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医案

医案

医案
医案

经典医案处方:附片80(先煎),生白术15,茯神15,制麻黄20,砂仁15,防风15,前胡30,黄芩25,青蒿25,醋鳖甲30,炒苏子25,陈皮15,法半夏45,生黄芪45,生地30,丹皮25,元参30,细辛15,三七25(另炖),人参15(另炖),炙甘草6,生姜80,水牛角片75(先煎),鲜竹沥250mL(兑服)。分6~8次服完。● 立四逆为大法:附片80,炙甘草6,生姜80,用四逆纳下归根,固护心肾;● 病家顽痰不化威胁生命,可立麻杏竹甘综合法为常法:炙麻黄20,炒苏子25,鲜竹沥250,炙甘草6,法半夏45,用此法将顽痰化为水,可多用几付;● 病人高热不退,用扶阳医学四逆败毒综合法的透营转气类型,大便通,烧即退;● 病人血小板只有7千,严重威胁生命,用升血小板粉剂,可使血小板每三天升高一倍,翻一番;再过三天,再升高一倍... ... 关键在于辨证麻杏甘石汤证之喘,看到患者的舌头较红,说明肺又干又热,可以直接把麻杏竹甘基本法:炙麻黄、杏仁、鲜竹沥、甘草,放进扶阳立法的结构之中去治疗。麻黄汤证的喘,是寒邪束表,皮毛不开,所以病人会喘,那么针对性的将麻杏竹甘法中的炙麻黄改为麻黄就可以了。小青龙汤证的喘,其舌头是比较水滑的,说明患者的肺又湿又冷,在麻杏竹甘法的结构里再加上“半夏独大”,效果就好①疲劳综合证赵某,女,29岁,2015年5月19日初诊。主诉:疲倦乏力三个月。现容易疲劳,常四肢乏力,浑身困倦,肩部酸痛,口腔溃疡,

舌淡苔白,脉弱。此患者疲乏乃因气血不足、虚火上炎所致,治当益气补中、引火归元,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潜阳封髓丹化裁。处方:生黄芪30克,生白术15克,陈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生甘草10克,当归15克,熟附子10克,炒龟板15克,黄柏10克,砂仁15克,山茱萸3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医嘱: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醇酒之品,节房室,畅情志。2015年5月26日复诊,前药后疲劳大减,口腔溃疡痊愈,但肩部酸痛依旧,守方加麻黄6克,仙鹤草40克,再进7剂。随访:诸症基本消失。按:此患者临床表现为一派虚象,但同时有口腔溃疡。此类患者,不管是否有口臭、咽痛、面红等明显热证,只要是舌质不红,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潜阳封髓丹治疗而获得满意疗效。潜阳封髓丹来源于郑钦安的两个方子,即潜阳丹和封髓丹。前者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后者也有纳气归肾的功效,又能补益三焦。郑钦安对封髓丹的解释是:“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②子宫肌瘤

舒某,女,50岁,北京人,央企高管主诉:2017年3月20日来月经,然后出现淋漓不尽,前期有血块。肚子不痛。该患者2016年8月31日,经水淋漓不尽40天,以前曾刮宫一次。本次来月经之前,三个月没有来月经。脉舌象:左尺重取至骨:弱,左关沉取:逆,左寸轻取:浮紧,右寸沉取:紧,右关沉取:紧。舌苔黄腻。处方: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炮姜60g,炙甘草30g,党参45g,血余炭15g,棕榈滩15g,乌梅50g,黄芩10g,黄连10g。 3剂。二诊:经水淋漓不尽消失,月经基本干净,后背有点发紧,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个关节有点不好。脉舌象:左尺重取至骨:弱无力,左关沉取:滞,左寸沉取:欠洪钩,右寸轻取:浮紧,右关沉取:紧。舌苔厚不腻,欠丰润。处方:制附片75g(先煎2小时),鲜生姜20片,炙甘草5g,桂枝尖30g,炒杜仲25g,炒小茴香15g,瓜蒌15g,瞿麦15g,五灵脂15g,生白术15g,肉桂15g,补骨脂20g,朱茯神20g,炒麦芽15g,制续断20g。 7剂。服用方法:制附片先煎两小时,再加入群药煎一小时。一日三次,温服。药渣泡脚半小时。医嘱:忌食生冷!三诊:还是有点疲劳,月经昨晚突然有一点。脉舌象:左尺重取至骨:欠有力,右寸轻取:浮紧,右关沉取:弱,处方:制附片75g(先煎2小时),干姜30g,炙甘草15g,砂仁 15g(捣),桂枝尖10g,炒小茴香15g,独活30g,清半夏45g,瓜蒌15g,瞿麦15g,肉桂15g,炒车前子30g(包煎),补骨脂20g,炒

麦芽15g,生白术60g。 7剂。服用方法:制附片先煎两小时,再加入群药煎一小时。一日三次,温服。药渣泡脚半小时。医嘱:忌食生冷!。四诊:处方:制附片90g (先煎2小时),鲜生姜25片,炙甘草15g,肉桂15g,补骨脂20g,砂仁15g(捣),仙灵脾20g,茯神25g,杭巴戟20g,菟丝子20g,生黄芪20g,熟地25g,当归20g,炒麦芽15g,生白术15g。 3剂。服用方法:制附片先煎两小时,再加入群药煎一小时。一日三次,温服。药渣泡脚半小时。医嘱:忌食生冷!由于患者出国学习半年,不能吃汤药,所以用剿抚兼施和虚劳综合法做了两个月的药丸带走。前几天她老公打电话给我,在美国复查,子宫肌瘤消失。③不孕段某,女,29岁,16年12月3日初诊。主诉:结婚四年,一直未孕,查卵泡发育小。平时腰腹手脚凉,大便时溏时干,月经延迟,量偏少,痛经,经前乳胀,腰酸。近几天咽痛咳嗽。舌淡红,无神,苔薄白,脉沉细滞,肝脉稍紧滞,膀胱脉稍紧,左尺沉弱显滞。辨证:其禀赋不足,阳气虚弱,下焦虚寒,生殖力弱,近有外感。治法:先助阳解表,宣肺利咽。拟:桂枝法加味。处方一:桂枝15g,苍术15g,陈皮15g,法夏20g,桔梗15g,生甘草12g,牛蒡子12g,南楂20g,青皮12g,佛手15g,茯神20g,砂仁12g,生姜20g,南沙参25g,鹿角片2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温服。法药解:桂枝、苍术、陈皮、南楂、炙甘草、生姜解表祛寒。桔梗、法夏、砂仁、茯神宣肺祛痰。南沙参、牛蒡子润肺清利咽喉。鹿角片助桂枝解表祛湿,又

补肾强督脉。青皮、佛手舒肝行滞。处方二:江油附子45g(先煎1小时),肉桂15g,桂枝12g,菟丝子25g,巴戟天25g,鹿角片25g,牛膝20g,当归首15g,浙白术20g,茯神20g,枸杞20g,刺五甲皮20g,炒小茴20g,青皮8g,生姜40g。五剂,水煎服,日一剂,分3次温服。处方三:江油附子60g(先煎2小时),肉桂15g,细辛6g,白术20g,茯神15g,鹿角胶10g,菟丝子40g,枸杞20g,紫石英30g,牛膝20g,肉苁蓉20g,炒小茴20g,当归15g,炙甘草10g,生姜60g。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3次温服。处方四:江油附子60g(先煎2小时),当归15g,川芎12g,赤芍15g,元胡15g,卜黄15g,炮姜20g,炒小茴20g,桃红各10g,吴茱萸12g,香附15g,肉桂15g。4剂,水煎服,日一剂,分3次温服。—————————————————————④肥胖伴高血压。范某某,男,28岁于2014年6月17日初诊,身高1.86米体重120公斤。能吃能睡,气粗打鼾,口有异味,易出汗,怕热,稍动即大汗淋漓,嗜烟酒,贪食生冷,面色黑亮,心前区一过性闷痛胀,血脂血尿酸均正常,血压偏高,164/110mmHG急躁,易怒,大便溏,脉弦滑紧劲逆,舌淡红暗体大,苔白厚腻。分析:该患者长期嗜酒抽烟,贪食生冷,致使脾胃受伤,肝胆不能升降,脾胃气机不利,痰湿郁阻经络及三焦通路,使痰湿水液不能正常的气化输布而凝聚。致血压增高,鼾声如雷。处方:鹿角片30克,桂枝尖30克,吴茱萸15克,炒川楝子15克炒杜仲25克,川芎15克,茅术15克,南山楂15克,生半夏25克(先

煎),生南星25克(先煎),威灵仙25克,云苓15克,广木香15(后下)炙甘草5克,生姜60克。七剂2014年6月27日

二诊:服上方后精力充沛,血压稳定,大便日三五次,不腹痛,便后自觉清爽,打鼾明显改善,身体减少4.5kg,出汗减,心前压闷并胀没有发作,呼吸暂停综合征有明显改善,自觉几年来前所未有的清爽。刻诊:脉弦滑紧劲逆像有改善,舌淡,红,暗,体大,苔薄白腻。处方:鹿角片45克,桂枝尖30克,吴茱萸

25克+炒川楝子15克,炒杜仲30克+川芎20克,茅术20克,

南山楂20克,生半夏25克(先煎)+生南星25克,炙升麻15克+炙鳖甲25克(先煎)威灵仙25克,云苓25克,炙甘草5克,

筠姜50克。15剂2014年7月16 三诊服上方后,血压稳定体重减少15公斤,打鼾明显减轻,呼吸暂停综合症不饮酒很少发作,脉沉细缓滑而紧滞稍逆劲舌淡红,苔白腻,体减小。处方:

江油附子75克,茅术30克,西沙仁25克(后下),吴茱萸25克

+炒川楝子25克,炒杜仲30克+川芎30克,威灵仙30克,清半夏25克,炙甘草15克,生姜60克。15剂服上方后体重又减7.5公斤,自觉身体各方面均轻松,停服中药,嘱咐生姜5片,大枣三枚,山楂二枚,泡水当茶饮,一天一换,追访一年半,体重较治疗后又有所减少,身体自觉健壮,各项检查指标正常。————————————————————⑤哮喘王某,男,16岁。诊:2016年6月10日右手脉弦、滑、紧带滞、逆;左手脉沉、细、缓、滑滞;舌淡红、有齿痕、苔白腻;咳喘多年,自

小患哮喘病;扁桃体一度肿大、红;经常应用止喘药、抗生素及止喘喷雾剂。处方:鹿角片(先煎)30克,北沙参30克,炙麻黄(先煎)15克,鲜竹沥 200ml(兑服),杏仁 25克,炒苏子 25克,白前25克,油厚朴15克,生姜60克,防风25克,炙甘草15克,砂仁(后下)20克,清半夏25克,山楂肉15克,七剂。方解:鹿角片填精透邪,由少阴救太阳;北沙参润后天太阴肺脾,由太阴救太阳;鹿角片与北沙参意为阴阳和合以助正气、阳气也。用麻杏竹甘综合法化痰止咳,再加炒苏子以降肺气,肺气宣降则能导热外出,使内外之邪无存留之机。用清半夏与厚朴,降阳明、通大肠,使邪气从下而解,上下得以分消。二诊:2016年6月16日脉沉细、缓、滑而紧滞;舌淡红、苔白腻;哮喘多年,服上方哮喘减;扁桃体一度肿大,稍红;哮喘时作,喷雾剂用过2次。处方:江油附子(先煎二小时) 60克,生姜60克,炙麻黄(先煎)20克,鲜竹沥200ml(兑服),北沙参25克,杏仁30克,炒苏子30克,毛化红15克,防风20克,清半夏45克,油厚朴15克,白前30克,白辛夷20克,炙甘草15克,茅术25克,七剂。三诊:2016年7月5日脉沉细、缓、滑而紧滞,弱;舌淡红,苔薄白腻;服上方后咳喘未作,近几天爬山后外感,有点咳嗽但未喘,已经很多天不再需要用气雾剂止喘。处方:江油附子(先煎二小时)75克,生姜60克,炙麻黄(先煎)20克,鲜竹沥200ml(兑服),杏仁30克,砂仁(后下)25克,清半夏45克,炒苏子25克,前胡25克,黄芩15克,茅术

25克,山楂肉15克,白辛夷25克,炙甘草15克,七剂。四诊:2016年8月23日脉沉细、弦、滑而紧滞;苔白厚腻;近段时间由于贪食生冷加之外感,有轻度咳喘。处方:江油附子(先煎二小时)60克,生姜60克,炙麻黄(先煎)20克,鲜竹沥150ml(兑服),北沙参20克,杏仁20克,油厚朴20克,清半夏30克,白前15克,广紫菀30克,白辛夷15克,茅术25克,地龙20克,炒苏子2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方解:再用地龙与紫菀,通络润肺,气机更易畅行,通气换气得以和合;清者升,浊者降,阴阳之机始终归于一气。一也者,正气也,阳气也,正气足而邪无存留之机,生生不息之机更加旺盛也。————————————————————⑥胸痹吴某,女,45岁,2017年7月16日初诊。主诉:胸闷憋气几十年,近2年逐加重,不能再劳动几个月,且头晕乏力,大便干,4一5天一行,手脚凉。治疗多方皆乏效。舌淡红,苔薄白,满舌裂纹,脉:右寸沉细稍滑固紧,余沉细弱,左寸沉细滑滞,关沉细弱,左尺弱无。辨证:寒痹肺络,心阳不展,脾肾虚弱,阳虚便秘。治则:温阳散寒开闭,补肾运脾通便。拟附桂法加味。处方一:江油附子60g(先煎2小时),桂枝12g,苍术15g,肉桂15g,鹿角片15g(先煎半小时),南沙参25g,砂仁15g,法夏15g,菖蒲15g,刺五加皮20g,川芎12g,肉苁蓉30g,炙甘草15g,生姜4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处方二:江油附子75g(先煎2小时),肉桂20g,巴戟天25g,补骨脂20g,葫芦巴30g,黄芪30g,当归首15g,

人参15g,砂仁15g,益智仁15g,生白术30g,桂枝9g,菖蒲15g,瓜蒌皮15g,茯神20g,肉苁蓉30g,炙甘草15g,生姜60g。10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药后反应,病人诸证若失。继用上方略加减,5剂,隔日1剂,以巩固疗效。⑦胸闷憋气柴某,女,64岁,2017年5月4日初诊。主诉:陈发性胸闷憋气2年余,近2个月加重,住院治疗半月,不曾缓解,经人介绍来我诊所。主要是血压160一180/50一55mmHg,一直吃降压药,始终改变不了脉压差大,舒张压低,平时易口腔溃疡,阵发性潮热,乏力,眠可,饮食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紧带劲,沉取弱,左尺很弱。辨证:肾根虚弱,虚阳上越,风寒痹阻。治则:温阳摄纳,辛温通脉。拟四逆白通法加味。处方一:江油附子80g(先煎2小时),干姜30g,炙甘草15g,葱白3段,人参12g(另煎兑入),生姜60g,龙骨30g,牡蛎25g,法夏30g,油厚朴30g,刺五甲皮30g,川芎12g。3剂,水煎服,日1剂2次温服。处方二:江油附子90g(先煎2小时),干姜30g,炙甘草15g,瓜蒌20g,薤白20g,陈皮40g,法夏35g,刺五甲皮30g,川芎15g,肉桂15g,龙骨25g,牡蛎25g,党参30g,丹参20g,茯神20g,生姜60g。5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处方三:江油附子80g(先煎2小时),桂枝12g,干姜25g,苍术20g,砂仁15g,菖蒲25g,法夏25g,厚朴30g,薤白15g,枳实12g,吴茱萸15,川楝子15g,当归15g,赭石40g,肉桂15g,炙甘草15,生姜40g。5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⑧月经淋漓付某,女,42岁,2017年12月12

日初诊。月经淋漓近3个月,有血块,腰酸乏力,大便溏泻,头晕心悸,贫血貌,怕冷,嗜睡,病史有子宫肌瘤。刻诊:舌淡青,苔薄白,脉沉细滑弱,两寸沉弱,左关细弱显郁。辨证:脾肾阳虚,气血虚弱,气不摄血。治则:温阳益气止血。拟四逆乌梅综合法加味。处方:江油附子75g(先煎2小时),人参30g(另煎兑入),炮姜50g,炙甘草15g,乌梅45g,黄柏15g,炒黄连7g,白术25g,黄芪30g,阿胶10g(烊化),地榆炭15g,棕榈炭20g,仙鹤草60g,炒杜仲30g,升麻6g。6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⑨牛皮癣赵某,男,26岁,2017年12月28日初诊。主诉:牛皮癣3年,全身百分之九十的皮肤为红斑,多为连成片状,尤其四肢,脱皮瘙痒,着凉风瘙痒更重,一直吃着中西药与外涂药控制着,但效果很差,平时嗜困,饮食大便可,舌淡红,深显瘀暗斑,苔薄白稍腻,脉:沉细滑稍数、左尺沉弱。辨证:阳虚血弱,热毒内闭。治则:温通益气养血,活血祛邪解毒。拟川乌法加味。处方一:炙黄芪75g,制川乌60g(先煎1小时),党参40g,三七块15g(另煎兑入),制半夏50g(先煎半小时),白芷50g,生地40g,赤芍60g,郁金50g,土茯苓60g,双花50g,生白术60g,忍冬藤60g,陈皮45g,生甘草30g,桑白皮20g,白茅根30g,白鲜皮30g,炒车前子30g,生姜50g。6剂,水煎服,日1剂,分3一4次温服。处方二:于前方的基础上加了苦参15g,增加桑白皮30g,5剂,水煎服,日1剂,分3一4次温服。⑩糖尿病、盗汗刘某,男,51岁,2018年1月2日初诊。主诉:糖尿病多年,一直吃降糖药,

早起空腹血糖8.2mmoL/乚,盗汗4个月,左手臂麻痛2个多月,平时易感乏力,大便可,舌暗紫,中有裂纹,苔薄白,脉:左寸弦滑紧上冲超本部,左关沉弦细紧滞,左尺沉细弱,右侧脉弦细紧,右关冲逆。辨证:气滞血瘀,冲气上逆,寒湿郁滞,阳明不降。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散寒祛湿降逆。拟川乌法加味。处方一:黄芪60g,制川乌60g(先煎1小时),制半夏50g(先煎半小时),郁金50g,党参40g,三七块15g(另煎),炒小茴香30g,葛根60,菖蒲25g,陈皮40g,赭石30g,筠姜50g,生白术40g,丹参30g,白芷40g,油厚朴30g,炙甘草15g。10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处方二:江油附子75g(先煎2小时),肉桂15g,生白术20g,茯神20g,黄芪45g,党参25g,当归首15g,巴戟天30g,菟丝子25g,干姜30g,僵蚕30g,郁金30g,白芷30g,陈皮30g,丹参25g,炙甘草10g。10剂,日1剂,分3次温服。药后诸证基本稳定,后仍以附子黄芪党参综合法加减巩固治疗。—————————————————————王吉林,男,49岁,感冒咳嗽白痰,咽痛不舒。恶寒头痛,四逆败毒和解三阳类型。处方:黑顺片75,独活25,炒杏仁30,麻黄25,鱼腥草60,前胡30,陈皮45,法半夏50,白芷50,黄芩25,炙甘草15,生姜60,鲜竹沥60mL。每天4次,每次200毫升,3剂而愈。张焕,女,32岁,持续发热一个月。体温37.6度以下。每天下午发生。恶寒身困,口苦不欲食。脉浮略数,舌苔白腻。处方:黑顺片75,独活25,陈皮45,法半夏50,白芷50,黄芩25,炙

甘草15,金银花50,生姜60。3付,二诊:发热已除,余邪未清,再进3剂善后,张玉红,女35岁,发热一个月。舌厚腻,舌尖红,体温37.8度徘徊,恶寒,热退汗出,而后身体怕冷,下午发作,口腔粘腻,不渴,基层反复辗转治疗,热不退,求中医治疗。处方:黑顺片75,独活25,陈皮45,清半夏50,白芷50,黄芩25,金银花60,绵马贯众15,炙甘草15,生姜60。3付,一天4次,3付显效。复诊:舌苔变薄,恶寒消失,纳食不馨,加炒麦芽15,豆蔻12,善后。3付,陈翠翠,女,28岁,发热颧骨发红,如红妆,恶寒怕冷。身困乏力。四逆败毒和解三阳类型。处方:黑顺片75,独活25,陈皮45,清半夏50,白芷50,黄芩25,绵马贯众15,金银花80,乌梅30,荆芥12,姜半夏15,生姜60。三药治愈。周旭鹏,男,16岁,反复感冒一个月,时轻时重,迁延不愈,来诊,刻下:精神萎靡,纳食不馨,咽红充血。脉浮缓,不咳嗽。处方:黑顺片75,陈皮45,独活25,白芷50,黄芩25,炙甘草15,防风12,绵马贯众15,清半夏50,金银花60,炒麦芽15,鸡屎藤15。6付而愈。李延中,男,50岁,一周前感冒未在意,服用白加黑,穿心莲等药物,效果不着。近来又咳嗽吐痰鼻塞,身困肢酸,慕名来诊。处方:黑顺片75,炙麻黄15,鱼腥草60,独活25,黄芩25,防风12,清半夏50,炒杏仁12,前胡30,陈皮45,白芷50,炙甘草15,绵马贯众15,生姜50,鲜竹沥60mL。每天4次,每次200毫升,取药6付。服药第二天打来电话说夜里

发热38度,嘱继续服药,第三天发热停止,身困诸证大减,喝完6付彻底治愈。吴树勋,男,71岁,咳嗽吐痰3天,服用西药无效,又增喘息。处方:黑顺片90,麻黄15,前胡30,陈皮45,独活25,炙甘草15,清半夏50,人参30,葶苈子30,当归30,细辛15,苏叶15,酒五味子15,干姜45,炒苏子30。3付二诊:诸证大减,感觉好了,老伴不愿意,特别要求再服3剂。处方:黑顺片90,前胡30,陈皮45,独活25,炙甘草15,清半夏50,人参30,葶苈子30,当归30,细辛15,苏叶15,酒五味子15,干姜45,炒苏子30,肉桂15,厚朴10。高婧,女,11岁,10天前受凉后,前额疼痛,头昏头沉,不能集中注意力。经西医治疗效果差,来诊,刻下:不发热,脉浮数,舌苔薄白,前额痛,鼻塞不通。处方:黑顺片75,独活25,黄芩15,绵马贯众15,清半夏50,麻黄15,辛夷15,桔梗15,石菖蒲15,陈皮45,白芷50,炙甘草15,防风12,炒杏仁15,生姜50克。6付。二诊:效果显着,又3付,加豆蔻12,炒麦芽12。处方:黑顺片75,独活25,黄芩15,绵马贯众15,清半夏50,麻黄15,辛夷15,桔梗15,石菖蒲15,陈皮45,白芷50,炙甘草15,防风12,炒杏仁15,生姜50克。治愈。王寒冬,男,6岁,发热38.5,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已三天。四逆败毒和解三阳类型。处方; 黑顺片75,独活25,黄芩25,绵马贯众15,前胡30,麻黄15,金银花50,陈皮45,白芷50,炙甘草15,防风15,鱼腥草60,炒杏仁15,生姜50。3

付喝6天,反馈信息治愈。于北,男,45岁,外来务工人员,咳嗽吐痰,咽痛不舒,身困乏力,纳食不馨,来诊。处方:黑顺片75,清半夏50,绵马贯众15,黄芩25,陈皮45,前胡30,麻黄15,防风12,炙甘草15,独活25,鱼腥草60,炒杏仁15,生姜75,鲜竹沥60ml。朱俊宇,女,30岁,头疼乏力。咽干疼痛,下午为重,四逆败毒和解三阳类型。处方:黑顺片80,陈皮45,独活25,白芷50,黄芩25,炙甘草15,防风12,石菖蒲15,辛夷15,,鱼腥草60,生姜80。每天4次,每次200毫升。二诊:咽干头疼减轻,有痰,加前胡30。处方:黑顺片75,独活25,黄芩15,绵马贯众15,前胡30,清半夏50,麻黄15,辛夷15,桔梗15,石菖蒲15,陈皮45,白芷50,炙甘草15,防风12,炒杏仁15 ,生姜50克,鲜竹沥60ml。赵生,男,31岁,受凉后头痛身困,咽痛鼻塞,来诊。处方:黑顺片80,陈皮45,独活25,黄芩15,炙甘草15,绵马贯众15,防风12,清半夏50,石菖蒲15,金银花50,辛夷25,生姜80。三付愈。张子豪,男,16岁,感冒一周,面色苍白,咳嗽有痰,低热恶寒,体温37.8度,来诊。处方:黑顺片75,陈皮45,独活25,白芷50,黄芩25,炙甘草15,绵马贯众15,金银花60,石菖蒲15,辛夷15 ,生姜60。3付治愈

《医案》四则

《医案》四则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通过所选医案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医案是我国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应很好地学习继承。 3.了解古代医案的体例及内容。。 [教授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生僻字 衽癸浃亘愠桴簧苕闾隧 二、繁体字 儀憊覺務參劇豈斂遲攝慮複濕滅 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乃以袵()席以荐阙其中。 2、朋游譁()然议之。 3、芍药等补剂十余贴()。 4、遂不复致辨()。 5、受误之害甚钜()。 四、重点词语 1、(天)甫(明) 2、凡(一再行) 3、滞下 4、袵席 5、(及)荐 6、阙(其中) 7、浃(旬) 8、亘(昼夜) 9、泠然 10、顾(投) 11、(补)完 12、霍然 13、敛袵 14、噬脐 15、咎(以轻用) 16、初(不言) 17、责(效) 18、(自)讼(曰)19、如鼓应桴 20、(为)厉 21、系铃解铃 22、速(之) 23、簧鼓 24、(甚)钜 25、帏薄 26、小水 27、解维 28、土物 29、比比 30、以邻为壑 31、令(侄女) 32、汛愆 33、(不)宣 34、豁(痰) 35、(奚)白 五、指出语法现象 1、乃以袵席以荐阙其中。 2、时朱彦修氏客城中。 3、但日服而病日增。 六、今译: 1、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饮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2、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 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3、医者不知发汗行水之法,惟以疏利之药利之,肿或减,而无尾闾之泄, 犹以邻为壑耳。如久服疏利之药,则正气日消;水留日久,则火土渐灭。然后以此法行之,无济于事矣。 4、此痰气凝滞,经隧不宣,病由安坐不劳,法以豁痰流气,勿投血药,经自流通。 七、阅读 張子心弱冠病瘵其證咳嗽下午熱從兩足心起漸至頭面夜半乃退面色青形羸氣促交睫即梦遺奄奄一息孫診其脈左寸短弱右關略弦餘皆洪大因許可治病者曰醫皆謂火起九泉者死大

9.问止中医大脑心与血病医案4则

问止中医大脑心与血病医案4则

01中医大脑|49岁中年男性胸痹、心胸痛,治案一则 中医上讲的“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这其实就是西医上讲的心脏类疾病。很多患者西医检查不出结果,被西医劝说回家休息即可,实际耽误了宝贵时机。 既然开始心胸痛,表示心脏正在给你发出警告信号:心脏已经开始不好了!西医尚未检查出结果表示疾病尚处于早期,恰恰是最应该下手治疗的时间。 中医讲,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等到真的心脏病发作,大概率悔之晚矣。 初诊:无诱因心胸痛,查不出病因 慕先生,男,49岁。初诊时患者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胸疼痛,去医院做胸片检出心电图均没有问题,后在老家口服中药治疗后有好转。 1周前上述症状再发加重,大口呼吸时胸痛伴随头痛,头痛以头顶为主,今天呼吸时前胸也痛、时有背痛,但是背痛不随呼吸变化。白天想睡、精神差。口苦。大便稀。有去西医诊所输液治疗,没有好转,今特来此就诊。 详细望闻问切后,发现慕先生还有容易疲惫、半夜会醒过来、夜尿、口干,并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佳。 舌诊:舌质暗、胖大有齿痕、有裂纹、苔黄腻。 脉诊:涩脉。

▲中医大脑 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中医有云“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患者这是属于胸痹的范畴,把上述症状录入中医大脑后,中医大脑计算推荐处方如上图所示。解读中医大脑的方剂可知,寓意散寒养血祛瘀。 《类证治裁胸痹篇》云: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由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必胸次空旷,而后清气转运,布息展舒。胸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痛,以《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 分析来看,中医大脑“通阳”的思路暗合《类证治裁胸痹篇》之本意。信心十足,开具处方后,嘱咐其注意饮食、按时休息。 二诊:心胸痛明显好转 二诊,慕先生自诉现在胸口已经不痛。大口呼吸仍有前胸疼痛,但程度较前减轻。现头摇晃

四明医案

四明医案 清·高斗魁 转自民间中医网  庚子六月。同晦木过语溪访吕用晦。适用晦病热症。造榻前与之语。察其神气。内伤症也。予因询其致病之由。曰。偶夜半。从卧室中出庭外与人语。移时就寝。次日便不爽快。渐次发热。饮食俱废。不更衣者数日矣。服药以来。百无一效。将何以处之。予曰。粗工皆以为风露所逼。故重用辛散。不进饮食。便曰停食。妄用消导。孰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投以补中益气汤。则汗至而便通。热自退矣。用晦欣然。辄命取药。立煎饮之。旁观者。皆以热甚。又兼饱闷。遽投补药必致祸。予慰之曰。无容惊扰。即便矣。顷之索器。下燥矢数十块。觉胸膈通泰。旁观者始贺。是晚熟寐至五鼓。热退进粥。用晦曰。不谓君学问如此之深也。不然几败矣。连服补中益气数剂。神情如旧。逾日而别。 景岳云。医家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家不贵于能延医。而贵于能延真医。如此症若非东庄笃信不疑。一为旁观所阻。则必误于粗工矣。无如病家之能延真医者。不易多得。遂使医家之能愈难病者。亦不易多觏。则且奈之何哉。为之一慨。 七月初一日。用晦以室人病相邀。同黄晦木至语溪。用晦言室人病可缓治。业师徐五宜先生之长君。伤寒危甚。须即往。子为我救之。我已致之业师矣。顷之有人来言。病者晚来狂叫。晕去五六次。早起一晕竟绝。医不必往也。用晦为之痛惜。予问病来几日。云九日矣。予又问胸尚热否。曰胸但不冷耳。予语用晦曰。可救也。急趋用晦同晦木往视之。至则僵尸在床。口鼻无气。面色青黯。口噤。目闭。手撒。独唇色紫黑。予笑谓晦木曰。此人不死。阴虚症。误服白虎所致耳。切其脉。两尺尚在。时旁观者皆笑予妄。遂取人参一两。熟地二两。炮姜五钱。浓煎汤。挖而灌之。尽剂。口开面色转红。不及一时。大叫冷甚。连以热汤饮之。即发壮热。通身淋漓汗下而苏矣。此晚腹胀不便。予曰。无忧也。大汗之后。虚不能出耳。再饮药一钟即得解。次曰。其尊人五宜先生来曰,诸病悉除。但多妄言怒骂。如有鬼神驱之者。先生将何以教之。予为之调治数日不得间。因就宿其家。至夜半诊其脉曰。虚至此乎。复以大剂附子理中建中投之。数日而愈。 病热至九日。则其舌必黑。而脉之洪数无伦可知。斯时即以大剂参地养其阴。何至阳无所附。而狂叫晕绝哉。犹幸胸尚不冷。则知阳分未尽。尚得起死回生耳。彼始焉。杂用风燥以亡其阴。继焉。纵加霜雪以亡其阳。遂使虽有明哲。亦只袖手以视。而莫可施其回挽者。盖不知其几也。有活人之心者。尚其于此等案中。细加参究。将自不致有操刀之患矣。 用晦室人。患产后惊悸。初起时。见筐中绵絮。念将所生儿入绵絮中。不几闷死。即作惊恐忧患之状。后凡有所触。意中以为不耐。即忧患不止。或一端执想。数日才已。饮食不进。面少精采。服诸补心养血药无一效。至是用晦招予治之。予诊其脉曰。孩时得毋因齿病致大惊否。用晦向室人问之。曰。十岁时果曾病齿。治齿者用刀钳之。几受惊而死。子何以能识之也。解曰。脉法当如是耳。不精于象数钤法之学者不能也。少时以惊受损。伤其君火。心包气散。痰得留之。今产后大虚。痰因虚动。病端见矣。夫心为君主。主明则下安。国乃大昌。故凡七情皆由心起。今心气虚甚。痰邪侵扰。思虑亦因之多变。况喜乐气之阳也。忧患惊恐。气之阴也。阳虚则阴得乘之。又儿为其所爱。气虚痰入。则爱不得其正。因爱而过为防护之。惟恐不至。遂因而生忧耳。今先用归脾养荣八味等类五十大剂。待其气血完备。然后攻之。痰可得而去。而病不再发矣。用晦如予言治之。果愈。 惊则气散。受惊而曰因齿者。肾主骨。齿乃骨余。其尺脉必沉而散。以是欢四明脉法之精者。犹浅于窥四明者也。难其于因齿受惊因惊致损痰因虚动心由痰扰处。溯流穷源。晰辨无不精尽。先补后攻。治验更极神奇。医道中乃让此公出一头地耳。 新安程结先子病疟。每日至辰时大寒。午时大热。热即厥。两目直视。不能出声。颏脱。涎水从口角涌出不止。日流数升。至丑时始汗解。饮食不进。昏冒几绝。予往视之。皆诛伐太过所致也。投以补脾之药。不即效。延他医调治。用柴胡防风南星半夏等药。病势转剧。其家复延予治之。值医者在。予请曰。此何证也。而用前药。曰。子不识乎。此肝疟也。肝疟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予笑曰。据子述经言。当得通脉四逆矣。何用前药。予诚不识此何病。但知虚甚耳。请先救人后治病。何如。曰。子用何药。予曰。大剂参附。庶可挽回。医力争参附不便。予漫应曰。谨奉教。医始洋洋色喜而别。是夜用人参一两。黄芪二两。炮姜三钱。比晓。熟地桂附并进。次日辰时。病不复发矣。此缘劳役过度。寒热往来。医认为疟。且时当秋 令。一味发散寒凉。重虚其虚。展转相因。肝脾大败。非峻补气血。何由得生。夫病由人生。人将死矣。而乃妄牵经义。强合病人。及至处方。又乖成法。自误误人。至死不觉。悲夫。先救人后治病。以病由人生也。然病固由人而生。而人实由病而死。则欲救人。不又当先治病

颈椎病临证医案分析

颈椎病临证医案分析 本书节选自《针刀治疗与康复》系列丛书之颈椎病针刀治疗与康复,《针刀治疗与康复》系列丛书主编为张天民、吴绪平,特此声明。一、顶韧带挛縮型颈椎病 患者:童某某,女,33岁,家庭主妇,于2007年4月13日来 我院就诊。 主诉:颈项部酸痛不适1年伴左肩臂放射痛1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出现颈部酸痛,经颈椎牵引、局部理疗、口服药物(具体不详),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近1个月患者出现左肩臂放射痛,大拇指麻木,经多家医院行牵引、理疗、口服药物等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反而加重。 查体:颈部生理曲度变直,颈肩部肌肉紧张,广泛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头部叩击试验阴性,双上肢肌力正常,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正常,双手霍夫曼征阴性,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 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片示颈曲变直,余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第1次在局部麻醉下行颈椎大"T”形针刀松解术。针刀术毕,嘱患者俯卧位,助手牵拉患者肩部作对抗,术者正对头顶,左手前臂尺侧压在患者枕部,右手托住患者下颌做屈颈弹压手法,进一步松解颈部的粘连和瘢痕。颈托固定保护。 2007年4月18日二诊:患者述颈项部有轻松感,左肩臂放射痛也减轻大半。予以第2次针刀治疗:松解肩胛提肌止点和斜方肌肌腹的粘

连、瘢痕。48小时后颈部予以中频治疗,1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日。 2007年4月23日三诊:患者述已无左肩臂放射痛,颈部的针眼处稍有不适。嘱予以中频治疗,1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5日;内服活血化瘀通络中药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日;并按颈部康复操锻炼。 2007年7月20日随访,患者诉一切正常。X线片显示颈部生理曲度恢复。嘱劳逸结合,要坚持颈部康复操锻炼。 2008年6月25日电话随访,患者诉一切正常。 按:该患者刚开始是典型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后期又是典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颈椎x线片分析,患者长期低头造成项韧带的积累性损伤,使项韧带弓弦结合部即项韧带的附着点的受力异常,引起颈后面和侧面的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如斜方肌、头棘肌、头半棘肌和前、中斜角肌及肩胛提肌等软组织的受力异常,在弓弦结合部(软组织起止点)出现粘连、瘢痕、挛缩,而致患者颈项部酸痛不适,前、中斜角肌的挛缩又刺激臂丛神经而产生左肩臂放射痛。 依据针刀医学理论,该病属于针刀医学新分型中动态平衡失调的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按照头颈部弓弦力学系统的解剖结构和项韧带挛缩颈椎病的网络状立体病理构架,我们设计了大"T”形针刀松解术,"T”形横线针刀操作既松解了附着于枕外隆凸的项韧带止点、斜方肌起点粘连和瘢痕,又松解了附着在枕骨上项线周围的头棘肌止点、头半棘

医案分析题基础及答案

医案分析题(基础版) 例1:杨X X,男,28岁。 主诉:头痛、咽痛、发热1天。患者前天晚上与朋友到酒店吃饭,当时吃了一些辛辣食品,饭后坐摩托车回家。回到家时觉得鼻稍塞,头微痛。第二天起床时觉发热恶寒,全浮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要求写出方名、药物、用量、用法)(下同) 例2.张XX,女,42岁 主诉:咳嗽1周。患者一周前感冒,发热,恶寒,鼻塞,流涕。经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好转,但觉咽痒,咳嗽,痰少,微恶风,胃纳正常,大便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杨X X,男,58岁。 主诉:咳嗽、哮喘、痰多而稀4天。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年。前几天因不慎淋雨受寒,突发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膈痞闷,咳嗽,轻微哮喘,痰多而稀,舌淡红,苔白滑,脉浮。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4:林X X,女,42岁。 主诉:恶寒、发热、肢体疫痛2天。患者平素体质较差,常易感冒。前几天不慎吹风受寒,又被雨水淋湿,之后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瘦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痰白,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重按无力。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5.陈X X,男,19岁。 主诉:腹痛,时时下痢、恶臭清水1周。患者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穿街走巷,贩卖爆米花度日。时

值新年,尤为辛劳,经常饮食失时,饥餐冷饮,更受风寒,遂以致病。又初因劳碌,未能及时就医,十余日后,病情加剧,始来求诊。就诊时证见脘腹痞满,疼痛拒按,时时下利,色纯青,气甚臭,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滑而实。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6,刘X X,女,30岁。 主诉:右下腹疼痛,伴发热2天。患者乃某公司打字员,平素不喜欢饮水,也较少参加体育活动,有习惯性便秘和腹痛病史。近来刚好遇中秋节,病者吃过多油腻食品和食过多月饼,加上劳累过度,以致腹痛加剧,遂来就诊。就诊时见患者发热,体温38~C,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喜屈而不喜伸,伸则痛甚,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7.梁X X,女,35岁。 主诉: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经水适断2天。缘患者一向月经不调,上周经来而劳累,自觉“外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咽痛。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而病未好转。遂至月经中断,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中烦闷,情志抑郁而默默不欲食,食后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8.何X X,男,28岁。 主诉:右胁疼痛,寒热往来,呕吐黄涎4天。缘患者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近日因饮食不节,加之感受外邪,而见右胁疼痛,恶&~nlgn~,寒热并作。曾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而未效。来诊时表现为胁胀疼痛,寒热如疟,发热甚而恶寒轻,口苦,胸膈满闷,吐酸苦水,甚则呕吐黄涎,巩膜微黄,小便黄短,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经方医案

少阴证:同事一狼疮女患者,近期天冷口烦渴,唇干,多睡困乏,言“气力不够,如七八十岁老者”,头晕,肢厥,仅手心汗,腹满,大便时干时稀,舌上苔滑,阳脉微弱,阴脉弦紧,血压偏低,此真少阴证,慎勿妄治也,予四逆汤温之,数服而愈。 寒客少阴:忆某年堂姐夫春节间饮酒及饮食不节,咽喉遂肿痛,或予抗生素口服,或以清热利咽成药,屡治乏效,迁延日久,苦甚。余曰:“咽为少阴经络所过,此为寒客少阴也”,与半夏汤少少含咽,数服而愈。 上热下寒证:上周门诊,一罗姓白塞病患者前来开益赛普,翻其门诊病历,已用该药半年以上,因既往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数年乏效,故而改用益赛普。然自言疗效仍差,口腔溃疡严重,疼痛剧烈,影响饮食和睡眠,苦不堪言,平素嗜饮,生活不规律。观其舌苔厚腻发黄,大便偏烂,为上热下寒,寒药或热药均不宜,唯寒热并用可一试,与甘草泻心汤,一周后复诊,溃疡已愈,颇喜,要求继续调理。更服一周,未发,遂予停药。半年后复诊仍无恙。 少阴口渴:近一周忙于抢救一消化系统受累的狼疮患者,始呕吐频,干呕至胆汁出,自利,躁烦,嗜睡,昏,肢厥,唇口干燥,烦渴,饮水不解反吐,经抢救呕利渐止,精神转佳,仍厥逆,时燥烦,烦渴持续不能缓解。此属少阴证。论曰: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予试以附子理中汤小勺频饮以防呕逆,孰料尽药后患者倍感腹温肢暖,口渴亦解。若非亲而验之,真不知参、附之神效! 水郁腹痛:忆读研期间,曾治一亲戚,产后缺乳,自以麦芽煎水服用,后腹痛甚,腹中水声如吼,无肢厥、心下悸、小便不利,数治终无效。此为麦芽寒水郁于腹中,故而得此疾,水去病自除。于仲景诸方中求之,此非五苓散、茯苓甘草汤所能当,乃以大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之,二服诸苦霍然。有前医未曾治愈者,偶逢而询之:“病何以愈?”亲戚即以我方予之,阅后感慨:”此经方也!“ 桂枝加附子汤:一类风湿关节炎女患者,年近五十,怕风,汗多,覆以衣被,不敢去之,此病何以得之?某年夏父生病住院,其去看望,途中热甚汗多,至病房空调下久坐后既得之,此为荣卫不和,予桂枝加附子汤服之,当晚即感身暖舒畅,而翌日已能去衣揭被。 类桂枝证:本周出门诊时,一狼疮患者食用小店炒粉后出现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周身不适,口渴,下利(臭秽),腹痛,苔白,脉促,此非太阳中风也,仲景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予大剂葛根芩连汤两付,翌日热退汗止,恶风消失,周身舒畅,唯腹痛明显,左下腹按之甚,续以桂枝加大黄汤而愈。 伤寒轻证:韶关的秋日忽凉忽热,昨日上半夜稍热,下半夜转凉,某赤身而卧竹席,遂稍感寒,晨起后头昏沉眩晕,身不适,微似有汗,为感冒轻证,午时予桂枝汤,小憩须臾,一身烘热,微汗而解。 和其荣卫,以通津液:邓某,我们风湿科一位狼疮患者,自诉便秘严重,一周方解一次,硬如羊屎,无恶臭,伴多关节烦痛,汗出,尤以胸背部为多,稍恶风,口苦明显,上腹顶胀,饭后尤甚,小便正常,苔白,脉细弱,予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服周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清晨皆有,上腹不适消失,自诉“消化功能已经正常”,喜来告我,我亦叹此方有良效。仲景于【伤

刘渡舟治疗心下痞、精神分裂症医案

刘渡舟教授,1978年任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并开始培养中医硕士研究生。1985年又成为全国第一批招收中医博士研究生的指导老师。他还任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中医学院学报》总编等职。在教学中,他辛勤工作,获得群众的拥戴。1983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985年又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从1978年至今,他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至今,任国务院学位评议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医学)成员,1987年以来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1991年更名为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人网站博采众家之长,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爱好者编辑大量医药文献,现转载刘老治疗心下痞及精神分裂症医案免费供同道分享,畅想传承之快。 案1:心下痞案:孙某,男,37岁。初诊日期:1993年9月26日。一年前患胃病,曾诊为“浅表性胃炎”。现心下痞满,时时恶心,噫气频频,大便溏薄。舌苔白而腻,脉弦而带滑。自诉有嗜酒之癖,辨证为酒湿伤及中州,脾胃升降失调,阴阳之气痞塞不通,而又痰气胶结,吴谦称为:“痰气痞”者是也。由于此证脾气不升则寒从内生,胃气不降则热从内起,因此治法若单纯治寒、治热、治虚、治实皆搔不到痒处。只宜调和脾胃,协调中州阴阳。《金匮要略方论》指示“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疏方:半夏15g,黄连10g,黄芩6g,干姜10g,党参10g,炙草10g,大枣7枚。患者服药4小时许,大便排泄出痰絮物,似涎如胶甚多,而恶心与噫气随之大减。服药3剂,病告痊愈。 按: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寒热错杂痞的代表方。方中用芩、连苦寒以降胃气;用干姜之辛以温脾;用参、草、枣以补虚;用半夏化痰和胃降逆以消痞。可见该方集寒热补消之药于一体,清上温下,辛开苦降甘补,以达到恢复脾胃升降之目的。尤以半夏重用为君,独具涤痰开结,和胃降逆之功,正是针对痰气痞而设。故患者服药后大便排出痰絮物是不足为奇的。 案2:精神分裂症案:曲某,男,27岁。初诊日期:1991年5月29日。其母代诉:因发高烧送医院急诊。在医院狂躁不安,打骂医生,不接受治疗。西医诊为“精神分裂证”。刻下,患者精神不安,视、听、言、动,时慧时眯,烦躁而又善悲,五天彻夜不眠,大便数日未解,且泛恶不欲食。脉弦按之有力,舌质红、舌苔黄而中褐。脉证合参,证属肝胃气火交郁,火热上扰心神而致。其大便不通,舌苔黄褐则主阳明里实已成。治法:疏肝清热,兼下阳明之实。拟大柴胡汤:柴胡18g,黄芩10g,大黄2g,枳实12g,白芍10g,半夏15g,生姜15g,大枣7枚。药服2剂大便得下,烦躁得减,但舌苔尤未退净。又继服3剂,大便又泻,舌苔方得退净,且有食欲,情绪稳定。唯夜间少寐,转用丹栀逍遥散(改为汤剂)以善其后。 按: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并病。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方中大黄配枳实可泻阳明与少阳之实热;芍药配大黄酸苦涌泻,能土中伐木,以平肝胆之逆。综观全方,既疏利肝胆之气滞,又荡涤肠胃之实热;既治气分,又调血分,因此对于气火交郁之精神失常及多种急腹症功效卓著。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讲解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解析 (2020-1-2整理) 序言 郑卢扶阳医学给傅老师最大的几点启发就是: 一、治疗任何病,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治疗次第,一方一法不现实。扶阳医学治疗次第,用傅老师的话总结就是:有邪去邪、无邪建中理中、最后益肾填精。所以,我们的处方是“套方”,也就是一整套的处方,完全按照治疗次第来开具,并非一方一法来治病。 二、扶阳医学把治病提升到“法”的层次上面了。如:切脉表证阳虚桂枝法、切脉里证阳虚附子法、表里皆虚应用附桂法、其他情况非附桂法。还有近期临证过程中经常应用的“黄连阿胶汤法”、“镇八方之法”、“藿香化湿法”、“川乌法”、“乌梅综合填精法”、“四逆填精法”等等,都有其不同的舌脉证运用指征,效果显著。 三、在脉法药一体论的基础上,又糅合了舌诊,也就是所谓的“舌脉症药相应学”,这在临证中对于临床疗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我们中医四诊中的“望诊”颇为重要,其重中之重就是“望舌”。舌象的全息理论能够反映几乎人体所有五脏六腑生理病理变化,对于指导临床辨证、立法、遣药、处方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在傅老师近期的临床过程中非常多见,且病人信赖程度大大提升,医患皆满意。 根据一个外地朋友所做的统计:在傅文录老师这里开具的“套方”,经过病人二至三个月的服用,随访50个病人家属,反馈信息说八成以上疗效显著、达到预期目标;少数病人的处方略做调整以后,九成以上的病人都非常满意。在这些病人里面,好多都是久病多年、八方寻访名医治疗,疗效一般的患者。所以说:在我们这里,只要您有信心,大夫就有信心!!

1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解析(一) 原创:傅大夫中原火神傅文录 2019-05-28 早期并失眠案 孙某某,男,53岁,河南平舆县人,2019年4月6日就诊。 病症:多年乙肝大三阳,最近发现化验肝甲胎蛋白AFP14单位,在省市级医院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癌,但目前只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其余治疗方法尚未采用。患者多次提到睡眠比较差,每天晚上1~3点必醒,醒后难以入睡,吃饮正常,胃酸胃胀,大便每天如常,小便黄,出汗多,手脚不凉,冬天怕冷,身困乏力,胸闷气短;舌尖红伴有郁热点,右侧肝郁线上突起小块样物,心区凹陷,右手关脉浮,沉取滑弹指,寸滑,关湿滑滞,命门重按无力,左手脉滑浮滑,沉取滑稍劲,寸细滑弱滞,关洪无力,膀胱紧,尺弱短。证属阳虚郁滞、经络不通,治宜扶阳抑阴、温肝通络,处方用药:处方一:黄连10g,丹参20g,黄芩15g,木瓜20g,炙甘草15g,党参30g,制附片15g,肉桂10g,瓦楞子15g,柏子仁20g,生龙牡各45g,砂仁15g。3付。 处方排序:黄连、丹参、黄芩、木瓜。炙甘草+党参+制附片+肉桂、瓦楞子+柏子仁、生龙骨+牡蛎+砂仁。 处方点评:处方是扶阳医学黄连阿胶汤法(黄连、丹参、黄芩、木瓜),降离火、安心神;加炙甘草+党参+制附片+肉桂温坎水,以配全前面形成坎离既济、水火交融之态势;瓦楞子+柏子仁加化痰制酸、安神棕魄;生龙骨+牡蛎+砂仁协调阴阳、纳气归正,以使阴阳合二为一之功。 处方二:硃茯神30g,琥珀15g,砂仁15g,藿香15g,青皮15g,厚朴15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苍术15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瓦楞子15g,山萸肉20g,党参15g,鹿角霜30g。5付。 处方排序: 硃茯神+琥珀、砂仁、藿香、青皮、厚朴、淫羊藿、炙甘草、苍术。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党参+山萸肉+鹿角霜。

李仝中医治疗前列腺癌医案分享

李仝中医治疗前列腺癌医案分享 前列腺癌是原发于男性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其好发于60—80岁男性患者,40岁以下者罕见。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医学属“癃闭”、“结”、“血淋”、“劳淋”等。李仝教授认为生殖系统肿瘤部分因阳虚,小部分属寒湿所致,而以湿热致病为最多。今天给大家介绍前列腺癌的因机症治以及李仝教授对其临床治疗的综合辨证。 验案举隅:患者,男,78岁,于2009年明确诊断为前列腺恶性肿瘤,并于2018-4-27来北京泰和国医肿瘤科就诊。首诊时以腿疼(西医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夜尿多,大便稀,乏力,舌暗淡,苔白腻稍水滑为主要临床症状。李仝教授辩证为阳虚寒凝证,处以真武汤加减治疗,经两年持续治疗后患者自述症状均好转,现扔于我院维持治疗。现症见乏力,动则气短,畏寒恶热不明显,全身酸痛,口干口苦,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食欲不振,纳少,大便干,常用开塞露,小便黄,近期体重下降5KG。李仝教授认为此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气亏虚、肾阴不足为主,兼见湿热之象,治当以扶正祛邪,从脾、肾培补先后天之本,辅以清热利湿、解毒抗癌之药。 治疗:李仝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大体将其分为四种证型进行处方施治。一、肾气虚亏证当滋阴补肾、益气健脾,方用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加减;二、湿热蕴积证当利湿清热、散结通水,方用八正散加减;三、瘀血内结证当活血化瘀、通水消结,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四、脾肾两虚证,当益气补肾、抗癌消癌,方用参芪蓉仙汤加减。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脾、肝、膀胱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具体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析:一、年老体弱,肾元亏虚;二、饮食不节,脾虚不升;三、嗜食辛辣,湿热下注;四、七情内伤,肝郁水停;五、败精不去,瘀热交结。 遂处方: 茯苓15g 白芍15g 炒白术20g 生黄芪50g 木香6g 砂仁10g 生杜仲15g 益母草15g 续断15g 莪术15g 炒麦芽15g 鸡内金15g 火麻仁30g 生薏仁30g 枳壳10g 陈皮10g 酒苁蓉15g 升麻10g 仙鹤草30g 石斛10g 枸杞子10g 黑顺片15g白花蛇舌草30g 李仝教授用药思路 方中以黄芪、白术、白芍、茯苓健脾益气利湿;杜仲、续断补肝肾培元;黑顺片祛寒湿止痛;久病伤阴,加之秋燥,遂用石斛、枸杞养阴生津;仙鹤草补虚收敛止血;白花蛇舌草、黑顺片一热一寒,解毒抗癌祛湿;火麻仁、酒苁蓉润肠通便,以使邪有出路;枳壳、升麻、

名家医案讨论

《名家医案讨论》 (《孔氏医案》卷一 孔继菼治痹证案 龙尚宾,久病不痊,历数年矣。乙卯秋,诣予求治。手持一纸,细载病症及缘起甚详。阅之,为头眩,为心跳,为烦,为悸,为不寐,为胸腹痞满,为胁下嗔胀,为逆气串疼,为喉中生疮,为小便短涩,为往来寒热。又有云,时而一线凉起,自胁下上达胸喉,顷之,口舌俱凉,面上脉络亦因凉而紧缩;时而一片热起,自脐下上达胸膈,顷之,面目俱热,身上脉络因热而麻动。又或有时凉气外达于脊背,热气下达于足股。此外如畏恶风寒,是其常有。滑精便溏,亦其间见者。通计一人之身,变症丛出。而其因或风、或寒、或饮冷、或热灼、或劳苦气怒,亦缕缕备载不一类。诊其脉,弦细结数,不匀不净。予曰:此病从未经见。寒为真寒,热为真热,实为真实,虚为真虚。治彼则碍此,而又胶结错杂,无游刃处,何由得窍却而导之。辞不能治。龙谆恳,语甚恺恻。予曰:曩服何药?曰:清解、疏利、补阴、养阳,备尝之矣,总不得效。 予为再三踌躇,乃议曰:据症虚实寒热俱有,究之虚寒多而实热少,法当偏用温补,然他症不足虑,喉疮已数年矣。若更发动,其变何可复言?夫少阳者,阴阳之关键,内外之枢纽也。今姑从少阳立治,和解阴阳,宣通内外,主以辛温,而以清凉为监制,其可乎?然亦自渐模棱矣。疏方与之,数日复来就诊,往返数次。予赴曲阜,龙乃就医于他处。次年复来求治。又随予至曲阜,假馆药室者数月,病亦渐渐减矣。其夏予归滕,又随予归,予乃疏攻水方,去其水积。至七月,计方近二十易,为时阅十月矣。 时龙僦居近于予,往来甚频。一日就诊,予谓龙曰:吾今识君症矣,其痹病乎?风寒湿三气俱有,而又分舍于经络脏腑之间,故其症错杂而难辨。幸前药不甚刺谬,不然且殆。夫痹虽外邪,而其寒热虚实亦随人之形气为变观者也。今试以经之痹论,证君子病情。烦悸痞满,(嗔)胀串疼,大便溏泄,小便短涩,脏腑之痹也。邪盛于内而里气虚,于是头眩心跳不寐之症起矣。时而凉起,时而热起,游行于胸腹头面,衍溢于脊背足股,经络之痹也。邪盛于外而表气虚,于是往来寒热,畏风恶寒之症起矣。惟喉疮系热药所为,滑精亦虚热所致,二症不在痹数,幸已就痊。然病之传变,何所不至,提纲挈领,论症之要,若必刻鹄求似,无从索解人矣。予为君从痹症论治,当保必效。且君自项以下,皮肤干燥而强涩,从无点汗,亦此症也。痹病及于皮矣。不从汗解,病何由尽?乃用小续命汤,主以麻、桂,托以参、芪,和以归、芍,领以附子,监以石膏,一剂汗及胸,三剂汗至脐,七剂汗遍小腹,下达阴股,诸症霍然矣。复为定丸方滋养,由是遂健。 噫!治病而不识其名,从何处着手?犹幸龙坚于相信,故终可收功。然使早从汗散,病愈多时矣。暗室孤灯,久而复明,则从前之模棱处治,谁之咎也?故存此以志予过。并望高明之士,慎勿以暗处摸索,转咎沉疴之不起也。

王孟英医案分析

王孟英医案分析

原文 何氏妇年未四旬,于庚戌冬患腹胀善呕,或云寒凝气(否)滞,宜吸鸦片烟以温运之,及烟瘾既成,而病如故。或云冷积也,莫妙于(渐断)蒜罨。往夏遂以蒜杵如泥遍涂脊骨,名曰水灸。灸后起疱痛溃,骨蒸减餐,其胀反加,经乃渐渐。招越医庄某治之,云劳损也,进以温补,病乃日甚。复邀张凤喈(jie)、包次桥、姚孟斋诸人视之,佥云劳损已成,或补阴、或补阳,服至冬令。便泻不饥,骨立形消,卧床不起。今春请神方于各乩(ji)坛,皆云不治。其夫因蒲艾田荐于许信臣学使,随任广东,家无主意,束手待毙而已。蒲闻而怜之,为屈孟英一诊,以决危期之迟速,初无求愈之心也。切其脉弦细数,循其尺索刺粗,舌绛无津,饮而不食,两腿肿痛,挛不能伸,痰多善怒,腹胀坚高,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昼夜殿屎,愁容黎瘁,小溲短涩而如沸,大便日泻十余行,脉色相参,万分棘手,惟目光(相凌)炯炯,音朗神清,是精气神之本实未拨。病虽造于急中之急,却非虚损之末传也。殆由木土相凌,为呕为(瞋)胀,洋烟提涩其气,益令疏泄无权,蒜灸劫耗其阴,更使郁(热闪烁)攸内烁,进以温补,徒为壮火竖(贴)帜而涸其津,溉以滋填,反致运化无权而酿成泻,固之涩之,煞费苦心。余谓赖有此泻,尚堪消受许多补剂,纵临证心粗,不询其泻出之热而且腻,岂有肾虚脾败之泻,可以久不安谷而延之至今乎?夫人,气以成形耳,法天行健,本无一息之停,而性主疏泄者肝也,职司敷布者肺也,权衡出纳者胃也,运化精微者脾也,咸以气为用者也。肝气不疏,则郁而为火;肺气不肃,则津结成痰;胃气不通,则废其容纳;脾气不达,则滞其枢机,一气偶愆,即能成病。推诸外感,理亦相同,如酷暑严寒,人所共受,而有病有不病者,不尽关乎老小强弱也,以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使其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今气愆其道,津液不行,血无化源,人日枯瘁,率投补药,更阻气机,是不调其愆而反锢其疾也。疾日锢而腹愈胀。气日愆而血愈枯,或以为干血劳,或以为单腹胀,然汛断于腹胀半年之后,是气愆而致血无以化,非血病而成胀矣。既胀而驯致腿肿筋挛,不可谓之单胀矣。肿处裂有血纹,坚如鳞甲,显为热壅,不属虚寒。借箸而筹,气行则热自泄,首重调愆,展以轻清,忌投刚燥;热泄则液自生,佐以养血,须避滋腻,宜取流通。徐洄溪所谓“病去则虚者亦生,病留则实者亦死”。勿以药太平淡,而疑其不足以去病也。艾田云:薛一瓢谓“人须修到半个神仙身分,才可当得名医二字。聆君妙论,不愧名医”。于是以沙参、竹茹、丝瓜(汤煎药)络、银花、楝实、枇杷叶、冬瓜皮、黄柏、当归、麦冬、枸杞、白芍出入为方,用水露煮苇茎、藕汤煎药。服四剂,脉柔溲畅,泻减餐加。乃参以西洋参、生地、黄连、花粉、薏苡、栀子之类,又六剂,舌色渐淡,腿肿渐消。服至匝月,忽然周身汗出溱溱,而肿胀皆退,舌亦津润,皮肤渐蜕,肌肉渐生,足亦能伸,便溺有节。并不另授峻补,两月后可策杖而行矣。天时渐热,服药已久,以虎潜丸方熬为膏,用藕粉漂捣成丸,因丸剂皆药之渣质,脾运殊艰,孟英凡治阴虚须滋补者,悉熬取其精华,而以可为佐使者和之为丸,

刘渡舟经方医案

刘渡舟经方医案 l、桂枝汤证 (1)时发热自汗出案 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 12枝炙甘草6克二剂。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 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 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 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

小儿食积医案一则

小儿食积医案一则(zhujie) 标签:食积拉稀呕吐分类:关于孩子2010-10-28 12:21 10月28日中西医高手zhujie在Q群中分享了他治疗自家的小朋友的一例医案。 因为喝了营养快线食积导致的呕吐下利。算是现在常见的小儿急症了。分享如下: 我家娃娃到他姥姥家去住几天,电话告知,天气变冷,受寒了,呕吐,下利,电话告诉用葱豉汤,吃了仍吐,一夜吐4次,下利一次,只要一吃东西就吐。 今日过去,以为胃肠型感冒,路上买了桂枝汤加葛根,到家见正喂米粥,喂完1分钟就吐了出来,无精神,问有汗没有,姥爷说盖被子会有汗,体温不高,此时小娃便便,水屁同出,动静很大,心中疑惑不是桂枝汤证,摸脉数,滑利甚,考虑是食积伤食,脉滑为积(痰,湿,水,气,火,血,孕,瘤都是积,也都会成积),再问口气,臭,予大黄20炙甘草5枳实1厚朴1煮水喂约20毫升,须臾吐出药汁,又吐出白色奶状物,闻气味象营养快线,吐尽后要喝水,喂葡萄汁兑开水约100毫升,未吐,然后要吃饭,给米粥小菜,尽一碗,睡去。现在睡的正香。 这病如果到医院,不用说,挂水点滴,补充液体糖分盐分,还要加抗生素,蒙脱石剂收敛大便,乳酸菌制剂服用对付腹泻,有的还会给小儿醒脾补脾利消化的药,针对呕吐还会给654-2,胃复安,如果我用西医治疗,不会用抗生素,会只给肠胃动力药如吗丁啉,西沙必利,但是不能保证将积食排掉,而且要让她再泻几次,还要用蒙脱石收敛大便。 现在用中药,一剂就行,还大大减少肝肾代谢药物的负担,而且少受了很多罪,因为小儿要打头皮针,血管不好找,有的还要剃掉一些头发,真是折腾小孩又折腾大人。 现在真是体会到古人所说的“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

卢铸之医案

卢铸之医案------治疗子宫癌瘤的体会 子宫癌瘤是妇科中常遇到的疾病之一,祖国医学,称之为徵瑕痞块。此病之起,多由月信愆期而来,月信愆期之原因,甚为复杂。有由月信时六淫相扰而病的,有由七情六郁相扰而病的,有由男女房事不瑾,或由产后恶露未尽而病的。病因虽殊,总以月信时期不知避忌,防护疏虞所致。病后治疗不当,久久酿成徵瑕痞块。因而内之五脏六腑,互相不调,疼痛难安。外之筋骨肌肉亦受影响,渐渐憔悴,更兼营卫不和,恶寒发热之象。治疗之法,当以调和气血,助其生化,使阳能化阴,阴能附阳。则一切阴凝,自然消化。兹将我治疗子宫癌瘤的三则验案,介绍出来,就正高明。 (一) 向文珍,女性,27岁,四川籍,住成都市文庙后街76号,于1953年5月13日因为月经久停不行,腹部胀痛,食眠不得,乃入成都市华西庙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经该院诊查后,认为所患系恶性子宫瘤。用镭电深电,二便因此闭塞不通。复用浣肠法,二便仍然不通。住医院数月,病势日重,遂送回家调养。经徐少伯君介绍,邀我诊治。 查其面色枯槁,形容憔悴,呻吟不已,细问情由。生子之时,恶露未尽,房事不谨,精淤相裹,时常隐痛,已经数年之久。诊其脉息,二尺坚沉,二关紧急,二寸浮空。与面色情由相对,是阳虚阴盛,阻碍冲任之机。 根据以上诊断,首先拨通阴阳道路,使脉道通调,然后用阳化阴之法,使阴凝易解,阳气易行。 第一次处方:制升麻四钱,老寇(带壳)五钱,西砂仁壳三钱,茅术三钱,广紫苑五钱,炙甘草两钱,灶心土一块。 服后打嗝放屁,小便较前通利,解大便一次,饮食略增。 第二次处方:制附片一两五钱,朱茯神五钱,老寇带壳五钱,西砂仁四钱,制升麻五钱,炙甘草两钱,葱白5根 服后饮食睡眠较前好。二便已经不觉得闭塞,腹部胀痛稍减。 第三次处方:制附片二两,白术四钱,制升麻五钱,杜仲六钱,砂仁四钱,朱茯神五钱,潞党参五钱,炙甘草两钱,生姜一两 服后腹胀痛更减,食眠更进。 第四次处方:制附片二两,白术五钱,上安桂三钱,砂仁四钱,筠姜六钱,南藿香五钱,潞参六钱,炙甘草两钱,生姜一两 服后下瘀血块甚多,腹痛大减,能下床步行 第五次处方:制附片三两,砂仁六钱,卢巴六钱,杜仲一两,补骨脂六钱,麟麒竭三钱(冲服),潞参八钱,制升麻五钱,朱茯神五钱,炙甘草三钱,煨姜二两。 服后腹不痛不胀,二便如常,精神增长,心志愉快,其他症状都消失。 (二) 王如清,女性,49岁,安徽籍。住成都市红墙巷63号。于1955年5月8日,因月经错乱,时有白带或黄水,或清水,或瘀血。少腹内觉有包块几个,食眠均不如常,大便闭塞,请中医诊治,未得效果。乃入成都市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该院检查后认为所患系子宫癌------患者感觉气坠异常,疼痛难安。更该院诊查,谓所患乃系肠瘤,瞩其另请中医,因此出院,邀我诊治。 查其面色,印堂与山根,青黑相阻。子处与膀胱,阴云四扰。是为生者不生,化者不化,地道将坏,冲任不调。诊其脉状,两尺脉沉滞,两关脉紧缩,两寸脉虚浮。问其情由,据云初因月信愆期,是由1954年8月开始的,气候渐渐变生其他症状,食眠难安,病程将近一年,现在则气往下坠,疼痛难忍。 据以上判断,知其由经信终了之际,突被寒湿与气,凝于胞室,久久不解,酿成下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目录 (1-10辑共127本书)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二,三辑(47本) 1《中医临证备要》秦伯未著;2《施今墨临床经验集》;3《蒲辅周医案》4《蒲辅周医疗经验》5《岳美中论医集》;6《岳美中医案集》;7《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8《钱伯煊妇科医案》;9《朱小南妇科经验选》10《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11《赵锡武医疗经验》;12《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13《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14《中医入门》秦伯未著。15《章太炎医论》16《冉雪峰医案》17《菊人医话》18《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9《刘奉五妇科经验》20《关幼波临床经验选》肝病专家。21《女科证治》钱伯煊,妇科专家。22《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焦树德著。23《读古医书随笔》李今庸著。24《金寿山医论选集》25《刘寿山正骨经验》骨科专家。26《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眼科专家。27《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针灸专家。28《内经类证》秦伯未著。29《金子久专辑》30《陈良夫专辑》。31《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伯未编。32《清代名医医话精华》秦伯未编。33《杨志一医论医案集》34《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蒲辅周编著。35《赵绍琴临证400法》36《潘澄濂医论集》37《叶熙春专辑》38《范文甫专辑》39《临诊一得录》凌云鹏著40《妇科知要》徐荣斋编著。41《中医儿科临床浅解》王伯岳编著。42《临证会要》张梦侬著。43《伤寒擎要》刘渡舟等编著。44《金匮要略简释》秦伯未编著。45《金匮要略浅述》谭日强编著。46《温病纵横》赵绍琴等编著。47《针灸临床经验辑要》针灸专家焦国瑞著。

第四集(共6本)方药中专辑 48医学三字经浅说49温病条辨讲解50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51辨证论治研究七讲52医学承启集53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 第五集本(共19本) 54《医学特见记沈绍九医话》邹慎;55《应用验方》黄竹斋;56《金厚如临床经验集》北京市儿童医院;57《著园医话》杨熙龄;58《中医外科证治经验》段馨亭;59《妇科心得》陈稚泉;60《小儿诊法要义》何廉臣;61《现代医案选》肖龙友;62《马培之医案》马培之;63《六因条辨》陆廷珍;64《妇科经验良方》扬扶国;65《泊庐医案》汪逢春;66《治验回忆录》赵守真67《上海名医医案选粹》冯伯贤;68《中国针灸学》张效霞;69《内科纲要验方类编》秦伯未70刘奉五妇科经验71金针秘传72证治经验 第六集(共11本) 73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74潜厂医话;75东垣学说论文集;76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77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78中医膏方经验选;79温病浅谈;80杂病原旨;81医中百误歌浅说;82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83赵文魁医案选; 第七集(共15本缺2本) 84清宫代茶饮精华;85清代宫廷医话;86中药的配伍运用;87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88伤寒论类方汇参;89针灸歌赋选解;90常见病验方选编;91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92罗元恺论医集;;93金匮篇解;94新编经验方;95中医实践经验录;96杂病论方证捷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