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保证,其规模和组成结构反应了财政政策的导向。财政收入也一直是社会大众相当关注的一项统计数据。在漫长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比例不断调整,数量快速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也不断变化,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持续波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也在不断改变。财政收入的改变直接反应了财政政策对平衡贫富差距,调节经济运行,强化政府效力的影响,收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近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情况

(一)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

分析:从财政收入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2004-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22 、5252.82 、7110.91万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亿元。

与GDP的增长对比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实现了较大增长,2007年GDP达到24.66万

亿元,比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了66.7倍,比2002年增长65.5%。近五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6%,而名义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09%,实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69%,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31.06%下降到1996年的10.41%,1997年这种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扭转,并在近10年间稳步上升,从1997年的10.95%上升到2007年的20.8%,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尤其是2007年该比率比2006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加速的势头。从增量对比来看,财政收入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近五年逐年升高,其中2006、2007两年显著上升。

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仍然偏低。虽然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08年税收所占财政收入比例为88.41%;与美国、英国、阿根廷等国则超过90%的税收收入相比仍然偏低。

09年前10月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1,317.65亿元,同比增长只有4.7%;而非税收入为7,046.1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3.8%,非税收收入过快增长会影响经济运行效率。

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83101.51亿元,完成预算的112.4%,比2009年增加14583.21亿元,增长21.3%,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几年平均增幅基本持平(2005-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分别为19.9%、22.5%、32.4%和19.5%)。

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3210.7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6%,比2009年增长23.0%,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88.1%。

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2010年全国非税收入9890.72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比2009年增长9.9%,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11.9%,比2009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对比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水平可以发现,欧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国生产总值的比例普遍在30%-45%这一围,而中国无论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是人均财政收入都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

(二)近年财政收入结构及比例对比——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不断上升,收费仍有不可替代左右,宏观税负水平处于稳定水平

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3210.7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6%,比2009年增长23.0%,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88.1%。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2010年全国非税收入9890.72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比2009年增长9.9%,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11.9%,比2009年下降1.2个百分点。1税收依然成为财政收入中的主要组成,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大致呈现了9:1的比例态势。世界各国的财政收入基本都是以税收为主,但收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1《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基本情况》,财政部,2011-08-03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尤其是PPI下行、进口增速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四大因素,导致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虽然在四季度出现反弹,但全年经济增速回落至7.8%。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关联度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收的增长放缓符合预期。一些税种的税基与物价密切相关。2012年我国物价总体在低位温和运行,尤其是PPI同比大多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相应地增值税、消费税增幅出现回落。

数据显示,2012年出口退税10429亿元,比2011年多退1224亿元。总体来看,结构性减税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中初见成效。

从目前来看,出于经济增长小幅增长的预期,多地下调了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再加上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都将减少2013年的财政收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仍然面临压力,难以重现高速增长态势。

在2012年全年经济数据中,消费的稳定增长是一大亮点。消费扩势头没有减弱,对税收的支撑度越来越强。2013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以及“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将有望进一步带动消费性需求的上升,从而拉动税收的增长。

从理论上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对增长速度应该有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上,超额负担最小、效率最高,各国均应力求本国财政收入达到这一标准。但从现实来说,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政府职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以及统计口径不同,这个标准不能够简单划一,只能在考虑多方因素的基础上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最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就是诸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经济发展因素

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就我国情况来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到1996年下降了20.65个百分点,从1997年到2007年上升了9.85个百分点。这一趋势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

可见,我国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且在个别年份出现超高速增长有其合理性,而进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需要充分考虑发展阶段因素,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简单地横向比较或套用发达国家标准不具有现实意义。

(二) 宏观调控因素

财政收入是政府宏观调控、财政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因此,应调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使其与当前发展阶段政府所承担的职责相当,这比考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否合理更为重要。

1. 财政职能的影响

财政收入的规模应以财政正常履行职能为标准,由于各国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围不同,

政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财政职能也随之不同。就我国来说,在市场机制逐渐成熟的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为了满足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财政收入规模必须足够大。尤其是当前公共财政致力于改善民生,财政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少,更需要充足的财政资源来支持,当前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为其提供了条件。

2. 财政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最重要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其主要手段是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灵魂,在财政收入方面,通过运用相机抉择的收入政策消除宏观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的扩散效应逐渐显现,尤其是2007年物价结构性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入政策应以防止过度投资、维持物价水平为目标,理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增加财政收入规模。

(三) 体制因素

政府通常要通过健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保障其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作用,体制因素直接影响财力的集中度。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经历了长达20年的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但由于转轨经济体制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还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尤其是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步入了“黄金发展”和“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需要强化政府职能,纠正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市场失灵和各种偏差,客观上要求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提高政府在改革和发展中的主导能力。

本文认为,我国近些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包含几大部分:一是“自然性增长”部分,即单纯由经济增长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二是“政策性增长”部分,即由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三是“结构性增长”部分,即由个别税种超高速增长而引致的收入增加;四是“管理性增长”部分,即由于加强征管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五是“价格性增长”部分,即由物价上涨而引致的收入增加;六是“虚增”部分,包括由统计方法和口径不统一而引致的“占比虚增”,由物价上涨而引致的名义收入增加,由追求政绩而扭曲征管引致的“预收”和“超收”等等。对上述六个部分进行科学划分后,我们不难发现,2007年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其绝大部分是合理的,仅“虚增”部分存在不合理性,而这一部分的影响力不大。同时,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与转轨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围决定了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是客观的、必然的,在特殊年份,财政收入的增长可能发生明显的波动,这是受一些不确定的、一次性因素影响的结果,不具有可持续性。当增收部分主要用于民生支出等方面时,财政收入的挤出效应也不会被强化,反而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

为了消除和防可能发生的不利影响,可采取如下对策:

第一,树立科学政绩观和科学理财观,将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列为政绩考核指标。

第二,采取措施稳定物价,防止经济由局部过热转变为全面通货膨胀,建议适当增加稳健财政政策的紧缩度,重点对税收政策从紧,并注重发挥税收政策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的作用。

第三,调整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使其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下财政履行职能所需的财政资源相适应,与政府宏观调控所需的财力相匹配。

第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提供物质保障;统一和优化税制,为民生财政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第五,提高税收征管的完整性,建立税收服务与税收监督系统,提供优质的信息性服务、程序性服务、权益性服务,加强税源监控、税务稽查、税收处罚。

第六,统一统计方法和口径,优先选择剔除物价影响的实际值进行对比与分析,在对比分析时应调整财政收入和GDP的统计口径,使二者保持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不宜进行大规模减税,减税虽然在短期能够降低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但降低这一比重的意义不大。而减税具有扩效应,在当前经济过热的环境下,必然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财政收入反而会因此而迅速增长,有违减税的初衷。但是,当前可推进以结构性减税为容的税制改革,一方面对经济的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也应该把握住资金充足这一较好的时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