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粉尘爆炸参数的检测

粉尘爆炸参数的检测

粉尘爆炸参数的检测
粉尘爆炸参数的检测

目录

一、检测仪器种类 (3)

1.1CCD-500防爆测尘仪(粉尘仪) (3)

1.1.1检测对象 (3)

1.1.2检测原理 (3)

1.1.3仪器特点 (3)

1.2ACG-1型光电测尘仪 (3)

1.2.1检测对象 (3)

1.2.2检测原理 (3)

1.3PKD20-L球爆炸测试仪 (3)

1.3.1检测对象 (3)

1.3.2检测原理 (3)

1.4粉尘云最小点燃能量测定系统(MIE) (4)

1.4.1适用条件 (4)

1.4.2检测原理 (4)

1.5 Hartmann管式粉尘爆炸实验仪 (4)

1.5.1检测对象 (4)

1.5.2 检测原理 (4)

1.5.3仪器特点 (4)

二、粉尘爆炸参数检测 (4)

2.1测定参数解释 (5)

2.2测量对象 (5)

2.3实验过程 (5)

2.4实验结果 (5)

一、检测仪器种类

1.1CCD-500防爆测尘仪(粉尘仪)

1.1.1检测对象

粉尘浓度

1.1.2检测原理

通过防爆型测尘仪(粉尘仪)对现场粉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控,能有效降低粉尘爆炸的风险。 CCD-500防爆测尘仪采用激光光散射技术,利用激光光束照射到含尘气流上,使光束产生散射光,粉尘浓度越高,产生的散射光强度越大,由此测出粉尘浓度。

1.1.3仪器特点

光散射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无需称重,可直读粉尘浓度值,最快可实现0.1分钟快速测量。具有快速、灵敏、稳定性好、体积小、重量轻、无噪声、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一方面该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而需要的样品量少,并可省去或者简化样品处理步骤,因此采样时间和分析时间均可大大缩短;另一方面,该方法无需样品储存,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分析方法中的各种可能的误差因素。使用者可依据场所不同,设置报警浓度阈值,当粉尘测量浓度到达该值时,粉尘仪自启动报警装置,实现超标预警。粉尘仪也可联动喷淋、雾炮或换风装置,形成集监测、报警、降尘于一体的粉尘在线监控系统。通过粉尘仪快速测尘及降尘设备的相互配合,会大大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避免粉尘浓度持续升高而引起爆炸。

1.2ACG-1型光电测尘仪

1.2.1检测对象

粉尘浓度

1.2.2检测原理

当设备通电时,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变为平行光,通过滤纸打到硅电池上,硅光电池输出电流,由毫安表读出电流的大小。当含有粉尘的气体通过滤纸是,滤纸上聚集了粉尘,经过滤纸照射的硅光电池亮度减弱,微安表指示减少,从而可根据测尘前后光电流的变化来反映粉尘浓度。

1.3PKD20-L球爆炸测试仪

1.3.1检测对象

粉尘爆炸时的最大爆炸压力、粉尘爆炸指数、粉尘爆炸下限、粉尘爆炸极限氧浓度、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1.3.2检测原理

20-L球爆炸测定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实验前储粉罐内放置被测的粉尘和压缩空气。点火时,先通过2MPa压缩空气驱动,打开气粉两相阀,储粉罐内的粉尘被压缩空气吹入到压力容器内,通过分散喷嘴在容器内形成粉尘云,此时关闭气粉两相阀,后由控制箱给出点火信号,容器内的点火头将粉尘云点燃。实验过程由PLC精确控制,点火延时可以精确至1ms。测控计算机可以显示和保存爆炸过程的压力时间曲线。

1.4粉尘云最小点燃能量测定系统(MIE)

1.4.1适用条件

1)有机玻璃管容积为1.2L升。

2)采用静电点火源。

3)粉尘分散系统储气室容积为50cm3,工作压力,0.6-0.7MPa。

4)触发方式包括:高压继电器触发、移动电极触发、三电极辅助火花触发、电压增加触发和粉尘触发方式。负载方式包括:无负载,电感负载和电阻负载方式。

1.4.2检测原理

正确地确定粉尘云最小点燃能量,是科学地反映粉尘爆炸敏感度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可以判断粉尘加工设备和工作场所的危险情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确定爆炸防护措施的规模和费用,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系统主要由哈特曼管实验装置、静电火花发生系统及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三部分组成。实验时将粉尘放入哈特曼管底部,通过进气阀将压缩空气充入储气罐,然后开启喷粉阀,压缩空气将粉尘分散到哈特曼管中形成粉尘云,通过电火花发生器产生的静电火花点火。通过现场或摄像机观察粉尘云是否被点燃。

1.5 Hartmann管式粉尘爆炸实验仪

1.5.1检测对象

测试粉尘爆炸下限、用作测试粉尘最小着火能量的粉尘分散、爆炸管

1.5.2 检测原理

高压空气将粉尘均匀的分散在Hartmann装置内部,由电点火器点火引爆粉尘,通过该装置上外带检测仪器检测出发生爆炸是所需要的数据。

1.5.3仪器特点

装置顶部设有三级泄爆口,可以采用塑料薄膜、纸张等简易材料作为泄爆膜来观察、体会爆炸产生的一些现象,如压力、火焰和声音,对粉尘爆炸产生比较直观的感觉。可定性测试粉尘的可爆性,本仪器可用于定性测试粉尘是否会爆炸,简易、直观。通过调整加入粉尘的量和分散压力,可以测得粉尘的爆炸下限。在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测得的爆炸压力大小,可以定性比较粉尘爆炸的猛烈程度。

二、粉尘爆炸参数检测

选择Hartmann管为本次实验的操作装置。并附加BPR-3型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定具体某一情况下的粉尘最大爆炸压力Pmax、粉尘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max、粉尘最小爆炸浓度即爆炸下限MEC、极限氧浓度LOC。

2.1测定参数解释

爆炸压力(Pm):在爆炸过程中达到的相对于着火时容器中压力的最大压值。

最大爆炸压力(Pmax):在多种反应物浓度下,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的爆炸压力的最大值。压力上升速率[(dp/dt)m]:在爆炸过程中测得的爆炸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最大斜率。

最大压力上升速率[(dp/dt)max]:在多种反应物浓度下,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的压力上升速率的最大值。

爆炸下限浓度(MEC)/(LEL):用于规定的测定步骤在室温和常压下试验时,能够靠爆炸罐中产生必要的压力,维持火焰传播的空气中可燃粉尘的最低浓度。

极限氧浓度(LOC):粉尘、惰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物在试验条件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最大氧浓度。

2.2测量对象

选用萘酐粉尘为实验用样品粉尘。萘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工原料,分子式为C10H6O2。萘酐粉尘是一种燃烧热很大,熔点较低的可燃粉尘,在工艺中其环境温度可达到260℃,所以实验中萘酐粉尘是一种多相混合物的爆炸。在实验中样品的准备、称量时,考虑在超过158℃的实验温度有蒸发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

2.3实验过程

1、制备粉尘样品:选取欲测试样品100g左右,利用恒温干燥箱干燥1小时,温度设置为105度;

2、将空压机和实验装置用气管连上

3、启动空压机(将旋钮拔出)

4、称量1克左右的样品,均匀放置在Hartmann管底部分散器四周;关闭防护

罩门;启动进气电磁阀,观察压力表的示数,压力一般在0.4~0.6MPa就可以完成实验;

5、按下喷粉引爆,完成点火引爆;

6、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7、关闭点火线圈按钮,清理仪器,完成一次实验。

需要说明的是,测试某种粉尘能否爆炸,一般需要多次重复实验,也许需要改变粉尘的分散压力(但要<1.0MPa)和粉尘浓度。判断是否爆炸的判据可以根据是否产生压力突升,可以在Hartmann装置顶部安装塑料薄膜或其它易碎材料(如普通打印纸)来观察。

2.4实验结果

在测量最大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时,选取100℃、150℃和255℃,3个环境温度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见图1.对爆炸下限浓度和安全样含量的实验除了上述3个温度外,还进行常温条件下的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见图2.

粉尘爆炸猛烈度包括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俩个参数,从实验结果

来看,温度对最大爆炸压力几乎影响不大,而对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很大,这就说明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增加粉尘爆炸的猛烈度。爆炸下限浓度和安全氧含量受温度影响很大。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爆炸下限浓度和安全氧含量迅速降低,这说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加大了爆炸范围和氧的需求量。这是因为发生反应的活化份子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多,而反应速度与活化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成正比。特别是在气固多相反应中,固体表面和气相物质是反应的主要场所,比表面的大小、气相物质的含量、反应温度的高低和活化能的大小都对与反应速度具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空气中样的活化分子数量迅速增多,萘酐粉尘颗粒蒸发速度加剧,颗粒表面氧分子吸附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反应速率就会迅速增加,从而引起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也会迅速增加,而由于反应物的总量不会增加,生成热也不会增加,所以反应后由于气体膨胀产生的压力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测试到的爆炸压力不会有很大变化。

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

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 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 山西刘福明1.化学反应原理 干燥的粉尘遇明火会燃烧,粉尘和空气充分接触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会发生爆炸。 2.实验仪器:金属罐、小塑料瓶、导管、气囊、胶卷盒(或小塑料瓶)、2 L大塑料饮料瓶、橡皮塞、坩埚钳、铁丝等 实验药品:面粉、蜡烛、脱脂棉、酒精等 3.探究方案 方案①: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

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1所示)。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金属罐,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里剧烈燃烧而发生爆炸。 方案②:在饮料瓶的底部打一个孔,孔的大小能插入一根导管,导管的另一端和气囊相连;在瓶壁上打一个较大的孔,孔的大小与橡胶塞一致。在橡皮塞的正中打一个小孔,将一根细铁丝对折绞合在一起后,穿过橡胶塞,在铁丝的前端绞入脱脂棉。将胶卷盒去盖后倒扣在瓶口上,实验器就制作完成了。实验时取适量干燥的面粉于大塑料饮料瓶中,并将胶卷盒倒扣在饮料瓶瓶口上;将带气囊的橡皮管出气口对准瓶中的面粉,并插进粉尘中;拨出橡胶塞,将棉球浸上酒精,点燃酒精棉球并迅速塞进饮料瓶中(如图2所示),同时快速按压气囊从橡皮管一端鼓入空气,使饮料瓶中的面粉扬起充满饮料瓶,面粉在饮料瓶中剧烈燃烧而引起爆炸,胶卷盒被高高掀起。

4.探究评价 方案①的成功率不高,鼓入空气的速度很难控制。鼓入空气的速度太快有可能将烛火吹灭,扬起的粉尘也太多,可能将烛火扑灭;鼓入空气的速度太慢扬起的粉尘不够,无法剧烈燃烧而爆炸。 方案②实验装置简单,容易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具有实用性、普及性;透明度大、直观性强,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更能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现象;实验成功率高。 5.创新思维 由于方案①中采用鼓气扬尘实验的成功率低,将鼓气扬尘变成敲击落尘,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为了防止蜡烛在罐体振动时翻倒,用中心挖洞的泡

粉尘爆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23754 粉尘爆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粉尘爆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原理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当剧烈燃烧在有限的空间急速进行时,就会发生爆炸。 实验用品 金属罐(易拉罐)、小塑料瓶(眼药品)、塑料片、气囊(洗耳球)、蜡烛、火柴、橡皮管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底侧各打一个小孔,小孔大小比橡皮管外径

略小。 2、如图,用橡皮管连接金属罐和小塑料瓶,气囊。 3、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把蜡烛放入金属罐中,并点燃。用塑料片盖住罐口。 4、快速挤压气囊,鼓入大量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 听到响亮的爆炸声,塑料片飞到空中,说明面粉粉尘发生了爆炸。 面粉、煤粉等表面积较大,在空气中与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面粉生产车间严禁烟火。 数学与医学:CT和DNA 文章摘要:DNA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具有一种特别的立体结

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人教版

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 1. 化学反应原理 干燥的粉尘遇明火会燃烧,粉尘和空气充分接触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会发生爆炸。 2. 实验仪器:金属罐、小塑料瓶、导管、气囊、胶卷盒(或小塑料瓶)、2 L大塑料饮料瓶、橡皮塞、坩埚钳、铁丝等 实验药品:面粉、蜡烛、脱脂棉、酒精等 3. 探究方案 方案①: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20-1所示)。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金属罐,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里剧烈燃烧而发生爆炸。 方案②:在饮料瓶的底部打一个孔,孔的大小能插入一根导管,导管的另一端和气囊相连;在瓶壁上打一个较大的孔,孔的大小与橡胶塞一致。在橡皮塞的正中打一个小孔,将一根细铁丝对折绞合在一起后,穿过橡胶塞,在铁丝的前端绞入脱脂棉。将胶卷盒去盖后倒扣在瓶口上,实验器就制作完成了。实验时取适量干燥的面粉于大塑料饮料瓶中,并将胶卷盒倒扣在饮料瓶瓶口上;将带气囊的橡皮管出气口对准瓶中的面粉,并插进粉尘中;拨出橡胶塞,将棉球浸上酒精,点燃酒精棉球并迅速塞进饮料瓶中(如图20-2所示),同时快速按压气囊从橡皮管一端鼓入空气,使饮料瓶中的面粉扬起充满饮料瓶,面粉在饮料瓶中剧烈燃烧而引起爆炸,胶卷盒被高高掀起。

4. 探究评价 方案①的成功率不高,鼓入空气的速度很难控制。鼓入空气的速度太快有可能将烛火吹灭,扬起的粉尘也太多,可能将烛火扑灭;鼓入空气的速度太慢扬起的粉尘不够,无法剧烈燃烧而爆炸。 方案②实验装置简单,容易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具有实用性、普及性;透明度大、直观性强,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更能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现象;实验成功率高。 5. 创新思维 由于方案①中采用鼓气扬尘实验的成功率低,将鼓气扬尘变成敲击落尘,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为了防止蜡烛在罐体振动时翻倒,用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固定蜡烛,取一只带盖且密封性良好的金属罐(如奶粉罐),将一个纱布袋绑在罐盖下方,要求留一个口便于添加面粉。把3~4药匙的面粉装入纱布袋中,用坩埚钳夹住燃烧的火柴点燃蜡烛,待烛火燃得较旺时盖上塑料盖,然后用木棒敲击罐盖。如图20-3。 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成功率很高,而且除了听到“嘣”的爆破声,看到罐盖被高高掀起,还可以看到火光冲出罐体,直接感受面粉粉尘的燃烧。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一、原实验的不足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128页实验7-3的“粉尘爆炸实验”,其操作过程是: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所示)。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剪去 鼓 气 打一小孔 上述实验操作的特点就是采用鼓入空气的方法扬起粉尘。本人认为这个设计值得商榷。在密闭体系中鼓入气体,若气流过弱,鼓入的气体不能使面粉飞扬、且弥漫于密闭体系里并急速燃烧;若气流过强,鼓入的大量空气会使蜡烛熄灭,使体系内气压远远高于外界大气压,

导致整个实验失败,不但看不到明显的现象,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而且使实验教学质量大大降低,降低了实验教学的可信度。本人认为该实验需改进。 二.改进措施 1、我的创新 (1)有效控制了气流。将鼓气变为吹气,能平稳控制气流,扬尘能急速弥漫密闭体系,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使该 实验的设计在理论上更为严谨。 (2)为了防止蜡烛在木板振动时翻倒,用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固定蜡烛,以提升成功率。通过以上改进,该实验的成 功率能够达到90%以上。 2. 实验仪器和药品 (1)一只直径约12 cm、高约30 cm的去盖且透明的塑料瓶,一根长橡胶管(约1.5m ),一个小塑料筒,一块木板。(2)取一块长约6 cm、宽约5 cm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 (3)坩埚钳、火柴、面粉若干。 (4)一只高约2 cm的蜡烛。如图所示:

大气压,空气湿度和空气密度测定

《通风安全学》课程 实验报告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目录 实验一矿井大气参数测定 (1) 实验二风管风流点风压和点风速测定 (2) 实验三管道通风阻力及摩擦阻力系数、局部阻力系数测试 (3) 实验四扇风机性能测试 (5) 实验五管道中空气粉尘浓度测定 (7) 实验六矿井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测定 (8) 实验七瓦斯气体爆炸演示 (9) 实验八粉尘爆炸演示 (10) 实验九煤的瓦斯放散指数(ΔP)测定 (11) 实验十煤的坚固系数测定 (12) 实验十一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矿内空气成分 (13)

实验一矿井大气参数测定 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五、测试内容 1、大气压测定 2、空气湿度测定 1) 单位体积干空气与同体积、同温度及同压力的湿空气相比,哪一个重些?为什么? 2) 如果湿度计的干、湿球温度值相同,则空气的相对湿度为多少? 3) 测相对湿度时,如果湿球附近空气不流动,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 七、实验体会与总结

实验二风管风流点风压和点风速测定 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五、测试内容 1、风流的点风压 2、风流的点风速,断面平均风速,风速分布系数和风速分布图 3、画出风速分布图; 六、思考题 1)在同一断面的不同垂高上,各点的绝对静压和绝对全压,相对全压和相对静压是否相同?为什么? 2)用坐标图分析比较压入式和抽出式通风的测点绝对全压、绝对静压、动压和相对全压、相对静压和动压间的关系。

七、实验体会与总结

实验三管道通风阻力及摩擦阻力系数、局部阻力系数测试 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五、测试内容 1、风道摩檫风阻和摩檫阻力系数测定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和评估管理 制度(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新编 版) 1.目的 为了明确粉尘爆炸风险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更好的对粉尘爆炸风险进行控制,防范危险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合用于公司内的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 3.职责 3.1主要负责人负责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 3.2安全主管负责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的策划、实施、检查监测工作,审查风险评价。 3.3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的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4.4、一般规定 4.1粉尘爆炸危险辨识的范围 1)公司常规粮食粉尘生产活动公司常规活动(如抛光作业、通风除尘设备维修作业、抛光设备维修作业等)和非常规生产活动(如临时抢修)。 2)所有进入铝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人员(包括本公司员工、外来人员)。 3)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所有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设备设施)。 4)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4.2粉尘爆炸危险辨识时机与频次 1)安全主任不间断的组织风险评估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

学生科学实验效果最优化的基石实验报告设计【精品】

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实验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更可以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计划和安排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活动。通过多年来的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我们可以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实验报告的设计与记录。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一份好的实验报告设计,就像是一盏明灯,能给学生指引实验的目标、方向,能提供给学生形成结论的分析数据,进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素养,使学生的科学实验效果达到最优化。 一、观察实验报告的填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的责任心和有序观察能力。 教科版四下《油菜花开了》解剖花的实验中,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解剖花》实验人 花的名称 实验方法:用镊子把花的各部分,从外向里一层层撕下,整齐排列并贴在相应的名称左边,数一数,填在相应的空格上。 个萼片 个花瓣 个雄蕊 个雌蕊 在班级(1)上课时我没有设计实验报告,就按照书本上的要求,先介绍解剖花的方法、花的结构,然后让学生按照书本要求独立解剖油菜花。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非常认真,且相当活跃,但检查结果时,学生雌雄蕊不分,萼片、花瓣不分,桌上、地上掉落的都是花瓣,实验效果之不佳显而易见。 后来,我根据班级(1)出现的情况,设计了如上实验报告,实验的效果就相当出色。在这个实验报告中,我并没有限制学生解剖何种花,但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要求很清楚地完成解剖的任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桌上有了这份实验报告,便时刻提醒着学生做实验究竟是何目的,做实验时必须仔细观察什么,做实验的观察步骤是什么。在解剖花的过程中,动作快的同学还可在老师的同意下,多

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注意事项

行业资料:________ 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注意事项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注意事项 根据《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xx)的要求,对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范围 1.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包括粮食加工、饲料加工、纺织、硫磺厂、轻工、金属加工、化工、粮库、发电、冶金等生产经营单位。 2.常见粉尘爆炸作业场所和设备:包括厂房、仓库、密闭空间等作业场所和除尘设备、混合机、输送机、筛选机等设备。 3.常见爆炸粉尘:包括煤粉、面粉、化纤品、玉米粉、饲料粉、铝粉、锌粉、镁粉、硫磺粉、棉织品、麻织品、塑料粉、树脂及化工有机粉等。 二、粉尘场所防爆安全检查重点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法人是否清楚本单位有无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并采取了有效防止爆炸控制的措施。 2.生产经营单位是否结合自身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特点,制定了本单位粉尘防爆安全检查表,并按安全检查表认真进行粉尘防爆检查。 3.生产经营单位是否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和粉尘防爆教育,普及粉尘防爆知识和安全法规,使职工了解本单位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和防爆措施。 4.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严禁烟火,所用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要求。 5.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是否有下列规定: 第 2 页共 6 页

(1)有安全负责人批准的作业证。 (2)明火作业开始前,应彻底清除明火作业场所的可燃粉尘。 (3)进行明火作业期间,严禁有粉尘进入明火作业场所。 6.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采取了防止电弧和电火花点火及防止摩擦碰撞火花引燃、静电引燃等的安全措施;生产设备、设施是否采取了安全措施。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采取了分段与隔离措施,减小初始爆炸引起的破坏。 8.不能完全防止粉尘泄漏的特殊地点(如粉料进出工艺设备处),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除尘措施;是否制定了维护管理制度;除尘设施是否保持正常使用运行。 9.是否经常对车间地面和设备进行清扫;清扫方法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10.生产经营单位是否编制了防止粉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配备了相应器材;是否组织了应急演练。 粉尘安全操作规程 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机械性噪声 2.机械外露运动件 3.通风不良 4.防护装置、设施缺陷4.带电部位裸露 5.静电 6.抛射物 岗位可能导发生的事故类型: 第 3 页共 6 页

初中化学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一改进的理由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课题1有一个粉尘爆炸实验。据我所知,很多教师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试验,不仅成功率很低而且效果不佳。我们学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对比实验,终于将这个实验做到了既安全又环保,由于装置透明,便于学生观察爆炸发生的全过程,且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归纳出来,与大家交流。 二改进的方法 (1)实验器材 洗干净的塑料色拉油桶(5升)和营养快线瓶子(1.5升)各一个、中间插有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两个、乳胶管一段(1.2米),细铁丝一根(30厘米),蜡烛两支(5厘米长)、打火机一个、封口胶带一卷,铁架台(带铁夹)一个,刚炒过的干燥面粉两小烧杯(50毫升的烧杯),小刀一把,细绳一根。 (2)实验过程 1、将装色拉油的塑料油桶洗净,将贴在上面的商标用水侵泡后除干净,再将桶底中间挖一个圆形的孔(直径约8厘米),用餐巾纸将桶内的水擦干。 2、将两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用乳胶管连在一起;再将其中一个橡皮塞塞紧色拉油的桶口,另一个橡皮塞塞紧营养快线瓶口(即气囊)。

3、用铁夹夹住色拉油桶桶口并使桶口朝下,桶底朝上,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细绳将桶身固定在铁架台的主杆上,以免在爆炸过程中歪倒。 4、用50毫升烧杯向油桶中加入刚炒过的精制面粉(或汤圆粉)两杯。 5、用铁丝的一端将长短相同的两支蜡烛帮在一起,铁丝的上端折成一个小于90度的弯钩(弯钩的长度以接近油桶半径长度为宜),放进油桶中试试高度(铁丝总高度以接近桶身高度但不要超出为宜,便于封口)。目的是能方便地将蜡烛放入桶中并能使蜡烛站立在面粉之中,防止蜡烛歪倒,同时避免蜡烛太靠近桶壁而将桶身烤破。 6、将封口胶准备:因封口胶宽度不够,根据色拉油桶底园孔的大小将几段封口胶部分重叠在一起(重叠宽度以1厘米为宜),形成一块较大的封口胶,以便它能将桶底园孔完全封严。 7、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油桶中,迅速将准备好的封口胶封住桶底园孔(此时速度一定要快,以防止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完导致蜡烛熄灭),要尽量封严。 8、立即双手用力挤压气囊,迅速鼓入大量空气。 实验现象 :油桶中火光四起,爆炸随即发生,声音宏亮;响声过后,被炸断的封口胶碎片从空中缓缓落地。 三改进的优点 1.实验材料垂手可得,操作简便;

人教版2018—2019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化学备课组2019-9-1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因此,特制定本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共有5个班,学生270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自然、社会学科,初中物理和生物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80%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

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 演示实验有:空气成分的测定、物质的变化、水的组成、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燃烧的条件、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有:探究蜡烛及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探究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实验5:实验改进与创新设计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一、【问题的提出】 1、实验在课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燃料及其利用》单元中,在介绍“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时提到: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学生对面粉能引起爆炸很怀疑,教材为此创设了一个问题探究情景,设置了粉尘爆炸实验来探究可燃性粉尘能否发生爆炸。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粉尘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了解粉尘爆炸的危害性。因此,实验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对可燃性粉尘发生爆炸及爆炸条件的认识。但按照教材的设计去做,实验几乎无一人成功,以至本来是一个趣味性极强的演示实验,而教师在教学时不得不选择“以说代做”了事。改进该实验,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实验成功率,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因而本小组选用该实验进行改进。 2、教材的实验: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操作过程: 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 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3)不足之处: 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成功率很低,几乎为零,研究发现该实验设计有以下几点不足: a)若面粉不是特别干燥, 则不易被点燃, 这是该实验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b)爆炸所用罐体为金属材料, 不透明, 学生不能看到罐体内部蜡烛与面粉的 燃烧情况。 c)用小瓶装面粉,鼓气时易形成孔洞,导致实验难以控制。 d)塑料盖与金属罐之间密封不严, 即使面粉偶尔被点燃, 爆炸效果也不理想。 e)鼓气量不好控制。吹入的气流太少,面粉不能充满金属罐;吹入气流太多, 扬起的粉尘易使烛火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f)塑料盖太重、太紧,不容易被掀开。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明确粉尘爆炸风险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更好的对粉尘爆炸风险进行控制,防范危险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合用于公司内的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 3.职责 3.1 主要负责人负责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 3.2安全主管负责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监测工作,审查风险评价。 3.3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的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 4. 4、一般规定

4.1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的范围 1)公司常规粮食粉尘生产活动公司常规活动(如抛光作业、通风除尘设备维修作业、抛光设备维修作业等)和非常规生产活动(如临时抢修)。 2)所有进入铝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人员(包括本公司员工、外来人员)。 3)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所有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设备设施)。 4)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4.2粉尘爆炸危险辨识时机与频次 ? 1)安全主任不间断的组织风险评估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控制风险,每年至少对风险控制结果监测、评审一次,确认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风险评估一般每年9月至10月份有安全主任组织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a.有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出台时。 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时。如: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c.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非正常进行时。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产生新的认识时。 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时。 4.3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方法 1)首先正确区分第一类危险源或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指活动中可能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工作环境因素,前者是伤亡事故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后者是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因此,风险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危险源,然后再辨识第二危险源。 2)公司采用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对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较直观地辨识风险。 4.4 粉尘爆炸危险评估

空气、氧气和氧化测试卷 含最新中考试题

理化周刊——空气、氧气和氧化测试卷 A卷 一、选择题 1.在组成空气的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A.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达不到着火点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3.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与氧气接触 B.无水酒精是液体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酒精没有可燃性 4.让镁在绝对密闭的条件下燃烧,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将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如右图,可看到的现象是( )。 A.瓶内进水,约占容积的21% B.瓶内不可能进水 C.瓶内全部进水 D.瓶内进水,大于容积的21% 5.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得出空气是由() A.二氧化碳和氧气组成 B.氮气和氧气组成 C.氮气和氨气组成 D.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 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已学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 7.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可燃性 B.能支持燃烧 C.较易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小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 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白雾是五氧化磷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二、简答、填空题 9.为了提高本地的空气质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1) ; (2) ;(3) 。 10.(2010年浙江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 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 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 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 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11.新兴的氧气消费已形成一股新潮流。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会有同样现象。所以,潜水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可携带装有的装备即可。为什么? 12.下表列出了五种行星上的“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 1. 化学反应原理 干燥的粉尘遇明火会燃烧,粉尘和空气充分接触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会发生爆炸。 2. 实验仪器:金属罐、小塑料瓶、导管、气囊、胶卷盒(或小塑料瓶)、2 L大塑料饮料瓶、橡皮塞、坩埚钳、铁丝等 实验药品:面粉、蜡烛、脱脂棉、酒精等 3. 探究方案 方案①: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20-1所示)。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金属罐,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里剧烈燃烧而发生爆炸。 方案②:在饮料瓶的底部打一个孔,孔的大小能插入一根导管,导管的另一端和气囊相连;在瓶壁上打一个较大的孔,孔的大小与橡胶塞一致。在橡皮塞的正中打一个小孔,将一根细铁丝对折绞合在一起后,穿过橡胶塞,在铁丝的前端绞入脱脂棉。将胶卷盒去盖后倒扣在瓶口上,实验器就制作完成了。实验时取适量干燥的面粉于大塑料饮料瓶中,并将胶卷盒

倒扣在饮料瓶瓶口上;将带气囊的橡皮管出气口对准瓶中的面粉,并插进粉尘中;拨出橡胶塞,将棉球浸上酒精,点燃酒精棉球并迅速塞进饮料瓶中(如图20-2所示),同时快速按压气囊从橡皮管一端鼓入空气,使饮料瓶中的面粉扬起充满饮料瓶,面粉在饮料瓶中剧烈燃 烧而引起爆炸,胶卷盒被高高掀起。 4. 探究评价 方案①的成功率不高,鼓入空气的速度很难控制。鼓入空气的速度太快有可能将烛火吹灭,扬起的粉尘也太多,可能将烛火扑灭;鼓入空气的速度太慢扬起的粉尘不够,无法剧烈燃烧而爆炸。 方案②实验装置简单,容易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具有实用性、普及性;透明度大、直观性强,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更能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现象;实验成功率高。 5. 创新思维 由于方案①中采用鼓气扬尘实验的成功率低,将鼓气扬尘变成敲击落尘,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为了防止蜡烛在罐体振动时翻倒,用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固定蜡烛,取一只带盖且密封性良好的金属罐(如奶粉罐),将一个纱布袋绑在罐盖下方,要求留一个口便于添加面粉。把3~4药匙的面粉装入纱布袋中,用坩埚钳夹住燃烧的火柴点燃蜡烛,待烛火燃得较旺时盖上塑料盖,然后用木棒敲击罐盖。如图20-3。

苗圃学实验报告范文【精品】

篇一:园林苗圃学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 一、嫁接(切接)并栽种嫁接苗 材料和用具: 材料:国槐的根作为砧木,红花刺槐的枝条作为接穗 器材:剪枝钳、芽接刀、绳子(绑接口用)、铁锹 操作步骤: 1、在工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每组取回嫁接用的砧木和接穗,每个小组小员分得一个; 2、削接穗,在红花刺槐接穗的下部芽的背面下方1cm处切削,削掉1/3的木质部,削面应平直,再在削面的背面下端斜削一个小削面,稍削去一些木质部; 3、切砧木,用剪枝钳将国槐根的上部剪平,在砧木直径外侧带木质部垂直下切,切口深度2-3cm; 4、插接穗,插入接穗,使其长削面两边的形成层和砧木切口两边的形成层对准、贴紧,如果砧木粗而接穗细,必须保证有一边的形成层对准。插接穗时上端留白2-3mm; 5、绑缚,用绳子将接口部位绑紧,特别是在上端伤口部位应注意绑严,以免下雨时雨水浸入是木质部腐烂。 6、栽种,小组为单位将嫁接好的红花刺槐的苗木栽种到大田平床中,栽种时注意对其,种好、踩严后浇水。 二、移栽 材料和用具: 材料:嫁接过的红花刺槐、红瑞木 器材:铁锹、开沟器、锄头 操作步骤: 1、休整床面,班级同学合作制作低床,最后使床面低于床边15-20cm,用锄头将床面的土层犁平,方便种植;

2、挖低床的同时一部分人去挖出需要移栽的红瑞木以及嫁接过的红花刺槐; 3、对红瑞木的枝条进行修剪,剪去生长畸形的枝条,留下生长形态较好的枝条; 4、在低床面中间拉两条线,两线相距30cm,沿线栽种红瑞木,横向两株间的距离大约为50cm,整齐栽种40棵。 5、在床面中剩余的部分用开沟器拉出3条沟,在其中种植嫁接好的红花刺槐,横向两株间的距离约为15cm; 6、全部移栽好后踩实、浇水 第二部分 一、参观组培实验室 二、高床播种 材料和用具: 器材:铁锹、锄头、开沟器 操作步骤: 1、在划定好的床面边界内侧距其越20cm处拉一条直线,在该直线和边界线之间挖土,形成一条沿床面的长沟,挖出的土堆放在床面; 2、用锄头将床面上的土犁平犁细,使其均匀地分布在床面上,形成一个播种平面; 3、用铁锹休整床面边缘,使其成为一个规则的矩形播种高床; 4、用开沟器在种植床面上竖排拉沟,相邻两沟间相距越5cm(操作时应尽量缩小距离); 5、在开出的沟中均匀地播种种子,并用两侧的土将沟埋上; 6、最后在床面上撒一层薄薄的细土(土层不能过厚,否则种子不能萌发) 第三部分 一、扦插 材料和用具: 材料:红瑞木扦插苗

环氧丙烷爆炸压力实验报告

环氧丙烷蒸汽爆炸压力及其上升速率的研究 姓名:李鹏亮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摘要】: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可燃性气体的爆炸特性和过程,我们采用5L的爆炸罐进行实验,利用传感器与示波器直接将爆炸过程反映到计算机屏幕上,可以直截了当地得到可燃性气体的爆炸压力与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本次实验以环氧丙烷为研究对象,测试其爆炸过程中的最大爆炸压力以及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关键词】:环氧丙烷;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1、引言:可燃性气体爆炸是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爆炸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1〕1857 年英国发生城市煤气管道爆炸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了对气体爆炸的研究工作。20 世纪70 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化工和煤炭行业的蓬勃发展,大批贮气设施的建设和各大煤矿的开采,气、油罐和瓦斯爆炸事故的频繁发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由于各国对气体爆炸的研究日益重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得爆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逐步增加,研究内容涉及的范围也日益扩大,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2、实验方法: 1、实验装置 ` 〔3〕测试系统由5L的圆柱状爆炸罐、配气系统(在此次实验中是用手直接将液态环氧丙烷倒入爆炸罐中)、控制系统(包括温度、压力和点火控制)和爆炸参数测定系统(本次实验用的是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组成。 2、试验条件 实验温度:41.5~44.4℃;实验室空气湿度:77 %;实验压强:常压。 3、实验步骤 1.准备 检查各管线是否完好,打开检测仪表、数据采集及点火控制系统,查看是否出于正常工作状态。 2.装点火头 打开爆炸反应容器上盖,在点火电极上装一只点火头,调整点火头到最佳位置,盖上容器上盖,拧紧螺栓。 3.查漏 〔2〕打开与精密数字压力计相连的阀门,其他阀门均关闭,将爆炸反应罐抽真空不大于668Pa 的真空度,然后关闭真空泵及阀门。经5 min 后,压力计下降不大于267Pa,则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进一步查漏并除漏,直到确认气密性符合上述要求为止。 4.排空 打开与空气压缩机相连的阀和排气阀门,关闭其他阀门,启动空气压缩机将爆炸反应罐内气体置换为清洁空气。 5.配气 这个过程需两个同学配合进行。由于环氧丙烷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挥发,所以这个过程中必须用玻璃片盖着装环氧丙烷的试管,待一个同学将1.7mL环氧丙烷液体倒入爆炸罐后,另一个同学迅速将阀门拧上,然后加热3分钟左右,是爆炸罐内的温度达到环氧丙烷的沸点35度以上,使其完全挥发成气体。 6.静置气体的形成 关闭爆炸反应罐内所有接口阀门和配气钢瓶阀门,待气体静置5 分钟,此时,爆炸反应罐内气体为静置气体。 7.点火及数据采集 待气体混合均匀后接好电极,按下开关点火,同时压力传感器采集爆炸过程

粉尘爆炸原理及检测

粉尘爆炸原理及检测 一、粉尘的认识 凡是成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 1.可燃粉尘: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 2.悬浮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 3.沉积粉尘:沉降在固体壁面上的粉尘 4.(只有可燃粉尘以悬浮粉尘状态呈现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 二、什么是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因为固体物质的微小颗粒,相比较相同重量的块状物质,它的表面积要大得多,所以很容易着火。 三、粉尘爆炸的条件 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 1.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2.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 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4.三者缺一不可 (一)那些粉尘具有爆炸性: 通常认为以下七类物质的粉尘具有爆炸性: 1.金属(如镁粉、铝粉); 2.煤炭; 3.粮食(如小麦、淀粉、玉米粉); 4.饲料(如血粉、鱼粉); 5.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 6.林产品(如纸粉、木粉); 7.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二)适当的浓度 在爆炸浓度(爆炸极限)范围内。什么是悬浮粉尘的爆炸极限 能使粉尘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统称为爆炸极限,浓度在爆炸范围以外,粉尘就不会爆炸。 例如:PVC粉爆炸极限的范围:下限63g/m3,上线500g/m3。低于63g/m3,或者高于500g/m3,就不会发生爆炸。 (三)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只要火源温度超过粉尘需要的自燃点,就会爆炸。 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多种引火源 1.设备内的摩擦撞击火花。据统计,仅粉碎研碎设备因摩擦撞击引起的爆炸 事故占57%。 2.电火花和静电火花。电气设备故障引起的电火花。 3.沉积粉尘的阴燃和自燃。沉积在加热表面如照明装置、电动机、机械设备 热表面的粉尘(10~20mm),受热一段时间后的燃烧。 (四)粉尘爆炸的过程 第一步:悬浮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可燃气体。 第二步: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第三部:燃烧产生的热量从燃烧中心向外传递,引起邻近的粉尘进一步燃烧。如此循环下去,反应速度不断加快,最后形成爆炸。(整个过程时间长持续几十秒) 四、粉尘爆炸的特点及危害 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1.容易产生二次爆炸,爆炸形成的负压状态吧粉尘吸过来形成新的悬浮粉 尘,产生二次爆炸。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2.持续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力、烧毁程度大。特别是在相对密闭的 管道空间内,其压力上升速度比敞开空间要快。 3.释放大量的热,可燃物会产生局部严重碳化,会造成严重的烧伤。 4.能产生中毒,伴随一氧化碳中毒和爆炸物分解产物中毒。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表.docx

序场所 /环 易发生 较大危险岗位责任 节 /部位的事故主要防范措施相关依据照片 号因素人类型 (1)除尘系统应按照粉尘爆炸特性采取预防和 控制粉尘爆炸的措施,设置监控装置,选用降低 爆炸危险的一种或多种防爆装置。 (2)除尘器应在负压状态下工作。 除尘系统未采(3)除尘系统不得与带有可燃气体、高温气体、 《粉尘防爆安全 取预防和控制烟尘或其他工业气体的风管及设备连通。 规程》(GB15 1 除尘系统 (4)除尘系统的风管及除尘器不得有火花进入, 粉尘爆炸措其他爆炸577)第6 . 6、 风管与板材砂光机相连接时,板材砂光机应安装 施,导致粉尘 7. 3、7. 4、7. 火花探测和自动报警装置。 爆炸。 5条 (5)风管内不出现厚度大于1mm积尘,风管 的设计风速按照风管内的粉尘浓度不大于爆炸下 限的25%计算,且不小于20m/s。 (6)干式除尘器滤袋应采用阻燃及防静电滤料 制作,运行工况应是连续卸灰、连续输灰。

设备加工时产木材加工设备,包括工艺过程中的干纤维仓及木 《木材加工系统生火花、火焰粉仓、破碎设备、铺装机、砂光机、输送设备、 2 加工设备火灾粉尘防爆安全规 引燃木屑、粉热油加热系统及加热设备、干燥系统、人造板机 其他爆炸范》(AQ422尘,导致火灾、械、切削、成型、刨光及打磨等,应符合AQ4 8)第6、7条粉尘爆炸。228的要求。 场所 /环易发生 序较大危险岗位责任 节 /部位的事故主要防范措施相关依据照片 号因素人类型 (1)在产生静电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应有防静电接 地措施。 (2)设备、机架、管道的每段金属外壳间应采用跨 接等方式,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不得中断;设备电 车间粉尘扬机、照明等电器设施应防爆。 《木材加工系统 起后引发二(3)吸风口应能有效控制和收集粉尘,其风速应根 其他爆粉尘防爆安全规 3车间次爆炸,存在据粉尘特性合理选择,防止管道堵塞或不能有效吸 炸范》(AQ422 伤亡扩大的尘。 8) 危险。(4)采取回收粉尘的收集、储存、处置的密闭措施, 防止二次扬尘。 (5)建立粉尘清扫制度。应及时清扫附着在地面、 墙体、设备等表面上的粉尘,避免粉尘堆积,粉尘沉 积厚度均不应超过3 . 2mm。

粉尘爆炸实验报告.docx

粉尘爆炸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当剧烈燃烧在有限的空间急速进行时,就会发生爆炸。 实验用品 金属罐、小塑料瓶、塑料片、气囊、蜡烛、火柴、橡皮管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底侧各打 一个小孔,小孔大小比橡皮管外径略小。 2、如图,用橡皮管连接金属罐和小塑料瓶,气囊。 3、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把蜡烛放入金属罐中,并点燃。用塑料片盖住罐口。 4、快速挤压气囊,鼓入大量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 析原因。 实验现象 听到响亮的爆炸声,塑料片飞到空中,说明面粉粉尘发生了爆炸。 面粉、煤粉等表面积较大,在空气中与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面粉 生产车间严禁烟火。 数学与医学: CT和 DNA 文章摘要: DNA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遗传信息的携带

者,它具有一种特别的立体结构一一双螺旋结构,后者在细胞核中呈 扭曲、绞拧、打结和圈套等形状。可是你知道吗 ?DNA的这种双螺旋在细胞核中的扭曲、绞拧、打结和圈套等形状,这正好是数学中的扭结 理论研究的对象,北京大学姜伯驹教授就对此深有研究。 【编者按】现如今说到 DNA和 CT 人们已经一点都不陌生了, DNA 大家都知道是跟遗传有关系的, CT 的就更不用多说了,医院里身体检测的常用工具。可是,你知道吗, DNA和 CT 的研究出现却是得益于数学理论在其背后的强力支撑,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说二次大战以前,数学主要用于天文、物理,那么,现在数学 已广泛的深入到化学、生物和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中了,不信?请看下文。 下面三项有关生物、医学和化学的高技术中,数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X 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伩的问世是本世纪医学中的奇迹,其原理 是基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X 射线衰减系数。如果能够确定人体的衰 减系数的分布,就能重建其断层或三维图像。但通过X射线透射时,只能测量到人体的直线上的X 射线衰减系数的平均值。当直线变化时,此平均值也随之变化。能否通过此平均值以求出整个衰减系统的 分布呢 ?人们利用数学中的Radon变换解决了此问题,变换已成为CT 理论的核心。首创CT 理论的 A.M.Cormark 及第一台CT 制作者C.N.Hounsfiled 因而荣获 1979 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另一项高技术是H.hauptman 与 J.Karle合作,发明了测定分子结 构的新方法,利用它可以直接显示被X 射线透射的分子的立体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