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市更新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

城市更新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

城市更新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
城市更新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

城市更新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

2008-04-14 11:02:50

实施单位:市建委

绩效考核得分:1.6086

创新目标介绍:

一、创新创优目标的基本情况

(一)创优创新目标选择的考虑

1.应对城市化挑战。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以一化带五化”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理论、理念和方法是推进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

2.杭州城市建设虽领先全国,但与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城市建设同样需要成熟的理论指引。城市建设始终是在经验与遗憾的总结过程中推进。然而,现代社会避免“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路,许多遗憾与失败造成的损失是不可弥补挽回的,模拟失败、模拟实践、创新理论,以科学引领城市发展,把城市发展的成本降到最低程度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

3.“以路、以河有机更新,带保护、带整治、带开发、带管理”是杭州近些年城市建设的基本做法,通过前期研究确定《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研究命题,并把有机更新概念拓展覆盖至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二)创优创新目标的主要内容

1.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创新。对杭州多年来城市建设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力求提出适合杭州城市发展的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框架。

2.城市建设决策模式的创新。在有机更新理论引领下,开展中山路保护与有机更新策划,实施老城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的创新实践。

3.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实践创新。在有机更新理论引领下,实施城市河道绿色慢行交通工程实践,开展城市交通有机更新的创新实践。

(三)创优创新目标的工作方法

“实践总结——理论探索——实践验证——理论创新”是本创优创新目标的基本方法。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从实践到理论。杭州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许多城市建设成功的理念、方法,通过分类研究、系统分析、总结概括,上升到理论探索阶段。(2)理论到实践。根据理论探索的成果,选择针对老城区、城市交通有机

更新,进行实践验证。(3)实践到理论。通过实践验证,来求证理论探索成果,并通过具体对象的实践来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当我们面对城市时,我们面对的是一种生命,一种最为复杂、最为旺盛的生命。”(摘自《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人类用了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获得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它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摘自美国城市学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提出的理论是初步的,有待不断完善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实践验证,我们在创新理论成果引领下,进行的实践是有效的、成功的,得到了领导、专家和市民的肯定,这是让我们感到欣慰之处。

二、创优创新目标成果情况

本创优创新目标从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三个方面若干层次展开。

(一)理论创新:《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课题研究

根据市委王国平书记在市建委调研中提出“以道路更新推进城市更新,请建委牵头调研”的指示,我委高度重视,牵头组织课题组,启动了《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课题,对杭州城市更新实践与理论创新进行研究。

1.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对推进杭州城市建设更加理性,更上一个新台阶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课题紧扣近年来杭州城市建设的实践,全面系统地分析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客观理性地总结杭州推进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杭州实际,借鉴国内外“城市更新”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地比较研究,探索适合杭州的“城市有机更新理论”,为杭州走科学城市化道路提供理论引领,这是开展《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课题调研的初衷,也是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有机更新”之路所作的理论“备战”

工作。启动这个课题,表明我们开始自觉、有意识、主动地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的城市更新理论实践与创新研究,充分说明我们从自发走向自觉、自律,从非理性、非确定性走向理性、确定性,必将进一步带来城建思想的重大发展,必将在更科学、更扎实、更高的起点上推进今后杭州的城市建设。从这个意义讲,本课题意义重大,非常必要,影响深远,开展本课题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是富有远见的。

2.理论创新点。课题研究着重于以现有城市更新经验针对杭州21世纪以来城市更新实践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并面向未来指引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点:

(1)研究课题凝聚了杭州城市建设的经验价值,中国城市化的背景和趋势,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课题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客观地评价杭州城市更新实践在杭州城市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系统梳理杭州近几年城市建设的做法,对经验、教训,理念、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综合的总结分析,在认识论、价值观、方法论三个层面做了创新性理性

研究,为构建城市有机更新理论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2)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结合中国城市化实际,提出以有机更新的认识论、价值观、方法论为理论基础,以结构性更新、物质性更新和功能性更新三个层面十一个领域为对象,以及若干更始有机更新策略,并首次提出一个具有较强学理性的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框架体系(见附图)。这个理论从新的视野审视全球城市化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以新的理论视角概括凝炼对中国城市发展认识的重要成果,把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模式融会贯通,并注入了鲜活的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杭州特征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并丰富拓展了对城市更新的对象范畴和策略。

3.根据课题凝练的理论课,提出今后杭州城市更新实践的总体思路,从而为杭州今后乃至中国城市更新提供了系统而明晰的坐标。提出要通过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十个方面”的转变,实现更新目标、更新政策、更新形式、更新功能的转变,有效破解城市化所面临的“七大挑战”。并结合杭州未来发展提出具体实施建议和保障措施。

4.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国内本学科领域专家对课题研究高度关注,对有关课题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课题研究,王国平书记要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城市化挑战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城市更新实践与理论创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总结近年来杭州“城市更新”的经验教训,理清下一阶段杭州推进“城市更新”的思路步骤,积极应对21世纪我国推进城市化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四套班子先后两次听取专题汇报,对有关的课题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对课题研究提出了不少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对课题的修改和完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内著名大学、知名专家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如我国城市规划学界著名学者、南京大学崔功豪教授认为:“城市更新的课题很新,这是对杭州近年来城市建设很好的理论总结,也对其他城市具有启发性。以城市有机更新指导城市建设是杭州的创新之举”。

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研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互动中开拓前行的。理论离不开实践的锻造,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引。课题修改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实践、创新理论深入推进的过程。课题成果提升与实践创新相互并行,互相促进,城市有机更新课题的效用、价值、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课题和文本自身,已经和即将体现于物质化的实践行动之中。城市有机更新研究课题是杭州全体建设者集体思想智慧的结晶,是多年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杭州对城市更新理论的独特贡献,具有不可低估的创新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杭州城市更新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随着对城市更新理论的逐步认知和落实,杭州城市更新实践必将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新的胜利。

(二)决策模式创新:《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策划》

市委、市政府决定2008年启动中山路综合保护工程。为高标准实施好中山路综合保护工程,我们结合《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课题理论研究,提出中山路有机更新的设想,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确定了围绕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坚持积极保护方针,开创性、探索性地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对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进行整体策划。

1.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策划的价值作用。自从4月市委市政府定下2008年启动中山路工程以后,为实施工程,各有关部门和上城区、下城区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体现了对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项目所持有的科学、审慎态度。在中山路已经做了一系列较为周全准备的前提下,市建委之所以提出还要再搞一个策划。主要是源自《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探索过程中,对中山路、对城市的重新认识。第一,从空间结构上来说,中山路沿线区块是成规模的历史城区,是老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远远超越历史街区的范畴,不能割裂对待;第二,从资源角度讲,具有复合性、多元性特征,工程应该实现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目标;第三,作为衰败中的历史文化老街区需要在有效保护的同时承担起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经济社会复兴的多重历史使命。第四,对于一个仅存的复合型旧城区来说,仅仅有平面的规划、设计和时间表上的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承载这个城市人文生态、精神场所、物质与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业态更新等责任,这就要求突破传统意义上工程建设的做法与思路。

因此,从中山路综合保护工程如果能根据有机更新理论,并籍以一个系统的、整体的策划,必将对中山路区块的旧城复兴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发扬光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确保整个策划工作的方向性,市建委作了周详的准备,专门组织人员编制策划范本、起草了2万字的策划建议书,提出中山路保护与有机更新应当实现三个目标:成为遵循原真性、整体性与持续性原则下历史街区保护的经典范本,成为通过城市更新获得城市区块复兴的示范区,成为杭州城市进一步推进旅游休闲国际化的理想载体。合作方中国美术学院调动美术史学、设计史学、建筑史方面以及规划、设计等领域专家力量,组建成策划团队,在短短3个月之内就形成了一个基本体现我委要求、具有创新性的策划文案,市委市政府领导对策划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

2.策划创优创新点。中山路的策划是对既有城市建设思路、方法的突破,也是《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探索的实践验证,其成果将对杭州名城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城市发展品位都有的深远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点:(1)策划是城市建设程序机制的重大创新。原有的城市建设程序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中山路工程在此基础上增加策划的程序,开创了杭州历史上城建项目系统策划的先河。策划立足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对中山路和前期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的再解读、再提升。在思路和理念上突破了“纯粹保护”的传统理念,树立了“有机更新”、“旧城复兴”的思想线索,将中山路当作有机的“活体”而非“半身不遂的僵尸”。策划在中山路项目的目标定位、范围、内容、

前景展望、更新理念等提出了更高的、原先想不到的要求,这样立足于城市区块的系统策划和整体策划,在杭州城建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国内也是没有先例的。

(2)策划是城市建设民主决策的丰富与创新。城市发展是政府、开发商、专家、市民共同作用的结果。原有的城市建设更多的体现在工程技术层面,策划将城市建设拓宽到人文社会综合层面,吸引更多的人文社会学科专家参与,丰富了城市建设的人文内涵。同样策划语言比工程设计语言更加容易为普通市民所接受,市民的可参与性得到增强。中山路策划展览4000多市民参与,提出了大量建议、意见。

(3)策划开启了系统、理性的城市更新思想指导实施杭州旧城复兴计划的先例。策划认为中山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有机更新,将在现代杭州城市空间中重新建立城市与其历史和场地的本质性关系,为旧城中心区的全面空间整治和整体复兴提供参照和动力。策划工作要求保护与有机更新完成后的中山路历史街区,最终能够成为一种贯穿城市人文、历史和地理的,宏观运作的结构性线索,对整个旧城起到传统社会生活和空间文化上实际的组织作用,为城市其它区域的旧城改造提供有益的范本。

(4)策划实现了城市建设项目内涵的创新。中山路策划首次赋予城市建设项目以人文定位,极大地丰富城市建设的内涵。策划提出了“弘扬杭州人文传统,复兴老城核心街区,打造品质生活第一街”的策划目标,使中山路成为杭州“建筑历史博物馆”和“复兴宜居、宜商、宜游的特色城市空间环境”。提出“四街”理念:杭州历史人文第一街定位,使中山路历史街区的资源和发展条件在全面整合的前提下得到根本的提升,成为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人文的标志性纪念场所;提出杭州城市业态发展品牌街定位,建立商业业态配置的系统性,处理好老字号与新兴业态的相互关系,使业态与城市区位、空间逻辑以及历史意义的关联得到梳理;提出杭州市井生态家园街定位,建立历史遗存与街区生活的实际联系,强化社区的邻里关系和空间生活的场所组织,用历史文化提升街道社区生活的品质,使街区的实际生活重新回归历史理性的有机关系中;提出杭州品质生活展示街定位,通过人文内涵、业态品牌、市井生活保护、恢复与提升,使中山路成为品质生活示范街区,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标志性地段。

3.中山路策划意义深远,对今后的城市建设颇具启发意义。中山路策划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中山路沿线区块所蕴含的巨大资源价值,进而对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项目的定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更高目标。策划以多元化、复合型的视角,大大拓宽了对于项目运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人文、社会、生态、业态等各个层面全面、系统、综合认识。策划对人文生态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提出中山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不仅仅是一条普通城市街道的复兴,而是对一个城市文明传统的归属性认同和文明线索的主动修复,是扭转当下城市建设普遍的场所感丧失和空间趋同现象的机缘所在。今后城市建设可以借鉴中山路策划的经验、做法。在形式上也可以采用策划的模式,使城市建设的程序机制更加科学完善;在城市

建设项目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内涵,提升城市建设项目的品质;在城市建设项目中,注重城市建设项目资源价值的复合性、多元性,使城市建设项目资源得到最大效应。

当然,中国美术学院所提出的一些策划思路不是尽善尽美,不少内容仅仅是思路性、探索性的,不一定完全成熟或有待继续论证,或者不一定能付诸实施,需要进一步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与建议。

(三)实践创新:城市滨水绿色慢行交通系统工程建设。

城市河道综合保护整治是市委、市政府决策建设的2007重大工程项目,制订了五年计划,开始进入大规模阶段。我们根据《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课题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以城市河道有机更新推动绿色交通创新”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经过多学科、系列规划设计,目前已经建成滨水慢行交通数十公里。

1.滨水绿色慢行交通系统的提出。根据有机更新理论分析,城市交通可以分为慢行交通时代、机动化交通时代和多元化交通时代,杭州正处于机动化时代向私家车、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并存的多元化交通时代转型之际。随着城市机动化快速推进,行车难、停车难、城市交通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变得十分突出,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顺应杭州交通发展转型的实际,抓住未来3—5年大规模实施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的机遇,充分利用杭州城市丰富的河流资源和滨水环境的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环保、健康、安全和高效的“绿色交通”慢行系统成为杭州城市交通有机更新的迫切课题。为此,结合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研究,及时提出满足自行车游憩、通勤需求,建设滨水绿色交通系统的设想,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纳。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2007年完成了《杭州水系景观生态规划研究》《杭州市市区河道景观体系规划》、《杭州市河道交通航运规划》、《杭州城市河道旅游规划》、《杭州城市河道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编制任务,而滨水绿色慢行交通系统因其独特的价值特征,成为这些规划的主要规划内容之一。

2.工程实践的创优创新点。以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研究为指引,以城市交通有机更新为目标,结合城市河道有机更新,建设滨水慢行游憩交通体系,推动城市交通慢行系统有机更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点:

(1)建设安全、便捷、绿色、舒适、健康、独立的滨水慢行交通体系,满足城市通勤需求。具有唯一性和创新性,在国内缺乏优秀案例。其中既有资源禀赋的限制,绝大部分城市不具备杭州水系河网的资源条件。同时,在国内也没有一个城市在非滨水地区建设一个同样的独立慢行交通体系。

(2)以滨水慢行交通系统,构筑杭州滨水游憩交通体系,同样在国内外具有唯一性和创新性。杭州作为水乡城市、旅游城市、休闲之都滨水休闲旅游是杭州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以滨水慢行游憩通勤交通系统带动杭州休闲旅游业发展,使杭州的城市资源和城市设施效率达到最大化。

3.滨水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推动城市生活品质提升。滨水慢行交通系统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价值特征。从通勤交通角度分析,它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美观、舒适、健康的慢行交通环境,使人们出行避免机动车尾气污染、赏景健身、体会到旅游休闲的魅力,分流交通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提升城市交通品质;从休闲角度分析,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游览景区的经由地,更是吸引人们留恋体验杭州城市品质魅力的目的地,提升城市休闲品质;从旅游角度分析,可以增加城市河网水系的可游览性,强化独特的杭州江南水乡城市风貌,提升城市的旅游品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7月中-工程管理-刘先宇-探讨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先宇 贵州省乌江航道处565100 摘要:铁路是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形式,承担着主要的货运与客运工作,铁路运 输的正常进行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很具有挑战性,本文简要分析了铁路隧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个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铁路隧道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线路可以看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铁路是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形式,扮演着重要的客运和货运角色,铁路运输的畅通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要保障很高的施工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对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铁路隧道的施工质量严重影响到铁路的正常运营,更是影响铁路安全的关键环节,做好铁路隧道施工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从当前形势来看,施工管理工作存在 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铁路隧道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管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1.1.1爆破精细控制技术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的铁路隧道施工,受制于工程的总体预算、机械设备配套程度等,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精细爆破技术是隧道开挖工作的研究重点,在实际应用中,精细爆破技术存在着控制爆破能力不足论文发表、破碎围岩条件下的光面爆破效果差的问题,传统采用的台阶法开挖工艺不能满足隧道施工工序安全步距的相关规定。 1.1.2开挖技术有待改进 隧道工程建设要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隧道开挖技术的选择要考虑周围岩石的性质。当前普遍采用的台阶法开挖工艺便于对施工进度和成本的控制,但是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国家规定了强制性的安全距离要求,采用现有的施工工艺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改进开挖技术势在必行。 1.1.2隧道沟槽施工工艺存在缺陷 隧道沟槽混凝土施工范围大,施工难度高,对施工工艺的要求比较高。隧道沟槽在铁路隧道的整体功能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通讯、信号、电力等运营设施的直接承载体,隧道沟槽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隧道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整体形象。当前,隧道沟槽施工并没有与之配套理想设备,当前普遍采用的小块组合钢模分段施工法存在稳定性差、施工周期长、工序繁杂等缺点,这给铁路隧道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解读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解读 1 2020年4月19日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解读 一、出台背景 ● 8月,广东省“三旧”改造政策出台,实现“三旧”改造用地出让、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等六大突破。 ● 12月1日,《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正式施行,成为国内首部系统规范城市更新工作的政府规章,形成我市城市更新政策体系的核心。 ●明确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统筹、节约集约、保障权益、公众参与”的原则,并确立了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和拆除重建三种更新模式。 ● 至今,市政府、市规划国土委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确立了“大力推进城中村和旧工业区改造、积极推进旧商业区改造、稳步推进旧住宅区改造”的策略,规范了相关运作流程。 ●《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见》 ●《深圳市城市更新提速专项行动计划》 ●《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申报指引》 2 2020年4月19日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审批操作规则》 ●《市规划国土委城市更新项目用地审查操作规程》 ●《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暂行规定》 ●《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房地产证注销操作规则》 ●《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及坪山新区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旧屋村范围认定办法》 ●…… ●当前,城市更新工作依然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性工作。许勤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城市更新释放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由依赖增量土地向存量土地二次开发转变”,对城市更新工作寄予重望。●今年1月21日,市政府以 1号文的形式正式发布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 二、主要原则及创新 ●原则一:与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广东省“三旧”改造政策、市政府《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保持衔接。 3 2020年4月19日

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工程范文.doc

创新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工程- :马有才陈爱萍曲玲玲?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热点,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其中国内研究主要包括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建设模式、创新型城市评价以及建设对策方面,国外研究从典型案例、构成要素、评价指标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与产业集群升级互动的视角对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产业集群升级创新型城市互动? ? 创新概念提出以后,有关创新的研究不断推进,创新理论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且不断纵横深化。索洛(S.C.Solo)、伊思诺(J.I.Enos)、林恩(G.Lynn)等经济学家分别对熊彼(J.A. Schumpeter)的创新进行了经济学的纵向深化;自20世纪60年代起管理学者们开始将创新引入了管理领域由于创新理论的成功实施,人们意识到创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者从自己所从事的不同领域对创新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从而使得创新的内涵更加丰富。? 随着创新理论的成熟和完善以及实践中的日益重视,创新主体也逐渐从企业扩展至国家和城市,特别是面对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城市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经济功能呈现出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新产业、由制造转向研发、由生产转向服务并迈向创新中心的趋势。城市功能和创新的关系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引入城市研究之后,将“创新”定位为城市的核心功能或核心竞争力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得以不断推进。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研究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各地纷纷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积极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此后,全国有200多个城市将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战略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也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研究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 ? (一)创新型城市构成要素方面 胡树华、胡钰等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应把创新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论和社会实践方法论,运用到城市整体建设中,将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到城市主导发展战略的高度,能有效整合城市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等创新要素,与周边地区和城市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具有极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应包括产业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等。张志河等把产业创新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研究了产业创新系统与创新型城市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表现在产业创新系统通过产业创新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创新系统通过政策工具的使用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方面 张文雷、姜照华等通过分析我国16座城市的科技体制与科技研发密集度相关的数据,对创新型城市模式进行了分类,并针对不同创新型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杨冬梅、赵黎明等认为从政府与市场的不同组合上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和混合型发展模式。长远意义的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逐渐趋向混合型发展模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也有的学者结合典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总结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模式:深圳模式、上海模式、大连模式、南京模式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 第211号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已经市政府四届一四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王荣 二○○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市城市更新活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土地、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城市更新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更新,是指由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主体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内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区域,根据城市规划和本办法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一)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亟需完善; (二)环境恶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三)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能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 (四)依法或者经市政府批准应当进行城市更新的其他情形。 第三条城市更新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统筹、节约集约、保障权益、公众参与的原则,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 第四条城市更新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更新实行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是管理城市更新活动的基本依据。 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应当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第五条城市更新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分别由市、区政府、土地使用权人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主体实施。 第六条市、区政府应当保障开展组织实施城市更新的工作经费,对城市更新项目提供适当的资金扶持。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实施方案(2013—202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佛府[2013]3号 【发布部门】佛山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1.08 【实施日期】2013.01.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 的通知 (佛府[2013]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机构: 《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月8日

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3-2020年) 跟据《佛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要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统筹协调,科技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组织和监督机制,突出科技主角地位,配强配齐科技部门,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 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各区、佛山新城要立足各自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配套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形成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 市场导向,协同创新。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充分调动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 主动衔接,争取支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主动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重大工程与国家、省的规划相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落户佛山。 二、第一阶段重点工作(2013-2017年) 到2017年,建立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体制健全,创新投入、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和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整体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重点工作如下: (一)着力建设具有佛山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立足佛山产业特色和重点领域,全力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产业基地等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助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若干次大移民、大起伏、大转折和大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繁荣、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实现了城市建设的巨大飞跃。深圳作为快速城市化的典范,其城市发展具有独特性,当前深圳既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同时也处于城市问题的高发期。有人说,深圳用10年时间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城市,又用5年时间将其建成一个难以改造的旧城。这个说法虽则偏激,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深圳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任务之艰巨。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城市更新策略 1 深圳城市发展的趋势与选择 1.1外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逐渐普惠化。深圳应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优势面临新的挑战。从国家区域发展布局战略来看,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增长极相继诞生后,成渝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北部湾经济区等多个经济区正迅速崛起,区域间、城市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严峻的外部环境也迫使深圳应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加强与香港之间合作互补关系,发挥更大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去年底,国家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下文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深圳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定位,这既是对深圳以往城市建设的充分肯定,也对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深圳的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2城市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深圳早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产业结构层次依然较低;城市功能不尽完善,特区内外二元结构明显;人口总量过大,以低素质人口为主的外来人口带来了一系列的住房、治安、就业等问题;同时,土地和空间、资源、环境都极为有限,不断增长的发展潜能和需求与资源有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使我们清醒认识到:以粗放外延式土地换取资本和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深圳要实现新的发展跨越,必须改变以“成本洼地”、生产要素的不断大量投入为基础的发展,转向以“战略性资源集中”,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是深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是发展观与资源观的转变,如何在基础性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转型的核心问题。 1.3城市更新是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城市更新模式思考

旧城更新模式思考 ——贵州、成都考察总结 近期我院旧改项目较多,为了更好的为各地城市建设服务,在院长的带领下,我们考察了贵州、成都的诸多旧改项目。这里结合本次考察,在诸多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谈谈本人对旧改问题的认识。 一、国内旧城更新的现状、模式及问题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城市发展课题。它是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解决城市发展的根本矛盾的手段,即将老化的市区予以有效地改善,使其成为现代化的都市本质。城市更新绝非只是简单的拆“旧”建“新”,也不是一种“心血来潮”的短期行为,而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陈代谢”,是一个长期、持久、永不间断的过程。它包含着保护、修复、改造、更新、新建等多项内容,并且常常综合在一起。 (一)旧城更新的目标 一般而言,旧城更新的目标包括:1)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和居住水平; 2)改善和美化城市容貌;3)满足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迅速发展第三产业需要;4)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5)保护历史文化环境;6)完善社区结构等。目的是通过城市更新的途径,使旧城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上进行调整,旧城的整体机能得以改善和提高,保证正常运转以适应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理解和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与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旧城更新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旧城的整体机能、综合实力和吸引力,提高整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二)旧城更新的模式 城市更新方式一般可分为重建、整建及保护三种模式。 1、重建:即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并建立新的城市规划布局,对于质量低劣者可根据其不同规模进行“再开发”,让其作合理的使用。这种方式最为激进,

柏林城市更新的思考与启示

柏林城市更新的思考与启示 ——谨慎更新策略 摘要:城市更新是城市研究与实践中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论题。本文以德国首都柏林市郊区的城市改造为例,分析了谨慎更新理念形成的脉络及其实践效果,以期在旧城更新流程、各方利益协调、历史遗产保护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为我国的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更新,谨慎更新策略,柏林 引言 如同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柏林自战后重建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活动。作为曾经因纳粹政权而分裂的城市,动荡的历史沉积在它的城市结构之中,也记录在柏林的建筑之中。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与探索,柏林积累了深厚的城市更新的经验。尤其在 1990 年东西德合并之后,柏林城市复兴逐渐走上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旧城更新之路,以持续稳定的投资和谨慎精细的改造方式结合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政策的支持,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将研究原属东德现处于柏林中心区中的施潘道郊区近 20 年的更新改造经验。20年时间,施潘道郊区从一个被忽视、破败衰落且很少有人居住、房屋空闲率持续增高的旧城区,变成柏林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的核心地带,成为了谨慎更新策略成功的代表,并推动了谨慎更新策略在柏林乃至全国更大范围的展开。本文将对德国谨慎更新及其实施保障系统进行全面介绍,以期在旧城更新流程、各方利益协调、历史遗产保护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为我国的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 柏林谨慎更新 1.1背景 从二战结束到 1960 年代,柏林同整个欧洲一样都开始了大规模的推倒重建工作。到1970 年代,柏林的“城市推光式改造”使中心旧城区面临了基础设施、环境、交通等问题。而城市郊区拥有良好的环境,同时土地价格低廉,郊区化导致的人口外迁致使城市中心区住宅需求下降,生活服务设施萎缩,城市公共财政日益缩减,出现了大量无人居住使用的城市消极空间,并引发了居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城市更新的政策开始改变,加强如何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整修提升的探索。1984 年,德国举行了以“在内城中居住”为主题的“柏林国际建筑展”(IBA),并针对旧城区提出了“谨慎的城市更新”概念,探索如何改变欧洲城市在二战之后的城市重建中大规模破坏旧城区的状况。“谨慎的城市更新”在一系列的旧城更新项目实践中日趋成熟。1989年,柏林墙拆除,原东德人口开始大量迁入西德,原属于东德的城市旧区更新就变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 1993 年开始,柏林旧城改造在与时俱进的“谨慎更新”理念下持续进行,20 年之后,柏林旧城基本成功复兴,形成了形态完整兼具现代活力的城区。

浅析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处理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doc

浅析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处理,城市建设 理论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在加快水利资源的开发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确保现阶段已有水电站的安全运转。本文对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成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坝渗漏水的处理措施进行研究,为我国的水工建筑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建筑工程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字:水工建筑物;渗漏水;成因及危害;处理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water leakage and hazards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discusses dam seepage water treatment measures on this basis,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ause of hydraulic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guidance.Key words: hydraulic structures; water leakage; causes and hazards; treat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69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制约趋紧,能源供应出

现紧张局面,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我国水电大坝的建设与维护不仅直接影响到水电站自身效益的发挥,而且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国民经济建设命脉乃至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确保水电站水工建筑物大坝的安全,减少病坝、险坝的产生很有必要。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坝老化以及其它缺陷漏洞将日益明显,这就相应的对大坝的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式迎接更高更难的挑战,我们必须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大坝的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水工建筑物渗漏水的成因及危害 水工建筑物渗漏水是一般是由于混凝土建筑物由于年久失修老化所产生的一种病害。水工建筑物的设计不科学、施工质量不合格,没有完善的运行管理体制等以及材料老化等,都可能会引发贯穿性裂缝,或在混凝土部形成连通的蜂窝孔洞等深层缺损,或导致变形缝止水失效[1]。就目前状况来看,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大致有孔洞漏水和裂缝漏水,建筑物的漏水直接影响工程的开展和成本的增加,不仅严重影响了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同时也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的进行防渗堵漏,以保证工程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节省工程时间,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1水工建筑物渗漏水的成因 水工建筑物渗漏现象的成因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缺损的成因,包括混凝土裂缝和变形缝的渗漏成因分析。 2.1.1混凝土裂缝渗漏的成因分析 根据混凝土的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分析,混凝土是多相复合脆性材料,由于品种不同自身体积变形有正有负。体积变形为

2018年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2018年创新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 **市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 实施方案 为落实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科技大会精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长发[2006]20号),努力实现“十一五”末把**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各行业、各单位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是提高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全民创新精神和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工作。全市各级各单位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广泛动员,深入发动,积极参与创新型单位建设,全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 二、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坚持“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对创新型单位建设的宏观规划、指导服务、政策支持和奖惩激励,提高创新型单位的创新积极性。 (二)资源整合。整合创新政策、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成果等资源,形成规模和合力,积极推动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三)分类指导。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进行创新型单位建设,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和相应的评价与管理办法,分类指导、分期分批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 (四)重点推进。在重点行业、领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支持创新单位开展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创业活动。 三、创新型单位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

浅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doc

浅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浅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 朱黎明[1]李浩方[2] (1.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63 2.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63) 摘要:节能环保是未来社会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贯穿于建筑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设计是我们的责任。本文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节能节水、环保 0前言 自1989-2009年以来,我国废水年排放总量以350-480亿立方米/年左右的速度增长,建筑排水设计的环保问题就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人类为生存、发展和繁荣不懈地努力和创造,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在享受大自然无私给予恩赐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同样肩负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作为与节能环保工作息息相关的给排水专业工,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将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涉及的

节能、节水和新型供热技术等几个主要方面做简要阐述。 1建筑节能环保理念 环保是人类社会人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水的环保问题,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自始至终要贯穿于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建筑给排水的绝大部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都与环保的要求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当代建筑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技术,才能实现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设计目标。环保问题已经是全球性问题,环保理念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建筑行业也不例外,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节水、节能、防治水质污染是实现环保具体手段。节水的重点在于卫生器具及其给水配件、建筑中水等方面的设计。其中建筑中水是指介于上下水之间的一种生活杂用水系统,从供水意义上而言,属分质供水方式,以生活污水作为水源,进行就地收集、处理、回用;不少国家已着手建筑中水道系统的研究和实施,根据自己区域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的中水回用技术。中水回用既节省水资源,又减少城市供排水管网和处理设施的负荷,是解决缺水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环保应用 2.1水泵变频调速运行的运用 在确定供水系统时,应作多方案比较,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如在市政管网允许的情况下,供水设备直接从市政管网吸水不设储水池;尽量采用变频调速设备,取消高位水池(箱)等。实际工程中变频给水运用已经相当普遍且技术成熟。变频调速节能其基本原理如下:水泵的负载转矩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轴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比例。由于流量与转速成正比,因此,当需调节流量时可以通过调节转速来实现。由电磁学原理可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与供电电源的频率有如下关系:n=60f(1-s)/p其中:

创新型城市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2013年创新型城市发展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原则 1、突出重点。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重点支持创新型单位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 2、示范引领。在企业、园区、学校、医院、社区等不同行业选择典型开展创新型单位建设,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市各行各业的创新工作。 3、奖补结合。创新型城市发展资金安排采取奖补结合的方式。对获得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科技园区等荣誉称号的单位给予奖励资金支持;对创新型单位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项目等给予补助资金支持。 4、注重绩效。增强绩效观念,将项目绩效纳入创新型城市发展资金安排、使用、评价全过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 二、支持重点 (一)创新型单位建设项目 1、创新型企业:在我市新材料、高端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企业开展

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推进成果转化、营造创新文化、优化创新体系,发挥引领、导向和示范效应,带动各类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创新型园区:在全市的产业聚集区、县区工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中,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园区开展创新型园区建设工作,引导园区加快推进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园区的集聚,充分发挥园区在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3、创新型学校:在全市市属中等学校、中小学中,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学校开展创新型学校建设工作,引导学校打造创新型的校园环境、制定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发挥的教育教学制度、培养具有创新观念的学校领导和教职工队伍,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创新型医院:在全市的市直医院、县区医院中,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医院开展创新型医院建设工作,引导医院进行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拓展医院的服务功能,提高医院的医疗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5、创新型社区:在全市各县区的社区中,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社区开展创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引导社区不断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增强社区居民素质,提高居民

《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041019151003

《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背景 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是指导我市城市更新推进及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上版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修编及动态调整项目(2012-2015)》已于2015年底到期,需要编制新一版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指导我市城市更新工作。 同时,我市现状建设强度已高达38.2%,城市更新和减量规划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逐步搭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规划体系、管理体系、政策体系,通过高品质的城市更新,实现城市形态提升、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公共配套完善,着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因此,我局组织制定了《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 二、目标与基本原则 1.远期目标: 通过多元化的城市更新,逐步改善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用地高效利用,全面改善旧城镇、旧村居的人居环境,均衡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为把佛山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提供空间保障。 2.近期目标: (1)2016至2020年间,全市应完成城市更新规模约为30km2,

其中,拆除重建规模为15km2。在拆除重建规模中应提供3km2的居住用地、5.25km2的工业用地、3km2的商业服务业用地、以及3.75km2的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其他用地。 (2)2016至2020年间,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拆迁费用和直接投资)预计约2500亿元,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累计约4500亿元。 (3)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旧村居改造;基本完成“1+2+5”组团内主要片区的旧村居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旧城镇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初步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4)力争完成3-5个重点产业片区改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腾挪空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 (5)完成2-3条成片岭南建筑的风貌街区;借助历史街区的文化符号、内涵和集体记忆,规划引导公共文化综合体建设,促进文化相关和物质空间的有效保护,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三、城市更新规模 本次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标图建库的基础上,在综合分析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现状容积率、建筑质量、建设年代、设施水平等因素的背景下,全面梳理了佛山城市更新图斑,总规模约为586KM2,约占现状建设用地比例的41.5%。 其中,已经纳入标图建库的图斑规模约为367.61 KM2,标图建库之外图斑规模约为218.42 KM2。具体详见下表: 佛山市更新对象规模一览表(ha) 图斑类型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市域旧厂房3536.2 13011.7 4389.3 1163 963.1 23063.3 旧厂房旧厂房 299.1 3783.4 3847.1 2310 3558.1 13797.7 (库外) 旧城镇1239.4 2890.1 880.3 1106.9 499.8 6616.6 旧城镇旧城镇 240.6 1829.8 3239.5 552.7 718.1 6580.7 (库外) 旧村居982.4 4347.5 1209.7 211.8 330 7081.4 旧村居旧村居 408.6 376.4 679.4 0 0 1464.3 (库外)

深圳市旧区改造更新策略研究

深圳市城市更新与旧区改造策略研究 暨工业区升级改造总体规划纲要 申报院优秀项目汇报
城市发展研究所 2008.10

一、 项目概况 二、 项目特点 三、 创新内容 四、 成果影响

项目概况
?
1
项目背景
在不到30年的发展中,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大都市,可以说是在城市发 展史上创造了奇迹,城市建设在各个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逐渐面临发 展空间日趋紧张、城市功能亟待调整、人口环境压力增大等瓶颈问题。而城市 更新则是解决城市转型期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另外,在城市总体 规划修编之际,围绕城市用地规模、潜力等深入研究,“增改用地”则成为这 次总规修编必须明晰的核心问题,因此,该项目作为总规修编的支撑性专题显 得尤为重要。
?
工业区改造是解决深圳当前城市转型期发展空间不足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有计 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业区改造,迫切需要在对全市旧工业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 础上,结合城市功能结构调整的需要制定工业区改造的纲领性文件,以期合理 安排工业区改造的空间时序、有序引导工业区试点改造项目的推进,并为规划 管理和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
鉴于这两个项目具有一定共性和联系,将两个成果有机结合来申报院优项目。

项目概况
2
研究目的
? 《深圳市城市更新与旧区改造策略研究》从区域控制、环境完善、城 市长远发展及全市整体利益出发,重点突出对更新目标、规模、时序 的总体部署;并作为各区更新改造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具体项目规 划的依据,切实指导和统筹各区和各部门城市更新工作。 ? 《深圳市工业区升级改造总体规划纲要》则是明确全市工业区升级改 造的总体规模和空间安排,为工业区试点改造项目的确定、相关专项 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依据、营造坚实的规划保障,并为城市的二次开 发和招商引资提供空间指引。

闫肖飞-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施工技术-钟丽萍

GPS在工程控制网中的应用 闫肖飞 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26 摘要:本文简述了GPS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GPS在工程控制网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GPS控制;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TV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GPS技术在我们日常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我们的测量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传统的施工控制网一般采用三角网、导线网等方法来实测,而这些方法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与其相比应用GPS建立控制网就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常规测量方法,应用GPS建立控制网的主要特点是:(1)控制点见无需通视,(2)定位精度高,(3)观测速度快,(4)自动化程度高,(5)全天候作业,(6)提供三维坐标。结合现场地形与GPS的特点,我们在深圳丹梓西路龙坪立交部分工程测量中采用GPS静态测量作为首级控制网,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GPS控制测量简介 1.1 GPS系统组成 GPS的整个系统有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组成。 (1)空间部分。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卫星组成(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中国期刊在线上空,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轨道倾角为55°。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在卫星中预存导航信息,GPS的卫星因为大气摩擦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GPS用户正是利用这些信号来进行工作的。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控制系统由监测站(Monitor 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 Monitor Station)、地面天线(Ground Antenna)所组成,主控制站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春田市(Colorado. Springfield)。地面控制站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之讯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 (3)用户部分。GPS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辅助设备等所组成。起作用是接受GPS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利用这些信号进行导航和定位等工作。

洛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洛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精神,加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也是中部地区重要工业城市。2009年洛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5亿元,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1240亿元,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9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3位、中部城市第4位。洛阳市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称号。2 008年被命名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并荣获“中国制造业名城”称号。2010年获“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硅材料及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一)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洛阳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处于东西贯通、南北过渡的居中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中部崛起中承担着中心城市的任务,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首选城市之一。 (二)工业基础比较雄厚

洛阳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城市。依托资源优势,洛阳市逐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铝工业、能源电力工业、石化工业、硅产业、钨钼钛产业等六大优势产业。目前,六大产业基地已具规模,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相当比重。 (三)创新资源相对丰富 全市拥有各类研发机构600余家,其中原省部属科研机构14家,本科高等院校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技术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37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6万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万人,每万名职工拥有1488名专业技术人员,密度居全国前列。拥有大型试验检测设备近2000台(套),其中属国家统管的23种大型精密仪器近1000台(套)。 (四)创新创业能力较强 全市拥有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3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全市有267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和应用,新增产值120亿元,新增利税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五)创新创业环境日趋优化 近年来,洛阳市的创新创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资源更加丰厚,科技创新基础更加坚实;创新创业园区功能更加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更加顺畅;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逐渐形成。此外,洛阳是知名的旅游城市,具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北京慧坤投资公司 出版周期:旬刊 ISSN:2095-2104 CN:11-9313/TU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邮发代号:80-307 创刊时间:2011 《城市建设》杂志社出版的《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办刊宗旨是“聚焦城市建设领域,集合业界精英智慧,发布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城市建设”。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广泛结合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学术成就。致力于报道城市建设发展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科学研究成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广大科研工作者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现开设:工程管理、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公路桥梁、市政工程、城市规划、技术探讨、水利水电,环保与节能,问题探讨等栏目,具体征稿事宜说明如下: 一、征文形式与要求 (1)论点新颖,论证充分;设想可行,结论可靠;条理分明,书写清楚,用字规范,上交电子文件(word格式)。

(2)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3)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读性,要求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杜绝一稿多投。论文应包括:题名(20字内,含英文题名)、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及所在城市、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4~8个)、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属基金项目资助的请详细注明基金项目具体名称及编号,并附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以及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 (4)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拥有与文章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如第一次投稿或对投稿有任何疑问,均可联系本刊18.991.833.174,本刊将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解答,欢迎各界人士投稿。(5)文内表格一律用三线表;插图切勿过大,各图形符合制图规范;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外文字母、单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矢量、矩阵和易混淆的字母应书写清楚。

城市更新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

城市更新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 2008-04-14 11:02:50 实施单位:市建委 绩效考核得分:1.6086 创新目标介绍: 一、创新创优目标的基本情况 (一)创优创新目标选择的考虑 1.应对城市化挑战。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以一化带五化”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理论、理念和方法是推进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 2.杭州城市建设虽领先全国,但与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城市建设同样需要成熟的理论指引。城市建设始终是在经验与遗憾的总结过程中推进。然而,现代社会避免“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路,许多遗憾与失败造成的损失是不可弥补挽回的,模拟失败、模拟实践、创新理论,以科学引领城市发展,把城市发展的成本降到最低程度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 3.“以路、以河有机更新,带保护、带整治、带开发、带管理”是杭州近些年城市建设的基本做法,通过前期研究确定《城市化挑战与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研究命题,并把有机更新概念拓展覆盖至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二)创优创新目标的主要内容 1.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创新。对杭州多年来城市建设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力求提出适合杭州城市发展的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框架。 2.城市建设决策模式的创新。在有机更新理论引领下,开展中山路保护与有机更新策划,实施老城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的创新实践。 3.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实践创新。在有机更新理论引领下,实施城市河道绿色慢行交通工程实践,开展城市交通有机更新的创新实践。 (三)创优创新目标的工作方法 “实践总结——理论探索——实践验证——理论创新”是本创优创新目标的基本方法。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从实践到理论。杭州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许多城市建设成功的理念、方法,通过分类研究、系统分析、总结概括,上升到理论探索阶段。(2)理论到实践。根据理论探索的成果,选择针对老城区、城市交通有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