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澎湃新闻网是谁办的 澎湃新闻网背景揭秘

澎湃新闻网是谁办的 澎湃新闻网背景揭秘

澎湃新闻网是谁办的 澎湃新闻网背景揭秘
澎湃新闻网是谁办的 澎湃新闻网背景揭秘

澎湃新闻网是谁办的澎湃新闻网背景揭秘

澎湃新闻网(https://www.docsj.com/doc/aa14022354.html,),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率属于上海报业集团,是一家于2014年6月上线的中国新闻门户网站,也是东方早报的一项新媒体计划。多发表该网站记者撰写的原创新闻文章,并为其他网站所转载。

2014年6月初,新浪微博曾传言上海东方早报将进行一项新媒体计划,一家新的新闻网站已经上线。但东方早报回应传闻称,网站暂未上线,目前处于内测阶段。6月下旬,澎湃新闻网的主页已经能在搜索引擎中搜到,主页标题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并在新浪微博注册了账号,但并未发表任何文字。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网指出,这可能是上海报业集团乃至中国大陆新闻界的改革和转型。

经过十年树立的东方早报品牌,在转型路上开始脱胎换骨,这是她为自己的新媒体取的新名字。同属上海报业集团,跟何力的“界面”类似,这是一个极具胆色的项目——澎湃新闻网。“澎湃新闻“,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澎湃会有网页、Wap、APP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已经做出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公共账号,如中国政库、中南海、打虎记、人事风向、一号专案、舆论场、知道分子等。

内测阶段

2014年6月10日中午,有媒体报道东方早报新媒体项目“澎湃新闻”已经低调上线。东方早报新媒体项目负责人王国培否认了上线的说法,他向搜狐传媒证实,“澎湃新闻”还处在测试阶段,只做了域名切换。而且“已经切换一阵子了”,但是要上线“还要一阵子”。

澎湃新闻的网站确实内测痕迹严重,比如网页上方的通栏广告显然只是个样子,而下方的广告位干脆直接用“广告”字眼显示。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输入“澎湃新闻”,还查不到这一网页。

搜狐传媒查询发现,澎湃paper的微博名称也已经改成“澎湃新闻”,上面仅仅发布了一条微博。此外,搜狗微信搜索也发现了与澎湃新闻头像和名称一样的微信,但微信中没有进一步的内容发布,仅仅在功能介绍中标明:“澎湃新闻的用户进行沟通与互动的地方”。

据悉,澎湃新闻在人员配备上非常强大,未来这个项目团队大概会达到近4 00人,在外国相继也会配备属于澎湃的摄影师。

在搜狐传媒参加的一次活动中,王国培称,澎湃创办初期的商业压力不是很大,因为初期已经有大约三四个亿元的投入。对于初期三四亿元的资金预算来源,王国培表示一部分来自政府,还有一部分来自财团,而成本花费主要方面是在全国主要城市铺设自己的记者(这部分记者其实也要服务于东早的报纸)。最终新媒体项目澎湃成行的话,“大约需要三四百人的样子,所以现在非常缺人。”

面世谋划

“澎湃”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根据上海报业掌门人裘新的构想,该集团未来的新媒体战略将集中于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通过优质原创内容吸引流量,依靠海量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第二种是面对窄众人群,以高度专业化的内容和精准服务获得用户付费收入。采用第一种模式的就是《东方早报》的“澎湃”项目,第二种模式则涉及仍在筹备中的《上海观察》和《界面》两个项目。

“澎湃”项目从筹备之时起,就获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它所依靠的是上海报业集团,这个带有浓郁党报性质的国有媒体大鳄;另一方面,《东方早报》凭借揭露乳业中的三聚氰胺等重磅报道,已同财新、南方报业等一起,成为新闻业的标杆。

可见,上海报业希望借“澎湃”等项目,实现多个维度的突破。首先是模式上,按照裘新的思路,“澎湃”要成为“中国第一个新闻问答产品”,通过与读者的互动,分辨真相和谣言,并将核实结果实时更新。此次发布的澎湃App,就设计了“提问”和“跟踪”两大功能,前者帮助读者发问,后者则便于读者对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相关阅读并长期跟踪阅读。不过这些模式和功能上的创新是否成功,最终衡量的标准还在于能否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是否会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而读者的“提问”能否顺利内化成新闻生产的一部分,不仅依赖于用户的活

跃度,更在于采编人员是否拥有主动性,以及管理团队是否针对这个环节设置了恰当的考核机制。

上海报业在资本结构上的突破也值得关注。据了解,“澎湃”项目的初期投资达3至4亿元。其中一部分来自政府,一部分来自财团,联想旗下的弘毅资本此前就传出参股的消息。此外,“澎湃”的核心成员还实现了对项目的持股,这在其他媒体项目中并不多见。据了解,上海报业下属的另一个新媒体项目《界面》还找到上海本地两家券商入股。不得不说,多元的股权方式是上海报业新媒体项目的最大突破。这种股权模式上的突破并非一时兴起,在裘新年初的发言中就曾提到,报业集团在未来资本构成上,会考虑吸纳文化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等共同进入;在制度安排上,也会考虑采取核心团队出资持股,设计股债结合的结构安排等等。

当然,多数人关注的,还是上海报业在盈利模式上的探索。探讨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确的是上海报业的自身定位。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徐麟曾表示,上海报业集团以统筹经营为主要职责,负责制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以及国有资产经营、运作。可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才是该集团的首要任务。上海报业旗下拥有地产、上市公司等资产,未来这些资产显然将承担更多的盈利任务。

对于媒体业务的经营,裘新曾有过明确规划,即报纸经营将面临“第三次销售”,前两次销售分别是“卖报纸”和“卖广告”,第三次销售则是“卖服务”。针对这种转变,上海报业旗下媒体转型的任务就是,如何发挥传统媒体社会资源丰富、信息流汇聚、公信力强等核心优势,在纸下线下布局垂直产业,把服务卖给读者,把读者变成客户,最终形成一座挖之不竭的金矿。这样来看,在上海报业集团的布局中,“澎湃”这类新媒体平台未来起到的作用就是汇聚用户资源,承担集团盈利的“中端”而非“末端”环节。

或许,对于媒体行业来说,上海报业集团无论能否成为一个转型范本,本身都是伪命题。因为它拥有的特殊背景,为它提供了商业媒体为之艳羡的资源优势,否则我们很难想象,在平面媒体日渐式微的当下,“澎湃”项目还能顺利地获得三四亿元的投资。那么,“澎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美国知名的媒体作者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在《真相》中曾写道,未来新闻消费者对新闻的需求将集中于八个主要功能:鉴定者、释义者、调查者、见证者、赋权者、聪明的聚合者、论坛组织者以及新闻榜样。这些功能恰好与裘新对“澎湃”的定位相吻合。在这样一个传媒业“最坏的时代”里,分辨事件中的真相和谣言,依旧能够成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执行者的核心目标之一,确实难能可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