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古代音史复习大纲 大一上学期(1)

中国古代音史复习大纲 大一上学期(1)

中国古代音史复习大纲  大一上学期(1)
中国古代音史复习大纲  大一上学期(1)

大一上学期《中国音乐史》课程期末考查说明

评分标准:(面试背诵占总评成绩的60%,课堂笔记本占总评成绩的40%)

①90分至95分背诵流利熟练;且加进个人补充资料;且课堂笔记本达到精美艺术品

标准的。

② 80分至90分背诵流利熟练;课堂笔记字迹工整,美观大方。详细完整的。

③ 60分至80分背诵有少许错误,有停顿;课堂笔记本完整的。

④不及格背诵有较多错误;有多次旷课纪录(一次扣5分);拒交课堂笔记本的。一中国音乐史分期

二、先秦乐律学

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其中五声是指中国古代用“宫商角徵羽”作为音阶中各音的阶名,在此基础上,以“变”来表示低半音,用“清”来表示高半音。常用‘变宫’、‘变徵’两个音作为衬托或丰富五声之用”,以此来形成“七声音阶”。在十二律中,一般说来,一个律就是一个半音。但这些半音有大小半音之分。六个单数的半音被称为“六律”,六个双数的半音被称为“六吕”,把“六律”和“六吕”合起来,就是十二律吕,分别是:

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

钟吕簇钟洗吕宾钟则吕射钟

三、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的著名乐舞

(一)原始社会乐舞: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葛天氏乐舞和阴康氏部落的健身乐舞

黄帝部落时期,以云为图腾崇拜的乐舞《云门大卷》。

尧帝时歌颂天上西方星座的《咸池》

舜帝时歌颂舜统治美德的宗教乐舞《大韶》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乐舞

夏初歌颂大禹治水功绩的著名乐舞《大夏》

商初歌颂商汤讨伐夏桀的著名乐舞《大镬》

周初歌颂周文王、周武王伐纣的著名乐舞《大武》

四、周秦时期乐器的分类----八音

按照乐器制作材料角度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共八大类。各类代表乐器如下:

(一)金类钟编钟镛铎铙镈

(二)石类磬编磬

(三)土类埙缶

(四)革类土鼓楹鼓

(五)丝类琴瑟筝筑

(六)木类zhu yu

(七)匏类簧笙芋

(八)竹类箫龠管

五、汉代宫廷音乐机构---乐府

(一)时间:产生于公元前112年,取消于公元前6年。

(二)主要人物:协律都尉李延年为领导人,管理音乐。以司马相如为首的十几位文学家负责编写歌词。

(三)主要任务:派宫廷乐工下到民间广泛收集民间音乐;利用这些民间歌曲素材来创作和填写新的歌词、创作和改编新的曲调、以及组织乐工进行乐队编配、演唱及演奏。(四)汉代的乐府名作有《江南》、《上邪》、《长歌行》。

六、相和歌和相和大曲

是汉代宫廷音乐机构----“乐府”中重要的宫廷音乐品种。相和歌是概括了汉代以来主要在北方各地民间流行的各种歌曲。其中有原始民歌,也有采集到宫廷后根据民歌进行加工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也有以此发展的大型歌舞曲---“相和大曲”。相和歌的原始形式只有清唱,所谓徒歌;进一步是清唱加帮腔,叫但歌;再进一步用弹拨乐器和管乐器伴奏,由一人手执着“节”乐器,边击边唱,这才是相和歌。相和歌的最高形式是相和大曲,其结构包括三个部分:1艳;2 曲和解;3趋和乱。

七、隋唐宫廷“燕乐”及变迁

隋、唐时期的燕乐是一种在宫廷中饮宴时供欣赏娱乐、且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是宫廷中所设“俗乐”的总称。隋唐以来,宫廷燕乐的管理模式经历了一个从“多部伎”阶段到“坐、立部伎阶段的变迁过程。多部伎是按照乐曲的来源或国别进行分类。唐高宗时期的十部乐分别为“清商伎、西凉伎、龟兹伎、天竺伎、康国伎、疏勒伎、安国伎、高丽伎、燕乐四曲、高昌伎“。至玄宗时按音乐的表演姿式或乐曲风格改“十部乐”为“坐部伎”和“立部伎”两部。“坐部伎”人数较少,乐师技艺高超,乐器声音比较清细,在台上坐奏,“立部伎”人数较多,乐器声音较大,常是喧闹的合奏,其演奏技艺较“坐部伎”低。坐部中不合格者被降至立部,立部中不合格者被降至“雅乐”队中,可以看出,唐代“雅乐”之衰落景象。

八、唐代著名的宫廷音乐品种——大曲

大曲又称“燕乐大曲”是唐代宫廷中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宫廷乐舞。是汉代宫廷高级音乐品种“相和大曲”和南朝时宫廷高级音乐品种“清商大曲”在唐朝宫廷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据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诗中所叙,其结构大致如下:

1散序,由器乐演奏,散板式的自由节拍为主。

2 中序或拍序,以歌唱为主,由器乐伴奏,多为抒情的慢板。

3入破,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

大曲的代表作品如此外还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

九、中古时期的鼓吹音乐

在汉以来我国传统音乐中,有一类以打击乐器鼓和管乐器排箫、横笛、笳、角等合奏的音乐,有时也伴有歌唱。谓之“鼓吹”。大约在秦末汉初之际,鼓吹乐就已在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流行。当鼓吹乐传入中原地区被朝廷采用后以后,便用于军队、仪仗和宫廷的宴乐之中。由于乐队编制和应用的场合不同,所以使用的乐器和对其称呼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黄门鼓吹:由天子近侍掌握,主要列于殿廷,备食举乐同时亦用于天子专用的“卤簿”(即仪仗)。

2 横吹:因用横吹(横笛)作为主奏乐器而得名。横吹的乐队一般由鼓、角、横笛等组成,有时还加用筚篥和排箫。

3 短箫铙歌:也叫骑吹,是用笳、排箫、铙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到了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此时鼓吹一方面延续了汉以来的传统,另一方面则用鲜卑族的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做“真人代歌”,亦称“代北”。

十、宋代词体歌曲

宋代词体歌曲又称“曲子词”。它的得名源于这种体裁的创作过程,即先有“曲子”,后有“词”。宋代文人在作词时按照已有曲牌“依声填词”。曲牌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1隋唐以来大量民歌;2挑选精品民歌;3对曲调按照“格律”标准加工改编形成

固定曲牌(词牌)4文人依据曲调格律填入新词。同一曲牌在填词时可能会有一些词曲结合上的变化,称之为“减字、偷声、摊破、犯调”等。在音乐体裁上还分“令”“引”、“近”、“慢”等不同结构。

十一、姜夔和他的自度曲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宋著名的音乐家词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幼年父死寄居汉阳姐姐家。成年后屡试不第,往来于鄂、赣、皖、浙、苏之间,靠在大官僚府第作幕僚为生。终生不仕,病死于杭州。

作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其中《扬州慢》、《凄凉犯》、《杏花天影》、《鬲溪梅令》等十七首自度曲均附有古工尺谱。作品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情调感伤,但往往也曲折的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十二、元明清琵琶音乐

琵琶这一时期在民间已经相当普及,出现了许多出色的琵琶曲。《海青》,全称叫《海青拿天鹅》,亦称《拿鹅》。它是一首反映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人民进行狩猎生活的琵琶套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经过明、清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明代的著名琵琶演奏家有李世楼、汤应曾等。其中汤应曾以演奏《楚汉》一曲久负盛名。目前所知最早的与《楚汉》相似的琵琶曲曲谱应是清“嘉庆”23 年(1818)华秋苹所编《琵琶谱》(史称《华氏琵琶谱》)中的《十面埋伏》。在清朝光绪年间(1895年)由李芳园编的《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谱》中也载有一首描写垓下之战的《霸王卸甲》。而两曲所不同的是:《十面埋伏》所描写的是壮观的战争场面,而《霸王卸甲》则更着意刻划项羽在特定情景下内心情感的变化。

十三、诸宫调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大型的曲牌连缀结构的说唱音乐品种。一部诸宫调通常由许多种不同宫调的曲式单元联合组成,以说白插入其间。各曲式单元的组织形式多样,有属于单个曲牌叠唱或不叠唱的;有若干曲牌连缀后加尾声的。但更多的是缠达、缠令式的套曲结构。各曲式单元中的曲牌都用同一宫调。但就各单元相互联接的关系来讲,则属于不同宫调。这就是“诸宫调”名称的由来。

诸宫调产生于北宋熙宁、元丰、元佑(1068--1093)年间,发展盛行于宋金元。首创艺人是泽州人孔三传。现存唱本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诸宫调所用乐器,开始是鼓板一套,唱者自己击鼓。南宋时大概加了琵琶等乐器。

十四、元代杂剧

1 产生时间:宋元之交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山东河北一带。

2、结构:元杂剧通常以一本四折演述一个故事。有时因为剧情需要可在折与折之间加一类似序幕的短小的过场戏,称为“楔子”。(“楔子”短小,以说白为主,通常只有一两支歌曲)。有些比较复杂的故事用一本演述有困难时,则可增加本数。(如西厢记杂剧由五本构成)。

3 音乐方面每折均用同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个套曲,(沿用诸宫调音乐结构)通常都在十曲以上。换折时改用另一宫调。所用乐曲都是以七声音阶为主的北方音乐。故史称“北曲”。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筝、拍板等。

4 杂剧每折只用一个角色主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有的剧本全本都由同一角色唱,有的换折时改用另一角色唱。

5 元杂剧的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窦娥冤》、《拜月亭》。王实莆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以及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

十五、明清时期的戏曲剧种昆剧(昆山腔)

1音乐史上发展的三个时期:

a起源时期--产生于元末明初(十四世纪中叶)江苏昆山一带。

b改革时期--到明嘉靖、嘉庆年间(1522 - 1572)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甫对昆山腔加以改革,使其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人称“水磨腔”。

c蓬勃兴盛的时期--(清康熙、乾隆年间)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

2 昆山腔的唱腔风格:改进后的昆山腔发展了南曲“字少声多”与“轻柔婉转”的特点。在慢板中,常加用“赠板”,即将原调加花,节奏放慢一倍。演唱上注意音调的抑扬和表情的细腻,形成一种“转音若丝”的唱腔风格。

3乐队伴奏:伴奏除以曲笛为主外,还加用笙、琵琶、三弦、鼓板等多种乐器予以组合。

4著名昆剧作品:明代有汤显祖的《牡丹亭》、《邯郸记》。清代有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十六、中国古琴的发展脉络

1中国的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师旷和伯牙以及著名琴曲《流水》。

2进入到西汉中期以后,古琴就确定了七弦十三徽的形式。东汉末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魏晋间嵇康的《广陵散》等,都是在这时期产生和流传的。另外,由南朝梁代左丘明所作的《碣石调·幽兰》一曲用文字谱记谱,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琴文字谱。

3进入隋唐以后,古琴记谱法经初唐赵耶利及晚唐曹柔等人改进,逐渐形成了“减字谱”的记谱方式。这时期著名的琴曲有陆龟蒙的《醉渔唱晚》;由陈康士原作、赵耶利改编的《离骚》以及颜师古的《梅花三弄》等。

4 宋代的古琴音乐以郭沔为首的浙派最为著名。此派琴家的作品大多以描写自然风光、渔樵生活为主要内容。此派的代表作品有郭沔的《潇湘水云》等。

5明初,由王子朱权编订的《神奇密谱》收录了明代及明朝以前的琴曲3000多首。为中国古琴曲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代中叶,江苏常熟琴家严徵发起成立的明代著名琴派“虞山派”讲究轻、微、淡、远的演奏风格,并编有《松弦馆琴谱》。

6 清代各琴派,以徐长迂、徐琪为代表的广陵派,以张孔山为代表的蜀派,以祝凤嘴为代表的浦城派等最为知名。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 第一讲 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 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 教学目的: 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 音乐的起源 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 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 2 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 ①异性求爱说 ②语言扬抑说 ③摹仿自然说 ④信号说 ⑤巫术起源说 3 先秦乐律学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4 三分损益法 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着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出十二律。“三分损益法”每制出新的律管与原律管的音高都是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又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的关系,但需要再按音高次序调整排列,才能得出十二律,所以它又叫“五度相生律”,亦有称之为“五度相生法”。《管子·地圆篇》中的相生方法是先“益”后“损”。 三分损益法的意义 “三分损益法”理论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律”的理论,比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律制”要早一个世纪左右。

最新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填空训练---中国古代史

最新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填空训练---中国古代史 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________的山洞里,距今约___________年,过着______生活,能够制造和使用________,会使用________火,还会保存火种。 2.距今约________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________流域,住________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使用________石器,用________耕地,种植________。 3.距今约________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________流域,住___________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________,使用________石器,会制造________陶。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和______的国家。 5.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________流域的部落首领,后来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 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__。 6.相传,黄帝建造_______,制作______,还教人们挖井,发明________,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 。 称________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____” 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________。周天子把________和平民、奴隶,分给________、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________,平时镇守疆土,战时________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________ 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________、大发展时期。具体表现:经济上,________和________的推广,推动了________的发展。政治上,争霸和变革。 (1)春秋时期:________逐步瓦解,________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诸侯________局面出现,齐桓公是春秋 第一个霸主。 (2)战国时期:形成____、楚、燕、韩、赵、魏、____七雄并立的局面。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思想上,出现_________局面,是思想大解放的时期。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私田的出现,新兴__________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秦孝公初期,秦国比较落后, 秦孝公广纳人才,变法图强。 5.公元前356年,商鞅在________支持下开始变法。经济上,国家承认________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________。政治上,奖励______,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 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____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________得到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四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四 第十四讲 授课内容:第五节戏曲音乐(上)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戏曲音乐发展的基本历史沿革,并能辨别不同历史时期的戏曲形式重点、难点:南戏、元杂剧、传奇与“四大声腔”、“梆子腔”、“皮簧腔”与“京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 我国戏曲音乐源起简述 北宋时期,在我国的北方出现了一种综合性的戏曲形式——“杂剧”。 关于我国戏曲音乐的形式,可以追塑到我国的秦汉时代和隋唐时代的“角抵”和“参军”戏。关于“角抵”,宋代陈在其所著《乐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戴牛角而相抵,汉造此戏其象也……。” 东海黄公戏——《西京杂记》的记载 三国时,出现了“优人”嘲弄“犯官”的“参军戏”。到了唐代,这种参军戏形式已经比较固定,并且有了“参军”、“苍鹘”两个角色; 从《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玄宗开元八年记载中可以看出到唐代已有了“魃”和“参军”等固定的角色。到了唐代,“俳”、“优”和歌舞演员的分工比较明确。 2 宋杂剧 我国戏曲艺术形式的确立,有两种说法,一般认为是南宋时的“南戏”;也有认为北宋的“杂剧”确立了我国戏曲艺术。我们认为杂剧先于南戏而出现于我国的北方,并且杂剧是以典型的戏曲形式出现的,故可以认为:宋杂剧是我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是后来戏曲艺术的“雏型”。北宋时期,杂剧既是各种伎艺(如滑稽戏、傀儡、皮影、说唱、歌舞、杂剧、武术等)的泛称,与散乐、百戏意义相同;又作为一种戏剧表现形式各种伎艺中进行演出,也可以作为单独的表演形式进行演出。到南宋时,杂剧在各种伎艺中已处于主要的地位。《都成纪胜》载:“散乐、传学教访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 在这一时期,它在北方又被称作“金院本”。 宋杂剧的演出包括三部分: 第一,先演“艳段”,做的是“寻常熟事”; 第二,演“正杂剧”,这部可能是歌、舞、戏三者结合的戏曲形式搬演。 第三,演滑稽戏性质的“散段”(或叫“杂扮”)。 3 南戏 我国戏曲艺术的正式形成,一般都认为是南宋时的“南戏”。 南戏源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曲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剧”、“戏文”。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歌舞”、“念白”、“插科”、“打浑”等成份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其剧目,不论是民间传说或时事秩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例如宋末曾风靡杭州的《风流王焕贺怜怜》就是一出歌颂坚贞的爱情与抨击封建官僚贪暴的南戏。 南戏的音乐构成与后来兴起的元杂剧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其音乐由五声音阶构成,风格流利婉转,这与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刚劲的杂剧(北曲)大异其趣。 南戏的剧本也比杂剧灵活,其剧本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不受一折一宫

中国音乐史新

中国音乐史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 第一部分 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乐律学 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 ①异性求爱说 ②语言扬抑说 ③摹仿自然说 ④信号说 ⑤巫术起源说 主要内容: 1音乐的起源 第二部分 第一节远古和先秦乐舞 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制度 第三节 《诗》和《楚声》 重点、难点:六代乐舞、西周的礼乐制度 远古和先秦乐舞 1葛天氏、伊耆氏之乐 2“六代乐舞” 云门—————黄帝————祭天神 咸池—————尧—————祭地神 箫韶—————舜—————祭四望

大夏—————禹—————祭山川 大濩—————商—————祭先妣 大武—————周武王———祭先祖 西周的礼乐制度: 概述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 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也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诗》与《楚声》 乐器与器乐:1“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1978年在湖北随县擂鼓敦的“曾侯乙墓”出土由65枚钟组成的巨大编钟,分三层悬挂在矩型钟架上,显示了我国奴隶社会音乐的发达和乐器制造技术方面的成就。 曾侯乙,是楚国下属的曾国一个名叫“乙”的侯。生年不详,约死于楚惠王55年(公元前433年)。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乐器有编钟共65枚,分三层悬挂在钟架上。 10琴、瑟、筝和伯牙的琴曲创作与演奏 第三部分 中国先秦音乐论著及音乐美学思想的典范——《乐记》 重点、难点:《乐记》的内容和意义 3《乐记》

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过关答案

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过关(一) 1、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种植粟,建造半地穴式房屋。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炎帝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后人尊称黄帝、炎帝为“人文始祖”。相传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当选部落首领的。 2、禹建立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4、春秋五霸:__齐桓公__;___宋襄公__;__晋文公__;___秦穆公__;___楚庄王___。首先称霸的是:____齐桓公____ 。首先称霸的原因:①任用___管仲__为相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②提出了“___尊王攘夷__”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标志:公元前651年,在___葵丘___举行诸侯盟会,确立了霸主地位。 战国七雄:东___齐___;西、___秦___;南、____楚__;北、___燕___;中间、__赵魏韩_____。 5、大思想家家、大教育家、儒家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收集在《论语》一书①思想: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仁政”、“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温故而知新”、“有教无类无类”等。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法治”、中央集权。 6、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称为商鞅变法。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_铁器牛耕________引发社会变革,地主______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主要内容有:体现顺应历史潮流的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体现法家思想的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富国的措施是: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的措施是:奖励军功。 影响:秦国通过变法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7、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国古代史大一上复习

一、名词解释(4*5) 1、隋唐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隋朝灭亡后,唐朝承袭并完善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武则天时期又特开武举,充实了科举内容。科举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2、五常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仁,即仁人。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信,乃人言,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3、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区分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按宗法制原则,区别大宗和小宗,确定大宗才有继承权和主祭权,以辨别后世子孙的亲疏尊卑。宗法制导致中国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和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 4、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6、安史之乱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影响:导致了社会混乱、藩镇割据、剥削加重、边疆不稳、北方人口锐减、经济中心南移、西域独立等。 7、均田制 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桑田可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北魏太和九年颁布施行均田制,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另外还规定了赋税。隋文帝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适应。隋炀帝免除妇人和奴婢、部曲的租调,也取消了他们的授田。故隋之均田己略为变质。唐明确规定明确规定,妇女一般情况下不授田,奴婢及丁牛不再受田。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 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

历史常识--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时期 考点一:原始社会时期 (一)旧石器时代 1.元谋人: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2.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上的山洞里,懂得人工取火。 (二)新石器时代 1.母系氏族 ①半坡遗址:陕西西安。 ②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2.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 ①龙山文化遗址:也称为“黑陶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②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泰安地区大汶口,已出现私有财产,有明显的贫富分化。考点二:夏商周时期 (一)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的记历分法,流传至今。 家天下: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采用父子兄弟相传的世袭制。 二里头文化:青铜爵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二)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后母戊鼎: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 定都镐京(今西安)。牧野之战:中国最早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分封制:西周的政治制度。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周公吐脯: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褒姒。

考点三: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城濮之战:晋文公为解救宋国之围,在城濮击败了楚成王的军队。 退避三舍:晋文公。 卧薪尝胆:勾践。 楚王问鼎:楚成王。 (二)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四) (2)

1.什么是“清商乐”、“吴歌”和“西曲”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俗乐之总称。《魏书·乐志》载:“江左所传中原旧曲、……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清商。”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它所使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同,被称为“清商三调”。它所用的乐器有节鼓、琴、瑟、筝、筑、琵琶、箜篌、笙、笛、篪、箫、埙、钟、磬等。 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流传于建康一带的民歌。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莫愁乐》、《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 2.《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么样的 《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所着,文中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了“声无哀乐”的观点。 关于音乐的本质,嵇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音乐的本体是“大小、单复、高埤(pi增加)、善恶”的总和,它只能引发人们的“躁静”(兴奋或恬静)、“专散”(精神集中或分散)。 人们的哀乐之情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音乐只是诱导其表现出来。即“哀乐自以事会,先遘(gou相遇)于心,但固和声以自显发。”并且“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 嵇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着,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不同,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3.何承天和荀勖在乐律学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研究开始探索和解决在实践中的旋宫转调问题。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有何承天和荀勖(xu)。 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370一447)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意在消除由三分损益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缺憾。其计算方法是:用黄钟本律之数(9寸)与仲吕所生黄钟之数(按三分损益法计算到11次所得寸)相减,其差数为寸,

复习中国古代史(上)

夏王朝的建立 过程:夏王朝自禹至桀,共为17君,历时471年。“启代益作后”,战于甘,平息有扈氏的叛乱,禅让制被破坏,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原因:由于私有制的发展,掠夺战争的日益频繁,氏族制失去了作用,军事首长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 国家制度建设:设官分职,并作赎刑(反应夏代已形成国家,并制定出最早的刑罚);五十而贡(贡赋的产生,是出现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商的兴起商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汤灭夏和商王朝的建立:夏代末年,夏朝无道而失去民心。商汤乘机扩大力量,剪灭属国,任用伊尹为佐,举兵灭夏桀。 盘庚迁殷:汤之盘庚,迁都五次,最后盘庚迁至北蒙,号之曰殷。(迁都前 9世19王 281年,后8世12王 273年)原因:缓和贫富矛盾;与地力耗尽有关武丁时期的商王朝:统治的五十年间,是商朝的最强盛时期。任用傅说为辅,兴修德政,关心民间疾苦。同时不断对外用兵,不断胜利,疆域日益扩大。 西周的经济结构 土地所有制: 1、周天子位于封建的最顶端,名义上是全国土地和人民最高所有者。 2、周天子把王畿之内的土地,作为自己直接管理的领地,王畿之外的土地则分封诸侯。 3、周天子有时不以“邑”的名义而以田若干赐给大臣。 4、诸侯和卿大夫都有权把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在分赐给自己的臣属。 5、天子和诸侯都有权把封赐出去的土地收回。 井田制和地租 西周实行井田制,“公事毕,然后敢治私田”,公田的收入归公室或用于公共支出,私田的收入才归农民自己。所谓井田制,实质上就是劳役地租制。 农人把最好的粮食和麻全部献给贵族,还有其他各种贡献。除此之外,还要担负徭役等。 西周的政治制度 官制:西周由于土地层层分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土地所有的等级结构,就使得这个政权具有地方分散性又有等级从属关系。 1、周王是最高首领,是诸侯的共主,称天子。实质上对他所封建的侯国有一 定程度的控制权,直接统治则在王畿以内的地区。 2、最主要的官职是卿士,天子的辅佐。还有太师尹氏。“三事”指司徒、司 马、司空。还有司寇等。 特点:(1)王室的官职都是由大小贵族担任,他们世代占有土地,垄断官职。(2)分封的诸侯绝大多数是姬姓贵族。天子与诸侯除了君臣关系外,还有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宗法关系。宗法关系对于维护西周贵族的统治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3)诸侯需要纳贡,朝见述职,带兵从征。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有些诸侯国的官吏要由天子任命。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史 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包括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被侵略的斗争等。复习本专题时,既要看到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要重视我国吸收外国长处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正确的评价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实行的闭关政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二、专题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与东亚的关系 (1)与日本的关系 秦汉:①徐福东渡的故事;②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③东汉光武帝,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人日本。 隋唐:①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②贸易往来频繁;③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④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长安的样式)。 ⑤日本出土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 辽宋金元:都与日本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明清:①东南沿海倭患严重;②明政府罢市舶,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形成倭患;③戚继光抗倭,1565年肃清倭患;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2)与朝鲜的关系 秦汉:①秦汉之际,燕、齐、赵人为避战乱,数万人迁居朝鲜;②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光武帝;③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④双方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隋唐:①往来: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②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文化带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3)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初步形成于汉朝,隋唐时期最终完成。其特点是以汉唐文化为源流向周边传播。周边国家文化以汉唐文化为模本,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 (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汉朝: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隋唐:①互派使节。②以佛教为纽带,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创立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③玄奘、义净到天竺研究佛学。 (2)华侨开发南洋 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 过程: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 作用: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与中亚、西亚的关系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2013年11月27日 一、简述宋代的各类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内容及演唱方式。 宋代说唱音乐的形式极其多样,如说话,银字儿,讲史,说经,弹唱因缘,说浑话,诸宫调,唱赚,嘌唱,鼓子词,陶真,涯词,道情,渔鼓,叫果子等的,基本上都属于说唱音乐的范畴。现将其中主要的几种艺术形式做简要介绍: 鼓子词这是一种说白和歌唱相结合、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产生于北宋时期。中国宋代说唱艺术,和变文相类似,由韵文和散文相杂构成,篇幅较为短小,因此大多文简而事略,每篇大约只有十章左右的歌唱,因歌唱时有鼓伴奏而得名。 表现形式:鼓子词歌唱时有鼓伴奏而得名。早期的鼓子词是一种用同一词调反复歌唱,的艺术歌曲形式。 歌唱特点:鼓子词的特点是歌唱时主要用鼓伴奏,还有三弦,扬琴、板胡、二胡、古筝、琵琶、箫、笛、梆子、碰铃、八角鼓、瓷碟子等为辅。一个节目不论有几段唱词,均以一个词调反复应用。表演形式分为只唱不说和有说有唱两种。只唱不说的,短者只用1首词,唱赚这是在一种用鼓、坂和笛作为伴奏乐器,以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为特征的说唱艺术。唱赚所用用的脚本叫赚词,中间的曲调形式称作赚,后来唱赚发展成多套的长篇形式则称作复赚。 中国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伎艺。是最早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个套数来歌唱的艺术形式。其早期形式为缠令、缠达,即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一书中所称的传踏(或作转踏),流传于北宋末年,为歌舞相兼之曲。逐渐发展,吸取多种民间音乐,形成唱赚,盛行于南宋。 唱赚是一种集诸家腔谱之大成的曲艺,它的曲牌既包括慢曲” 曲破”大曲”等艺术歌曲,也博彩当代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流行歌曲,女口嘌唱”耍令”番曲”叫声”等。 诸宫调宋代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演唱。它的音乐特点在于宫调的多样性,适合于表现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 诸宫调是中国宋代一种说唱伎艺,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故名。诸宫调又称话本”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 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基本上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 套曲的形式有两种:一为同宫调的一个曲调重复二次或三次后接尾声,一为同宫调的若干个不同曲调接尾声成为缠令的形式,所以这种诸宫调已是一种由不同宫调的单曲与套曲 联成的大型套曲了 演唱方式:诸宫调与传统的说唱艺术一脉相承。它的曲辞仍属唐宋词系统。它的说白受 到说话的影响。它还吸收了鼓子词、大曲、宋杂剧、缠令、唱赚等伎艺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制。诸宫调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体制。从宫调和曲牌看,它上承宋词而下启南北 曲。它的音乐单位的组合形式有种:一曲独用、一曲带尾和多曲带尾 总之,宋代这种这种长篇说唱音乐形式的出现是我国说唱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它是宋代诸多说唱音乐中的佼佼者,有较高的艺术性,尤其为士大夫文人所喜爱。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一、秦朝 1、政治制度 (1)主要内容 秦朝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掌管国家政务,监察和军事),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另一方面,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2)影响 秦朝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以高压政治和残酷的刑法为主实行集权制度,从此将中华民族带入了两千多年血与泪的黑暗中。 2、焚书坑儒 (1)主要内容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一些方士儒生对秦始皇发表了不满的言论,始皇得知大怒,下令追查捕捉方士和儒生并全部坑杀于咸阳,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2)影响 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统一思想的措施,但同时,这种焚书坑儒的手段也是愚蠢和残暴的,并且毁坏了很多文献典籍,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3、军功爵制 秦朝一种以军功论赏的制度 4、秦末农民起义 (1)背景 一般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山东六国故地施行苛刻统治,又征发民众到边疆地区和首都咸阳进行各种大型基建工作,并以死刑惩罚误期者。民众遂产生不满情绪。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和赵高诛杀多位朝中大臣,亦引起朝中官员的恐慌。民众的不满和恐惧使变乱迅速爆发,最终倾覆了秦帝国。 (2)主要过程 A.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余人被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的一律处死。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发动反秦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推举陈胜为王,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史前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 直立人:云南元谋人(最早的人类)、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和北京山顶洞人 .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四、五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基本要素: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畜牧业 母系氏族: 黄河流域:陕西半坡和河南仰韶文化。半坡居民已种栗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去打猎,捕鱼。已经开始有彩陶了。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河南仰韶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 共同特征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父系氏族: 山东大汶口文化,开始出现了私有制,有了贫富之分 三、古史传说 三皇伏羲、神农、轩辕黄帝 五帝:黄帝、颛顼(高阳氏,绝地天通改革)、帝喾(高辛氏)、尧、舜(有虞氏)

第二章、夏商西周 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商朝的王盘庚曾迁都到殷,史称“盘庚迁殷”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周武王牧野之战杀商纣王,灭商,国号周 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指的是庙宇和祭祀。 二里头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于1959。 第三章、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位)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生平王东迁前为西周,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有一说法:最后两位是吴王和越王勾践。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重点

我国古代音乐形态大致可分为:1、远古先秦时期乐舞。2、汉唐时期歌舞大曲。3、宋元清明时期戏曲音乐。 (一)原始乐舞的作品主要分为四类:1、同劳动生产相关有:《弹歌》(载于东汉赵烨《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伊耆氏之乐》;2、同自然灾害斗争的《朱襄氏之乐》(旱灾)、《阴康氏之乐》(水灾);3、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的《云门》(黄帝时乐舞)是祭天,《咸池》(唐尧时乐舞)是祭地,《大韶》(虞舜时乐舞);4、同战争有关的《大章》(表现禹征服苗人的干羽舞)等。 (二)原始乐舞的特点:1、是氏族全体成员的集体创作,乐舞的成果也属于氏族全体成员而不被某部分人单独占有。2、先民们表演乐舞的主要目的是自娱自乐,宣泄情感,他们同时扮演着表演者和观摩者的双重角色。3、尽管原始乐舞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但更多是带有朴素的功利主义色彩。 (三)先秦时期即夏商周三代,为奴隶社会时期,主要在宫廷中供奴隶制度的统治阶级所享用,故称为宫廷乐舞。 1、乐县是我国周代礼乐制度下关于钟、磬等乐器数量和设置放方位的一种等级制度。《周礼·春官·大司乐》:“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2、八佾之乐,“佾”是周代对乐舞行列的规定。用来表示列数。 3、六代乐舞相传是黄帝、唐、虞、夏、商、周六代的祭祀乐舞,总称“六代乐舞”。 六代乐舞的表演形式有文舞和武舞之分:1、文舞有《云门》《咸池》、《大韶》、《大夏》4部作品,象征以文德定天下。2、武舞有《大濩》、《大武》持干戚而舞,象征以武功取天下。(四)宫廷乐舞的特点:1、周代宫廷乐舞改变了原始乐舞由全体氏族成员参加的方式,其表演者和观摩者、欣赏着开始分离。2、尽管周代宫廷乐舞继承了原始乐舞的表演形式,但其中的巫术活动已渐趋消失。3、统治阶级强调乐舞受政治、伦理的制约,并从理论上大量论证了乐舞的本质、功能和审美情趣,最终形成了几套周王室审定的祭祀乐舞,从而使宫廷乐舞得以规范并逐渐程式化。 1、相和歌是在汉代民歌的基础上,继承了周代《国风》和战国楚声的传统而形成的艺术歌曲。相和歌最初有平、清、瑟三调世称“相和三调”,是周代房中曲之遗声。后又增加的楚调和侧调,是楚声的两种调式。 2,相和歌的特点:歌者自己击“节”而歌,管弦乐器为之伴奏应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3,相和歌的伴奏乐队基本上由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等7种乐器组成。 相和大曲是相和歌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与舞蹈表演、器乐演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大型歌舞曲。它具有诗、歌、舞三者并用,曲式结构为多段体但又运用灵活的特点。在相和大曲中曲是作品的主体,每个唱段间以“解”;解是器乐演奏与舞蹈表演的段落;艳是作品的引子、前奏,也可能是作品中艳丽的抒情唱段;趋是含有尾声的高潮段落,纯器乐演奏的趋较少。曲式结构特点是艳—曲—解—趋。 1,清商乐是南北朝时期在西曲、吴歌基础上,继承汉魏时期相和歌传统而形成的艺术歌曲。清商乐又称清商曲。 2,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清商”,清商乐曲由中原旧曲、江南吴歌(声)、荆楚西声(曲)3部分组成。 3,吴歌,又称“吴声”,江浙一带的民歌。所用乐器有:篪、箜篌、琵琶,今有笙、筝。4,西曲,又称“西声”,长江中游一带的民歌。宋代郭茂青《乐府诗集》:“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西曲多表现水边离情。《西曲》中还有一种名为“倚歌”的形式,用铃鼓和管乐器伴奏。吴歌、西曲的歌词多为五言四句体。 1,清商大曲又称“清乐大曲”。它是在南北朝时期清商乐得基础上,继承了汉魏相和大曲的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专业课及共同课考试大纲 专业课与共同课通用,但出题形式与答题程度要求有所区别 古代音乐史部分 教材:参看《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配套音响:专业课CD十张一套;共同课七张一套(音乐学系办公室有售)。 一、远古(约前21世纪以前) (一)概述 人类在从原始落后的低级阶段逐渐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与生俱来的创造音乐和接受音乐的能力也随之与日俱增。中国古代的先民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以创造了音乐,并在夏朝以前已经产生了一些作品和乐器。 (二)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 陶埙:陶土制作,圆形或橄榄球形吹奏乐器。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常根据音孔多少来称呼。 骨哨:动物肢骨做成的哨子。 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距今约有9000年形制统一,制作规范长约20厘米,直径约1厘米开管管侧开有7个孔,没有当今笛子的吹孔和笛膜孔有的骨笛上面还留有设计音孔位置的刀痕标记直吹,吹奏时将骨笛斜持,使顶端吹口与嘴保持一定倾斜度,吹奏时大部分气流进入管内,在管内一侧形成气体震荡而发声 陶钟:陶土制作的钟考古学家认为钟铎先是由竹、木制成,后来用陶制作,再发展到用铜制作 原始乐舞图 (三)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 ??????????朱襄氏,葛天氏,伊耆氏,伏羲氏,女娲,神农氏,??????????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舜,禹 (四)关于中国音乐的起源

1,中国音乐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萌芽 2,萌芽时期的音乐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3,萌芽时期的中国音乐具有多民族的特点 二、章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771年) ??(一)概述 (二)历史传说中的音乐作品 《九歌》,《九辨》,《九韶》(《九招》),《时日曷丧?》,????????《大濩》,《桑林》,《大武》 (三)“雅乐”与礼乐音乐 1,“雅乐”的来源 “雅乐”一词今存文献中最早见于《论语·阳货》 雅(夏)原是地名,是周族的发源地 “雅”的音乐,实际就是周族的传统音乐 2,礼乐制度 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相传是周公旦参照夏礼和殷礼制定的;后经汉初文人追记,基本内容保留在《周礼》、《仪礼》和《礼记》中 西周礼乐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等极化的音乐制度 2)繁复的音乐礼节 3,专职乐师的产生和音乐机构的建立 专职乐师: 黄帝时有乐师伦,舜时有乐师夔,尧时有乐师质;大约夏时起,有“瞽”(盲人)担任乐师 巫,是古代祭祀活动中能以歌舞沟通鬼神的人女性巫曰巫,男性巫曰觋 音乐机构: 瞽宗,是乐师瞽人的宗庙 大司乐,是西周时建立的庞大的音乐机构负责人:大司乐职能:1)掌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