跳转到func函数的命令是() A. signal(16,func) B. signal(func,16) C. kill(pid,17) D. kill(17,func) 13. linux系统中,消息队列通信中发送消息的系统调用格式是() A. msgsnd(msgqid,msfp,size,flag) B. msgqid=msgget(key,flag) C.msgrcv(msgqid,msfp,size,type,flag) D. msgctl(msgqid,IPC_RMID,0); 14. linux系统c语言编程中,让进程暂停6秒钟的命令是() A.wait(60) B.wait(0) C.sleep(6) D.sleep(60) 15. linux系统中,让后台运行的PID为1223的进程暂停的命令是() A. kill –CONT 1223 B. kill –STOP 1223 C. kill –KILL 1223 D. kill –EXIT 1223 二、填空 1)linux系统中删除当前目录下的非空子目录/dir1的命令:__rm –r /dir1____ 2)Windows系统中远程登录Linux系统的命令:__telnet ____ 3)linux系统中,显示当前目录所有文件的许可权、拥有者、文件大小、修改

操作系统实验四

青岛理工大学课程实验报告

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 功能:共享存储区的附接。从逻辑上将一个共享存储区附接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上。用于建立调用进程与由标识符shmid指定的共享内存对象之间的连接。 系统调用格式:virtaddr=shmat(shmid,addr,flag) 该函数使用头文件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8)shmdt( ) 功能:用于断开调用进程与共享内存对象之间的连接,成功时返回0,失败返回-1。 系统调用格式: int shmdt(shmaddr) char *shmaddr;/*采用shmat函数的返回值*/ (9)shmctl( ) 功能:共享存储区的控制,对其状态信息进行读取和修改。用于对已创建的共享内存对象进行查询、设置、删除等操作。 系统调用格式:shmctl(shmid,cmd,buf) 该函数使用头文件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2、步骤: (1)定义进程变量(2)定义两个字符数组 (3)创建管道(4)如果进程创建不成功,则空循环(5)如果子进程创建成功,pid为进程号(6)锁定管道 (7)给Outpipe赋值(8)向管道写入数据 (9)等待读进程读出数据(10)解除管道的锁定 (11)结束进程等待子进程结束(12)从管道中读出数据 (13)显示读出的数据(14)父进程结束 创建jincheng.c 插入文字

调 试 过 程 及 实 验 结 果 运行: 运行后: 总 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问题回答,实验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虽然对pipe()、msgget()、msgsnd()、msgrcv()、msgctl()、shmget()、shmat()、 shmdt()、shmctl()的功能和实现过程有所了解,但是运用还是不熟练,过去没 见过,所以运行了一个简单的程序。 利用管道机制、消息缓冲队列、共享存储区机制进行进程间的通信,加深了对 其了解。 (1)管道通信机制,同步的实现过程:当写进程把一定数量的数据写入pipe, 便去睡眠等待,直到读进程取走数据后,再把它唤醒。当读进程读一空pipe 时,也应睡眠等待,直到写进程将数据写入管道后,才将之唤醒,从而实现进 程的同步。 管道通信的特点:A管道是半双工的,数据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需要双方通 信时,需要建立起两个管道;B. 只能用于父子进程或者兄弟进程之间(具有亲 缘关系的进程);C.单独构成一种独立的文件系统:管道对于管道两端的进程而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教师: 学号: 姓名: 2012年3月6日 计算机学院

实验题目: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三) ----------------------------------------------------------------------------- 实验环境:VC6.0++ 实验目的:学生应独立地用高级语言编写几个常用的存储分配算法,并设计一个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对各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评测其性能优劣,从而加深对这些算法的了解。实验内容: (1)编制和调试示例给出的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程序,并使其投入运行。 (2)增加1~2种已学过的淘汰算法,计算它们的页面访问命中率。试用各种算法的命中率加以比较分析。(增加了FIFO) 操作过程: (1)产生随机数 (2)输入PageSize(页面大小1 /2/4/8 K) (pageno[i]=int(a[i]/1024)+1) (3)菜单选择

(4)OPT/ LRU/FIFO演示(pagesize=1K)

(5) 过程说明(PAGESIZE = 4K ) OPT :最佳置换算法(淘汰的页面是以后永不使用,或许是在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的页面) //在Table 表中如果未找到,记录每个元素需要找的长度 //全部table 中元素找完长度,然后进行比较,找出最大的,进行淘汰 int max=0; int out; for(k=0;kmax){ max = table_time[k]; out = k; } }//找出最长时间,进行替换 table[out]=pageno[i]; page_out++;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