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规划文本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规划文本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规划文本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规划文本

第一部分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工业园区性质与发展目标 (2)

第三章总体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 (2)

第四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4)

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 (5)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5)

第七章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规划 (7)

第八章防灾规划 (7)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8)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9)

第十一章附则 (10)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以《乌兰察布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为依据,在新的形势与发展机遇下,为实现察

哈尔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对工业园区的性质、发展方向、

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进行统筹规划,提供工业园区土地开发、

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第1.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7月1日)

6.《乌兰察布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7.《察右前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

年3月19日)

8.《察哈尔右翼前旗土贵乌拉镇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征求意见稿》(2006年10月22日)

9.“乌盟行政公署关于将察右前旗察哈尔生态工业园区列为盟级园区的批复”乌盟批发(2003)3号

10.“研究察哈尔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有关事宜”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盟长办公会议纪要(2003)8号

11. “关于察哈尔生态工业园区行政建设项目立项报告的批复”

乌发改投字(2004)528号

12. “察哈尔生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论证会议纪要”(2006年

10月19日)

13.“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国家审核的开发区公告”(2006年11月14日)

14.国家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其它有关法规与技术规范

第1.3条指导思想

1.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体现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引导工业园区健康发展。

2.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

原则,重视园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地域特点。

3.贯彻“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

的指导思想。

4.统筹、合理的安排与区划工业园区地块,满足不同项目对土

地面积的使用要求,并考虑已有和拟建的工业企业。

5. 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满足园区的长

远发展。

第1.4条规划期限

近期:从2006~2010年,主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

远期:从2011~2020年,达到本次规划建设目标;

远景:至2020年以后。

第1.5条规划范围

工业园区用地范围西起京包铁路,东到察哈尔大道,北起丹拉国

道主干线(京呼高速公路),南至平地泉镇北,东西长约3.31公

里,南北宽约3.53公里,规划占地面积10.41平方公里。

第1.6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区各地块以及各类用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是下层次详细规划的编制、各项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依据。

第1.7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下划线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工业园区性质、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

第2.1条工业园区性质

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是以农畜产

品加工业为主,附加电子科技、高新科技等配套产业的现代化环

保型、节约型工业园区。

规划区内工业用地性质主要为一类工业用地,适当控制二类工

业,严禁布置三类工业。

第2.2条发展方向

工业园区以现有沿工业大道分布的工业企业为起点,向四周拓

展。区域内的208国道,作为区内的“快速对外干道”考虑。工

业园区北面的丹拉国道主干线(京呼高速公路),西面的京包铁

路,以及东面的察哈尔大道(察哈尔大道以东为察哈尔规划中心

区),都是园区远期发展的界限。工业园区的远景发展方向为东

南方向。

第2.3条发展目标

体现三高——“高品位、高文化、高效能”,四化——“人性化、

生态化、智能化、无害化”,五大特色——“生态特色

产业特色、环境特色、人文特色、运营管理特色”。

通过本次规划,加速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

投资环境,促进各产业用地协调有序的发展。并通过完善产业园

布局结构,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与优化工业生态环境空间,

实现工业园区的规模效应,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相赢的长

远战略目标。

第三章总体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

第3.1条建设适宜性分析

园区内用地经地质勘查评价,区内工程地质情况稳定,无不良地

质作用发育,属抗震有利地段,无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存在。规划

范围内用地均属于适宜建设的一类用地。

第3.2条总体布局

园区以原有沿工业大道的工业企业为起点,以拓宽后的工业大道

和新建的察哈尔大道、友谊大道、白音大道为骨架,以公共服务

中心和公共绿地为园区中心,以绿色廊道为自然脉络,向纵深发

展,呈均衡的网络状格局。

保留原有工业企业与拟建的以职业教育、科研为主的教育科研单

位,对于现有企业与规划道路、市政设施等有冲突处,应服从整

体规划安排,适当进行调整。

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与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应充分依托其北面的乌

兰察布市新城市中心区与紧邻其东部的察哈尔规划中心区。

根据察右前旗察哈尔生态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实施办法(暂行)(二

OO六年一月十日),对原工业园区范围内的两个农村居住点——

八道沟、石匠房,实行整体村庄搬迁安置,村民可安置在察哈

尔规划中心区以东——察哈尔移民区处,并享受征地补偿、优先

上岗等待遇。

第3.3条规划结构

根据工业园区的性质和功能,规划将园区划分为五大区块,即一

类工业园区、二类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园区、公共活动园区、货

运交通园区、教育科研园区。

察哈尔工业园区内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要布置内容,布置在除西

南部的二类工业用地与东部公共区域、教育科研区外的其它部

位。

二类工业园区集中位于208国道以西的西南部。

公共服务与活动园区靠近察哈尔规划中心区,位于东部区域中心

处。

货运交通园区靠近国道与高速公路的立交出口布置。

教育科研园区位于察哈尔工业园区东部,察哈尔大道与友谊大道

交汇处,紧靠规划行政中心区。以职业教育与科研为主。

第3.4条用地规划

规划区内由工业用地(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公共设

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与其它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

地(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对外

交通用地、道路用地、绿地(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

六大类用地组成。

规划区内以主要干道与次要干道划分用地界线,支路划分的用地

可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做适当调整。

规划区内控制开发的区域,主要为绿化用地,包括公共绿地,高

速公路、铁路、国道两侧的绿化防护带等。

第3.5条用地平衡表

第3.6条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内用地均属于征地一类地等级。根据对外交通的便利性,规划划分为一级地价区域与二级地价区域。

第四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第4.1条对外交通规划

工业园区内综合交通系统主要由对外交通、主要干道、次要干道、

支路组成。对外交通有208国道、110国道、丹拉国道主干线(京

呼高速公路)、二河国道主干线(二河高速公路)和京包、集二、

集通和在建的集张铁路。

往北:1)园区对外大交通主要通过208国道。208国道在园区北

面与京呼高速公路立交相连。2)经察哈尔大道与工业大道下穿

京呼高速公路后,与乌兰察布市区衔接,直至110国道、集宁南

站与集宁北站。

往南:1)经208国道与察哈尔大道往南接上规划208国道新线,

接至二河国道主干线(二河高速公路)。2)主次干道分别向园区

南部延伸,与其南部规划远景铁路编组站与仓储用地衔接。3)

208国道一直向南直至山西大同市。4)察哈尔大道向南为规划中

达尔登大道,通向土贵乌拉镇。

往东:友谊大道、白音大道与两条次干道往东延伸和察哈尔规划

中心区和察哈尔移民区衔接。

往西:友谊大道、白音大道预留穿越京包铁路向西延伸的通道。

第4.2条内部交通规划

工业园区内部交通系统主要由主要干道、次要干道、支路组成。

主要干道为纵向的察哈尔大道、工业大道,横向的白音大道、友

谊大道。

友谊大道、白音大道与208国道平交联通。友谊大道与208国道、

察哈尔大道预留远景设置立交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绿地内,以及其它用地内,应根据相关规范

设置公共停车场与专用停车场。

工业园区主次干道间距约为500米,道路网密度为4.31km/km2。第4.3条道路等级

道路等级:园区内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白

音大道、友谊大道、工业大道、察哈尔大道为主干道。

道路红线宽度:主干道道路红线控制为50米与60米。次干道道

路红线控制为34米。支路道路红线控制为24米。

第4.4条交通组织

园区内交通流线主要分为货运线路、客运线路、非机动车流线与

人流线,规划道路均设有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

工业园区内沿主次干道设有公交环线,每隔800米左右设一公交

站点。

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5.1条规划目标

规划区内绿化率为13.39%。公共绿地、防护绿地与附属绿地规划

总面积为:139.34公顷。规划期末工业园区内单位绿地率达到

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第5.2条绿地系统与布局

规划区绿地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与附属绿地等组成,形成点、

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化系统。

在公共服务设施南面规划集中的面积为8.81ha的公共绿地,形

成整个园区公共活动的中心。

沿白音大道、友谊大道与工业大道的交汇处,工业园区主干道入

口处,均设有街头绿地,既是园区的形象标志点,也是园区内人

员交流、休憩的公共场所。

道路、铁路两侧控制绿化隔离带宽度分别为:208国道两侧各30

米,京呼高速公路南侧100米,京包铁路东侧50米,主次干道

两侧各10米。其中察哈尔大道西侧控制绿化隔离带宽度为30米。

防洪沟(渠),高压走廊两侧均留出绿化防护带,并尽量安排在

道路绿化隔离带内。

友谊大道与208国道、察哈尔大道留出扇形环绕的道路附属绿地。第5.3条绿化用地作为非建设用地,应予以控制。

第5.4条景观效果

绿化配置应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特点以及环境条件要

求,选择有抗性、适应性强且美观的植物品种,以乔木为主。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6.1条给水工程规划

第6.1.1条用水量预测:

预测近期日用水量1.4-1.69万立方米,远期日用水量为3万立

方米。

第6.1.2条水源地选择与水厂规划

园区水源以地下水为主,近期以八大红东南为主要井群,八道沟

东南为补压井区。取水形式全部采用深井取水,近期供水能力每

日1.3 ~1.7万米立方,远期日供水量1.7 ~3.0万立方米。原有

取水自备井逐步并网。

水厂设在水源地附近,厂内设1000立方米水池两座,配套水泵、

变配电设施等应有装备。

第6.1.3条管网规划

给水干管以环状连通,周边为枝状管网,输水干线远期设置为两

条。取水管、输水管、配水管管径控制在DN100-300mm,输水管、

配水管均敷设予人行道下。

第6.1.4条给水泵站

在工业园区南面、工业大道以西设置给水泵站,并设蓄水池,总

占地约6400平方米。

第6.1.5条中水

规划在察哈尔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内建设处理规模为2万立方米

/日的中水厂,预计全市2020年工业利用中水水量可达到2万立

方米/日。中水将会普遍用于工业冷却用水和循环用水、道路绿

地浇灌等低质用水。在主次干道上设置中水管网。

第6.2条排水工程规划

第6.2.1条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第6.2.2条雨水工程排水分区分为三个区域:白音大道以北,白音大道与友谊大道之间,友谊大道以南。各街区雨水分别就近排入道路雨水

管网,雨水管坡向顺应地势,排向东、南方向,最后排入附近河

流。

第6.2.3条雨水量计算运用当地雨水计算公式为:q = 2684(1+0.85lgT)/(t+13)0.917。

第6.2.4条排水管分为雨水管、污水管,采取浅埋方法,分别沿道路下敷设。第6.2.5条测算污水排放量近期为:1.1~1.4,万吨/日,远期为1.4~2.6万吨/日。

第6.2.6条生产污水由各厂家进行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然后排入在建的乌兰察布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内设中水处理系

统,作为工业区道路灌溉、部分生产用水。

第6.3条电力工程规划

第6.3.1条工业园区电源主要来自工业园区东部在建的220KV变电站,平地泉35KV变电站作为近期辅助电源。

第6.3.2条规划近期用电负荷:总用电负荷20万KVA。规划远期用电负荷估算为25万KVA。

第6.3.3条工业园区供电电压等级均采用10KV电力线。已建的四纵四横输电线路和规划新建的输电线路全部为架空敷设入园区,各用电

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地埋电缆入户。远期应地埋电缆敷设。

第6.4条电信工程规划

第6.4.1条规划市话普及率应达到100%,电话预测门数约为3600门。

第6.4.2条在工业区的公共设施用地内可设电信用房。

第6.4.3条园区内实现移动通信宽度化、数据化、智能化与综合化。京-呼-银光缆通过处设置了接入口,引入工业园区。

第6.4.4条电信管道沿道路人行道下敷设,采用树枝状结构,管孔预留有线电视、宽带等管位。

第6.5条燃气工程规划

第6.5.1条近期仍采用瓶装液化气。远期采用鄂尔多斯油气田的天然气。气源位于规划110国道以北的天然气门站,根据乌兰察布市燃气规

划,输出管网压力级制为中压B一级系统。

第6.5.2条测算工业园区年用气量约为707万立方米。

第6.5.3条燃气管采用中压一级管网系统。沿主要道路下埋设,进户根据需要设调压站。

第6.6条供热工程规划

第6.6.1条供热规划以集中供热方式为主。近期规划原则采取“分片集中供热,逐步取炉设站”,设集中换热站。

第6.6.2条远期热源来自规划园区西北部的平地泉2×300MV空冷供热电厂,管网续用。

第6.6.3条园区总热负荷测算为:2900gJ/h。

第6.6.4条供热管网分供热给水管与供热回水管,沿主要道路下直埋敷设。

第七章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规划

第7.1条区内生活垃圾处理利用乌兰察布市总体规划新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第7.2条规划在工业大道与京呼高速公路交叉口的西北角设置垃圾中转站。

第7.3条在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内设置公共厕所。

第7.4条大气环境质量目标:近期城市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达到国家三级标准;远期达到二级标准。

噪声环境质量目标:交通噪声控制带昼、夜间控制在55-65分贝之

间。区域噪声昼夜间控制在50-60分贝之间。

固体废物处理目标:固体废物的处理率达到95%。

第7.5条环境质量控制措施:

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居住区新建有污染的工业项目;降低煤烟的

排放量,控制工业粉尘和烟尘的排放总量;推广清洁能源,提高

燃气化率。

完善城区排水系统,生活、生产污水均应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

理。

园区内工业用地以一类无污染工业为主,有效进行防护绿带隔离。

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渣应达到环卫收集标准。

第7.6条采用生态水处理方式,充分利用中水资源与雨水资源,以节约水资源。

第7.7条水源地保护

在开发建设园区水源地的同时,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尽快

建立水源地的水源保护区,加强地下水监测。2.严格认真审批

新凿水井。对投入运行取水的深井掌握水文地质情况和水质变

化。

第八章防灾规划

第8.1条消防规划

第8.1.1条结合乌兰察布市察哈尔规划中心区规划,在察哈尔规划中心区内设置新的消防站。本园区消防依托该消防站。

第8.1.2条消防给水与生活生产给水为共用系统。给水管网环通。在主次干道上给水管径不应小于150毫米,消防栓沿道路敷设,间距不宜超过

120米,保护半径在150米以内,并应保证有足够的水压。

第8.1.3条区内道路建设,应能满足消防通车需要。各类生活、生产用地规划,按消防规范要求保证建筑的防火间距。利用道路、绿地、开阔地

作为防火隔离带,易燃、易爆工厂、仓库等要远离生活区及重要

路段。

第8.2条人防规划

第8.2.1条乌兰察布市为国家人防一类城市。贯彻“平战结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人防建设与

市区建设相结合。

第8.2.2条桥梁、铁路、对外公路作为重点防护目标,设置专门的工程抢修系统。

第8.3条抗震规划

第8.3.1条本地区建筑物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区,一般建筑物与道路等设计按照抗震7度设防。重要建筑物与道路桥梁,比如:铁路、高速公路、

208国道等应提高一个设防等级。

第8.3.2条公共绿地、广场等开阔空间规划作为避震疏散场地。第8.3.3条工业区内的主次干道规划为疏散通道,沿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应考虑震毁坍落距离,退后红线足够距离,防止地震时道路阻断。

第8.4条防洪规划

第8.4.1条乌兰察布市城市总体防洪标准近期达到50年一遇标准, 100年一遇标准校核。

第8.4.2条园区洪水的排泄分三个区域:

西部洪水沿208国道泄入平地泉镇以南洪水沟。

中部老羊圈、成路村一带流量大时流经四号卜村,泄入平地泉河。

东部以民阜渠为分水岭,渠东进入霸王河,渠西排向西南方向。第8.4.3条建设方案

1、208国道以西,京包线以东,沿208国道东侧排洪干渠,排入

平地泉镇南的河谷中。

2、园区中部排洪渠,排泄高速公路北侧雨水及园区中部共计17

平方公里汇水面积产生的洪水。

3、排洪沟渠尽量沿道路绿化隔离带内布置。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9.1条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近期建设范围:北起丹拉国道主干线(京呼高速公路),南至友谊大道,西起208国道,东至察哈尔大道。

用地面积为494.85ha。

第9.2条近期建设内容包括公共设施用地建设、绿化建设、道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企业建设等。

第9.3条公共设施:近期逐步完善工业区内集中的工业区管理、商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邮电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与职业教育为主的

学校与科研单位。

第9.4条绿化建设:近期完善公共活动区域的公共绿地与工业区入口街头小游园,配置相应的休闲设施与公共厕所。做好白音大道、友谊

大道、察哈尔大道、工业大道与208国道两侧的绿化隔离带。严

格控制绿化用地不被侵占。

第9.5条道路建设包括主干道:新建白音大道,友谊大道向西延伸;其它次干道与支路的建设。

第9.6条市政设施应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考虑近期实施的可操作性,同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9.7条近期环境保护注重在污染防治方面,通过对现有企业污染排放标准的监督,督促污染排放企业增加“三废”处理设施以达到排放

标准。对新落户工业项目,应作环境影响报告书。靠近生活区禁

止二类工业安排,建设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的绿色隔离带。

第9.8条新建建、构筑物外观(色彩、风格)、高度应考虑与原有风貌协调,并符合当地气候、风俗。

第9.9条近期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10.1条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是对该工业区内建设进行依法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经审批通过将成为指导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以及进一步深化城市各专项规划的依据,并具有法律

效力。

第10.2条规划实施应当加强与土地、市政、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商,确保土地、市政基础设施的顺利进行。

第10.3条加大城市总体规划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规划意识,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制度,增强规划编制和审批过程的透明度。

第10.4条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监督检查制度。

第10.5条加快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运用,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第十一章附则

第11.1条规划成果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二部分——规划图纸、第三部分——规划说明书、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其中文本和图纸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

第11.2条规划审批与实施

本规划经法定程序上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由察

哈尔右翼前旗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第11.3条规划变更要求

本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在规划期内,

如对工业区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等作重大变更的,须有察哈尔右

翼前旗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规划方案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

同意后,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11.4条规划解释权属

本规划由察哈尔右翼前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 文本(2011-2030年) 姓名:刘溪 学号:20080940111 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班级:1班 指导老师:史晓华

奉节县兴隆镇总体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5) 第一章镇域性质和规模 (5)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镇域经济分区 (5) 第二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5) 第三节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 (6) 第四节村镇职能 (7) 第三章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 第三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四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二节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镇域污水工程规划 (10) 第四节镇域雨水工程规划 (12) 第五节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2) 第六节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3) 第七节镇域燃气用能规划 (14) 第八节镇域供热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5)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二节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7)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8) 第一节消防规划 (18) 第二节防洪规划 (18) 第三节防滞规划 (19) 第四节防震规划 (19) 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9) 第一章规划原则 (19) 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与规模 (19) 第三章用地布局 (20) 第一节规划结构 (20) 第二节各类用地布局 (20) 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21) 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 第二节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23) 第三节镇区交通运输规划 (23) 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26) 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27) 第一节镇区风貌规划原则 (27) 第二节河流两岸绿化控制 (28) 第三节镇区风貌规划 (28) 第八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一节各类绿地布置 (28) 第二节景观结构 (28) 第三节景观规划要点 (28) 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30)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30) 第一节防灾规划 (30)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2) 三《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2005年)解读 (4) 四、规划依据 (4) 五、规指导思想划与原则 (5) 六、规划目标 (6) 七、产业定位与规模 (6) 八、用地布局 (7) 九、土地使用规划 (9) 十、地块指标控制规划 (9) 十一、“四线”规划 (13) 十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 十三、道路交通规划 (14) 十四、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 十五、城市设计导则 (19) 十六、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十七、防灾规划 (22) 十八、规划实施 (26)

一、规划背景 1、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发展形势和我国加入WTO的举措,既拓展了我国各级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其直接后果就是各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宏观发展背景,加大发展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的“起飞”。 2、重庆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等国家宏观战略的启动与实施,潼南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潼南县可以从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层面争取到国家实实在在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分工的发展,区域产业的转换和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潼南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潼南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北部城镇产业拓展带上和西北经济发展区中,根据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的空间发展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了潼南是以发展商贸、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中等城市的定位。 4、建设特色工业园是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我市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跃式发展,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大举措。 5、xxxx工业园区位于潼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梓潼镇,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总体建设规模15平方公里,首期启动2平方公里,园区分为南、北两区,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化工纸业。 6、随着特色工业园区在潼南建设的确定,给潼南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随着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规划需要进行潼南产业及相关基础设施用地空间布局的调整。为进一步拓展深化潼南工业园区(北区)建设,特编制《潼南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潼南江北新城东北部,东至规划北区工业大道以西自然山体,西北接火车站片区,西南区部分位于现状万利来化工厂区域,南临涪江。规划区面积836.86公顷。 (二)自然环境 1、区位关系 规划区与江北新城行政中心相距3.5公里,至涪江南岸旧城区距离5.5公里,距xxxx工业园区南区5.5公里,到双江古镇约12公里。 2、交通区位 规划区沿涪江展开,离潼南火车站仅2公里,离奋进大道仅1公里。 3、地形地貌 根据地形分析,规划区地形主要为缓坡地,标高集中在305.0米至325.0米。在坡度上,主要集中在0-10%坡用地。从潼南整个城市规划区来看,本次规划区应该是较为难得的一块平地,比较适合大规模集中建设。 4、水文气象 规划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温夏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季节

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

1.概述 1.1项目特点 沙湾县为了带动经济增长、串联提升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区域交通优势、实现本地资源转换、带动城乡发展、促进人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设立沙湾县工业园区,结合沙湾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建设新的定位要求及园区发展需要,园区管委会于2007年编制了《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7-2020)》以导控园区的建设发展,2011年又对园区总规进行了修编,经过多年的开发,园区内部已入驻了多家企业,路网骨架逐渐展开,园区发展形势良好。 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收集的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园区未配置工业废物处置场所,企业在投产后所产生的工业废物无法得到有效合理地处置,如若工业废物无序堆放,对园区的环境将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考虑到园区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需配套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对相关企业的工业固废进行科学的处置,否则会存在对环境的威胁。 目前各工厂所产生固体废弃物没有统一的管理,由各工厂公司自行各处堆放,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园区内固废种类比较单一,基本上为干燥性固体废物,含水量极少,不含有毒物质,亦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害气体,但在其暂时无法综合利用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安全填埋法进行处理,因此,沙湾工业园哈拉干德区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填埋场)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 本项目近期设计期限为2019-2028年,本项目服务期初处理固废量为600吨/年,至服务期末达到6.12万吨/年,本期渣场的总库容为12万m3,本期服务年限约为10年。远期预留场地约为15000 m2,总库容为24万m3。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一) (2009-03-23 22:00:24)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组织形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漫长的过程,逐步将影响到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是 对以产业聚集为手段、产业成本为竞争力的园区化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 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 园区”的时代。 一、对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分析 所谓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 我们在这里把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义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

第二个阶段,产业主导特征 第三个阶段,创新突破阶段 第四个阶段,现代科技都市

二、产业园区发展(尤其是高新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趋势二、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主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文本主要内容简介 一、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号(年月日) 、《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钦州市国民经济和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年公示版) 、《钦州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成果样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二、规划范围 东至六钦高速、南至中马南五街(远期规划为环北大道)、西至金鼓江、北至金鼓江支流,规划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 三、功能定位及规模 集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居住、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低碳生态示范区。 规划人口规模:万人。 四、规划结构 ()“一城”:——“马来西亚城”片区中心 在片区中心内设置为启动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如高档商务服务、金融贸易、保险、企业总部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商业服务、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中马产业园乃至北部湾提供服务。 ()“一湾”:——“孔雀湾”滨江景观带 沿金鼓江东岸打造“孔雀湾”滨江亲水景观带,保留现有芭蕉墩遗址,结合景观带设置不同主题及功能的活动区与绿化空间,并融入文化休闲、宾馆酒店、特色商业等功能。 ()“双轴”:——中马大街、友谊大道城市景观轴 以中马大街、友谊大道为骨架,设置启动区发展的“十”字型轴线。 ()“两片”:——产业、生活两大功能片区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镇总规文本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 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 ●镇域综合现状图 ●镇域总体规划图 ●镇区综合现状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工程规划图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 其它相关分析图纸 ●区位分析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和,南部是和,北部长江对岸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市。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太湖位于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南部、北部、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境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成为众所周知的“威尼斯”。 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 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市人民政府。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裕廊环境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 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本31-109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章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三章用地规划布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章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五章地块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引导XX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落实、 深化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促进XX工业 园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XX城乡规划法》(XX08年)特此编制《XX工业园 区总体规划(XX1XX-XXXX)》(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内容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 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 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XX城乡规划法》 2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新州镇总体规划文本 6.25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实现儋州市新州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镇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新州镇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调控新州镇城镇化进程与指导新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新州镇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1.0.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1.0.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1.0.5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1.0.6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新州镇镇域范围,总面积79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州原镇区和新英、荣上等村,以及盐田和新地的部分范围,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2.0.1条总体发展战略 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达到现代化城镇的标准;生态环境和城镇形象塑造成就显著,逐步使新州发展成为儋州湾的一个重要港口城镇。 第2.0.2条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渔业,注重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并保护基础种植业。 鼓励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2)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以新英或新州的品牌来发展特产渔业。在鼓励树立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现有名牌,特别是新英红鱼粽,加强监督管理。 (3)第三产业:为自身以及区域服务的休闲型旅游度假产业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消费性服务业则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2.0.3条产业布局规划 充分考虑新州镇的现状,基于其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研究,对镇域的产业进行总体布局:(1)新州组团: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2)新英组团:主要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3)西南部英均片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好,用地条件比较优越,是新州镇通往白马井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议英均片区发展以虾田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养殖业,带动西南部各村的发展。 (4)南部的腾阳片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速生林产业和种植业基地; (5)东部的大屯片区:发展作为甘蔗种植业基地; (6)东北部的宝山片区:发展成为新州的花生和蔬菜种植区,为镇区以及洋浦提供优良的蔬果和粮食。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江高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方向与目标 (3) 第一节规划依据与期限 (3) 第二节规划发展方向与目标 (4) 第三节人口规模的规划控制 (4) 第四节建设用地规模的规划控制 (4) 第三章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5) 第四章镇中心区总体规划 (7) 第一节规划结构与总体建设用地布局 (7) 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 (9) 第三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四节居住用地规划 (10) 第五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六节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12) 第七节工业用地规划 (13) 第八节绿化用地规划 (13) 第九节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13) 第十节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14) 第十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4) 第十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4) 第十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16) 第十四节防灾工程规划 (16) 第十五节电力工程规划 (16) 第十六节电信规划 (17) 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 (18) 第一节近期规划建设目标与原则 (18) 第二节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18) 第三节近期若干专项工程建设 (20) 第六章规划强制性内容 (21) 第一节江高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21) 第二节城市建设用地强制性内容 (21)

第一章总则 1.0.1为适应江高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市)建设需要,指导江高镇一定时期内的城乡建设,提供本镇发展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的规范控制依据,便于各有关部门实施对本镇范围内各项建设事业的管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1.0.2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进行具体操作,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与省、市有关规定相协调。 1.0.3 本规划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全面和具体地体现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征与趋势,协调好与白云区、广州市及至于更大区域范围内城乡发展建设战略调整的关系,满足本镇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基本要求。规划对大城市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村镇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模式、城乡建设管理等方面从理论到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力求走出一条适合于该类地区的城镇发展的具体建设的引导控制和实施管理的新路子。

昌东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概述

2.0项目规划概况 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和建设地点 2.1.1建设项目名称:南昌昌东工业园区。 2.1.2建设性质:新建。 2.1.3建设地点:本工业区位于南昌市东郊南部,四至范围如下:东至昌东大道、包佛路、昌东五路;西至昌东二路、幸福渠水系、昌东路、李巷村;南至朱桥东路;北至解放东路。 详见附图一(建设项目地理位置)。 2.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1-2010年。 2.3规划定位、规模及规划原则 2.3.1规划定位 南昌昌东工业区主要以服装、医药等为主,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区,既可以承接境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又可以成为等以及大中型企业配套产品加工基地,还可以为省内外民营企业、加工工业提供发展空间。 2.3.2建设规模 总规划用地面积为5km2。 2.3.3规划原则 (1)土地利用规划应有利于南昌昌东工业区在用地上的划分。 (2)功能布局必须依托工业用地进行规划,正确引导昌东工业区的发展。合理集中的配套居住和公共设施,避免工业区的“空城”现象。 (3)综观全局确定园区规划,通过产业集聚、综合配套产生效益,同时规划有利于建设时序的安排,有利于分片、分块实施。为提高土地集约效应,地块划分不得太小,产业用地最小规模一般不低于10亩,小于此规模的用地项目应集中设置于标准厂房内。 (4)道路规划应与城市道路系统有机融合,保证规划的延续性,同时又体现现代工业的特征。控制道路宽度,节约用地。 (5)整个工业区的建设与发展要体现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瞻前性,因此土地利用规划要有弹性、兼容性。

(6)排水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竖向设计即标高的确定在满足排水的前提下,尽量有利于土石方的平衡。 (7)规划指标结合昌东工业园性质及参造周边省、市工业园区资料予以确定,为了提高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率,容积率不仅控制上限,同时明确下限的要求。 (8)境外建设投资项目在南昌昌东工业园区内选址需先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审确定后方可进行立项。 2.4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 建设一个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加工工业区。其主要功能表现在: 1、筑巢引凤,为南昌市和青山湖区招商引资创造更好的硬件设施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给民营企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促进青山湖区经济持续发展。 2、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扩大城市规模、改善昌东工业区附近居民的居住条件,并拉动内需的增长。 3、扩大就业渠道,增加青山湖区财税收入。 4、促进当地工业企业的改造和发展。 2.5工业区规划依据 根据省委、省政府“三个基地和一个后花园”以及市委、市政府“建设七个基地”的战略布置,为做好“两篇文章”,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南昌经济发展要求,青山湖区政府在城东片区建立昌东工业区,规划面积为5km2。 2.6工业区规划布局 2.6.1用地职能分析 在发展经济、创建工业区的同时,兼顾用地农村居民点的安置及工厂职工吃、住、行等日常生活之需,确定南、北两个配套服务设施中心。工业用地除临解放东路规划一类工业用地外,其它都为二类工业用地。而经贸区主要以市场与工业相结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市场用地。 2.6.2总体布局 (1)解放东路作为昌东工业区与外界联系的纽带,抓住其与城市相连接关系,合理布置路网,同时通过规划建设的昌东大道,形成工业区主要出入口,创造工业区入口形象,结合幸福水渠及其支渠和排灌渠的整治,完善区内水系,形成以水为

XX市濮院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送审稿)【模板】

XX市濮院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送审稿) XX市濮院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控制指标6 第三章土地利用基数9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2 第五章各类用地布局优化15 第一节农用地保护规划 (15) 第二节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17) 第三节基础设施规划 (18) 第六章生态用地布局规划19 第七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1 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4 第一节分区原则与分区类型 (24)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 (24)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28) 第九章规划实施与管理30 第十章附则3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坚持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统筹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近远期之间的各业用地需求,严格规范各类土地利用和建设行为,提倡土地生态文明,积极探索规划实施的制度创新,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濮院镇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根据濮院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濮院镇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综合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划定土地用途分区,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用地及其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规模。 第二条规划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