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新阶段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起步较早,总体水平较高,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发统筹阶段(2002年以前)。主要是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自发性地推进城乡统筹工作。第二阶段为决策准备阶段(2002~2004年)。按照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按照中央“五个统筹”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制订出台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2005年开始)。根据《纲要》精神,全省各地纷纷编制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制订了实施意见,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有组织、有步骤地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

为了有效落实《纲要》精神,客观反映我省各地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省发改委会同省统计局研究制

实施的

1、图1)。按2005个和11.14

高,2

10%;实现度45%

7项,占35%;增幅在5%以下,处于平稳增长的指标有6项,占30%;出现逆向变化的指标有2项,占10%(详见表2)。

从逆向指标变化情况看,出现逆向变化的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倍数”和“城乡人均生活用电支出比率”2项指标。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从2004年的1︰2.39倍扩大到1︰2.45倍,实现度降低了1.87个百分点。2004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主要是各级政府支持“三农”力度较大,政策效应集中释放的结果。2005年“城乡人均生活用电支出比率”实现度39.19%,比2004年下降1.58%,主要原因是2005年部分地区对城市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受政策性因素影响,指标实现度出现逆向变化。

(三)预计2010年我省将初步进入全面融合期

根据2004、2005年度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际进展情况,我们对“十一五”时期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了认真的预测分

析,预计2010年我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将达到80.15分,加上全面实施城乡统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10年将初步进入全面融合阶段(见附表2、图3)。2020年将如期完成《纲要》的各项目标任务,进入全面融合阶段,并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11个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评价结果显示(详见附表3、附表4、图4),2005年全省11个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较2004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宁波、杭州、嘉兴、绍兴4市的目标实现度已超过65%,进入整体协调阶段;舟山、湖州、台州、金华、温州、衢州6市的目标实现度均在45%以上,进入基本统筹阶段;丽水市的实现度为43.51%,处于初步统筹阶段。

杭州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有5项指标居全省第一;但“财政支出中用于三农的增幅和比重”和“环境质量综合评分”两项指标得分较低。

(一)12个县(市、区)处于整体协调阶段

评价结果显示(见附表5、图5),有12个、占20%的县(市、区)综合评价得分在65分以上,处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协调阶段。分别是:绍兴、慈溪、萧山、余姚、海宁、义乌、余杭、平湖、海盐、桐乡、嘉善、诸暨。与2004年相比,新进入的有5个县(市),分别是:义乌、海盐、桐乡、嘉善、诸暨。

(二)40个县(市)处于基本统筹阶段

评价结果显示(见图6),有40个、占67%的县(市)评价得分在45分以上,处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统筹阶段。其中,得分在60分以上,开始由基本统筹转向整体协调阶段的有富阳、嵊泗、宁海、德清、临安、上虞、玉环、奉化、温岭、桐庐、岱山、安吉和嵊州等13个县(市)。与2004年相比,有12个县(市)新进入了基本统筹阶段,分别是:龙游、天台、开化、

云和、三门、兰溪、磐安、苍南、仙居、龙泉、平阳、永嘉。

评价结果显示(见图7),景宁、遂昌、泰顺、文成、庆元、松阳、青田和缙云等8个县由于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实力等原因,尽管各项指标比2004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评价得分低于45分,仍处于初步统筹阶段。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充分显示: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进入全国百强的30个县(市、区),有12个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整体协调阶段,17个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基本统筹阶段。凡是区域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如嘉兴市毗邻上海,又是平原地区,各县(市)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水平较高,进展均衡。凡是政府重视、政策有力、措施得当的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相对较好。如绍兴、萧山、余姚、义乌、桐乡等县(市、区),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工作,既编制规划,又出台政策,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较好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提高。

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问题

1.

25000元/

人的45%

2.

3.

1. 农民增收难。农村农民人均资源少,经营农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农民增产增收难;农民文化素质低,转移就业难度较大,城乡收入差距难缩小。

2. 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模式难。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双重发展任务,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又要城乡统筹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双重任务受制于经济实力和要素资源紧缺的制约,特别是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如何创新发展思路,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一大难题。

五、加快推进我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我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处于基本统筹阶段的实际,结合评价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突出问题,下一步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加大新型城市化和

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着力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

(一)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

我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区域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各项指标之间差异较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1. 进入整体协调阶段的地区要转模式、上水平。这些地区要把转换发展模式,注重社会公平,把实现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重点来抓,全面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2. 进入基本统筹阶段的地区要抓重点、促平衡。这些地区要对照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要求,因地制宜抓重点,围绕统筹促

3.

1.

2.

3.

4.

1. 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机制。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扎实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村住宅产权登记交易制度;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加强村企合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促农的反哺机制,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2. 强化监测,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制度。建议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发布年度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对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为各地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虽经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修改,专家评审形成。但由于此项工作是一项全

新的工作,没有成功经验借鉴,加之数据采集的难度,部分指标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还难以全面精确地反映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我们将在今后的年度评价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提高。《报告》仅供各地决策参考。

统筹四川城乡发展监测评价体系研究

2009-01-21

四川农普分析第2期

内容提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十六大提出的全新战略思想。十七大强调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正确认识四川统筹城乡发展的

进程和不足,本文对统筹城乡发展各要素关系展开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统筹城乡发展进程进行动态监测。测算结果表明,过去3年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稳步推进,按2020年的奋斗目标,2007年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69.8%,比2005年提高7.6个百分点。但是,受发展的基础条件、内在动力、客观规律等影响,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发展重点和内容不尽相同,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存在阶段性发展特征,当前是发展较快的时期。经测算,通过艰苦努力,到2010年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可望接近80%,2020年可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发展基本内涵和任务

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全国上下关心、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全面建设小

1

2.系统性原则。监测指标体系要能真实反映城乡各方面,各指标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监测指标体系相匹配,要体现让城乡居民共同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

3.可行性原则。监测指标要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使对监测对象变化情况可以通过量化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要对监测指标统一口径,以便正确反映和评价。此外,监测数据要能够准确、便捷地进行搜集,所选取指标具有综合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4.发展性原则。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社会经济原有的一些差异将缩小甚至消亡,同时在一些新的方面可能会产生差异。因此,统计指标体系要立足核心指标设置,要针对变化的

形势对新的监测指标予以补充,对钝化的、失效的指标予以剔除,使整个监测指标体系能较为准确客观地反映客观实际。

(二)体系构建

根据统筹城乡发展最基本含义、最核心的本质特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任务和设计原则,建立的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居民生活、统筹城乡政策支持、统筹城乡基础建设等五大子系统共30个指标。

1.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1)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反映第一产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反映第三产业发展变化情况。

(3)人均粮食占有量:反映粮食供给保障程度。

(4)耕地面积指数:反映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程度。

(5)农户农产品商品率:反映农户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6)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指农村二、三产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比重,反映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程度。

(7)农民务工收入比重:指农民务工收入占纯收入比重,反映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与构成变化情况。

2.统筹城乡社会发展

(8)城镇化率: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聚集的程度,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也是国际通用的方法。

(9)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农村劳动力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学历培训)的年数,反映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按照现行学制为受教育年数加权计算人均受教育年限。

(10)农村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指农村拥有医生数占农村人口比重,反映农村医生配备程度。

(11)养老保险覆盖率: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占应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劳动力资源数)比重,反映养老保险覆盖程度。

(1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指一年内未满5岁儿童死亡人数与当年活产数之比,反映该区域的医疗卫生水平和社会对儿童健康的关爱情况。

(13)农村师生比:指农村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之比,反映该区域师资力量的配备程度。

3.统筹城乡居民生活

(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报告期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反映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15)农民人均纯收入:反映农民报告期实际收入水平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改善生活的能力。

(16)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是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反映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程度。

(17)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反映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与结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状况。

由于我国目前对恩格尔系数的测算只在城市和农村分别进行。总的恩格尔系数可参照以下公式测算:

(18)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反映城镇居民不同社会利益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和经济公平程度。

(19)农民居民基尼系数:反映农村居民不同社会利益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和经济公平程度。

(20)农村贫困发生率:指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重,反映该区域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化趋势。

(21)农村钢木砖混结构住房普及率:反映农村居民住房质量提高与改善程度。

4.统筹城乡政策支持

(22)农林水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所占比重,反映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支持程度。

(23)低保资金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财政支出中低保资金所占的比率,反映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程度。

(24)金融对“三农”信贷投放率:金融贷款对三农投放贷款所占比重,反映社会资金对三农的投入程度。

(25)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覆盖率:农村受过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比重,反映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

5.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26)村通公路率:通公路的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比重,反映农村村级交通状况改善程度。

(27)农户户外道路硬化率:户外硬质化道路农户数占农户总数比重,反映农民居住硬件建设情况。

(28)等级公路密度:是指等级公路通车里程与土地面积之比,反映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9)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指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数比重。反映农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状况。

(30)生活垃圾与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与粪便无害化处理量占生活垃圾与粪便产生量比重,反映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程度。

(三)评价方法

1.确定指标权数

权数确定采用分层构权法、德尔菲法和循环法相结合的原则。其基本程序为:首先,确定五大部分的权数;其次,在每个部分内确定每个指标的权数;再次,确定每个指标对总目标的权数;最后,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专家意见大体一致时停止下一轮意见征询(见表1)。

2.标准化监测数据

(1)正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2)逆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3)区间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3.合成综合评价指数

统筹城乡评价方法采取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利用的模型为。其中为无量纲化值,为实际值,为指标的权数。按确定的权数,逐层进行合成计算,最后计算出综合评价值。

4.确定评价标准

对于统筹城乡的评价,理想的状态就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各种评价指标数值十分接近,此时的评价结果数值应该接近于100。偏离100的程度能够说明城乡不协调发展的程度,即离100越远,说明统筹城乡水平越差;越接近于100,统筹城乡水平越高。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努力,基本建立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人均GDP稳定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城乡二元结构初步改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规模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最终使城乡居民享有平等化的经济社会权利、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化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目标如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逐步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统筹城乡工资水平和福利,努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到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降低到10%以下,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50%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

750斤以上,农户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以上,农村非农产业劳动者超过60%,农民务工收入超过70%,农村耕地总水平与2000年基本持平。

——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把城市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统一规划,通盘考虑,统筹解决。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城镇化率应达到55%以上;农村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农村师生比超过6:100,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每千人拥有医生数3人以上,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到20‰以下。

——统筹城乡居民生活。就是突出以人为本,围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缩减城乡差距,

元,城乡居低于

2020年,要

69.8%,比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76.0%。2007年,四川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全年经济增长14.2%,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一年。农村经济发展稳定,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人均粮食占有情况、耕地保有情况和农产品商品率等指标得分较高,对农村发展有较大促进。但是,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农民务工收入水平还不够高等成为发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实现66.5%。2007年城镇化率达到35.6%,农村医疗卫生有较大改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1.5‰,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21.4个千分点。农村的教育资源和农村劳动

者文化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力度还不够,特别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在探索阶段,延缓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实现程度。

——统筹城乡居民生活实现70.2%。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大为改观,统筹城乡居民生活实现程度由上年的65.4分上升到70.2分。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上年的9350元增加到110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上年的3013元增加到3547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84.8万人下降到113.1万人。但是,受发展的基础较弱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离全面小康还有较大差异。

——统筹城乡政策支持实现73.1%。2004年以来,中央连年下发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

73.1分。

公里,农村

达到

11项指

其中,

城乡协调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刘琳刘长滨都昌满钱雅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 本文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含义和内容,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建立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标准值和权重,并提出了指标评价的方法,为政府制定

城乡管理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指标评价

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本目标,因此,判断城乡协调发展的程度是政府分析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定城乡发展战略的前提。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城乡协调发展应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本文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探讨了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和方法,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依据。

一、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

环途径完善,信息传递渠道通畅,严格控制污染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使城市生态环境乡村化,

乡村环境城市化。

⑷城乡人口融合根本改变农村居住着大量农业人口、城市聚集着拥挤的工业人口的畸形状态。城乡居民可以自由流动和迁移,城与乡、居民与农民不存在制度上的限制,只不过是居住地

点和职业分工的不同。

⑸城乡文化融合努力提高乡村居民文化水平,使整个社会成员都充分享受现代精神文明,

从根本上消除穷乡僻壤那种落后、愚昧、粗野、穷困、疾病丛生的状态。

⑹城乡空间融合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的景观对比在一个更大尺度上呈均质状态,城乡间建

立完善通达、快捷的交通、通信网络,城乡联系有序。

二、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

1、指标设立原则

⑴全面性原则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因此评价

指标的选取一定要全面,要有反映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指标。

⑵实用性原则在遵循全面性的同时,各项指标的设定应具有实用性,即指标应满足:

=污染物排放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3、指标标准值和权重的确定

指标的标准值的确定是根据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指标水平确定的;指标的权重是根据指标的

重要性以特尔菲法确定的。

⑴经济发展指标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多项统计指标,根据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我们选取了四个指标作为经济发展指标。其中,人均GDP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粮食单产反映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乡镇

企业占GDP的比重反映农村工业的发展情况,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总体经

济发展水平。

指标权重依次定为0.7,0.1,0.1,0.1。其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权重定为0.7,是因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反映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按照城市经济学的观点,城市是第三产业的集中地,而农业的发展则是以第一产业为特征的,农村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因此可以认为第三产业发达

是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为0.4

⑶环境发展指标

环境发展指标包括反映区域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水平的指标,将以上这些指标综合,便可综合反映区域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水平是否达到城乡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程度,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见表3)。

表3 环境发展指标体系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2005年1月10日〓浙委发〔2004〕93号)

《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学习贯彻,并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和实施意见,确保该项工作的全面落实。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

乡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目前,我省经济社会

发展正处

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解决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的问题,

扭转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整合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举措,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持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扎实做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

(二)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趋势。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

发展,我

省实现了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跨越,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超过50%,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居全国前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具备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城乡微观经济主体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农村劳动力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效益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和人口开始向城镇集聚,通信、交通、邮政、供水等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城乡生活方式加快转变,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城乡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支持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良好。总体上看,我省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城乡体制改革加快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一些发达市县开始迈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因此,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三)进一步明确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城乡规划为先导,以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和人口空间布局,努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新格局,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地区差别。力争到2010年,农村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为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

(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统

筹规划和

整体推进城乡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城乡产业布局,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向城镇集聚,加快推进农村服务业网络化,着力形成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强化城乡产业内在联系,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实现城乡产业的联动发展。进一步优化城乡产业结构,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积极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工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到2010年,努力形成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科

技、文化

、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进一步提高学前到高中段15年教育的普及水平,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城乡社区教育,重点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使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体系,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动植物检疫等执法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和食品药品质量检测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继续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丰富和活跃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到2010年,全面普及15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以上,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终身教育体系、基层文化网络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六)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优化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加强对城乡基

础设施的

统筹规划和建设,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乡村道路建设,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网络、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到2010年,形成以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高等级航道为骨干,以乡村公路为基础,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水陆空相互配套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为核心,以中心镇、中心村为基本联结点,覆盖城乡的电力、通信、公交、饮用水等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七)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以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

社会保障为目标,

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带动就业容量的扩大,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就业岗位。加强城乡劳动力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建立健全工资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使城乡居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加强城乡劳动者特别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保护,逐步消除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中城乡居民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实现同工同酬同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和救助体系,加快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全覆盖,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

中供养、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和廉租住房等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广覆盖、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全省就业岗位比2003年增加350万个以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

(八)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生态省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

境保护力

度,加快建设生态城镇和生态村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开展城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强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工业企业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再生利用,加强城市和交通干线交通噪声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区域生态廊道建设,建设高标准平原

绿化,形成一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确保区域生态安全。继续推进“万里清水河道”、“

万里绿色通道”建设,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清

洁能源,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形成有利于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林相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水系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比率在8 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7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率和达标率达到90%以上。

(九)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

地区的整

体发展。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生态省建设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加快构建“三带两区”(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以及浙西

绿色山地生态区、浙东蓝色海洋生态区)的空间格局。发达地区要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提升

工业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深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和“百亿帮扶”三大工程,有选择地推进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

移,引导欠发达地区加强劳务输出和异地脱贫,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使欠

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到201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确保30万人下山异地脱贫,欠发达乡镇实现总体小康,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扭转

三、战略举措

(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抓紧修编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省域城镇

体系规划

,健全和完善分片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市县域总体规划、镇(乡)

域规划等,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和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制体系。以编制

市县域总体规划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完善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的供排水、公交、生态建设与保护等专项规划,规范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合理安排市县域范围内城镇建设

发展、生态保护、农田保护、农村社区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逐步形成

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通信、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体系,促进

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深化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改革,加强规划执法,强化区域性规划的综合协

调功能,突出以人为本,强调统筹兼顾,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合理控制环境容量,科学确

定建设标准,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十一)深化城乡配套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是打破城乡二

元体制结

构。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城镇准入条件,凡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

的农村居民及其随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准予其在城镇落户,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

理制度。加快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

障等方面不合理的政策限制。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折价

入股参与基础设施及工商项目建设的办法,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

制改革,有条件的地方要推广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严格区分公益

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征用程序,研究制

订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维护和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深

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制度,改善城镇居民特别是

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加快推进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竞争有序的劳动

力市场和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使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劳动就业权利。加快推进社

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提高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

《确定发展对象考察材料》样例

福州大学 确定发展对象考察材料 党总支名称: 党支部名称: 被考察对象: 入党考察人签名:、 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2005年8月制

使用说明 一、本表在入党积极分子拟提交支委会(或支部大会)确定为党的发展对象前发给党支部(一般在学期初),由党支部、入党考察人和被考察对象填写,填写要严肃认真、忠诚老实,不得有任何隐瞒和伪造,字迹要工整清楚,内容要准确。若综合考察后超过一年要发展入党的,应重新考察并填本表。 二、入党前综合考察要求 1、党支部要公示被考察对象,并指派两名党员,其中一名为支委(当学生党支部被考察对象较多时,至少须指派一名党性强的正式党员负责),作为入党考察人。 2、入党考察人必须本人填表,禁止委托他人(尤其是党外同志)填写。入党考察人领取本表后,应先由被考察对象填写第1、2页(教工被考察对象只需填写第1页),然后填写其他内容,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3、入党考察人要认真审查被考察对象的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函调、思想汇报,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工的自传等材料。 4、入党考察人要在被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群众中对其进行测评,并通过个别访谈或群众座谈会方式征求群众意见。要同被考察对象谈话,主要了解其党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入党动机、对自身存在的主要优缺点的认识。 5、入党考察人要填写综合考察报告,向支委会(未设支委会的召开支部大会)报告。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确定为党的发展对象。 三、发展对象的入党材料 ①入党申请书(及教工自传) ②《中国共产党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 ③《福州大学确定发展对象考察材料》(含学生学习成绩、入党积极分子分党校培训、党支部公示、群众测评、征求群众意见等情况,以及函调原件、综合考察报告) ④书面思想汇报(学生每三个月一次,教工每半年一次)

城市化水平衡量方法的比较研究_王新娜

【城市研究】 城市化水平衡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王新娜1,2 (1.烟台大学经管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2.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 内容提要: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作用过程与结果,这决定了对于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方法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目前,学界采用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两大类。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选择后者,并采取主成分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等各种方法进行估算评价。对于不同的评价方法及其结果,根据多配对样本的K e n d a l l协同系数检验和I C C检验,评价标准及其结果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城市化;单一指标法;复合指标法;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5-0092-04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国内学界对城市化的讨论也异常热烈。由于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作用过程与结果,因此国内学者采用繁多的方法进行测度,以期能全面综合反映真实的城市化水平,而这也是城市化研究的逻辑起点和计量基础。本文试图理清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方法,并采用单一指标法、复合指标法(主成分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来比较各种方法测度结果是否一致。 一、城市化水平衡量方法之争 当前国内学界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众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两大类方法的争论反映了从单一的人口城市化到城市化质量提高和城乡一体化,从城市化的量变到质变的关于城市化内涵理解的演进路径。 (一)单一指标法 城市化的基本标志是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并集中地进行工业生产、服务等社会活动[1]。H.E l d r i d g e认为“人口的集中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全部含义”,C.G.C l a r k则将城市化视为“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2]。单一指标法抓住了城市化的这一本质特征———人口城市化,来对城市化水平进行度量。 这类方法主要采取城市人口比重指标、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和城市用地比重指标,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前两种。但是由于从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通过并实施以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直实行严格的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控制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因此早期的城市化衡量方法基本上是采用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城市化水平。而这种衡量方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确反映了中国城市化的真实水平和状况。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户籍制度的逐渐放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劳动力流动性的不断增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持续的、大规模的涌入,形成了在城市居住、工作、生活却又被隔绝于城市非农业人口统计之外的暂住人口群体。同时农村改革的成功推进,形成了乡镇企业主导下的农村城市化,使我国城市化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并愈加复杂化。我国市镇的建制标准也多次发生变化,例如1980年实行的撤县建市、撤乡建镇以及市带县的体制,使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标准不一,以非农人口户籍统计数据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显得愈发不合时宜,有失偏颇。城市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是城市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应该归入城市人口,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国内学者在实际操作中选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建国以来进行的5次人口普查。一方面,5次人口普查只有节点数据没有时序数据;另一方面,5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也频繁变化,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采用市镇行政辖区的总人口作为城镇人口,1964年二普时则改用市镇行政辖区的非农业人口,1982年三普的标准是市镇行政辖区的总人口,1990年四普的口径为设区的市采用区的总人口而对不设区的市和镇采用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人口,2000年进行的五普口径进一步改变,这给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二)复合指标法

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内容及标准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全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评价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三、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以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要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的基准,通过作业纸笔测验、考试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 (1)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要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正确率,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况;完成作业的速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等成果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作业展览活动,进行优秀作业及成果评比,作为作业评价的依据。 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之外,更应注重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到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际表现能力的表现性作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

名词解释 1、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诶经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所谓防护费用是指用人们为了消除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而愿意承担的费用来替代生态环境价值的方法。 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态环境价值难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能够提供类似功能的替代工程或所谓的影子工程的价值来替代该生态环境的价值。 4、区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地域性国名经济。 5、区域政策: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6、吸收型技术转移:吸收型技术转移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并且将会被乙国消化、吸收并复制出来。 7、垂直技术转移:甲国基础科研成果能用于乙国的应用科学中,或将前者的科研成果用于后者的生产中。 8、绿色GDP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9、区域竞争力: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0、比较优势: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生产某些特定产品所拥有的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表现为在区外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11、竞争优势:当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战略时所形成的优势。 12、垂直分工水平分工 区域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区域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 13、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是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 14、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加工区 科学工业园区是一种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综合体,是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区域,其功能表现为以研究开发为主,包括产品试制和开发生产,而不具有大批量制造、销售、管理或其他实业性功能。 高新技术加工区是世界出口加工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过程中出现的

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本文在分析城市化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了城市化内涵,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对近十几年河北省城市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来更加全面的研究河北省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最后对加快河北省城市化提出了对策措施。 标签城市化;河北省;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河北省从2008年起在全省开展了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计划利用三年时间,达到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居住条件大为改观、现代魅力初步显现、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的工作目标,向经济繁荣、居住舒适的现代化城市迈出关键步伐。经过2年的努力,今天的河北,三年大变样已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建设正走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代。本文在这个背景之下,对河北省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分析。 1 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又称为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尽管国际学术界对城市化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各个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不一,迄今为止,关于城市化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解释。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经济学则认为城市化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差异理解,互相补充,使城市化的内涵更为充实。 尽管不同学者对城市化的内涵理解不同,但理论界对城市化内涵的共识还是有的,从根本上说,城市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农村城市化、城市规模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包括经济城市化、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以及文明程度城市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2 河北省概况 河北省地处华北的腹心地带,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自古即是京畿要地。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北京周边,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其余大部为平原。总的来说,河北省的地势有三大地貌单元,其中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200-1500 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5%,燕山和太行山地,其中包括丘陵和盆地,海拔多在2000 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8.1%,河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海拔多在50 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3.4%。河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河北省海岸线长487 公里,总面积达18.77 万平方千米,总人口7034 万,现有11个省辖市(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中央党校地厅班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专题第七课题组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8年来,成都、重庆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中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当中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3%,增加额高达8703元;而农村居民2009年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仅增长96%,增加2531元。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2009年则扩大到3.33倍。青海省2003—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32元增加到12692元,增长了88%;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7元增加到3346元,仅增长84%;收入差别从4915元扩大到9346元,差距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功能压力加大。有关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由2004年的1亿增加至2008年的1.4亿,年均增长10%,2006、2007、2008年增幅分别为11%、14.5%、15.1%,农村人口流动呈加快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2007、2008、2009年分别新增大学毕业生495万、559万和611万,2010年预计新增70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之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的增速较慢,城市功能面临着进城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双重压力的考验。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 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目前,在教育、医疗、培训、就业等方面,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普遍比较落后。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3114亿元,其中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为990

党员发展对象综合政审报告模板

关于发展对象XXX的综合审查报告 XXX,男,XX族,XXX人,生于X年X月X日,家庭出身农民,XXX学历,X年X月参加工作,现任XXXXX。 一、XXX同志基本情况 X年X月至X年X月,在X省X县X小学读书;X年X月至X年X月,在X省X中学读书;X年X月至X年X月,在X 大学读书;X年X月至今,在XXX工作。期间,一直从事XXX 工作。X年X月向XXX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二、其家庭主要成员情况 父亲:XXX,XXX岁,政治面貌是X,职业是XXX,职务是XXX,政治历史清白。 母亲:XXX,XXX岁,政治面貌是X,职业是XXX,职务是XXX,政治历史清白。 妻子:XXX,XXX岁,政治面貌是X,职业是XXX,职务是XXX,政治历史清白。 妹妹:XXX,XXX岁,政治面貌是X,职业是XXX,职务是XXX,政治历史清白。 …… 三、其主要社会关系情况 — 1 —

岳父:XXX,XXX岁,政治面貌是X,职业是XXX,职务是XXX,政治历史清白。 岳母:XXX,XXX岁,政治面貌是X,职业是XXX,职务是XXX,政治历史清白。 …… 经与XXX同志谈话了解和必要的函调审查,我们认为:该同志本人、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政治历史清楚,拥护党的领导,无违法乱纪行为。 四、XXX同志政治历史情况 该同志思想觉悟高,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质过硬,拥护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稳定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一致、行动一致。在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上,勇于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决议、决定。 五、关于XXX同志申请入党和接受党组织培养、考察情况的情况 X年X月X日,XXX党支部召开支部委员会,根据团组织推优情况,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为XXX、XXX。经过党支部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X年X月X日支部委员会研究决定,认 — 2 —

城乡统筹发展论文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本文从几个方面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因,形势,方法等解读了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词:经济环境,二元结构,整体统一 正文 1 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从一般的道理上讲,乃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高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城乡统筹不能简单理解为工厂下乡,让城市不容的工厂搬到乡下去;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农民工进城,让农民变居民。还是要从解放生产力的高度,去重新认识生产力要素的配置。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去认识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去认识新技术在城乡的推广,去认识社会资金在城乡的重新配置。还是要从改革生产关系的高度去重新看待农民工进城和城市人下乡。 2 现在的经济环境 统筹城乡规划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要想了解经济现象,首先要了解经济环境 2.1从国际形势看 21世纪的经济环境和过去的最大不同在于以下五点: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中国也很严重;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居民支配收入比例上的变化;来自全球化的经济竞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分离(政权有国界,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些变化对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1世纪虚拟经济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趋势;21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知识型工作者。 2.2从国内形势看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即人口密度大;人口基数大导致了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导致资源稀缺;中国疆土辽阔导致地域差异,造成了人文差异大;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导致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不完善相对固化的经济体制;财富流通的地域化不均衡;逐年上升的失业率是个严重的问题;虽然已经有很多的城市进行城乡改革,但是城镇密集化程度高,城市发展过程相对缓慢;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2.3再从国内产业现状看 中国的多数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常见的误区有: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期发展规划;照搬西方经济模式,忽视国情差异;只顾自身利益,不顾行业发展前景。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课堂导学】 探究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常用指标 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探究二、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阅读教材第8-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表格内问题。) 〖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⑵.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⑶.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2、工业化阶段(阅读教材第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表格内问题。)

〖活动2〗(教材第11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都位于五大湖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广阔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⑵.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空间结构的变化是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⑶.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成长阶段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和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多导致就业困难,区域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由于区域内资源短缺需要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加重交通运输压力。 ⑷.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同意,区域的发展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如果忽视环境效益,最终经济效益也会丧失。 ⑸.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郑梦熊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来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主题,以此为标志,统筹城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2010年以来,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调研与思考,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或看法。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对城乡分割发展方式的根本否定,认为过去的发展是一种不统筹城乡的发展。 新中国经过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国力增强,工业化、城镇化提速,目前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变革开始向深层次拓展,原有的经济优势将会消失或弱化,传统体制增长的空间已接近极限,特别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成的城市与乡村不同待遇、不同标准、不同发展路径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2006年到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加到5153元,增加1566元,年均实际增幅达到8.3%,比“十五”时期加快了3个百分点,是我国历史上农民增收最快的时期之一;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增加5415元,是农民收入增加额的3.46倍,年均实际增长10.2%,高出农民收入增速度1.9个百分点,由此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由8137元拉大为12022元,比值从3.22∶1扩大到3.33∶1。农村发展慢、城乡差距扩大可以理解,但是这几年农村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作用下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增长明显提速,这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的事实充分证明,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不在“三农”本身,也不是仅靠有限的政策调整能够解决的,而是根本体制问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已经成为

对高中生的学业水平综合评语

对高中生的学业水平综合评语 对高中生的学业水平综合评语1 1. 班长、英语科代表。工作认真负责,能力强,组织班会质量高。工作计划性较强,学习刻苦,各科均衡发展,成绩保持优秀。月考、期中考试成绩总分均列年级第一名。高二数学、英语、语文竞赛均荣获一等奖。你为人正直诚恳,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班集体,待人有礼。校运会上荣获×第一名;米第二名;米第二名。宿舍评比A 等。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今后在工作方面可更加大胆地开展工作,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本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 2. 班团支书。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计划性较强,学习刻苦,各科均衡发展,成绩保持优秀。月考、期中考试成绩总分均列年级前列。你为人正直诚恳,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班集体,待人有礼。乐于为同学、为班级、为学校做好事。经常能看到你为同学解答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很让老师感动。高二英语竞赛荣获二等奖。黑板报中有你倾注的心血。宿舍评比B等。你今后在学习上还要更发奋,在工作方面还要更加大胆地开展工作,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本学期被评为学校优秀团干部。 3. 学习委员,历史科代表。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各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成绩一直保持优秀,月考、期中考试成绩总分列年级第一名,记忆力好,自学能力较强。看到你课堂上专注的神情,看到你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

里认真看书学习,老师感到很欣慰。高二语文、英语、数学竞赛分别荣获一、三等奖。宿舍评比A等。希望你工作上更加大胆,想更多的办法,带动班级中其他的同学,共同进步。本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 4. 学习委员、政治科代表。工作主动、认真、负责。你心地善良,脾气好,温柔,活泼可爱,为人坦诚,接物待人春风扑面。看到课堂上,你那专注的神情,看到你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里看书学习,老师感到很欣慰。你集体荣誉感强,校运会上,努力拼搏,荣获×第一名。宿舍评比A等。由于你的努力,你的数学成绩提高明显,在高二数学、语文竞赛中均荣获三等奖。月考、期中考试成绩名列年级前列。如果平时你能多思、多问、多说、多练,那你的进步还会很大!本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 5. 你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是在课上老师却能发现你专注的神情,感受到你对知识的渴望。学习刻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不明白的问题你能虚心请教他人,课余时间常能看到你在教室学习的身影,由于你的努力,这个学期成绩有很大进步。你是一个很乖巧的学生,其他方面表现很好。对人礼貌,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宿舍评比B+等。今后希望你继续努力,力争成为更优秀的学生。本学期被评为优秀团员。你纯真可爱,对待同学热情大方,你脸上的每一个表情都很温和,从你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你心灵的善良。看得出你很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去回报父母和老师,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课余时间

谈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新农村建设[论文摘要]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要站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大局的高度,充分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二,要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去指导城乡发展的一切工作;第三,要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载体——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并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到了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中的第一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统筹城乡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一、充分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十左右,而且相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农村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毛泽东同志在 1957年就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再次强调:“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使人们看得很清楚。但是随着农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发展,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现在全国人口有九亿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都成为严重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但是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也仍然存在。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土地面积广大,但是耕地很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邓小平同志还进一步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能不能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 [!--empirenews.page--] 江泽民同志在 1994年也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二、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统筹兼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目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但我们已经找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那就是统筹兼顾。毛泽东在 1957年指出:“我们各方面的建设事业都在蓬勃地发展着,成绩很大,但是,在目前社会大变动的过渡时期,困难问题还是很多的。又发展又困难,这就是矛盾。任何矛盾不但应当解决,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

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第一课时) 霸州市第四中学介卫卫 教学思路:本节课教学在重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同时也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情商与智商和谐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学科特征与我校《新知讲授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预习认标—观察学习—转化练习—测评调控—梳理反思)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的组织、促进学生参与,尽力使课堂的有效与有趣相结合。 教学目标: 1.东、中、西差异①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2.逐步培养读图能力;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难点: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图表阅读、比较分析法、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新知学习: (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等知识。 一、东、中、西差异(板书) 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 我们讲东部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差异,目的是对我国这方面的国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这种差异是由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以及未来三个地带发展的趋势。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板书) 引导:(出示PPT)“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

湖南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湖南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篇一:湖南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湖南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全面掌握全省城镇化的动态进程,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本指标评价体系。 一、制定本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一是全面评价目前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城镇化的评价由原来仅仅根据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两项指标的简单评价,转为对城镇化发展的全面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并深层次认识全省城镇化发展所处的阶段与发展态势。二是及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通过对每一项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并与全省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科学制定“十一五”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在全面评价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及时研究提出下一步的城镇化发展目标,为下一步找准工作重点以及制定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评价还起到鞭策后进,激励先进的作用。 二、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把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指标的选取和权重要经过专家论证,并在实践中试行,听取各相关单位与部门的意见,

不断修改完善,让整个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城镇化发展情况。 2、全面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既要反映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又要反映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指标体系充分反映“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社会安定”,而且进一步丰富了这五个方面的内涵,扩大与城镇化相关内容的覆盖面,全面反映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 3、易收集原则 选取的指标当中,绝对部分能够直接通过《湖南统计年鉴》获取,少量指标可以通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外公布的指标获取,还有个别指标需要通过简单计算获取。总的来说,所选取的指标易于收集、易于计算。 4、非均衡原则 根据不同指标与城镇化相关程度的差异,给予不同指标以不同的权重。凡是能够体现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内容(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增长速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速度等),对城镇化发展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指标(GdP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建成区绿地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等),均给予较高的权重。凡是与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指标,所给的权重为负数,绝对值的大小仍然反映其重要程度。 三、选取的指标内容 选取的指标要反映“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生活方便、环境优美和社

学生学业水平与素质综合评价分析报告

学生学业水平与素质综合评价分析报告 月日镇中心小学服务于甘江、江湾、马炉三个行政村,现有6个教学班,180名学生,学生的年龄在6—12岁。多年以来,月日中心小学教学质量除今年获得全县中心小学排名考前以外,常常处于全县中游位次。究其原因有好多,但其中主要一点就是,学生学业水平及素质普遍较低造成的。去年以来,学校依托目标教学法的研究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似的提高。为了在目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及素质,现将我校学生的学业水平及素质作以综合评价分析: 1、低年级语文。学生基本会读拼音,但有个别学生学生不会写,有好多学生不会认整体认读音节,有一部分学生分不清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大部分学生能三会生字,但仍有好多学生会念不会写生字,不会给生字组词;会流利的读课文,但朗读的不是很正确;能看懂图画的意思,但表达的不是很准确。 2、低年级数学。学生能认识常见的数,但对大数的认识很模糊;能比较数的大小,但对算式结果的大小比较不是很准;基本计算的方法都会,但计算的细心程度太差;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发现问题的能力更差。 3、高年级语文。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但对形近字,多音字的掌握不够牢固;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但没有

感情;基本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但不能很好的总结出文章思想;极个别学生坚持课外阅读,但大多数学生课外就没有阅读书籍、报刊等;可以写出完整的作文,但写作的水平较低; 4、高年级数学。大部分学生对大数有一定的认识,能理解小数、分数的意义,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会计算各种混合运算,但正确率不是很高;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能力高,特别是对分数应用题不会解决的学生太多。能认识平面图形,但对图形特点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常常混淆计算方法。 5、高年级英语。单词四会的学生有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听懂、会读、会说不会写;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汉式英语,没有构建起英语思想;一部分学生不会对话更不用说写话。 1、学生基础参差不起,更班就读的学生数较多,学困生转化工作量太大。 2、教师少,班大学生数多,知识的落实不到位。 3、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4、家长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学生全靠在校学习,下午在家无人辅导。 5、留守儿童多,无人管理,爷爷奶奶只管学生的吃穿,不管学生的学习。

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综合评价

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摘要】安徽省进入了新型城镇化快速开展的新阶段,实时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实质,从社会进步、人口素质与生活水平、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四个方面展开,选取16个指标建立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对2007-2016年安徽省以及2016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测度,最后由综合得分情况对安徽省各市进行模块划分。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安徽省;MATLAB 一、前言 虽然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现阶段速度加快,但仍存在个别地区水平仍较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3.20%增加到2016的51.99%,年平均增长率为1.25%,大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合肥市和亳州市2016年新型城镇化率分别为72.05%,38.28%,二者相差33.7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在各个地区发展不协调,所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挖掘阻碍其城镇化进程的短板是迫在眉睫的。 二、文献综述 中国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评价研究颇多。阿荣[1]等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此基础,选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余艳昕[2]创新地将传统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来进行研究,科学的测算出重庆市各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并给出了具体建议;钱力[3]等在测算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水平的问题上,采用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根据综合得分对甘肃省进行了级别

划分。张巧玲[4]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权重的确定采用CRITIC方法,并分析了山西城市化发展水平,从总体和时间轴方向,确定了影响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总之,中国学者对中国或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本文基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2007—2016年以及安徽省2016年16个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分析。 三、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数据的来源 立足于数据的真实性和研究的要求,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安徽发展年鉴》、《安徽统计年鉴》。 (二)数据的标准化 当各个指标的评价有很大的不同时,若是利用原有的数据值进行研究,由于量纲的不同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所以,采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数据归一化是众多数据处理中最具代表性的,它通过一定的算法限制一定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处理。通常做法是将数据设置在[0,1]之间以简化后期的数据处理过程。本文运用的数据归一化处理方法为线性函数转换(最大最小值转换法):x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y表示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max和min分别表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各个评价指标不同,权重也有所不同。本文

党员发展对象政治审查报告参考例文

党员发展对象政治审查报告参考例文 关于xx同志的政治审查报告 xx,男,汉族,xx人,xxxx年x月x日生于xx,出身xx家庭,xx文化程度,xxxx年x月至xxxx年x月,在xx学校读小学;xxxx 年x月至xxxx年x月,在xx学校读初中;xxxx年x月至xxxx年x 月,在xx学校读高中;xxxx年x月至xxxx年x月,在xx学校读大学,xxxx年x月至xxxx年x月,在xx单位工作……xxxx年x月经xx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史上曾任xx、xx等职务。据xx、xx等单位函调证明,该同志在历次政治问题上没有过激言行,没有违法乱纪行为,政治表现比较好。 其家庭主要成员情况是: 父亲:xx,xx岁,政治面貌是xx。现在xx单位工作,担任xx 职务,政历清楚。 母亲:xx,xx岁,政治面貌是xx。现在xx单位工作,担任xx 职务,政历清楚。 爱人:xx,xx岁,政治面貌是xx。现在xx单位工作,担任xx 职务,政历清楚。 子(女):xx,xx岁,政治面貌是xx。现在xx单位工作,担任xx职务,政历清楚。 其主要社会关系情况是:

外祖父:xx,xx岁,政治面貌是xx。现在xx单位工作,担任xx职务,政历清楚。 外祖母:xx,xx岁,政治面貌是xx。现在xx单位工作,担任xx职务,政历清楚。 舅(叔、姨、姑):xx,xx岁,政治面貌是xx。现在xx单位工作,担任xx职务,政历清楚。 兄弟(姐妹):xx,xx岁,政治面貌是xx。现在xx单位工作,担任xx职务,政历清楚。 经与本人谈话了解和必要的函调,我们审查认为:该同志本人、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成员中,都拥护党的领导、政历清白。 审查人签名盖章:支部盖章: xxxx年x月x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