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六年级科学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练习题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一、填空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我们用(羊角锤)拔钉子,用(拧螺丝刀)拧螺丝钉,用(撬棍)撬动大石块,用(小刀)从木头中取出图钉,用(木板)把重油桶很轻松地移上汽车,升旗杆上用到了(定滑轮)。

二、判断

1、使用工具时要注意不伤到自已就行。(×)

2、用铅笔刀削铅笔也是在使用工具。(√)

3、小学生太、小不能制作工具。(×)

三、简答

1、如何正确使用合适工具帮助我们呢?

答1、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加省力、方便。

2、不同的工具能有不同的作用,同样不同的工具也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杠杆的科学

一、填空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2、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

(格数)。

3、钉锤,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杠杆)

二、问答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呢?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呢?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一、填空

1、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杠杆是

否省力,主要是由它的3个点(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的位置决定的。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的杠杆。2、小杆秤就是一个(杠杆)工具。小小秤砣压千斤是利用了杠杆(省力)的作用。

3、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用,提绳距离重物点(阻力点)越近,就能称起越(重)的东西,提绳距离重物点(阻力点)远一些,就只能称(轻)一些东西。

4、轮轴的秘密

一、填空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轮轴有(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板手拧螺帽、螺

丝刀拧螺丝)等

二、选择

1、下列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C)。

A、天平

B、剪刀

C、扳手

2、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A)。

A、剪刀

B、螺丝刀

C、方向盘

3、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 C )。

A、自行车的车把

B、拧螺丝的螺丝刀

C、缝纫机踏板

三、判断

1、轮轴的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用力在轮上才能省力(√)

3、在使用螺丝刀时,拿在柄上要比拿在刀尖上更省力(√)

5、定滑轮和动滑轮

一、填空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不能省力,但可改变了力的方向)。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

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二、选择

1、下列机械属于定滑轮的是(A)

A、旗杆顶部的滑轮

B、方向盘

C、塔吊车

2、动滑轮能起(A)作用。

A、省力

B、改变用力方向

C、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3、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B)。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一、填空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升重物相当于坡度(90)度,用力最(大)。

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二、判断

1、直接上山和盘山公路上山相比,前者费力但走的路程短,后者省力但走的路长。(√)

2、使用斜面都能省力。(√)

3、螺丝刀是只应用了斜面的原理制成的。(×)

4、一块木板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就可以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

5、螺丝钉是应用了斜面能省力的原理制成的。(√)

三、选择

A B C

1、上面(C)最省力。

2、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

头时(B)。A、越费力 B、越省力 C、难以判断

3、下列物品中,应用斜面原理制成的是(C)。

A、跷跷板

B、扳手

C、购物商场的楼梯式电梯

4、人们利用斜面搬运重物是为了。(B)

A、费力

B、省力

C、少移动距离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一、填空

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时,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时,转动速度变(慢)。

2、自行车是依靠(链条和两个齿轮)和人的力量前进的。

二、判断

1、自行车只利用了一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2、自行车中不存在滑轮原理。(√)

3、只要使用轮轴都能省力。(×)

4、杠杆的支撑点离物体越近,离用力点越远时越省力。(√)

三、选择

1、“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话是(B )说的。A、牛顿B、阿基米德C、亚里士多德

2、下列有关支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支点必须在力点、重点之间

B、支点一定在杠杆的一端

C、支点可以在力点、重点之间也可以不在两个力的作用点之间

3、(A )是把杠杆、滑轮、轮轴组合起来的机械。

A、带鱼线轮的钓竿

B、手摇钻

C、羊眼钉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一、填空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增加横梁的(宽度)、(厚度)和(立着放)可以大大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

二、判断

1、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成正比。(×)

2、梁平放比立放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3、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三、选择

1、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C )。

A、只与材料厚度有关

B、只与材料宽度有关

C、与材料宽度和厚度都有关

2、材料的厚度和宽度,材料( B )地影响抵抗弯曲的能力。

A、同样程度

B、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一、填空

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

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二、判断

1、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这是一种好办法。(×)

2、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它抵抗弯曲的能力。(√)

3、大小相同的同一种纸,做成不同形状,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是不同的。(√)

3、拱形的力量

一、填空

1、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

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在做“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时,我们是用(对比)的实验方

法进行研究的,需要改变因素是(纸的宽度),不变的因数是(纸的厚度)、(纸的长度)。我们的结论是(增加宽度可以增加杭弯曲能力)。

二、答问

解释西瓜皮拱为什么不挎呢?

因为西瓜皮拱把受到的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紧密。所以西瓜皮拱不会挎。

4、找拱形

一、填空

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3、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足弓)、(贝壳)、

(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二、判断

1、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2、管状的葱,既结实又轻巧。(√)

3、圆顶形的贝壳,主要是让它变得更加漂亮。(×)

三、选择

1、安全帽承载压力好的性能是利用( B )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塔形

2、国家大剧院的形状类似于( B )。

A、扇形

B、拱形

C、塔形

3、下面( C )物品没有利用到拱形原理。

A、圆顶屋顶

B、赵州桥

C、金字塔

5、做框架

一、填空

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它的优点是(既省材料又坚固)。

2、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最基本的形状是三角形和(四边形)。

3、四边形中增加的斜杆起的作用是(拉和推的作用)。

二、判断

1、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2、三角形的结构比较容易倒。(×)

3、三角形框架与正方形框架相比,具有省材料、更坚固的优点。(√)

6、建高塔

一、填空

1、(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2、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抗风能力强)。

3、建造高大的铁塔,不但要做到(结实不变形),还要保持(直立不倒)。

二、判断

1、风阻力小的容易倒。(×)

2、一个物体只要上小下大就不容易倒。(×)

3、上轻下重的物体肯定不容易倒。(×)

三、选择

1、底部( B )的物体,不容易倒。

A、越大越轻

B、越大越重

C、越小越轻

2、容易倒塌的结构是( C )。

A 、上小下大 B、上轻下重 C 、上重下轻

3、( C )的物体最容易倒。

A、上小下大

B、上下一样重

C、上大下小

7、桥的形状和结构

一、填空

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2、(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它的结构是(吊桥),

特点是增大了桥的(跨度)

三、选择

1、拱桥的桥面与桥拱的位置关系可以是( C )。

A、桥面全在桥拱上

B、桥面全在桥拱下

C、桥面可在桥拱上、中、下

2、桥面的跨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A 、跨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大 B、跨度越小抗弯曲能力越大

C 、跨度大小与抗弯曲能力无关

3、长江上的江阴大桥属于( B )。

A、平桥

B、拉索桥

C、拱桥

8、用纸造一座“桥”

一、填空

1、根据建造桥的材料分,有(木)桥、(石)桥等;根据桥梁的结构分,有(拱)桥、(梁)桥等。(拉索桥、浮桥)

2、我们可以用(增加材料的厚度)、(增加材料的宽度)、(改变材料的形状)等方法来增强物体抵抗弯曲的能力。

3、桥塔的作用是(降低拉力)。

二、判断

1、设计制作桥最重要的是考虑桥能够承重,不会弯曲。(√)

2、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它抵抗弯曲的能力。(√)

3、两张纸的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要强。(×)

第三单元能量

1、电和磁

一、填空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使指南针(磁针转动)。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二、判断

1、丹麦奥斯特实验中发现电与磁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

2、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3、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很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就断开时间不能长。(√)

三、选择

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 )。

A、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B、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2、指南针静止后,指针指示方向是( B )。

A 、指向西北 B、指向南北 C 、指向东西

四、简答题

1、通电导线和指南针这个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答: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度;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2、电磁铁

一、填空

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3、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二、选择

1、电磁铁与一般的磁铁不同的是( A )。

A、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B、没有南北极

C、不能指示方向

2、下列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是( C )。

A 、改变电流的方向 B、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 C 、增加线圈的圈数

3、只改变电磁铁电流的方向,电磁铁( A )。

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

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3、电磁铁的磁力(一)

一、判断

1、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越多,说明磁力越大。(√)

2、电池数量相同,电磁铁线圈越多磁力越小。(×)

3、研究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时所用电池数量应一样。(√)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能改变的。(√)

二、选择

1、下列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是(B)。

A、增加电池节数

B、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C、增加线圈缠绕圈数

2、下列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是(C)。

A 、改变电流的方向 B、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 C 、增加线圈的圈数

3、只改变电磁铁电流的方向,电磁铁(A)。

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

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4、电磁铁的磁力(二)

一、填空

1、(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

磁力大。

二、判断

1、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越多,说明磁力越大。(√)

2、电池数量相同,电磁铁线圈越多磁力越小。(×)

三、选择

1、下列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是(B)。

A、增加电池节数

B、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C、增加线圈缠绕圈数

2、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是(B)。

A 、线圈的多少、电池的多少 B、线圈的多少、铁芯的大小

C 、电池的多少,铁芯的大小

3、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A)。

A、电池的多少

B、线圈的多少

C、铁芯的大小

5、神奇的小电动机

一、填空

1、电动机由(外壳、磁铁、转子、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2、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

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二、判断

1、小电动机里的转子铁芯上绕了很多线圈。(√)

2、小电动机的转子相当于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

3、小电动机的转子上只有两组线圈。(×)

三、选择A B C D E

1、可以加快小电动机转子转动速度的是(A)。

A、用两个磁铁

B、减少线圈的圈数

C、减少电池的数量

2、小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C)无关。

A 、改变电流的方向 B、改变转子磁铁的磁极 C 、增加线圈缠绕的圈数

四、简答题

6、电能和能量

一、填空

1、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发光、发声、发热、变成磁、动力……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2、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3、风、流水、电、汽油都具有能量,其中风和流水具有(机械)能,电具有(电)能,汽油具有(化学)能。

二、判断

1、我们天天都生活在能量的世界做每件事都和能量有关。(√)

2、有些物体工作是不需要能量的。(×)

3、电磁铁没有南北极。(×)

三、选择

1、激光可以像电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A)。

A、具有能量

B、很硬

C、锋利

2、下列物体具有机械能的是(C)。

A 、食物 B、电 C 、流水

3★手电筒中的电池使用时输出能量的形式是(B)。

A、化学能

B、电能

C、光能

7、电能从哪里来

一、填空

1、运动的物体也具有能,叫(动能),如流水、风、运动的车辆等。

2、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3、(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二、判断

1、电能只能由光能转化而来。(×)

2、转动小电动机不能点亮小灯泡说明它没有发出电来。(×)

3、用小磁针和绕圈组成的电流检测器可以检测小电动机有没有发出电来。(√)

三、选择

1、小发电机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C)。

A、机械能

B、热能

C、电能

2、蓄电池放电时把(A)。 A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B、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C 、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3、核电厂生产的电能是由(C)转化而来的。

A、机械能

B、热能

C、原子能

8、能量与太阳

一、填空

1、(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2、(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3、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4、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5、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核能)、(潮汐)等。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校园生物大搜索

一、填空

1、我们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太阳),我们已经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

2、在我们现在使用的能量中,(石油)、(煤)、(天然气)是最重要的能源。

3、根据不少的证据推测,煤是由古代的(植物)慢慢变成的;石油、天然气也

与煤相类似,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二、判断

1、我们在观察生物时,不可以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

2、校园里的动植物四季都是一样的。(×)

3、观察校园生物时要边观察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

4、在调查动物时,对经常飞来的鸟类没有必要记录下来(×)

3、多种多样的植物

一、填空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2、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家把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两大类。

3、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4、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这和开花植物是一样的。

二、判断

1、所有植物的花繁殖后代时都需要昆虫帮忙传粉。(×)

2、菌类也属于植物。(×)

3、樟树它属于不开花植物。(×)

三、选择

1、下列植物叶子有香味的是(C)。

A、柳树

B、梧桐

C、樟树

2、下列植物属于喜阴植物的是(A)。

A 、苔藓 B、凤仙花 C 、棕榈树

3、下列植物属于开花植物的是(A)。

A、松树

B、蕨类

C、苔藓

8、下列植物不属于草本植物的是(A)。

A、雪松

B、狗尾草

C、凤仙花

四、简答题

比较蕨类植物与开花植物有哪些不同?

答:蕨类植物不会开花,一般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

开花植物会开花结果,各种环境下都有生长。

4、种类繁多的动物

一、填空

1、(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2、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3、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二、判断

1、蜈蚣、蜜蜂、蝗虫都属于昆虫。(×)

2、我国的动物种类很多,我们不需要保护它们。(×)

3、鸟类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

三、选择

1、下列动物属于杂食动物的是(B)。 A、蚜虫 B、蚂蚁 C、蝴蝶

2、下列动物濒临灭绝的是(C)。 A 、海豚 B、麻雀 C 、东北虎

3、下列动物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A)。 A、蚯蚓 B、燕子 C、鸽子

4、下列动物中属于哺乳类动物的是(C)。A、母鸡 B、蛇 C、兔子

5、相貌各异的我们

一、填空

1、要描述一个人的相貌,我们可以从(脸型)、(眼型)、(眼皮)和(眉毛)等方面进行描述。

2、我知道的脸型有(瓜子脸)、(国字脸)等形状;我知道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我知道的耳垂有(有耳垂)和(无耳垂)。

二、判断

1、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2、在同一棵树上,你能找到许多相同的叶子。(×)

3、人与人同一相貌特征所表现出来的性能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4、我们发现,有些特征人与人之间有明显区别,但有些差别不大,甚至是一样的。(√)

5、世界上很难找到与你一模一样的人。(√)

6、原来是相关联的

一、填空

1、植物按它的生活环境不同可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2、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使它们与(环境)相适应,骆驼的驼峰可以储存水分和养料,是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3、许多生物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如鸟类外翅膀,骆驼的(驼峰),仙人掌退化成刺的(叶子),松树的(叶子),鸭的(脚),猫的(爪),蒲公英的(种子),鱼的(鳃)等

二、判断

1、鸭的脚上有蹼,拨水时能增强水的反作用力。(√)

2、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状,其目的是为了缩小叶子的表面积,从而有助于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

3、热带的植物的叶子面积都比较大,多数呈圆形,其目的是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从而进行光合作用。(√)

三、选择

1、以下不属于昆虫的特点的是(B)。

A、身体分头、胸、腹

B、用鳃呼吸

C、2对翅3对足

2、关于仙人掌的叶子,松树的叶子,香蕉树的叶子的名称,正确的是(A)。

A 、叶刺、针叶、阔叶 B、阔叶、叶刺、针叶 C 、刺叶、针叶、阔叶

3、金鱼的身体呈(C),游泳时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A、长方形

B、椭圆形

C、纺锤形

7、谁选择了它们

一、填空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2、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二、判断

1、每一种动物都有一定的栖息环境。(√)

2、动物能适应环境,但不能影响环境。(×)

3、自然选择能改变生物的特征,而人工选择不能改变生物的特征。(×)

三、选择

1、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A)。

A、大

B、小

C、差不多

2、(B)不是大雁飞行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目的。 A 、减少阻力 B、飞得更高 C 、防御敌害

3、适合生活在冰雪世界的狐狸体形是(A)。

A、圆形

B、方形

C、三角形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一、填空

1、(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2、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3、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二、判断

1、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2、每种生物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爱护它们。(√)

3、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三、选择

1、每年的(C)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A、3月22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

2、下列不属于我国珍稀生物的是(C)。 A 、藏羚羊 B、珙桐 C 、香樟

3、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生物是(B)。A、红树林 B、珙桐 C、鸭嘴兽

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题汇总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七)研究问题: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气垫汽车”能开动吗?为什么? (1)我的假设:气垫汽车能开动。 (2)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剪刀、纸杯、餐盒等。 ②操作步骤: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观察“气垫汽车”能否开动。 ③我的结论: 气垫汽车能开动。 (3)“气垫汽车”能行驶的秘密是什么?请解释。(3分) 答: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 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 6.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7.(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8.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9.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问答题 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通过研究古代的地层和古生物的化石)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不是,古代生物经过千百万年的发展进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气候环境比今天的气候环境更温暖.更湿润,更适宜较低等的动.植物生长)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一般是以琥珀的形式存在的)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 (中华龙鸟身上大羽毛较少,大多是绒羽,翅膀上还有一队前翅) 四、实践技能题 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鱼死后〈或者鱼被活埋〉)被覆盖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么。 (前一种恐龙吃动物属肉食动物,后一种恐龙吃植物属草食动物)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 (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1〉.马的前肢变化有:前肢骨越来越长,脚趾由四趾逐渐变成一趾,第二.四趾只留痕迹;〈2〉更能适应,原因见课本P8上小资料) 4.观察课本P9图,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见课本P9小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成性测试题 一.我会填: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动物、植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 2.人类有遗传不仅遗传现象,()和()也有遗传现象。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的变异;另一种是指在()下产生的变异,其()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4.金鱼品种繁多,这些品种的培育就是利用了金鱼繁殖时的()现象。 5.()和()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6.()被人们成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我国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除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用()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8.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还有一些变异()。 9.()使物种延续,()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2、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3、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5、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6、同遗传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遗传培育而成的。() 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学之父。() 9、变异对生物体都是有益的。() 10、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2、俗话说:“一猪生九崽,连母个个样”就是对()现象的生动描述。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3、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的是()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遗传和变异。 5、10万株的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长出四片叶子,这是生物的()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6、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智力是先天遗传的; ②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 ③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不是完全靠遗传决定的。 7、大自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这是因为生物()的缘故。 ①变异; ②遗传; ③自然选择。 8、科学家对生物的变异现象做了一些有趣的利用。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等都是利用了()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没有发生变化,称为()。 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 ③不可遗传的变异. 10、下列项目中,()不能被遗传。 ①相貌;②身高;③知识。 四、智慧问答: 1、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个) 2、什么叫可遗传变异?什么叫不可遗传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生物变异现象有哪些利弊?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全册测试题带答案 六年级科学测试题人教版 一、填空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使用(钉锤)能轻松地拔起铁钉. 3、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工作的。 4、象水龙头这样,(轮)的(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5、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6、动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大小)(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7、滑轮组的作用是(能改变用力方向)(省力。) 8、在我们喝玻璃瓶饮料的时候,常会用到(开瓶器。) 9、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是(滑轮组),拉高重物常用的是(定滑轮) 10、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11、通向山顶的公路,总是盘山而上的,盘山公路实际上是相当于加长了通向山顶的(距离),这样车轮在行驶或送货物时(省力)。 12、自行车是一种以(人)为动力的代步机器。 13、自行车的车把,脚蹬手应用了(轮轴)原理,闸、车轮应用

了(杠杆)原理,连接各部分的螺丝应用了(斜面)原理。14、古稀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15、地球平均半径有(6371)千米,重量约为(60)万亿吨。 16、用力推动房门,力的作用点离门轴越远越(省力),所以门的把手总是安装在(远离)门轴一侧。 17、人们从井里提水的装置叫辘轳,属于(轮轴)。 18、自行车的车把应用了(轮轴)原理,所起作用(掌握和改变行驶方向)。 19、自行车的车闸应用了(杠杆)原理,所起作用(刹车)。 20、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1、横梁一般是(立)放的。 22、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宽度、厚度)有关。 23、古代域门都做成拱形(因为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24、西瓜皮拱之所以不垮(因为拱脚面边各有一个物体抵住了拱形受压向外的推力)。 25、同样柔软的纸,作成(拱)的形状就变“坚硬”了。 26、要使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就要抵住(拱的外推力)。 27、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力)。 28、球形在各个方面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立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 案)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我 一、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放大镜也叫 凸透镜 .它的镜片特点是 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 . 它能把物体的图像 放大 .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像食盐、白糖、 碱面 、 味精 等的颗粒都是 有规则 几何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晶体 。 3、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借助 显微镜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 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 表皮细胞 。 4、米饭中有一种叫做 淀粉 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变成了有甜味的 麦芽糖 。米饭中的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成 蓝 色。 5、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常见诸如 发光发 热 、 产生气体 、 改变颜色 、 产生沉淀物 等。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自然大 .看到的范围 就小 ; 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小 .看到的范围 大 。 7、 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 二氧化 碳 . 使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 、 土壤沙 漠化 、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8、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

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 微生物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 (×) 理由: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但只有当观测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理由: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蚜虫喜欢吃草蛉.所以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理由: 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4、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一点好处。……………………………………(×) 理由: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 理由:玻璃就是透明的.但是它是非晶体.。 6、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7、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理由: 8、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理由: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小。…………………………………………(×) 理由: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大。 10、硫酸铜与铁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是铁锈。……………………………(×) 理由: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三、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序号填入括号.每题1.5分. 共15分)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带答案

六年级科学单元检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得分: 一.把你所了解的有关“生物的演变”方面的知识填在下面的方框中。(8分) (说明:只要写出与“生物的演变”相关的知识,即可酌情给分) 二.填空题:(16分) 1.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出版的(《物种起源》)全面提出了生 物进化学说。 2.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3.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4.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 5.月球上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间最低温度可降到(-183℃)。 6.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7.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8分) (√)1.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的。 (√)3.现代的马是由马的祖先逐渐发展、进化来的。 (×)4.地球和月球上的山脉是一样的。 (√)5.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一个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 (×)6.月球上也有像地球上风雨雷电的现象发生。

(√)7.长颈鹿为了吃到更高树上的嫩叶,它的脖子逐渐变长。 (√)8.生物的生存权利就是生物对维持其生命及生存条件拥有的权利。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②) ①火山爆发形成的②陨石撞击形成的③地震形成的 2.月球围绕地球(③)方向运行。 ①时针②顺时针③自西向东 3.地球的地形地貌特点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②)。 ①山峰②环形山③山川、河流 4.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③)。 ①1/ 81②1/ 49 ③3/ 11 5.月球的质量是7350亿亿吨,大约是地球的(①)。 ①1/ 81②1/ 49 ③3/ 11 6.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②),引力大约是地球的(③)。 ①1/ 81②1/ 49 ③1/ 6 7.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①)千米。 ①38.4万②30万③360 8.“我迈出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这句话是宇航员(①)说的,他 是(②)国人。 ①阿姆斯特朗②美国③前苏联 9.月亮明亮的部分总是(③)。 ①背着太阳②有时背着太阳,有时对着太阳③对着太阳 10.有一种植物,原产热带沙漠,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这种植物是(③)。 ①香蕉②椰子③仙人掌 五.看图做题:(8分) 1.按照从农历月头到月尾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月相: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0分)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放大,能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之处, 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 白糖、()等。 3、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5、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随着观察()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 器官。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A、老花镜 B、一滴水珠 C、近视镜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的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 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 、8、科学家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9、放大镜的镜面直径越大,它的放大倍数 ( ) 。 A、越大 B、越小 C、不一定 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 (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2、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7、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四、连线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羽状 蝴蝶棒状 天牛丝状 蚂蚁鞭状 蝗虫膝状 2、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培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罗伯特.胡克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3、把下列水中微生物的图片和名称连起来。 变形虫 草履虫 鼓藻 船形硅藻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 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 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没有关系.和有关系的放 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 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

的耳朵长在 .苍绳的眼睛是。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 都是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 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6、许多的岩石是由集合 而成.如花岗岩由、、等 矿物的晶体而成。 7、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 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 个.它是人类认识 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了世 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 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

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 和.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组成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的缘故。 12、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自

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 用、、、、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 _____和。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 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 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 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 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5、昆虫头上()就是它的触角。 A.触角B.复眼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试卷测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素质检测 考试时间:6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工具与机 械》、《形状与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4个单元内容, 一、精彩补白。(15分,每空1分) 1.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_______ ,又能__________。 2.将通电的导线放在指南针的上方,指南针会发生______,说明在通电导线的周围产生了__________。这一现象是丹麦科学家发现的。 3.燃料和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叫______。核电厂生产的电能是由______转化而来的,电茶壶能把电能转化成_______ 。 4.根据动物身体中有没有脊柱,可分为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__动物。5.我国古代的赵州桥是属于结构的桥这种桥的优点是。 6、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_______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人脑;拱形的______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________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二、慧眼识真伪:(对的打“√”,错的打“×”)(20分)1.我们用筷子吃饭,是因为筷子能省力。……………………………………() 2.当轴的大小一样时,轮越大,轮轴越省力。……………………()3.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4.鲸终年生活在水中所以它是鱼类。……………………………

() 5.植物都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6.增加梁的宽度比增加厚度更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7、寒冷时,多穿点衣服,就会感到暖和,说明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量。() 8、圆顶形的龟壳,主要是让乌龟更加漂亮。……………() 9、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10、电磁铁和磁铁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电磁铁没有南北极。………() 三、择优录取(26分,每题2分) 1、下列植物中属于开花植物的是() A、蕨 B、海带 C、木耳 D、凤仙花 2.扳手拧螺丝运用了()原理。 A、滑轮 B、轮轴 C、杠杆 D、斜面 3.铁塔不容易倒塌的主要原因是()。 A、上小、轻,下大、重 B、上大、重,下小、轻 C、抗风能力弱 D、材料是实心 4.人的脚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主要是因为()。 A、脚骨的数量多 B、脚部肌肉发达 C、脚骨组成拱形结构 D、脚掌比较小 5.不能再生的能源是()。 A、煤 B、风 C、太阳能 D、地热能 6、下列最稳固的形状是() A、Δ B、□ C、◇ D、∏ 7、下面()物品没有利用到拱形原理。 A、圆顶屋顶 B、赵州桥 C、金字塔 D、乒乓球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 (一)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加热前加热后的变化结论 白糖白色晶体 颗粒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 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 继续加热, 白糖的颜色逐渐 变深,直至全部炭化,如果继 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加热白糖的过程 中.先发生物理 变化————白 糖的熔化. 随后发生了化学 变化————白 糖的炭化.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厚燃烧是化学变化.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白醋的特点: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了一些. (2)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我的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 变化. 实验现象: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立刻熄灭.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灭.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 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小苏打

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三)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颜色光泽空隙手感敲击导电磁铁 铁片灰白 色有无光滑较韧能导 电 能吸 引 铁锈红褐 色无有粗糙较脆不导 电 不能 吸引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答: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确定.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即铁锈是一种新生成的物质.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四)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4、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5、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 水盘子水变色生锈锈多了绣更多了 菜油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原因分析: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并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铁生锈与水和空气的关系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题带答案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一、填空: 1、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森林)里,靠(打猎)获得食物。 2、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3、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群居)生活。 4、我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国家则有(上帝造人)的传说。 5、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和(调查)等。 二、判断 1、类人猿是通过上帝演变成人的。(错) 2、人类的祖先独居生活,相互之间并不联系。(错) 3、人类的祖先为了遮丑学会了用树叶遮体。(错) 4、古人类为了方便学会了直立行走。(错) 5、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对) 6、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错) 三、选择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C) A、长相 B、生活习性 C、祖先 2、人类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B) A、打铁 B、打猎 C、治病

3、(B)的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A、没有根据 B、合理 C、任意 4、类人猿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B) A、都能说话 B、都有耳廓和四肢 C、都能使用工具劳动 四、简答 1、对于人类的祖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请简单说一说。 答:(1)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2)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的猜想是: (1)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2)人类祖先最初使用天然火,用石块、木棒作为劳动工具,吃野果、生肉,穿树叶、兽皮,住洞穴。直立行走。 2、你知道怎样来衡量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 答:这需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必须先进行计划与组织,充分做好专题研究的准备工作。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是:要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一、填空 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2、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现了早期猿人用火的遗迹。

六年级科学下册综合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0.5分,共32分) 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研究化石能够了解()并能协助()。 2、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万年前,称为()马。体型像(),牙齿适于(),前肢有()趾。 3、达尔文,()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震动世界的《》一书,全面提出了()学说。他认为,生物繁衍是()。 4、宇宙飞船的用途是(),请列举五个宇宙飞船的名字()()()()()5太阳对人类的各种影响是以()的形式实现的。 6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以及()称为太阳系。 7()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万千米,直径()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 )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 8、农历初二、初三在()部天空露出的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农历初七、初八,在()部天空,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十五前后看到圆月叫();农历二十二,在()天空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二十七、二十八黎明前挂在()天空的月牙叫()。 9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在() 10、太阳是个(),全部由()构成。在太阳表面,常常会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人们叫它()。 11、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除了()以外,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大多起源于() 12、银河大约包含()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人们把由()称为银河系。银河系形如一个扁平的(),更像运动员投掷的()。 13、()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

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首次登上天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 14、()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宇航员()被顺利送上太空,乘坐的是()。 15、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颗卫星是()按卫星的用途可将卫星分为三类()()和()。中国第一颗卫星是() 16、宇宙飞船的用途是(),请列举五个宇宙飞船的名字()()()()() 17、动物的种类有:()()()()()() 18关于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科学家做了多种猜测,其中有四种猜测: 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二、判断(每题0.5分、共8分) 1、上新马的前脚趾数是2趾,现代马的前脚趾数是1趾。() 2、化石标本不能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特征。() 3、《特种起源》学说,告诉了我们“适者生存”的道理。() 4、月球和地球一样,也有昼夜变化。也有风,雨,雷,电现象。() 5、月球在农历上半月晚上是逐日增大() 6、“日珥”是一种极为美丽的气柱喷射现象,而“日冕”是在月全食时观察太阳。() 7、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污染的能源。() 8、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金星没有卫星,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星。() 8、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金星没有卫星,水星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星() 9、彗星就是冥王星,冥王星属于矮行星。()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精修订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寻找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

1.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2.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4._______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5.植物的“杀手”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发明的。①牛顿②达尔文③列文虎克2.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 ①罗伯特.胡克②列文虎克③达尔文 3.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②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③把废纸送到回收站 三、判断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4.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6.细胞学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8.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种植庄稼。() 9.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填空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发生________而_________,而人认为从物体反射的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__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2.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_。 3.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 二、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象金字塔。() 2.今天的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菌落是很多细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第二部分实验题 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重点实验题(10 道) 1、用蒸发法制作晶体(P8)(掌握) 制作材料:食盐、碱面或味精、水、滴管、玻璃片。 制作方法:制作一些浓的食盐、碱面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就是它们的晶体。 2、自制简易显微镜(P10)(了解) 制作材料:两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纸筒和胶带。制作过程: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3、观察白糖的变化(P28)(掌握) 用长柄的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继续加热呢? 现象:在加热过程中,白糖逐渐熔化,继续加热,会产生气泡,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实验结论;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先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4、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会发生什么现象?(P30)(掌握) 颜色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蓝色的物质。 5、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P32)(掌握) (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看到什 么现象?(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有气泡冒出,产生了大量的气体。)(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把玻璃片盖上,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能够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一些。) (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像到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燃着的火焰熄灭了。推断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和比空气重。)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不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放大,能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等。 3.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5.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注:12.5×代表放大12.5倍) 7.随着观察()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9.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 10.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具有呼吸、消化、()、()、()、()、()、()等功能。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A.老花镜 B.一滴水珠 C.近视镜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的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 向(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 C. 8.科学家选择( )来观察SARS 病毒。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9.放大镜的镜面直径越大,它的放大倍数( ) 。 A.越大 B.越小 C.不一定 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 ) 2.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 )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 6.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 ) 7.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 )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 9.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 四、连线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 羽状 蝴蝶 棒状 天牛 丝状 蚂蚁 鞭状 蝗虫 膝状 2.把下列水中微生物的图片和名称连起来。 变形虫 草履虫 鼓 藻 船形硅藻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练习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练习题答案 单元概述:本单元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 B.显微镜 C.远视镜 D.放大镜 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 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C ) A.伽利略 B.布鲁诺 C.培根 D.傅科 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 B.透明的 C.中间较厚 D.中间较薄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 B.生命 C.生产 D.环境 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 D.眼虫 E. 团藻 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 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 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2.1663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 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 四.判断题。 1.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2.微生物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3.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6.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4.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5毫米大 小的微生物体。(×)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 7.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象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8.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 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100万倍。(×)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20万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