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跨文化交际下中西商务礼仪比较研究

跨文化交际下中西商务礼仪比较研究

跨文化交际下中西商务礼仪比较研究
跨文化交际下中西商务礼仪比较研究

跨文化交际下中西商务礼仪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然而因为地区的不同、各国的习俗甚至语言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中西商务礼仪进行比较和研究,以便实现更好的交际。

【关键词】:商务礼仪差异表现

商务礼仪是长期以来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不同国家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民族主义等的差异,商务礼仪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就必然导致中西方商务礼仪千差万别。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摩擦也随之增多。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来说,熟悉不同国家的礼仪,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他们的不同来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东方文化历史悠久,而西方文化相比时间较短,而且两者对比之下,文化精神也有不同,东方以道家儒家思想为核心,而西方以基督教为核心,精神讲求的是英雄主义,而且他们用较短的时间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中西两个文化思想不同的体系中,便造成了中外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的不同,也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商务礼仪特点。

一、见面礼仪的差异———开门见山与委婉迂回

1.称谓的差异。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在公共场合则用“同志”或者是“师傅”,比如公交车司机,通常人们喊“师傅”,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如果我们以 uncle 或 comrade 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西方人亲属称谓粗疏模糊,相对贫乏,而且指称宽泛、语义不清,除区分辈分外,什么都可以忽略不计。比如一个 cousin 就相当于汉语的“堂兄”、“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8个词。因为西方人呼吁的是人格平等,不管年龄都可直呼其名,以表亲近。因此英语中亲属称谓远没有汉语这么多,使用频率也没有这么高。

2.交际语言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语言习惯的不同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中国,谦逊是一种美德,低调是一种态度,当别人夸奖的时候,中国人喜欢说“不行”、“哪里”、“还不够”、“不好”等,而这些却不符合西方人的传统,在西方文化里,夸奖别人的人总是希望对方对他的赞扬做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反应。比如,在商务活动中,面对别人的赞扬和祝贺时中国人说的总是谦虚的话语,说自己“不行”、“差远了”等,而外国人则会毫不犹豫地说声“Thank you”,这在中国人看来,外国人是不谦虚的,这样的人,在中国也不受欢迎,而中国人的做法在外国人看来也比较虚伪。

3、问候的差异。见面打招呼主要用以向他人询问安好、表示关切或者致以敬意。最普通的是说一声:“您好!”这也是中西惯用的问好型问候。有时见面人与人之间会有简单的寒暄,即人们在平日问候他人时所讲的一些应酬话。中国人的寒暄问候诸如“吃了没有?”、“上哪里去?”、“忙什么呢?”等,对于这类问候语,一般没有必要予以实质性的答复,多用于熟人之间,但是跨文化交际时就要慎用了。外国人见面的寒暄主要是从天气开始,如果用中国人的习惯去问候就会被认为你是在关注对方的隐私,打听他们的私事,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的行为。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中式之热情与西式之浪漫

商业宴请在中西方已经成为非常有潜力的商业工具,职业人士大多相信餐桌是绝佳的会

谈地点,愉悦放松的用餐更有利于沟通感情,达成共识。中餐注重的是热情,而西餐讲究的是优雅和浪漫,这就使中西餐饮礼仪存在很大差异,风格大不相同。

1、座次安排的差异。在正式的商务宴请中,位次的排列往往比菜肴的选择更引人注目。中餐一般以圆桌为主,面门居中即房间正门中央的位置为主位,一般是男主人就坐,主人右侧的位置是男主宾,宾主双方其他人员不必交叉,主方人员可以坐在主位的左侧,客方人员可以坐在主人的右侧,也就是主左宾右。也可以以男女主人为第一和第二主人,分别以他(她)为中心,男女分开而坐。而在西餐礼仪里,女士处处备受尊重,女宾的座位要比男宾的座位稍高,在排列位次时,女主人坐主位,男主人坐第二主位,男主宾坐女主人右侧,女主宾坐男主人右侧,其他男女应遵循交叉排列的原则就坐,即使夫妇也应交叉而坐,这样可以广交朋友,男性也方便对身边的女性进行照顾。

2.饮食氛围的差异。在我国,由于农业的原因,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北方是馒头,南方是米饭,使用筷子夹取饭菜,吃饭时喜欢热闹,采用的是共餐制。而西方,畜牧业发达,以肉类食品为主,使用的餐具是刀叉,因刀叉切割的特殊性形成了典型的分餐制。中西方饮食方式的不同形成了饮食氛围的差异,中国人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坐一张桌子,有说有笑,高谈阔论,气氛浓烈,情绪容易感染,沟通也较方便,容易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吃只是形式,增进感情才是目的;而西餐不仅以它健康、合理的食品搭配受到欢迎,它那追求严谨、富于审美情趣、优雅、安静、浪漫的进餐氛围更受到美食家们的赞赏。

3.赴宴举止的差异。中国人参加宴会穿着很随便,T 恤或牛仔裤、工作服都可以参加,只有在隆重的场合才会穿的正式一些。而西方人士参加宴会绝不可以穿休闲服,尤其去高档的餐厅,人人都必须穿着整洁,服装考究,男士最好是西装革履,女士要穿套装或晚礼服,并配上高跟鞋。在用餐中,中国人举止可以很随意,拉扯入座、激情劝酒、频频夹菜,只要能表达热烈的感情都可以;而西方人用餐时一定要从椅子的左侧入座,并会正确使用餐巾以表示优雅,多饮用红酒,举止优雅端庄,整体环境和气氛安静浪漫。

三、社交礼仪的差异———中学致身心与西学应世事

1.时间观念的差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对时间观念的认识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反思过去,才能知道现在的缺点,才能知道下一步去做什么。而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皆因“道”而生,也就是“道生万物”,而且经过很长的时间后又进行轮回。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使用时间灵活性较强,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中国人对时间不是严格遵守,随意性较强。但是,在外国人的思想中,他们要把时间算得十分精确,所以,他们会有严格的时间安排,如在美国、西欧的商务活动应提前两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来安排好约会。日程安排对美国人、德国人和北欧人是神圣的。由于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在商务活动中对时间的处理方式也不同。例如,西方商人在会晤中喜欢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会谈的过程中,他们喜欢集中精力,速战速决。西方人始终都会觉得时间非常少,他们对时间非常敏感,而且十分紧张,这种紧张意识使西方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未来事情的计划和实现上。而中国人经商比较注重关系,通过宴请对手或非正式会晤等商业活动,慢慢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社交距离的差异。人际交往距离可以划分四种区域,首先,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距离,也被称为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距离。当然,使用这个词是有条件的,它只用于两个非常亲近的人使用,而且,这说的也不是在光天化日的公共场合,而是在私下的情况。第二,朋友间的距离。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距离,因为处于这个距离间的两个人可以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人际交往中,这两种距离是氛围的不同以至于中国人、日本人以及大多数亚洲人在对于个人空间问题的要求上比西方人的要求少一点。西方人比较热爱氛围,宣传自由平等的个人权力,而东方人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对个人空间要求较少。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只有了解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才能有意识地

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促进商务活动的成功。

3.馈赠礼品的差异。送礼已经成为现阶段交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通用的形式,不只是中国人有送礼的习惯,外国人同样讲究送礼之道,但是,中外对送礼的认识上却是差的十万八千里,比如说在中国,古人有云:“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但是,如果你送鹅毛,没人会喜欢,因为它真的是太轻,太不值钱,而且,就算是别人想要,送礼的人也会为这份礼物而感到很没面子,所以,现在的中国人都喜欢送和接收贵的礼物,越贵就显得越真诚。但外国人不会送非常贵重的礼物,他们讲求的是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以及浪漫的情调,比如一束代表友情的鲜花,或有纪念意义的小工艺品等,而且非常注重礼品的外在包装,以表示感情深厚。

不仅如此,中外在接受礼物时的反应也是大不相同。中国人彼此接受礼物,收礼者会变得十分腼腆,“不要”、“不要,你拿回去吧,我不能要。”在再三的推脱下收下礼物,然后是感谢,但不当面拆开;而相比之下,外国人则爽快地多,他们会很高兴地直接接受礼物,并且会非常礼貌地当着送礼人的面,把礼物打开,然后表现出自己的喜爱和高兴,并致以谢意。如果外国人送你礼物,收礼物者如不马上把礼物打开并表示谢意,对方会认为你不在乎他,对他很冷淡,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中国人认为外国人迫不及待地当面打开礼物是没见过世面、贪婪、粗野的举止。

四、结语

文化差异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存在。而且由于全球一体化的原因,使得这些不同逐渐的融合,而且这种现象不胜枚举。国外企业来到中国开展商务活动需要本土化,中国企业进军全球市场也需要全球化。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因为西方的实力强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正如上面分析,造成商务礼仪行为差异主要源自于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文化中不同的时间观、空间观、价值观及语言习惯等。这就要求在商务交际中做到: 1.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尊重别人,了解别国的文化,真诚对待别人。2.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增强文化意识,缩小文化差异。要在商务活动中提高对异国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敏感性和包容性,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3.加强文化沟通与交流,建立全球文化观。在商务活动中,出现分歧和争执是难免的,但它也是双方通往默契合作、达成共识的必经之路。消除文化冲突,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文化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合作的满意效果。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会和其他国家交流更加频繁,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在商务活动前,来了解对方的商务礼仪,和要注意的事项,只有这样,才能使商务活动更加顺利,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便利,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还能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的活动中独占鳌头,从而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肖春艳。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商务文化渗透探微[J]。南昌高专学报,2010,( 2)。

[2]王伟东。探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者思维方式的影响[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3]陈先锋。跨文化营销中的语言禁忌[J]。商场现代化,2007( 20)。

[4]赵殿玉,黄立明,孙庆宏。涉外商贸谈判中跨文化沟通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

[5]王敏.论中西礼仪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M]. 实践与探索.2006

[6]谭小辉.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M].现代经济信息.2007

[7]雷诗梅.中西谈吐礼仪文化对比分析.[M].池州学院学报.200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