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

1、什么是社会工作?怎样理解它是一门科学、专业、艺术、制度化的社会事业?

(1)、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工作的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问题;目标——福利;本质——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手段——专业方法和技术;性质——科学、事业。

(2)、科学的事业: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社会科学,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和创造性上。

专业:格林伍德专业的5方面特征: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被社会认可、具有专业权威、职业群体内部的伦理守则、专业文化。在大学,有自己的独立教育体系,在社会上有专门的职业领域和服务机构,在职业领域内部有同业自律机构,包括从业和专业资格认证、专业水平评估和对违规者的惩处。

艺术:社会工作通过提供助人服务来增强个人和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功能,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解决的问题又相当复杂,工作者需要运用知识去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工作者有创造性地艺术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归类;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也常遇到一些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冲突,这是怎样减少冲突,实现工作目标也是一种艺术。

制度化:社会工作过程是制度化的,对社会工作者也有一系列的制度约束。

2、社会工作对象包括哪些人群?划分基本对象与扩大对象的意义何在?简述社

会工作的范围。

工作对象:正常生活发生困难的人群,社会中的脆弱群体,社会结构中的弱势群体。

最困难的群体——社区——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结合

意义:基本对象是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处于社会边缘,从道义上讲最应得到帮助的人,划分基本对象,一方面有社会认同的基本道德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社会福利的支付能力决定的。由于社会福利的相对短缺,运用社会福利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就应首先选择需要帮助的贫弱者,这有利于实现福利效益的最大化,最能体现社会正义。而扩大对象的划分则对于扩展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发展,预防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的范围: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

3、试述社会工作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试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对工作对象: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促进能力发展、维护合法权益;

对社会的功能: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1、为什么把伊丽莎白时期的“济贫法案”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一方面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进程,另一方面直接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前身——志愿助人活动的发展。

它对社工发展的意义:政府担负起社会救助的责任;确立了助人自助的原则和观念;有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可视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提供了法律的保障;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2、英、美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慈善组织会社:对社工专业化进程发挥了很大作用。(友善访问员的实践,一方面为社会工作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工作者的专门化进程。)开展的个别调查成为个案工作的开端。慈善组织会社运用统一的理念协调组织慈善救济事业,为形成具有共同价值体系和统一概念范畴的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创造了条件。

为个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睦邻组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社区改良运动,为社区工作积累了经验;使救助工作有简单的物质救济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和对社区环境的改造;对全世界社会工作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有关案主及其环境的知识增长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3、西方社会保障、安全制度阶段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意义?

4、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条件和标志?

条件:社会需要(家庭保障衰弱、无业游民产生、亲属支持体系遭破坏、个人压力大)

社会发展(服务事业和福利制度、专业社工、行业协会、专业培训教育)

标志:1917年美玛丽里士满《社会诊断》

5、我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福利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仁政、荀子的惠民、墨子的兼爱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法家的实利说。

社会救助制度:保息六政、九惠之教、社仓乡约。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1、什么是理论?分析社会工作过程中理论的意义与作用。

理论: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

意义:帮助社会工作者澄清社会问题和受助者个人的困境,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技巧和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工作者正确分析和解释受助者及其系统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工作者发展出有效地实务模式。

功能:以社会工作实践中概括、抽象出的概念、命题揭示行为与社会过程的规律,确定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根据对行为和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的解释,设定工作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理论类型决定社会工作对问题的界定和目标的设定以及方法。

2、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如何分析其内容体系结构?

发展阶段:调查阶段——精神分析学阶段——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立——获得阶段——盘点阶段——理论统一阶段——理论归类阶段。

分析方法:

第一种:大卫豪的二分法

宏观理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中观理论解释理论

介入模式

实践理论社会工作理论

3、阐述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流派的观点。

精神分析论:

1)、意识构成: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三部分

2)、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最原始、生物属性、享乐原则;自我:自己可以意识到、性格的核心部分、协调中介、现实原则;超我:道德规定、理想原则、社会性的我。)

3)、性心理发展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4)、焦虑、防卫机制与转移(焦虑:现实焦虑、神经焦虑、道德焦虑;

认知行为理论

1)、认知与情绪、行为的关系(ABC情绪理论框架)

2)、认知过程受“自动化思考机制”的影响

3)、时间概念及其在治疗中的地位

4)、借助3个要素、3项学习原则来了解和改变人们行为(要素:前置事件、目标行为、结果;原则:古典制约、操作制约、观察或模仿学习)

5)、修正行为的方法:

6)、认知改变原则:问题解决、归因、认知治疗

心理暨社会理论

1)、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整体互动

2)、生活环境是一个系统,连锁反应

3)、行为反应源自对环境的知觉、认知和内在的心理感受

4)、本能趋力、攻击力与环境作用

5)、环境认知:期望与事实的整合

6)、环境适应失败的3方面原因(早期需求未满足,深藏在潜意识中;目前所处环境压力大,诱发早年情绪和偏激反应;人格结构中自我和超我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7)、人格是开放系统,能和环境交流互动

社会支持理论

1)、概念界定: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可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和表达性的支持;

2)、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发展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生态系统理论

1)、以整体观点看待人和社会,把人和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

2)、协调或均衡是系统运行或维持的基本条件,也是个体生存发展所必需的;3)、与“人在情境中”的观点一致,个人生活在系统中,个人能否与所生活的系统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4)、服务对象的问题来自系统,来自环境支持的薄弱、社会分配不均、乃至社会环境与社会制度的限制等。

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

1)、人本主义:临床社会工作者吸收卡尔罗杰斯的观点,提出治疗原则(诚实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后应用于社区工作、组织和政治发展,提出个人权利以实现社会工作目标;

2)、存在主义: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有选择的自由、选择和行动;

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

治疗过程的5个基本概念:觉醒、痛苦、选择的自由、对话、肯定

增能理论

1)、个人在和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获得对生活空间的掌控力和自信心,以及兑换、资源、机会的运用,并进一步增强能力的过程。

4、试以“社会工作实施理论模型”分析某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运用过程。

实施理论模型

5、试运用范式的方法对社工理论进行归类。

三种主要范式归类方法:

1)、李康特

哲学性背景假设:抽象性、现实性、概念化、视点、模式

专业性背景假设:与实践、与研究

规范性取向理论:强调伦理原则

经验性取向理论:强调方法技术

2)、伦纳德

第五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什么是价值、伦理、价值观?简述内容及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

价值:一种主客体间的特殊关系,表达的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的存在、属性、作用、变化对主体的需要、发展的某种适合和一致。

伦理:人际关系的准则,社会性、客观性;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相互约束;

价值观:对价值的理解和追求,以理论的理想、社会规范、信仰的形式存在,体现在价值评价和选择上,是个别、基本的观点。是对事物的欲求和偏好,由个体或群体所持有的一套行为偏好准则,包括对目的、手段、生活状况等产生的强烈情感。

意义: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保护受助者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工价值体系的意义在于它的规定性(对专业使命和目标的一般规定)和功效性(对专业具体行动的标准和执行步骤进行的规划)。具体说:规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关怀;指引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对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

行规定,确保社工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2、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构成及取向?

三种不同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取向:美国社会工作实务操作定义、泰彻的价值体系、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

取向类型的演变:父权主义——社会正义——宗教——临床——专业自我保护——无道德

强调个人的道德层面——社会变迁和社会改革比个人改变更重要——不仅针对受助对象个人,而且包括对社会系统的诊断——关注专业实践的道德层面——关注社会正义、权利和改革的道德建设——探讨价值观和伦理问题——与“风险社会”联系在一起

3、试述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结构及内容。特别是手段价值内容。

终极价值——社会价值

中介价值——目标价值

操作价值——手段价值

职业道德

社会价值:

需要、个性)

2)、公道正义的社会价值理念(满足基本需要,提供发展机会;保障参与的权利和机会;爱、关怀、责任)

手段价值:

1)、正价值:接纳、自决、个别化、保密、专业关系界线

2)、负价值:操纵、家长作风

职业道德:1)、行为举止

2)、对社工专业、当事人、同事、机构、社会的道德责任

4、举例说明社会工作价值选择和排序的意义。

排序方式:按核心善排序;6种关系原则;七种价值排序

意义:尽力减少伤害和风险,找到可能的最佳方案,最大限度保护受助者利益和维护社会正义。

第六章社会工作要素与过程分析

1、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在于助人改变,目标的实现要经过一个结构化的操作实施,需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阶段,助人改变寓于过程之中;改变是内部的过程;助人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关注人的成长和社会系统的改善,重视改变的动态程序。

2、试分析社会工作过程诸要素(4个基本系统)的作用。

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资源系统、环境

基本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作用:社会工作者:以专业理论为指导、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提供专业服务的助人者;

受助者:社工专业实践活动的直接工作对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还可能成为社会工作的协同工作者。

资源系统:

环境:提供资源、资源竞争、资源获取中介、资源分配。

改变媒介系统:促进个人完成生命任务及系统应对问题之能力的提高,促进案主与资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改变的目的;

案主系统:服务直接受益者,分别对待;

目标系统:为满足解决案主问题与满足需要创造条件;

行动系统:协助社会工作者实现改变目标的目的。

3、社会工作者多重角色期待的内容。

直接服务角色:支持者(接纳)、指导者、治疗者或辅导者(心理、社会)、照顾者(生理或社会原因而处于特殊情境中的弱势群体);

间接服务角色: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

综合服务角色:促进者、中间经纪人、调解者、管理与协调者、倡导者、增权者、教育者。

4、什么是案主?简述案主进入社会工作的过程及案主需求目标。

案主: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过程:求助对象、求助类型、角色转变

求助对象:自己努力——自然助人系统——正式助人系统

求助类型:主动求助——自鉴案主

亲属介绍

其他机构转介“转介案主”

司法机关要求“外展案主”

角色转换:“现有案主”、“潜在案主”

案主需求目标:社工角色

1)、提高能力——支持、咨询、教育

2)、链接资源——经纪、中介

3)、社会服务——倡导、呼吁

4)、制度改善——管理、协调、计划、政策修订5)、获得权利——增权

6)、社工服务——学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