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校进行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对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

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

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

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

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

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

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

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有关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较、归纳

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

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

美的能力及品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优秀作品、运用想象和

联想、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

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指通过语文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态度,以及具有文化创新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初步具有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承和发展的能力,以及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能力,并在学习中拓展文化视野,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模块

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

1.职业模块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安排的限定选修内容,按专题组织。

2.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二)学时安排

模块内容二级内容学时安排

阅读与欣赏

现代文64古代诗文28

基础模块

口语交际20表达与交流写作20

12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内容不少于 5 个专题72

* 职业模块专题10个

阅读与欣赏

拓展模块表达与交流不做统一规定语文综合实践

合计216说明:实施学分制的学校,16 或 18 学时折合 1 学分。

四、课程内容

(一)基础模块

1.读与欣赏

诵读课文。

了解汉字特点,认读与书写常用字。

学习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

不同句式的表达及作用。

判断与改正常见语病。

缩写、扩写、改写、仿写句子。

学习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和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与理解实用类文章。

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

阅读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实用类文本。

阅读多媒介文本。

诵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学习文言基础知识。

课外阅读各类优秀作品,养成阅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

2.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进一步学习用普通话交流。

学会倾听和述说。

学习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写作

学习根据表达和交际需要写作。

片段和篇章写作。

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文章写作。

条据、通知、书信、启事、计划、总结等应用文写作。

学习文章修改的方法。

使用常用软件及文字处理程序编辑文本。

3.语文综合实践

根据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确定活动主题与内容,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项目,开展语文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学习检索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二)职业模块

专题 1:新闻和通讯

阅读有关行业模范、大国工匠的新闻和通讯。

学习新闻和通讯的结构、语言特点和阅读方法。

快速浏览新闻和通讯,整合和运用基本信息。

写作新闻或通讯。

专题 2:传记和回忆录

阅读有关行业精英的传记和回忆录。

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基本特点与阅读方法。

学习资料的筛选与整理,以及专题讨论的方法。

专题 3:科普作品

阅读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科普作品。

学习科普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理解科普作品蕴涵的科学道理。

专题 4:混合文本

学习由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组成的混合文本。

学习筛选、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

写作含有图片、表格等多种形式的广告、说明书。

专题 5:敬谦词

学习运用敬谦词的文本,理解敬谦词的特点、功用及使用要求。

在介绍、交谈、采访、讨论以及书信、便条中使用敬谦词。

专题 6:古代诗文

学习表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的古代经典诗文。

学习古代诗文常识。

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对律己修身的作用,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提高职业修养。

专题 7:微写作

学习微写作在内容、结构及创意方面的特点。

学习微写作方法。

练习微写作。

专题 8:洽谈与协商

学习洽谈与协商的方法和技能。

在职场情境中根据需要进行有效的洽谈、协商。

专题 9:调查和策划

学习编制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和策划书的原则、格式与要求。

开展行业调查,编制调查问卷,写作调研报告和策划书。

专题 10:求职与应聘

学习求职与应聘的方法与技能。

模拟求职与应聘,写作求职信和应聘书。

(三)拓展模块

1.阅读与欣赏

学习绘思维导图、做批注、写心得等阅读方法。

学习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欣赏方法。

阅读经典作品。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丰富文化积累。

2.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使用普通话,借助态势语表情达意。

学习讲解、采访、讨论、辩论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

写作

学习富有个性和创意的文章写作。

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作记叙类文章。

写作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说明类文章。

写作论点、论据、论证符合要求的议论类文章。

尝试写作诗歌、散文、小小说等文学作品。

写作海报、会议纪要、简报等应用文。

3.语文综合实践

根据社会生活和职场生活,确定活动主题与内容,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

项目,开展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的语文综合实践。

五、学业要求

教学

学业水平描述

内容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有主动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有较广泛的阅读兴趣,能◎有广泛的阅读兴趣,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根据自己爱好和发展需要选能根据学习和发展的需

诵读课文择阅读的文本,注重读好书,要选择阅读材料,注重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运用多种读整本书,扩展阅读视野,经典作品的阅读,读整

检字方法辨识字形、字音、字义、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书,不断扩展阅读领

义,区分常用同音字及形近词、同义◎能熟练使用常用汉语工具域,提升阅读品位

词、多义词;正确认读和书写《通用书,增加词汇积累◎能熟练使用常用汉语

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汉字◎有阅读多种类型文本的习工具书,增加积累,培

◎能掌握和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惯;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和养语感

多种阅读方式和加圈点、制卡片、编阅读材料,具有整理、筛选、◎阅读比较复杂的文

文摘等阅读方法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本,能掌握绘图表、做

◎能判断文章中的语病并改正高阅读效率批注、写心得等阅读方

现◎能根据需要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利用多种媒介获取信式

◎能在具体语境中分析不同句式的息,能快速阅读和浏览多种◎能正确理解文本的内

代表达作用,能按照要求选用、仿用、材料,并根据特定的目的和容,体会重要语句在语

文变换句式需要筛选材料(包括数据、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包◎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关键词语的图像、文字等),提取有价括理清比较复杂语句之含义,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值的信息间的逻辑关系。能进行用◎能分析文本的主要特征和比较阅读,对从多个文◎能整体感知和领会文本,筛选、提表达技巧,推断比较复杂语本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归取并解释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复述文句的含义,理解文中修辞方类、比较和概括,并做本内容,包括复述重要细节,体会句法在表达中的作用出自己的判断

子和段落的作用◎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能准确解读文本,把◎能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整合文本本,能凭借语言知识和语感,握文本结构,筛选、整的信息,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根据语境分辨语言材料的细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概括文本的要点和微差别,理解重要语句所隐和语言特色,概括中心主旨含的信息,体会作者的思想意思,评价文本的基本◎能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情感倾向或社会价值

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能用精读方法阅读文章,◎阅读文学类文本,能

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阅读记叙类文本,能理解作者表达

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思路

◎阅读说明类文本,能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说明的方法

◎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区分事实和观点,理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提

炼和概括文本的观点态度

◎阅读文学类文本,能了解作品体裁

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理解主题,并说出

自己的体验或感悟

◎能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掌握语言运用规律

◎阅读常见的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

性文本组成的实用类文本,能理解文

本中信息的含义,区分主要信息和次

要信息,筛选和提取主要信息◎能阅读

多媒介文本。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整合和运用有用的信息,具有信

息安全意识,遵守网络伦理道德理清作者思路,辨析文章结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构,概括文章主旨,把握写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作特点的艺术表现力,评价作◎阅读文学类文本,能多角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度进行探讨,结合文本具体向,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内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阅读比较复杂的连续含义,分析作品的形象、主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题,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组成的混合文本,能分涵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品味析文本中各种观点与材语言表达艺术,并能描述自料之间的多种关系,建己的感受和体验立起各部分信息之间的◎阅读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联系,把握主要信息,性文本组成的混合文本,能并利用文本中的相关信完整提取文本信息,并利用息解决问题文本

信息做出合理推断,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本中◎能借助语感、注释和工具◎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的古代诗文书,阅读与课文文体相同、读自己感兴趣的古代经◎能正确、通畅地诵读浅易古代诗难度相当的古代诗文,理解典诗文

文,背诵、默写课文中的名句、名段、文本的基本意思◎在掌握课文文言实

名篇,增加文化积累◎能解释浅易古代诗文中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阅读课本中的古代诗文,能在具体词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式的基础上,能筛选文语境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本的信息,归纳内容要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句式和用法,并用现代汉语点,赏析作品的内涵,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别翻译文中的句子评价作品的语言艺术

古◎能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疏通、解◎能对古代诗文中的形象和◎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浅代释文言句义,并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语言表达做出初步的分析和易文言文,领悟古代诗诗

中重要的文言句子鉴赏,说出自己的感悟文蕴涵的优秀传统文

◎能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的古代文◎能背诵和默写古代诗文中化,增强文化自信

体知识及文史、文化常识,感受和初自己喜爱的句、段、篇◎能写鉴赏评价古代诗步理解课文所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能理解课本中经典古代诗文的短文

文化文表达的思想内容,感受中◎在日常学习和生活

◎能把握课本中古代诗文中的形象,华优秀文化,并写出自己的中,能根据交流的目的、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阅读感受和体验,增强文化情境与交际对象,适时向,并联系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阅自信调整内容,灵活应对,读感受与体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提高交流效果

化,增强文化自信

◎能使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普通话◎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

水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根据交际的目的、情境,选话自如地与人交流◎能

准(试行)》相应等级择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初与他人合作,学会分享。◎能主动与人交流,尊重他人。听步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听话时能很快领会说话

口话耐心、专注,做到听完整、听明◎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者的意图及言外之意;白,说话自然、清楚、有礼貌流利地与人交流说话能围绕话题,突出

语◎在一定的情境中,能有意识地运◎能友好地与人沟通,态度中心,言简意赅

交用正确方法和技巧,进行介绍、交诚恳。听话时能正确领会说◎能根据情境,运用恰谈、应聘、复述话者的内容,抓住重点,概当的方法和技巧,自如

际括要点;说话文明,语言简得体地进行讲解、采访、

明、连贯、得体讨论、演讲、辩论;能

◎能根据情境运用一定的方运用态势语提高交流效

法和技巧,有效地进行答询、果

洽谈、协商、即席发言

◎能有意识地用书面语言记录自己◎愿意运用书面语言与人交◎能主动运用书面语言

的学习和生活,表达自己的所见、流,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与人交流,表达真情实

所闻、所思、所感情感,初步养成写作习惯感,乐于和他人分享自

◎能按照命题、话题、材料或情境,◎能按要求写作记叙类、说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

表写作记叙类、说明类、论述类文章明类、论述类文章。文章观◎能根据交际语境写作

达◎45 分钟能写 600 字左右文章。点正确、感情真挚;材料丰记叙类、说明类、论述文章符合题义和文体要求,思想健富、内容深刻;文从字顺、类文章

与康;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思路清晰、语言有表现力◎ 45 分钟能写 700字交确,不写错别字◎能根据兴趣和表情达意的左右的文章。文章思想◎能根据需要使用常用软件及文字需要进行 200 字左右的微健康、感情真挚;见解

流处理程序编辑文本写作,语言精练、构思精巧、新颖、个性鲜明;材料◎能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需内容有创意新鲜、构思新巧、推理

要,写作内容明确、文字简洁、格◎ 45 分钟能写不少于 600想象不乏独到之处写式规范的条据、通知、启事、书信、字的文章。文章思想健康、◎能尝试写作连续性文计划、总结等应用文情感真挚、中心明确、语言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组成作◎能按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生动、结构严谨的混合文本和诗歌、散

◎能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写文等文学类作品

作文字简明、格式规范的广◎能使用常用软件及文

告、说明书、新闻、通讯、字处理程序编辑文本,

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策划有一定的创意

书、求职信、应聘书等应用◎能根据职业岗位需

文要,写作文字简洁、内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容明确,符合文体规范

提高表达效果的海报、会议纪要、简

报等应用文

◎能掌握文章修改的基

本方法,养成修改文章

精益求精的习惯

语文综合实践

◎能根据已确定的生活情境和学习◎能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创◎能根据学校生活、社目标,设计语文综合实践的主题、活设活动情境,确定语文综合会生活和职场生活,确动项目、活动流程,以及活动评价标实践的主题与目标,设计活定以提升语文素养为核准动项目、活动流程及活动评心,提高语文综合应用◎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能根据一定的价标准能力为重点的语文综合生活情境,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践的主题与目标,设实际问题计活动项目、活动流程◎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能根据要求,及活动评价标准

完成听说读写任务

说明:

1. “水平一”是学生学习基础模块内容应达到的要求,为学业水平合格标准;“水平二”是

学生学习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内容应达到的要求,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标准;“水平三”是学生学习拓展模块内容应达到的要求,是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而确立的标准。

2.三个水平的学业要求呈递升状,前一“水平”已明确的要求,后一“水平”一般不再提出。

六、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总体建议

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按照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线索,把握教学关键,创设教学情境,传授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教师要开展以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写听说活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进行文化熏陶。

语文教学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相机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1)确立课程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理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把握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与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反思与研究,确立师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意识、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促进教学中有效生成的意识。

(2)注重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的功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尊重学生阅

读与表达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要重视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3)把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应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及持续发展的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把握他们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重视他们的学习困难和实际需求。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

活动,实行“做中教”,推动“做中学”。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教学成为他们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自主学习和自我体验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4)强化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实践与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性教学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职业提供了条件,也为语

文课程的学习拓宽了空间。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

课程的联系,创设与学校生活和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尤其在职业模块的专题教学中,要按照教学内容,依据文本,运用相关语文知识,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

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5)提高信息素养,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改进

教学方式,开发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体建议

(1)阅读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加深体验与感悟。要通过读写听说活动,使学生了解文本表达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

这样表达。

古代诗文教学,要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增加

文化积累,增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文化自信。

(2)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应避免单一的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要设置具体的交际情境,使

学生在听与说互动过程中理解要领,形成能力,提高表达、应对和沟通的能力。

写作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交际需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

缚,激发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语文综合实践

语文综合实践要依据阶段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业要求,确定活动主题。注重知识与方法的整合,语文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自主体验,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综合实践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参与的

态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活动的结果,突出对语文应用能力的评价,保证活

动的有效性。

(二)考核与评价

1.语文课程评价应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评价要发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学

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

信心,提升语文素养。

2.语文课程评价要多元化

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

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要逐步开展学生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

3.语文考试以学业要求为依据

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进行的各类语文考试、学业水平测试、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要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应学业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1.教科书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要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承载课程目标及内容,具有职教特色。按照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拓展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语文素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正确导向,增加相关内容在教科书中的比重。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2.教科书编写要注意整体性和有序性

三个模块要合理衔接,教学内容与要求要逐步递升。基础模块要重视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职业模块要体现专题学习的特点,注重语文活动设计,处理好文本、知识与活动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职业素养。拓展模块应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科书选文要注重内容的价值取向

选文应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既要注重经典,又要与时俱进;文质兼美,富

有文化内涵;适合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品德

修养和职业素养。

4.教科书的呈现形式要多样

语文教科书的呈现形式和编排方式,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心理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运用,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所需要的多介质、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

5.教科书要具有普适性

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文本资源、数字化资源、生活资源、地域特色资源。

1.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源,包括教科书、教与学的辅助材料等。学生学习辅助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和适度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扩大阅读视野,提

升思维品质及职业素养。教师教学辅助材料要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帮助教师确立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

2.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力手段。教师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先进信息技术改进传统课堂教学。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搜集信息、精心筛选信息,发挥数字化资源的优势,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益。要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主动学习的工具,指导学生在网络中搜集资料,辅助学习,提高信息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有效扩大、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数字化资源的经验。

3.生活资源

生活资源是指与学生成长相关联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等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资源。在语文学习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自觉运用生活资源,尤其是专业学习、实习

实训等资源,更好地学习语文。

4.地域特色资源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检索文献,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和进行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本地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俚语等,对本

地区特色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及企业发展状况,整理成专题性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开发利用地域特色资源的语文活动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提升人文素养。

(五)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1.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规划与管理

要通过监察、抽测,以及组织毕业生语文素养跟踪调查等措施,加强语文课程的统筹管理,并及时反馈各类数据,提出改进要求。应加强对语文课程质量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学业水平测试。要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要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作。要对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强化服务与指导工开展针对性的教科

研活动,如举行专业培训、学术交流、专题研讨等,帮助教师在执行“语文课程

标准”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专业发展。

2.学校负责对课程教学实施进行管理

要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突出课程质量管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三个模块的教学,保证课时。应通过组织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开发校本课程、开

展校本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等措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教育规律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特点,使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在课堂教学层面得到落实。

学校要健全和加强语文教研制度,把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中“教学实施建议”的有关要求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3.地方与学校要推动行业参与语文教学改革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开展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在语文素养方面的需求,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推动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改革。

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2019年精选文档

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 一、体系科学,侧重指导和学生能力培养 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对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新的定义,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变化重新细化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要掌握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让教师更加明确地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尤其是加强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技能和策略的训练,相对于传统低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有了深入的革新。所以,今后语文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必须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把程序性知识教学列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用程序性的过程和步骤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取代传统的陈述性获得知识的方式,更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和理解知识内涵,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新教材七年级(上)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阅读提示”中,就明确安插了阅读指导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指导。这些“特有的安排”贯穿在每单元的自读课文“阅读提示”中。可以说,学生按照“阅读提示”的指导思路,很容易达到自主理解文章的要求。当然,这样也并不是让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对于老师来说指导的难度有所增加,因为“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难。 (二)知识体系科学,引导重在有序落实

初中语文知识系统,必须从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有规律地、有梯度地来设计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习知识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在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体现得非常充分,如在阅读教学方面,初中阶段要掌握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快读、精读、浏览等)全部囊括其中,并且科学地分布在各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各单元文章体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阅读技巧训练,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关于阅读方式、方法的教学性知识系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阅读技法认知。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阅读方式的比较训练,反复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自然能有效提升。 (三)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更加明确,指导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 “新课标”要求课堂要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地理解了知识、掌握了能力、培养了情感才是有效的课堂。新教材的设计已经很明确地渗透了这种思路。比如在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中,是由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理解探究”“积累拓展”构成的,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这样的编写思路明确地体现了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系统后,学生再经过“自读”课文训练达到由内而外、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最终实现了知识的能力化、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二、由传统读写走向思辨、创新读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评价理念:“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评价理念:“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提倡“实施多元化评价”。这些评价理念的提出,反映了我国学者对语文学科考试的深刻反思和对语文课程特点的认识与把握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地学校和教研部门根据课改理念对语文考试和语文课程评价进行着改革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①改变了过去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定位,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要求;②改变了过去以教材内容为主的封闭的范围框设,注意向书外、课外延伸;③改变了过去以客观题为主,过分强调答案的标准性、客观性、唯一性的所谓科学性理念,试卷中主观题的比例逐渐加大,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④改变了终结性性评价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向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转变。等等。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改革并没有改变语文课程评价的本质,不少课改地区在推进评价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实际困难,甚至在“穿新鞋走老路”,新的课程评价带给人们的困惑并没有减少,具体表现在: 1.语文评价的主要功能依然是甄别与选拔。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在中考、高考的巨大压力下,语文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其评价的目的仍然是为甄别和选拔服务的。这样的功能定位,就决定了课程评价的主打方式只能是书面考试。且试卷的内容要尽量全面地反映课程内容,试卷的难度要尽可能适中,答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封闭而独立地完成,试题所给答案虽美其名曰“参考”,实则“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各种各样的答题技巧仍然在初、高中课堂上唱主角。这一整套应试教育的做法仍大行其道。因为,只有保证考试的所谓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甄别与选拔功能。这显然与语文课程评价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基本理念冲突。这是我国目前的教育大环境所决定的,这种落后的教育体制与新课程理念的前卫性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因此,不改变人才的选拔机制,语文课程的评价的多元化就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 2.语文考试命题改革没有实质性改变。在试卷题头位置写上几句温馨的鼓励性的话语,如“亲爱的同学,升入ⅹ年级后,你是否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的博大精深而又和生活息息相关呢?同学们,来吧,打开你的思维,让灵魂进行1 20分钟的愉快之旅。”又如在题干中把生硬的祈使句换成委婉的祈使句:“你

2017年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3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四、课程内容 (一)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不专门安排学分。 (1)指定阅读的作品,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根据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制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结算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诗圣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讨论。 (2)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有些地方应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 (3)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谈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学习任务群2 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的统一。 2. 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时做到不,不。 3.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4. 新课标要求1—2年级的学生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会写个左右。 5.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和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6. 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8.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10.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反馈、激励、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 B.掌握 C. 基本掌握 D.不要求 1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在哪个学段提出的目标()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13. 下列各项不属于课标提出的阅读方法技能目标的是() A.背诵 B.略读 C.诵读 D.浏览 E.朗读 14. 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5. 在小学阶段学习诗歌,重要的途径是() A.诵读和想象 B.理解和分析 C.质疑和评论 D.浏览和复述 1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非连续文本的是() A.图表 B.使用说明书 C.地图 D.广告 E.演讲词 17. 课标评价建议认为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特别要加以鼓励的是() A.对艺术特点的把握 B.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C.对作品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D.对标准答案的追求 18. 语文评价的基本理念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提倡积极的评价,防止消极的评价。 B.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C.既重视形成性评价,也重视终结性评价。 D.应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不应机械照搬一般评价方法或其他课程的评价方法。 19. 语文评价的建议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阅读评价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B.写作评价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C.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D.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

部编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册生字词大汇总(最新)

部编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册生字词大汇总(最新) 七年级上册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瞬间训诫 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 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骚扰小憩茁壮庸碌辜负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肃然起敬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 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 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明察秋毫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夏蚊成雷蝉蜕饥寒离乱缀连远 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 诅咒浓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贪婪堕落点缀 自豪冉冉苦煞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 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慧心嬉戏风韵慷慨

闲适撤销禀告厄运折磨行乞正色落 难归属流落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固执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获益匪浅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 黄晕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 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镶响晴温情安适肌肤秀气水藻 贮蓄澄清空灵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 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日转星移 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肥硕乌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 清洌梦寐奇幻骸骨乌有潜行裹藏葱 茏幽雅叹服造物主凝神扰乱 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 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海枯石烂

哀鸣狩猎哀号喧嚣喑哑沉寂静谧篡夺 劫掠酷爱弱肉强食隐隐约约 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莴苣毫不犹豫遥遥在望一叶孤舟 憔悴苦心孤诣恍然大悟骇人听闻瑟缩诀别嫌恶虐杀宽恕 各得其所随声附和钦差大臣肃杀沐浴祷告倘若妄弃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踉踉跄跄无端炫耀称职呈报陛下哞哞绵延裹藏 妥当滑稽爵士赏赐缥缈女娲孪生潜行葱茏 七年级下册 确凿菜畦桑葚人迹罕至人声鼎沸来势汹汹 蝉蜕盔甲秕谷荒草萋萋九曲连环回环曲折 收敛脑髓臃肿马革裹尸燕然勒功可歌可泣 攢蟋蟀轻捷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 骊歌木屐讪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死而后已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张满小学:刘有年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 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 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 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2.更新了教学内 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 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 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 四、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关于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共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2.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点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完整版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25分,每空1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3、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评价的能力。 6、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 ()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和实施的能力。 8、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9、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10、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阶段要求课外阅读不少于()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 二、判断。(10分,每小题1,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4、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自主态度和参与程度。() 6、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语文课程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0、写作要求:作文一学年一般不少于18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选择。(5分,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高考语文《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用)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
姓名: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1、 2、 3、 4、 5、 6、 三、 填空。(40 分,每空 2 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 1——2 年级的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4 年级从(写话)、(习作) 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 判断。(20 分,每小题 4 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 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 年级要多认多写。(×)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选择。(20 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 )的 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A、个性化 A、学习态度 四、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C、综合化 C、学习目的 3、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B、整体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B、学习方式 简答。(20 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1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 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9、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10、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11、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12、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等教学方法。 二、简述题。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考核试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8、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

部编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点击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这些重要作用,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例如,符合时代的发展;语言文字要规范;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等等。在此主要是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 一、整体分析 1. 概况 教材承载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具体体现,所以初中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根据新课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内容展开,语言浅显易懂的同时也把握内涵的深度。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其编写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的同时,也注意把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优秀的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套教材每个年级的课本均是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七年级、八年级再到九年级语文课本知识及文化素养都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的。三个年级总共有六册书,各册书围绕语文教材的总体目标与总体要求,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层层深入。每册书均包括了不同的文体,不同风格的课文,涉及到多种主题,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侧重方面也有所不同。 2. 人教版初中教材的构成

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案例

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案例 朗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如今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才能让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落实和强化: 一、确保朗读时间,在读中感知内涵 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到程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如二年级的《黄山奇石》这般优美的

文字,可以提醒学生大声朗读,跟随作者的文字游览美丽的黄山,感受作者心灵的震撼。 二、合理安排阅读,注意指导和阅读示范练习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的文字内容,可以通过读来意会,从读的情况中最易看出读的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读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其领悟文章内涵的能力必然会不断增强,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因此,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采取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 三、创设情境,注重朗读技巧训练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使朗续训练全面开花。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另外,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由于各种因素,比如自身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因此,在

2017语文新课标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 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一起来看为你总结的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 1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 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2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 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 语言积累与构建 语言表达与交流 语言梳理与整合 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发展逻辑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鉴赏文学作品 美的表达与创造 传承中华文化 理解多样文化 3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 4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 文学阅读与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跨文化专题研讨 学术专著专题研讨 5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 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6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和;准确拼读;正确书写;认识;熟记。 7、、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9、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10、1——4年级从、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 11、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 、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判断。(18分,每小题3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号,错的打×。) 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三、选择。(12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3分)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四、简答。(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5)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7) 第三学段(5~6年级) (8) 第四学段(7~9年级) (9)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1) 一、教学建议 (11) 二、评价建议 (14)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5)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5)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5)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5) (五)具体建议 (15) 三、教材编写建议 (1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8)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9)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3)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3)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3)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