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模式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追其原因就是教与学方式陈旧,传统课堂模式的制约。找准并正确分析这些问题,研究解决策略,构建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育需要。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12多12少:知识传授多,情感体验少;模仿复制多,方法指导少;灌输讲解多,思考感悟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机械记忆多,操练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远离实际多,实践应用少;流于形式多,教学实效少。

这样的教学后果是高耗低效。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能力差。

二、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做到十个到位。

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为背景,以促进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并以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为显著特征的多边活动。审视教学,我们所追求的课堂应当具备:自主性、民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趣味性、活动性、生活性、高效性;重体验、重感悟、重智慧、重发展、重养成;隐藏着一种沉静之美、平实之美、睿智之美、内涵之美、生命之美;体现师生互相尊重、多方交流、教学相长、和谐统一。

力求做到:目标准确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具有时代气息,教学方法选择要合理,教学形式以个体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教学程序简单、实用、科学,环节设计重点突出、过度自然、层次清晰。教材把握到位,学情掌握到位,起点选择到位,预习到位,引导到位,练

习到位,作业到位,反馈到位,检测到位,反思到位。

三、常见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一)面向四个实际结合三个特点,构建基本课堂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已成为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注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传承“接受式”的精化,领悟“发现式”的真谛。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构建理想课堂模式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根据四个实际,即1.面向教材实际。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面向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学生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千差万别,要因材施教,因宜施教,因需施练。3.面向教师实际。根据自己性格特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4.面向学校实际。学校经济实力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所提供的条件、人文环境,确定教学手段。结合三个特点,即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的多元目标特点,探讨我们的课堂教学,倡导以个体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五步教学法”模式:

衔接迁移——尝试探索——展示反馈——导疑启思——演练拓展

1.衔接迁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是后一节的课的基础。新课燕尔,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计与新课有关的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最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要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引起学生对“相同数位对齐”、“进位”、“退位”等相关知识的回忆和再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这是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适合而有效的温故要做到“三不”:1.不要太多太杂。要简捷明了一针见血,多而杂会难以抓住引出新知识的要点,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2.不要太难太繁。温故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现、引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太难太繁会把师生的精力纠缠在答题的正确与否上,冲淡了重点,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情绪准备。3.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易松懈,易乏味,思维易进入消极状态。

遵循五个原则:准确性原则;简捷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尝试探索:这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成认知上的需要,获取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或看书自学,或同桌商量,或小组探讨,大胆尝试,体验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失败和成功,使更多的学生会自主学习。本环节可采用下面学习形式:(1)个体自学:个体自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谈谈想想、做做说说,对自已经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画出来,以求解答。

(2)小组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个体无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与同伴商讨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尽量引导学生在组内协助解决。

(3)全班学习:在个体自学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达成共识。鼓励全员参与、团结互助,自由争辩,取长补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

遵循五个原则:独立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3.展示反馈:这是课的第三环节,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尽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会说,说思考探索过程,说获得结论的根据,说学会了什么,疑惹的问题是什么。

遵循四个原则:(1)师生平等、融洽感情;(2)既有倾听、又有争论;

(3)提倡竞争、深化参与;(4)积极评价、互相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在交流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学合作、学记录、学克服困难的毅力。

4.导疑启思:这是课第四环节,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针对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盲点,准确掌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讲解。讲到学生的需要处,讲到学生的困惑处,讲到学生的疑难处。二是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即积极思考而又搞不懂的一种状态。“悱”即“口欲言而未能”的一种局面。善于引导、巧妙点拔、及时鼓励、适时启发,放得开,收得拢。诱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启思开智,达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勇于思考、肯于动脑的习惯。

遵循五个原则:启发性原则;冲突性原则;思考性原则;生成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5.演练拓展: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升华阶段。演练包括练习和作业两部分。马芯兰说:“没有练习就没有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自练、互练,不断弱化习题的“应试”味道,强化练习的生活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品德教育功能。

练习要注意六点:1.突出练习的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

2.讲究练习的阶梯性。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

3.注重练习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多样性练习。

4.注重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有情趣、有情节、有吸引力的练习。

5.注重练习的发展性。提供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综合性或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扩大学生的视

野,拓宽知识。6.重视练习的调控反馈性。及时反馈,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熟练技能。

作业要注意三点:1.作业量的把握要少而精,不要在量上吓倒学生,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让优等生有发挥的余地,学困生也有成功的可能;2.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动手操作的、有动脑思考的、有上网查询的,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发挥各自的特长;3.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自主作业、小组协作完成的作业。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愿学生从作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遵循五个原则:体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下面再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模式的主要形式是: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学习的内容、目标、学习方法。

(二)初学新知识──由学生去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识──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四)巩固知识──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练习题,并进行练习,教师帮助订正。

(五)总结学习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作业──由学生讨论并选定本课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例如,九义教材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可以这样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讨论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的方法。

2.教师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

学习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习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并初步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方法是:自学教材,初步尝试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并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提出或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二)初学新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选定练习题,进行初步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掌握新知识。

1.小组讨论,初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2.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班内讨论解决。

3.教师帮助解决班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4.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有关的定义是: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注意的问题: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a+b=b+a)

(四)巩固新知识。

1.学生讨论巩固的方法。

2.按选定的方法选定练习。

3.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和订正。

(五)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效果。

(六)作业。

1.选定作业,教师进行指导。

2.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这一种模式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

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

(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学习方法;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归纳。

(二)初学新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和应用。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

(四)巩固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五)作业。师生共同讨论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考查本课的实际效果。

这一模式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实践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九义教材数

学第二册第二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就可以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五)讲座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

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种模式中结合多种模式的有利因素,优化组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愉悦。运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丰富,更精彩,更有内涵。

初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初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人类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广,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的一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在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教学模式交互讨论实践探究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花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是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保证。它在课堂中切实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地位、组织的过程、学习的方式、集体的智慧、达到的目的以及有关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它把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处于最佳激活状态学习数学知识。它突出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与获取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情感、行为、意志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我谈一下自己是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变观念,做具有创造性的教师 当代教师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没有创造性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没有创造,教育也就没有发展。时代的发展也在呼唤着教师应具有创造性。我通过学习发现自己光是按照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不行的,学生已经厌透了。必须对教学进行改革。于是我一边学习创新的方法和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一边实践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在不违背大纲的同时,不断进行教法和学法方面的改革。边学边试验,边试验边择优劣汰。把好的教法和学法保留。 这样一来,从而使自己的工作的确有了创造性。通过这种创造性的教学自己也觉得教学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很快乐的一件工作。不知不觉中自己便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只要教师具有创造性,并且有信心,持之以恒的把这些创造成果积极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创造教育就能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最佳的实施。 二、在争辩中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实践中找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因带刺的草叶划破手指最后发明了锯子等实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在“填鸭式”的教学中已经习惯了。根本不愿积极的去动脑子。针对这种现象,我经常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去争辩。例如:平时学完一单元,我便让班中前四排找二十个判断题,后四排找二十个判断题,分成两大组进行相互提问,必须把错题的原因说出来。大家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辩论。比如在辩论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底上可以画出的高有一条,这句话是对还是错时,竟有的学生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1.您认为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A 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的现成知识 B 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2. 你在教学中是否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效果如何?() A 积极改变,效果很好 B 积极改变,效果一般 C 积极改变,没有效果 D 没有改变 3. 教学中你是否充分实现了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 A 实现得很好 B 一般 C 不好 4.教学前你常做的教学准备是() A.凭经验备课B 照抄相关教学设计备课C.阅读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和背景材料,根据学生实际有创意地备课 5.你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怎样确定?() A.根据教材B.凭直觉C.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目标分析D.按常规E.其它: 6. 教学中,你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是() A.常使用投影仪、录像机、语音设备、教学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B.使用教学挂图或其他教具C。一支粉笔、一张嘴 7. 你在教学中遇到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而影响教学进度的尴尬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 A 经常遇到,以学生为重 B 经常遇到,以进度为重 C 偶尔遇到,以学生为重 D 偶尔遇到,以进度为重 E 没有遇到过 8. 在教学中,你是否结合教材组织数学实践活动?() A 经常组织 B 时间紧,偶尔组织 C 没有组织 9. 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你是怎样做的?() A 继续讲自己的 B 及时反思调整 C 很烦躁,情绪低落 D 其他 10. 你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A 让学生自由地学 B 随时巡视,随时指导 C 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有障碍时给予指导 D 其他 11. 学生之间在交流讨论时,你的行为经常是()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5分钟左右)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 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1、尝试题引路。(常用的)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5分钟左右) 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教师说的。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才不会跑偏,才会集中精力攻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12分钟左右) 合作学习首先是“兵教兵”,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最后教师抓住普遍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作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8分钟左右)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五、分层测试效果回授(10分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练习教学行为兴趣改革摘要: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一、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我在结合平时的上课经验和外出听课的启示,总结了课堂练习的精髓应是求新、求活、求近。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1、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 2 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2、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设计,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3、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总之,数学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可见,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好数学的机会,特别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尝试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谈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2、精心选材,因人而异。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3、循序渐进,指导方法。数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 略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如果不加以思索,进行深入的研究,“得过且过”就会出现如下制约教育发展,影响学生成长的低效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提问现象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4、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这种提问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5、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6、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 上述问题,各位教师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更有甚者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人为的制造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对有效提问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种方法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1、过程高效率。关注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师的导控制在10分钟以内,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35分钟以上;充分利用和调动了小组学习,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按规定导学;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关注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方式高效力。能按要强求认真完成预习,做好了预习笔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人数达到100%;能围绕学习目标参与学习态度认真,习惯良好,乐于自主,善于合作,勤于探究,学习质量高;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对学”“群学”充分,合作高效,共同达标;乐于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诵读、演讲、说理、评价、自信等能力,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会倾听、欣赏,书写或演示规范;能按要求当堂完成达标检测。 3、模式高效能。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关注了全体学生;依据“三步六段”导学模式撰写的导学案和上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及自我管理;做到没经过学生认真自学的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不交流探究,没发现学生思维困惑点和障碍点的不讲解;导学过程和环节流畅;围绕“三维目标”能启发、善纠偏、真解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质量高效益。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量和质达标,测评反馈“基础达标”100%,“能力提升”80%,“拓展延伸”70%;学生处于乐学、善问、会听、敢议、能评的学习状态,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智商、情商同步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20xx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20xx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 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因此,课程改革势必引起一场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三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突出了数学课题研究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突出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让课堂“导学”更精彩,教师会“导”,学生才会“学”。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导学? (一)、导学要以趣诱思,设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意在新课前几分钟采取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圆锥体积》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一筒米,设疑:将这筒米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猜想,老师演示.老师接着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这个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的学生认为圆柱削尖后可以得到圆锥,圆锥应该和圆柱有关系.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什么办法能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呢?他们的关系对于圆锥体积计算有什么帮助呢?“刨铅笔”教学片断,选择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猜想找到支点,通过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保证了下一步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二)、导学要以旧引新,迁移知识。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发现,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导学要注重学法,提高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指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从中年级开始,我用程序思考题引路,提示阅读方法和重点。拟定阅读思考题时,我十分注意: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②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③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即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学生按照思考题提出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去看课本(插图)、理思路、找难点、抓重点、想疑点。 二、让课堂“练学”更实效,教师会“选”,学生才会“练”。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数学教师只有会选“精而有效”的练习题,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精,更牢。 (一)、练学要告别呆板枯燥,体现人文关怀。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是孩子们一看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之欧阳音创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

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教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以及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溢水中小李敏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

小学数学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学习知识的一系列方法。学生要学,也必须运用课本、练习册、学具等手段,采取观察、操作、听讲等方式进行探索、理解。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等等,这些内容,从教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很多因素。有传授知识的因素,也有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因素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已知的因素。为此,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把老师们过去和现在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整理介绍,以方便广大教师在教学时选用。 一、谈话法 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我们来看一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 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 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09-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

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改的热潮下,我们要使数学教学活动灵活多样,让学生应用实际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地利用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彻底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前的由教师一昧说教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标签: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是学生學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时间,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动作和思维密切相连,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现在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知建构过程,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

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

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 发表时间:2011-05-11T11:33:09.8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5期下供稿作者:袁雷方[导读]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袁雷方河北省武安市北安乐乡近古学校056300 摘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能针对学生实 际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关键词:数学教学宽松和谐关注过程教学有效性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打造高效课堂,高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一定的理念和思想,但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互动性、学习的实践性、学习的理解性和学习的反思性,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如果堂教学实现了这些特性课,那么,这节课就可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的好课。那么,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老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外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样的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氛围。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如在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小组活动记录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并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后,再引导学生动手去撕纸、折纸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操作、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再如,在教学游戏公平后,有一个实践活动是:“我用瓶盖设计了一个游戏,掷出瓶盖后,着地时盖面朝上,甲胜,着地时盖面朝下,乙胜。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这个游戏朝上和朝下的可能性相等,是属于等可能性,所以是公平的,不用做就知道啦。在此,我没反驳他们,只是说,那你们还是试一试再下结论吧。当通过他们反复掷瓶盖后才发现自己的感觉欺骗了自己,原来,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实践过程,对这一知识记忆深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三、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四、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在学习字母与数字、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规律时,我没让学生探索、讨论,而是直接出示学具纸让学生自学这些规定性的知识。 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在这节课中,我们的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或者是解决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带出的别的问题,问题解决了,就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有效率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最新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