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

1 . 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

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3 . 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

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4 . 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

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

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

5、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

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

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

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 岁开始教育。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

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第二章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 )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

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 )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

心;(4 )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 )政治对教育财政

的影响。

4.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

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在: (1 )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 (3 )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

第三章

l. 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

程。

2.成熟势力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

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

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3.遗传决定论 : 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率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

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

4. 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

作用。

5. 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6.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

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7. 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根本看法。

8. 社会本位儿童观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

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

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

根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

9.人本位儿童观 14-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儿童观,是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简答

l.什么是发展 ?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

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发展包

括生理的发展的和心理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

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2.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

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这程。这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

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成熟一前提条件。也强调了后

天不断地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3.布龙芬 . 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主要内容是:认为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等各“社会生态

系统”的发展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4.简述个体发展的规律。

个体发展的规律表现在:(1)个体发展由简单到复杂;(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

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5.简述个体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发展具有阶段性。

6. 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 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 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 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

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

7.简述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三种作用模式. :

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

用,作用只是使用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

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

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

大的决定性作用。

l. 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观应明确哪些观点?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

全面发展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4)游戏

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分析说明

略)。

2. 联系实际分析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 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 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 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联系实际分析略)。

第四章

第五章

1.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3.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是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

发展,其最终结果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简答

1.简述制定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2.(1)我国的教育方针;( 2)社会发展的需要;( 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2.简述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3. (1)培养全面素质;(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3.造成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重智轻德、重智轻体的原因是什么?

4.(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 2)家长的功利需要;( 3)应试教育的压力。

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1)体育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

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智育目标: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

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德育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

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

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美育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

趣和能力

5.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如何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在1996 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

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

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a. 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b. 处

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c. 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d. 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

教之间的关系(分析略)。

2.试举例说明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但是对幼儿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等

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年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

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应该说,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

此要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

而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这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

所在。社会、家长和幼教从业人员都应该认真加以理解,使每个儿童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析题: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

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

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

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

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在1996 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

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

其身心和谐发展。社会上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

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正确理

解学前教育目标,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a. 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 b. 处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 c. 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 d. 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

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1 . 活动区是近年来伴随幼教改革的推行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活动区打破了传统教

育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

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

体等各方面的发展.

2 . 活动区的界限性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

行管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

3 . 活动区的相容性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

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4 .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 3 岁以后的儿童已不满足于简单地模仿动作了,

而对扮演角色感兴趣,并逐渐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加深对现实生活各种角色

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提升。

6 . 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地、主动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

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7 . 有规则游戏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

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8 . 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

游戏。

1.简述游戏的特点。

2.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3)游戏是愉快的; 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2.简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3.(1)游戏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2)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4)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3.简述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4.(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 2)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4.简述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

5.(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 3)游戏有助于

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6.简述在管理和使用玩具和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因地制宜,注意废旧材料的运用;(2)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3)制定常规,养成好习惯。

7.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8.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1)创设游戏环境;( 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3)观察和评估游戏。

9.简述指导和促进游戏开展的教育艺术。

(1)激发兴趣;(2)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 3)针

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10.简述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

价值

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什么?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角色游戏?(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

值;( 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 3)对儿童认知发

展的价值。教师指导角色游戏应注意:(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2)尊重儿童的意

愿;(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

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联系实际略)

2.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结构游戏?

(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

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 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在结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

鼓励、评议等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 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材料分析某幼儿园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游戏的情节总是买菜烧饭,如果你是这个班的教师,

谈谈你将如何指导角色游戏,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教师指导角色游戏应注意:(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儿童的生活内容越丰

富,知识越多,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充实。该案例

中儿童娃娃家游戏的情节简单,教师应利用多种途径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2)尊重

儿童的意愿;(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第七章

1.独立自主原则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

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2.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考虑和利用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

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条件。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3.综合性原则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紧扣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5.保教结合原则是我国学前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指保教人员既要保养幼儿使之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又在

知识、智力、品德上给以训练和教育。

6.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简述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在儿童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给儿童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在幼儿园学来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2.发展适宜性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1986 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

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幼儿园很早就

对幼儿进行正规学术培养的错误做法,引起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发现,幼

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

发性学习,而不是这种“小学化”教学。另外,由于社会发展和儿童入托需要的多元化,早期教育服务也开始向多元

化方向发展,而其教育质量也相应地出现了参差不齐。这些

学前教育方案一直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但却很少考虑其服务的对象——

儿童的最基本的发展需要。

3.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有哪些特点?

(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的;( 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 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 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

4.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哪些事项?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为儿童提供范围更宽的发展兴趣和能力,而不能局限于其生理年

龄所限定的范围。教师要努力满足那些超常儿童或落后儿童的发展需要。发展适宜性课程要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发

展的继续而增加难度、挑战性和复杂性,以促进儿童潜能的实现。教师也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而

不能使他们只局限于发展适宜性性课

程之内因为儿童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多样化的,应该允许并支持儿童自身发展的偏好性。应该为儿童提供没有性别偏

好的、尊重多元文化的课程。教师也应尊重来自不同文化、

不同语言背景的儿童,为之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活动。

5.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3)与儿童共同制

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准则。

6、联系幼儿园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实施活动性教学?

答:活动性教学的实施(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3)活动是多样的;( 4)活动不是装饰品。(联系实际说明略)

第八章

l. 直观形象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

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

学目标。

2.参观法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

场学习法。

3.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

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4.语言法幼儿教师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

到相应的教育目的。最常见的语言法有故事法和讨论法两种。

5.讨论法指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认识模糊不清的、困难的、相互关系中矛盾的、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

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6.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 , 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 , 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 , 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 , 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7.角色扮演法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 , 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 , 尝试从该角色的立

场上分析问题 , 处理问题 , 体验情感 , 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帅指导, 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

受, 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8.环境体验法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 , 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 , 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

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9.行动操练法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 , 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10. 发泄法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 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

动, 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发

泄 , 二是心理的发泄。是使儿童生理心理得到正常发展的方法。

11.表扬鼓励法奖励方式的一种 , 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法。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或强化并给

以支持和夸奖 ; 鼓励则能帮助儿童明确是非 , 提高其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 , 促进儿童良性发展。

12.批评惩罚法与表扬鼓励法相反的教育方法 , 也是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强化方式 ( 负面的 ) 。表扬是对儿童行为

正确性的确认、肯定 , 而批评则是对儿童不当当行为的定性、否定 ; 惩罚法也能象鼓励法那样帮助儿童明确是非 , 但如果使用不当 , 则会对儿童的自尊、自信和上进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13. 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 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5.情绪追忆运用言语提示唤醒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 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

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 , 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系 , 从而使儿童能够更好地辨别和区分各种

情感。

16.情感换位通过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 ( 家庭 - 父母 - 老人 - 邻居,幼儿园 - 老师等), 让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被试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情境中不同

的情绪、情感状态 , 并促进其角色进入能力的发展。

l. 运用观察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 (2) 教给儿童观察方法。 (3) 正确组织儿童观察。

2.运用演示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1)选择恰当的时机 , 激发儿童新鲜感和好奇心。 (2) 使全体儿童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

的主要方面。 (3) 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活 , 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成为完整的知识。

3.示范法又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

(l)完整示范。对新的教学内容 , 从头到尾的示范 , 给儿童以完整的印象 , 便于其理解

和掌握 , 形成整体认识。 (2) 部分示范。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缺点、错误 , 教师则进行示范以帮助解决局部问

题 , 对已经会的内容就不再示范。 (3) 分解示范。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 , 分步分段地示范 , 使儿童掌握每一处要领和学习的重点。 (4) 不问方向示范。从正面、背面或侧面示范 , 使儿童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

4.示范法的特点是什么 ?

(l)示范性 : 是各种教育活动中示范性最强的一种方法。 (2) 直观性 : 范例法可以通过

一个一个具体的范例及其活生生的形象,把抽象的知识或要求具体化、形象化 , 使儿童易于理解 , 易于模仿和学习。 (3) 行为的定向作用。

5.运用直观形象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

(l)内容的选择 : 在运用直观形象法的集体教育活动中 , 一般是根据教学计划选取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

和重点,对儿童进行直观形象化教育,使直观形象法的示范性

作用更有针对性。 (2) 实施耍求 :A. 手段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现在条件,相应采用录音、录像 , 电

视、电影、 VCD、DVD、幻灯、投影以及电脑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手

段, 来对儿童进行直观教学。 B. 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真入真事为范例 , 可以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事例为范例 , 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情境表演树立范例。 C . 要与语言法相结合。在实际教育活动中 , 直观形象法与语言法(讨论法、故事法 ) 是密不可分的。

D.与行为练习相结合。

6. 运用游戏化方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l)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 " 原则 (2) 明确游戏规则;( 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 4)为儿童创设游戏角。

7.故事法的操作形式有哪些 ?

故事法在教学中运用,一般以课堂教学形式出现,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

可以运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口述、听录音、看图讲故事、情景教学、幻灯、

录象、复述故事、表演、编故事开头或结尾等活动形式。

8.讨论法的操作特点是什么 ?

(1)实践性强; (2) 针对性强; (3) 自由性强。

9.讨论法的操作过程是什么 ?

(1)运用情景表演引发问题; (2) 运用各种手段展开问题; (3) 运用正面行为练习展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4) 运用各种讨论解决问题; (5) 在实践中检验或修正讨论结果。

10.角色扮演法可分为几个阶段 ?

角色扮演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并对应着不同的心理作用。(1) 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

角色扮演训练的 -- 个重要特色 , 即为儿童提供行为范例。(2) 认同:随着接受角色扮演训

练次数的增加 , 儿童便会对角色扮演中的正面角色产生认同,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他人的观

点、处境与情感,能预测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后果。(3)内化:是儿童社会

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层次。

11.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什么 ?

(1) 角色扮演训练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2) 适合

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兴趣;(3) 角色扮演训练与表演游戏是截然不同的;(4) 角色扮演注重

对他人内心世界的分析, 促进儿童角色承担能力的提高。

12.角色扮演法的教育过程是什么 ?

(l)开始。介绍情景 , 制造气氛 , 引发问题 , 当情节出现两难或展开时即停止,用发问方式让儿童思考并预测

故事结果。 (2) 选择参与者。讲座、分析各角色特点 , 征求自愿扮演者。 (3) 扮演及观察。自愿扮演者扮演 , 其余儿

童观察。 (4) 讨论及评价。事件、地位、

动机、行为的后果等。(5) 集体扮演。各个儿童将自己思考的行为方式表演出来。(6) 经验共享与类化。

13.角色扮演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l)注意讨论重点 , 儿童讨论重心应该集中在 : 情感探讨 ; 他人角色特点及所处地位的探讨 ; 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技巧的探讨。 (2) 情景内容设计应该视儿童具体情况而定 , 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 (3) 角色扮演训练要循序进

行 , 开始可以由教师提供行为范例 , 由儿童扮演逐渐到由儿童预测结果 , 提出对付情景的适宜的行为方式。 (4) 开展

训练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 可以是面对全体儿童集体进行 , 亦可重点针对个别儿童进行。切不可为表演而表演。

14.环境体验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1) 所创设的环境要富有儿童情趣,不宜成人化;(2) 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

像与拟人化交往的环境; (3) 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 (4) 可在局部环境中提供不太完善、不太平衡的环境让儿童去体验环境中不尽完善的一面; (5) 随时根

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需要凋整环境布置; (6) 教师、家庭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一致性和教育目的的一

致性。

16.实施行动操练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 (2) 行动操练的方法要正确; (3) 练习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4)练习的方式和要

求多样化;( 5)家 - 园配合。

17.发泄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1)教师创设发泄环境;(2)教师向儿童介绍发泄角落的用途与使用方法;(3)培养儿童正当而多样化的发泄方式。

18.表扬鼓励法包括哪几种方式 ?

(l) 口头表扬与鼓励;(2 )眼神、表情、动作上的表扬与鼓励;(3) 物质表扬与鼓

励;(4) 权力、委托方面的表扬与鼓励;(5) 文字表扬与鼓励。

19.表扬鼓励的场合有哪几种 ?

(1)集体表扬; (2) 小组中表扬 (3) 个别表扬。

20.如何抓住表扬鼓励的时机 ?

(1)随机的表扬与鼓励,(2)专门时间内的表扬与鼓励。

21.表扬鼓励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1)正确选择所要表扬鼓励的行为;( 2)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表扬鼓励;( 3)表扬鼓励要具体明确、及时得当,不流于形式。

22.批评法的方式有哪几种 ?

(1)以动作眼神进行批评;(2)口头批评是主要批评方式。

23.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

(1)要根据不良行为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批评方法;( 2)批评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注重事实和儿童的态度;

(3)批评必须做到公正合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原则;(4)批评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 5)批评

要注重实效。

24.实施惩罚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

(1)要使惩罚具有教育意义;( 2)运用惩罚要做到“三要”:惩罚要及时;惩罚要正确、公平、合理适当;惩

罚时间要短,不宜过长。( 3)惩罚的基础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要注意儿童受惩罚后的情绪;( 5)惩罚

要依靠集体对儿童的帮助与支持;( 6)采用惩罚方法要考虑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 7)惩罚应和其他教育方法相结

合;( 8)要注意不要轻易惩罚儿童。

25.惩罚法的操作内容是什么:

惩罚一般可分为社会性惩罚和生理性惩罚。( 1)社会性惩罚:也称心理惩罚,主要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

愿望,从而达到促其自省和明辩是非的目的,包括自然后

果的惩罚和剥夺性惩罚。(2)生理性惩罚:实际上就是体罚,即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思想

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法。

第九章

1.家庭结构指家庭规模以及家庭的完整性。从家庭规模来看,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扩大家庭。从家

庭的完整性上看,包括完整家庭和不完整家庭,如单亲家庭。

2.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关系比较密切,父母本身的价值观念、文化教养、性格等对子女产生比较直

接和全面的作用。

3.联合家庭由三代人结合而成的家庭或由两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

1.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1)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行为规范;( 3)指导生活目标;( 4)培养社会

角色;( 5)形成个人性格。

2.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 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 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 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 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 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3.家庭中如何营造和谐的生活气氛。(1)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蔼;( 2)文明行为、文明语言;( 3)生

活内容丰富、高尚、多彩。

4.简述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做好榜样。(1)凡是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务必身体力行;(2)完善自我,道德高尚;( 3)自身缺点不宜回避。

5.家长尊重儿童,应怎么做?(1)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2)满足儿童生理和精神的需要;( 3)耐心

对待,不粗暴、不歧视;( 4)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的诱导。

7.在家庭中,家长应要求孩子掌握哪些规矩?

(1)教会儿童做好自己生活的事;(2)懂得文明礼貌;(3)懂得不打搅他人;(4)

懂得关心环境;( 5)懂得遵守社会生活秩序。

8.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到步调一致?

1)夫妻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2)两代养育者之间应保持

协调一致。

9.家长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游戏学习?

(1)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2)提供适当的玩具材料;(3)多带孩子到户外游戏。

11.简述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2)细心观察、满足兴趣;动手多练;游戏学习;鼓励成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巧用提示;公平适度;做轻松的父母。

1.试举例说明家庭应如何为孩子布置属于儿童的天地。

(1)放置基本设备;( 2)放置儿童玩具;( 3)由儿童自己布置,自己管理;(4)儿童天地中的物品与儿童活动连接。(举例略)

2.试述如何营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1)和谐的生活气氛;( 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3)安全的、无危

险隐患的环境;( 4)属于儿童的天地。(联系实际略)

3.联系实际说明家长的育儿守则。

做好榜样,尊重儿童,理智的爱,规矩明确,步调一致,适当回避。(联系实际略)第十章

1. 托儿所 : 在我国托儿所是 3 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 3 岁前的儿

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

2.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3.保教性 : 托儿所教育是保教并重的教育,是根据小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保育和教育,使 3 岁前儿

童获得健康的成长。

1 . 简述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1)保障小儿健康;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2)培养小儿的生活习惯,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3)发

展语言能力,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4)进行品德教育,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5)给小儿适宜的艺术形式的陶冶,

萌发小儿初步的美的情趣。

2 . 简述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

(2)(1)寓教于养,保教并重;(2)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3)适应婴儿特点,开展丰富多采的游戏活动;( 4)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婴儿的发展。

3 . 简述保教结合的必要性。

(1)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结合的;(2)保育具有了新的内涵,现

代的保育不仅包括对孩子身体的照顾,也包括了对孩子心理能力的保护和培养;( 3)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4 . 托儿所应如何选址?

(1)选择地势平坦,空气新鲜的地方;(2)宁静的环境;(3)有托儿需求的社区。 5 . 托儿所应如何布置安全、卫生、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1)室内布置要适合婴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2)托儿所室内提供基本设备;(3)提供丰富多采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4)创设有利于婴儿活动的户外场地。

6 . 托儿所应如何为婴儿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

(1)玩具和游戏材料应符合安全(大致不能吞下)、卫生(可清洗)等标准;(2)根据婴儿的年龄特

点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 3)注意废旧材料的利用。

7 . 如何为婴儿创设舒适的睡眠环境?

(1)睡床卫生、舒适和安全;(2)空气流通,室温适宜;(3)宁静温馨的睡眠气

氛。

8 . 对托儿所教师来讲,应如何照顾婴儿的大小便。

(1)观察、记录孩子的大小便情况;(2)为孩子准备合适的便盆;(3)教师鼓励

孩子大胆表达自己要大小便的意图,并且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4)逐渐培养孩子便后

洗手的卫生习惯。

9 . 如何训练婴儿动作?

(1)根据婴儿的不同年龄,发展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攀登等基

本动作,使之动作灵敏;(2)发展婴儿手的精细动作;(3)锻炼身体,增强活动能力,

增进健康;( 4)通过发展动作和锻炼身体,培养婴儿活泼、好动和勇敢等品行。

10 . 如何培养婴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引导婴儿发音;(2)训练婴儿的听力;(3)指导婴儿进行早期阅读;(4)耐心倾听婴儿的谈话;(5)正确对待婴儿的“口吃”现象。

11 . 简述 3 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

(1)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2)感受性、模仿性和易导性强;(3)情绪活泼、明朗和易变,同时较难自我控制,易任性。

1 . 试述 3 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1)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2)感受性、模仿性和易导性强;(3)情绪活泼、明朗和易变,同时较难自我控制,易任性。培养策略:(1)稳定新入所婴儿

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2)教师和婴儿之间建立充满爱和亲密的关系;

(3)培养婴儿之间初步的友爱关系。

2 . 如何正确理解早期教育与早期智力开发。

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

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早期教育的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且适度地挖掘其各方面的潜能,提高儿童的素质,为将

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坚持使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地发展,坚持以学前儿童心理指导适合儿童身心

发展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早期教育目标的根本。目前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从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全面人格的培

养,尤其重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构成人的整个心理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它们互相关联,相互影响,盲目地追求某项技能的培养,可能会导致学前儿童负担过重,形成对学习的厌烦情绪,

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因此,早期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好动、活泼的性格,按照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从体智德美诸方

面打下全面的基础。

第十一章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法理学名词解释50个

司考资料收集:法理学名词解释50个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习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7、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8、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9、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0、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1、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发现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 12、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13、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14、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法系。 15、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16、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17、法治是指依法治理国家的原则。 18、一国两制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 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 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 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 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 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 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 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18.残余电流:在进行极谱分析时,外加电压虽未达到被测物质的分解电压,但仍有微小的 电流通过电解池,这种电流称为残余电流。 19.迁移电流:由于静电吸引力而产生的电流称为迁移电流。 20.极大:在电解开始后,电流随电位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到一个很大的数值,当电位变得更 负时,这种现象就消失而趋于正常,这种现象称为极大或畸峰。 21.光谱分析:就是指发射光谱分析,或更确切地讲是原子发射光谱。 22.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虽没有静电力和诱导力相互作用,但其分子却具有瞬间的周期变 化的偶极矩,只是这种瞬间偶极矩的平均值等于零,在宏观上显示不出偶极矩而已。这种瞬间偶极矩有一个同步电场,能使周围的分子极化,被极化的分子又反过来加剧瞬间偶极矩变化的幅度,产生所谓色散力。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名词解释题 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过程。 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9.教育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化的教育。 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1.11.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2.3.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4.文化(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2.5.文化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展、丰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2.6.文化选择: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 2.7.文化变迁:文化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容的变化,并非所有的文化容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容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2.8.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3.1.儿童的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3.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知识(理念)。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 3.3.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 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 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 业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 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方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6、建设性冲突(P175): 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 17、定规维度(P195): 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18、管理幅度(P146): 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9、组织文化(P177):

法理学导论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整理 1.法学: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也可以说,法学是一门实践学问,实践知识,即通过“实践之思”获取的知识。 2.法学思维:是法学者在研究法律现象时所持的思考立场、态度、观点、价值和方法。 3.法学方法:从广义上讲,包括法学建构的方法、法学研究的方法和法律适用的方法。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法律适用的方法。(在法律实践中,法律适用总是居于核心的地位。从法律运行的角度看,司法居于中心的环节。) 4.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是对每一法学学科中带有共同性、根本性的问题和原理做横断面的考察。(法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法和法学的一般原理(哲理)、基本的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这些法律制度运行的机制。) 5.法学体系,也称为“法学分科的体系”,即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它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或法学学科的分类。 6.法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法律理论观点、思想和学说体系。(一个国家的法学分科体系大致统一,但却可以并存多个不同的法学理论体系。) 7.应然法:就是“应该是怎么样的法”,即根据自身的特性而应达到某种理想或理念状态的法,有时又被称为“理想法”或“理念法”。 8.实然法:就是“实际上是什么样的法”,即在现实中实际存在、实际发生效力、对人们的行为实际产生作用的法,有时也被称为“实际的法”。 9.自然法理论:否认法自身的独立性,认为法必然从属于更为高级的行为标准(现代自然法理论认为主要是指道德),因此违反这个更高标准的法就不再是法。基本主张是“恶法非法”。 10.法律实证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有意识创造出来的行为准则。因此,只有实在法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是实际存在的、具有实际效力并可以精确分析的法律,也只有实在法才是法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其他的行为准则没有必然的关系,即使实在法与上述准则相违背,也不能成为否定实在法之法律性质的理由,人们依然具有服从这种法律的义务。即“恶法亦法”。 11.法的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12.法的内容:是指法的内在要素,即法律规范及其构成要素。 13.法的形式:法的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态。 14.法律权利:由国家通过法律加以许可的自由意志支配的行为范围。(特点:法律性、自主性、利益性、与法律义务的相关性)一个完整的法律权利的结构,实际上是三个权利要素的统一: 1)自由权。权利人可以自主决定作出一定行为的权利,不受他人干涉。(基础) 2)请求权。权利人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权利。(内容) 3)诉权。权利人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保护的权利。(保障)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榜样示范法 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幻想 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依法执教 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个别差异 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表演游戏 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概念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心理健康 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得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进而获得快乐、满足以及产生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行为。 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习惯化 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集中思维 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确定的答案。记忆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儿童观 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广义的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前班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 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教育行政复议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

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

法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法理学名词解释 1、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有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 4、 5、 6、 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7、法的规范作用:(即法本身的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作用。法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8、法本身的职能:(或专 门法律职能)是指法通过规 范人们的行为,都有确认、 建立、发展一定社会关系, 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着这种 社会关系的能力。 9、法的调整性职能:即运 用法律手段确认、建立、发 展一定社会关系,使一定社 会关系具有法律关系的性 质,从而确立一定的法律秩 15、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 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 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做 的基本分类。 16、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 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 行的分类。 17、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 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 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 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 的一种现象。 18、契约自由:是人们按照 自己的意志订立契约(合同) 而不受他人限制和干涉的自 由权利。 19、法的原则:就是体现法 的本质和内容的法基本出发 点和指导思想。 20、社会主义法的原则:是 反映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内 保证对社会关系实现有效法 律影响的各种法律手段的整 个系统。 28、法律秩序:就是依法建 立的秩序 29、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 律现象认识的感性阶段,或 者说是低级阶段,是人们关 于法律现象的不系统的|自发 形成的感觉和情绪,它对法 律现象的认识是表面的直观 的。 30、法律思想体系:是法律 意识的理性阶段,或者说是 高级阶段,是人们关于法律 现象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 观点,它在法律意识中属于 主导的地位。 31、法律文化:是反映一个 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 律活动水平的概念,法律意 :是指 :是指 即法律规范中指明人们可以 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 该做什么的部分。 38、制裁:就是法律规范中 关于违反该规范时应承担什 么样的法律后果的部分。 39、命令性规范:就是以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体现的 国家规范性命令,一项命令 往往就是一个规范。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举例说明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景中的作用】: 幼儿教育活动情景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概括教育目标和内容设置的教育活动情景。 作用:一、建构教育活动情境:就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只有在一种开 放性的教育活动情境中,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聪明才智,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个性,发展健康的体能,促进社会交往能力。 二、监控教育活动情境:1.以物质情境及媒介。2.以幼儿群体为媒介,利用幼儿之 间的相互影响,实现教育目标。3.以教师自身为媒介,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良好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幼儿。4.实行教师角色转换。 三、调节教育活动情境:1.调整物质情境。2.调节教育活动情境气氛。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现象的科学。【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原则】: 一. 客观性原则:研究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按照心理的本来面 目加以考察,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 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 三. 教育性原则:研究者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宗旨,选择富有教 育意义的课题,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学习有何特点,】

1. 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势和方法。 2. 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3. 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的参与。 4. 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与促进。 【简述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1. 象征性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 2. 动作日益丰富和精通起来,言语也逐渐发展起来。 3. 象征性游戏中以角色游戏最为典型。 4. 幼儿游戏中,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 观察法: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状态下发生 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研究方法。 2. 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 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 法。 3. 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的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 料的收集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4. 测量法: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收集有关资料的数据资料并加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

名词解释 一、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使用文字来表述的。 二、顺序数据(ran k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三、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 )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四、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的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法被称为系统抽样。 五、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取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六、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七、四分位数(quartile)也称四分位点,他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部分,其中每部分包括25%的数据。 八、离散系数也成为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s s v x =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九、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是用来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的分布。 十、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设从均值μ、2σ(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2σ/n 的正态分布。 十一、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在区间估计中,有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其中区间的最小值称为置信上限。 十二、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t level)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其实这就是前面所说假设检验中犯弃真错误的概率,它是由人们根据检验的要求确定的,通常取0.05α=或0.01α=,这表明,当做出接受原假设的决定时,其正确的概率为95%或99%。 十三、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 A )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十四、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十五、回归模型(regression model )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用一个线性方程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因变量y 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 和误差项ε的方程称为回归模型。 十六、点估计 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于x 的一个特定值0x ,求出y 的一个估计值就是点估计。点估计可分为两种:一是平均值的点估计;二是个别值的点估计。 十七、时间序列(time series )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十八、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 )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使t+1期的预测值等于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 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十九、指数,或称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指数是测定多项内容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重点:第一个要点是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多项内容;指数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其表现形式为动态相对数,既然是动态相对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学校教育 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活动。 2.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受教育者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4.教育容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 5.人的个体的发展 是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6.身体的发展 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 7.心理的发展 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的发展。 8.全民教育 是保证每一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9.终身教育 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 第二章 1.物质环境 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天然环境包括: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人工环境包括: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环境等) 2.精神环境 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狭义的文化 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4.广义的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文化变迁 是指文化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

6.人的个体社会化 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第三章 l.发展 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儿童的发展 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3.遗传决定论 这一流派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4.成熟势力说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该理论夸大了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5.环境决定论 这一流派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6.年龄特征 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 7.儿童观 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8.社会本位儿童观 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在这种儿童观下,儿童受教育只不过是成人的赐予或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需要。教育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造就出符合成人或成人社会期望的某种类型的人。成人在教育过程中享有绝对的权威,学习也变成了苦役。9.人本位儿童观 尊重儿童和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10.教育观 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第四章 1.“白板说” 由英国学者洛克提出。他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2.恩物 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