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大气的压强培优测试卷 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大气的压强培优测试卷 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大气的压强培优测试卷  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大气的压强培优测试卷  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大气的压强培优测试卷

(培优训练)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1.科技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实验:图甲所示的是由粗细不同的三节塑料

管A、B、C 连接而成的装置,三节管中分别接有三个相同传感器的探头,传感器与电脑相连。

现将抽气机与C 管右端相连后开始抽气,电脑绘制出的三节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 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B.抽气过程中,三节管中的气体流速相同

C.曲线①是A 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图

D.0~4 s,C 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最大

第1题图第4题图

2.为改善地下车站的通风状况,小科设计抽气管道,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为提高抽气效果,

管道上方遮雨盖的形状应设计成下列图中的()

A. B. C. D.

3.假如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跑车尾翼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4.一根试管竖直放置,5cm长水银柱封住一部分气体,那么气体的压强为()

A.81cm水银柱

B.71cm水银柱

C.76cm水银柱

D.86cm水银柱

5.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

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这种取水灌溉方式在使用前必须先让管道中充满水

B.使用时B端管口位置必须低于A处水面

C.管道中水的流动需要借助水泵才能实现

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

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

6.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盛水容器的示意图,容器口的橡皮塞中插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与

玻璃管之间、橡皮塞与容器口之间都是密闭的,玻璃管内的水面恰好与下端管口相平.打开阀门K,接一杯水后,关闭阀门,此时玻璃管的下端仍在水中,则接水后与接水前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管外的水面下降

B.玻璃管口的水面上升

C.容器底内表面a点的压强不变

D.容器内玻璃管外的气体压强变大

7.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

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7×10-5m2,g取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A.1.2×105Pa

B.1.1×105Pa

C.1.0×105Pa

D.0.9×105Pa

8.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个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把两个橡胶皮碗对在一起,用力挤出中

间的空气,如图所示.把皮碗悬吊起来,在皮碗下挂重物,逐渐增加所挂的重物,测出

最多能挂的物重G,再测出此时皮碗的直径d,皮碗自重忽略不计.则根据这些数据计

算大气压P的公式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9.周末,小明在家里利用矿泉水瓶做了有关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实验(如图)。

(1)实验一: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瓶口后倒置,纸片不会落

下;再将矿泉水瓶瓶口朝左、朝右等方向放置,纸片都不会落下。该现象说

明了________。

(2)实验二:在矿泉水瓶侧壁开三个同样大小的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往瓶中注满水。放开手指,

观察到水从小孔射出,小孔的位置越低,射出的水越急。该现象说明了________。

10.小明自制了一个“蜡烛抽水机”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将一支塑料软管弯

成U型,一端插入左边杯中,另一端插入右杯水中。点燃左杯中的蜡烛后,

用硬纸片封住左杯口(纸片与杯口涂有凡士林),过一会,左杯内气体压强将

________ ,右杯中的水在________ 的作用下流入左杯。

1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

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间气密性很好,但摩擦较

大。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绳端钩码加至2N时,针筒恰由

静止开始向右移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绳端钩码增加为3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为减小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小明找来润滑油涂在活塞与针筒壁上,再次测量后发现摩擦减到很小。于是他重新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1N时,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又测得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________Pa.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如图显示一只灰鹅在突遇强风时,身体猛然转过180°,而头部却保持正常姿态的情形。使用这种“超

级扭曲”的方式能使翅膀下方空气流速________上方空气流速(选填“大于”或“小于”),从而使灰鹅受到一个向________的作用力,能迅速降低飞行高度,使飞行更安全.

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蒸馏法(部分装置如图一所示)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蒸馏法又焕发

青春,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气压降下来,把经过适当加温的海水送入人造的蒸馏室,水会在瞬间急速汽化,变成水蒸气(如图二所示),能源损耗大大降低。

(1)在图一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为________。

(2)海水进入B装置后瞬间急速汽化的原因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2分)

14.利用容积为10cm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可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

__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N。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____长度为5cm,这样就不用测活塞的直径也能算出活塞横截面积。

(4)则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_Pa。

(5)提出提高测量大气压值精确度的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科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

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的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 转/分的电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左下图所示)。右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1)在研究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和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的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

(2)小海的父亲对他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小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高压锅煮饭时,密封的内气压较高,为了使锅内气压不超过安全值,设有自

动排气的减压阀,其结构如图所示。已知锅外大气压强为p0,请设计一个简单的

实验,粗略测出通过排气阀向外放气时,锅内气体的压强。

(1)本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________。

(2)主要实验步骤是(用恰当的字母表示被测的物理量):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用尺测排气孔直径D。

(3)锅内气体压强的表示式:p=________。

四、解答题(共5题;共40分)

17.香水能使人保持悦人的气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如图甲是球压式的香水瓶,使用时,挤压气囊就会有香水呈雾状喷出,松开后停止喷洒,该香水瓶的结构原理如图乙。

请你解释该种香水瓶喷洒香水的过程及原理。

18.近几年,除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 大型客机顺利试飞外,还有两件航空大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

注。

(1)2017年12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首飞成功。该飞机可为“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安全提供最快速有效的支援与安全保障。它的最大飞行速度为560km/h,最大航程为4500km,巡航速度(经济、节油的飞行速度)为500km/h。某次起飞前,飞机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总质量为51t,轮胎与跑道的总接触面积为0.6m ㎡(g 取10N/kg)。求:

①飞机静止在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强是多少?

②起飞后,飞机在空中直线飞行1400km,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2)2018年5月14日早晨7时左右,川航的空中客车A319飞机,在近万米高空飞经成都空管区域时,该飞机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并脱落,造成飞机客舱失压,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

出窗外,机组实施紧急迫降,机上所有人员安全落地。一万米高空的气压约为1标准大气压的0.3倍,机舱内气压约为1标准大气压(1.01×105Pa),那么:

①面积约为0.5m2的飞机风挡玻璃受到舱内外压力差是________N。

②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窗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

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间气密性很好,但摩擦较

大。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绳端钩码加至2N时,针筒恰由静止开始向右移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1.5N,若绳端钩码增加为3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为减小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小明找来润滑油涂在活塞与针筒壁上,再次测量后发现摩擦减到很小。于是他重新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1N时,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又测得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多少帕?

(3)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开发和生产某种产品,应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如研制压力锅,就应研究气压跟温度的关系。其

研究结果用图像表示如下。

某种型号的压力锅,其限压阀由内阀和外套组成,测得限压阀的整体质量为0.12 kg,压力锅气孔的直径为4mm。

(1)烹调较嫩或易熟的菜时,宜采用________的方式(选择“低压烹饪”或“高压烹饪”,下同);

烹调肉类食品,宜采用________的方式。

(2)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即粥无法从锅体吸热),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熄灭时,锅内温度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灭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 ℃,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还在沸腾

C.熄灭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 ℃,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比原来低,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灭后即使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3)当压力锅烧煮食物时限压阀排气,锅内最高温度大约能达到多少?(当时的大气压为100kPa,g值取10 N/kg,π取3)

21.如图所示是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竖直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配有一个限压阀,当内部的气体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放出一部分水蒸气,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2cm,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10㎜2,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的,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0×105Pa.问:

(1)此高压锅的原理________;

(2)此时内部气体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3)该高压锅在大气压强为0.8×105Pa的地区使用时要保证水的沸点与上

题一样,则应换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g取10N/kg)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A.观察乙图可知,实验室中的气压是101.4kPa,而标准气压是100kPa,因此实验室的大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

B.抽气过程中,三节管中气体流量相同,因此最细的A中流速最大,最粗的C管中流速最小,故B 错误;

C.A管中气体流速最大,压强最小,因此A管中压强变化是最大的,那么曲线①是A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时间图,故C正确;

D.0~4s时,A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最大,故D错误。

2.B

【解析】A、设计中井口与井口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能形成气压差,没有自动抽气的效果,A错误;

B、设计中井口上方遮雨盖是下向凸起的,空气在通过这个凸起时流速增大,而井口上方的空气流速小气压大,所以形成向上流动的气流,能够实现抽气的效果,B正确;

C、与B选项中的设计刚好相反,凹面没有增大流速的效果,反而会使气流向下运动,没有抽气效果,C错误;

D、设计与C相似,气流会向下运动,没有向上抽气的效果,D错误。

3.C

【解析】A、如果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那么.跑车尾翼的截面形状应该倒过来,所以A 会出现;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将会远离,所以B会出现;

C、当火车、地铁快速运行带动周围的空气快速流动时,周围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增大,大于附近的大气压,这样火车、地铁附近的人就会受到向外的推力,确实不会出现火车撞人的现象,但是,如果这样的推力足够大时,还可以将人推倒甚至使人受伤,这也是不安全的,所以地铁站、火车站设置安全线还是很必要的,所以C不会出现;

D、喷雾器会由于大气压的作用下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所以D会出现;故选C

4. A

【解析】初始状态时管内的气体的压强为大气压强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的和,即为:

p1=p0+p h=76cmHg+5cmHg=81cmHg。

5.C

【解析】先让管道中充满水,则A、B两处存在水位差,在水压作用下,水沿水管从A处流向B处;AB之间的高度差越大,B处压强越大、水压越大,管道内水流动的越快,其中水的流动不需要水泵,故ABD正确、C错。

6.B

【解析】A、接水后与接水前相比较,玻璃管外水量减少,所以水面下降,选项A正确,不合题意;

B、玻璃管内的水面恰好与下端管口相平,说明瓶内空气压强与玻璃管下口上方水的压强和等于大气压强,打开阀门K,由于阀门K里面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水会流出来,同时瓶内空气压强与玻璃管下口上方水的压强和减小,大气压将空气通过玻璃管压入容器内,始终保持瓶内空气压强与玻璃管下口上方水的压强和等于大气压强,关闭阀门后,玻璃管口的水面不会上升,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

C、容器内玻璃管口处压强始终不变,且管口的下端仍在水中,故容器底内表面a点的压强不变,选项C正确,不合题意;

D、由于玻璃管外的水面下降,玻璃管下口上方水的压强变小,又瓶内空气压强与玻璃管下口上方水的压强和等于大气压强不变,容器内玻璃管外的气体压强变大,选项D正确,不合题意。

7.C

【解析】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G1=(0.88+0.1)kg×10N/kg=9.8N,对活塞受力分析:f+F=G1=9.8N;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G2=(0.46+0.1)kg×10N/kg=5.6N,对活塞受力分析:F-f=G2=5.6N;两式联立解得:F=7.7N;

所以

8.C

【解析】当皮碗刚刚被拉开时,它受到的大气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G;

皮碗的受力面积为:;

那么大气压强。

二、填空题

9.(1)大气有压强且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水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解析】(1)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瓶口后倒置,纸片不会落下:再将矿泉水瓶瓶口朝

左、朝右等方向放置,纸片都不会落下。该现象说明了大气有压强且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矿泉水瓶侧壁开三个同样大小的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往瓶中注满水.放开手指,观察到水从小孔射出,小孔的位置越低,射出的水越急。该现象说明了水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0.减小;大气压

【解析】点燃左杯中的蜡烛后,左瓶中压强的变化有些像热气球,开始由于蜡烛的燃烧使得左边气体体积热胀,这个时候应该在右边杯中的导管口处看见有气体冒出,当蜡烛熄灭,温度恢复常温状态,由于之前的空气排出了一部分,所以压强变小了;而右杯水面的大气压不变,右杯中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流入左杯,直到两杯水面受到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

11.(1)1.5;不变

(2)1.02×105;偏小

【解析】(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绳端钩码加至2N时,针筒恰由静止开始向右移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1.5N;若绳端钩码增加为3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不变;

(2)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

大气压强的值为:。

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偏小。

12.大于;下

【解析】如图显示一只灰鹅在突遇强风时,身体猛然转过180°,而头部却保持正常姿态的情形。使用这种“超级扭曲”的方式能使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空气流速,那么翅膀下方的压强小于上方压强,从而使灰鹅受到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能迅速降低飞行高度,使飞行更安全。

13.(1)1.01×105帕(或1标准大气压)

(2)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解析】(1)在图一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为1.01×105帕。(2)海水进入B装置后瞬间急速汽化的原因是: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三、实验探究题

14.(1)排尽针筒内空气

(2)刚刚开始滑动

(3)刻度部分

(4)95

(5)加润滑剂等

【解析】(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尽针筒内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刚开始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N。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长度为5cm,这样就不用测活塞的直径也能算出活塞横截面积;(4)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那么大气压强为:;

(5)活塞和针筒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影响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因此加润滑剂减小摩擦,也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15.(1)1,3(或4,5);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扇叶越长,空气流动强度越大

(2)利用同一个扇叶,控制扇叶的倾斜角度相同,改变扇叶的转动的速度,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大小。

【解析】(1)要研究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和扇叶长度的关系时,设计的实验组要满足扇叶长度不同而使其余的因素相同。由表中数据可知,可选取序号1、3。由1、3实验中纸片被吹起的角度1是30o,3是20o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扇叶越长,空气流动强度越大。

(2)要研究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的转动速度的关系时,可以控制扇叶的转动速度不同,而使其余因素都相同,所以设计的实验为:利用同一个扇叶,控制扇叶的倾斜角度相同,改变扇叶的转动的速度,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大小。

16.(1)天平

(2)用天平测出减压阀质量m

(3)

【解析】(1)当减压阀刚刚被顶起时,锅内压强等于减压阀产生的压强和大气压强之和,即;根据可知,测量大气压强其实就是测量压力和受力面积。因为高压锅的排气孔是圆形,只要测出它的直径就能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S;当减压阀刚刚被顶起时,它受到的压力等于减压阀的重力,根据G=mg可知,测出质量就能知道重力,因此除了刻度尺,还需要天平;(2)实验时,首先用天平测质量,其实就是解决压力F的问题;然后测排气孔直径D,就是解决S 问题;

(3)减压阀产生的压强:;

锅内气体压强为:。

四、解答题

17.用手挤压气囊,气体从进气杆流到尖嘴时管道变细流速变大,由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香水液面上通过通气管与外界大气相通,大气压大于高于汲水管上方气压,香水被压上汲水管而喷出。

【解析】用手挤压气囊,气体从进气杆流到尖嘴时管道变细流速变大,由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香水液面上通过通气管与外界大气相通,大气压大于高于汲水管上方气压,香水被压上汲水管而喷出。

18.(1)解:①飞机静止在跑道上,对跑道的压力为:

F=G=mg=51×103kg×10N/kg=5.1×105N;则飞机对跑道的压强为:

p=F/S=5.1×105N/0.6m2=8.5×105Pa;

②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为560km/h,

由v=s/t 得,飞机所需的最短时间为:t=s/v=1400 km /560km/h =2.5h;

答:飞机对跑道的压强是8.5×105Pa。飞行1400km 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2.5h。

(2)3.535×104 ;副驾驶受到由舱内向舱外较大的压力差(或舱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舱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解析】(1)飞机静止在跑道上,对跑道的压力为:

则飞机对跑道的压强为:;

②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为,

由得,飞机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2)①飞机舱外的气压为:;

舱内外的压强差:;

飞机舱内外的压力差:;

②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窗外的原因是副驾驶受到由舱内向舱外较大的压力差。

19.(1)不变

(2)1.02×105

(3)偏小

【解析】(1)当橡皮帽打开时,活塞由静止向右运动时,活塞受到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针筒对活塞的摩擦力相等,即摩擦力是1.5N;当绳端钩码增加为3N时,摩擦力的大小不变,那么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也不变;

(2)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本地的大气压强为:。

(3)注射器内有空气,那么就会产生向左的压力,这时活塞受到向左的拉力,内部空气的压力和向右的大气压力,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此时,因此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偏小。

20.(1)低压烹饪;高压烹饪

(2)C

(3)120℃

【解析】(1)烹调较嫩或易熟的菜时,宜采用低压烹饪的方式;烹调肉类食品,宜采用高压烹饪的方式。

(2)用高压锅煮粥,由于锅内气压大于标准气压,因此里面物质的温度肯定大于100℃;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水的沸点变为100℃,由于锅内温度高于100℃,所以不吸热也能继续沸腾,故选C。(3)气孔的面积为S=πr2=3×=12.56mm2=12.56×10-6m2:

当限压阀要起而未起来时,它受到向下的大气压力,自身的重力和锅内气体向上的压力,它们相互平衡,

即:F0+G=F内;

P0S+mg=p内S;

105Pa×12.56×10-6m2+0.12kg×10N/kg= p内×12.56×10-6m2;

解得:p内=1.96×105Pa=196kPa;

查表得,当时锅内的温度大约120℃。

21.(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2)200000帕

(3)120克

【解析】(1)此高压锅的原理: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2)锅内气压得到最大时,限压阀要起而未起,

限压阀的自重产生的压强:;

这时受到锅内向上的压强、向下的大气压强和自重产生的压强,

即:P内=P0+P自= 1.0×105Pa +105Pa=2×105Pa;

(3)当锅内的气压为2×105Pa时,

锅内气体对限压阀的压力为:F内=P内S=2×105Pa×10×10-6m2=2N;

大气对限压阀向下的压力为:F0=P0S=0.8×105Pa×10×10-6m2=0.8N;

那么限压阀的自重为:P内=P0+P自=2N-0.8N=1.2N;

那么限压阀的最大质量为:。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 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又掌握了不少知识了吧?请你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书写工整,把握好时间,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标志中,用来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是( ) 2.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 ) A.海洋水B.河流水C.冰川水D.大气水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泥水 C.肥皂水 D. 食盐水 4.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D.对流层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复杂多变 5.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一种物质①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①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①在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① 6.温瑞塘河的水经过下列哪种方法处理后,你会放心地饮用?( ) A、过滤法 B、沉淀法 C、蒸馏法 D、煮到沸腾 A B C D

7.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将能悬浮在水中,如图,则木球和铁球所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大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浮力相同,压强相同 B. 浮力木球大,压强铁球相同 C.浮力铁球大,压强铁球小 D. 浮力相同,压强铁球大 8.温州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下列描述温州气候的是( ) A.冬无严寒、夏无酷暑B.今天最高气温24① C.今天市区空气质量①级D.明天阴转多云 9.氨常用来生产化肥,氨可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右图表示的是不同温度和大气压下等量氮气与氢气混合后生成氨的百分比。由图可知,在什么条件下氨的产量较高?( ) A、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B、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C、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D、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10.瑞安市应征入伍赴藏的青年,刚到达青藏高原时,常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原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C.高原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D.高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11.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操作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而使

八年级上 科学(浙教版)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 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共6套) 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肥皂水 C.泥水D.纯牛奶 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 A.沉淀B.蒸馏 C.结晶D.过滤 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 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 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 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 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 和液体密度有关 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 =0.8×103 kg/m3,g取10 N/kg)() 酒精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本教案共73页)(包含教学时间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分析及措施)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3, V排取m3)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 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地球的各种水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通过各个环节,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周而复始地连续运动、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⑤回到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1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肥皂水 C.泥水D.纯牛奶 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 () A.沉淀B.蒸馏 C.结晶D.过滤 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

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 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 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 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 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 和液体密度有关 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 =0.8×103 kg/m3,g取10 N/kg)() 酒精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

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或cm)水银的密度为 13、610千克/m,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 或 g/cm,(2)两者的关系:1g/cm=1000kg/m1kg/m=1g/cm(3)水的密度:110kg/m 或1g/cm(4)单位转化:1毫升 =1cm =1 m1吨=1000千克=1克1毫升 =1升1升= m 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期末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 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 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 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汇总(2013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还有0.94%是陆地咸水。 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水总量的2.53%,陆地包括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小循环 4、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 再生。 环节:蒸发(蒸腾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 (地下)径流 原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途径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6、径流=降水量-蒸发量 7、水资源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东南部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8、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9、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10、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5、 水 循 环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 (阳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 体是氧气 负极 (阴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 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 气味无味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 沸点100℃(1标准大气压下) 凝固点0℃(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4℃以下时热缩冷胀, 4℃以上时热胀冷缩。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 2.溶剂: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悬浮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即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乳状液):油脂形成很小的液滴悬浮在水里,即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例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例题2】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 【例题3】让乳浊液静置许久,液体小颗粒一定会() A.下沉B.上浮C.均匀分散D.上浮或下沉 【例题4】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白酒 B.食盐水C.医用酒精D.蒸馏水 三.实验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粉末:①用药匙或纸槽取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擦拭看尽); ②试管倾斜,把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

在底部;或试管水平放置,把纸槽送入底部,然后竖立起来。 (2)取块状固体: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盛在细口瓶中,取用时,瓶塞倒放桌上,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以免被药液腐蚀),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缓流入试管内,倒完后应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向外放。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内,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眼睛平视液面下沿) 【例题5】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例题6】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5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①温度②溶剂的量③溶剂的种类 3.有的物质溶解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溶质溶解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有点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如: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 氯化钠、蔗糖等: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4.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①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②跟搅拌有关:搅拌加快溶解; ③跟溶质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越快。二.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

目录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课题 1.2 水的组成 课题 1.3 水的密度 课题 1.4 水的压强 课题 1.5 水的浮力 课题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课题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课题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课题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 一、引入: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陆地淡水 2.53% 地下淡水 30.06%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 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五、小结: 【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课题 1.2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试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试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2.日前,我省嘉兴市正式成为全国首批16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海绵城市是指降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在空气中的物体不受浮力 B.乒乓球和玻璃球均浸在水中,则乒乓球受到浮力,玻璃球不受浮力 C.物体浸在液体中,由于受到浮力,物体的重力要变小 D.铁球浸没在水中缓慢下沉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铁球所受浮力不变4.在装有水的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牛奶、食盐、菜油和面粉,充分搅拌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B.食盐C.菜油D.面粉5.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 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6.如图,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它竖直立 在液体中,如果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甲、F 乙 ,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ρ 甲、ρ 乙 。则() A.F甲=F乙? ρ甲>ρ乙B.F甲=F乙?ρ甲<ρ乙 C.F甲<F乙ρ甲<ρ乙D.F甲<F乙ρ甲>ρ乙 7.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B.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C.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9.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10.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上册科学_浙教版_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 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 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得到的气体是 氢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 水的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 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 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 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海水>水>酒精 。  第4节 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对地面的压强为 ;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 压力为 ,对地面的压 强为 。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新)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 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 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D、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具体事例:(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就会有个向上的升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