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方案

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方案

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方案
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方案

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了解使用呼吸机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医院感染发生率;

2、发现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

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

二、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使用呼吸机>48小时的ICU住院患者和转出ICU<48小时或者。

三、监测指标

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发病率;

四、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定义

VAP是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或拔出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其中机械通气2-5天内发生者为早发性,超过5天发生者为晚发性。临床诊断

使用呼吸机超过48h的患者,咳嗽、咳痰或原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明显加重或痰液性状显著改变,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发热;

2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痰呈脓性;

4、肺部罗音或与入院时比,有明显恶化;

5、X线显示肺部有炎症性病变或与入院时比较出现新病变,并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

五、监测方法

(一)监测前的准备

1、监测开始前对ICU的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对参与该项目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正确掌握呼吸机相关肺炎定义及正确采集痰标本的方法。

(二)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保证ICU使用呼吸机患者肺部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住院医生

掌握呼吸机使用指征及VAP的预防控制措施,每日评估使用呼吸机患者撤机指征,如有异常及时做培养;若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做好VAP宣教和指导。

2、病房护士

落实VAP预防控制措施;做好VAP宣教和指导。

3、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每天了解、登记被监测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患者有无呼吸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及时完成标本送检及相关检查,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三)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友下向上叩击病人背部,戴好无菌手套,无菌积痰器分别连接负压吸引器和无菌吸痰管。按吸痰法将痰吸入无菌积痰器内,加盖送检。注意无菌操作;无菌吸痰器开口高的一端接吸引器,低的一端接吸痰管。

六、有关指标的计算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1000‰

七、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专人负责,认真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3、每月汇总每季度总结分析,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将调查数据向相关科室、人员反馈。

4、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因素以及感染率的变动趋势,并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

VAP预防与控制措施

1、进行诊疗活动严格执行手卫生;

2、呼吸机管路一人一用,每7日更换1次,如有污物及时更换;

3、评估ICU环境,温度20-24°C,湿度40%-60%;

4、严格执行人工气道管路及无菌操作,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做好口腔护理;

5、控制胃内容物反流,病情无禁忌时抬高床头30-45°,谨慎使用制酸剂;

6、加强营养剂免疫支持,尽可能肠内营养支持;

7、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8、尽可能使用吸痰式器械,减少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反流;

9、每日1次停用镇静药物并评估是否可以撤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是指机械通气(MV)后出现的肺部感染,属难治性肺炎,目前尚缺乏快速理想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治疗主要依赖于经验用药。 【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临床特点、X线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当患儿进行呼吸机治疗后出现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痰液涂片革兰染色可见细菌,白细胞计数增多>10.0×109/L,或较原先增加25%;X线胸片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浸润灶;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L,临床可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在X线胸片上不易区别,常表现为:1两肺广泛点状浸润影;2片状大小不一,不对称的浸润影,常伴肺气肿、肺不张,偶见大叶实变伴脓胸、肺溃疡、肺大疱;3两肺弥漫性模糊,阴影密度深浅不一,以细菌性感染较多见;4两肺门旁及内带肺野间质条絮影,可伴散在肺部浸润、明显肺气肿以及纵膈疝,以病毒性肺炎较多见。上呼吸机患儿应动态观察X线胸片。 【处理措施】 及时床旁隔离 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

病原不明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的“重拳出击,降阶治疗” 及时胸部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范围 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分泌物排除,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报院感卡,上报感染科 【预防措施】 1 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一个世纪前推行的消毒和无菌技术曾有效地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近年来各类抗生素,甚至超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非但没有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包括V AP)下降,反而使其发生率有所上升,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除了宿主因素(各种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而致易患性增加)外,亦与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的忽视不无关系。所以医务人员应强化无菌意识,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1 洗手 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V 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不少医护人员的手常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金葡菌的定植,医护人员在护理、检查重症感染的患者后手上所带病原菌的量可达103~105cfu/cm2,若不洗手就接触另一患者,极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定植,并可通过吸痰或其他操作致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 AP。 1.2 共用器械的消毒灭菌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监测登记表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监测登记表

————————————————————————————————作者:————————————————————————————————日期: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监测登记表 一、基本资料 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岁床号住院号 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入院诊断: 二、监测资料 上呼吸机时间:年月日脱呼吸机时间:年月日使用呼吸机的方式:□面罩□插管□切口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用法、时间: 药名:剂量:途径:起止时间: 药名:剂量:途径:起止时间: 药名:剂量:途径:起止时间: 药名:剂量:途径:起止时间: 三、医院感染资料 医院感染:是□否□感染日期:年月日 感染时间:□使用呼吸机48h内□使用呼吸机48h后 易感因素:□糖尿病□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肿瘤□手术□WBC计数<1.5X109/L □其他(请注明): 病原学检查:是□否□送检日期年月日 标本名称:病原体: 药敏结果: 四、每日评估上呼吸机的必要性

附: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监测评估表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监测评估表 评估日期上呼吸机必要性 评估人评估日期 上呼吸机必要性 评估人是否是否 主管医生:责任护士: 填表说明: 1、凡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均需填写本表。“医院感染资料”由主管医生填写,其余内容由责任护士填写。 2、如发生相关感染,除填写相应表格外,还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如多次进行病原学检查,表 内填写最有临床意义或首次检查结果,其它重要结果另附一张纸填写。 3、药敏结果应包含曾经或正在使用的抗生素的药敏或耐药情况。 4、从使用呼吸机第2天开始评估,在相应格内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 积是误吸物的来源并可引起V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AP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的患者。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呼吸

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气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产生,减少误吸,从而减少VAP的发生。 (2)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为污染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管路最低位置 ,应及时清除。在离断管道、变换体位及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更换手套并消毒手。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d更换1次,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湿化罐、雾化器内装液体应每24h全部倾倒更换灭菌用水,用后终末消毒。 (3)机械通气病人的细菌监控。院内感染科的专职人员 , 定期对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系统各关键部位进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掌握管路系统污染状况及病原菌的变化。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为临床提供控制感染的可靠资料,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预防治疗方案。 (4)有效吸痰。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机械通气效果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 ,若听到患者有痰鸣音、呼吸机显示气道压力升高、患者咳嗽或呼吸窘迫、脉搏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应立即吸痰。根据患者需要适时吸痰 ,可减少吸痰次数 ,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 ,使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机会降低。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可加大吸氧浓度甚至纯氧,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5)呼吸道湿化。加强呼吸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气道湿化不足易形成痰栓堵塞气道,肺部感染也随着气道湿化的降低而增高良好的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水分,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4.体位的护理 体位护理是临床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可将床头抬高 30°~40°。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采取半卧位 ,以增加患者舒适度;有利于食物靠动力作用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有利于胃内容物排空和食物消化,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反流与误吸。 5.营养及饮食的护理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加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及时纠

2019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规程

1、政策 确定以下项目为重点监控的工作内容,包括尿道相关性感染,进行该项目的目标性监测程序。 2、目的 2.1尿道(尿道内插导尿管/留置尿管引起的相关性感染)医院感染率,以掌握本院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2向医务人员反馈治疗或操作的危险性。 3、目标 3.1尿道插管相关性的医院感染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3.2防止或减少医院感染、传染病暴发。 4、管理监控机构 4.1各临床科室、院感科每月负责全院的检查、统计、原因查找形成报表,报院感控制委员会,院感科每月进行检查、监督和不定期抽查、改进措施的制定。医务科、护理部参与检查和行动落实督导。 4.2院感科负责监控、收集资料、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检查监督,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检查和行动落实督导,一旦发现严重事件,相关部门/科室及时上报院感科和医院感染管理委

员会、院感科及时向相关职能科室通报,共同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 5、检查依据 《感染管理手册》 6、监控方式和检查频率 6.1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 6.1.1临床科室自查,每天填写使用留置尿管插管病人“监测表”,每月25日前交至院感科。 6.1.2各科医生、护士、检验科报告:发现疑似或确诊的感染病例在24小时内按《医院感染与报告控制制度》、《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制度》程序,经主治医生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既科主任)报告,并填写“报告卡”报院感科(班外时间、节假日按上述两个制度程序报告)。 6.1.3医院感染或传染病暴发、流行:各科室/部门、院感科如发现同一区域出现医院感染同源感染3例或3例以上(说明:重要病原体1例)、传染病超过《医院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医院感染管制规程》中分类及时评估标准,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同时参与预防和控制,院感科接报告后立即核实、监督检查。 6.1.4院感科每天查询出入院病人疾病诊断等动向,检验科每月查阅现患病人(检查重点:感染性疾病病人(含传染病病人)、尿管、动静脉置管病人等),以发现感染病例,督促科室做好消毒隔离和控制措施,并深入相关科室,核实感染病例及消毒隔离执行情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及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及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护理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及护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目的: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选择30例呼吸机使用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后,发生VAP13例,感染率为43.3%。其中10例好转,3例因住院费用等各种原因放弃治疗或病情加重后死亡,病死率10%。结论:加强预防是控制VAP,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措施。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简称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或拔管48h内所并发的肺部感染[ ]。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1],病死率高达20%~71%[2,3];国内医院调查,VAP发生率为48.5%,病死率为37.5%[4]。然而机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简称MV)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用于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它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此我们根据临床经验简要的谈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2~87岁,平均年龄56岁;住院天数8~279天,平均住院天数72天;其中脑出血及脑外伤9例、COPD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5例、其他8例。 1.2 方法观察30例住院使用呼吸机患者机械通气前后胸片|、血常规、|体温、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 VAP的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草案)[5],VAP临床诊断标准为: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与机械通气前胸片比较出现肺内浸润性阴影或显示新的炎症病灶,肺实变征和(或)湿性音,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①血白细 胞>10.0×10 9/L或4.0×10 9/L,伴或不伴有核左移;②体温37.5℃,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脓性;③起病后从支气管中分离到新的病原体。但该标准中的征象缺乏特异性,故到目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产生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这一并发症发生随之大增,本文就近几年有关VAP的发病机制、预防及护理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人工;发病机制;护理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产生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这一并发症发生随之大增,国外报道,VAP发病率达9%~70%,病死率高达50%~69%。国内有医院调查,发病率为43.19%,病死率为51.6%[1],成为院内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炎症。依据其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发VAP(即气管插管或人工气道建立<5 d发生者,约占所有VAP的1/2)和晚发VAP(即气管插管或人工气道建立≥5 d发生者)。VAP的发生,与护理操作有着密切关系,已引起临床护理的普遍重视,本文就近几年有关VAP的发病机制、预防及护理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VAP的发病机制 1.1 病原学特征VAP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流感嗜血杆菌和绿脓杆菌较常见。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部分为真菌,少数为厌氧菌。 1.2 感染途径 1.2.1 上呼吸道和胃腔内定植菌误吸:上呼吸道和胃腔内定植菌误吸是机械通气并发VAP的重要途径。气管插管口咽部与下呼吸道的屏障直接受损,定植在上呼吸道病原菌通过误吸进入下呼吸道,机械通气患者病情严重或常有基础疾病,极易出现口腔细菌定植[2],口腔细菌定植者并发VAP的发生率(23%)明显高于未定植者(3.3%)(P<0.05)[3]。赵晖等[4]观察发现,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昏迷的深度成正比,因昏迷越深,气道内的清除功能越低,当合并抽搐时,呼吸肌痉挛松弛交替造成强有力的深吸气而致误吸。机械通气患者取仰卧位的感染率明显大于半卧位(P<0.05),这是因为仰卧位增加了患者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5]。 1.2.2 吸入:医院环境病原菌多、浓度高,若未按要求进行无菌操作、ICU病房的空气消毒未达标、隔离措施不当、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均可成为病原菌来源和传播途径。 1.2.3 血行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时,细菌可通过血行传播而引发VAP。 1.2.4 周围脏器直接感染:由导致上呼吸道、肝脏等处感染的病原菌直接侵犯气管和肺组织而引发VAP[3]。 1.3 危险因素 1.3.1 内源性:即患者因素,高龄者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超过5 d者,VAP病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或耐药菌的比例明显增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致机体免疫力下降[5]。 1.3.2 外源性:①呼吸机管路等医疗器具的污染呼吸机管路中积聚的冷凝水是重要污染源[6]。在接近插管处的冷凝水中平均细菌高达2×105 cfu/ml,当转动患者体位时就会使含菌水直接流入下呼吸道内。气管插管其材料易于粘附细菌,并被一层生物膜覆盖,难以清除和被抗生素杀灭,供氧湿化瓶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浓度可达105cfu/ml。雾化器、吸痰器等都可能成为感染源。某医院在短期内发生5例肺部感染洋葱假单胞菌,结果从雾化吸入器检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表者:万献尧 (访问人次:577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重症医学科(116011)罗运山万献尧 摘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而患者的病死率与VAP密切相关。如何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仍然是V AP患者救治领域的难题。本文将对VAP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做一概述。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治疗;预防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LUO Yun Shan,WAN Xian Yao.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 ity,Central ICU,Dalian 116011,Liaoning Abstrac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is the most commo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its developments are strongly associa ted with attributable increasing i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Early diagnosis, m 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are still the dilemma in the areas of VAP therapy. Thi s review aims to summarize the contemporary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AP. Key Word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diagnosis;treatment;prevention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至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后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院内感染。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由于诊断手段不同,其报道亦不一。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1],病死率高达20%~71%[2,3];国内医院调查,VAP发生率为48.5%,病死率为37.5%[4]。患者一旦发生VAP,则易造成撤机困难,并可导致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增加相关的医疗费用,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VAP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当代VAP的诊治现状做一概述,以供同道 参考。 1 诊断 迄今为止,尚无VAP诊断的“金标准”,因此VAP的诊断就成为有关VAP的问题中最重要和最有争议的议题。众所周知,仅仅依靠临床标准(包括胸部X线检查等)易导致误诊,结果会使许多没有肺炎的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广谱抗菌药物的治疗,并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5,6]。要克服以上弊端,病原学诊断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VAP的诊断应该兼顾以下两方面:一是依据患者病史(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胸部X线是否有浸润 影等);二是病原学检查。 1.1 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有创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直至撤机拔管后48小时以内的患者,具备以下2项或2项以上表现:①发热,体温≥38℃或较基础体温升高1℃;②周围血中白细胞>10×109/L或<4×109/L;③脓性支气管分泌物,涂片见白细胞>25个/LP,鳞状上皮<10个/LP;④胸部X线检查可见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病灶。有作者提出,胸片浸润阴影结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评分 一、单选题 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多长时间。(D)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24个月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为(D) A MSSA B PRP C VRE D MRSA E MSSA 3、目标性监测是针对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D) A 全部住院患者 B 门诊病人 C 医务人员 D 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 二、多选题 1、关于医院感染全院综合性监测,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CE) A 监测对象即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 B 监测对象即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 C 监测时间至少1年 D 监测时间至少2年 E 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可以同时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2、关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BD) A 指的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B 不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 C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D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3个月以上 E 应该在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开展 三、判断题 1、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等均属于目标性监测。(√) 2、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医院应重点培养检验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 4、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5、患者感染信息包括查房、病例讨论、查阅医疗与护理记录、实验室与影像学报告和其他部门的信息。(√) 6、患者转出ICU到其它病房后,发生的感染不属于ICU感染。(×) 四、简答题: 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

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特点及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病原菌的特点及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病原菌的特点,并分析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ICU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2例患者出现V AP,对发生V 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全部52例患者的病原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共分离出病原菌63株,革兰阴性杆菌41株(65.1%),革兰阳性菌13株(20.6%),真菌9株(14.3%)。单一细菌感染18例,混合细菌感染34例。结论:引起ICU 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在日常的护理操作中,需要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加强感染主要环节的护理工作,就能让V AP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护理 机械通气是一种有效和及时的抢救措施,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比较广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则是机械通气治疗中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会让患者的病情加剧、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威胁[1]。所以分析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找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控制V AP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ICU治疗的患者80例,全部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其中有52例患者出现V AP,VAP的发生率为65.0%。在全部52例V AP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42.1±1.6)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3例,CPR术后患者14例,颅内出血患者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例,慢阻肺患者2例,严重创伤患者3例。全部患者均给予胃管安置。 1.2 V AP诊断标准 患者机械通气的原因是有非肺部感染性病变或者原有肺部感染性病变,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而且病原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或者出现新的病原菌;X线片发现新的浸润阴影,伴增多的肺部罗音;患者有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7.5℃,血白细胞总数增加[2]。 1.3标本采集和检测 科室负责统一采集标本,利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在人工气道抽取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将标本及时送往细菌实验室进行分离和病原菌培养[3]。操作时要严格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要求来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则利用VITEK II32系统和配套试剂来完成。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定义:V AP是医院获得行肺炎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气管插管48~72h后或气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炎,主要是细菌性肺炎。其发生率是普通病人的6-21倍,每插管1天,发生机率增加1-3%。死亡率比普通病人高2-10倍。 通气的指佂: 1.心跳、呼吸骤停或意识障碍。 2.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分<6-8次/分,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3.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 PaCO2进行性升高,PH值动态下降。 诊断标准: 1.使用呼吸机48h后或撤离呼吸机拔管48h内出现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细菌 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或较原先增加25% 3.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 4.X线胸片提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侵润病灶 5.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大于10(6次方)/ml,若痰培养作为细菌学检验标本,则必须低倍镜视野下白细胞大于25个,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 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积是误吸物的来源并

可引起V 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 AP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的患者。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呼吸机管路中常有冷凝液形成,冷凝液是很好的细菌库,细菌常在此生长繁殖。冷凝液反流到雾化罐,可使湿化的含菌气体吸至下呼吸道货患者移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液直接流入下呼吸道而引起V AP。如果呼吸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易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与V AP发生之间的恶性循环。 5.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没有限制,吸痰管、鼻胃管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6.手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V AP约占30 %,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需不断吸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吸痰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 AP,尤其是多个患者吸痰如果不加以注意,易造成相互间的交叉感染。 V AP的预防措施: 1.ICU的管理。ICU 的患者进行侵入性的操作较多。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 ℃左右,相对湿度50 %~60 %。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 ICU 空气菌落< 200cfu/ m3,物体表面< 5cfu/ cm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患者或带菌者应相对隔离。 2.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无菌操作。 ICU 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ICU 人员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手是预防V 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患者的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污染源,所以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3.呼吸道管理 (1)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同时达到合理密闭。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减少V AP 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套囊内气量一般注入5ml 左右,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气囊内压力一般为2. 7~ 4. 0kPa。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的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的上方,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是病原菌较好的繁殖地。可先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气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产生,减少误吸,从而减少V AP的发生。 (2)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为污染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管路最低位置,应及时清除。在离断管道、变换体位及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更换手套并消毒手。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d更换1 次,能有效降低V AP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湿化罐、雾化器内装液体应每24h 全部倾倒更换灭菌用水,用后终末消毒。 (3)机械通气病人的细菌监控。院内感染科的专职人员, 定期对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病人经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支 持或控制呼吸≥24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撤停呼吸机和拔除人工气道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一个类型。 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使病人处于半卧位,以减少胃内容物的返流和误吸。 2、对存在医院获得性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等),应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给予口腔护理,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8小时1次,减少口腔细菌定植。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或吸痰,以利于痰液排出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需气管插管,应选择经口插管;若必须经鼻插管,插管时间应小于1周。 6、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7、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8、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9、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每天使用清水擦拭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1次,遇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耐高温的物品送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使用有效氯500~20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 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10、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呼吸相相关性肺炎。 11、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操作规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操作规程1.目的 调查手术部位感染、ICU(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医院感染,以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及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范围 适用于手术科室、NICU、PICU、CICU、院感科。 3.定义 目标性监测:指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4.内容 4.1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4.1.1监测对象: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 4.1.2监测内容: 4.1.2.1基本资料:监测月份、科室、ID号、姓名、年龄、调查日期、随访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 4.1.2.2手术资料(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情况、危险因素评分(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表)、围手术

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4.1.2.3手术部位感染资料: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4.1.3监测方法: 4.1.3.1临床医生主动上报。 4.1.3.2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 4.1.3.3科室出院回访监测。 4.1.3.4每例监测对象及时向院感科上报。 4.1.4资料分析: 4.1.4.1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4.1.4.2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4.1.4.3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4.1.4.3.1 4.1.4.3.2 4.1.4.3.3 %100?=者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100?=者手术数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病率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100?=手术病例数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部位感染病例数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率感染发病率级患者手术例数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例数级患者蝗手术部位感染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100?=

3《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练习题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多长时间( )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2. 医院开展目标性监测时,持续时间应连续多长时间以上( )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3.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应多长时间至少开展一次()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4. 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简称为() A.PDR-AB B.PDR-PA C.VRE D.ESBLs 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为() A.MSSA B.PRP C.VRE D.MRSA 6.ICU 患者目标性监测,需要多长时间评定临床病情等级一次() A.每月 B.每周 C.每月 D.每季 7.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多少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A.10个 B.100个 C.1000个 D.10000个 8.目标性监测是针对什么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A.全部住院患者 B.门诊患者 C.医务人员 D.高危人群.高发医院感染部位 9.医院应按每多少张实际使用床位,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 A.50~100张 B.100~150张 C.150~200张 D.200~250张 10.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 A.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和医院感染患病率监测 B.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和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C.细菌耐药监测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D. 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11. 医院感染病例的调查,专职人员应以怎样的方式进行() A.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 B.查看病程记录和护理记录相结合的方式 C.询问主管医师和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 D.查看医嘱和检查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 关于医院感染监测,下面哪些说法师正确的() A.包括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B.具有长期、系统、连续的特点 C.研究内容是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影响因素 D.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E.所以医院都必须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2.关于医院感染全院综合性监测,下面哪些说法不正确() A.监测对象师所以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 B.监测对象是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 C.监测时间至少1年 D.监测时间至少2年 E.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可以同时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3.关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A.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B.不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于细菌耐药性监测 C.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D.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3个月以上 4.下面的定义中,哪些是正确的()

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也就是在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对高危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等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目标监测监控和跟踪干预,逐步形成和健全目标监控管理新模式,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感染监控部门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开展目标性监测的具体做法: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监测计划,在全面综合性监测基础上对全院的感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了基本了解后寻找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和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制定出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的监测项目。常见的目标性监测有①ICU医院感染监测包括成人和儿童ICU②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④细菌耐药性监测⑤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检测。 二、开展目标性监测之前做好的准备工作①提前准备看看将要开展的目标性监测在预防感染控制方面是否有什么可以做的工作比如加强手卫生、病人体位、口腔护理、吸痰操作及其它一些感染预防措施方面现在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措施是在监测中可以逐步实施的②确定监测目标后要广泛阅读有关

监测目标的文章看看有些什么高危因素或相关因素,同时到临床去看看具体的操作并与临床沟通,再设计相应监测表格③与分管领导或分管院长沟通或请示取得支持④与科室主任护士长沟通召开相关科室的专题会议,对监测内容、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报告要求等进行培训⑤做好工作分工本科室及临床科室各负责哪些工作⑥与细菌室沟通一下关于监测方面加强细菌学培养的要求。 三、主要监测内容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位、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疾病转归、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结果。 四、调查登记方法①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天到病房了解患者情况每个感染患者均需填写“感染监测登记表”由各医院根据本院情况制定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该调查表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填写。②监测表格信息来源患者的一般信息可从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和三测单手术信息根据麻醉记录单和手术记录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医嘱获得的信息以及专职人员现场和追踪调查所得的信息。③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患者发热是否>38℃手术切口是否发红、有无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着重注意住院时间长、病情严重、免疫力下降和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五、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①专人负责认真填写,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 积是误吸物的来源并可引起V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AP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的患者。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呼吸

机管路中常有冷凝液形成,冷凝液是很好的细菌库,细菌常在此生长繁殖。冷凝液反流到雾化罐,可使湿化的含菌气体吸至下呼吸道货患者移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液直接流入下呼吸道而引起VAP。如果呼吸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易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与VAP发生之间的恶性循环。 5.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没有限制,吸痰管、鼻胃管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6.手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VAP约占30%,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需不断吸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吸痰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AP,尤其是多个患者吸痰如果不加以注意,易造成相互间的交叉感染。 VAP的预防措施: 1.ICU的管理。ICU的患者进行侵入性的操作较多。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左右 ,相对湿度50%~60%。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ICU空气菌落 < 200cfu/ m3,物体表面 <5cfu/cm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患者或带菌者应相对隔离。 2.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加强无菌操作。 ICU 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ICU人员应更衣换鞋 ,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手是预防V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患者的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污染源,所以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 ,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3.呼吸道管理 (1)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 ,同时达到合理密闭。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 ,减少VAP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套囊内气量一般注入5ml左右 ,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气囊内压力一般为2.7~4.0kPa。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的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的上方 ,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是病原菌较好的繁殖地。可先充分吸

2019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2019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88667227,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