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贫困山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在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同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大多数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依旧缓慢,教育问题有待探讨。从温饱到教育,乃是一个巨大的跨步,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系列问题存在诸方面的现状。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一、经济落后的因素导致了教育意识的淡化。

据调查发现,在贫困山区农村,广大群众除了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多余资金,因此就对送子女入学产生困难,导致了入学率不达标。据巧家县铅厂乡2003年统计情况看,适龄儿童的总数为2408人,已入学1860人,但辍学60人,未入学548人,在未入学的儿童中大多是家庭经济贫困所致,由于家庭贫困,家长力不从心,不得不让子女辍学或根本无法送子女入学。

二、家长素质差,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观念不明确。

在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打柴养家糊口,孩子只要写得起名字、认得厕所、算得清所谓的“帐”就行了。读书有出息除非是祖坟埋得好,什么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等全不理会。有的还说只要有力气,出卖劳动力的活有的是,子女不读书可打工、种地,为家里早作贡献比读书更划得来。这种既封建又愚昧落后的思想,阻碍了孩子入学,害了不少孩

子。另外干部思想僵化,基层党政领导有“建校不如建厂”的观点,总认为学校投入见效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没有经济收益,因此重视不够。没有“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能办好学校的。

教师思想保守,许多教师知识老化,对教材改革和知识更替束手无策,发出了“越教越不好教”的哀叹,你劝他进行学历进修,他说:“怕花钱”,叫他外出参观或教学观摩,他说:“怕提帐”,真是难以对待。

在素质教育的劲风激荡之际,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在挣扎,一时还难以突破旧有的局限。

三、学校负债,政府负债。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学校,购臵教育设备,以至于教育负债有增无减,有的乡镇贷款超过四佰万元,每年的利息都可建一幢教学楼了。当地政府又无法拿出更多的钱办教育,学校自身还要投入资金搞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这样,政府负债,学校负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在整个教育的头上,真正举步艰难。要改变这一现象,唯有国家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才能解决当地落后面貌。

四、没有真正实现校长负责制。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辆马车,一所学校就应该是一个马车队。这车队的总指挥——校长,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这作用。在体制改革后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本不能真正地实行校长的人事权、财经权。特别是人事权上,虽已经提倡竞争上岗,可在农村

地区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还是上级部门安排谁来谁就来,这样不合学校实际,充分使得人才搭配不合理。学校的经费也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人事权、财经权不能够自主,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决策权、管理权,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阻力也就大了。当然还有一些学校的校长认人为亲,思想保守、落后,没有办学新理念,使得学校发展缓慢。

五、教师生活工作环境条件差。

农村教师条件艰苦,不少学校无住房或两三个教师拥挤一室。因此,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工作动力,教书育人会导致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有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教师提供较好的生活及工作环境,使之能安居乐业,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六、难以脱离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未健全。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地区,学校仍在尽全力办重点班、复读班,“狠抓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中的分数看成第一位,甚至没有按教学计划开齐课程,或开足课时,与升学统测无关的课不开不上,片面追求期末统测、统考成绩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在沉重的毕业负担中艰难跋涉,在“书山学海”里扼杀了潜能和灵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改变教育评价体系,用多种方法全方位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改变过去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方法——学生成绩。

所谓新体制评价体系针对指素质教育,旧体制评价体系指应试教

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旧的评估体制完全打破,新的评估评价体制还未健全。出现一个断层,从事素质教育工作没有评估的导向性。专家学者又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就给从事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造成理论上的误区,既想参照又怕盲从。因此只能在这断层的工作中探索,致使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从八十年代提出到现在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了。但广大农村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有的还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增开了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等课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还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减轻对学生教学质量的要求,不在要教学质量。这样不但搞不好素质教育反而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不能结合贫困山区具体教育现状,实施起来也像盲人走路一般的困难。

七、师资紧缺,教师素质不高。

由于贫困山区大多数农村环境恶劣,一些教师不安心工作,教师非常缺乏,只好请当地的初中毕业生、甚至是小学毕业生担任代课教师,多数公办教师为民师转正,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太少。导致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特别是农村一师一校的校点较多,再加上大多数农村学生厌学习惯的影响。因此,造成教学质量普遍偏低。

八、学校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混乱,没有竞争激励机制,表现为制度不建全,先进的办学理念无法推广,有的还用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摸式,特别是考勤制度,教师竞争上岗等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使学校

管理无法进步,多数学校在职称评定、教师评优等还在论资排辈,没有体现能者上、贫者让的原则,竞争机制难以实现,几乎在吃大锅饭。

九、教研教改流于形式。

在贫困山区学校搞教研教改,基本上还在是组织几个教师听课、说课,写出总结完事的形式,没有明确的课题,没有研究成果,最终还是跟不搞一样。据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所谓的教研教改,就是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不能更深入地进行,也不能落在实处。

面对贫困山区,面对教育大势,面对育人现实,要做好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找准突破口,建立建全评估机制。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从全国教育看,有的地区、有的学校已经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而且办出了特色,素质教育促使教育有声有色,颇有成就。而贫困山区,由于经济等诸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必须合理运用“希望工程”,“教职工捐资”等多渠道资金助学,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的经费保障机制,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创建教育大环境。让贫困山区孩子先有学可上,有学能上,逐步实施素质教育。

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科研兴校。

学校的生存靠常规管理,学校的发展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提高办学效率,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实施科研兴校,必须要紧紧抓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一有利时机,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多种渠道,各种方法,不同手段,使教师自觉树立质

量意识,创一流教育服务意识,努力营造一个教师人人心系科研,个个积极主动参与科研,随时随地琢磨科研,求真务实地开展科研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各种培训或走出去,或请进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另外贫困山区要大胆地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班子体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职责制、绩效工资制落到实处,坚决引进课堂教学改革,革出陈旧的“填鸭式、注入式”,代之以清新的成功教学、愉快教学、发现教学,坚决改变“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不良现象。因此,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只有改革才能兴校。

三、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开源节支,为山区教育提供有利的经济保障。

各级政府应狠抓农村教育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卓有成效地增长,确保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安居乐业。花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为全面推进贫困山区教育提供切实可靠的基础。学校也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努力开展勤工俭学,充分利用每一分钱来开办教育。有了经济作保证,教师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齐心协力,拼搏进取。如果这样,一个辉煌的教育时代必将到来,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才能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切实解决中小学学生失学问题,提高贫困山区教育教学质量,许多孩子有粮时上学,缺粮时回家,农闲时上学,农忙时退学。解决失学问题,首先是加大政府行为力度,加强过程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其次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尤其是学籍管理上,一要坚持考勤制度,二要适当控制升留级比率;再次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对孩子具有感召力、吸引力。

四、当地政府部门要多方面扩大就业渠道,为山区学生创造就业的机会。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这表明我们国家正在赶上发达国家。但我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学生也大多是农村孩子,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农村学生读书受教育的机会较少些,表现为最多初中毕业就只好辍学了,其中少数家庭好一点的能上完高中,能上大学就读的人更是为数不多了。加上这几年中专、大专不包分配工作了,许多农村学生感到读书不读书都一样。家长认为子女即使中专、大专毕业还是不能保证分配工作,因此孩子只能读完小学,最多到初中毕业打工、种地就可以了。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具有的社会局限性和时代性。以前我国的人才少,需求大,到九十年代还实行中专毕业国家统一分配,广大农村学生,无论家庭有多困难,只要能读完中专就跳出农门,那时农村孩子读书的积极性比较高。而21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劳动就业已经不在是国家安排的事,而是靠从业者知识、技能等全方面的竞争;而山区孩子因为受教育的机会少,没有过多的知识,更不能掌握过硬的技术、技能,因此就业的机会也就少了,在劳动力市场上就几乎没有一点优势,只能去干出力气的活儿了。这样看农村教育只能停滞于小学教育,最多能到初中,它和城市教育相比,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受教育者对象的不同,教育所面临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要消除这一差别,只有扩大

就业渠道,多为山区学生创造就业的机会。

五、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学校校长的管理。校长作为一校之长,学校的好坏可以说,许多因素取决于校长,校长的办学思路正确,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方法得当,学校就有发展前境。反之,如果一个学校校长思想保守,没有开拓精神,老气横秋,那么他所领导下的学校可想而知。

其次是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学校如果没有竞争,就好比一潭死水,终有一天会干枯,因此建立学校竞争机制,使学校充满生机活力,让教师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不断适应社会的发需要,待到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适合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展农村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顾远明、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关文信《当代教育新视野》,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吴选熙《教学与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期。

4、冯平《评价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1版。

5、张晖《我的教学观》,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5月。

6、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7、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第

3次。

8、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9、柳斌、高长梅、白昆荣《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10、裴娣娜《教育科研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 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 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 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 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 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 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 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 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 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 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 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 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 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 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 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 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 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 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 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 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 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 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 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分析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2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如果有?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把?如果有?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个温暖的午后?如果那是?个你不熟悉的家,你会不会把善良当做路牌?如果这是?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在彷徨? ——电视节目《变形记》摘要:本文是对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与简要总结,冷静、客观分析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表达感想与感悟。 关键词:农村教育社会改革 (一)、农村教育大环境分析 1、教学基础设施落后 7月15号,我走访了xx小学和xx中心学校,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的硬件实施、软件实施存在严重不足。例如,体育场地建设滞后,球类场馆仅篮球场一块,且为硬质水泥地,篮板、篮筐已年久未修。操场由小碎石铺成面积有限,单杠、双杠等健身锻炼器材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住宿条件也不容乐观,一间宿舍平均住16人,且无独立卫浴。学校信息教学设施缺乏,电脑数量有限。教师水平较低,且存在较严重的优秀教师人才流失问题,老师的课题研究、学科交流数量有限。总之,这方面是农村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

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须高度重视。 2、家庭教育环境 在农村,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筛选器”的功能,又具.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重要地位。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当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最新文档

当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 当前农村中小学在面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情况下,由于思想准备不够、理念转变不够、行动迟缓等原因,素质教育收效甚微,危机阻碍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学生素质现状 笔者通过走访部分中小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了解到农村中小学一些学生的素质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存在着较为危机的问题。一是道德素质较差。二是心理品质较差。三是创造能力较差。 二、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对策 顾明远说素质教育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德育为先,二是能力为重,三是全面发展。详尽来说,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就目前农村中小学生素质现状来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思想品质教育。人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教育培养的。在学生的各项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摆在首位的。一个人其他方面的素质再优异,倘若是非不分、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怎么会是个有用之才呢?有个形象的比喻十分牵强:“孩子的智力不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而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品德的好坏关键是要靠从小养成。因而,中小学应把学生的品德培养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制定中小学生德育详尽标准,开展行之有用、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通过看得见的养成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感,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心理康健教育。“重智轻德”的教育误区,造成当今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康健,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且朝低龄化发展。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农村中小学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例外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学校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情绪、增强受挫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金凤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

附件: 金凤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 校基本办学条件2018年度自查报告 自2014年实施“改薄”项目以来,金凤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关于编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优化调整中小学布局,实施“三通两平台”工程,完善学校设施设备、彻底改善辖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扎实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现将2018年自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辖区现有所属中小学校28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25所。在校学生26779人,中学2995人,小学23784人。专任教师1122人,初中178人,小学944人。自2014年改薄项目实施至今,自治区批复我区的改薄项目学校9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8所。新增学位1391个,新增校舍面积40943平米,总投资3.2814亿元(其中:改薄资金投入9388.16万元,市、县区配套2.342584亿元)。 二、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

1.在改薄项目实施的5年过程中,所有新建项目校舍及辅助用房均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类别进行建设,无一例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全部按照综合防灾要求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进行设计。对于个别学校鉴定出的D级教学辅助用房危房,已采取封存停用措施,并上报金凤区政府进行有计划地拆除翻建。 2.金凤区辖区各中小学校舍楼梯均满足学生上下楼梯,无拥挤现象、应急疏散通道不存在安全隐患;2014年“全面改薄”项目实施后新建的校舍,楼梯设置均按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规定设计。每幢新建筑物均设置2部楼梯,楼梯坡度不大于30度,楼梯坚固耐用,护栏坚固耐用。 3.辖区中小学教学和生活用房室内外墙面平整,无钢筋等明显尖锐突出的物体,室内电线的导线无裸露现象,无触电等安全隐患。教室、宿舍窗台高度符合安全标准,不存在松动、缺失、损毁和其他安全安全隐患。 4.辖区中小学普通教室等教学用房均设置日光灯,自然光线不足时有可用的日光灯照明补充且亮度适宜学生阅读。 5.单人桌(椅)每套坐一名学生,双人桌(椅)每套坐学生人数不多于桌(椅)设置的座位数,课桌椅配备符合相应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生长要求。 6.辖区各中小学均已全部配备具备书写功能的大尺寸平板电视设备替代黑板功能。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 农村幼教现状对策 [摘要] “把教育的视线延长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不久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发出了这样急切和郑重的呼唤。 100年前,同样的一个金秋季节,中国第一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幼儿公共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在武昌诞生。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的幼教从以往自发、封闭的家庭教育形态走向社会。中国幼教社会化的第一步,可以说完全是以西方为摹本的。但是100年来,以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为代表的中国幼儿教育先驱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朝着“中国化、大众化、科学化”的方向展开了持久而艰苦的探索历程。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又发展到什么状况呢?以美国为例,美联邦政府与国会对学前教育愈来愈重视。白宫于1970年和1981年两次作出决定,把发展托幼事业作为国家最重要最迫切的需要之一。1979年国会通过了《儿童保育法》,1990年通过了《儿童早期教育法》,同年还通过了《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前总统布什于1989年召集全国50个州的州长研究制定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其中第一项是:所有美国儿童都要有良好的学前准备。基本内容有:到2000年,所有美国幼儿都要做好入学准备;所有的残疾儿童和处境不利 ........ ....的儿童都能受到高质量的与其 发展相适应的幼儿教育 ..........,以便为入学做好准备;要使儿童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医护,以便保证在入学时有健康的身体和大脑。 时隔100年,发展中的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又如何呢?中国贫困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 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当前,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使昔日贫穷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已逐步得到了重视,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幼儿入园(班)率逐年提高。 但是,据湖北省2002年对农村儿童发展状况的一次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我国现有的幼儿园数虽从1976年的44.26万所增加到141.18万所;入园幼儿人数从1976年的1395.5万上升到2036万。但近年来幼儿入园率呈下降趋势,发展形势令人担忧:2001年幼儿入园人数比1995年减少了690万人,减少幅度为25%,减少幅度大于人口下降幅度。目前,全国0-3岁幼儿的毛入园率仅为33.62%,低于“九五”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而且农村幼儿保育教育质量与城市儿童的差距越来越大。 也许你会认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适龄儿童的入园率低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不值得奇怪。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些地方政府简单照搬企业改制的做法,将公办幼儿园推向市场造成的必然结果。 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前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这些弊端的矫正对策,尽快地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国政府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承诺的需要,也是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在现行办学体制下, 农村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以公办小学中的村、点小学校附设学前一年幼儿教育学前班和民间私人办园的形式双轨并行,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幼儿教育在步履维艰的发展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算估计。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00多万。 (2)、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我国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急集中又零星。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政府分别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二是零星,位于贫困县之外的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在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存在着由各种原因造

论文 浅谈中国教育

浅谈中国教育 【摘要】教育的发展能对一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教育的社会功能也需要通过培养出一定的人来实现。可以这样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魂,没有教育,一个国家不可能发展。 【关键词】中国教育水平教育弊端教育制度 一、中国教育水平 纵观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授学,都可以看出那时的思想很开放,教育水平是很高的。到秦汉时期,思想逐步统一,涌出了像杨雄﹑司马相如这些文学家。可是到了隋唐,影响中国千年甚至包括现在的科举制度形成了,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朝廷制定了这一种选拔人才,选拔官吏的教育制度。这时的教育水平可想而知,只考四书五经,谁背得多,谁会写,谁就做官。虽然在唐朝开办了排在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石鼓书院,但仍不能说明教育水平具有很高的水平,还好的是隋唐思想开放,国家繁盛,教育水平相应不差。值得一提的就是明清教育,明朝时科举制度达到鼎盛,全国非常重视教育,八股文的实施让教育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弊端,以至于影响清代的教育,清代后期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加上国家腐败,分裂,教育每况愈下。注:导致了中国古代教育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这样虽然造就了一批能人能士,但严重缺乏素质人才。 要说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真的要感谢改革开放,让中国的教育得到一次解放。但由于社会性质和发展的时间限制,起点低,发展速度慢,水平仍不高,据报道,我国没有一所大学入围全球大学20强,就连最好,最开放的香港大学,也排在26位,大陆最好的北京大学,排名第50名。这就充分说明的中国教育水平还仍需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接下来所说的弊端在影响着。 二、中国教育弊端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很核心的问题,影响中国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我们现在就从最底层的教育现象开始。先说小学,当孩子们都在愉快的度过童年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调查报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儿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儿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儿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惜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乂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 “八”字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其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 对务川县分水镇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乡村振兴中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发展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建议。 二、调查对象 分水镇中学、中心完小的老师、学生及部分家长。 三、调查内容 了解中学升学率、业务教育完成情况、学生及家长对业务教育的思虑。四、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实地走访、收集资料。 五、调查时间安排 本次调查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2018年2月2日到2月8日,制定调研计划和调研目录,整理此次调研所要掌握的问题和实现目的。 第二阶段:2018年2月9日到4月2日,实地调研 第三阶段:2018年4月3日到4月20日,撰写调研报告

务川县分水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而且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才的支撑,农村要转型,必须有农民思想、心态、人格的转型,这使我们必须关注农村的教育事业。 一、分水镇教育发展现状 分水镇是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下辖镇,位于务川县北部,距县城60公里,务川至重庆彭水、武隆干线公路穿政府所在地的集镇而过。是务川北上重庆、通江达海的主要途径。东与茅天镇交界,南与砚山镇相连,西与泥高镇接壤,北与浞水镇毗邻。境内属典型的高山、半高山地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有锦鸡、五步蛇等珍稀动、植物品种齐全,有“活化石”野生银杏,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红豆杉,兰草繁多,桂花遍布,素有“兰桂之乡”的美称。 当前分水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中心幼儿园1所及村小学3所,共有中学生500多人,小学生600多人。去年分水中学高中升学率为45.2%,职业学校升学率为28.2%,小学升学率99.1%。其中包括部分跟随父母到外地打工上学及县城升学的学生。 二、调查结果 由于此次调查问卷被老师当成了课堂作业,同学们对我的问卷作了非常认真的回答,从对问卷的统计来看,61%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19.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9.5%的学生害怕学习。而且,我在调查中还发现,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6%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崇洋媚外,对以后的生活一点用处没有。关于学习目的,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约一半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就业,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没有考虑。约三分之一的同学有考大学的的打算。而有务农打算的学生很少,不足十分之一。学习态度上,同学们还都比较认真,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说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老师讲得不好或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的看法上,80%的同学认为老师的讲课方法古板,和同学们的交流不多。还有一些同学不理解九年义务教育,说没有学完的必要。一半以上的同学觉得家长教育很不得当,只关注自己的成绩。 许多乡亲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可是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许多乡亲长年外出打工,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的比例,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又当爹又当妈,上有公婆,下有孩子,农活家务一大堆,自己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家长表示高中和大学高额的学费是他们更愿意认孩子学习一点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韩嘉玲非常高兴,我以为这样冷门的一个题目不会有同学来听,结果那么多同学来关心农村教育,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现在就将我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偏重讲贫困地区,我先介绍一下,我大概在90年和91年在贵州省黔东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作扶贫工作,所以你们等会看到的一些照片就是当年在那边工作时的一些情况,有一些也比较早,但也可以反映一些农村教育的情况。还有一些照片是2000年在甘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所做的一些有关教育的调查研究。 那么农村教育应该包括那一些呢?我想农村教育应该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各种教育。农村教育应该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农村的正规教育,正规教育基本上指的是学校里面的正规教育,或者是学校里面的义务教育,当然教育里面又分为义务教育以前的和以后的,我想我今天会比较集中在贫困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这一块,不过我还是要指出农村教育不是只包括农村的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还有一个就是非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不像学校教育,它没有固定的形式,比如说学期的开始和结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固定形式和场所的,非正规教育很重要,它不是一个学历教育,基本上是和农村的发展相关联的一种教育,比如中国现在在贫困地区做了许多这种小儿信贷的服务,借钱给农民,让他们去养鸡养鸭,在此过程中教他们一些农村的实用技术,这种实用技术的教育就是属于非正规教育。在我国,可以把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包括扫盲教育都可以归入农村非正规教育。事实上我国过去在农村的非正规教育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有关扫盲的时候做了很多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农村教育,创造出很多丰富的农村教育的形式,这样的一些形式至今还被许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传播和借鉴。我们出去看到就问,你们这是从那里来的,他们就说这是从你们中国传来的,可是我们过去创造出来的形式丰富的农村教育我们已经不太熟悉了。比如说在过去在扫盲的过程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回家教他们的祖父母的那种包学小组,或者是在树荫下,工厂里及在农村各种场合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比如说在冬天农民不能种地的时候开办的冬学班,比如说在街头放了一些识字牌,强迫你去认一些字,如果你不能认字就不能过去,虽然有一些强迫的性质,但这也是一种推广的模式。当时在牧区的时候,因为牧区非常分散,很多孩子上学很困难,所以就建立了所谓的马上学校,老师骑着马到牧区的每一个点去给孩子上学,或者在湖泊区的那种船上学校。当时有各种各样形式农村教育,可是今天完成了扫盲的工作以后,那些形式的教育已经很少了。最后一种就是所谓的informal education,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它就属于一种没有组织、没有事先计划的一种教育模式,比如是阅读看报纸、广播、电视、民间文化传统等形式,这个在以前农村也是非常丰富的,有一些放映对到农村去传播知识,这些都属于informal education,这些我们今天都不会讲,今天我们就针对农村学校里这种义务教育的情况。 基本上,我们国家到2000年时候基本上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什么叫基本普及呢?事实上,大概是85%的地区的人口普及了义务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还有15%的地区没有普及义务教育,甚至还没有普及所谓的六年义务教育。所以我们以为好像是大部分普及了,其实还有很大的一块,而在这种所谓完成教育验收,或者是这些统计数目事实上和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去的甘肃的4个贫困县,有两个县已经完成了普初验收,实际上这两个县是被别人要求在2000年或者2001年必须完成普初验收的,事实上这两个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没有办法达到要求,可是因为要完成这个任务,所以它到了2000年的时候为了完成达标,它就必须造一些数字,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这个现象呢?因为我们在甘肃的调查项目中我们做了一套经费的分布调查,中英合作项目中的1500万资金要分配给他们,怎样决定分配呢,那就不能用传统的指令式的我觉得差我就给你多,我觉得差就给你少,它是用一些指标来做,就是你的教育条件越差,没有完成普初的学生越多,我们给你越多的钱,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 《中国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 价值、教育实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 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问题原因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然而, 和发达国家相比,和中国经济大国地位和构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相比,中国的教 育还存在不少的严重问题杨德广,202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前途和竞争力。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越是 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越突出,就越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目前的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传统教育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能激发 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成为“记忆的容器”。枯燥的内容,乏味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失 去学习的兴趣,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教师中也有“一本教案连用多年”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学 只是机械地重复以往的内容,教学方法单一,年复一年。 二教育价值取向工具化、功利化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的内在目的被外在目的僭越,教育的“速成主 义”“功利主义”愈演愈烈,并与传统的“唯功名”的教育观念达成内在一致。教育功利 主义的价值取向,把教育置于一种外力的惯性漩涡之中。国家关注的是教育维护社会统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而学校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升学率、就业率等。家庭和个人则把学 校教育当作进入高一级学校,取得“高分数”“高学历”的手段。由于对教育目的的曲解,教育变成了为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教育价值取向功利化。 三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难以落实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贫困山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在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同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大多数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依旧缓慢,教育问题有待探讨。从温饱到教育,乃是一个巨大的跨步,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系列问题存在诸方面的现状。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一、经济落后的因素导致了教育意识的淡化。 据调查发现,在贫困山区农村,广大群众除了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多余资金,因此就对送子女入学产生困难,导致了入学率不达标。据巧家县铅厂乡2003年统计情况看,适龄儿童的总数为2408人,已入学1860人,但辍学60人,未入学548人,在未入学的儿童中大多是家庭经济贫困所致,由于家庭贫困,家长力不从心,不得不让子女辍学或根本无法送子女入学。 二、家长素质差,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观念不明确。 在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打柴养家糊口,孩子只要写得起名字、认得厕所、算得清所谓的“帐”就行了。读书有出息除非是祖坟埋得好,什么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等全不理会。有的还说只要有力气,出卖劳动力的活有的是,子女不读书可打工、种地,为家里早作贡献比读书更划得来。这种既封建又愚昧落后的思想,阻碍了孩子入学,害了不少孩

子。另外干部思想僵化,基层党政领导有“建校不如建厂”的观点,总认为学校投入见效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没有经济收益,因此重视不够。没有“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能办好学校的。 教师思想保守,许多教师知识老化,对教材改革和知识更替束手无策,发出了“越教越不好教”的哀叹,你劝他进行学历进修,他说:“怕花钱”,叫他外出参观或教学观摩,他说:“怕提帐”,真是难以对待。 在素质教育的劲风激荡之际,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在挣扎,一时还难以突破旧有的局限。 三、学校负债,政府负债。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学校,购置教育设备,以至于教育负债有增无减,有的乡镇贷款超过四佰万元,每年的利息都可建一幢教学楼了。当地政府又无法拿出更多的钱办教育,学校自身还要投入资金搞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这样,政府负债,学校负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在整个教育的头上,真正举步艰难。要改变这一现象,唯有国家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才能解决当地落后面貌。 四、没有真正实现校长负责制。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辆马车,一所学校就应该是一个马车队。这车队的总指挥——校长,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这作用。在体制改革后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本不能真正地实行校长的人事权、财经权。特别是人事权上,虽已经提倡竞争上岗,可在农村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某乡镇位于上高西部边陲,,属于典型的农业之乡。乡农业以产 粮、药材、种植和猪、鱼养殖业为主。乡镇企业以建筑、养殖、药材业为主. 我们下乡调查,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中学。一栋三层楼的教学楼和几间教师住房互相对峙,两座建筑之间便是简陋的黄泥操场??这也是孩子们唯一的活动场所。这就是芬水中学给我们此行留下的第一印象。据了解,在湘乡地区比这更破旧更贫困的学校还有很多,这所中学只是所有贫困学校的一个缩影。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以及在学校给当地小孩上课,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盼。听到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跃南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我所调查的中学,共有老师35个。其中20岁?25岁的老师占总比例的25%,28岁?45岁的已婚老师占总比例的55%,临进退休的老教师占总比例的20%。民办教师占总比例的80%,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还不到总比例的20%。绝大部分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老化,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在给当地学生上课时发现,他们几乎是不说普通话的,就连上课回答问题都是用家乡话,我问他们老师上课时说的是什么时?他们告诉我,很少有老师说普通话。我们在进行培训时,他们学校正好有一名英语老师在给一些学生进行补课。那个老师在进行英语发音时竟然也是一口的乡音!

教育部强调六个“进一步”督促各地扎实推进全面改善

教育部强调六个“进一步”督促各地扎实推进全面改善 为扎实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相 关工作,近日,教育部印发专门通知,要求各地就办学标准确定、项 目规划编制、加快审批进度、增强安全管理和落实公开公示等方面存 有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增大推动力度。 《通知》明确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办学标准。要结合本地实际,整理汇总、补充完善出一套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作为实施全 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基础。标准涵 盖小学、初中、寄宿制学校和教学点,内容包括校舍、体育场地建设 标准和教育技术装备(含图书、仪器)标准。二是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要组织规划编制“回头看”,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合理确定工 作重点,进一步明确项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实事求是地制定年 度工作计划,确保每年都有清晰的阶段性成果,使人民群众有实实在 在的“获得感”。三是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 主动地向当地政府汇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把这项工作列入政府民生 工程推动实施。要增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学校基本建设项 目打包审批机制和“绿色通道”,对项目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和政府性基金给予减免优惠。四是进一步落实公开公示。要逐县、逐校、逐项目予以公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努力 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五是进一步 增强安全管理。要认真汲取近年来发生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教训,督 促施工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即时消除安全隐患。要增强师 生安全教育,切实提升项目学校教师、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 护意识。六是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要落实项目资金,结合实际增大 地方投入,合理确定地方各级财政资金分担比例。要统筹项目管理, 进一步健全制度,细化责任,督促市、县、校各级落实实际操作人员,确保事事有人干、层层不落空。要统筹组织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检查 制度,根据双月通报进度情况,增强对工作进展缓慢市、县的督促和 指导力度。要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把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

如何改变贫困地区艺术教育薄弱的现状

如何改变贫困地区艺术教育薄弱的现状2012-04-17 13:13:05 来源:中国民族报作者:钱丽花点击:次 发表评论| 只看新闻图片| 字号T|T | 分享到: 日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对贵州、广西、青海等中西部内陆经济不发达省区47所学校的2066名学生和47名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贫困地区专业的艺术教师也相当缺乏,往往任教的都是非专业艺术教师。 日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对贵州、广西、青海等中西部内陆经济不发达省区47所学校的2066名学生和47名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表示喜欢上音体美课程,而学校音体美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学生需求。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绝大多数学生连最基本的音体美学习用品都没有。其中,学生音乐用品的拥有情况更不乐观,八成学生无音乐用品,而拥有量最多的乐器是较简单的口琴和笛子,却也占不到总人数的10%。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个在京举办的民族地区优秀青年乡村教师文体培训班,来自民族地区的多位艺术教师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学校的文体设施基本没有,有的学校有篮球架却没有篮球;有的学校音乐教学设施只有一台老式录音机;有的学校美术课所用的彩色粉笔都较为缺乏…… 此外,贫困地区专业的艺术教师也相当缺乏,往往任教的都是非专业艺术教师。在有的学校,一名艺术教师包揽了音体美所有的课程,学生学什么完全看老师本人的兴趣,艺术教育形式和内容也简单得让人担忧。就如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陈洪涛介绍,在受访学校调查时发现,美术课基本上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学生简单临摹;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体育课要么是集合整队跑跑步,要么是“一个哨子一堂操”。再加上一些地方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认为是“副课”,经常为“主课”让路,艺术教育几乎是名存实亡。 硬件上的文体设施匮乏,软件上的专业师资不足,让艺术教育成为贫困地区教育中的一块“短板”。而贫困地区艺术教育的薄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东西部的教育差距,使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引导各地中小学彻底改变“主课”与“副课”的观念。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落后现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