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保留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与残端重建ACL的价值

保留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与残端重建ACL的价值

保留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与残端重建ACL的价值
保留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与残端重建ACL的价值

临床论著

保留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

与残端重建ACL的价值

刘玉杰,李志超,李海鹏,薛 静,王志刚,李众利,蔡 胥,李光辉,魏 民,朱娟丽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北京复兴路28号100853)

摘 要:[目的]探讨保留交叉韧带(ante ri o r cruc i ate li gament,ACL)部分束支与残端纤维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价值。[方法]前交叉韧带损伤89例,其中运动伤32例,训练伤24例,交通事故伤23例,生活中扭伤10例。关节镜下发现A CL在股骨髁间窝处断裂24例,胫骨髁间止点断裂28例,ACL前内侧束(AM B)断裂14例,后外侧束(PLB)断裂23例。采用保留ACL残端四股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32例,自体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腱嵌压固定法重建20例;保留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双股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重建37例。胫骨端采用界面钉固定和在胫骨桥上肌腱缝线打结固定。[结果]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14~37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强, Lysho l 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67 5分,终末随访平均95 2分,术后提高27 7分。R uler m etr测试胫骨位移距离4mm3mm72例,6mm2mm17例;L ach m an试验阴性79例,弱阳性8例,阳性2例。按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76例,良13例。[结论]保留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与残端重建A CL,有助于移植肌腱再血管化及爬行替代和本体感觉建立,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关键词:交叉韧带; 关节镜; 膝关节; 肌腱移植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478(2008)02-0089-03

Val u e of reconstruct an ter i or cruc i ate liga m ent for re m ain i ng an tero m ed ial or posterolateral bund le and rup tured fiber!LIU Yu jie,LI Zh i chao,LI H ai p eng,et al.D e p ar t m ent of O rt hop edical Surgery of Chi nese PLA GeneralH osp it al,B eijing 100853,Ch i na

Abstrac t:[O bjective]T o eva l uate t he curati ve eff ec t o f an terior cruc iate li gament(ACL)reconstructi on f o r re m a i n i ng an terom ed i a l or postero l ate ra l bundle and rupt ured fi ber.[M ethod]Am ong89cases o f ACL rupt ure,there w ere32cases o f sports inj ury,24cases tra i n i ng i njury,23cases tra ffic acc i dents and10cases spra i ned i n da il y life.A CL rupt ured at the notch o f t he fe mur i n24cases,and at t he i nte rcondyle of the ti b i a l i n28cases.T h i rty t wo cases w ere reconstructed w it h quadri bundle H a m stri ng tendon knot press fi t technique and20cases w ere reconstructed w ith quadriceps tendon press fit techn i que w it h autog enetic pate llar bone.ACL anterom ed i a l bundle(AM B)ruptured i n14cases and posterolate ra l bund le(PLB)rupt ured in23cases.T he intact bundle and the re mnants o f ACL w ere preserved.AM B and PLB were reconstructed w ith double bundle H am stri ng tendon knot press fit technique i n37cases.Abso rbab l e i nter f e rence sc rews w ere used at the ti bia l tunnel and sutured tendon w as kno tted ac ross the ti b ial bone br i dge.[Resu lt]The averag e dura tion o f fo llow up w ere25m onths(14-37m on t hs).L ysho l m knee f unc ti on score i ncreased by27.7scores,from averag e67.5sco res o f pre operati on to average95.2sco res a t the end o f t he fo llo w up. R uler m etr ex a m i nati on ti b i a l transl a tion w as4mm2mm i n72cases and6mm3mm i n17cases.L ach m an test w as negati v e in79case,w eak l y po siti ve i n8cases and positive i n2cases.T he functi on of t he knees w ere i m prov ed and t he stab ilizati on w as streng t hened after operati on.A cco rd i ng to knee therapeutic eff ec t eva l uation cr iterion,76cases w ere excell ent and13cases w ere good.[Conc l u sion]To keep t he rema i n i ng of antero m edial o r posterolatera l bundle and ruptured fi ber for A CL reconstruction is benefic i a l for the graft revascu l ar izati on or hea li ng,and i s he l pful for the positi on sense or rehabilitation.

K ey word s:c ruciate liga m ent; a rt hroscopy; knee jo i nt; tendon transplanti on

作者简介:刘玉杰(1952-),男,山东滨州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导,研究方向:关节镜运动医学,关节外科,(电子信箱)li uyj301yy@ya hoo.co https://www.docsj.com/doc/bc311749.html,

随着运动伤和交通事故伤的增多,膝前交叉韧带(ante r i o r c ruciate li ga m ent,ACL)损伤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如何解决移植肌腱再血管化,完成爬行替代过程,使移植的肌腱与

89

骨隧道愈合,恢复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作者采用保留A CL 存留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支及A CL 断端纤维,关节镜下重建ACL,取得了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2002年1月~2004年1月重建前交叉韧带89例,其中运动伤32例,训练伤24例,交通事故伤23例,生活扭伤10例。男53例,女36例。年龄16~49岁,平均29岁。战士26例,学生25例,体育爱好者23例,运动员15例。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跑步、上下楼、登高、下山时膝关节不稳伴无力。股四头肌萎缩,前抽屉试验阳性66例,Lach

m an 试验阳性80例,弱阳性19例。Ru ler m etr 测试胫骨前移

平均9 0mm (7~12mm )。1 2 手术方法

关节镜常规检查,发现前内侧束(AM B )断裂14例,后外侧束(PLB )断裂23例;在股骨髁间窝处ACL 上止点断裂24例,在胫骨止点断裂2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1例,给予半月板缝合5例,半月板清理和成形术16例;关节软骨损伤行微骨折治疗16例。保护好未受损伤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在损伤束的解剖部位将胫骨导向器安置好并保护好未

受损伤的部分束,打入导针。根据移植肌腱的直径选择相应的胫骨钻头,建立胫骨隧道(图1~4)。在股骨髁间窝ACL 上止点损伤的解剖部位,AM B 选择10?30-11点的位置,PLM 选择9点的位置,打入导针,阶梯状联合钻沿导针从股骨外髁建立股骨隧道,成形后的股骨隧道呈瓶颈状。术中不作ACL 止点残迹清理,保留ACL 在胫骨或股骨髁间窝的残端。取腘绳肌腱,进行肌腱预张力,重量为20镑,持续5~10m i n ,肌腱端用2/0ETH I BOND EXCEL 不可吸收线编织缝合。在双股肌腱中间打结。取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腱70~80mm,用2/0TH IB OND EXCEL 不可吸收线编织缝合肌腱端,肌腱尾端缝线供胫骨端固定用。将肌腱从股骨外髁隧道口经关节腔牵入胫骨隧道外口,牵拉肌腱并作膝关节屈伸活动20次,使肌腱移植物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在胫骨隧道外口穿出,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缝线在骨桥上打结固定。术后支具保护,按康复程序进行功能练习。保留ACL 残端采用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32例,自体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腱嵌压固定法重建20例;保存残留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支双股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重建37例。胫骨端均采用可吸收

界面钉和肌腱编织缝线在胫骨桥上打结双重固定。

图1 前交叉韧带后外侧束损伤,前内侧束正常 图2 后外侧束胫骨隧道定位 图3 在前内侧束止点后方建立后外侧束胫骨隧道 图4 重建的ACL 后外侧束

2 结 果

本组术后随访14~37个月,平均25个月,膝关节功能改善,稳定性增强。Lysho l m 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67 5分,终末随访平均95 2分,术后提高27 7分。R uler m etr 测试胫骨位移距离4mm 3mm 72例,6mm 2mm 17

例;

Lach m an 试验阴性79例,弱阳性8例,阳性2例。按王

亦聪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76例,良13例。本组病例均恢复日常工作与生活,运动员术后恢复了伤前的运动训练11例,

4例退役。战士26例中21例能参加常规军训,5例退出现役,可以胜任正常工作。术后患者早期股四头肌萎缩均明显,经术后6个月~1年的训练后逐渐恢复正常。膝关节本体觉1年后两侧无明显异常,关节稳定性均明显改善。3 讨 论

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深入和关节镜技术的提高,关节镜下重建A CL 已成为共识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多年来,人们在探讨如何解决移植肌腱再血管化,完成爬行替代过程,早日恢复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功能,重现ACL 完整而又复杂的生理解剖功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很多学者对ACL 的解剖进行了研究[1],发现ACL 主要由前内侧束(AM B)和后外侧束(PLB )组成。前内侧束长约28~38mm ,后外侧束长度平均为17 8mm ,两束直径相似。ACL 的股骨止点呈椭圆形,长18mm,宽11mm 。其中AM B 位于股骨外髁内侧壁的近侧,PLB 位于远侧,接近股骨

外髁远端软骨面。每束大约各占股骨止点的50%,AM B 面积

为47mm 2 13mm 2,

PLB 面积为492mm 13mm 2。ACL 的胫

骨止点位于内外侧胫骨髁间棘之间,呈椭圆形,冠状位长11mm,矢状位17mm,向后可以延伸到外侧半月板后角。

G abriel 研究了膝关节外翻和旋转联合负荷下ACL 前后束的应力分布,研究表明当胫骨受到向前的外力时,

PLB 在膝

关节完全伸直时最紧张,随着关节屈曲,其紧张度减低;AM B 在膝关节完全伸直到屈曲60#时紧张度逐渐增加,屈曲

90

60#~90#时紧张度又逐渐减低。当胫骨受到旋转外力时, PLB在膝屈曲15#时受力最大,30#时受力较小;AM B在膝屈曲15#、30#时受力相近。Sakane等[3]发现膝关节屈曲0#~ 45#时,PLB比AM B更紧张,屈曲15#时PLB紧张度最大;而AM B在屈膝的各个角度紧张度相对恒定。因此,前内侧束主要限制胫骨前移,后外侧束主要在膝关节伸直位时起稳定作用,尤其是保持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So mm erlath等对19例单束损伤的患者进行了9~15年的随访,发现无1例发展为完全断裂,但只有32%的患者可以恢复受伤前的运动水平。Barrack等随访了35例患者,结果48%的患者预后不佳, 86%的患者症状持续存在。F ritschy等随访了43例患者,发现42%发展为完全断裂。然而在A CL纤维断裂<50%的患者中,只有18%发展为完全断裂。ACL单束损伤是否会发生完全断裂取决于损伤纤维的数量、损伤类型及有无继发性损伤,特别是后外侧束损伤后,对膝关节的稳定性影响较大。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各束均有其特殊功能,并非可有可无。如果损伤后不进行治疗,膝关节继发性损伤将会继续加重。

A dach i等[3]保留剩余的前内侧束支重建ACL40例,并与40例ACL完全断裂的患者采用单束方法重建进行了比较。术后KT2000测量结果为:采用前内侧束重建组的胫骨位移由5 3mm2 6mm下降到0 7mm1 8mm,单束重建组6 0mm2 4mm下降到1 8mm2 1mm。O ch i等[4]报道了169例ACL损伤的患者,17例发生单束损伤,其中有13例为前内侧束损伤,4例为后外侧束损伤。采用该方法重建ACL的单束损伤获得了良好效果。在关节镜下观察重建的ACL,各束支在膝关节不同活动的角度下可以独立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解剖学研究表明ACL纤维中存有R uffi ni小体、P aci n ian 小体和Go lg i小体等机械感受器[5],这些机械感受器与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有关,机械感受器兴奋可以引起神经肌肉反射,有利于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A dachi[6]组织学研究表明ACL中机械感受器的数量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功能显著相关。如果A CL重建中保存ACL部分束支和断端纤维,有利于机械感受器长入肌腱移植物,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良好。

目前临床上对ACL单束损伤,多数重建时采用完全清除未损伤的束支和A CL上下止点的断端纤维,其实这样不利于血管神经纤维长入移植的肌腱和再血管化进程,不利于膝关节本体觉感受器的建立。作者认为在ACL重建术中,只要不影响ACL定位点的确定和手术操作,残端纤维没有撞击,避免过多清除ACL断端和滑膜组织,应尽量保护好存留的ACL 束支和断端纤维,为移植的肌腱提供良好的血供和神经纤维长入的平台。

综上所述,重建交叉韧带中,采用肌腱结嵌压固定法,增加了移植肌腱与骨隧道的接触面积,促进了肌腱与骨道的愈合[7,8];保留剩余的ACL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及A CL断端纤维,符合解剖重建的原则[9,10],有利于血管神经纤维长入重建的韧带内,有利于移植的韧带再血管化和本体神经感受器的建立,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 Zantop T,Petersen W,Fu F.Anat omy of the an t eri or cruci ate li ga

m ent[J].Oper Tech O rthop,2005,15:20-28.

[2] Gab ri elM T,W ong EK,W oo SL,et a l.D istri buti on of i n s i tu forces i n

t he anteri or cru ci ate li ga m en t i n respon s e to rotatory l oads[J].J Or thop Res,2004,22:85-89.

[3] Adach iN,O c h iM,U ch i o Y,e t a l.M ec h anoreceptors i n the anteri or

cruciate li ga m en t contri bu te to the j oi n t position sense kn ee[J].Acta O rthop Scand,2002,73:330-334.

[4] O c h iM,Adac h iN,DeieM,et a l.An t eri or cru ci ate li ga m en t aug m en

tati on procedu re w i th a1 i n ci s i on techn i que:an t ero m ed ial bundle or postero l atera lbund le recons tructi on[J].A rthroscopy,2006,4:463-

465.

[5] T s uda E,Oka m ura Y,O ts uka H,et a l.D irect evi d ence of the an t eri or

cruciate li ga m ent ha m stri ng reflex arc i n hum ans[J].J Sports M ed (Am),2001,29:83-87.

[6] Adach iN,O c h iM,Uch i o Y,e t a l.Anteri or cru ci at e li ga m ent aug

m entation und er arthroscopy.A m i n i m um2 year f ollo w up i n40pa ti en ts[J].A rch O rthop T raum a Su rg,2000,120:128-133.

[7] 刘玉杰,王志刚,王岩,等.半腱肌股薄肌腱打结骨栓嵌入固定

镜下重建交交叉韧带的初步观察[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

167-169.

[8] 唐金树,刘玉杰,汪爱媛,等.肌腱结嵌压双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

叉韧带的动物实验模型: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测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922-924.

[9] 刘玉杰,李众利,王志刚.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交叉韧带

的临床应用与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

20.

[10]刘玉杰,唐佩福,王志刚,等.带髌骨块股四头肌腱嵌压固定法重

建前十字韧带:附加14例初步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4:264-266.

(收稿:2007 01 26 修回:2007 07 12)

91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 (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再予执行) ※注意事项: 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正文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 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 ㈠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㈡术后一天: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组,1组/小时。(见附录1—图1) 2 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大腿前侧肌群)——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 提下尽可能多做。至少>500次/日 3 腘绳肌等长练习(大腿后侧肌群)——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 放松。要求同上。(见附录1—图2) ㈢术后2天:拔除引流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见附录—图3) 3 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见附录1—图 4)。 4 开始侧抬腿练习,见附录1—图5、6。 ㈣术后3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5分/次,2次/日。 (见附录1—图7).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见附录1—图22)。 ㈤术后4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逐渐至可用患腿单足站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之一,若损伤严重或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术,术后要在康复师指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尽快恢复功能。 术后第一天: 目的:减少疼痛和肿胀,若病人有疼痛,可用冷敷、口服或肌注强痛定、度冷丁等止疼剂。 训练: 1、病人要充分休息。 2、患肢抬高,关节周围加冰袋间断冷敷,一般是30分钟,间隔2小时。 3、踝泵、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增加肌力。 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两周: 目的:使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甚至过伸、最大限度的减轻肿胀、伤口愈合好、维持股四头肌的主动控制,能够达到屈曲90度。术后三天冰袋冷敷。 训练: 1、活动与第一天相同,可以坐起、站立、下地走,行走时要脚尖点地、拄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2、尽量减少行走,以防止关节肿胀。(三天内患膝周围加冰袋,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4、膝关节被动伸直:病人平卧,脚跟垫高,使膝关节完全伸直。 5、进行膝关节最后5度伸直训练:在腘窝处放一软枕(直径15公分),直腿下压,持续10秒钟,放松。 6、股四头肌静力及直腿抬高训练。 7、必要时进行髌骨活动度训练(由内向外推动髌骨)。 术后两周至术后六周: 目的:使膝关节屈曲达到135度、减少膝关节肿胀、增加肌肉力量。 训练: 1、病人可以在床上、床下活动。 2、股四头肌的锻炼---静力、直腿抬高、内侧头。 3、腘绳肌的训练---如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可平卧,屈髋90度,利用小腿的重力来进行弯曲。 4、最后5度伸直训练---腘窝下加一软枕,直腿下压。 5、如膝关节能够达到150度,可嘱病人做蹬车试验。 术后六周到九周: 目的:膝关节能够达到正常的伸屈度(伸直0度,屈曲150度)。 训练: 1、自由行走 2、腘绳肌可抗阻力 术后九周到十二周: 目的:增加肌肉力量,进一步完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增加肌肉力量。

全国著名医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康复治疗计划 整体康复目标:在保护移植物不受不利应力的影响下,逐渐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和下肢力量。据文献报道,前叉韧带重建术后伸直受限可引起步态异常,加重髌股关节症状和股四头肌无力、术后2-3周内应达到完全伸直,因此建议患者早期行走或睡觉时将支具锁定在0度位。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及自行锻炼时要佩戴支具,支具角度限制按手术医生嘱咐执行,由手术主刀医生决定支具和拐杖的使用时间。 2、合并半月板缝合手术者,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进程和负重时间根据半月板的修复制定。 3、合并MCL损伤患者,避免外翻应力。 4、术后2周内避免主动伸膝40-0度。 一、术后急性期阶段(第0-1周) 康复目标:减轻疼痛和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渐进负重;强调膝关节完全被动伸直,避免过伸; 注意事项: 1、直腿抬高练习,利用异体或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24小时后可开始练习;利用髌腱重建者需减缓该项训练以避免加重切口处疼痛。 2、术后24小时内在支具保护下,利用双拐/单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 3、避免过多行走,以防止加重肿胀、疼痛。 功能锻炼内容: 1、踝泵运动:主动屈、伸踝关节,节活动至远端持续收缩5秒后放松,30个/组,1组/2小时。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膝下垫枕,每次持续收缩5秒后放松。30个/组,10-20组/日。 3、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次持续收缩5秒后放松。30个/组,10-20组/日。 4、各方向直腿抬高练习(辅助主动运动):抬高至足跟离床1-0-15cm,保持5-10秒后放松。5-10个/次,3次/组,2-4组/日。 5、0-90度内主动屈膝/辅助下主动伸膝,5个/次,3次/组,2组/日。 6.髌骨松动训练(采用卧位辅助主动运动方法):治疗师抬起下肢以减少患者负重并推移髌骨,同时让患者足跟贴床面主动进行屈伸膝关节运动,5-10个/次,3次/组,1组/日。 7、卧位自我牵伸腘绳肌:俯卧位,膝下垫薄枕,主动伸膝,每次5min,1次/2小时。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手术方法 1.21 移植物的获取及准备:自同侧胫骨结节下内侧行3~ 4cm直切口, 显露鹅足腱,翻开缝匠肌腱膜, 显露半腱肌 腱和股薄肌腱, 分别将肌腱游离端套入肌腱剥离器, 屈膝90, 牵拉肌腱游离端, 上推剥离器, 于腱腹交界部切断, 取出肌腱, 去除残留肌组织, 肌腱长度约260~320 mm(图1)。将取下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各折叠为两股, 用爱惜 康5号不可吸收线编织线缝合两端约3cm段, 测量移植腱 直径, 其直径一般为7.0~8.0 mm, 长度约为120 mm。对 折后的另一端用爱惜帮康2号不可吸收线编织线套住移植 物对折端,用美蓝在此端3cm处作标记。肌腱在80N的预 张力下牵拉20分钟。 1.22 关节镜入路:标准的前外、前内入路。 1.23 骨隧道的制备:用气化刀修整PCL残迹, 在不影响视 野及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多保留原PCL残迹及其包绕的滑膜, 经髁间窝置入剥离器, 适当剥离后关节囊。先从外侧入口 置入股骨止点定位器于股骨髁间窝内侧壁, 左膝1∶30~ 2点, 右膝10点~10∶30, 距软骨缘6~9 mm位, 自股内 侧髁钻入导针, 沿导针钻直径与移植腱相同的股骨隧道, 深度为3cm,随后用4.5mm空心钻钻穿(图2)。再从前内 侧入口将胫骨止点定位器置于胫骨后窝, 关节线平面下

1cm处, 自胫骨结节平面前内侧2cm呈45°角打入导针, 沿导针钻直径与移植腱相同的胫骨隧道。 1.24 移植物植入及固定:用双股钢丝从胫骨隧道出口送入 关节腔内(图3),从外侧入口用抓钳将双股钢丝引出,将 编织缝合端的4股缝线引入双股钢丝内,随后用双股钢丝 从胫骨隧道将4股缝线拉出,拉紧4股缝线将移植腱导入 关节内,再慢慢进入胫骨隧道内。用带孔导针从前外侧入 口插入股骨隧道,将双股牵引线插入导针孔内,抽出导针 将双股引线带出,提拉双股引线将移植腱引入股骨隧道至 标记线。在股骨隧道与肌腱间隙,在上缘平行隧道插入导针, 沿导针向股骨隧道拧入挤压螺丝钉, 至平骨隧道关节内口 平面, 持续牵拉移植腱下端,伸屈膝关节5~6次, 于屈膝70°位在作前抽屉试验时进一步拉紧移植腱下端,自胫骨 隧道外口平行于隧道插入导钉, 沿导针向胫骨隧道拧入挤 压螺丝钉, 至平骨隧道关节内口平面, 再将移植物胫骨端 或其牵引线与鹅足腱残端拉紧缝合。最后检查重建PCL的 位置、张力和固定稳定性(图4)。 1.25 复合韧带损伤的处理: 对于合并新鲜的半月板损伤 均采用气化刀修整。对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可同时重建;对于合并陈旧的后外复合体损伤,则同时行重建术。 1.26术后处理:术后24~48 h 拔除引流管。术后第二天开 始进行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每次15 s,每日60~100次。各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

用骨-腱-骨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 -----北京积水潭医院物理康复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活动已成为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因此前交叉韧带(ACL)的损伤越来越普遍。前交叉韧带是防止胫骨相对股骨向前滑动的最主要的限制性韧带。前交叉韧带的断裂允许胫骨向前移位,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定的反复发作,并可损伤半月板和膝关节面。修复前交叉韧带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膝关节的动力学结构,消除膝关节的不稳定,使膝关节由于退行性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减到最低。对大多数运动员和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来说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首选治疗。而骨-腱-骨自体移植物相对于其它移植物来说有愈合快、韧带强度大和可以早期负重的优点,因此我院把骨-腱-骨自体移植物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首选。不论手术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患者功能恢复重返社会的关键是康复。 康复程序: 术前阶段: 康复目的 病人要对手术和康复治疗有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准确的生理学基础 恢复患侧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 减轻肿胀/水肿 增强膝关节肌肉力量 确定特殊的要求 确定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 临床康复治疗 心理上的准备:服从,期望值,注意事项 减少肿胀、水肿并控制疼痛 P、R、I、C、E:保护(protect)、休息(rest)、冰敷(ice )、压迫(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 ) 冷疗和弹力衣(橡胶或塑料制品)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水肿 合适的支具 行走训练:强调正常步态 练习使用拐杖 被动(PROM)、主动(AROM)、主动-助动(AAROM)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关节活动训练:Biodex system 3,被动模式,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每天可增加1-2o。 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训练:Biodex system 3等速肌力训练 Biodex system 3闭链训练用来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性第一阶段(减轻急性期症状,术后1—7天) 康复目的 保护移植物——避免突然负重和过多的剪力张力对ACL的影响 充分的被动伸展——避免屈曲挛缩 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过度的训练 减轻疼痛、渗出、肿胀和水肿 被动活动0o--90o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之一,若损伤严重或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术,术后要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尽快恢复功能。 术后第一天: 目的:减少疼痛和肿胀,若病人有疼痛,可用冷敷、口服或肌注强痛定、度冷丁等止疼剂。 训练:1、病人要充分休息。 2、患肢抬高,关节周围加冰袋间断冷敷,一般是30分钟,间隔2小时。 3、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增加肌力。 4、进行CPM训练,从完全伸直到屈曲90度,速度要缓慢。 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两周: 目的:使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甚至过伸、最大限度的减轻肿胀、伤口愈合好、维持股四头肌的主动控制,能够达到屈曲90度。术后三天冰袋冷敷。 训练:1、活动与第一天相同,可以坐起、站立、下地走,行走时要脚尖点地、拄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2、尽量减少行走,以防止关节肿胀。(三天内患膝周围加冰袋,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3、进行CPM训练,从完全伸直到屈曲90度。

4、膝关节被动伸直:病人平卧,脚跟垫高,使膝关节完全伸直。 5、进行膝关节最后5度伸直训练:在腘窝处放一软枕(直径15公分),直腿下压,持续10秒钟,放松。 6、股四头肌静力及直腿抬高训练。 7、必要时进行髌骨活动度训练(由内向外推动髌骨)。 术后两周至术后六周: 目的:使膝关节屈曲达到135度、减少膝关节肿胀、增加肌肉力量。训练:1、病人可以在床上、床下活动。 2、股四头肌的锻炼---静力、直腿抬高、内侧头。 3、腘绳肌的训练---如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可平卧,屈髋90度,利用小腿的重力来进行弯曲。 4、最后5度伸直训练---腘窝下加一软枕,直腿下压。 5、如膝关节能够达到150度,可嘱病人做蹬车试验。 术后六周到九周: 目的:膝关节能够达到正常的伸屈度(伸直0度,屈曲150度)。训练:1、自由行走 2、腘绳肌可抗阻力 术后九周到十二周: 目的:增加肌肉力量,进一步完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增加肌肉力量。训练:1、活动,负重行走。 2、直腿抬高 3、最后5度伸直

前叉韧带术后恢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前叉韧带术后恢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0-07-03 发表者:马勇(访问人次:3839)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都会收到一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列举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康复内容。事实上,即便有这个康复计划,患者朋友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在门诊复查和术后患者电话咨询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类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马勇 一、术后常见症状 1. 后方疼痛 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这种疼痛较轻或仅有压痛,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会持续3-4周。 2. 体温升高 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3. 关节肿胀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4. 内踝淤血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都会收到一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列举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康复内容。事实上,即便有这个康复计划,患者朋友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在门诊复查和术后患者电话咨询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类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术后常见症状 1. 后方疼痛 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这种疼痛较轻或仅有压痛,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会持续3-4周。 2. 体温升高 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3. 关节肿胀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4. 内踝淤血 重建前交叉韧带取腱处或者骨道口会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则不能在其附近吸收。不能吸收的出血会沿着皮下与深筋膜之间的间隙向下流之内踝处停留,慢慢渗出,在皮下形成青紫等淤血的表现,按之有轻度疼痛。这种现象一般在术后7-10天出现,持续3-4周。有时淤血也会在胫骨前方或者表现为胫骨前方的肿胀等,可局部热敷、加强踝泵练习,促进其吸收。 5. 皮肤麻木 这种麻木的特殊区域是取腱切口的前下外侧或者小腿内侧,其它区域麻木需就医。此类皮肤麻木的原因为取腘绳肌腱时隐神经损伤,有临床研究认为取腱时用斜切口可以减少隐神经的损伤,但仍不能有效避免。这种麻木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会引起轻度不适或恐慌。大部分麻木感在术后3个月-6个月恢复,恢复初期可有局部皮肤的虫咬感或者发痒的感觉,不必担心;有的要延续到术后1年左右才可恢复。 6. 行走不利 所谓行走不利即是行走时有“瘸”的现象。一般多见于术后膝关节伸直受限,术后早期有些患者往往注重于屈膝练习,伸直往往差3-5°,这样患者在行走时患膝会“拖后腿”,造成

前交叉韧带断裂什么时候手术最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前交叉韧带断裂什么时候手术最好 导语:前交叉韧带断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危害着许多人的身体健康,我们都知道这类疾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那么前交 前交叉韧带断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危害着许多人的身体健康,我们都知道这类疾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那么前交叉韧带断裂什么时候手术最好呢?医生用下面的内容回答了我们这个问题,想要了解的朋友就和我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建议时间充沛的话早点做,可以关节镜手术治疗,最好伤后6周内,但如果关节肿胀明显,应先消肿下再做。 如果是首次受伤,诊断明确后建议等急性创伤期过后,也就是肿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后再做手术,术后康复会比较轻松,对手术效果也不会有明显影响,这个时间一般是伤后2-4周,有时候也会更长些,然后就可以手术了,只要不进行体育运动,日常生活也不会有过多影响,推迟一段时间对手术效果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的。这段期间可以进行肌肉的静力练习,对手术后恢复也是有利的。 如果不是首次受伤,关节的反应会小很多,可能关节活动受限和肿胀的程度会不显著,原则也是等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后就可以手术了。 如果断裂的比较彻底和严重,手术最好在2周内进行,因为2周后由于组织机化变性,内侧副韧带可能就没有手术的机会了,而严重的内侧副韧带断裂保守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所以对这部分患者就需要在受伤后的急性期手术,但术后的康复过程可能会相对困难,需要有思想准备,最好有专人指导术后的康复。 如果内侧副韧带损伤不重,保守自愈的几率很大,那么可以先支具直腿固定4-6周,等内侧副韧带完全愈合后,再开始关节的活动度练习,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

如何快速完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 米琨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目前已经是我们国家一种非常成熟且普及的手术,每年为大量的伤病人解除了伤痛,恢复了运动功能。但对于一些手术经验不是很多的医生来说,仍然感觉到此手术操作艰难,耗时较长。 关节镜下ACL重建并不是一个艰难的手术,如何能够快速完成ACL重建手术?手术经验当然有极大的帮助,但高度重视、认真计划、规范操作、减少干扰无疑是能够大大地缩短手术的时间。 下面我们以常用的腘绳肌腱移植及股骨端横穿钉固定的术式来作示例,此示例仅为无合并伤的单纯ACL损伤重建手术。 1、摆好体位 这是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极其重要的准备工作,可避免因体位变动的干扰影响操作,还可以减少人力,对于刚开始开展手术的医生以及助手少者更显重要。 个人喜欢采取平卧位,在大腿上段绑好止血带,外侧放置挡板,使膝关节屈曲时保持中立,但又不能影响"4"字征的摆放。在小腿中段处放置一沙袋,踝关节背伸足踩于沙袋上膝关节刚好保持在屈曲90度位;足平放于手术台时足尖抵于沙袋边缘,膝关节则刚好保持在屈曲120度。单纯的ACL重建在这体位两个屈膝角度下就能完成。

2、标注切口 用画线笔描绘出髌骨、髌腱、胫骨结节、腓骨头、膝关节间隙等解剖标志,标注出偏高位的前内、前外、内下辅助及胫骨结节内侧切口。此步千万不要省略,不但能够确保入路的正确,画线标注的同时手术者脑海里还有了手术的计划及步骤。 3、消毒铺巾 关节镜手术与传统手术不一样,为避免污染,必须将患侧下肢全部消毒,并铺标准的关节镜防水手术单,不建议用塑料防水单,因其湿滑极易使足部滑动。

4、关节镜检查确诊 这是真正的手术开始,驱血上止血带,膝关节屈曲90度下建立偏高位的膝关节镜前外入路,置入关节镜,系统检查膝关节的髌上囊,内侧隐窝、外侧隐窝、髌股关节、髁间窝的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等。关节镜是诊断ACL损伤的金标准,因此,必须确诊ACL 断裂后才能取腱。此过程一般需要1~2分钟。 5、切取肌腱 常规切取同侧半腱肌及股薄肌腱,我们也喜欢在膝关节屈曲90度下切取,具体可参阅《如何快速切取半腱肌及股薄肌》,切取肌腱一般需要3~4分钟。 6、编织肌腱 由助手执行,必须尽快完成。刮除肌腱上的肌肉后测量肌腱长度,对折成4股后马上测量其直径并告知手术者。我们对移植腱编织的最低要求:长度9cm,直径女性7mm,男性8mm,两端粗细一致,股骨端在3cm处用缝线捆扎作为标志。如对折成4股不达此要求就按5股甚至6股编织,确实不行者就切取同侧1/2腓骨长肌腱。

前交叉韧带重建固定技术——前世今生

前交叉韧带重建固定技术——前世今生 这是一篇来自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的综述,细说了一下ACL重建固定技术的历史,尽己所能做以编译,希望对感兴趣的站友有所帮助: 早在公元前270年,Hippocrates就描述了因交叉韧带伤病而导致的膝关节对位关系异常,最先详细陈述前交叉韧带的学者当属罗马“御医”Claudius Galen(希腊,公元129年),他在描述膝关节稳定结构时将前交叉韧带称为“Genu Cruciata”。1845年,里昂学者Amadee Bonet列举了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的症状——剧烈的瞬时损伤,可引起关节腔积血和膝关节功能丧失。 首例前交叉韧带修复术由来自英国利兹的Mayo于1895年完成,他将断裂的前交叉韧带重新修复于股骨附着处,患者术后跛行得以改善,6年后可以跑步。1903年,慕尼黑的Lange 用丝织物完成了首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但遗憾的是效果欠佳。 起——缝合固定的年代 1914年,Hesse介绍了俄国圣彼得堡的Grekow成功完成的取阔筋膜重建交叉韧带的手术。重建物穿过股骨隧道缝合于股骨和胫骨的骨膜,这标志着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固定术的开端。英国布里斯托尔的Hey Groves在1917年报道了其利用髂胫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该手术取部分髂胫束穿过股骨及胫骨隧道,在胫骨隧道出口处缝合于骨膜和筋膜(图1)。 图1 Hey Groves 1917年利用缝合固定技术完成的ACL重建手术示意图

20世纪30年代,Campbell、Macey等外科先行者也尝试应用髌韧带、半腱肌等移植物重建ACL,但移植物的固定仍以缝合于骨膜为主。 承——多种固定方式纷纷呈现(20世纪50年代) 1956年,Augustine介绍了由Lindemann首先提出的ACL移植物固定技术,与Macey类似,这种技术也是利用半腱肌肌腱进行重建,但移植物的固定通过捆绑在船型钉上完成。这一尝试开启了ACL重建移植物固定方式的新时代。 Bru¨ckner在1966年将取自胫骨结节的带皮质骨髌韧带崁压固定于胫骨隧道内,这被认为是ACL重建手术崁压固定(Press-fit)技术的开端(图2),另外,他还尝试了利用皮质骨Button固定以实现拉紧移植物的目的。 图2 Bru¨ckner描述的Press-fit技术 1969年,Franke提出了骨隧道界面固定的概念,即利用楔形骨块将骨-腱-骨移植物分别固定于胫骨、股骨的技术,在1976年的滑雪创伤研讨会上,他报道了100例ACL重建的病例。 1970年,Jones介绍了利用髌韧带中1/3结合崁压固定技术的方法,取自髌骨的骨块最终崁进了由膝关节向外预制的股骨槽内,此技术的成功意味着利用移植物自身的摩擦力可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预防移位,而不必再使用附加的固定物(图3)。

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程序简

康复计划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术式: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半月板缝合 一·术后第一天-第2周 支具锁定于0度避免热疗 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清醒时尽可能多做。5分钟/组,1组/小时。 2,正确体位摆放:坐位伸膝,膝关节维持0度,30分钟/次,2次/天。 3,肌力练习: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练习 ——下肢伸直,大腿前后侧肌肉收缩及放松,;500次/天 直腿抬高练习 ——支具锁定于0度,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20处, 保持5秒。前后2个方向抬腿,10次/组,2-3组/天。 4,冰敷如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冰敷15—20分钟,每日2-3次。

二·术后第3周-第4周支具锁定于0度 1:开始被动屈曲,逐渐增加角度至0-60度。活动度练习 后即刻冰敷15-20分钟。 2,继续以上肌力练习。 3,不负重下站立及转移练习 三·术后第5-6周复查一次,如关节功能与计划差别很大请随时骨科及康复科复查 1,活动度练习和冰敷:被动屈曲0-90度,每周增加10-20度 2,加强肌力练习 3,不负重下站立及转移练习 4,支具锁定于30度 四·术后第7-8周 1,活动度练习和冰敷:被动屈曲逐渐达到0-110度。

2,强化肌力练习。 3,开始负重练习及重心转移练习,渐进性负重,由体重的10-30%开始,移动重心练习,腋杖保护下维持正常步态。 4,支具锁定于50-70度 五·术后第9-12周复查一次 1,活动度练习和冰敷:被动屈曲逐渐达与健侧相同,增加主动活动度练习。 2,强化肌力练习,增加俯卧位勾腿练习,静蹲练习。 3,加强负重、平衡、步态练习,腋杖保护下维持正常步态。 4,支具调整至90度以上,每周增加20度 六·术后3个月后膝关节稳定后去除支具 1,活动度练习,增加主动活动度练习。 2,强化以上肌力练习,可增加单腿蹲起练习。 3,无辅助下正常步态行走,恢复日常生活。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一)初期(术后0— 2周) 目的:减轻疼痛及关节肿胀;早期进行肌力练习及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防治粘连及肌肉萎缩。练习的初期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 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1. 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2. 术后第一天:术后 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1)踝泵一一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如图1) (图1)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放于枕头上,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 500次/每日(如图2)。 (图2) (4 )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 15 cm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如图3) (图3) (6)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如髌腱切口处的疼痛较明显,可2-3日再行上述练习,且次数减半。 3 ?术后第2天:视情况拔除引流管 (1)继续以上练习。 (2)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 (3)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 — 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 — 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术后第3天: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继续以上练习。 (2)负重及平衡一一保护下双足左右分开,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3)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 (4)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 20分左右。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完整版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 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都会收到一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列举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康复内容。事实上,即便有这个康复计划,患者朋友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在门诊复查和术后患者电话咨询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类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术后常见症状 1.后方疼痛 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这种疼痛较轻或仅有压痛,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会持续3-4周。 2.体温升高 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3.关节肿胀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4.内踝淤血 重建前交叉韧带取腱处或者骨道口会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则不能在其附近吸收。不能吸收的出血会沿着皮下与深筋膜之间的间隙向下流之内踝处停留,慢慢渗出,在皮下形成青紫等淤血的表现,按之有轻度疼痛。这种现象一般在术后7-10天出现,持续3-4周。有时淤血也会在胫骨前方或者表现为胫骨前方的肿胀等,可局部热敷、加强踝泵练习,促进其吸收。5.皮肤麻木 这种麻木的特殊区域是取腱切口的前下外侧或者小腿内侧,其它区域麻木需就医。此类皮肤麻木的原因为取腘绳肌腱时隐神经损伤,有临床研究认为取腱时用斜切口可以减少隐神经的损伤,但仍不能有效避免。这种麻木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会引起轻度不适或恐慌。大部分麻木感在术后3个月-6个月恢复,恢复初期可有局部皮肤的虫咬感或者发痒的感觉,不必担心;有的要延续到术后1年左右才可恢复。 6.行走不利 所谓行走不利即是行走时有“瘸”的现象。一般多见于术后膝关节伸直受限,术后早期有些患者往往注重于屈膝练习,伸直往往差3-5°,这样患者在行走时患膝会“拖后腿”,造成瘸的现象。这种情况应该到门诊找手术医生,由医生除外其它导致膝关节伸直受限的原因后及时加强伸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 复流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一)初期(术后0-2周) 目的:减轻及关节肿胀;早期进行肌力练习及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防治粘连及。 练习的初期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1.手术当天: 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2.术后第一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具有重要意义,如图1) (图1)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放于枕头上,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如图2)。 (图2) (4)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如图3) (图3) (6)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如髌腱切口处的较明显,可2-3日再行上述练习,且次数减半。 3.术后第2天:视情况拔除引流管 (1)继续以上练习。 (2)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3)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术后第3天: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继续以上练习。 (2)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左右分开,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3)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 (4)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 康复训练程序 阶段训练一(术后0-6周) 本阶段康复目标是提高髌骨活动度,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往往难 以完全伸直,早期锻炼可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尤其要注意术后早期小腿垫高,膝关节悬空,依靠重力把腿压直;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要达到0-90 °。 1. 术后抬高患肢,持续冷敷 2. 踝泵运动 鼓励患者做足跖屈与背伸活动,一屈一伸为一下,每次20?30下,每天3-4次,主动伸缩 和被动牵拉小腿屈侧肌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 轻柔的髌骨松动术,左右滑动为主,上下滑动要小心 4.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此练习在患者能耐受的条件下逐渐进行 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大腿前面肌肉群)绷紧动作,肌肉必须最大主动收缩维持6秒,并注意检查股四头肌内测头是否收缩有力,这是一个关键点。30-50次/小时,每天锻炼2-3 次。 5. 支具锁定在0° ,练习直腿抬高,如恢复可,不带支具进行直腿抬高练习 直腿抬高至30°并停留6秒以上,有些患者可能一下子抬不起来,可以先主动辅助练习 6. 术后第3周,开始膝关节活动度被动练习 A. 被动伸膝练习:仰卧位,小腿垫枕,完全依靠重力被动伸膝 B. 床边屈膝练习,患者坐在床边,患肢完全在重力下被动屈膝,术后4周争取屈膝到70° 7. 术后第5周,膝关节主动辅助屈曲练习 A.坐位主动屈膝练习: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膝练习,有牵拉感后借助健肢的重力作用助动 屈膝,争取6周后屈膝达到90°

B.足跟滑动练习:仰卧下滑动足跟,主动辅助屈膝运动,如吃力可将健踝交叉放在患侧踝关节前方,辅助患膝关节屈曲。 阶段训练二(术后7-12周) 本阶段康复目标是逐步增大膝关节活动度,开始负重,逐渐实现步态正常化 1. 膝支具锁定在完全伸直位,可使用拐杖,患肢负重50%-70% ;或不用拐杖,在患者耐受 下负重行走,当步行无痛后可去掉拐杖 2. 步态练习,面对镜子行走练习,纠正不良行走姿势;如条件可,负重行走或增加行走距离 3. 继续屈膝锻炼,争术后3个月时屈膝角度达到120° A. 仰卧终末屈膝练习:仰卧位,主动屈膝,在屈膝范围末点吃力者,可用弹力带辅助屈膝或者用手屈髋抱膝 B. 俯卧终末屈膝练习:俯卧位,主动屈膝,脚后跟尽力靠近臀部,在屈膝范围末点吃力者,可用弹力带辅助屈膝 4?抗阻力直腿抬高(需支具固定在0 °伸膝位进行,耐受为宜) A. 直腿仰位抬高 B. 直腿侧位抬高 C. 直腿俯位抬高 5. 达到4后,主动伸膝:60°?0°开链渐进性抗阻练习。(避免主动开链抗阻屈膝练习)。 6?单腿站立练习 单腿站立,抬起的腿练习90°向后屈膝,并维持平衡,两腿交替,每次持续6秒以上,每天各进行8-10次 7. 开始上台阶练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 8. 如合适,本阶段可尝试迈下阶梯训练,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 流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一)初期(术后0-2周) 目的:减轻及关节肿胀;早期进行肌力练习及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防治粘连及。 练习的初期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1.手术当天: 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2.术后第一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具有重要意义,如图1) (图1)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放于枕头上,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如图2)。 (图2) (4)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如图3) (图3)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一)初期(术后0-2周) 目的:减轻疼痛及关节肿胀;早期进行肌力练习及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防治粘连及肌肉萎缩。练习的初期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1.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2.术后第一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 (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如图1) (图1)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放于枕头上,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如图2)。 (图2) (4)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如图3) (图3) (6)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如髌腱切口处的疼痛较明显,可2-3日再行上述练习,且次数减半。 3.术后第2天:视情况拔除引流管 (1)继续以上练习。 (2)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 (3)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术后第3天: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继续以上练习。 (2)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左右分开,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3)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