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1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探

1.1信息技术在我国教学中的进展过程

我国的中小学运算机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1978年,上海的小学作为校外活动启动了运算机教育。

1982年9月,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华东师大附中进行运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开创了校内运算机教育的历史,这年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

1986年,在福建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中学运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我国中学计进展运算机教育的指导方针,通过了《一般中学电子运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试行)》,据此,还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教材。

1991年10月,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事业进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4年,全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领导,由何克抗、李克东教授带头,组织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

1997年,何克抗教授发表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由来和进展,从此奠定了运算机辅助教学新的进展方向的理论基础。

1998年,全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

1999年1月,全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数十所学校参加的“运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开题会,“课程整合”项开始走向有组织的研究时期。

此后,我国计中小学运算机教育真正走向了繁荣进展的时期。其意义,不仅是名词的变化,而且是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它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的要紧方向。

1.2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的进展现状

1.2.1国外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国外提出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较早的是美国。美国闻名的“2061打算”则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然而1997年4月才开始提供第一批教材和资源。

加拿大在这一领域也不甘落后,自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成效。

日本也于1998年7月,由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差不多方向”的咨询报告中,就提出了要求:第一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时期的各个学科中

都要积极利用运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英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也紧随美国之后。

1.2.2国内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刻,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过式的进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各地如火如茶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同时不断搜索出新的实验研究成果。据了解,全国性的信息技术教育试验区、试验校,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几乎全是关于“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项目”和“资源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应用”是二个国家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项目。2003年12月,在江苏无锡召开“全国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领域教学整合”第一届研讨会。

2001年12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运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联合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重点项目—“资源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应用”。并于2004年1月在海南的三亚召开了研讨大会。其中也有一些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例。

目前,课程整合的提法已差不多取代了原先的运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进展重点。

1.3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依据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并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目前有关于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三大流派里,建构主义学习论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指导和最要紧的依据。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瑞士闻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Piaget)的“认识结构论”为基础,通过科恩伯格(O.Ke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iz)等人的进一步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和深化。建构主义认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关于世界的明白得和给予的意义却是由个体依照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构建出来的。

(2)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构建的。

(3)认为“情形”、“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构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从以往强调“教”变为强调“学”,即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关心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纳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维。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技术的迅猛进展和广泛应用,采纳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新型教学设计制造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教学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1.4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定趋势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教育学心理学新知识新观念的不断引入,教育教学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局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化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为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改革也在各方面作出新的调整。在教材方面,现代教育教材改变了单一文字教材的状况。声像、可视光盘、CAI课件、网络课程等电子教材进入了教学领域。从教学模式方面看,突破了过去听录音、看录像的传统方式,显现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推动着教学现代化的进一步进展。

为了补偿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从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弊端,阻碍了化学教学质量。例如:(1)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无法完成;(2)一些实验反应速率过快,实验现象不易观看;(3)有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的时刻来完成,但课堂的教学时刻有限,不能及时观看到实验结果;(4)有关微观粒子运动的实验用肉眼无法看到,以致于学生难以明白得;(5)有些实验药品有剧毒,或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易造成环境污染;(6)具有高危险的实验,专门难在课堂保证其过程的安全性。假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堂上不能或不易做的实验,就能从全然上解决上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2.1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心理学说明,爱好是从事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庞大动力,学习爱好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直截了当动因。因此,“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爱好,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把握知识的志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需要制造和谐、适宜的学习环境。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视觉成效好、简明生动、直观性强,多维动画模拟试验包含大量信息,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这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味,容易对知识进行经历、明白得和保持。近几年,在化学实验教学上多采纳大量的彩色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在此基础上制作了PowerPoint课件,用于教师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显著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专门是在讲授抽象概念、描述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运动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例如,在介绍微观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编辑好动画软件程序演示品红在水中的扩散,氧原子和氢原子不断运动,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和水分子分解的过程等,将这些过程专门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强化了他们的感性知识,使他们专门容易就明白得了微观物质世界,把握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这种教学手法正是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学习环境,利用多种形式的虚拟画面,使原本枯燥的实验过程变得轻松而有味,提高学生的爱好和注意力,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爱好,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

2.2创设实验情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解剖中学化学实验,能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出现出来,专门是对学生平常无法观看的难以了解的知识更显示出庞大的作用,为学生明白得和把握化学知识提供了充分的认知手段。

2.2.1模拟疑难、污染、危险的实验

化学实验中有许多疑难、污染严峻和危险性大的实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用语言描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进行习题练习,而实验过程只能靠学生们去想象。

一些实验虽在设计上有所改进,但演示的安全性和成效仍不理想,上课演示时成功率低,如木炭还原氧化铜、氧化汞加热分解、硫在氧气中燃烧、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实验,若采纳运算机模拟这些实验,能够达到仿确实成效,并随时操纵反应进度和放大实验装置,提高细微现象的可见度,使学生能易于观看到实验结果,达到用常规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成效,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且有利于幸免危险发生。

2.2.2模拟教学中的化工生产流程

化学教材中的化工生产流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炼铁、合成氨、电解法制铝等。化工生产涉及众多大型化工设备结构、复杂的操作原理及流程。采纳传统教科书、挂图、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师难讲,学生难学。而以运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

的迅猛进展,为化工原理的新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和过程形象地展现,同时动态地展现内部结构、操作原理、工艺流程等情形,使原本难讲难学的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降低了教学难度。运用多媒体能方便地多次重复再现整个生产过程,减少教师在课堂上板书时刻,从而使教师将精力与时刻更多地集中在知识的讲解和与学生的交流上,提高课堂的利用率,这既强化了差不多知识的应用,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化和补充。

2.2.3模拟无法观看的微观实验

化学中任何化学变化差不多上微观粒子的破坏和重组或化学健的断裂和重建,这些是肉眼看不到的,学生只能够依照书上的图示和模型去想象和估量。这些具有微观性和抽象性的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专门难使学生清晰地明白得把握。我们能够运用课件制作工具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对看不见的微观变化模拟描画成为宏观的可见的实体化,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从而对化学变化的本质能一目了然。如通过运算机模拟酯化反应中羟基的脱去方式,原电池中正、负极电子的转移情形等,使实验的真实性、科学性、直观性得以实现。

2.2.4模拟易发生操作错误的实验

为了引起学生戒备,幸免不良后果显现,教师要提出某些可能显现错误的实验操作。一样情形下,教师可不能演示错误的实验,但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并加以重视,在教学上能够利用动画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及其后果。如浓硫酸的稀释、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制备氧气、氯气等实验,类似如此的问题,生动的图像比语言和文字更有说服力。

2.3优化教学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的要紧衡量标准是在同样的、有效的时刻内使学习者获得更多的知识。教育心理学实验说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这证明视听在学习过程中起的作用较大,同时也说明,视觉与听觉结合,获得知识的综合能到达94%,可见,视听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点正好适合学习者在有效地时刻里,吸取最多的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材料,形声并茂,色彩逼真,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3.1模拟耗时较长的实验

化学中有的实验反应时刻较长,而课堂教学时刻有限,无法直截了当观看结果,学生情绪受到干扰,不利于教学。如电解水的实验,一节课下来电极上收集的气体不多,难以满足对气体的鉴别。通过电脑模拟水分子的裂变气体产生,氧原子和氢原子的重组使学生如临其境,更易发觉问题的本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铁生锈的实验,要一周的时刻才有明显的现象,采纳多媒体模拟实验能够再现生锈的过程,大大缩短了实验的时刻。

2.3.2方便对比实验的分析

有些实验操作或现象需要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得出规律,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和网络化。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实验仪器搬到课堂上进行演示,如此既白费时刻,课堂效率又不高。运用信息技术技术把设计好的实验进行对比演示,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如讲卤素时模拟氟气、氯气、溴、碘分别与氢气化合的实验。专门是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实验,如碱金属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摸索它们在反应条件和现象上的差别,从而比较出它们金属性的强弱。

2.3.3增大实验复习的容量

化学实验复习内容繁多,假如采纳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复习,在习题课中重新演示实验或让学生重做实验差不多上不切实际的,教师专门难把所有的化学仪器、药品、装置等一一展现。假如采纳多媒体技术能够专门好地再现实验用品、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还能够进行仪器组装练习等,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还能够提高课堂容量,加深明白得经历,关心学生提高实验题的解题能力。

综上所诉,化学实验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在短时刻内通过实物录像将各种发生装置和过程集中展现给学生,配合教师的精要剖析,可有效地调动学生感官上的信息同意和思维上的信息处理,从而快速回忆并确认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原则与规律,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

2.4模拟实验过程,强化学生操作规范

实验的差不多操作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把握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才能保证安全实验和得到准确实验结果,化学实验的差不多操作包括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度量、物质的加热、液体的过滤、仪器的装配、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使用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差不多操作内容多且有不同的操作要求,教师通常采取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差不多操作,但往往因为学生人数多,学生所在的位置不同,使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专门难做到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晰和明白得。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为学生展现规范、严格的操作过程,规范学生的差不多

实验知识和技能,使其把握差不多实验方法和操作。如各种玻璃仪器的洗涤与装配、用移液管正确吸取溶液、锥形瓶的摇动、滴定管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以及分析天平的称量等等实验内容,都能够利用多媒体静止放像、重复放像和慢动作放像等功能对操作的难点和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或停止,让学生看清差不多操作演示,使学生能明白得“如何操作”和“什么缘故要如此操作”,为学生最终学会这些操作提供保证。

教学课件这种直观的讲授和教学示范能够更严谨,更安全的纠正学生可能显现的错误操作,对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都有专门好的关心。

3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计策

3.1化学实验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如使用的不合理,就无法实现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专门功能,会使整个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效率降低。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遇到实验就采纳多媒体技术而不做实验,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它严峻忽视了实验中“过程”的重要意义。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会慢慢消退,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大打折扣。

二、将模拟实验等同实验事实。模拟实验无法全面表达和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模拟实验是真实实验的理想化,和真实的实验现象具有一定的偏差,假如出入太大,会导致学生认知错误。用运算机模拟微观世界,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明白得物质及变化的微观本质,但微观图景跟宏观现象有本质的区别,不能进行简单的类比,同时化学药品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气味也是多媒体无法表现出来的。

三、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用多媒体演示虚拟化学实验直观、快捷、方便、安全且成效理想,完全代替实际的实验操作。利用虚拟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一部分实验教学问题,但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也无法体会到实验的艰辛与成功的欢乐,使用过多必定会陷入“纸上谈兵”的逆境。教师应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以满足他们的操作爱好,获得实践感知。

四、不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专门多时候是通过运算机那个平台来实现的,无疑会减少师生之间语音、肢体语言以及情感的交流,也就削弱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表达。事实上教师在实验时规范的实验操作,熟练的实验技能,严肃认确实实验作风,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五、教学主体混淆。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是以实验教学为主,信息技术为辅。而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也确实是说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也要以学生的进展为中心原则。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要以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进展为全然的动身点,依照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

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一些容易成功、现象明显,又无危险性的实验,学生自己操作就完全能够解决问题的就不必采纳运算机多媒体模拟。

可见,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化学实验,然而它的辅助作用却不容忽视。

3.2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整合

由于上述的种种表现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信息技术具有庞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有机整合,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

科学性是可见评判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媒体课件的科学性是指内容结构和表达法的科学性。课件制作不可违抗知识的科学性,做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传授知识并使学生把握知识。在设计实验课件时一定要保证内容正确,不违抗科学原理,注意不能显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会产生误导,给学生带来负面阻碍。

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第一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它仅仅是实验教学的补充,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化学实验教学还要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绿色实验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必定要求。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其优势来辅助教学,同时又要注意克服缺点,防止滥用。在使用方法和技巧上,适时和适度地穿插课件于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好,使课堂气氛生动爽朗,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指导者和知识目标建构的关心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目标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技术是学生主动学习、协助、探究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做到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正确定位诸要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结语

在化学教学中,决不能舍弃化学的学科特点,将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化学实验放下不管而简单的去搞信息技术教学。凡是能够用常规化学实验或一般模型、挂图等实验教学方法的就无需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应该处理好传统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的关系。因此,要想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欢乐,教师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只有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同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才能展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文槿,李仲先. 学校信息化教学[M]. 科学出版社,2006.

[2] 戴欣敝. 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学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的实例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06.

[3] 李国华.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的研究与探究[M]. 南京师范大学,2002.

[4] 许维新,郭光发,魏吉庆.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M]. 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04.

[5] 何克抗,李文光. 现代教育技术[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6] 李喜洲. 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 科教文汇,2009,10(6).

[7] 何丽莉,解大龙.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6,6(2).

[8] 程淑艳.多媒体在化学教学运用中的优势、问题与计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5).

[9] 邢晓轲.多媒体实验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8(5).

[10] 江玉萍.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摸索[J]. 实验室科学,2009(6).

[11] 叶澜等.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

[12] 崔允郭等.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一般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丛书[M]. 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8(6).

[13] 冯跃武,翁之望.对信息技术背景下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摸索[J].新疆师范大学学

报,2006,25(3).

[14] 郑丽红.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丽水学院学报,2008,30(2).

[15] Choir S T. Whinstone A B. The future of E-Commerce[J]. London: integrate and customize. IEEE

Computer,1999(8).

[16] Lee B. Setting boundaries while speeding E-commerce[M]. London: Data Communication, 1999.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材料而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展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凭着真切的形象去感受、体验比较抽象的事物,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如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文章中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这一段也是教学难点。如何才能够突破和解决教学的难点呢?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看一些动感连续的画面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时的伟大奇观。学生看着这一幅幅生动直观的画面,听着教师动情的朗读,深刻领悟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人体,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只有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长征》时,我们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中央苏区在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陷落,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长征。10月上旬,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离开江西瑞金踏上征程。我们还通过网络上的音、视屏观看那真切的红军在长征路途中爬雪山,过草地,那是用语言所无法形容的,通过在战争时期对长征的了解与我们现在美好生活

的对照,激发了学生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同时,学生能够在收集、制作过程中积极参与,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沿线上,学生能真正感受到了积极参与的乐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sj.com/doc/b53203222.html,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学化学教学中认知结构构建的研究 2、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3、改进“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课的尝试 4、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问题设计的艺术 5、中学化学教学中活动表现评价的实施策略 6、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内涵的开发 7、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8、关于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增加定量型实验的研究 9、中学化学教学中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原则与设计举例 10、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 11、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 12、中学化学教学要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 13、中学化学教学分层次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 14、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实施绿色化教学的实践 15、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 16、中学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途径及启示 1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落实的建议 18、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9、论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作业的设计 20、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教学

https://www.docsj.com/doc/b53203222.html, 二、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1、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中学化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研究 3、STSE理念及其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 4、化学假说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5、构建中学化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6、浅析化学课程标准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 7、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绿色意识 8、苏南地区中学化学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9、中学化学教学与科学素质培养 10、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 11、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 12、浅析Big6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3、浅谈大学化学教学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衔接 14、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应当简约化 15、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模式 16、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导课语的设计 17、中学化学教学语言艺术初探 18、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研究 19、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20、从优化设计到有效整合——基于现代教育媒体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解决的是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坚持信息技术服务学科课程的原则,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决不能“为应用而应用”,更不能偏离课程目标的盲目应用;而要从学科课程目标出发,并考虑学科特点,具体教材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等诸教学要素去精心设计应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 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这是根本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比如,语文的阅读知识、数学应用问题等等,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学习工具并使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 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就是化学主课程要以实验为基 础,化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热情,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质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发散思维,增强实践能力。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化学教师实验课程教学思想落后化学属于一门科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一点错误,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都很认真、严肃地对待化学实验,致使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化学教师过度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成果的准确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致使学生缺乏进行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化学教师为避免差错,在化学实验课程中持严格、严肃的态度,严谨对待每一步实验过程,导致 化学教师过分注重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化与实验的准确 率,对学生的实验感受不够重视,从而大大降低了开展化学实验活动的作用。 2. 化学实验教学手法过于保守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会很严肃地看待化学实验,很少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活动,致使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此外,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初中化学教师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接受趣味化学实验,并且无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从而导致趣味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较差。由于化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教师长时间运用先行留下的方式教学化学实验课程,无法在短期内适应新课改的发展,依然采用保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演示实验操作步骤,从而难以落实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阻碍了化学课程教学的进步。 3. 学生实际参与化学实验的机会较少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来传授化学知识,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一味要求学生根据教材进行操作,没有合理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而降低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形成了定向学习思维,在化学实验课堂中紧紧跟随教师的步伐,记录教师讲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相关化学知识,没有与教师产生实际的互动,致使化学实验课堂单纯地由教师唱独角戏,缺乏课堂乐趣。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 利用生活创设情境,增加化学实验课堂趣味例如教师在进入化学实验内容的教学之前,可提问学生怎样去除衣服上的汗渍的生活问题导入课堂,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紧接着教师通过将沾有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知识: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技能: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社会中的应用,知道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情感: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重大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工具,并从中总结出自己使用过的工具有哪些 课堂准备:图片、视频、动画(课件中体现)和实物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活动1以游戏引课 游戏规则:请4位同学上讲台站成一横排,第一位学生面对教师,其他三位同学背对教师,先请第一位同学看教师手里的一张纸条上的内容,

然后请第二位同学转过来,由第一位同学将刚才看到的内容用动作表达(不能有声音)给第二位同学,时间20秒,然后再请第三位同学转过来,由第二位同学把刚才自己理解的意思用动作表达给第三位同学,以此方法到最后。然后先让第四位学生说出是什么,再请第三位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再请第二位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最后请第一们学生说出他表达的意思,从而说出纸条上的内容。 师:为什么一样的信息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信息? 学生回答(表达错误、信息传送的方式有限、表达信息不明确等等)教师鼓励、表扬并小结 活动2教师提问:假如你现在有4个朋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东京,一个在纽约,一个在伦敦,你要跟他们传递一个信息,你会用什么方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传播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在今天我们有很多传递信息的方法,可是在人类最早出现的年代以及没有这些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工具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进行信息传递的呢? 二、授新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化学同其他学科比较的“特点”所在。如何使学生掌握好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喜欢,是因为化学实验能够产生光、声、热、沉淀、气体等新奇的现象,这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材中许多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相当有趣,如:点燃铝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铝热反应等等。兴趣的培养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在化学教学中还可很好的借助于家庭小实验。如:学习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它们可与盐酸反应得到CO2,让学生

在家用水垢或鸡蛋壳和醋反应来证明它们的组成也有碳酸钙。在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中,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与生活,并可被用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明白了一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化学实验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也是一切创造的开端。化学教学中,一些化学概念的形成和一些化学知识的获得都要通过对实验认真地观察。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很浓,这时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实验目的,不分主次。教师需要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观察。例如演示铝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为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这个实验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反应前后物质的对比上。在点燃铝条前,让学生看清铝条的外观――银白色、有光泽、有弹性等。在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白色、无光泽、松脆的固体,用手能捻成粉末,根据现象的对比,学生总结出在反应前后物质的本质发生了变化。2.培养学生精确、全面的观察能力。在实验中,学生常常忽略一些微小的现象,所以也要加强学生精确、全面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做电解水的实验,先介绍装置的结构、实验仪器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1、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2、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激发情愫,产生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4、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再者还可将互联网引入课堂,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和改进措施 用信息手段代替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辅助教学,让学生进入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也对教育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什么好处呢? 一、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服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外宣传与联系、学籍管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寄宿生管理等;也广泛应用于校内课程教学、课外小组活动,以及校外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教师和专家相互联系提供讨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课内外学习活动的网上备课环境和教学活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还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探索、实践,激发了联想、判断,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而非考试分数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不断的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结合使用信息教学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教学的内容更明晰,使学习者的探究行为更易于发生,促进了高级思维活动。与所有其它工具一样使用者借助它可更灵巧地工作,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最重要的还在于它促进了高级思维技能。实践表明,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四、促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下,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学生要快得多,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也集中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更多,当然,在这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那么,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呢? 一、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走进了日常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式各样,一节课有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生命的壮歌》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

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老羚羊怎样以自己的身躯搭建了生命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化, 而 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学生对于仿生学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

怎样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怎样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教育的信息化正督促每一位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最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这几天我看了《教育技术应用(小学)1-1--“教学设计”基础知识》的视频讲座,讲座里有这样一个事例,某学校的张老师能够自字处理软件备课,用演示文稿软件辅助教学,用电子表格跟踪学生成绩、能够上网查找各种教学资源,并在网上与其他教师沟通和交流,张老师认为自己是信息技术应用型的教师,但随着新课程的推动,张老师感到了困惑????····· 张老师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张老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完成个人计划,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型教师发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在界定信息技术应用型,张老师忽略了关键的一环,学生不但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脑的时间。让他们在协作中去探索,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他面临的挑战:既要按照新课标完成规定的内容,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在持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持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我觉得张老师应该这样做。 1. 教学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 对学生实行多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手脚和思维! 3. 有学生单方面的进步到多方面的进步。 4. 多媒体信息展示,交流。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其主动的探究,基于问题的学习。 要想做到上述几点,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实行教学设计。(1、.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相关的信息资源。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实施方案后实行课例分析,即时实行教学反思,评价!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即时实行调整!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使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使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地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不过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的把促动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水平的使用和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理解,丰富观察的感受。 如教《荷花》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 (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相关荷花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 (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增大训练力度。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动了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2.2以说促写,提升学生口头表达与写作水平。计算机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狗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很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个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桑植四中陈林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媒体。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旨在对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性。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为创造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条件,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 一、投影技术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有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在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

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在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和浓H2SO4稀释实验时,对实验中关键性的观察点──天平指针的偏移和温度计读数的变化,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用实物投影仪对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潮解现象进行放大,激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上述实验在教师讲课时感到很流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感到很轻松。 投影技术主要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投影技术使实验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条件 二、摄像、放像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伴随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干扰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影响实验的效果。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的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给予学生信息要有选择,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所学得的知识有价值。因此,采用摄像、剪辑技术,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加工,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同时也不失实验的真实性。例如:氯水见光分解、硫酸铜晶体的形成等实验可采用此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大大增强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当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硫酸铜的晶体形成的全过程,不仅对晶体的形成有很直观的刺激,对晶体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 教学中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缺乏兴趣、困惑不解、无法感知、主动参与等过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合理有效辅助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也使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更是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探索创新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提高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老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随之提高,要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计算机网络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电脑技术,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知识面。我在学校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发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所以还需从最简单的入门,最主要是教师自己多操作,多练习,在操作中掌握要领,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有老师问电脑好学吗?我的回答是:只要你会汉语拼音、会汉字就能操作。所以,我愿意为大家学会电脑操作尽心尽力,为教育教学现代化努力奋斗。二、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作用是辅助教学,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揭示知识的形成及来龙去脉,让人感到生动、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摘要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本文就化学实验教学新理念,教材中实验内容的重新构建及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理念改革 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课改中化学新教材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促使全体学生学习持续发展及有个性的发展是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思想把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本文就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树立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1·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过分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忽视实验的探究功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只是通过实验,论证某个规律,使实验论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因此实验教学也只是“把实验同教学捆绑在一起”,非常呆板地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步骤和结果一一交代给学生,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动手“实验”,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后发现问题并总结出一些实验结论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这是“应试教育” 模式下实验教学的“悲哀”。它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来的人只能适应社会继承,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化学新课程中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既是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又是科学探究其它要素在化学教学中得以实施的重要活动载体,因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 *** 一、所属模块:网页制作 二、学时:20学时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分工协作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增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熟悉Dreamweaver的界面,了解Dreamweaver菜单、属性面板、对象面板用法,掌握超级链接、表格、层等概念。 (2)掌握文本网页的制作技术,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及超级链接。 (3)掌握网页插入图像技术,会设置网页背景,了解翻转图像、图片热点等网页动态图片效果的制作技术。 (4)掌握表格制作技术,会利用表格把数据排放整齐,使网页更加清晰、有条理。能利用表格灵活划分网页版面,使网页布局更合理。 (5)掌握网页特效制作技术,会利用Behaviors(行为)、Timeline(时间线)实现网页特效。 3、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会分享与合作、提升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从而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主要教法、学法: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进行小组讨论、班内测评与交流,通过对网络中素材的整合,实现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 五、教学设计思路

图一、教学设计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或创设情境……教学评价等) 实际研究中,以信息技术课中“网页的制作与发布”一章的知识学习为学习依据,以研究性学习的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为实施依据,进行研究。 1、研究时间安排: 将每周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排为连课,并且与研究性学习的两课时合并使用。在课上,前两节课主要以学习方法与技术操作的研究为主;后两节课主要以问题的组内讨论与组间的评价交流为主;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制作、课题的研究工作则放在课后完成。 2、建立网络环境: 教师依据小组个数,为每个小组建立组内FTP共享空间与个人的电子邮箱。 建立本次活动的活动平台,详见课题。 3、确定选题: 确定一组分布于各学科的研究课题。按学科划分,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确定研究主题,供学生选择。学生选题前,先由课题的负责教师对本课题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先对该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本次实践涉及的主题详见学生问卷调查表。 4、课题分组: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更多的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施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各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生自主的思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提高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老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素质也在随之提高,要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灵魂在课堂,教师的价值也在课堂。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回归课堂,立足课堂。”是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教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要想取得胜利,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基础,而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教师课堂上最有力的武器。只要是好的,对教学有利的,能促进学生学习,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那么无论是什么样先进武器,我们都要用它,而且要用好它。这就对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还要明确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为我所用,为所教学的内容更好的服务,而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这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必备操作技能之余还要重视培养其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设置幻灯片背景》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即“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巩固新知,展示自我”——“评价小结”。这个设计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展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真实、扎实、朴实,各环节的学习力求让学生都能亲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定位准确 整节课中,教师不是在做一个说教者,没有刻意地去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学生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老师在本节课中不是一个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2、教学过程清晰 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用展示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主要内容层层递进,将不复杂的内容教出了新意,使课堂呈现出轻松活泼的局面。 3、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增强气氛,更在于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应提倡不断地探究。教师在一开始就通过生动的语言讲授把学生带进希望学习的情景中,在教学中又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和练习,不断为学生营造学习的环境,诱导学生追踪事件的各个环节,调动学习兴趣。 4、自练自悟、自主学习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都会导学怎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教学转变。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程,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在课堂上,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们不仅会看书,而且看得很认真,并能按照步骤完成操作任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积极主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条件。在处理书中做一做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学有所用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问题和不足:教学是门艺术,艺术要追求完美,自然有缺憾,所以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自己在组织教学时,激励性评价不够,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大班额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造成了缺憾,语言也有缺乏严谨之处,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