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导学案模版

导学案模版

导学案模版
导学案模版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主讲:河北挥公实验中学张海晨

高效课堂“六项实操技术”

课堂模式要有道---------符合“三本”是根本

导学案是路线图---------集智备课作支撑

小组学习定成败---------小组建设很关键

学情调查是起点---------问题教学是主线

独、对、群学是方法------自学能力最重要

展示、评测是手段-------活实结合有保证

以文章《故乡》中日两个国家中学语文课堂上这种设计的差异。

《故乡》的教学设计——中日语文课堂教学对比,从教育的角度审视两个国家在教学方面产生的差别,教学的思想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技术都不一样。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结果,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案例对比

1.日本静冈县C中学初三班C老师的《学习设计》(教案)

一、学习课题:鲁迅的《故乡》(竹内好译)。

二、学习目标:怀着问题意识读故事。(问题很简单,这是我们中国孩子缺乏的缺少问题意识。)

三、主要流程:第一节课内容:⑴鲁迅通过这篇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根据出场人物的言行来独立思考)(这是我们的独学);⑵组织学习小组来讨论,共同思考(这是我们的对学、群学,小组合作学习);⑶反复组织小组讨论和班级全体讨论,以“希望”和“路”为切入点深入思考(这是我们的群学、大展示的形式。和我们高效课堂所讲的流程是一致的)。第二节课内容:⑴揭示主人公的心情波动曲线;⑵聚焦重点场景,感受出场人物的心灵动态,进一步思考;⑶通过精读,进一步逼近主题;⑷朗读,把学生理解的结果通过朗读反映出来。

四、合作学习(完成语句的理解;把握故事的构成和出场人物;逼近主题,列出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分析,深化课文的理解)。

五、引出结论(学生见解的重视,文本鉴赏的升华)。

整个学习设计的核心是围绕的不是文本,而是围绕着每一个孩子,以人为本。它是人本的设计,不是文本的设计。这与中国的教案有着质的差异,我们设计的教案都是目中无人的文本化的设计,从来不考虑基于个体,基于人的设计。

2.上海近郊H中学初二班W老师的《教案》

一、初步感知:思考“我”回故乡的情感主线是什么?(一个“悲”字贯穿全篇);为什么20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使我心境如此悲凉(人和景物的变化使我觉得悲凉)。

二、追寻“悲凉”:⑴品读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⑵小说主要写故乡的哪些人,他们发生了哪些令我感到悲凉的变化;⑶闰土的变化(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揭示主题——以标准的格式(“通过……刻画了……反映了……揭露了……表达了……”)归纳:“通过‘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的形象,生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从而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压迫,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四、课后作业:探究作者表现“悲凉”的艺术手法;根据小说的介绍,为闰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传。

和学习设计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基于教材设计的,不是基于人设计的。老师的内心没有人的存在,它是一个文本对话。学习也是为了完成老师给设计的文体的答案,去记这些知识点,死记硬背,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我们在教学中走了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都给了一个标准答案、标准模式,孩子没有头脑,不思考问题。如果你给他一个问题,他就向你要一个答案,而且你给他一个问题,他一定能找出一个答案,好像任何事情,世间万物都要有一个标准答案。这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里面,一切都是标准化作业,结果是孩子没有了自我的发展,没有了个性化的创造,没有了想象力。现在教育中,从教学的纬度上讲,没有给孩子这几样宝贵的东西:问题意识、想象力、质疑能力、批判精神。这四个要素都没给他。这四个要素是在孩子人之初的时候就有了,只不过是在后天的整个教学体系给打压掉了。我们老师与学生相比,最起码在想象力上是不如孩子的,在创造力上也是不如孩子的。老师在想象力、问题意识和创造力上是很难影响学生的,在我们成人的头脑中都是程式化的思考。

整个学习设计和教案它体现的是背后的理念和思想,如果我们没有换思想、换理念,而只学了一点技术,那也不会常久,它没有生命力,真正要改变的,是要回到道与术的关系,如果道不同,那术的问题也不可能解决好。我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教学的行为,都彰显你的思想、理念、观念。新课程的理念,真正的练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还要一个很大的提升,别人的东西练化成自己的东西是最重要的。

案例:

在《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记述的是美国一堂写作课的情景:我随着其中8位同学来到一间写作工作室。每两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收到老师分发的一个小袋子,每个小袋子里16张小纸条,每张小纸条上写有一个单词,如人名、数学、书、朋友、孤独的、驱逐、奔跑等单词。同学们开始用这些单词组织句子,句子越连越长,于是就连缀成篇。还有的小组互相竞赛,把各自袋子里的单词抽出来,要对方以最快的速度连成一个句子,借此检查对方组织句子的速度。口头连缀基本没问题了,教师又要学生把刚才口

头练习的结果写在自己的作业簿上。一堂写作课,有的是轻松、愉快和分享,全然没有我们在写作课上常见的苦思冥想和抓耳挠腮。

这就是一个课堂设计,教学的材料给你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要进行教学设,计达到好的效果,也就是目标、技术和最后的反馈的结果,学生如何学,学得好不好。

它这种设计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什么决定了你的将来发展,是思维模式、思维方式。我们换了另一种是思维模式、思维方式,是一种理念的变化。

我们有一个老师在上《阿房宫赋》的时候,让学生创作《……赋》。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通俗地说:导学案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在方法和规律上的一个案例。不是局限知识性的设计,它重点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设计,是学生学的设计,不是老师教的设计。

导学案设计避免走入的误区:

⑴设计导学案的教材化,是教案的翻版;

⑵导学案设计教案化,还是原来教案的痕迹比较明显,设计的教案化;

⑶导学案设计“问题肤浅化”。导学案成了习题案(这是最易犯的),一个一个的习题排在那;

⑷问题的肤浅化。不能引起学生的开放的思维和质疑生成,很多问题都是单一的、单向的,客观的题,有唯一答案的题,不易引起学生思维的开启;

⑸导学案设计共性化。尤其是同学科老师多的时候,导学案设计时集智(体)备课不是最后的设计,还要有一个二次设计,针对每个班级不同学情进行设计,包括学习方法的设计和课堂流程的二次设计,是一个开放性的设计。

二、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

在导学案设计时,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相信学生,是一个理念,在设计导学案上,如果是以学生为本的话,在了解学生学情基础之上,很多的设计是放宽的设计,不是紧收,是开放的一种设计,相信孩子能做很多事。

解放学生,要本着相信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给他掰碎了,再喂他,一个整体的东西给他一个宏观的指导和点播,学生一个人不能解决,对子间解决,对子间不能解决,小组内建群学解决,小组不能解决再拿也全班解决,如果全班还不能解决,老师要抛问,引导学生答题,而不是抛答案。

利用学生,用学生解答问题,用学生教学生。随着课堂的开放程度,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师要端正心态,老师师者亦生,生者亦师,教者亦学,学者亦教。我们刚搞课改,都是学生,是个学习者,不能定位到老师,高高在上,要利用好学生。在课堂、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发展,最终都要落在他的自主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高效课堂的改革,不是一个课堂的纬度,或哪一项技术或导学案设计的变化等,它是一个系统的变革。在一个专制的管理制度下,在谈课堂民主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整个的空间,整个的环境里都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教学的理念、课堂的理念,那么一切都活了,所以说一放就活。

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本。

过去的教案都是以教定学,在实际操作都是不备学生,只备教材、备教法,甚至是备教法也徒有虚名,最后是由教到讲。如果三个多小时的讲,没有不睡觉的,传统课堂里从早到晚从头到尾,几乎没有睡不着觉的学生,这是传统课堂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兴趣不能得到培养,在传统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很困难的,除非是那些特级教师。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要回到研究学习上来、研究文本上来。上课睡觉的问题,在高效课堂上一会站、一会坐、一会展示,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状态,不可能睡着觉。高效课堂是基于每一个孩子发展的问题来设计的课堂和教育理念,而应试教育关注的是前三排的学生。所以应试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大多数清华北大这样的学生是学生学的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那些笨蛋却是老师教出来的。高效课堂的改革回归的是人道的东西、人性的东西、向善的东西,更多的不是在管制学生、卡压学生,而是张扬学生的良好的个性的发展,如何让孩子成为最佳的自己。

以学定教。如何备学生,在导学案中本身就可以调查学情。导学案一定是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的时候就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独学,再抽查的时候就可能

了解学生的学情情况。这样的课堂,说白了,就是问题式教学课堂,问题为主线的课堂,记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新问题,始终是问题意识的课堂,因此说是个高效课堂,你把问题这个核心抓住了,课堂学情也抓住了。

学习效果反馈表

这个导学案课前目标达成度60-75%(很好),课后目标的达成度70-90%。从这张反馈表看,这节课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高效。在这种情况(高效模式)下我们每次都是一对多的设计,我们很难因材施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能让更多的学生高效地学习呢,要利用学生能者为师。有很多学生都能当小老师。

这个呢,课前目标达成度很高90-95%,所以说这节课是一堂公开课,是在表演,这个导学案课可以不用上了。这是一节失败的课。

以教导学。教师的作用:点燃、点拨、点化

这种师生关系的处理,不是教而是导,教师应成为导师,不应是教师,导在哪里呢?点燃、点拨、点化。⑴点燃,就是点燃激情,放飞梦想,让每个孩子都激情换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地在课堂参与进去。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激情,一个教师他的真正专业发展首当其充的不是他的专业知识,可能更多的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读懂孩子,在这方面激励学生,所以说教育即点燃、教育即唤醒即激励,孩子的头脑是等待点燃的火种,把他的热情点燃。⑵点拨,点石成金,拨云见日。老师的点拨是抛问题追问式的。逐渐地由师生互动,转为生生互动,这样的课堂就成功了,老师退到了后台。但是实际上很多老师释放不出来,是受制于学生的牵制,学生有了问题不去总问学生,而是问老师,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把学生抛出去,再抛给学生。老师能不说就不说。不要认为讲了就会了,会了就懂了。其实不然,出现学生再做题时又不会了。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走入学

生的内心世界,读不懂学生想什么、要什么,是无效的。老师最大的作用不是给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唤醒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和激情。⑶点化,醍醐灌顶,明泽悟道。在老师的点化下,突然之间开窍了,他从一个量变走向了质变。我们可以用你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智慧不是别人教,而是自己悟出来的。

追问点拨--要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在重难点处追问—刨根问底;在深度匮乏处追问—一探究竟;在产生歧义处追问—指点迷津;在出现错误处追问—拨乱反正。

以评促学,是用评价手段解决问题。在高效初期的时候,我们运作的评价是过程性的评价,是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是贯穿课堂始终、每一堂课,每一分钟都有评价,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引导。评价是武器指哪打哪,但要用好自己的评价。用评价控制课堂(秩序、人次、参与人数、语言组织),不论正确与否都加分来鼓励、激励。

课堂过程性评价表

自学为主,自学是独立自主学习的简称。我们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最保贵的能力。如果学生离开了老师还能独立学习,还是学得高效,这是最好的学习。

三、导学案设计基本要求

研读课标作指南

用好教材促发展

学情调查是起点

分层设计重差异0

我们过去的备课是备大纲备教材,现在我们说大纲是有顶没底的,比较空泛的,不具有可操作性的、不具有可达成性的。而现在的课标就不一样的了,是先有的课标,然后再有了教材,所以教材有多个版本,都是根据课标开发的。现在的备课标很重要,要用好教材,还可以开发新的教材。导学案最核心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老师做的辅助工作是引导,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是做大

量的就题论题的训练,学法的指导也要体现出来,有学法的指导很重要,还要有学生新生成的东西,这些都要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上。

四、导学案设计技术应用

1.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四统一”

统一基本设计程序。一份导学案出来要经过个人备课、集智备课、个人二次备课,课堂上动态生成课的调整,续备、补充,有一个反思、总结。

统一基本设计要素。⑴学情调查,学期开始时新教材、学生基础的调查,这部分在老师的手中;⑵学习内容分析,过去教材的分析;⑶学习目标;⑷重点,没涉及难点,不同的学生的难点不同,是个性化的;⑸知识链接;⑹学法指导,有两种体现,一是在一个栏目中,二是结合做题中,题的综合能力较强,要设计一些阶梯或支架,关键点的提示;⑺学习过程;⑻整理学案,小组共同整理,整理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⑼达标测评;⑽教与学反思。

统一基本课时容量。高中的B4反正面,初一的学生B4的一面,小学一年级要小。简化或用图示等。

统一基本设计格式。

2.导学案基本版式设计:

⑴题例设计。要体现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比如标题设计、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达标反馈等;⑵题头设计。比如要有课题、课型、课时、学校、年级、学科、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等。此外,还可以有学案编号、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等;⑶版面设计;

⑷版纸及字体、字号设计。高中小4或5号,由量决定。

几种常见版式:版式一:分栏式1(竖版使用);分栏式2(横版使用);版式二:表格式;版式三:混合式;版式四:普通版式。个性笔记栏,是老师的自我调整、个性化的补充。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是最低的纬度设计)等。

3.学习目标设计:

⑴存在的问题:

①行为主体混乱,指向不明。要以学生为主体。

②误把目的当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不是目标,是方针、是目的,是最宏观的教学目的、教学方针。教学目标要体现它的具体性可操作性,是这堂课的。如果一个目标,在这堂课可以,在下节课也可以,是万能的,那就不是目标。我们的目标一定要体现它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可达成的,是基于这堂课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主国的情操等等这样的都不是目标的设计,是目的。

③目标维度缺失。这种情况同样非常普遍。(三维不是三个)

如:记住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场的方向。

记住磁体周围磁感线的方向。

会画不同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能判断磁场、磁极及磁针的指向。

④目标行为动词不当。ABCD设计法,行为主体(是学生可略)、行为动词、学习程度、结果。行为动词的理解、掌握、懂得这些空而大的词都不能再用了,要用具体的动词。学习目标在导学案中是道首当其冲、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你让学生往哪里去,下一步我如何到那里,最后一步我是否到了那里,是不是达标。

学习目标设计行为动词参考一览表

⑤目标陈述不规范。

⑥对三维目标理解有偏差。

⑵如何分层设计学习目标

设计要求:

①要符合三维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②要体现差异。

③要注意在“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上的不同。案例一:

无层次:在10分钟之内(行为条件),写出(行为

动词)三种解题方案(表现程度)。

有层次:在10分钟之内并争取更短的时间(行为条

件),至少写出三种以上解题方案(表现程度),80%

的学生能写出(行为动词)五种解题方案(表现程度)。

4.学习过程设计:(导学案最核心的东西)

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

比如:【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40~42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包括学生在黑板板书的时候,也要用双色笔标,三面黑板,把过去老师的板书改成学生的板书。这样可以把学生作业搬到黑板上,把成果搬到黑板上,把出现的错误搬到黑板上,一览无余。经过一段时间的手写学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②在课堂上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这些话要放在课前对学生说,不是放在课后说。整体呈现给学生我们第二步(下一步)要做什么。因此,导学案不能没有,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所设计的内容内涵不一样。当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就可能简化甚至省略,把更高的的东西呈现一下。

③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④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多复习记忆。

老师不在场指导了,把指导放到导学案中,把指导性的东西,把教学的组织语言、教学的组织策略,放到导学案中去说,这样在课堂中就不必重复这些话。

小组合作学习设计

合理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要均衡分组,组内有各各层次的学生,小组间均衡。

团队目标——合作学习的方向、动力。给小组制定一个愿景,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组,一周、一个月、一个学期,小组的目标是什么。

分工协作——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每一个组员都要有分工,不是只有一个组长,每个人教可以轮值当行政组长,可以参与里面的评价组长,专门负责评价。官多一点,多多参与,人人管我,我管人人。分工分角色,定小组基本要求。课堂展示也要分工,杀鸡不用牛刀,分开层次,难题再用尖子生。要调解好表现欲强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展示的机会。

小组评价——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小组得分重不重要呢,要学生的体验,看他们需要什么,小学生很在乎分,大学生开始时在乎分,学到一定时期就不太在乎得分,在乎给他的口头表扬和肯定。主要看学生喜欢的方式。以前的课堂缺的是点燃、激励、评价,而且批评的评价比较多,正能量评价少,正在即使答错了,也给加分,鼓励参与课堂。

梯度合作——合作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的差异要尊重,眼里不能有差生,但心里有差异。要做好梯度合作的设计,给每个孩子上台的机会。在课堂上多关

注孩子心灵上的体验,导学案设计是用心来感悟、去设计,学习不是用头脑,是用心学的,打开学生心灵的门窗。

问题设计——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最核心的线索,整个高效课堂也是个以问题为主线的课堂,每一个环节独学、对群学、展示都是基于问题的设计,独学后基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群学,展示也是基于这些问题进行展示。真正的课堂是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课堂上处理的题可能比传统课堂少,过去老师按进度讲完了,讲了学生未必懂了,懂了未必会了,会了未必就通了,一切都要基于学生的学设计,老师的教也是基于学生的学来导。

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价值追求。

对子建立与有效使用:先分组,一般六个组,然后组内结对子,一种是同质结对,另一种是异质结对子,AABBCCBC,同质对子先进行讨论,再交由上一层(学习好的)异质对子进行沟通。有效作用,同质沟通,CC—BB—AA.

学习过程的设计

学习过程的展示容易犯的毛病是,全盘的展示,把导学案中的内容从头到尾逐个展示,没有问题了就不用放到大展示中。

展示原则: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生成性。

问题性展示,包括重点的问题、难点的问题、解题的关键点、生成点的问题。

层次性展示,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参与。

互动性展示,高效课堂不是由老师讲变成学生讲,是要学的激起学生的互动,生生互动。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交流。

生成性展示,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也有无效的生成。老师不要在课堂生成的时候去抢。课堂有五态:形态、状态、神态、情态、生态。

展示过程的设计:“四不”、“四敢”

①不唯书,敢于向文本质疑。

②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

“这里是课堂,不是教堂,这是思考的地方,不是无条件接受他人说教的地方;我是教师,不是牧师,所说的话不是真理——最多只是我认为的可能真理,所以随时可以被质疑;课堂是交流的地方,我希望同学们在我讲课过程中能够思维活跃,有问题可以随时打断我的话,要多思考,尽量少作笔记,最好不作笔记,即使自己觉得有必要做笔记,也要尽量做得简单,不要做没脑子的录音机……”

要让孩子敢于向权威挑战,让孩子心目中没有权威,要孩子感觉和你是平等的交流,是开放的氛围。

③不唯众,敢于表达个人观点

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成了什么?”

生1:“雪化了变成水。”

生2:“雪化了变成了泥巴。”

生3:“雪化了变成春天。”

④不唯一,敢于另辟蹊径

我们的孩子,你给他个问题,他一定能给你个答案,孩子问的是告诉他答案是什么,很少的问他的这种思路对不对。

问题设计

首先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对问题尽可能不要设计成标准的、填空的、判断的、选择的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他可以不可思索。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题他会从书中找答案,如果找不到会向同学要答案,如果还同学那有,他会问老师怎样做。这是学生习惯的学习方式,我们没有给孩子问题,没有给孩子思考,更没有给孩子开放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尽可能的开放。

问题意识:孩子的问题意识淡薄,现在的课堂要通过导学案设计,通过新的呈现方式,来激起学生疑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知识问题化:把教村的知识问题化。把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抽出来,找到更适合的问题。老师的导有时候可能不如学生的学,导学案的设计决定了孩子的思想高度,

问题层次化:A.识记级、B.理解级、C.应用级、D.拓展级

(个人层次:个人问题、同伴问题、小组问题、班级问题)

问题探究化:一步到位的就不用探究,知识不是一步解决的、多路径的,就可以探究。

问题情境化:给知识创设一个情境。

5.整理学案:

整理内容:点-线-面-体连接起来。

6.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生生互评、达标测评、开放式作业、自主式作业。

7.自主反思:

⑴教师自主反思

老师角色要反思课堂,没有反思就没有成长,三条途径解决教师成长的问题,一是专家引领(不可能天天做),二是同伴互助,三是个人反思(最宝贵的)。所以说教师的成长是自我修练的。知识层面、方法层面、情感方面的反思三个方面。

⑵学生自主反思

问题、经验、方法、学习行为、感悟等

①是否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

②教学中是否有非常精彩的环节?

③学生是否有独到的见解?

④导学案设计是否有不足之处

五、导学案使用

小对子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以便以群学时讨论。

1.学生使用:

学习“三宝”的运用;

导学案要与教材结合使用;

导学案使用的时间要求:课前、课中、课后。

2.教师使用:

课前——独学抽查、二次备课;

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

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六、高效课堂下的集智备课

1.集智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导学案设计程序上有先后:

备课的内容上有侧重:备课标、备教材(课程)、备学生、备情境。

2.集智备课的准备工作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执笔人。

3.集智备课的基本流程

方式一:个人“初备”—备课组“集备”—个人“复备”—课上“续备”—课后“补备”;

方式二:初备—集体交流—形成“共案”—“共案”的个性化处理;

方式三:主备人备课—集体研讨—个性化导学案—集体反思;

方式四: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个人反思;

方式五: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备课过程:“五备”(初备-集备-个备-续备-补备)

初备(初案):突出“五个围绕”

⑴围绕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及整合课程资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点);

⑵围绕三维目标落实,进行重难点的突破设计、教与学的基本策略设计、教学情境设计;

⑶围绕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预设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及达标训练的主要问题,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并准备问题拓展生成的多种预设;

⑷围绕个人备课中的问题(困惑和疑问),做好集智备课发言准备(这点很重要)。

⑸围绕课堂时间,做好课堂各环节的时间预设。

集备(共案):抓好“五个方面”

(1)站在“学者”角度进行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个性化的解读等;

(2)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分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4)说明问题设计及其意图,对课堂有效生成性问题的预案准备;

(5)提出备课时的困惑和问题。

个人复备(个案):突出“备学情”

课上续备(续案):突出“备学情”

课后补备(补案):突出“备反思”

4.集体备课避免走入的误区

集智备课避免无“备”而来;集智备课避免“包干到户”;集智备课避免“目中无人”;集智备课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集智备课避免“手工制作”;集智备课避免“一言堂”。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含答案-13.2 4 第1课时 角边角

A B C F E D 4 角边角 第1课时 角边角 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ASA );(重点) 2.应用“角边角”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难点)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已经掌握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边角边: 及其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新知预习 1.在三角形中,我们研究了已知两边一角的情况,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那么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又分哪几种呢? 2.现实情境:一张教学用的三角板硬纸不小心被撕坏了,如图所示.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同样大小的新道具吗? 能恢复原来三角形的原貌吗? (1) 以①为模板,画一画,能还原吗? (2) 以②为模板,画一画,能还原吗? (3) 以③为模板,画一画,能还原吗? (4) 第③块中,三角形的边角六个元素中,固定不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猜想】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 合作探究 一、探究过程 探究点1:利用“角边角(ASA )”证明三角形全等 问题: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 ,∠A ′=∠A ,∠B′=∠B.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要点归纳】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 【几何语言】 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C ≌△DEF. ∠ACB = ∠DBC ,求证:△ABC ≌△ 例1 如图,∠ABC =∠DCB ,DCB . 【针对训练】如图,AD ∥BC , BE ∥DF ,AE =CF ,求证:△ADF ≌△CBE . 探究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边角)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例2 如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AC, ∠B=∠C,求证:AD=AE.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或角度相等,可先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利用对应边或对应角相等来解 A B C

13.2.4.三角形的判定_角边角_角角边(1)_导学案

13.2.4.三角形的判定 “角边角 角角边 ”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边角”和“角角边”;能运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把证明一组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角边角”“ 角角边”的条件 学习难点:正确运用“角边角”“ 角角边”的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一.课前准备: 1、全等三角形判定SAS :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图所示,已知AE=DB ,BC=EF ,BC ∥EF , 说明△ABC 和△DEF 全等的理由. 二.自学教材。探索交流 (一)探索新知: 做一做 情况1、角边角 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 分别对应相等 画两个角分别为45°.和60°其夹边为4cm 的三角形。 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把你们画的三角形剪下看是否都能重合? 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情况2、角角边——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且其中一组相等的角的对边相等。 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ABC 与△DEF 全等吗? A D

能利用前面学过的判定方法来证明你的结论吗? 归纳;由上面的证明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二)探索应用: 1.如图。已知,∠ABC=∠BCD. ∠ACB=∠DBC. 求证:△ABC ≌ △DCB , AB=DC 2. .如图,已知:AD=AE ,ABE ACD ∠=∠, 求证:△ADC ≌ △AEB ;BE=CD B E A B C D O

小学语文导学案模板参考

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学科班级执教 授课时间主备人审核人签字 学科助教课前才艺展示板书员 组名:组员(号) 一、课前预习学案 课前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目标: 1、 2、 3、 4、 ★课前预习流程: 一读: 1、我已能正确、流利读通课文。自我评价朗读等级:(A\B\C) 2、初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划出文中的生字,为生字注音并组词。 3、我认为本课中容易读错的字有: 4、我认为本课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5、我要提醒大家本课中的多音字有: 二读:

※划出文中你不理解的新词,用自己常用的几种方法弄明白它的意思。(可以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抓重点字词、造句等) 三读: 1、通过读课文,我概括的主要要内容: 2、我会自己分段并能概括段意(简介你的概括段意法)。 3、在预习过程中,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课文背景衔接 二、课堂探究案 合作交流学习,探究解决热点问题。 ★课堂探究目标: 1、 2、 3、 ★课堂探究流程: 1、明确学习目标(时间预设:1分钟)

2、组内准备展示(时间预设:10分钟) 3、全班展示提升(时间预设:30分钟) 4、各组课后总结(时间预设:4分钟) ■组合课堂探究学习激励规则 1、组长组织组员展开探究,书记员负责汇总和记分(做到人人参与讨论),鼓励5、6号组员积极发言汇报,1、2号组员总结补充。 2、组员答题汇报评分标准:6号汇报准确得6分、5号得5分,4号得4分,以此类推。补充汇报完整嘉奖2分,组员代表课前才艺展示最佳获得奖分2分。 3、在探究汇报中,声音低沉、站姿不端正,发言吞吞吐吐一律不得分。 4、注意倾听,反应敏捷,补充完整、准确、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反驳且有说服力,语言流畅,声音洪亮给予10分嘉奖。 5、评分结果奖励办法:总分名列第一名的组合奖励当日无家庭作业和奖旗一面;总分排名2、3名的组合奖旗一面;总分排名后三名奖励30字的硬笔书法训练和100字以内的课堂书面反思。 ■直击探讨热点重点问题(组合探究汇报和点评分配)探究问题(一) 探究问题(二) 探究问题(三) 探究问题(四) 探究问题(五)

2017导学案模板.pdf

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导学案设计 年级四年级单元 第一单 元 主备人潘正琴执教人 时 间 课题第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知识 与 能力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过程 与 方法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 ?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难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前 准备 相关PPT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 看一看 导入新课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 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 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 一个称?诗圣?) 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 明确学习目标

?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议一议 合作探究问题设计: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呢? 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 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 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 (课件出示) 3.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 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课件出示写作背 景) 小组长分配任 务,并组织学习 讲一讲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作补充和 总结 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 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 示鸟飞图)(课件)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 意(出示云去图)(课件)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 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 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 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 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 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 样的孤单寂寞!) 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课件)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 小组完成学习目 标,汇报交流展示

28.2.1 解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如图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设塔顶中心点为B,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 的交点为A ,过B点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C,在Rt△ABC中,∠C=90°,BC=5.2米,AB=54.5米,你能根据上述条件求出图中∠A的度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2.学习目标 (1)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2)能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合理选用三角函数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72~P73例1上面的内容.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要求:完成探究提纲. (4)探究提纲: ①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把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 如图,在Rt△ABC中,∠C=90°,设∠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a.两锐角互余,即∠A+∠B=90 °. b.三边关系满足勾股定理,即a2+b2=c2 . c.边角关系:sinA=a c ,sinB= b c ; cosA=b c , cosB= a c ; tanA=a b , tanB= b a .

③已知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的几个元素,才能求出其余所有未知元素?(提示:可从“确定一个直角三角形,至少需要哪些条件?”来思考) 已知其中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自学提纲的答题情况(特别是第②、③题).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纠正错误. 4.强化 (1)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要板书出来). (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必须已知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①已知两边:a.两直角边;b.一直角边和斜边. ②已知一边和一锐角:a.一直角边和一锐角;b.斜边和一锐角.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73例1、例2.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方法:先独立解答,再同桌之间互评互纠. (4)自学参考提纲: ①在教材P73例1中,已知的元素是两条直角边AC 、BC ,需求出的未知元素是:斜边AB 、锐角A 、锐角B. 方法一:∵tanA = BC AC ∴∠A= 60 °,∠B=90°- ∠A = 30 °. ∵,,∴AB = 方法二:∵,,∴由勾股定理可得AB= sinA= BC AB A= 60 °,∴∠B=90°-∠A = 30 °. 这里∠B 的度数也可用三角函数来求,你会吗? ②比较上述解法,体会其优劣. ③在教材P73例2中,已知的元素是一直角边b 和一锐角B ,则要求的未知元素有直角边a 、斜边c 、锐角A. ④例2还有别的解法吗?请试一试,并留意你的答案与例题的答案是否存在误差.

《解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⑴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⑵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学习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 cot ;tan ;cos ;sin b a B a b B c a B c b B ====cot ;tan ;cos ;sin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的对边的邻边;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 cot tan cos sin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a 2 + b 2 = c 2 (勾股定理)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二、合作交流: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一般要满足, (如图).现有一个长6m 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 1 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等于多少(精 确到1o ) 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三、教师点拨: 例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 例2在Rt △ABC 中, ∠B =35o ,b=20,解这个三角形.

先学后教:边角边定理导学案--学生专用

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定理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重点) 2、运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难点)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 2、运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三、自学比赛:认真看课本P8-10的内容. ①第八页“探究3”反映的是什么规律? ②在两个三角形中只要找出几对相等的条件,就能判定它们全等? ③注意例题的步骤和格式。 ④想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只要通过证明什么,就能够解 决这个问题? 四、引导探究: 1、课本P8“探究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 (1)如图所示:在△ABC和''' 中, AB= =3厘米, A B C ∠B=∠B′=30°,BC==5厘米,则≌。 (2)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定理: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 B 'A ' C B A 2、课本P10“探究4” : 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观察下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它们 (“全等”或“不全等”) 。 3、用符号语言来表述,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 在△ABC 和'''A B C 中 , ∴△ABC ≌ ( ) 4、 仿照课本第9页例题2,完成下题: 如图所示:∠CAB=∠FED ,AC=EF ,AE=BD 。求证:△ABC≌△EDF。

五、知识反馈: 1、已知:OD = OB,应添加 = ,就可以得到: △AOB ≌△COD,请你写出理由。 2、已知:AB=AC、AD=AE、∠1=∠2.求证:△ABD≌△ACE. 六、能力提升: 1、下列条件中,能让△ABC≌△DFE的条件是() (A)AB=DE,∠A=∠D,BC=EF;(B)AB=DF,∠B=∠E,BC=EF; (C)AB=EF,∠A=∠D,AC=DF;(D)BC=EF,∠C=∠E,AC=DE; 2、如图所示:AB=AC,AD=AE,求证:∠B=∠C 第2题

华师大版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边角、角角边导学案

课题: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边角、角角边 课型:预 + 展 班级: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 编号: 【抽 测】(6分) 1、全等三角形判定SAS :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分) 2、如图所示,已知AE=DB ,BC=EF ,BC ∥EF , 说明△ABC 和△DEF 全等的理由.(5分)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边角”和“角角边”;能运用它们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把证明一组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基础知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2—74页 知识点一:探究“角边角”和“角角边”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试一试】 应有两种不同情况: 情况1、 已知:△ABC 求作:△'''A B C ,使'B ∠=∠B, 'C ∠=∠C,''B C =BC,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 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情况2 归纳;由上面的证明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知识点二、运用“角边角”或“角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小试牛刀】 1、满足下列哪种条件时,就能判定△ABC ≌△DEF ( ) A. AB=DE , BC=EF, ∠A =∠E; B. AB=DE,BC=EF, ∠C =∠F C. ∠A =∠E, AB=EF, ∠B =∠D; D. ∠A =∠D,AB=DE, ∠B =∠E 2、如图所示,已知∠A =∠D,∠1=∠2,那么要 得到△ABC ≌△DEF,还应给出的条件是: ( ) A. ∠B =∠E B.ED=BC C. AB=EF D.AF=CD 3、已知: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 ,BE ⊥AC 于E, CD ⊥AB 于D, AB=AC , 求证:(1)AD=AE (2)BD=CE A D C A B A D

解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课题:24.2解直角三角形(1) 【学习目标】 ⑴: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⑵: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学习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 cot ;tan ;cos ;sin b a B a b B c a B c b B = ===cot ;tan ;cos ;sin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的对边的邻边 ;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 ∠∠=∠=∠= cot tan cos sin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a 2 + b 2 = c 2 (勾股定理)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二、合作交流: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 一般要满足 , (如 图).现有一个长6m 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 1 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等于多少(精确到1o) 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三、教师点拨: 例1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解这个三角形. 例2在Rt△ABC中,∠B =35o,b=20,解这个三角形. 四、学生展示: 补充题 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__________元素(至少有一个边),求出________?其它所有元素的过程,即解直角三角形.2、在Rt△ABC中,a=104.0,b=20.49,解这个三角形. 3、在△ABC中,∠C为直角,AC=6,BAC 的平分线AD=43,解此直角三角形。 4、Rt△ABC中,若sinA=4 5 ,AB=10,那么BC=_____,tanB=______. 5、在△ABC中,∠C=90°,AC=6,BC=8,那么sinA=________. 6、在△ABC中,∠C=90°,sinA=3 5 ,则cosA的值是() A.3 5 B. 4 5 C. 916 . 2525 D

先学后教:边角边定理导学案-教师专用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定理导学案 许昌县实验中学八年级数学组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习过程】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个判定---“边角边”定理。 板书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 师:XX 同学来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展示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 AS ”判定方法。 2、运用“S AS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师: 为了使大家顺利达到学习目标,老师制作了一个自学指导, XX 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 二、自学比赛: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8-10的内容. 思考下面的三个问题,完成1~4题。 ①第八页“探究3”反映的是什么规律? ②在两个三角形中只要找出几对相等的条件,就能判定它们全等? ③想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只要通过证明什么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师:下面按照自学指导,带着上面的四个问题,认真看课本第8至 第10页,自学比赛,现在开始。 6分钟后,看完并能理解“边角边”定理的请举手。 三、课堂探究: 1、课本P8”探究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 (1)如图所示:在△ABC 和'''A B C 中, AB= =3厘米, ∠B=∠B ′=30°,BC==5厘米,则 ≌ 。 师: 第二题也就是自学指导中问题①的答案。在黑板上画图,来分 析“边角边”定理。结合黑板上的两个三角形,提问两边相等指的是什么?两边的夹角指的是什么?找出后在图上标出相等的记号。大家同意他的观点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三角形全等的SAS 判定定理: 和它们的 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归纳:只要满足:边=边,两边的夹角=两边的夹角,边=边。这三个 相等的条件,就能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高中数学导学案模板(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椭圆几何性质学案 1.掌握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 2.感受运用方程研究曲线几何性质的思想方法; 3.能运用椭圆的方程和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课前准备 与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相对比,椭圆标准方程22 221(0)x y a b a b +=>>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阅读课本第43页至第45页,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椭圆的范围是指椭圆的标准方程22 221(0)x y a b a b +=>>中x,y 的范围,可以用哪些方法推导? 问题2:借助椭圆的图形容易发现椭圆的对称性,能否借助标准方程用代数方法推导? 问题3:椭圆的顶点是最左或最右边的点吗? 问题4: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板的F 1和F 2两点,当绳长大于F 1和F 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若细绳的长度固定不变,将焦距分别增大和缩小,想象椭圆的“扁”的程度的变化规律。 问题5: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令222b c a =-能使方程简单整齐,其几何意义是 什么

例1.求椭圆19 252 2=+y x 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画出这个椭圆的简图。 例2.过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P(-3,0),Q(0,-2); (2)长轴长等于20,离心率等于5 3; (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长轴是短轴的三倍,且椭圆经过点 P (3,0),求椭圆的方程。 ※ 动手试试 1.将圆42 2=+y x 上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一半,求所的曲线的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导学案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俯角、仰角的意义,能根据测量术语会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 课前准备: 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角之间的关系: (2)边之间的关系: (3)角与边之间的关系: 2. 如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就可以求其他的元素?有几种情况? 巩固练习 3.若( 3 tanA-3)2 +│2cosB- 3 │=0,则△ABC ( ). A .是直角三角形 B .是等边三角形 C .是含有60°的任意三角形 D .是顶角为钝角的等腰三角形 4.已知∠A 为锐角,且cosA ≤1 2 ,那么( ) A .0°<∠A ≤60° B .60°≤∠A<90° C .0°<∠A ≤30° D .30°≤∠A<90° 计算 . 1 12)4cos 30|| 3-?? -++- ? ?? °2 1 )15sin(A .10= -A 满足若锐角度则__________=∠A 32, 3tan ,30.20===∠?BC B A ABC 中,在. AB ________=则0 2009 1(1).2sin 603tan 30(1)3?? -++- ??? ° °2 2009 1)6sin 45(1)-+-°

三、 课内探究: 1、看课本P76页,知道什么是仰角、俯角? 2 坡度与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 一般用i 表示。即i=,常写成i=1:m 的形式如i=1:2.5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 结合图形思考,坡度i 与坡角α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这一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经常用到。 2、例题解析: [例1] 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的跨度为10 米,上弦AB =BD ,∠A = 26°.求中柱BC 和上弦AB 的长(精确到0.01米). 例2: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α=30°,看这栋高 楼底部的俯角为β=60°, 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保留根号) 总结: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的一般思路: 。 3、巩固训练: (1)如图,在电线杆上离地面6 米处用拉线固定电线杆,拉线和地面之间的夹 角为60, 求拉线AC 的长和拉线下端点A 与线杆底部D 的距离(精确到0 . 1 米) A D 26o 中上弦 B

§1.2.1直角三角形 导学案

§1.2.1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难点: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一、预习导航; 预习导航 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__ ______ _______ 它的条件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知道的勾股数 二、讲授新课 探究新课 3、将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变成结论和条件,其内容是: 下面我们试着将上述命题证明: 已知:在△ABC中,AB2+AC2=BC2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要△ABC是直角三角形,只须∠A=90°,单独只有一个三角形不能得出结论,那就需用另外作一个Rt△A′B′C′,使∠A′=90°, A′B′=AB, A′C′=AC,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得到结论。 证明: 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__________等于______ 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四、合作交流: 1、观察勾股定理及上述定理,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观察下列每组命题,是否也在类似关系。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

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3)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像上述每组命题我们称为互逆命题,即一个命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想一想”,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命题“如果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题。它们都是真命题吗? (2)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逆命题也一定是真命题吗? 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4)是否任何定理都有逆定理? (5)思考我们学过哪些互逆定理? 三、应用深化 当堂训练: 1、判断 (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每个定理也都有逆定理。() (2)命题正确时其逆命题也正确。() (3)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是3,4,则第三边为5。() 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①8、15、17 ②4、5、6、③7.5、4、8.5 ④24、25、7 ⑤5、8、10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 课下训练: 1、以下命题的逆命题属于假命题的是() A、两底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两直线平行,内对角相等。 D、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等。 2、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的逆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一个直角两直角边之比为3:4,斜边长20CM,则两直角边为(,) 4、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则斜边长为________,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 5、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命题的真假: A、五边形是多边形。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角边角”“角角边” 精品导学案及练习附解析

第3课时“角边角”“角角边” 学习目标 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和“角角边”的条件 2.应用“角边角”和“角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学习重点:应用“角边角”和“角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学习难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复习尺规作图 (1)作线段AB等于已知线段a, a (2)作∠ABC,等于已知∠α α 2.我们已经知道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探究4: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A,∠B'=∠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结论:两角和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例题讲解:

例3 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 求证:AD=AE . 例4 在△ABC 和△DEF 中,∠A =∠D ,∠B =∠E ,BC =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A B C D E F 结论:两角和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 ”). 再次探究: 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结论: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现在为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已有了哪些方法? 结论: 三、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 D C A B E

四、课堂小结 我们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判定定理: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 五、当堂清 1.满足下列用哪种条件时,能够判定ΔABC≌ΔDEF() (A)AB=DE,BC=EF, ∠A=∠E (B)AB=DE,BC=EF ∠A=∠D (C) ∠A=∠E,AB=DF, ∠B=∠D (D) ∠A=∠D,AB=DE, ∠B=∠E 2.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 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 3.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①②③ 4.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是() A.Ⅰ和Ⅱ B.Ⅱ和Ⅳ C.Ⅱ和Ⅲ D.Ⅰ和Ⅲ 5.已知:如图 , AC⊥BC于C , DE⊥AC于E , AD⊥AB于A , BC=AE.若AB=5 , 则AD=___________. 6、.如图,AB⊥BC, AD⊥DC, ∠1=∠2. 求证:AB=AD 参考答案:1.D 2.C 3.C 4.C 5.5 6.提示:利用角角边或角边角证明△ADC≌△ABC. 第2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作图 一、学习目标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

1 《14.1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一、课前导习 1、计算:132-122= =+2286 =229-15 2、在R t △ABC 中,∠C=900,AC=3,BC=4,则△ABC 面积S △ABC = 。 3、如图用腰长为1的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正方形边长是 . 4、 如图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你有几种方法计算) 二、自学·探究 自学提纲:自学课本48—51页,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请观察书第48页图14.1.1是正方形瓷砖拼成的地面,观察图中用阴影 画出的三个正方形,如果每一小方格表示1cm 2 ,那么可以得到: =p s cm 2,=Q s cm 2,=R S cm 2 我们发现,正方形P 、 Q 、 R 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 由正方形我们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关系为: 这说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三边数量关系(文字表示)是 探究二: 请观察书第49页图14.1.2,如果每一小方格表示1 cm 2 , 那么可以得到: =p s cm 2,=Q s cm 2,=R S cm 2 (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R 的面积的?与你的小组同学交流) 我们发现,正方形P 、 Q 、 R 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 由此,我们得出一般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关系 . 这说明,在一般直角三角形中,三边数量关系(文字表示)是 归纳: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b,斜边为c ,那么 。 几何语言:∵ (已知) ∴ (勾股定理) 变一变:2 2b a c += =b =a a b c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3 第2课时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导学案)

4.3 第2课时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学习目标】 1.掌握“角边角”、“角角边”作为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2.利用“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精读一遍教材P100-P101页,利用“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针对课前预习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随时记录在课本或导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课前预习】 1.下列三角形全等的是 2.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或 3. 如图,已知DB AC DC AB ==,,那么A ∠与D ∠相等吗? 3.自主预习书本P100-P101页. 【课堂探究】 专题一、探究“角角边”的判定方法 1.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 60和 80,它们所夹的边为2cm 。你能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5 4 2 5 4 2 4 2 3 4 2 3 (1) (2) (3) (4) A D

2.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 专题二、探究“角角边”的判定方法 1.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45°,且45°所对的边为3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3cm 2.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 由此我们得到两种新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规律整理表述: (1)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 (2)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 专题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应用 例1: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O是AB的中点,∠A=∠B,△AOC≌△BOD吗?为什么?

解三角形专题导学案(优秀示范课)

解三角形专题导学案 一、知识点梳理 1.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变形: 2.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的变形: 3.三角形面积公式: 4. 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 (1)π=++C B A (2)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有关三角形内角的三角函数式: ;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1)===c b a ,边化角:; _________ sin , ________ sinB , ________sin )2(===C A 角化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b a 比例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c b a . _____________cosC ___;__________cosB ___;__________cos ===A )(2 1 )1(边上的高表示a h ah S a a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S ;cos )cos( ;sin )sin(C B A C B A -=+=+)(2sin sin sin 外接圆的半径为其中ABC R R C c B b A a ?===

二、小题热身 6 56 . 3 23 . 3 4 . 3 6 . ,sin 2.1ππ ππ π π π π 或 或 或 或 )等于(则中,若在D C B A B A b a ABC =?3 .2 . 3 .2 .3 2cos ,2,5.,,,,.2D C B A b A c a c b a C B A ABC ) (则,已知的对边分别为的内角== ==?6 5. 3 2. 3 . 6 . , sin sin 3sin sin sin .3222ππ π π D C B A B C A B C A c b a C B A ABC ) (则,、、所对的边分别为、、中,角在==-+?13 .21.37.57 .,3,1,60.4D C B A a A S b A ABC ABC )的长为(所对的边则角中,在===??ο 三、例题解析 考点1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面积问题 . ,24,sin 2sin ,23,4,221.3sin 21的面积的最大值求)若(的面积;求)若(的面积;求)若(; )(,、、、、,、ABC a ABC C B a ABC c b a A b B a c b a C B A ABC ?=?==?=+==?的大小求角若所对的边分别为角中在锐角例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docx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 2、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 远摧不垮的精神 3、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 学法指导: 1、识记、读背基础知识 2、诵读 (1) 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2) 分组讨论,分析理解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知识链接: 介绍作者 海明威是 20 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 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 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 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现代作家 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 《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学程: 第一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A ) () 两 () 脊 () 嘎吱 () 囊() 吞噬 () () 嗜 () 蹂 () 黏() 液戳 () 榫 () 桅() 杆残骸 () 二、辨析形近字 (A ) (1)戳穿戮 (2) 住 (3) 梢俊俏 (4)皇白 (5) 形脊椎 三、文,整体感知 (A ) 桑迪哥是位“背运”的老人,84 天没有捕到,第85 天 出海,三天两夜的搏斗,于捕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林航途中, 出了???. 文部分从里开始文填写下表 第一次 攻者 数量 老人作工具 局 :文章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航途中,老人与勇敢搏斗的五个回 合根据五个回合可以分五个部分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第3课时角边角和角角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3课时角边角和角角边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一张教学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撕坏了,如图,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硬纸板吗?下面我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三角形的又一个重要的判定方法. 2.学习目标: (1)能述出“角边角”定理. (2)能运用“角边角”定理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3.学习重、难点: 重点:“角边角”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探究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参考探究提纲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观察、思考,得出你的结论.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合作学习. (4)探究提纲: ①动手操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 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将你发现的结论写下来: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③将上述结论用几何语言表示为: 在△ABC和△A′B′C′中 ∵∠A=∠A′,AB=A′B′,∠B=∠B′, ∴△ABC≌△A′B′C′(ASA) 2.自学:学生结合探究提纲进行探究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动手情况,特别是结论的归纳及表述是否正确、简洁. ②差异指导: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类指导. (2)生助生: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点进行互助交流. 4.强化: “ASA”的文字表述及符号表述. 1.自学指导: (1)学习内容:教材第40页例3到教材第41页“练习”前面的内容. (2)自学时间:10分钟. (3)自学方法:结合图形,对照条件寻找符合“ASA”的对应元素. (4)自学参考提纲: ①例3中,要证明AD=AE,可通过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根据条件采用哪种判定方法? △ACD≌△ABE(ASA). 证明中对应相等的元素排列次序有讲究吗?公共角(公共边)是∠A. ②认真阅读例4 a.已知条件中的两个角是边的夹角吗?不是 b.仔细阅读例题的证明过程,该题的证明是用我们学过哪个定理来证明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该例题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结论: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角角边或AAS) 将上述结论用几何语言表示为: 在△ABC和△DEF中 ∵∠A=∠D,∠B=∠E,BC=EF ∴△ABC≌△DEF(AAS) ③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41页上面的思考. a.小组长给出任意三个角的度数,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动手画一画,然后比一比,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吗? b.通过“思考”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结论: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c.归纳交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