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后工业时代与工业4.0

后工业时代与工业4.0

后工业时代与工业4.0
后工业时代与工业4.0

后工业时代

1定义

她把人在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不同得社会就是依据不同得中轴建立起来得。前工业社会以传统主义为轴心,意图就是同自然界竞争,土地就是资源,地主与军人拥有统治权。(从时间上大约就是蒸汽机出现之前) 工业社会以经济增长为轴心,同经过加工得自然界竞争,机器就是资源,企业主就是社会得统治人物。(从时间上大约就是20世纪70,8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后)而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为中轴,意图就是人与人之间知识得竞争,科技精英成为社会得统治人物。科技专家之所以拥有权力,全凭她们受得专业教育与技术专长。

2后工业时代得特点

(1)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任何国家得经济,随着逐步工业化,各产业得生产率将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产生大多数劳动力转向制造业得发展趋势;随着国民收入得增加,对服务业得需求越来越大;相应地,劳动力又将向服务业方面转移。因此, 后工业社会首要得也就是最简单得特征就就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与制造业,而就是从事服务业。服务业指得就是除上述两种产业之外得商业、财经、交通、卫生、娱乐、科研、教育与行政工作等等。

(2)职业分布以技术阶层得崛起为特征区别后工业社会得第二个方面,就是职业分布得变化。所谓职业分布,不仅指人们在何处工作,还指她们从事何类工作。随着服务型经济得发展,工作重心转向办公室、教育机构与政府部门,自然引起职业向"白领职员"转移。拿美国得职业结构来说,直到1956年,白领职员总数才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总数。此后这两者得比例进一步扩大,到1970年已经超过5:4。然而最令人吃惊得变化就是专业与技术职员得增长,这部分职员得增长率就是从业人员总数增长率得2倍。还有一项统计数字更能说明全貌,这就就是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她们就是后工业社会得关键集团。整个技术阶层人数得增长率就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得2倍,而科学技术人员得增长率则就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得3倍。

(3)轴心原则就是理论知识日益成为创新得源泉与制定社会政策与依据工业社会就是生产商品、协调人相机器关系得社会。后工业社会则就是围绕知识,为了创新与变革,实施社会控制与指导而组织起来得社会;这样也就形成了必须从政治上加以管理得新型社会关系与新型结构。

当然,知识对任何社会得运转都就是必需得。但就是后工业社会得不同之处,在于知识本身得特征发生了变化。理论知识占居主导地位,成为制定决策,指导变革得决定力量。理论得重要性超过了经验,知识被编码成抽象得符号系统(就如同一个公理化系统),使之能用以描述迥然不同得经验。

当今任一现代社会,都依赖于创新与对变革实行社会控制。实施社会控制,使社会产生了计划与预测得需要。正就是由于人们对创新得性质瞧法有了这个变化,才使理论知识变得无比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一个领域得发展,日益取决于理论工作得进展。理论工作把已有知识有序化(编码化),并指出用经验来验证得途径。实际上,理论相知识日益成为社会得战略资源即轴心原则。而学校、研究所与智力部门正日益成为新型社会得轴心机构。

3)未来方向就是技术控制与技术评价根据新得技术预测模式, 后工业社会有可能掌握进行社会变革得新手段,这就就是对技术得发展进行规划与控制。当社会依赖技术与创新得程度越高,社会体系中有害得“不定因素”也就随之增加。但就是,新得预测方法与计划规划技术得产生,有可能开创经济史上得新阶段,即预先自觉地规划技术变革,从而减少未来经济得不定因素。

3不同瞧法

对于贝尔提出得概念,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质疑。有学者认为,美国现在所经历得转变,不就是从“工业化社会”过渡到“服务性经济”,而只就是过渡到另一种工业社会。事实上,一度被视为“夕阳工业”得美国制造业,近几年又出现了新得生机,成为美国有革新精神得部门。而随着电子、宇航、新能源与激光等新兴工业得崛起,工业在21世纪仍将就是国民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劲且增长得工业,也难以带动其她行业得发展,重视与发展工业同样就是21世纪得重要课题。

工业1、0

机械化,以蒸汽机为标志,用蒸汽动力驱动机器取代人力,从此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正式进化为工业。

工业2、0

电气化,以电力得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器取代蒸汽动力,从

此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实现分工,工业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

工业3、0

自动化,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PC得应用为标志,从此机器不但

接管了人得大部分体力劳动,同时也接管了一部分脑力劳动,工业生产能力

也自此超越了人类得消费能力,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

这三个定义都很学术,您们放心,这就是我全文最学术得一段话,后面,

我决定老与尚讲故事得方法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GP4Ch。

要理解工业4、0,我们得先瞧下目前得状况,我们称之为工业3、X,用修真小说得时髦描述,也就就是3、0中后期,这种状态叫做完全得自动化与部分得信息化。

咱们还得从工厂得业务模式说起。

作为一个工厂,存在得目得只有两个,生产产品,然后卖出去。所以在工业企业中,通常会分为两个大得部门,一个就是生产部门,一个就是业务部门,前者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管理,后者通过ERP(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

这两个系统啥区别呢?ERP更倾向于财务信息得管理,而MES更倾向于生产过程得控制,简单得说,ERP主要告诉您客户需要生产多少个瓶子,哪天下单,哪天要货,而MES主要负责监控与管理生产这些瓶子得每一个步骤与工序如何实现。

在中国工厂得很多车间里,各个生产设备之间、生产设备与控制器之间,都已经基本实现了连通。再牛逼一点得公司里,整个工厂已经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连通起来,而业务部门全部通过ERP连通起来了。

发现问题了吗?

ERP与MES其实并没有连起来!

所以当ERP给MES下达生产计划指令后,MES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与计划偏差得事项(比如设备坏了,原料不合格等等),MES会根据车间得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就是ERP就是不知道得!所以它会继续按照原本得计划执行订单,时间久了,财务系统与工厂得实际情况就会出现非常大得偏差。

至于为啥没连起来,两个原因,首先就是ERP与MES得开发公司通常就是两拨人,搞财务得与搞生产得合作,不但互相不懂对方得职业术语,鸡同鸭讲,而且互相瞧不上对方。另外,业务部门与生产部门在公司里通常就是分开运营,各自得领导有各自喜欢得供应商(原因您懂得)。

当然,人民群众得智慧就是无穷得,她们就是断然不会干等着两个系统得偏差越来越大得,既然系统不给力,咱人工上,咱们工人有力量。所以工厂车间通常会定期把MES得调整项做成一个表,交给业务部门,然后由业务部门手动在ERP

中调整过来。

ERP与MES得问题只就是工厂内系统断层得一个问题缩影,事实上工厂里还有非常多得其她系统,设计、制造、采购、办公等等,这些系统都就是一个个得信息孤岛,互相都不知道对方在干啥,干到哪一步了。其中一个部分出了特殊情况,其她部分都不知道,只有等到问题出现了,才能退回来,所有系统再一个个改。

插一句,老罗得锤子手机之所以难产,就就是因为在设计得时候,生产人员并没有实时了解情况,所以实际生产时发现原本得牛X设计会导致良品率很低,只能退回去重新设计。这样每一个产品都要改来改去,所以一个工业品从设计到上线量产,往往要用一两年得时间。

当然,这种事也不就是第一天存在得,以前因为在工业时代,产品得生命周期很长,笔者得老东家,西门子一个型号得变频器可以卖三十年,这样一两年得研发上线时间也就显得不那么长了,其余得问题,靠着人工沟通,虽然有错,倒也都相安无事。

然而,可怕得狼终于还就是来了。

这两只狼,一只叫产能过剩,一只叫互联网。

全球性得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得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往一款产品卖三十年得做法已经不行了,您跑不快,有得就是快得。老罗得锤子手机仅仅晚上线了几个月,就从一款万众期待得爆款,成为了臭大街得过时货,产品得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了。

互联网时代得到来,撼动了工业时代得一大基础,信息不对称。工业时代里,因为生产厂家无法低成本得了解每一个客户得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一刀切得方法,就就是把需求做多得性能组合到一起,成为一款产品。

比如您想要一双适合您得脚得鞋子,鞋厂就是无法知道您得脚多大得,所以只能测量很多人得脚之后,把最集中得尺码分成40号,41号,42号等等,但就是如果您得脚偏肥或偏瘦,对不起,概不伺候。

互联网改变了这个局面,人与人,人与厂商,可以低成本得实现连接,从而让每个人得个性需求被放大,人们越来越喜欢个性化得东西。但就是个性化得东西需求量没有那么大,这就需要工业企业能够实现小批量得快速生产。

这两只狼,逼迫着传统工业必须做一件事,一件工业社会最不爱做得事,就就是快速、小批量、定制化得生产。

这个时候,先得做点准备工作,就就是工业3、0首先要进化为3、X,所谓工业3、X,其实就就是先把ERP与MES等等信息系统彻底打通,让工厂原本得所有信息孤岛实现连通。这个时候,就从完全得自动化与部分得信息化,进入了完全得自动化与完全得信息化,也就就是工业3、0大圆满阶段。

别小瞧这个过程,单就这一条,也许我们中国就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才能完成。

好了,前面得都就是现实问题,3、0大圆满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科幻烧脑之旅了,我们终于要冲击工业4、0了。这个过程中,3、0中以及完全得自动化与信息化要开始做一件事,就就是结婚,生孩子。GhohF。

这个过程,德国叫工业4、0,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们工信部称之为两化融合,物联网得脑残粉们把它叫做万物互联。

这里我要说一下,所有得物,如果需要互联沟通时,就有一个问题,说什么语言?说英语、德语、还就是四川话?

通讯协议就是什么,这个就是一个关键问题。您可能会说,为什么不用现在互联网得通讯方式,也就就是TC/PIP协议,这就是个技术问题,没法给您这种小白解释明白(其实我这个曾经得半桶水自动化工程师也不怎么太懂)。简单得来说,互联网得通讯方式,速度还就是太慢,精准度还就是不够,安全性还就是不好。而工业生产中,对于速度、精度与安全性得要求,要远远高于您下载一部电影得要求。

所以万物互联,必须需要一个专门得通讯协议。

这也就是德国得工业4、0,美国得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得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这些时髦得名词背后得核心问题,大家在争这个通讯标准。美国得互联网世界第一,所以美国人希望从信息化层降维到自动化层;而德国得机械制造业最强,所以她更希望从自动化层升格到信息化层;中国嘛,制造业第一大国,互联网第二强国,所以两边都不想跟,打算自己搞个互联网+,也叫中国制造2025。

按照修真小说得习惯,每一个境界都要分成一个小境界,以突显差异与牛逼,我按照这个方法,把工业4、0也分成六重天。

工业4、0第一重天,智能生产。

之前我们说过,生产设备与管理信息系统也各自连接起来,并且设备与信息系统之间也连接起来了。您有没有觉得还缺点什么?没错,就就是生产得原材料与生产设备还没有连接起来。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东西,叫做RFID,射频识别技术。估计您听不懂,简单来说,这玩意儿就相当于一个二维码,可以自带一些信息,她比二维码牛叉得地方,在于她可以无线通讯。

我还就是来描述一个场景,百事可乐得生产车间里,生产线上连续过来了三个瓶子,每个瓶子都自带一个二维码,里面记录着这就是为张三、李四与王二麻子定制得可乐。

第一个瓶子走到灌装处时,通过二维码得无线通讯告诉中控室得控制器,说张三喜欢甜一点得,多放糖,然后控制器就告诉灌装机器手,“加二斤白糖!”(张三真倒霉……)。

第二个瓶子过来,说李四就是糖尿病,不要糖,控制器就告诉机器手,“这货不要糖!”

第三个瓶子过来,说王二麻子要得就是芬达,控制就告诉灌可乐得机械手“您歇会”,再告诉灌芬达得机械手,“您上!”

瞧到了,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每一灌可乐从您在网上下单得那一刻起,她就就是为您定制得,她所有得特性,都就是符合您得喜好得。

这就就是智能生产。

工业4、0第二重天,智能产品。

生产得过程智能化了,那么作为成品得工业产品,也同样可以智能化,这个不难理解,您们瞧到得什么智能手环、智能自行车、智能跑鞋等等智能硬件都就是这个思路。就就是把产品作为一个数据采集端,不断得采集用户得数据并上传到云端去,方便用户进行管理。

德美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得核心分歧之一,就就是先干智能工厂,还就是先搞智能产品。德国希望前者,美国希望后者。至于中国,我们就搞加,还就是加这个东西好,正加反加都行。

工业4、0第三重天,生产服务化。

刚才说了,智能产品会不断地采集用户得数据与状态,并上传给厂商,这个就使一种新得商业模式成为可能,向服务收费。我好多年前在西门子得时候,西门子就提出来向服务收费,当时我觉得这就是德国佬拍脑袋想出来得傻×决定,但就是现在我才明白这就是若干年前就已经开始为工业4、0得生产服务化布局了。您对西门子得印象就是什么?冰箱?您个糊涂蛋,西门子这些年已经悄然并购了多家著名软件公司,成为仅次于SAP得欧洲第二大软件公司了。m2ieC。

这个服务就是什么呢?比如西门子生产一台高铁得牵引电机,以往就就是直接卖一台电机而已,现在这台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得把数据传回给西门子得工厂,这样西门子就知道您得电机现在得运行状况,以及什么时候需要检修了。高铁厂商以往就是怎么做得?一刀切,定一个时间,到时间了不管该不该修都去修一下,更我们汽车保养没什么差别。现在西门子可以告诉您什么时候需要修什么时候需要养护,您要想知道,对不起,给钱。

再举个例子,智能产品实现后,每一辆汽车都会不断地采集周边得数据,来决定自己得行驶路线,整个运输系统会完全服务化,任何人都不需要再买车,有一天也许自己开车会成为严重得违法行为,因为设备就是智能得,而人确就是不可控

得。

在这个阶段,所有得生产厂商都会向服务商转型。

工业4、0第四重天,云工厂。

当工厂得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入得时候,另一种新得商业模式就有要孕育而生了,这就就是云工厂。

工厂里得设备现在也就是智能得了,她们也在不断地采集自己得数据上传到工业互联网上,此时我们就可以瞧到,哪些工厂得哪些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哪些就是有空闲得。那么这些存在空闲得工厂,就可以出卖自己得生产能力,为其她需要得人去进行生产。

互联网行业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就就是因为创业者只需要专注于产品与模式创新,不需要自己去买一个服务器,而就是直接租用云端得服务就行了。而目前工业得创业者,还就是要不断地纠结于找OEM代工还就是自建工厂中,这个极大地限制了工业领域得创新。当云工厂实现得时候,我预言中国得工业领域将出现一个比互联网大百倍以上得创新与创业浪潮,那个时候这个社会得一切都将被深刻得改变。

工业4、0第五重天,跨界打击。

互联网行业天天说降维打击传统行业,什么谷歌小米阿里巴巴乐视,可就是我告诉您,当工业4、0进入第五重天时,工业企业得跨界打击将比这些互联网企业猛烈百倍。这个过程将从根本上撼动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得根基,重塑整个商业社会。

举个例子,一个生产手表得厂商,这个表每天贴着您得身体,采集您身体得各项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手表厂商也许没啥用,但就是对于保险公司就就是个金库,这个时候,手表厂商摇身一变,就能成为最好得保险公司。

当自动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得时候,跨界竞争将成为一种常态,所有得商业模式都将被重塑。

工业4、0大圆满,黑客帝国。

整个工业4、0过程,就就是自动化与信息化不断融合得过程,也就是用软件重新定义世界得过程。

在未来,多元宇宙将在虚拟世界成为现实,一个现实得世界将对应无数个虚拟世界。改变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会改变;改变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也会改变。一切都在基于数据被精确得控制当中,人类得大部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将被机器与人工智能所取代,所有当下得经济学原理都将不再试用。

但就是有一些东西就是不会变得,我相信。

人类得爱、责任、勇敢,对未来与自由得向往,以及永无止境得奋斗。hFOm5。

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

提纲 1.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 (1)阶段特征 (2)突出特点 (3)不利因素 2.资产阶级对国家民主化的求索 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 1.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

阶段特征: 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突出事件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厂”等近代民用工业。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现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主要表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现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收回“关税主权”;实行币制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突出特点:

浅谈工业时代的美学——设计美学

浅谈工业时代的美学——设计美学 摘要:人类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创造活动,是一种以创造、接受为主要形式的感性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包含着批评、阐释、争论、总结、反思、超越在内的理性认识活动。人类从最早的造物开始,就存在有一种对形式和对形式美的认识和追求,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越来越多的考虑到产品形式美和精神美的因素,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和审美品位。 关键词:美学;设计;工业 一、引言 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显示了设计的社会意义,使之成为生产-市场-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以哲学思想为根基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设计的发展关系密切,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具体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指导和启迪的作用。伴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怎么样在设计中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成了工业时代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设计美学的问题,主要包括功能美、材料美、科学美和技术美等几个方面。 二、从手工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的美学 在手工业时代,设计是在手工业方式和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手工业时代的设计之美具有明显的手工艺术的特征,如青铜器、金银器、刺绣表现出的。错彩镂金、雕饰满目之美,青花瓷、明清家具所表现出的清谈雅致、纯朴自然之美,所以,由于都是手工制作,可以概括为工艺之美。 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机器的生产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产品产量,改变了产品的质量和形态,改变了人类传统的造物方式,艺术生产方式实际上也逐渐改变了。以机械设备为手段的艺术生产,如摄影、电子音乐、录影乃至当代的数字化图像艺术等,都具有现代工具和科技的色彩和特征,因而在艺术形态上,艺术图像的形式不仅符号化、抽象化了,更趋于多元化、综合化。这一切,最终改变的是人的生活方式乃至视听接

新中国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及其基本经验

新中国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及其基本经验(中国改革报 11月23日)新中国对于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是人类历史上的全新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面、科学地看待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需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从工业化的积累、形成阶段与发展阶段的结合来看待发展路径,将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三十年”结合起来,全面地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创新与发展。新中国工业化道路取得的划时代成就工业化是中华民族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必经之路。从历史上看,现代化一般都是发端于工业化,以工业化作为其主要的推动力。早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毛泽东就深刻指出:“中国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工业化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前提。立足于中国广大的自有资源与市场基础,迅速地发展工业化,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保证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巩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新中国60年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成就。工业化使我国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规模空前增长。从历史的视角看,新中国60年的经济增长,超过了中国以往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有学者根据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和安格斯·麦迪森提供的数据及历史资料进行推算后指出,新中国建国以前的500年间(公元1500年至194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增长不到1%,甚至是负增长,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更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导致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下降到4.4%。而建国后的60年,我国国

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5%,远远高于世界平均3%的水平,使我国经济总量重新跃居世界第3位。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建国初期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仅占12.6%,农业手工业占80%多,而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2007年工业占GDP比重已达到43%。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改变生产力落后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业化使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之始,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工业和能源工业、交通设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当时的中国几乎都是空白。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如粗钢、煤、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位次不断前移,仅机电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的就有近40种,出口值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到2014年度细分行业报告汇集制造行业报告互联网行业报告农林牧渔行业报告95%。我国还自主开发了大型船用曲轴、大型钢铁企业成套设备、高性能数控机床、程控交换机、大型计算机、载人航天、J10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了我国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工业化进程使我国实现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工业国的转变。建国60年的历史,是我国从主要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的历史。我国的农村人口从建国初期占有人口的9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55%。从劳动力就业情况看,建国初期,工业劳动力仅占6.7%,农业劳动力占93.7%,而目前7.6亿劳动力人口中则有4亿多在城镇,包括乡村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

后工业时代与工业4.0

后工业时代 1定义 他把人在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不同的社会是依据不同的中轴建立起来的。前工业社会以传统主义为轴心,意图是同自然界竞争,土地是资源,地主和军人拥有统治权。(从时间上大约是蒸汽机出现之前)工业社会以经济增长为轴心,同经过加工的自然界竞争,机器是资源,企业主是社会的统治人物。(从时间上大约是20世纪70,8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后)而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为中轴,意图是人与人之间知识的竞争,科技精英成为社会的统治人物。科技专家之所以拥有权力,全凭他们受的专业教育与技术专长。 2后工业时代的特点 (1)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任何国家的经济,随着逐步工业化,各产业的生产率将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产生大多数劳动力转向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地,劳动力又将向服务业方面转移。因此,后工业社会首要的也是最简单的特征就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服务业指的是除上述两种产业之外的商业、财经、交通、卫生、娱乐、科研、教育和行政工作等等。 (2)职业分布以技术阶层的崛起为特征区别后工业社会的第二个方面,是职业分布的变化。所谓职业分布,不仅指人们在何处工作,还指他们从事何类工作。随着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工作重心转向办公室、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自然引起职业向"白领职员"转移。拿美国的职业结构来说,直到1956年,白领职员总数才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总数。此后这两者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到1970年已经超过5:4。然而最令人吃惊的变化是专业和技术职员的增长,这部分职员的增长率是从业人员总数增长率的2倍。还有一项统计数字更能说明全貌,这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他们是后工业社会的关键集团。整个技术阶层人数的增长率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的2倍,而科学技术人员的增长率则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的3倍。 (3)轴心原则是理论知识日益成为创新的源泉和制定社会政策和依 据工业社会是生产商品、协调人相机器关系的社会。后工业社会则是围

建国六十年中国工业化历程

建国六十年:辉煌的工业化历程Post By:2009-8-23 20:50:00 穷乡亲 二十世纪世界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一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中国崛起的主要标志是独立自主的工业化的实现。新中国在大约三十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贫弱的农业国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能够同世界霸权主义国家抗衡的工业国,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从而为当代中国的振兴赢得了机迂。随着历史的延展,越来越显示出毛泽东时代的决定性意义。 中国工业化是怎样实现的?它经历了怎样一个艰巨豪迈的历程?这是当代中国人不能不了解的事惰。 实现工业化向来是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建国初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就及时地把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提到中心日程,着手部署和规划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蓝图。这主要体现在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1953年国家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其主体就是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胜利实现 从当时的惰况出发,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制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冶金、燃料、动力、机器制造、化学工业等。计划五年内国家投资总额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其中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新建一批规模巨大、技术先进的新工业部门,并要用现代先进技术扩大和改造原有的工业部门。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和改建东北、上海和其他沿海地区城市已有的工业基础,另一方面要开始在内地建设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以求大大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能力,并逐步改善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意统筹兼顾、平衡协调发展,相应地发展农业、交通运输业、轻工业、邮电业和商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正如毛泽东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词中宣布的:“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33页。) 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部署和苏联的大力援助下,中国工业化建设出师大捷: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和任务提前一年胜利完成。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国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亿元,以156个大项目为中心,施工的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项目694个。到1957年底,全部投产和部分投产的分别是428个和109个。固定资产新增492亿元,是1952年的1.9倍。其中有许多大项目大建设,如: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练铁炉开工生产;马鞍山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联合企业新建施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建成并开始生产“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座拖拉机制造厂(洛阳)始建;第一座飞机制造厂建立并

中国工业化进程

中国工业化进程 ?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1898年,戊戌变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1、总体比较落后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以来,重农业而轻工商。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2、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 ?1、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一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 2、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 2、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3、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后工业化社会和后现代管理

后工业化社会和后现代管理 一、后工业化社会 1.含义 后工业化社会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贝尔教授1973年推出《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提出的,认为在今后30年至50年间将看到“后工业社会”的出现。他认为社会可以分为社会结构、政体和文化等三个部分。社会结构包括经济、技术和职业制度。以技术为中轴,将社会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种形态。这种划分是共时性的,又是历时性的,共时性体现在这三种社会在目前世界上是并存的,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历时性体现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规律。,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是当今世界上并存的三种社会形态。前工业社会主要分布在亚、非、拉等国,这些国家基本上依赖第一类经济部门:农业、矿业、渔业和林业。这些经济部门完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它们的生产率低,并且由于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波动而使其收益大幅度摇摆。工业社会主要分布在西欧、北欧、日本和前苏联,其劳动力的大部分从事工业或产品制造业,围绕着经济增长这一轴心原则而运转,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保证,技术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美国将是第一个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国家。广泛地说,如果工业社会以机器技术为基础,后工业社会是由知识技术形成的。如果资本与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那么信息和知识则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后工业社会的关键变量是信息和知识,主要经济部门是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甚至第四、第五产业,诸如运输业、公共福利事业、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 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征 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用五个方面的特征来加以说明: 1 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 2 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 3 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 4 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 5 制定政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任何国家的经济,随着逐步工业化,各产业的生产率将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产生大多数劳动力转向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地,劳动力又将向服务业方面转移。因此,后工业社会首要的也是最简单的特征就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 “如果工业社会的定义是根据作为生活标准标志的商品数量来确定的话,后工业社会的定义则根据服务和舒适——保健、教育、娱乐和文艺——所计量的生活质量的标准来确定的。”职业分布以技术阶层的崛起为特征区别后工业社会的第二个方面,是职业分布的变化。所谓职业分布,不仅指人们在何处工作,还指他们从事何类工作。随着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工作重心转向办公室、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自然引起职业向"白领职员"转移。拿美国的职业结构来说,直到1956年,白领职员总数才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总数。此后这两者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到1970年已经超过5:4。然而最令人吃惊的变化是专业和技术职员的增长,这部分职员的增长率是从业人员总数增长率的2倍。还有一项统计数字更能说明全貌,这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他们是后工业社会的关键集团。整个技术阶层人数的增长率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的2倍,而科学技术人员的增长率则是劳动力总数增长率的3倍。 贝尔还对美国各学科的学位比重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在1954—1964年中,72%~73%的学

中国工业化现状

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 (一)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经典理论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是先上升,后保持稳定,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是先略微下降,后基本平稳,再持续上升。 对此现象,国外经济学家钱纳里、库兹涅兹、赛尔奎等人,基于几十、上百个国家的案例,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验性判据,进而得出了“标准结构”。不同学者对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钱纳里和赛尔奎的方法,他们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判断依据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标准(见表1)。 具体而言,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人均GDP超过11170万美元(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而且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小于10%;城市化水平超过75%。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标志是: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大于第三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为10%-30%;城市化水平为60%-75%。 按此标准,美国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时间是1955年,当年工业(不包括建筑业)比重为39.1%,达到最高值。日本、韩国进入相同阶段的时间分别为1973年、1995年,工业比重的最高值分别为36.6%、41.9%。 此外,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工业化初期,纺织、食品等轻工业比重较高,之后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化中期,钢铁、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之后开始下降;工业化后期,装备制造等高加工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对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率或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霍夫曼比率小于1,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需求结构、供应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是造成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是沿着衣食住行以及非物质消费的方向升级;从供给和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要素禀赋优势是沿着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升级。消费和供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出农业—轻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高加工度工业—服务业的变化轨迹。 (二)经典理论面临的挑战 上述划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典理论,是基于几十年前的时代背景得出的经验性结论。而新的时代特征却对经典理论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主要有: 一是全球化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全球化浪潮,使得国际产业分工转变为产业链的垂直分工,市场的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发达国家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品牌以及管理组织的环节,这些环节多属于服务业;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主要从事加工和组装,这些环节多属于制造业。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服务业,使其服务业比重更高;新兴经济体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制造业,其制造业比重也更高。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经典理论的“标准结构”。 二是产业分工细化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业不断地从制造业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且服务于制造业的服务业新门类,例如,出现了大量的独立设计、研发、创意公司,使得相关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专业分工的细化产生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大量需求。例如,对第三方物流、商务咨询等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最后,现代产业形态还出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这样,就使得后起国家的工业与服务业的内涵与几十年前先行工业化国家有区别,出现拐点的时间也有偏差。 三是后发优势的影响。后发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着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出现了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等需求层面以及新技术等供给层面叠加影响工业主导产业的现象,使得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高度压缩。英国、美国完成工业化的时间分别花了200年、135年,而日本、韩国仅分别花了65年、

后工业生活中的人性化设计

后工业生活中的人性化设计 无论对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还是对产品设计,人性化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以人为本”这句商业口号在十年前就已出现,并频繁地被广告和设计文本当作标签引用,尽管很少有人真的研究过它的本质含义。不过,时过境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性化的设计不再单单是商家或设计师自我宣扬的工具,更变成了普通大众的主动诉求。 所谓人性化,按照我自己一贯的看法,它肯定是与日常生活有关,是生活场景的再现。因为人在工作状态中时常需要刻意约束自己,只有在生活中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显露本性。而所谓日常生活就是以个人的直接环境为基本场所,以维持个体生存的再生产为目的的多种活动的总称。我们所说的人性化设计,本质上就应当是生活的衍生物。 人类是具有完善心理机制的高级动物,他们不仅能够对外界事物进行判断发生反应,还能够提出心理需求直至感受心理满足。但人类的精神要求与物质环境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谐调。物质力量越是强大,越是处于统治地位,人类的精神世界就越被压制,矛盾就越尖锐。这一点在工业社会表现得非常明显,工业社会里物质是资源和财富的最主要形式,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导致了“物质至上”的观念。工业生产的特点是高产量大批量,所以强调标准化,针对的也是群体化的消费者。工业智慧寻求一元化,减少模棱两可的特点使社会的主导权总是掌握在技术而不是人的生活手上。 我们知道,技术是人创造的,它有人性的方面也有非人性的方面,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异化。现代科技更是强调自身的工具性,漠视事物的天然存在状态,把客观世界仅作为随意改造的对象。物质世界的一切,包括人本身,在技术面前都一律展现为功能性、物质性、规律性的存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人类就被强迫进入非自然的存在状态,人性也被技术化了。特别是工业智慧崇尚一元,追求经验世界的一致性和规律性,以对其做出确定而又唯一的解释,就更将人性的多样化、多元化置于次要位置。 工业社会中人文精神的缺乏早已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而且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也对社会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工业社会形态的变迁与演化是历史的必然。我们的书刊杂志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后工业”这样的词语。 ※后工业社会的特点 这些年来,以“后”字开头的偏正词组我们见过很多了。后现代、后文学、后摇滚……如今已经没有几样东西没被“后”过了。每一个“后XX”都号称是对“XX”的颠覆,又全都没有例外地与之一脉相承,实则都是改良运动。后工业社会无疑也是对工业社会的改良,它在这样几个方面体现了自己的特征:①服务业大大超过工业和农业,并会超出物质产品的狭隘范围;②追求附加价值,强调多元化、多样化和非群体化;③生产与销售更多地通过横向联系的网络形式进行;④物质需要逐渐退居次要地位,知识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⑤电脑文明替代了机器文明,扩大了人类大脑的功能;⑥工业社会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分离、资产所有者与直接管理者分离的现象得以改变,消费者对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发言权越来越大; ⑦政府将逐步把工业社会中集中起来的权力和责任适度地归还给社会和个人,鼓励个人的积极主动性;⑧国际化程度更高,信息、人员、资金技术、商品劳务在国家之间更方便更频繁地交流;⑨不再片面地把自然当作征服的对象,谋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从中可以看出,与工业社会不同,后工业社会中物质力量的统治地位被动摇了,社会生活中的人性成分大幅增加。比如,在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替代了以产量为基础的工业、农业,它服务的对象就是人,是以人的活动为基础的,包括了诸如商贸、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生活服务等等,人的主体地位得以恢复和加强。后工业社会中人性的回归还表现在社会尊重人的个体差别,不强求一律,个人化的要求更易实现,工业化以前生产领域的“定制”做法在改进后重新成为常用的商品生产方式,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人性化空间。按经济学家的说法,工业生产的核心特征是“标准化基础上的规模经济”,后工业生产则表现为

后工业时代标志系统的设计_魏蕴然

第9卷第4期2009年12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N anjing Fo restry U niver 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 n )V ol .9No .4 Dec .2009 收稿日期:2009-04-10 作者简介:魏蕴然,女,安徽合肥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助教,硕士。 后工业时代标志系统的设计 魏蕴然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社会的服务性因素被高度重视,大众的地位从被动提升到了主动。由此产生的现代标志系统,把关注大众的心理感受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命题。一套良好的标志系统应当包含大量经过筛选的优质信息。首先,设计师不可忽视标志系统作为传达讯息的一种符号体系所拥有的共同特点:可认知性、普遍性和稳定性;其次,设计师必须了解,为了准确地传达出信息,标志系统设计必须使用精炼的抽象概念对人的视觉经验产生影响。关键词:后工业时代;标志系统;人性化设计;公众;传播 中图分类号:T 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9)04-0110-04 随着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的发展,标志系统作为信息传达的重要载体的作用日渐重要。它产生的目的是服务大众,其设计如何做到更加人性化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旨。 一、后工业社会中的标志系统———服务大众的信息传递者 “我们进入后工业社会的首要标志是信息成为社会各领域最重要资源。”[1]怎样才能使公众快速准确地接受各类资讯呢?丹尼尔·贝尔认为:“知识编纂成抽象符号的系统以后,可以同任何规律体系一样用来说明许多不同领域内的经验。”[2]因此,标志系统设计作为符号学中拓展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城市规划和景观建筑环境中。 后工业社会中,“系统的生产知识并迅速地加工、处理、传递,成为决定生产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价值的增长主要通过知识的增长来实现” [3] 。这种社会发展状况,导致专业与技术 人员大量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必 然对服务性更加关注,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后工业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对后工业社会的概念进行了这样描述:“后工业社会是以服务行业为基础的。……主要人物是专业人员,因为他通过教育和培训把自己装备起来提供各种后工业社会日益需要的技能。如果工业社会的定义是根据作为生活标准标志的商品数量来确定的话,后工业社会的定义则根据服务和舒适所计量的生活的质量的标准来确定的。”[4]143所以,服务和人性化是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的关键词。 公众对当代标志系统的要求也不再满足于最简单的常规符号。人们希望看到一些更加赏心悦目的标志出现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不仅是因为品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大众能感受到他们享有最人性化的服务,人的自我关注的心理能得到满足。自我价值的肯定能够使他们和周遭一切产生良好的互动,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发展进入和谐的进步状态。这就使得标志系统的应用对资讯信息的传达要起到亲和作用,从而使各种理念更广泛地被公众接受。 — 110—

【推荐下载】我国后工业时代即将来临 制造业比重下降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我国后工业时代即将来临制造业比重下降 我国一直以工业实力著称。2012年,制造、矿业、公共事业和建筑占了我国GDP的45%。而在美国这些产业的份额不足20%。有人调侃:我国人制造,而美国人设计、宣传和销售。 一直以来,工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例都过重。不仅与后工业时代的美国对比起来是如此,与其他正处在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比,也是如此。根据世界银行Ejaz Ghani和布鲁金斯学会Homi Kharas的统计,2005年制造业在我国GDP的比重比国际标准高出18%;而服务业却落后八个百分点。 根据这些数据,不少评论家指责我国政策制定者过于偏爱工厂。对于耗资耗能的工厂,我国不仅补贴土地,提供信贷,在供能方面也特别优待。而人民币的汇率也对我国制造的产品有利,我国生产的工业品远销国外,但我国的服务业却往往走不出国门。 但是2013年可能是个分水岭:今年我国的服务业可能赶超重工业。根据官方数据,2012年我国服务业(包括交通、批发、零售、酒店、餐饮、金融、房地产和科学研究)占了GDP的44.6%,与重工业45.3%的份额相差无几,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快。 我国服务业的崛起也许表明我国的重心由出口转向了国内消费。服务业的兴起也可以帮助我国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因为服务业往往劳动力密集,所以可以带动就业,促进工资上涨和国内消费。 但是在我国后工业时代来临之前,有几点需引起我们的警惕。虽然服务业有所增长,但是它在GDP里的比重没有达到国际标准。2005年我国服务业的比重比其他新兴国家低八个百分点,与那时相比,服务业的地位是变得更重要了。但是与2005年相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鸦片战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发展。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是洋务运动,洋务派从西方引进技术、设备,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本讲的主线索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短暂春天到日益萎缩的过程。三个重点知识:自然经济的解体与影响;洋务运动及评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意义。总体上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知识点一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近代工业出现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其基本特 征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分散性、封闭性 和保守性的特点。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 的发展,自然经济日趋衰弱。鸦片战争后,在外 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沿海的通商 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是在 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批近代工业。中国的自然经 济受到冲击。中国的工业化是在民族危机下的一 种反应,不是自发的。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工业化的起点,主要由地主阶级领 导,以军事工业为主体,工业化有所发展。 1.背景 (1)清政府内部的分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 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慈禧对洋务派的支持。 (3)总理衙门的推动。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 结,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出现暂时“和好”的局面。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主要内容 (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 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 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3)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 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 建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4)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 的破产。 5.影响 (1)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 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 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 张;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 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2)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 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 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 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经营管理腐败。 如何理解近代化? (1)近代化也称作现代化,主要标志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教育上的近代化等,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2)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化贯穿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的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3)从内容来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近代化就是工业化

平面设计史复习重点..

平面设计史考试复习 平面设计起源: 1)最早的平面设计形式?岩穴笔画最为原始的平面设计作品 2)拉文特岩画,在原始社会,图画先于文字,人们通过图画来传递信息。这些 形象简洁、具有强烈的符号特征,都是现今标志设计的动机。 3)公元前2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文字特点:是一头粗,一 头细。粗的一端像三角一样,是楔形,所以管它叫“楔形文字” 4)《死亡书》最引人注目,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 5)(人类最早的文字包括了三种基本类型,即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 象形文字,中国人的象形、会意和仿音结合的文字体系。) 6)腓尼基人的字母是最早的字母,也是欧洲字母的始祖,渐渐发明出一套22 个字母的字母群。罗马人攻克希腊借用大部分希腊字母加以修改,罗马的23个字母已相当完美。几百年后中世纪时期,拉丁字母又加入3个字母,现代英语的26个字母至此完成。罗马字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装饰线。罗马字母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方形的大写字母“方体”。 7)“多立克”柱式特点?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 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中世纪时期的平面设计(3-14世纪): 8)中世纪古典风格:是从古典希腊、古典罗马和古典埃及的各种字体风格中综 合发展起来的文字风格,同时也包含了古典时期的版面编排的特点。 9)利用羊皮纸作为手抄本是中世纪书籍最显著的特点。 10)凯尔特人的手抄书籍特点:首字母装饰得非常大和华贵,书籍的插图都是图 案式的。 11)标准化出版的开端:公元789年,查理曼发行皇家标准书,派送到欧洲各地, 命令全欧洲遵照标准出版,以提高整个欧洲的文字和书籍手抄的出版水平。 12)西班牙“图画表现主义”风格特点:公元711年,西班牙的手抄本色彩艳丽, 具有浓厚的异国装饰情调,书籍抄本四边都有华贵的阿拉伯风格图案花边装饰。 13)印刷术是由拓石和盖印两种方法逐步发展而合成的。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古代 的封泥和印章。 14)公元2世纪左右,中国有将经文刻在石头上,通过拓印达到复制目的和复制 方式。公元6世纪前后发明了木刻版。 15)造纸术于公元105年由蔡伦发明。 16)在公元14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最早的木板印刷。

后工业时代——铁西工业区景观改造

本科生毕业论文 2017 年 4 月 25 日 论文题目: 后工业时代-铁西工业区景观改造设计 学 院: 环境学院 年 级: 2013级 专 业: 环境设计 姓 名: XXX 学 号: 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

摘要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沈阳铁西工业区在后工业时代景观设计的相关论述,首先是针对旧工业区景观设计的方法和设计原则进行了叙述,在对景观设计方法和原则叙述之后,使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应用在铁西工业区的景观设计中来,对铁西景区自身的设计特点进行介绍之后,讲述了铁西景区的设计内容。 关键词 景观改造设计;铁西工业区;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henyang vega industrial zone in the industrial era of landscape design, this paper first is in view of the old industr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and design principles for the narrative.After on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narration, using these methods and principles applied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vega industrial zone, the vega scenic spot aft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tells the story of vega scenic spot design content.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Vega industrial zone;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method

中国平面设计的现状分析

中国平面设计的现状分析【摘要】视觉传达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转变。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发展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对策。【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现状发展对策引言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经历了从认知到重视、从感性到理性、从注重商业竞争到强调深层的文化表现的发展过程其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出现了缺乏自我特色、整体混乱和无风格化等问题。一、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 1.我们的许多作品基本上还停留在形式或概念的模仿上也就是说当前中国平面设计最大的症结在于丢失了自我。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很多平面设计师对现代主义的平面风格设计还未来得及深入探究和消化就又仓促上阵投入到后现代主义平面风格设计的阵营是由于国平面设计领域同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这样也就势必导致当下中国平面设计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风格之间徘徊和游离也就势必导致当下中国平面设计的整体混乱和无风格化。2.我们的作品缺乏的是文化内涵缺少的是民族特色这也正是我国平面设计落后的根源之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的重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在呼吁在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去。但从我们的不少平面设

计作品中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许多作品更多的是不加选择和消化的照搬传统元素以为那样就能体系民族性和文化性。由于我们传统元素中的很多形象和图案不一定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我们有一个理解、吸收、再创造的过程使之能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使之能真正的体现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所以传统元素和传统文化介入现代平面设计还需要一个过程。二、如何加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1.要具备个性化设计需求设计工作必须要在这个需求较高的新环境中能标出自己的领地。设计不仅要跟上美学的发展还必须赶上科技的进步。网络领域在设计和制作中都占主导地位。在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下商业界提出的新挑战不仅加强了设计的重要性还提高了设计的潜在能力。当平面设计走向程式化之后其设计创意就必须具有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设计就成为无限超越自我获取随心所欲的表达的个性化。2.具备国际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对图形的创造思考角度大众理解提出了合理化的认知观。在构思和表现上现代平面设计的语言表述是一致的。观看世界现代设计的走势就是简练、达意、巧妙、智慧研究现代社会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对保持敏锐的设计思维和使作品和现代世界设计接轨显得十分需要。3.时空化设计需求在观看方式方面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差人的想象随着时空

后工业时代的文学

后工业时代的文学

————————————————————————————————作者:————————————————————————————————日期:

后工业时代的文学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文学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来。工业社会的形态,菲利普·B·梅格斯有很形象地描写:“在这个时代,工业社会正在努力弄懂:技术如何改变世界;传播媒介——尤其是电视——如何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政界人物和大企业如何控制媒介、开拓市场、把人们引向有利于信息提供人的道路。” 人格结构与广义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关系密切。“野兽引起的恐惧,是部落社会从心理上钻进了图腾动物的身子。今天,这样的恐惧仍然再现于一些人身上。他们在机器世界里感到困惑和压抑,心里虽然像金属一样坚硬而光滑,却容易脆裂。美女和公司主管在大众想象中的烙印,已经进入机器图腾了。”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自然,作者很容易受到同样策略的诱惑;为了得到一点信息,他们急忙出卖自己的灵魂。有出息(挣钱的)作家,经过培养电视明星的方式被培养出来,让公众消费。” 这是工业社会的状况,对于后工业社会,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 贝尔认为,“二战”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一个“后工业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消费社会、传媒社会、资讯社会、电子社会、高科技社会等等。 詹姆逊说:“‘后现代’就好比一个诺大的张力磁场,它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文化动力,最后构成一个聚合不同力量的文化中枢。” 对于在后工业社会的文学,我概括了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解构 加纳姆说提出文化的工业化(industrialisation of culture),文化被"技术化","工业化"之后,原来由文学家,艺术家个人创造的文化精品,

浅谈建国后三十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认识

浅谈建国后三十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认识 摘要:1953-1978年间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一战略并不符合当时中国工业化初期的经济和自然条件,背离了中国的具体国情。虽然这种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值得肯定,但是它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等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中国经济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 关键词:工业化重工业优先发展经济发展 从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到现在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新中国的工业化走过了一条艰难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完成,中国迅速进入机器大工业生产时代。“工业化的发展速度首先取决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一五“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 一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厄运。为巩固国家政治独立地位、摆脱对宗主国政治经济的依附性,制定工业化战略、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成为重要途径之一。从外部环境上看,在冷战格局中与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对立状态。美国对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致使中国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又加上新中国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为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通过工业化的实现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二)、苏联的示范效应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超赶“模式取得了巨大成 就,建立了一个门类相当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因此,学习、

借鉴乃至模仿就成为当时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具有相同制度的国家制定、发展工业化战略的首要和优选模式。 二、1949-1978年工业化取得的成就 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为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以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此后,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开始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没有历史先例和足够准备的条件下,只能摸索着在曲折中前进。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公运动,说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但在三年‘大跃进’和随后的五年调整时期,正确、比较正确与错误的主张一直相互渗透,交织存在,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 由此看出,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已迅速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物质基础成为中国工业化的指导思想。但是不加对本国国情分析而模仿他国模式的工业化发展,其存在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三、新中国建国后三十年工业化进程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过度集中于城市和重工业,使中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日趋明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