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统计学原理资料讲解

统计学原理资料讲解

统计学原理资料讲解
统计学原理资料讲解

统计学原理

自评报告

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系基层组织: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组

统计学原理自评报告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

统计学原理是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其方法广泛适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因此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系统阐述现代统计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统计调查的组织技术,统计整理的方法原则,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的理论与应用,概率论基础,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非参数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和统计决策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对统计学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奠定学科基础,并使之具有较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其次,使学生能明确理解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弄懂各种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掌握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再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将统计学的知识贯穿其中。最后,还要教会学生理论分析,使他们能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事例并能以报告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和合理化建议。

(二)课程建设过程与现状

《统计学原理》课程在工商管理、经济学专业开设已10多年,现在已扩展到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专业。10多年来,课程专任教师致力于加强优秀课程建设,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手段、教学辅导、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探索。特别是在本科生教育教学中,按照其规律和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标准,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本课程经过10多年的建设,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课程的成果,引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内容,增强数学的应用,统计理论与计算机软件紧密结合,增加统计分析与写作内容,使本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更先进、更新颖、更实用。

(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进程及实际问题为实例配合理论讲解,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比较抽象、枯燥的统计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的目的,效果良好。内容上侧重于调查与分析的应用,把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调查与分析的效果作为考核的内容,这些教学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处理大型数据资料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到企业单位进行实践活动,撰写实践心得,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学以致用,写出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效果十分明显。

2、教学条件

(1)教材及相关资料:

在最近三年,本课程选用统计学教材主要有,中北大学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统计学概论》(王长江)、人大出版社的《统计学》(贾俊平)等。

目前使用的教材《统计学概论》,有以下特点:

①体现教育部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精神要求,实现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就业目标为导向的新理念;

②根据本科教育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体现了“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扎实”的原则要求;

③利于教师教学操作,整体结构“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具体、演练细致”,章前有“学习目标”、课后有“知识网络”、“案例分析”及“复习思考题”,课内穿插“课堂练习与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资料:本课程配有《统计学习指导与练习》和统计学理论教学大纲、统计实验教学计划(统计实验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文献,教学效果良好。

(2)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经管学院建立了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环境良好。该课程所属专业有比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建有信息化综合实验室,基本满足了学生的校内模拟实习需要;校外以营销与策划专业为依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互通信息,通过岗位实习、社会调研活动等形式有目标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有:

(3)网络教学环境

中北大学拥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已具规模,并经常购买市场上最新的与专业相关的教学软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为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提供了方便。

目前统计学课程已拥有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和正在建设的试题库。随着我院教学条件的改善,统计学有望实现网上教学,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网上习题及网上试题库。

《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参加2006年全国多媒体课件竞赛活动,被评为理课组优秀奖。

《统计学》电子教案被评为优秀教案。

《统计学原理》于2007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灌输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采用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

①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除一般的理论讲授方法外,还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了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②本课程所在工商管理系具有较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条件。

③改革考试方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高等教育的课程考试,包含了出卷、考场测试、阅卷、试卷分析四个环节,考试也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同时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从考试方式及内容上进行了系统改革,不但强调期末笔试考试,也强调实验报告,课堂练习以及课堂出勤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从而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高分低能的倾向。

(2)教学手段

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向科研提出课题、科研为教学充实新的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为企业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等。

②教学制度的改革。实行教学质量评估,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期末由学生给老师讲课效果进行无记名打分,促进教风、学风的好转。

③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

同行评价

赵公民教授:

(1)、师资构成合理。课程负责人及多名主讲教师年富力强,学术上有一定造诣,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2)、教学内容丰富。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较为前沿,实践教学成果显著。

(3)、教学方法科学。启发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

(4)、教学条件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实施先进,网络资源丰富,为本课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软、硬条件。

(5)、教材建设成效显著。由王长江副教授主编的《统计学原理》被教学采用,受到好评。李彦华老师参编的《统计学》和《统计学习题指导》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

我认为,《统计学原理》优秀课程学科建设是卓有成效的,总体评价为优。

苏贵影副教授:

《统计学原理》校级优秀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较为雄厚的教师队伍,学术造诣高,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的经验和成功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教材建设成效显著。我对《统计学原理》精品课程总体评价为优。

李晋红副教授:

李彦华、王长江等老师讲课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概念清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重点难点突出。讲课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评教

薛鹏:

我们班同学普遍认为李彦华老师备课充分,上课讲解详细、重点、难点分析透彻,知识脉络清晰流畅;在讲课时能够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将大家感到疑惑的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同时作了精辟的归纳;在课后时间里,李彦华老师很热心帮助大家解答课上不太懂或掌握不十分牢固的知识点,从而使大家能够细致、牢固的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

陈晓凯:

上课内容充实,讲解深入,强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培养和启发。培养和增强了我们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党涛:

王长江老师备课认真,上课思路清晰、讲解流利、重点突出;注重各知识点的联系;同时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讲解了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各方面的运用,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激发了我们学好统计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比较好,深受我们班同学的欢迎。

5、课程特色简介

(1)本课程拥有优秀教材,开设时间长,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

统计学课程在我学院成立前和成立后都是经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针对所有学生开设,形成历史早,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教材体系。

本课程所配备的教师职称层次均衡,包括副教授、讲师以及助教,教师年龄搭配合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中青年教师精力充沛,肯于进行学科方面的教学研究。我学院实行老教师定期指导青年教师制度,通过听课和课下教学方法探讨,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教学方法灵活新颖,教学手段科学。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注重应用,从传统灌输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采用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充分利用工商管理系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全过程实现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走向社会,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近三年来,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明显。

学生们利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市场调研活动,积极参加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4)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组的成员积极参与了统计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课程组提出要根据不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时代的发展,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不断扬弃旧的已不适用的内容,同时不断补充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课程组认为,经济管理类的统计学课程不能简单地向理学类的统计学专业靠拢,而应有自身的特色。经济管理类《统计学》课程的授课内容既要包括具有通用方法论性质的一般统计理论与方法,如数据搜集、数据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也要包括经济管理领域所特有的统计方法,如核算的方法、指数理论与方法和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同时还要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授课内容应有所侧重。

在教学方法上,课程组不断探索多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对于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以主讲教师授课为主,并辅之适当的课堂讨论,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对于统计方法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具体运用,教师授课则多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阐明统计理论与方法,避免了烦琐的数学公式推导与证明。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师生教学互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已普遍采用多媒体教

(完整word版)《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doc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 一、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 x xf xx f (常用) f f ( x 代表各组标志值, f 代表各组单位数, f 代表各组的比重) f 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 x m m 代表各组标志总量) ( x 代表各组标志值, m x 1. 某企业 2003 年某月份生产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 / 人) 生产班组 实际产量(件) 50-60 3 8250 60-70 5 6500 70-80 8 5250 80-90 2 2550 90- 100 2 4750 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分析: 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x 总产量 m (结合题目) 总工人人数 m x 组中值 x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 (件 / 人) x 生产班组 实际产量(件) m 工人数 m x 55 50- 60 3 8250 65 60- 70 5 6500 75 70- 80 8 5250 85 80- 90 2 2550 95 90-100 2 4750 从公式可以看出,“生产班组”这列资料不参与计算,是多余条件,将其删去。其余两列资料,根据 问题“求平均××”可知“劳动生产率”为标志值 x ,而剩余一列资料“实际产量”在公式中做分子,因 此用调和平均数公式计算,并将该资料记作 m 。 每一组工人数 每一组实际产量 劳动生产率 ,即 m 。 x 同上例,资料是组距式分组,应以各组的组中值来代替各组的标志值。 m 8250 6500 5250 2550 4750 27300 (件 /人) 解: x 8250 6500 5250 2550 4750 68.25 m 400 x 55 65 75 85 95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 4)应用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完整版(大专版)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第1-3章)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 )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BD ) 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2015秋季学期《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某厂4月份产量与1月份产量相比增长了10%,若已知4月份产量为1000,那么1月份的产量为(A )。 A.909.09 B.976.45 C.968.73 D.1032.28 2.以下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 )。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水平 D.劳动时间利用率 3.连续变量( C)。 A.表现形式为整数 B.取值可一一列举 C.取值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 D.一般都四舍五入取整数 4.了解某公司职工文化程度情况,总体单位是( B)。 A.该公司全体职工 B.该公司每一位职工 C.该公司全体职工文化程度 D.该公司每一位职工文化程度 5.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D )。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 场、超市随机调查了200 名顾客。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C )。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访问调查法 D.很难判断 7.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那么,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 查组织方式是( D)。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8. 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C )。 A. 组距

C. 组限 D. 组中值 9.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A )。 A.选择分组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区分事物的性质 D.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0. 在分组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C )。 A. 只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与各组单位数无关 B. 只受各组单位数的影响,与各组变量值水平无关 C. 既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又与各组次数有关 D. 既不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也部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1. 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作为计算算术平均数直接依据的假定条件是(D )。 A. 各组次数必须相等 B. 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C.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相等 D.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在各组内呈均匀分布 12.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B )。 A. 集中趋势 B. 离散趋势 C. 变动趋势 D. 长期趋势 13. 抽样误差( D)。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 可以避免, 但不可以控制 D. 不能避免, 但可以控制 14.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C )。 A. 实际误差 B. 可能误差范围 C. 平均差异程度 D. 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15.凡是用来反映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被称为( C)。 A. 增(减)量 B. 增加速度 C. 广义指数 D. 狭义指数 16.用来反映个别事物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称为( C)。 A. 总指数 B. 类指数 C. 个体指数 D. 平均指数 17.在综合指数的变形中,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所用权数是(D )。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 料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5秋季学期《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某厂4月份产量与1月份产量相比增长了10%,若已知4月份产量为1000,那么1月份的产量为(A )。 A. B. C. D. 2.以下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 )。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水平 D.劳动时间利用率 3.连续变量( C)。 A.表现形式为整数 B.取值可一一列举 C.取值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 D.一般都四舍五入取整数 4.了解某公司职工文化程度情况,总体单位是( B)。 A.该公司全体职工 B.该公司每一位职工 C.该公司全体职工文化程度 D.该公司每一位职工文化程度 5.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D )。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 场、超市随机调查了200 名顾客。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C )。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访问调查法 D.很难判断 7.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那么,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 查组织方式是( D)。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8. 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C )。 A. 组距 B. 组数 C. 组限 D. 组中值 9.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A )。 A.选择分组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区分事物的性质 D.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0. 在分组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C )。 A. 只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与各组单位数无关 B. 只受各组单位数的影响,与各组变量值水平无关 C. 既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又与各组次数有关 D. 既不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也部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1. 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作为计算算术平均数直接依据的假定条件是(D )。 A. 各组次数必须相等 B. 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C.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相等 D.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在各组内呈均匀分布 12.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B )。 A. 集中趋势 B. 离散趋势 C. 变动趋势 D. 长期趋势 13. 抽样误差( D)。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 可以避免, 但不可以控制 D. 不能避免, 但可以控制 14.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C )。 A. 实际误差 B. 可能误差范围 C. 平均差异程度 D. 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15.凡是用来反映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被称为( C)。 A. 增(减)量 B. 增加速度 C. 广义指数 D. 狭义指数 16.用来反映个别事物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称为( C)。 A. 总指数 B. 类指数 C. 个体指数

管理统计学1(选择)

管理统计学(选择+判断) A 1.按调查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B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数量标志将总体单位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是:A 变量数列;B 品质数列;C 变量分布数列;D 品质分布 数列;E 次数分布数列正确答案:ACE B 3.比较相对指标是用于:A 不同国家、地区和单位之间的比较;B 不同时间状态下的比较;C 先进地区水平 和后进地区水平的比较;D 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比较正确答案:ACD 4.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A 质量指标 5.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只能用数值来表示。正确答案: 错 6.变量之间的关系按相关程度可分为:A 正相关;B 不相关; C 完全相关;D 不完全相关正确答案:BCD 7.标志变异指标的主要作用是:A 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 反映统计数据的节奏性和均衡性;C 反映总 体单位的均匀性和稳定性;D 分析总体的变动趋势正确答案:ABC 8.不同总体之间的标准差不能直接对比是因为:A 平均数不一致; B 计量单位不一致 C 标准差不一致; D 总体单位数不一致正确答案:AB C 9.长期趋势是影响时间序列的根本性,决定性的因素。正确答案: 对 10.常见的离散型分布有:A 二点分布;B 二项分布; C 均匀分布; D 泊松分布正确答案:ABD 1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A 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B 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的不同;C 取 得资料的方法不同;D 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E 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正确答案:BDE 12.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A 随机误差;B 系统性误差;C 代表性误差;D 登记性误差正确答案:A 13.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D 平均误差程度 14.抽样实际误差是指某一次具体抽样中,样本指标值与总体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答案: 对 15.抽样误差是由于破坏了随机原则而产生的系统性误差,也称偏差。正确答案: 错 16.抽样允许误差越大,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就:A 越高;B 越低;C 无法确定;D 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正确答 案:B D 17.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6%,则生产费用:A 增加 18.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表述正确的是:B 前 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 19.当我们冒5%的风险拒绝了本来为真的原假设时,则称5%为显著性水平。正确答案: 对 20.当需要对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则应使用:D 离散系数 21.当总体单位不多,差异较小时,适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正确答案: 对 22.点估计法一般不考虑抽样误差和可靠程度,计算简便、直观,是最常用的估计方法。正确答案: 错 23.调查时间是进行调查所需要的时间。正确答案: 错 24.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A 的连乘积 25.定序尺度可以:A 对事物分类;B 对事物排序;C 计算事物之间差距大小;D 计算事物数值之间的比值 正确答案:AB 26.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C 每一名职工 27.对连续型变量值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一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

应用统计硕士《432统计学》专用教材(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圣才出品】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一节 数学期望 一、数学期望的定义 1.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 P (X =x k )=p k ,k =1,2,… 如果级数 则称 为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或称为该分布的数学期望。若级数不收敛, 则称X 的数学期望不存在。 2.设连续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为f (x ),如果 1 ||k k k x p +∞ =<+∞∑1 ()k k k E X x p +∞ ==∑1 ||k k k x p +∞ =∑||()x f x dx +∞ -∞ <+∞?

则称 为X 的数学期望,或称为该分布f (x )的数学期望,简称期望或均值。若级数 不收敛,则称X 的数学期望不存在。 二、数学期望的性质 若随机变量X 的分布用分布律p (x i )或用密度函数f (x )表示,则X 的某一函数g (X )的数学期望为: ()(),[()]()()d ,i i i g x p x E g X g x f x x +∞ -∞ ? ?=? ? ?∑?在离散场合 在连续场合 (1)若C 是常数,则有E (C )=C ; (2)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C 是常数,则有E (CX )=CE (X ); (3)设X ,Y 是两个随机变量,则有E (X +Y )=E (X )+E (Y ); (4)设X ,Y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则有E (XY )=E (X )E (Y )。 第二节 方差和标准差 一、方差和标准差的定义 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若E{[X -E (X )]2}存在,则称E{[X -E (X )]2}为X 的方差,记为D (X )或Var (X ),即 ()()E X xf x dx +∞ -∞ =? ||()x f x dx +∞ -∞ ? C

2018统计学-18总复习资料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要研究某地区570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570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570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 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行调查,属于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整群抽样调查 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110% C.98% D.100% 5.某厂2009年完成产值2千万,201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5% C.115.5% D.15.5% 6.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7.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8.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年 B.7.55年 C.32.5年 D.7.8年 9.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10.某商品价格比原先降低5%,销售量增长了5%,则销售额()。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统计资料习 题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 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 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https://www.docsj.com/doc/aa278558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 (B)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C)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D)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A) A.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 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 统计预测和统计 D. 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B)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的企业。(D) A. 较好 B. 中等 C. 较差 D. 好、中、差 9.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A)

统计学

第一章总论 1、统计数据有哪些分类?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什么不同特点?试举例说明。 (一)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两类。 一、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 数据与定序数据两种。 (1)定类数据: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定类数据只测度了事物之间的类别差,而对各类之间的其他差别却无法从中得知,因此各类地位相同, 顺序可以任意改变②对定类数据,可以且只能计算每一类别中各元素个体出现的频数。 人口的性别(男、女),为了便于统计处理,用数字代码来表示各个类别,例如分别用1、0表示男性与 女性,要注意的是,这时的数字没有任何程度上的差别或大小多少之分,只是符号而已。 (2)定序数据: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测度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分类),还可以测度次序差(比较优劣或排序)②无法测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因此该尺度的 计量结果只能排序,不能进行算术运算。产品等级(一等品、二等品…)考试成绩(优、良、差) 二、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1)定距数据: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所形成的数据。特点:①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准确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②定距尺度通常以自然或物理单位为计量尺度,因此测量结果往往表现为数值③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加减运算有意义)④“0”是测量尺度上的一个测量点,并不代表“没有”。100分制考试成绩;摄氏温度对不同地区温度的测量。 (2)定比数据(比率尺度):是能够测算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数据。特点:①与定距尺度属于同一层次,计量结果也表现为数值②除了具有其他三种计量尺度的全部特点外,还具有可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比值的特点③“0”表示“没有”,即它有一固定的绝对“零点”,因此它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而定距尺度只可进行加减运算)职工月收入、企业产值、企业销售收入3亿元,人的身高176厘米、体重65公斤,物体的长度30厘米、面积600平方厘米、容积9000立方厘米,水稻的平均亩产400 公斤/亩,某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0元/人、第三产业比重48%等,都是定比数据。 (二)统计数据按照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三类 绝对数: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以最直观、最基本的形式体现现象或事物的外在数量特征,有明确的计量单位。 相对数: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现象(事物)内部或现象(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无名数,少部分表现为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有名数(限于强度相对数)。 1.结构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求得比重,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结构或质量。居民食品支出 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重、产品合格率等。 2.比例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数值对比,表明总体内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人口性别比例、投资与消费比例等。 3.比较相对数。将同一时期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对比,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如,不同地区 商品价格对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某项指标对比等。 4.强度相对数,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程度。 6.动态相对数,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对比,用以说明发展方向和变化的速度。如,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平均数: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体现现象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三)统计数据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两类。 (四)统计数据按照其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两类。 (五)统计数据按照其时间或空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两类。 2、总体、样本、个体三者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总体: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也称为母体) 个体: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个体(也称总体单位)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2015年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简答题 1. 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在学习指导:P7。解答要点:统计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如产量、职工数等,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如产量标志,标志值为50件、70件等) 201 2.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在学习指导:P7。解答要点: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无法量化,如职工的性别、文化程度、企业的经济成分,产品的品牌等。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能够量化。如职工的工资水平、工龄、企业的职工数、总产量、劳动生产率等。) 3.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在学习指导:P12。解答要点: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时限、调查的组织工作等) 4.举例说明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在学习指导:P13。解答要点: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由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填报单位也是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向谁调查?由谁来提供所需资料?例如:) 5.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还是典型调查?为什么?(在学习指导:P17。解答要点:该调查属于重点调查而非典型调查。这两者虽然都是非全面调查,但重点调查在选择对象上具有客观性,在这个案例中就是“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在总量指标中却占有绝大比重,典型调查在对调查单位的选择上具有主观性,对总量指标所占的比重并没有要求,只是根据调查目的选择出来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6. 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在学习指导:P27。解答要点:统计分布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又称为分配数列。它的两个要素是: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的单位数) 7.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在学习指导:P23-P24。解答要点:对于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的变动幅度小,就可以一个变量值对应一组,用单项式分组,如果变量值变动幅度很大,变量值的个数很多,就把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变量值按其大小确定所归并的区间,用组距式分组。对于连续型变量,全部采用组距式分组) 8.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在学习指导:P35-P36。解答要点: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两者都属于不同总体指标进行对比的类型,但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总体的同类指标相比,而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的总量指标的对比)。 9.简述平均指标的是意义和作用。(在学习指导:P39。解答要点:平均指标的意义是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它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2它是一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10.简述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在学习指导:P52。解答要点:抽样推断是在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总体某一现象的数量性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判断。抽样推断具有如下特点:它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它是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的)。 11.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在学习指导:P54。解答要点: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

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统计学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总学时数:32(其中:理论20,实验12) 学分:2 编制部门:信息与软件工程系 修订日期:2015-03-01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属于专业拓展课程。管理统计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描述、抽样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本课程将管理统计学基本原理、实际管理问题和软件应用结合起来。本课程不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课程所提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上、方法上、思路上和工具上的帮助和指导。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2.学会用统计学观点和思想考虑、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中一些与统计相关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学软件解决常见的与统计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理论: 一、绪论(2学时):理解管理统计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掌握管理统计学的概念、特点、及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意义;了解管理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了解管理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二、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3学时):掌握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掌握数据的计量尺度与类型;了解常用的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及收集数据的质量要求;了解调查方案的设计基本思想;理解抽样调查的有关基本概念。 三、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的描述(3学时):掌握数据的总体指标和相对指标;掌握描述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的概念与方法;理解数据集合的峰度与偏度的概

(完整版)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

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统计有三个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总体数量特征及数量关系。(学科性质:方法论)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统计工作的过程:设计、调查、整理、分析。 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统计总体: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标志:统计学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者特征;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不可量性). 指标:反应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名称或范畴;可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率、平均)。变异:指可变的品质标志;变量:指可变化的数量标志,变量的树枝也叫做变量值(标志值)。 第二章 统计调查: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集各项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意义:是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是统计的重要环节、在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及时、系统、和完整性。 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组织方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和专门调查。2、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3、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时点状态)。 4、按搜集资料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调查法。 统计方案的设计:一、确认调查任务和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四、确定调查时间地点,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专门调查可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特点:1、一次性调查2、主要调查一定时点的情况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较高;原则:1、必须统一规定普查的时点2、正确选择普查的时期3、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应尽可能的同时进行4、同类普查的内容在各次普查中应尽可能的保持一致。 重点调查: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用以反应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单位:指全部单位中占比重小但其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到的比重。 典型调查: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目的:描述或揭示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 抽烟调查:按照随机性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计算这部分有关数据用以推算总体有关数据的方法,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统计调查的误差: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人为误差和代表性误差(误差具有不可分性),统计调查的误差可以控制,但是不可以消除。 第二章重点补充:1、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主要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统计整理:根据研究目的,把统计调查搜集到的大量反映个体特征的原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成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即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统计整理的步骤:一、设计统计资料整理方案;二、对搜集来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三、将审核后的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四、将汇总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了解。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 ( B )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 ( C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 ( D )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 ( A ) A.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 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 统计预测和统计 D. 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B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的企业。 ( D ) A. 较好 B. 中等 C. 较差 D. 好、中、差 9.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性别职工人数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中学小学文盲半文盲 男 女 合计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 A ) A. 性别 B. 男、女 C. 文化程度 D. 性别和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B ) A. 小于1 B. 等于1 C. 大于1 D. 不等于1 11.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其相关系数可能为 ( C ) A. 0.1 B. 0.9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B ) A.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 B.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C.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 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 2、对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数单位进行调查并加以综合研究的方法是 ( A ) A.大量观察法 B.综合指标法 C.统计分组法 D.归纳推断法 3、某地区组织一次物资普查,要求1月5日至1月30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 ( B ) A.调查时间 B.调查时限 C.标准时间 D.标准时点 4、对企业职工按性别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工资水平分组,这种分组是 ( 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平行分组 D.再分组 5、某企业1995年完成利润100万元,1996年计划比1995年增长5%,实际完成110万元, 1996年超额完成计划 ( B ) A. 104.76% B. 4.76% C. 110% D. 10% 6、某地区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分别为1200元和1900元,标准差分别为80元和170元, 人均收入的变异程度 ( A ) A. 城市大 B. 农村大 C. 一样大 D. 不可比 7、交替标志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 ( B) A. 0 ≤σ≤1 B. 0 ≤σ≤0.5 C. 0 ≤σ≤0.25 D. 0.25 ≤σ≤0.5 8、在一定抽样平均误差的条件下,扩大极限误差 ( B ) A.可以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B.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C.可以提高推断的精确程度 D.推断的可靠程度不变 9、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 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95.45%, 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 抽选 ( A ) A. 576户 B. 144户 C. 100户 D. 288户 10、相关系数的正负号决定于 ( D ) A. x 的标准差的正负号 B. y 的标准差的正负号 C.协方差的正负号 D. x 和 y 的相关程度 11、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标准差为10,因变量的标准差为16,相关系数为0.9, 则回归系数为 ( A ) A. 1.44 B. 0.56 C. 0.16 D. 14.4 12、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 A ) A.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 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3、简单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因素变动分析的主要特点是 ( C ) A. 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都必须使用同度量因素 B. 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都可不使用同度量因素 C. 相对数分析可不使用同度量因素,绝对数分析则一定要使用同度量因素 D. 相对数分析必须使用同度量因素,绝对数分析则可以不使用同度量因素

管理统计学不定项选择练习题

综合 1、统计的含义包括()。ACD A.统计资料 B.统计指标 C.统计工作 D.统计学 E.统计调查 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ABCDE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3、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中()。BCE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是变量 4、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D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3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5、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C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全国人口数 D.投资效果系数 E.工程成本降低率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E A.工资 B. 所有制 C.旷课次数 D.耕地面积 E.产品质量 7、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CDE 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8、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有()。BCE A.比重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人均指标 E.平均指标 9、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BCD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10、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ABCD A.收集信息职能 B.提供咨询职能 C.实施监督职能 D.支持决策职能 E.组织协调职能 11、当人们谈及什么是统计时,通常可以理解为()ACD A.统计工作 B.统计整理 C.统计资料 D.统计学 E.统计学科 12、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统计资料包括()ABDE A.统计数据 B.统计图标 C.统计软件 D.统计年鉴 E.统计报告 13、以下关于统计学的描述,正确的有()ACD A.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 B.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实质性科学 C.统计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 D.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一套方法 E.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一套软件 14、统计数据按其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ABC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截面数据 E.扇面数据 15、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AB A.观测数据 B.实验数据 C.时序数据 D.混合数据 E.顺序数据 16、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ABD A.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观测数据 D.混合数据 E.扇面数据 17、从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AD A.描述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 C.应用统计学 D.推断统计学 E.管理统计学 18、如果要研究某市987家外资企业的基本情况,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BD A.所有外资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 B.所有外资企业的平均利润 C.甲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 D.所有外资企业平均职工人数 E.部分外资企业平均职工人数 统计数据的收集 1、普查是一种()。BCD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2、某地对集市贸易个体户的偷漏税情况进行调查,1月5日抽选5%样本检查,5月1日抽选10%样本检查,这种调查是()。AB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