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微专题区域协调发展

微专题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试题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明显 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长三角区域已经 正确 能够比较自由地流通。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2. 下面说法正确吗?双带就是指我们江苏这个沿海发展带 的和东陇海发展带,其中东陇海地区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 域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3. 下面说法正确吗?要推进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一是要加快 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二个就是要加快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体系的 正确 一体化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4. 下面说法正确吗?主体功能区规划它具有约束性,既要约 正确 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不用约束政府的行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5. 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协调。区 域间功能服务和生态条件的差距还比较大,就是我们三大区域, 正确 分布还不够均匀,不够协调。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6. 下面说法正确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江苏坚持一手 抓粮食高产制度的普及化,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粮的食生产, 正确 一手抓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适时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7. 下面说法正确吗?农业生产空间是叫两带三区。两带是指 沿江农业带和沿海农业带,三区是指我们的太湖农业区和江淮 正确 农业区、徐北农业区,就是苏北灌溉总渠,徐北农业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8. 下面说法正确吗?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地建设,要充 分发挥沿海深水港口、土地、岸线爱心资源比较丰富的独特优 正确 势,集中布局发展大型生化、钢铁、造船、汽车等联合产业, 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积聚效应。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9. 下面说法正确吗?具有江苏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 的思路是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 升农业,我们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 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这 五个一体化,这是工作思路。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10. 下面说法正确吗?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城市 特别是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就近和异 地转移。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范恒山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演讲 范恒山 ? 2012-06-13 16:37:22 来源:解放日报2012年6月3日 人物小传:范恒山,经济学博士,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参与许多重大文件的起草,主持了大量重要发展改革、区域发展规划和专项方案的制定,以及一些重大理论与政策课题的研究,多项研究成果获奖。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教授。著、编、译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区域政策的不断细化、实化和差别化,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区域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国家将着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阶段特点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距较大,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区域政策进一步细化、实化、差别化,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各个地方的发展问题。 自觉地、系统地研究制定区域政策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举措。大体说,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是国家通过调整工业布局来推进沿海与内地均衡发展的时期。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基础薄弱、沿海与内地布局畸轻畸重的格局,同时,基于当时特殊的国际政治环境,国家提出了调整沿海内地工业布局的战略举措,并通过这一布局调整来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代表性的论断是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两个必须”: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根据这一战略思想,国家投资明显向内地倾斜。这个转变有力地推进了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使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极不平衡的格局得到初步改观,直到现在,内地的发展仍在倚赖这个基础。理论界一般称这一阶段为生产力均衡布局或区域均衡发展阶段。 从改革开放初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沿海地区率先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考虑到当时沿海的综合条件较好,在区域发展方面采取了让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的战略举措。在这方面,代表性的论述是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和“两个大局”观。经过努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而沿海地区的发展又从整体上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理论界通常把这一阶段称为梯度推进或不均衡发展战略阶段。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阶段。在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地区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为此,从“九五”时期开始,中央把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放到了党和国家工作的突出位置,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1999年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2006年又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至此,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体系。这个体系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简单说就是“四句话”,即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来、后来我们所概括的“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一般称为“四大板块”战略。在这一总体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区域发展的状况逐渐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开始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增强。理论界把这一阶段叫做促进协调或趋向协调发展阶段。 但是,对于地域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我国来说,四大板块的划分从地理空间尺度来看仍然偏大,有必要根据实际情

推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在全省致力于“两个高水平”建设的今天,浙江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助推衢州、丽水两市更快发展,实现全省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国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 一、推进衢州、丽水加快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衢州、丽水两市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 1、发展制约因素明显,聚集高端要素能力不足。 据统计,衢州、丽水两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四年排名全省后三位,与沿海地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呈现拉大的趋势。根本原因在于衢州、丽水两市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力不足。当前国内一二线城市凭借区位、城市能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才政策的优势,争夺国内乃至全球的高端人才落户,吸引国内乃至全球一流的高校合作办学,引进国内乃至全球知名科研院所设立科研分支机构。与这些城市比较,衢州、丽水两市高端要素集聚能力明显不足。 2、产业创新力不足,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存在路径依赖。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一场伟大的探索,需要打破路径依赖,不断实现产业创新。从衢州、丽水两市现有的资源要素集聚能力看,产业创新力明显不足,难以在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

上有大突破,难以在对接全省八大万亿产业上有大作为。如,xx 年衢州、丽水两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 8、9%和2 9、8%,与浙江省5 4、5%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3、供给缺乏特色,难以对接市场对幸福产业的新需求。 消费升级时代,发展幸福产业确实迎来了大机遇,然而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医养产业为例,上海每3个人中就有1个60岁以上的人口,杭州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 1、55%,区域老龄化程度高,收入水平高,医养消费需求迎来井喷期。但是,省内外医养小镇林立,仅浙江境内沿沪昆线的健康小镇就有乌镇雅园、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临安颐养小镇、桐庐健康小镇等。衢州、丽水两市虽然有着优良的生态底色,但缺少亮点特色,市场竞争力不足,制约幸福产业的井喷式扩张。 4、先天内生乏力,区域政策扶持力度还需加强。 与沿海地区享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等政策比较,衢州、丽水总体上处于政策边缘地,区域政策力度明显不足。 二、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建议 1、聚焦创新领域合作,补齐高端要素集聚力不足短板。

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中,要统筹区域发展,解决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发挥中心城市增长极的作用。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动力中枢,其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性,影响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兴衰走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心城市如何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心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特点和功能 中心城市是相对于经济区域和城镇体系而言的,一般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从区域的角度看,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中心城市起着最主要的龙头带动作用。 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经济管理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其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1.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或称集散地。因此,它的经济规模比较可观,整体实力比较雄厚,经济势能高于一般城市,其国内生产总值在所属区域中占有相当比重,人均GDP高于区域平均水平。中心城市往往集中了大量人口、企业和各类产业。这是中心城市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发挥其巨大作用的经济基础。

2.社会分工发达,产业体系完整。中心城市借助区位优势,人文传统或自然资源等某些优势不但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经济规模和实力,而且形成了分工细致、协作紧密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专业化程序高、分工细、协作强是中心城市突出的特点。专业化分工化协作不仅发生在城市内部,而且蔓延到周围地区甚至更远的其经济触角能够延伸到的地方去,包括城市间、地区间、国家间的分工,形成一个集中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地区间的协作和交换关系,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在客观上组织区域经济的能力。 3.科技力量雄厚,人口素质高。中心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聚集地,是区域人才、技术、科研、设备以及科研交流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创新和吸纳创新能力。中心城市拥有水平较高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有相当数量的科学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发中心,也是新管理、新工艺、新制度的发源地。 4.具有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完善与否、水平高低是城市经济功能强弱的物质衡量标准,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心城市具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快速的通讯方式、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这不仅优化了城市经济内部的运行条件,而且提供了与周边联系的高效率的通畅渠道,使中心城市的生产能力、科技进步能力及组织区域经济的能力,在其辐射范围内独领风骚。 5.区域性经济网络的核心。中心城市由于生产专业化程度高,是区域经济交流的枢纽,对外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量大,因此具有强烈的开放性,与周边地区构成了开放型的经济循环系

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20年高考通关之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20】

专题17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单选题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3~25题。 1.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B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答案】D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

【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A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 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 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 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 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选A。 二、双选题 (2013高考题江苏卷)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 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 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13所示。读图回答23~ 24题。 4.“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 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答案】A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影响陆地水体更新自净能力的因素,中等偏难。 【解题思路】该题目设问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也就是其更新慢的原因,联系所学水循环相关知识,即水循环速度较慢的原因。A、C入水和出水量小,更新慢,周期长;B选项,该地为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对于水体更新周期影响不大;D选项全年高温,有误,昆明四季如春,且蒸发量大应为更新快、周期短的原因,故选AC。 5.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 测试答案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十三五”区域发展空间(下) 68分 一、单选 ( 共 5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长江经济带范围九省二市的是()。 C A.云南 B.四川 C.河南 D.湖南 2. 根据本讲,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A.基础设施相联相通 B.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C.生态环境联防联控 D.资源要素互补互促 3. 以下不属于日本东海道城市群包括的都市圈的是()。 C A.京滨都市圈 B.名古屋都市圈 C.琉球都市圈 D.阪神都市圈 4. 以下不属于泛珠三角城市群的是()。 A A.安徽皖江城市带 B.珠三角 C.海峡西岸 D.珠三角西部城市 5.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不包括的城市是()。 B A.费城 B.芝加哥 C.波士顿 D.华盛顿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本讲提到,京津冀的总体定位是()。 BCD A.经济优先发展示范区 B.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C.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D.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2. 根据本讲,以下属于治理“大城市病”中功能疏解时的原则的有()。 ACD A.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B.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提高人口素质 C.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 D.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 3. 根据本讲,我国城市群中未来有望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有()。 AC A.京津冀鲁城市群 B.海峡西岸城市群 C.泛珠三角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三、判断 ( 共 5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形成城市群的条件包括城市之间要有联系。正确 正确 错误 2. “大城市病”的治理,重点是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正确 正确 错误 3. 天津市的定位是科技创新中心。错误 正确 错误 4.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正确 正确 错误 5.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正确 正确 错误

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内容摘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着眼于缩小地区差距~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着眼于国土优化开发。我们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空间布局合理化~因此~目前宜将主体功能区规划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构建区域政策体系~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区域协调重要目标~在居民享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提高~而不是单纯追求各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随着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不断改善~但区域间差距仍然巨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并应在制度建设上迈出扎实性步伐。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空间布局合理化 理论界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大体有四种定义~都是从区域关系的相互联系、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区域差距的逐渐缩小、区域利益的共同增进等方面进行刻画~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讲其视角主要集中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上。我们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应该是:空间布局合理~总体经济社会效益最佳~人民 — , — 享受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等,公共服务主要是指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即在居民享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提高~而不是单纯追求各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二、目前区域协调发展的成绩和问题

1、区域经济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后东部地区持续加速发展导致全国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在区域政策和经济周期等多种力量的影响下~进入21世纪后~地区差距扩大的速度逐渐放缓~自2004年起地区差距开始逐步缩小~最近几年地区差距缩小的趋势更加明显~区域协调发展的程度显著提高。以人均GDP计算的差异系数明显体现了这一特点。 以人均GDP计算的差异系数1.1 1 0.9 0.8 0.7 0.6 0.5 0.4 1978 1980 2、区域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和1982 1984经济圈 1986 近年来~我国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合作内容日趋1988 1990丰富~地区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区域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区域一 1992 体化程度明显加强。在推进区域合作中~城市群和经济圈开始逐步1994 1996— , — 1998

2020届高考全国通用版地理大专题复习达标:第三部分 热点4 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二十二)P155] (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5·3原创预测卷四)下表示意地处长江下游的合肥市2018年1月2日至8日由强冷空气影响而引起的天气变化统计,完成1~2题。 A.冷气流在此处加强 B.冷气流在此处减速 C.冷气流在此处遇地形阻挡 D.冷气流在此处遇建筑物阻挡 解析:B[冷锋天气,冷气流主动且势力强,若冷气流在此处加强,则天气变化剧烈,但持续时间较短,A错;合肥及周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或建筑物对冷气流的影响不大,C、D错。] 2.在该时段内,同样受该天气系统影响的太原市降水量明显偏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

因素是() A.暖气团的势力B.冷气团的势力 C.暖气团的湿度D.冷气团的湿度 解析:C[太原市位于北方地区,合肥市位于南方地区,暖气团湿度的差异是造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太原附近,冷气团势力更为强大,暖气团势力相对较弱;降水量的大小与气团势力强弱关系不大。]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完成3~5题。 3.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A.绿洲边缘的荒漠B.荒漠边缘的绿洲 C.绿洲中心D.荒漠中心 解析:A[夏季绿洲是冷源和水汽源,则近地面风和水汽由绿洲向周边荒漠运动,使绿洲边缘的荒漠大气有一定水汽;荒漠地区近地面水汽若遇到降温,就易使水汽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从而形成逆湿现象。] 4.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 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 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 C.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 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解析:B[荒漠地区夜晚降温快而气温低,蒸发弱,水汽更易凝结。] 5.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 A.导致沙漠扩大B.改善土壤条件 C.导致降水增多D.加剧风力侵蚀 解析:B[西北干旱区土壤缺水严重,而逆湿现象可以增加土壤或近地面水分,从而改善了土壤条件,利于植被恢复,从而减轻风力侵蚀、限制沙漠扩大;逆湿现象使蒸发量减少,降水可能减少。] (2019·广东广州一模)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靠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湾区。目前,

区域协调发展_回顾与展望_陈秀山

区域协调发展:回顾与展望 陈秀山 杨 艳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向沿海倾斜的非均衡区域发 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初步形成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赋予 了区域协调发展新的时代要求和新内涵。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以区域利益协调为主线,着力构建地 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市场一体化加强、资源有 效利用且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等五大目标的动态组合。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重点应包括区 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体系、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比较优势;金融危机;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0)01—007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实现路径与动态评价研究”(项目编号: 07&Z D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秀山(1954-),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杨艳,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对于充分发挥东中西部自身比较优势,缩小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尤其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的今天,总结和回顾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积极探索和研究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是区域经济学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79年到1991年):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 在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初,考虑到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地理位置,国家在投资、财税、信贷等方面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优惠政策,优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率先开放、率先改革”,并以此辐射和带动中部和西部,从而最终实现全国整体发展的一盘棋。在此期间,国家在东部沿海地区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5个经济特区,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5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通过这些地区的“率先发展”,进而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1] 第二个时期(1992年到1998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开始初步形成。 1979年到1991年13年左右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东部地区显现出了极大的经济发展活力,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各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地方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等问题。为此,国家对前期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审视,并从“八五”时期开始着手进行调整。而真正把解决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战略任务提出来则始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要求各地都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树立全局观念,不应追求自成体系,竭力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和重复引进。积极促进合理交换和联合协作,形成地区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循环新格局。十四大之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开始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随之陆续开放了5个长江沿岸城市、4个

2018届高考地理-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练习(一)

2018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 ( 2017·广东六校联考)“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读图,回答1~2题。 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2.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加快新疆资源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缓解沪、浙、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短缺 D.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017·山东潍坊期末考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下图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河流含沙量大,不利于生产和生活 1 / 4

B.华北地区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C.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北移 D.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4.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其影响是() A.减轻汉江下游泥沙淤积 B.增大华北地区江河泄洪压力 C.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用水紧张问题 D.为沿线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2017·济南质检)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5~6题。 5.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 6.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7~8题。 7.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东北地区—①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D.我国西北地区—④ 8.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B.④→① C.③→④D.②→③ 2 / 4

2020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2.1 第二课时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课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域发展差距。 (1) 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 造, (3) (4) 1 A.①② C.①④ 【解析】解答表格题要求既从横向上看,又从纵向上看。本题从横向上看,城乡居 【答案】 C 2.珠江三角洲与广东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经济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瓶颈”,在省政府扶持和促动下,珠三角企业纷纷到广东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投资,力求最终实现共赢。对此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可以促进各地同时、同步富裕②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此题以地方时政热点材料为载体设题,考查学生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认识与理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四个选项中,“①可以促进各地同时、同步富裕”的表述是与“共同富裕”的含义不相符的,很明显是错误的;其他三个选项分别点明了实施经济帮扶的意义,是正确的。据此分析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答案】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与农业互惠、城市与乡村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各地区协调互补,各展所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一、单项选择题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规划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规划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因此,我国各种、各级规划主管部门都在付出努力,积极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和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在2001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国土规划试点;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开始了区域规划的试点工作;建设部在城市规划领域也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为了增强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2003年开展了以大城市为主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尤其是面对我国日益迫切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可以说是“三面出击”,形成了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对“区域”的“围攻态势”,突出反映出目前我国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无序状态。从某种角度说,大家都来关心规划,探索如何做好规划,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是促进规划事业发展和走向兴盛的有利条件。但是,空间规划要成为政府的执行决策,要走法制化道路,要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摆脱编制无序和管理混乱的局面。因此,从理论方法到管理实践,如何理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空间规划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1理论与经验借鉴: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1.1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从城市规划发展而来的 国内外规划发展历程表明是先有城市规划,后有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而且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及国土规划的联系非常密切,不是能够截然分割和彼此独立的。例如,1933年制定的《雅典宪章》指出:“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规划、区域规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在西方国家出现于1920-1930年代,主要目的是要从大的空间范围协调解决城市以及区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就业问题、区域均衡发展问题等。与此同时,在城市规划中,也日益强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整体性或不可分割,如著名的“大伦敦规划”、“巴黎区域指导性规划”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点。我国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也是越来越重视区域分析工作,注重从区域范围把握一个城市的发展。1990年代开始的城镇体系规划,就是应我国城市规划对区域背景分析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所以说“城镇体系规划实质上就是区域规划”(仇保兴,2004)。国土规划的概念源自日本,而日本的国

2020考研政治核心考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20考研政治核心考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2020年实现的小康是全面覆盖的小康的重点,因此考生在进行2020考研政治复习时也要重点复习相关知识点。文都考研政治名师通过梳理和总结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的内涵和具体措施,为2020考研政治复习中的考研学子提供帮助。 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单纯指的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同时还涵盖了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首先要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为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地域协调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首先,要破除资源分配、市场竞争、政策扶植方面的不平衡;其次,要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和潜力,针对各地的发展瓶颈对症下药。 2.城乡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免收农业税、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这就是文都考研政治名师对《毛中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希望2020考研学子能够考上理想院校。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成效、存在的问题、举措 统筹区域经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五个统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等。 区域协调发展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内涵):一是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差距应保持在适度范围。人均生产总值是衡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重要指标,但也不能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缩小地区间生产总值差距。现阶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遏制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差距扩大的趋势,使之保持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内。二是各地区群众能够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而且这种服务不应因地区和人群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三是各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才能实现全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四是各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处于和谐状态。各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既要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差距,也要做到开发有度、开发有序、开发可持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区域特色与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区域发展速度全面加快、效益明显提升; 二是各地区基础设施状况、投融资环境、体制政策环境等明显改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逐步确立; 三是重点地区和重要经济带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各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步伐加快,以区域合作与联动为基础的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加快,发展的活力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区域间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有所减缓。 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区域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仍然过大,而且继续扩大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区域间低水平竞争严重,无序开发状况比较突出,全国生产力布局总体上还不尽合理;区域间基本利益关系尚未理顺,基于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生产要素流动与交易等方面的利益关系调整还缺乏科学规范的制度构架,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表明,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状况还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键入公司名称]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小组作业 641pet computer [选取日期] 目录 一区域协调发展内容 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一节推进西部大开发 第二节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第四节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五节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近年对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新的要求和部署 五.区域政策的明显效果 \

一、区域协调发展内容 具体内容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一节推进西部大开发 1、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新的提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实践表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推进,地区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得到了遏制 。 2、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格局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的四大战略要件,即调整和完善西部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西部各省各自的战略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西部各省经济社会的战略发展政策、健全西部与东中部地区区际间协调发展的机制,以逐步形成西部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科学、清晰,主体战略功能定位科学、准确,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科学、完善,与东、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联动,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西部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格局 4.帮助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转型 第一,加快形成西部地区的主体功能区。统筹考虑未来西部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城镇化格局,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提高区域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西部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第二,营造西部优化开发区的环境。环境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外部条件,营造和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为进入优化开发区的企业创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二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政策环境;三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体制环境;四是营造优化开发区的机制环境。五是提升优化开发区的区域核心竞争力。 第三,大力建设重点开发区。在有方便交通、通讯设施相连、开发强度低,有充裕的可供新建项目摆布的土地和环境容量,适于承载新产业、新项目或有利于从优化开发区迁 出企业的地区建设重点开发区。 第四,优先保护开发区。在环境生态底子较差,承载力弱,过度或不合理开发已造成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性演变,关系较大区域范围的生态安全者(如大江大河上游和河流水源涵养补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等),要限制开发区,坚持保护优先。要限制有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各种经济活动,适当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业 第五加大禁止开发区的保护力度。在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重点风

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3-03-07 城市群建设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川渝两地的代表委员日前一致呼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将成渝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重庆代表团把《关于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作为全团建议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由国家牵头编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并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透露,湖北、湖南、江西近期正在酝酿中部城市群,其中包括了武汉、长沙、南昌的三角地区,国家发改委正在和这个三省以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研究。他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合理布局城市群,在城市群的布局上要和资源、环境能够相适应。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城市群建设的现状和趋势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云中。 城市群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记者: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都形成了哪些城市群? 刘云中:城市群是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镇,以一个或多个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和信息网络,共同构成的一个“结构有序、功能互补、联系密切、整体优化”的城镇集合体。 促进城市群的良好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城乡互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因为城市群大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大的市场,为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城市群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可以吸引要素更好地集聚,同时城市群社会体制较为完善,可以保障经济活动健康地发展。 城市群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的重要开发区域。如果能够把一个区域内的城市群发展得比较好,可以带动其腹地发展,同时通过城市群的合理布局,增强不同区域的发展动力,从而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以,城市群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我们国家形成了多少个城市群?虽然对具体的城市群数目没有一致的看法,但基本认为有20多个城市群,这20多个城市群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