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张强

中国现代高校是在借鉴欧洲大学模式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解放前,以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为代表的教育家借鉴西方大学模式,大力倡导通才教育,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解放后,在专业人才极其缺乏的情况下,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高等教育学习前苏联专业教育模式,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而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普遍的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基本问题又一次摆在了高校面前。

一、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源于西方大学。民国初期,在高等教育体制上效仿西方,既设置培养“硕学宏才”的大学,又建立养成专门人才的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时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主张按德国模式,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为大学课程之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文、理科学术人才。他高举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旗帜,打通文理沟壑,舒展个性。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提出“通识为本”、

“专识为末”,要求学生兼具自然、社会、人文三方面知识,同时又关注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出路。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以造就“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为己任,倡导全面发展,主张通才教育与技术教育并重而偏于前者。总之,旧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通才教育,倾向于通、专结合,这与社会需求和当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开幕词中提出要“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会上,苏联专家阿尔辛捷也夫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即是要把‘抽象’、‘广博’的学府逐步改变成具体的、专业的学府”。1951年底开始的院系调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认定旧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只能培养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所谓‘通才’。这种‘通才’教育的结果,在旧中国就表现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民国时期引入的通才教育思想为专才教育思想所替代,人才培养以各行业所需的专门化人才为目标,对口培养。当时人们在思想观念中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专业能力代表全部能力,专业能力等于创造能力。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得过死,照此培养的人才难以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缺乏发展后劲。此外,由于实行以研究院、所为主体的国家科研体制,大学在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原则时受到种种限制,也对提升人才发展潜力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推进。1979年5月,全国高校科研工作会议讨论如何把高校既办成教育中心,又办成科研中心。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等措施。1993年2月,国家出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8年12月又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又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4年2月出台的《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质量评估和保障机制。这些政策文件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毋庸讳言,建国以来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受专业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素养,重知识传授、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正如2012年5月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所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正是意识到了建国以来专业教育模式的缺陷,近年来有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政策开始重新强调重视本科生的文理基础和文化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

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强调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二、人才培养计划

原国家教委决定从1995年起开始对普通高等学校分批、分期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通过评价,发现部分高校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即“缺乏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但并未引起普遍重视的问题,即大学人才培养计划。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在国家规定的总培养目标下进行的,高校根据国家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总的指导性文件,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它包括教学目标、学制、课程安排、考核方式、学时分配、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各个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计划。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高校的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过窄,且这些专业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因而各个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没有更多的自主权。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专业过细、专业面过窄的弊端不断显露出来,它大大制约了人才的培养。传统的教学计划重视课内教学、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继承,而且主要由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或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管理和监控,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课程实验、校外实践、实验则重视不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关心不够,

特别是对创新能力关注不够。

高校缺乏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一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或片面,定位不清晰。我国许多高校在培养目标表述上含糊趋同,似有千校一面之嫌,定位上缺乏清晰度,规格上缺乏区分度,且多为专业知识方面的目标,而缺乏综合能力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要求。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在其毕业时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知识和核心能力,国内很少有高校作出明确的表述。美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是wellness,意即良好状态,这个目标是威斯康星大学斯蒂芬庞德分校于1974年首先提出的,目前包括社会发展、体力发展、智力发展、环境发展、职业发展、情感发展和精神发展七个方面,要求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信任并尊重他人,与人良好地合作,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此基础上,Ann Mieke和Dave Weber1989年提出了培养学生七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办事卓有成效、有效地学习、清晰地交流、与人合作、负责任、保持身心良好状态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其次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受专业教育和专门人才培养思路的影响,专业培养计划过于强调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人文素质、道德品质和个性发展。实际上,当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有相关的业务知识,更要有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续学习能力等。遗憾的是翻开各大学的专业培养计划,很少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美国大学和学院联合会(AACU)在其LEAP计划中,通过对美国教育专家和用户的问卷

调查,对大学毕业生在知识、能力、责任感和综合性学习等四个方面明确了培养目标,而国内高校专业培养计划主要涉及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方面。

杨叔子院士曾指出:“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更新、设计和组织,这四种基本学习能力即学会认识(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和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而要达到这种要求,就必须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重新整体优化。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教学计划是中心。但有了分块的教学计划并不等于统一的培养计划,因为培养人是系统工程,教学计划中虽然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关于学生所学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等,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虽然近年来各校大力调整专业结构,修订教学计划,但仍然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特别是对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习与实习,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整体优化不够。实际上,很多高校在操作层面上有一个误区:即用专业教学计划取代人才培养计划。虽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

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但仅凭专业教学计划很难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整体设计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三、顶层设计与高校人才培养

顶层设计最初为引进的工程学概念,英文为 Top-down,其被定义为:从最高端向最低端、从一般到特殊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它为将复杂程序设计破解为功能描述、反思推进和重新调整提供了一个规范方法。目前,国内高校大都有自己的规划目标,即顶层目标,但如何将目标化为现实,还缺乏精心的设计。

首先是顶层目标的设计。培养什么样的人,各高校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如清华大学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耶鲁大学追求“光明与真理”。这些校训简明扼要,构成了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内核。在新时期,我们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除了要继承高校优良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外,还要赋予其新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时要明确,教学计划只是人才培养计划的一个方面,不能以教学目标取代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是目标任务分解。要达到设计目标,学生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人文和科学素养方面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核心能力有哪些要求,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等。而这些恰恰是目前我们高校所缺乏的。尤其是关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要在教育行业内

部和用户之间作详细的社会调查,明确各专业学生走上社会所需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核心能力,明确哪些是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哪些需要在课堂外解决,有针对性地培养。任务分解要清晰明了,明确主责部门和配合部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落实。

第三是精心设计目标的实现途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科研、学生工作、教辅和后勤部门等形成合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首先是教学部门要在详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明确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要突破过去专业化、专门化人才培养思路,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质量评价体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明确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可以通过课堂主渠道培养,哪些需要通过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来培养。学生工作系统应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核心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为了活动而搞活动。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广播、校刊校报、橱窗和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发挥后勤部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重新梳理学校的各种制度,通过了好的制度固化人才培养各种好的做法和经验,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第四是要做好二级顶层设计。从学校层面对人才培养目标有清晰

的定位,具体到各二级院系、各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应略有差别。学校各院系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设计,精心细化本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本院系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又具有本学科、专业就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素质。有分有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大数据人才培养

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贵州省在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新高地,推动大数据产业 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中心和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按照“基础构建、集群聚集、创新突破”的思路,科学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建基地、引人才、聚企业、抓应月,贵州印2014年2用、保安全、促创新,建设信息资源聚集地。2014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从亿元资金,贵安新区每年各安排不少于1省和贵阳市、年起连续3年,个大―2年,用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应用。到2017贵州将形成1户50030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引进和培育户大数据龙头企业,聚集亿元,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3000创新型大数据相关企业,名。名,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引进大数据领军人才1005000年2015年的3年至IDC 一方面,根据的调查报告,全球从2012的26% 的年增长率,超过1/4之间里,云计算的相关工作需求将出现的预测还表明,增长率再次证明了企业对云计算人才的巨大需求。IDC万的云计算相关岗位出现真空,而这方面的求职者年有约1702012值得也都缺乏云计算方面的实践经验,并且不具备完善的培训机制;万,云计算700170警醒的是,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有万上升到亚太地区的云计算人才若以地区来看,产业面临着更大的人才缺口。亚太区的云计算相关人才需求预测,缺失要更加严重一些,根据IDC2015个百分点,到8,超过欧洲、中东等地区32%年增长率将达到.

万。这其中,中国地区也占了很大比例,尤其中年的人才需求是230 国还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另一方面,根据麦肯锡报告,仅仅在美国市场,2018年大数据人才和高级分析专家的人才缺口将高达19万。此外美国企业还需要150万位能够提出正确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大数据相关管理人才。 大数据产业在中国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促进大数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等行业据产业健康发展。发展大数据在工业、新兴产业、农业农村 推进基础研究和核领域应用,推动大数据发展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心技术攻关,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大部分都是然而,目前在云计算和大数据行业打拼的从业者中,在信息周刊的调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完整版)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符合岗位要求的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二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1, 学校按照企业需求,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共同组织招生培训宣传、考试,共同确定录取名单;学生毕业时由企业安置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三教学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过程安排标准和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我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大胆尝试,收获了不是很成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一个方面: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我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学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在重要专业方面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我校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 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

大数据人才培养说课材料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贵州省在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新高地,推动大数据产业 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中心和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按照“基础构建、集群聚集、创新突破”的思路,科学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建基地、引人才、聚企业、抓应月,贵州印2014年2用、保安全、促创新,建设信息资源聚集地。2014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从亿元资金,省和贵阳市、年,贵安新区每年各安排不少于1年起连续3个大1―2用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应用。到2017年,贵州将形成户户大数据龙头企业,聚集50030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引进和培育亿元,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3000创新型大数据相关企业,5000名。名,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引进大数据领军人才100年32012年至2015年的IDC 一方面,根据的调查报告,全球从的的年增长率,超过之间里,云计算的相关工作需求将出现26%1/4的预测还表明,增长率再次证明了企业对云计算人才的巨大需求。IDC万的云计算相关岗位出现真空,而这方面的求职者1702012年有约值得并且不具备完善的培训机制;也都缺乏云计算方面的实践经验,万,云计算万上升到700170警醒的是,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有亚太地区的云计算人才产业面临着更大的人才缺口。若以地区来看,亚太区的云计算相关人才需求IDC预测,缺失要更加严重一些,根据年增长率将达到32%,超过欧洲、中东等地区8个百分点,到2015只供学习与交

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万。这其中,中国地区也占了很大比例,尤其中年的人才需求是230 国还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年大数据 2018另一方面,根据麦肯锡报告,仅仅在美国市场,万。此外美国企业还需要人才和高级分析专家的人才缺口将高达19万位能够提出正确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大数据相关管理150 人才。 在国务院印发的大数据产业在中国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营造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以企业为主体,松公平环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促进大数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等行业据产业健康发展。发展大数据在工业、新兴产业、农业农村推进基础研究和核领域应用,推动大数据发展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心技术攻关,形成大数据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方案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掌握计算机学科、大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具备一定的大数据科学研究能力及数据工程师岗位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掌握大数据工程项目的规划、应用和科学管理决策方法,具有大数据工程项目设计、研发和实施能力的高级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毕业生能在国家各级财经政务部门、信息产业、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从事大数据分析、挖掘、处理、服务、应用和研究工作,亦可从事各行业大数据系统集成、设计开发、管理维护等各方面的工作,也适合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交叉学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以培养面向大数据工程与信息技术行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突出“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强化工程应用实践,兼顾交叉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从事大数据项目设计开发、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综合应用的高级复合、创新型卓越人才。 (二)课程体系与学科建设 作为一个新专业,首先,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要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地区对于大数据技术人才是否有一定的需求;其次,需要了解大数据技术岗位需要何种技能,把大数据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弄清楚,列出岗位技能清单,将技能清单转化为课程清单,明确了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细化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凝练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本专业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逐步开展人工智能与数据推荐等领域的研究。 (三)学科队伍建设 由于大数据涵盖内容广泛,因此需要如下三类关键人才队伍建设: (1)实现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人才,他们具有很强的编程能力,尤其表现在搭建数据存储、管理以及处理的平台方面; (2)精通处理大数据分析的人才; (3)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类人才,以适应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大数据技术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唯有如此,我们通过典型的算法展示、算法实现结合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与案例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方面的综合训练,从而实现专业实验教学由理论到应用、涵盖原理验证、综合应用及全方位实验的体系。因此,学校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特点,结合现代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全方位立体式(专业拓展模块——技能考证模块——集中实践模块)大数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大数据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还要开展职业技能考证培训,如数据挖掘工程师、数据分析工程师、大数据系统运维工程师等。为了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必须实行内培外引的人才培养策略,将青年教师派驻企业学习是一种增强师资队伍实力比较快捷的方式,4年内你派出20余人次国内外高校、大数据企业进行短期进修培训和挂职锻炼,引进大数据相关专业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计算机、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另外,还可以通过引进企业工程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4年内拟引进企业大数据工程师4人。 (四)实践平台与科学研究建设

大数据系统架构人才培养方案

大数据培训方案简介 大数据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可以通过在内部遴选相对符合基础条件的员工,打造自己专业的大数据团队,使学员能系统化获取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使学员获得如下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员可以了解云计算、机器学习,文本和语义分析,图计算,可视化分析,以及MapReduce,NoSQL数据库,在并行计算等领域的基本概念,熟悉并行文件系统和分布式存储系统的组织方式和基本技术,掌握Map-Reduce的编程模型、相关基础和高级编程语言。 ?了解Hadoop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主流模块的架构原理,以及其在典型工业界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领域的应用场景。使学员掌握海量数据计算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特别是面向分布式计算和存储的关键技术原理,培养员工解决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基础能力,学会编写简单数据处理程序。 大数据系统架构师培养方案 课程介绍: 该课程将带领学员理解大数据处理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提高大数据技术架构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中设计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均举例说明,让学员更加容易掌握。并在培训过程中与学员交流培训经验与技巧,以帮助学员将大数据技术复制下去。

另外,在实战演练过程中介绍大数据项目开展步骤及项目控制。 课程天数: 3~12天 培训目标: 通过课程培训,让学员掌握: 1、掌握大数据方法体系; 2、掌握Hadoop原理技术; 3、掌握大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4、掌握大数据架构设计思路与方法; 5、掌握大数据架构课程培训技巧; 6、掌握大数据项目的开展步骤及项目控制技巧; 7、授课期间搭建一个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模拟架构平台。 培训对象: 大数据运营、管理和分析人员 参训条件: 管理人员及数据分析人员 课前调研: 在开课之前,与学员和领导进行访谈,进一步明确领导对课程的期望,并了解学员的基础,倾听学员的建议,有针对性的优化培训思路。 课程大纲: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总结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总结 “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自2010年4月份启动以来,结合导师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推进,现就阶段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2010年4月,经集团党委批准,“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第一批“导师制”成员由集团14名主要领导为导师,56名来自集团内各企业的优秀青年代表为学员组成,每位导师与4名学员组成“导师制”学习小组,负责学员的教育培养工作。集团所属企业同时开展了二级导师团队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团委在学习活动中力争为导师和学员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启动之初,向学员发放了通用学习教材。在5月15日之前大部分导师均完成了与学员的第一次沟通交流,并布置了学习课题。8月份,团委召开各学习小组组长座谈会,分析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题和难点,并及时向张东升主席作了专项汇报。对推进中存在的题进行了积极解决,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一级导师团队青年导师制学习情况 第一导师团队的各位领导对此次“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都特别重视,分别制定了虚实结合、以学员共同研讨完成论为主的培养规划,为学员们推荐了有助于职业发展的书籍,同时灵活安排时间、不定期见面解答学员难题;各位参与“导师制”人才培养计划的领导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关心青年成长,让青年学员们拓展了视野,更增强了主动学习、追求进步的动力,在广大北汽青年中反响非常好。另外,北京汽车青年导师制工作得到了市国资委、团市委的高度重视,集团团委向北京团市委做了专项汇报,团市委王少峰书记要求团市委企业部把此项工作作为基层青年人才培养的新做法定期进行跟进和研究。 二、二级导师团队青年导师制进展情况 徐和谊董事长在党委常委会上对青年导师制工作提出“要重点做好各二级企业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重点要将二级企业的青年导师制工作开展起来”。在集团第一批“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的同时,各二级企业的第二批“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导师制”计划有创新,有发展。 北京现代公司经党委会研究后,确定了将公司后备干部纳入学员队伍,接受公司领导的全面培养,同时明确要求,要站在为北京现代三工厂筹建和发展培养中坚骨干的高度开展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工作。 北汽福田在其所属环保动力公司和欧V客车开展试点,将“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公司总体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不仅完善制度和建立体系,更将“导师制”青年人才的出口考虑到计划设计中。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将“导师制”人才培养计划归纳为综合、专业“两条线”,设立由公司领导组成的“综合”导师和技术专组成的“专业”导师,每名青年都有“综合”和“专业”两名导师,确保青年科技人才的全面发展。 “北京奔驰青年成长团队”青年根据导师制定的培养计划,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根据对北京奔驰发展战略的认识及了解,形成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共同完成课题论,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领导小组对培养计划定期进行考核,对于确实取得实际效果,并在工作中表现出优异成绩的学员,团委将进行备案,向组织推荐,并把学员的进步作为共青团各项评先、考核的依据之一。 鹏龙公司建立了“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北汽鹏龙公司“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实施计划》,确定了导师团队和学员。明确了导师的指导方式、围和课题,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把考核结果与人

大数据环境下地方高校应用人才培养初探

大数据环境下地方高校应用人才培养初探 随着信息数据处理、存储能力以及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大数据的已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地方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创新大数据环境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在大数据环境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模式。 标签:大数据;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监管专业舍恩伯格教授在《大数据时代》中提出:大数据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海量数据是与样本数据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由于记录、储存和分析数据的工具限制,我们只能收集少量数招进行分析,就是我们通常采用的随机采样和样本分析,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方法已经改变。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拥有了足够的数据处理、存储能力和相应的信息分析技术,使人们能够准确分析处理大量数,大数据分析时代已到来。 一、大数据的特征与内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有人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人们已从当初的概念走到了今天真正的大数据时代,顾名思意,“大数据”就是在量数据、海量数据,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来进行,如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都是人类用数字技术对世界的认识与描述。人类认识世界所产生的信息是不断累积的,同是又是不断细分的,所以信息的量是不断地增加,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不断加深,信息量已远远超过了人们常规的想象,例如云数据已不是常规的数据所能描述的。根据大数据的内涵可以概括其有五方面的特征:即多样性、大容量、高速度、时交性和数据异构性。 二、地方高院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地方高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力军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隶属于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这些本科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地方本科院校的招生、服务等都具有很强的地方特征,特别是他们的生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地方本科院校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不同,与地方的高职院校也不同,它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也具有职业院校的职业性。从人才培养上,它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专业设置上,它更加紧密地与地方经济结合,更多地考虑地方社会的发展需要,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注重人才的应用能力与地方行业需求的匹配性;从课程教学上,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本科院校占到90%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的主要力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因此,地方本科高等院校明确自己的定位,开展应用型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下面爱汇网小编整理了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篇1 一、学科简介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创办于1946年,历史悠久,发展快速,优势明显。1986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学位点,2015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学博士点,2011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在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等学科方向上,均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扎实丰硕的科研成果。现有学科发展平台包括:广东省名牌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新闻学专业,广东省和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新闻学学科,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体实验中心,及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52位专任教师中,现有博导6人、教授19人、副教授15人。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新闻出版总署行业领军人才 1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1人。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600篇,出版专著及教材50多部,获国家级科研奖励2项、省级1项,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2门。本学科特别重视与主流媒体强强联合,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传媒人才,如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合作举办的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传媒领袖讲习班等,在学界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计划10篇汇总版

《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一): 公司人才培养计划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潜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到达最大化发挥,工作潜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透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透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到达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透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潜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思考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人才培养计划(二): 企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性调研报告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 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性调研报告 一、调研情况分析 (一)政府发展规划与政策动态 推动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实现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加快建设数据强国,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2018年,贵州提出“万企融合”大行动,计划用五年时间,带动10000家企业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发展新增长、服务升级。有预测称,这次行动将在贵州形成超过1200亿美元的市场。 (二)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1)大数据市场需求 大数据经过前几年的概念热炒之后,逐步走过了探索阶段、市场启动阶段,当前已经在接受度、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趋于成熟,开始步入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大数据巨大的应用价值带动了大数据行业的迅速发展,行业规模增长迅速。截至 2014 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已经成长到300 亿美元的空间,预测到2017 年全球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的201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6.4%,规模达到415 亿美元,是整个IT 市场增幅的6 倍。大数据市场规模在2020 年有望达到611.6 亿美元,符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6%。 中国大数据产业起步晚,发展速度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数据产生速度加快、规模加大,迫切需要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分析处理,提炼其中的有效信息。“大数据”已成为一个热门词语高频出现在各种场合,其专门人才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经过专门调研数据显示,大数据人才岗位缺口2018年高达150万,俱预测2025年中国大数据人才缺口达到200万,这给高校和人力资源企业的一个很大的优惠。未来几年人才需求将持续走俏。引进和培养1000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总结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实施了教学计划,现总结如下: 1. 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002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奖活动,如:我系朱建平(2005年)、孙红霞(2008年),分别获得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其次,我们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另外,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安排老教师担任新进和青年教师的授课导师,指导青年老师备课及上课,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 2. 精心挑选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教材应该溶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3. 切实抓好教学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基地建设是抓好教育实习的重要保证。因此,我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安排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效果深受实习单位好评。我系与东营泰星模具有限公司、东营万通模具有限公司、山东 博瑞制动有限公司、山东东营汇丰集团、山东恒丰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华帘集团、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并把这些学校作为我系重点建设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为我系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4.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 为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我系曾多次下企业进行企业调

1363-大数据时代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问题的提出 大数据,学界普遍认为是指数据量大,产生速度快的非结构化的数据集,通过对该数据集的采集、存储和分析能够发现已知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实现有效的科学预测。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大数据”成为IT 产业的又一次重大技术变革。联合国在2012年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Big Data fo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的出现将会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也必然波及到教育领域,美国教育部早在2012 年就发布了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Educational Data Mining and Learning Analytics(《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世界先进国家正积极筹划数据教育的研究计划,而我国的相关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大数据”对教育决策、教育评估、教育研究、课堂教学、智慧教育、个性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引领未来教育的发展。这一方面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机遇。我们如何抓住这场新技术革命为传统教育带来的机遇,培养出适应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立足现在、面对未来亟须审思的问题,《大数据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2.课题界定 本课题属于高等教育研究范畴。课题基于当代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大数据的视角,以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调查法、对比研究法等,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这一新型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路径,对教育数据挖掘(EDM)和学习分析技术(LA)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新型数字化教学模式及新型数字化管理环境等进行了研究。 3.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课题包含两大关键词,即“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大数据”,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之一,这一议题是教育界一直以来热议的问题,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大数据”同云计算一起被誉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高峰,与智能化生产、无线网络革命共同被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人们已清醒认识到大数据对人类社会各领域的革命性影响。同时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正是当今国内外学界积极探索的课题。目前国外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国内研究成果还不足。 但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和角度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目前还属于空白,这也是本选题的意义之一。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本选题对高校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大数据教育计划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向——“智慧教育”及“个性教育”的实现路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选题的意义与研究价值具体表现在: 理论意义及价值 (1)目前已有成果缺乏从大数据视阈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本课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补这一空白; (2)本研究对大数据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路径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1] 。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人才培养方案(最新整理)

淮海控股集团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目的 1、有效承接淮海哲学的人才理念,践行“高层专家化、中层职业化、基层专业化、员工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淮海人才培养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储备人才培养管理; 4、规范储备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历练模式和挂职、轮岗制度; 5、降低由于干部未经岗位实践,就直接任命,造成的用人风险。 二、适用范围 1、各级高、中、基层管理人员; 2、各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外部招聘中、高管。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1、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员工认同淮海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的关键:动态调整各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之与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相匹配。 3、人才培养的机制:持续优化集团阶梯状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层次人才的孵化功能,保证集团所需人才的不断输出。

四、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明确集团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指导集团各部门进行人才培养管理。 2、为各类人才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平台,使其明确发展方向。 3、明确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五、人才培养的路径图 (一)、路径图 无论员工处于管理岗位还是专业岗位的任何层级,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1、晋级包:职业生涯纵向跃迁的学习包,帮助员工更好适应更高层次工作。 2、轮岗学习内容: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实现新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在职培训、储备培养、轮岗都是重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分为价值观体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 1、价值观体系:是每位员工都必须理解和认同的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包括愿景、核心价值观、淮海经营理念等。 2、专业能力:是为履行某职能的岗位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本职能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根据职位发展,会有掌握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要求。淮海的专业能力分为经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研发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大数据人才培养

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贵州省在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新高地,推动大数据产业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中心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按照“基础构建、集群聚集、创新突破”的思路,科学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建基地、引人才、聚企业、抓应用、保安全、促创新,建设信息资源聚集地。2014年2月,贵州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从2014年起连续3年,省和贵阳市、贵安新区每年各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应用。到2017年,贵州将形成1―2个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引进和培育30户大数据龙头企业,聚集500户创新型大数据相关企业,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引进大数据领军人才100名,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5000名。 一方面,根据IDC的调查报告,全球从2012年至2015年的3 年之间里,云计算的相关工作需求将出现26%的年增长率,超过1/4的增长率再次证明了企业对云计算人才的巨大需求。IDC的预测还表明,2012年有约170万的云计算相关岗位出现真空,而这方面的求职者也都缺乏云计算方面的实践经验,并且不具备完善的培训机制;值得警醒的是,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有170万上升到700万,云计算产业面临着更大的人才缺口。若以地区来看,亚太地区的云计算人才缺失要更加严重一些,根据IDC预测,亚太区的云计算相关人才需求年增长率将达到32%,超过欧洲、中东等地区8个百分点,到

2015年的人才需求是230万。这其中,中国地区也占了很大比例,尤其中国还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另一方面,根据麦肯锡报告,仅仅在美国市场,2018年大数据人才和高级分析专家的人才缺口将高达19万。此外美国企业还需要150万位能够提出正确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大数据相关管理人才。 大数据产业在中国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促进大数

高校大数据专业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高校大数据专业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及目的 芝诺数据自主研发的高校大数据教学科研平台以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手段,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机制,让企业、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逐步实现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把控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该平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在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前提下,使培养的学生有更宽广和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在创新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大数据行业各个岗位真正的职业技能。 二、功能模块和建设思路 芝诺大数据教学科研平台构建总体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平台硬件,二是教学与实验支撑系统(包括:芝诺数据综合分析ZDM平台、芝诺数据教学实训平台),三是产品服务体系。 具体如下:

教学与实验支撑系统由芝诺数据综合分析ZDM平台和芝诺数据教学实训平台构成,教学与实验支撑系统部署在大数据教学科研一体机中。 二、项目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1、项目建设目标 1)平台的建设能让高校大数据专业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培养实用性人才所需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与就业率,为“大数据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2)平台的建设将支撑大数据去冗降噪、大数据融合、大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究,能够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有助于大数据方向发展和自主创新,有利于创新团队培育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积累,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推动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 3)平台的建设搭建可以发挥学校的行业优势,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推进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开展项目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4)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2、项目建设内容 1)模块一:平台相关硬件建设 本模块主要包含:大数据教学科研一体机 技术参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