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指标控制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指标控制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指标控制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指标控制

湿法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一.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1.玉米贮存与净化

原料玉米(要求成熟的玉米,不能用高温干燥过热的玉米)经地秤计量后卸入玉米料斗,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进入原料贮仓,经振动筛选、除石、磁选等工序净化,计量后去净化玉米仓。由玉米仓出来的玉米用水力或机械输送去浸泡系统。水力输送速度为0.9—1.2m/s,玉米和输送水的比例为1:2.5—3。温度为35℃—40℃,经脱水筛,脱除的水回头作输送水用,湿玉米进入浸泡罐。

2.玉米浸泡

玉米的浸泡是在亚硫酸水溶液中逆流进行的。一般采用半连续流程。浸泡罐8—12个,浸泡过程中玉米留在罐内静止,用泵将浸泡液在罐内一边自身循环一边向前一级罐内输送,始终保持新的亚硫酸溶液与浸泡时间最长(即将结束浸泡)的玉米接触,而新入罐的玉米与即将排出的浸泡液接触,从而保持最佳的浸泡效果。浸泡温度(50±20)℃,浸泡时的亚硫酸浓度为0.2%—0.25%,浸泡时间60—70h。完成浸泡的浸泡液即稀玉米浆含干物质7%—9%,pH3.9—4.1,送到蒸发工序浓缩成含干物质40%以上的玉米浆。浸泡终了的玉米含水40%—46%,含可溶物不大于2.5%,用手能挤裂,胚芽完整挤出。其酸度为对100kg 干物质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液中和,用量不超过70mL。

3.玉米的破碎

浸泡后的玉米由湿玉米输送泵经除石器进入湿玉米贮斗,再进入头道凸齿磨,将玉米破碎成4—6瓣,含整形玉米量不超过1%,并分出75%—85%的胚芽,同时释放出20%—25的淀粉。破碎后的玉米用胚芽泵送至胚芽一次旋液分离器,分离器顶部流出的胚芽去洗涤系统,底流物经曲筛滤去浆料,筛上物进入二道凸齿磨,玉米被破碎为10—12瓣。在此浆料中不应含有整粒玉米,处于结合状态的胚芽不超过0.3%。经二次破碎的浆料经胚芽泵送二次旋液分离器;顶流物与经头道磨破碎和曲筛分出的浆料混合一起,进入一次胚芽分离器,底流浆料送入细磨工序。进入一次旋流分离器的淀粉悬浮液浓度为7—9Bé,压力

为0.45—0.55MPa。进入二次旋流分离器的淀粉浆料浓度为7—9 Bé,压力为

0.45—0.55MPa,胚芽分离过程的物料温度不低于35℃。

4.细磨

经二次旋流分离器分离出胚芽后的稀浆料通过压力曲筛,筛下物为粗淀粉乳,淀粉乳与细磨后分离出的粗淀粉浆液汇合后进入淀粉分离工序;筛上物进入冲击磨(针磨)进行细磨,以最大限度地使与纤维联结的淀粉游离出来。经磨碎后的浆料中,联结淀粉不大于10%。细磨后的浆料进入纤维洗涤槽。

5.纤维的分离、洗涤、干燥

细磨后的浆料进入纤维洗涤槽,在此与以后洗涤纤维的洗涤水一起用泵送到第一级压力曲筛。筛下分离出粗淀粉乳,筛上物再经5级或6级压力曲筛逆流洗涤,洗涤工艺水从最后一级筛前加入,通过筛面,携带着洗涤下来的游离淀粉逐级向前移动,直到第一级筛前洗涤槽中,与细磨后的浆料合并,共同进入第一级压力曲筛,分出粗淀粉乳。该乳与细磨前筛分出的粗淀粉乳汇合,进入淀粉分离工序。筛面上的纤维、皮渣与洗涤水逆流而行,从第一筛向以后各筛移动,经几次洗涤筛分洗涤后,从最后一级曲筛筛面排出,然后经螺旋挤压机脱水送纤维饲料工序。

细磨后浆料浓度为13—17Bè,压力曲筛进料压力0.25—0.3MPa,洗涤用工艺水温度45℃,可溶物不超过1.5%,纤维洗涤用水量210—230L/100kg绝干玉米,洗涤后物

1料中含游离淀粉3%干物质。粗淀粉乳中细渣含量0.1g/L,进入螺旋挤压机湿皮渣含水60%左右,压榨后皮渣水分50%—55%。

6.淀粉的分离洗涤干燥

由细磨前后曲筛分离得的粗淀粉经除砂器、回转过滤器,进入分离麸质、淀粉的主离心机。顶流分出麸质水浓度1%—2%,送浓缩分离机,底流淀粉乳浓度19—20Bè,送十二级旋流分离器进行逆流洗涤。洗涤水用新鲜水,洗水温度40℃。经十二级旋流器洗涤后的淀粉乳含水60%,蛋白质含量小于0.35%,去精淀粉乳贮罐进行脱水干燥。

由第一级旋流器顶流的澄清液作为主离心机的洗水。

7.蛋白质分离与干燥

从主离心机顶流分离出的麸质水,含固形物2%左右,经过滤器进入(麸质)浓缩离心机,顶流为工艺水,进入工艺水贮槽,其固形物含量约0.25%—0.5%,供胚芽、纤维洗涤用。底流浓缩后的麸质水(含固形物约15%),经转鼓式真空吸滤机脱水,得湿蛋白质,其中含水50%—55%,用管式干燥机干燥,经冷却、包装后出厂。真空过滤机保持真空度0.053—0.067MPa(400—540mmHg)。

8.胚芽洗涤、干燥和榨油

自一级胚芽旋流器顶部流出的胚芽,经三级曲筛洗涤后(含水分75%以上),进入胚芽挤压脱水机,经脱水后的湿胚芽含水约55%,去管束式干燥机,干胚芽(水分≤5%,含油率≥48%,淀粉≤10%)送压胚机破胚,经炒锅蒸炒,然后入榨油机榨油,胚芽油经沉淀槽及粗油过滤器装桶后出厂。胚芽饼可作为产品或混入纤维饲料出厂。

9.玉米浆蒸发

含固形物5%—7%的稀玉米浆,通过三效降膜式蒸发系统,浓缩到含固形物45%—50%,与湿纤维和胚芽饼混合一起干燥后作为饲料出厂,或以玉米浆形式直接作为抗生素企业培养基的营养液出售。

10.纤维饲料干燥造粒

湿纤维、胚芽饼、玉米浆加在一起混合后,进管束式干燥机干燥至含水12%左右进行造粒,成为含21%蛋白质的纤维饲料出厂。

二.玉米淀粉生产的物料平衡

1.玉米质量

含淀粉≥70%,碎玉米及杂质≤3%,蛋白质8%—10%,脂肪4%—6%。

2.物料平衡基数

原料玉米含水14%,杂质1%,碎玉米2%,淀粉提取率94.3%,淀粉(干基)收率66%,蛋白质收率6.6%,胚芽收率6.9%,纤维收率12.5%,玉米浆收率6.0%,损失2%。

10万吨淀粉厂的主副产品产量为:

原料玉米155740吨(含水14%),每吨淀粉需1.56吨原料玉米。

净化玉米151190吨(含水14%),每吨淀粉需1.51吨净化玉米。

淀粉100000吨(含水14%)。

蛋白粉9529吨(含蛋白质60%,含水10%)。

粗玉米油4160吨。

纤维饲料35750吨(含蛋白质21%,含水12%)。

三.主要生产设备

1.浸泡罐

2浸泡罐是锥形底的圆柱形罐。罐的高径比为2∶1;罐底锥度不低于45°;每个罐单独配置输液泵及加热器。

10万吨淀粉装置配300m3罐8个,3万吨淀粉装置配100m3罐8个,1万吨淀粉装置配40m3罐6个。

2.玉米破碎机

一般采用凸齿磨。

3.胚芽旋流器

过去老厂多用胚芽分离桶或漂浮槽,而目前都采用旋流器分离胚芽。

4.胚芽洗涤曲筛(曲筛又名弧形筛)

万吨级淀粉厂一般用玉米脱水曲筛1台,胚芽洗涤曲筛3台。

5.冲击磨

细磨一般用冲击磨(针磨),比砂盘磨为好。

6.纤维分离洗涤用压力曲筛

老式工艺中还有采用锥形离心筛、振动平筛的,现在基本都采用压力曲筛。

筛的工作压力为0.25—0.3MPa,筛网筛缝宽度为50mm、75mm、100mm。筛的产量取决于工作压力和筛面的面积,每平方米筛面的单位产量比胚芽洗涤常压曲筛要高1倍多。

7.淀粉与蛋白分离

老式工艺用沉淀法的流槽工艺,现已淘汰。如今一般都采用碟式喷嘴型分离机,简称淀粉分离机。

8.淀粉洗涤的旋流分离器

它是由一定数量的φ10mm旋流管组合而成的,因此也称多管旋流器。生产中,通常采用9—12级,多管旋流器分C型、TM型和RC型,国产有72型和50型的,均属于C型系列。

9.麸质浓缩分离机

一般都用碟片式喷嘴型分离机。

10.麸质回收

小型厂可用板框压滤机,大型厂一般都用转鼓式真空吸滤机,也有用沉降离心机的。

11.淀粉干燥

一般都用气流干燥。过去老厂都用正压二级气流干燥,目前先进的干燥方法都用一级负压气流干燥。对1万吨淀粉厂而言,一级负压干燥比正压二级干

燥可节省1台55kW风机,尾气中粉尘和包装间粉尘大为减少,尾气损失和操作环境大为改善。

12.淀粉脱水

一般用卧式刮刀离心机。

13.管束式干燥机

湿纤维、胚芽饼和浓缩玉米浆混合后一般采用管束式干燥机干燥。

麸质回收后有用气流干燥的。一般大中型厂均用管束式干燥机干燥后作为蛋白粉出厂。

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与企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有较大关系。国内生产每吨淀粉的先进指标如下:商品玉米量1.56吨,耗电量210千瓦小时,净化玉米量1.51吨,硫磺量3—4公斤,耗水量2-3吨

3

云宏电石生产工艺管理办法

盐津云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电石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审批: 年月日

1、……………………………………………………总则 1.1.……………………………………………………目的 1.2.……………………………………………………制定依据 1.3.……………………………………………………修订 1.4.……………………………………………………编制、审核、审批 1.5.……………………………………………………实施 2、……………………………………………………工艺流程图 3、……………………………………………………工艺流程及控制指标3.1. ……………………………………………………原料入厂 3.2. ……………………………………………………原料加工及一次储存3.3. ……………………………………………………原料输送及二次储存3. 4. ……………………………………………………自动配料 3.5. ……………………………………………………自动加料 3.6. ……………………………………………………出炉操作 3.7. ……………………………………………………产品入库冷却 3.8. ……………………………………………………破碎包装 3.9. ……………………………………………………炉气处理 3.10. …………………………………………………给排水 3.11. …………………………………………………产品质量 3.12. …………………………………………………电极糊 4、……………………………………………………相关文件

1.1.目的 为规范工艺流程管理,稳定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保持产品核心竞争力,并使产品各项消耗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实践经验,制定本管理办法。 1.2.制定依据 《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修订版》 《GB10665-2004碳化钙(电石)》 《HGA034-83电石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电石生产工艺学(熊漠远编著)》 《国家水质标准》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和设备供应商签订的《技术协议》等相关文件 1.3.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与电石生产有关的所有部门,对各岗位操作具有指导、总领作用。 1.4.修订 在本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若不符合现场要求、或工艺(工艺创新或引进新技术等)、行业政策等发生改变,均应由技术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落实本制度的修订工作,以切合公司实际状态,指导生产的正常开展。 1.5.编制、审核、审批

化工工艺管理制度

化工工艺管理制度 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畴 本制度规定了化工工艺治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适用于全厂化工生产活动中治理事项的治理。 二、化工工艺治理内容及要求 (一)化工操作人员对工艺文件(岗位操作法、岗位责任制等)熟练程度,要求达到工艺操作标准要求。 (二)化工操作人员对现场工艺流程熟练,要求达到工艺操作标准。 (三)化工操作人员对<<化工通用治理标准>>执行情形,要求符合标准。 (四)工艺记录报表、交接班记录填写情形是否按时、准确、整齐,保管妥善,符合原始记录治理标准。 (五)巡回检查制执行情形要求符合化工操作通用治理标准。 (六)工艺治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 (七)工艺指标、定额消耗情形要求符合标准。 (八)工艺事故处理情形要求符合工艺事故治理标准。 (九)工艺台帐要求健全、完整。 (十)化工岗位清洁文明要求达到标准。 (十一)各单位化工工艺纪律执行情形要求直截了当与单位效益挂钩,执行经济责任制标准。 (十二)生产技术部负责每月五日前将上月化工工艺纪律执行情形考核 结果汇总上报。 三、化工工艺纪律检查方式及要求 (一)对化工艺纪律执行情形采取巡回检查。不定期抽查和定期全面检查三种方式。 (二)巡回检查由各化工车间主管生产工艺的副主任负责进行.每周至少一次,负责本车间范畴内所有化工岗位的检查,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操作者有权禁止或停止其操作。

(三)不定期抽查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进行,每月最少四次。检查范畴包括本单位所有化工岗位。对不符合本标准的操作人员有权停止其操作。 (四)定期全面检查由厂组织联合检查组负责进行,每季度一次。范畴包括所有化工岗位。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操作人员有权停止其操作,并责令其所在单位进行批判教育。 (五)当班生产调度、生产班组长必须按点定时检查,生产调度随时抽查。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者应及时纠正或停止其操作。 (六)每次检查必须有检查纪录,作为执行经济责任制考核的依据。 开停车治理制度 为了加大开停车的打算性和严肃性,有效地增加生产时刻,提升开车效率,使全系统生产处于受控状态,做到清理和检修工作安全、及时、高效、完全,使各装置长周期、满负荷、连续、稳固运行,特制定复肥厂开停车治理制度。 一、复肥厂生产系统分为硫酸、磷酸过滤、浓缩、磷铵、一铵五个主统和氟钠、供电、供水、供汽(气)等辅助系统,除氟钠由磷酸车间按照每月的生产作业打算自主组织生产外,其它主辅系统的开停车,均纳入本制度之列。 二、打算开停车的治理制度 (一)辅助系统的开停车由调度室统一和谐和指挥,而主系统的开停车必须严格履行申请、审批程序。 (二)停车时刻在1小时之内,由当班班长电话报告调度室,并经当班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产 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职责 3.1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 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内容 4.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1)各相关责任人员根据生产需要,确认供给合格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资源,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2020年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是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产品生产过程必须的标准性作业指导书。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艺装置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生产技术部主管、总经理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技术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工艺配方单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公司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9、工艺管理考核

9.1为了使工艺管理能够有效运行,不流于形式,对违犯工艺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将根据如下规定进行处罚。 9.1.1对于违犯工艺管理规定,不按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导致工艺控制指标超标的,检查发现后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按每一超标指标30-50元的标准,对第一责任人、当班长进行处罚。9.1.2因上一工序原因导致本工序控制指标不合格,并能够及时进行查找原因并调整的不作处罚,否则,则依9.1.1条款进行处罚。 9.1.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指标如出现超标现象,通报批评并一次性处罚100元。 9.1.4因工艺文件管理不善造成丢失的,丢失一本罚款100元,私自复印的罚款100元。 9.1.5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3-5次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并下岗培训一周,经培训后仍继续出现指标超标的,再加罚50元后,调离本岗位。 9.1.6因不按规定操作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系统降负荷、停车等严重后果的,依后果的严重程度、影响的大小以及发生经济损失数额多少等要素,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对第一责任人、当班班长、

工艺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组织职责 3.1 全厂工艺管理由厂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其他各部门、生产车间配合。 3.2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主任对本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3.3 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生产技术部、总工办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生产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各项等活动。 3.4 各生产车间在执行该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自车间的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各车间、装置的内部工艺管理程序。 4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1 公司各车间都必须编写完善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专业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4.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4.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4.4 生产技术部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5 工艺变更 5.1 工艺变更范围包括: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5.2 工艺变更程序 5.2.1 对于正常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变更,如不影响产品质量、运行安全、生产稳定的情况可由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变更,并将变更内容报总工办、生产技术部核实、备档;如对于影响产品质量、运行安全、生产稳定的,在生产技术部部工艺指标考核监控范围内的工艺变更必须上报公司总工办、生产技术部部审核,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2 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生产车间负责人(或技术员)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形式报生产技术部,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单。详见附录1。 5.2.3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4 工艺变更后,由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车间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电石生产工艺指标控制

生产工艺指标 电炉生产工艺指标 工艺控制指标. 产品产量:150T—235T 质量>305L/Kg(热样) 炉料配比:石灰:碳素=100:62±2 焦炭粒度:3—20mm 石灰粒度:5—35mm 石灰生过烧≤7% 焦炭水份<1% 电极压放1—16次/班 出炉次数6—8次/班 电极最大行程1200mm 电极工作长度1.6—1.8m 冷却水压力0.25—0.35Mpa 冷却水回水温度≤45℃ 炉压10—50pa 电极糊工艺控制指标:原料粒度:50-150mm≥90% 炉气净化生产工艺指标 工艺控制指标. 电石炉炉气压力 10-50Pa 炉气量最大4800NM3/h 炉气温度 450-600℃ 除尘器入口温度 220-260℃ 净气管温度 220-260℃ 氮气压力 0.40MPa 冷却水压力 0.40MPa 压缩空气压力 0.60MPa 一氧化碳爆炸区间(含5%氧时)上限75%下限12.5%氢气爆炸区间(含5%氧时)上限7.5%下限4.15%炉气爆炸区间(含5%氧时)上限75%下限11-12% 除尘器室正常压力 1500-2500Pa 除尘器室安全阀开启压力 0.4MPa 进净化系统的含尘量: <150g/NM3 出除尘器含尘量: <50mg/NM3 炉气泄漏率: <0.05% 烟尘堆积密度: 0.45t/m3 主要设备的操作指标及技术参数 除尘器入口温度 220-260℃

净气管温度 220-260℃ 除尘器室正常压力 1500-2500Pa 除尘器室安全阀开启压力 0.4MPa 原材料或其他材料的质量要求 在操作炉气净化到气混烧窑时,必须保持电石炉操作正常,进行氮气置换,检验合格后 方可进行炉气使用。 中间品或成品的质量指标控制范围及分析 一氧化碳爆炸区间(含5%氧时)上限75%下限12.5% 氢气爆炸区间(含5%氧时)上限7.5%下限4.15% 炉气爆炸区间(含5%氧时)上限75%下限11-12% 2.5 排放物及指标要求 一氧化碳排放标准0~62.5mg/m3 干燥工艺控制指标 生产工艺指标见表1。 表1 工艺制指标 名称工艺控制指标 碳材粒度>3MM大于95% 碳材水分<1℅ 固定碳含量≥82﹪ 主要设备的操作指标及技术参数。 主要设备操作指标。 主要设备操作指标见表2。 表2 主要设备操作指标 序号名称控制指标单位 1 炉堂温度600~1000 (℃) 2 配风后介质温度400~700 (℃) 3 尾气温度150~180 (℃) 4 显示配/引风风门位置0~100% (%) 5 鼓风机风门开度0~100% (%) 6 烘干机转速3~7.5 (R/min) 7 给料机频率0~50 (Hz) 8 炉膛压力-12~0 (Pa) 9 鼓风压力0~10 (Kpa) 石灰窑生产工艺指标 工艺控制指标. 料位:距料尺零位1米; 助燃风机流量:9000~11000m3/h,风压:14~15Kpa,风温30~50℃ 冷却风机流量:6000~7000 m3/h,风压:14~15Kpa,风温30~50℃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神华乌海能源西来峰煤化工公司甲醇厂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暂行) 1、目的 为了强化甲醇厂生产管理,严肃生产和工艺纪律,推进技术进步,优化生产过程,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装置运行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各车间要以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为目标,切实做好本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认真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甲醇厂内各车间的工艺技术管理控制。 3、岗位操作规程的管理 ①岗位操作规程由岗位所在车间组织编写,由车间技术负责人校核,经生产设备技术部审核,最后由总工程师(分管生产负责人)批准。 ②各岗位必须有操作规程,并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③每年对岗位操作规程的适用性进行一次评审,做好评审记录。 ④岗位操作规程的发放范围由各车间制定,做好发放记录,相关人员人手一册。 ⑤若采用了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应及时对原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修改,也可以编制补充操作规定。岗位操作规程的修改和补充,应由所在车间提出申请,经生产设备技术部审核,总工程师(分管生产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

4、岗位记录与工艺台帐的管理 ①岗位记录的内容主要有:岗位主要工艺指标执行情况、生产负荷的变化情况、主要设备的开停时间,停车原因、机电设备仪表运行情况,备车情况、设备检修和试车情况、跑冒滴漏情况、不正常生产和事故处理情况、领导的批示及岗位记录的名称、交接班者的签名等内容。 ②工艺台帐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分析化验台帐》、《工艺事故台帐》、《原材料消耗台帐》、《设备、管道、阀门、盲板设置台帐》、《技改技措台帐》、《生产技术经济查定台帐》、《催化剂台帐》、《原始开停车台帐》等。 ③各生产车间的工艺记录要真实、及时、规范,并每月2日按时间顺序整理交生产设备技术部存放;工艺台帐由车间保管存放,生产设备技术部定期检查,对记录、台帐超过保存期的按程序要求及时销毁处理,作好记录。 ④工艺台帐和记录要求: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无涂改、无超前和滞后现象;原始记录必须字体清楚,仿宋化;记录保持清洁、完整,并按要求及时装订。 ⑤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 5、工艺指标及工艺变更的管理 ①工艺指标的制定,应以设计工艺参数及岗位操作规程为依据。由生产设备技术部负责制定,总工程师(分管生产的负责人)批准,以生产技术文件下发。工艺指标与实际生产指标不符的,实践证明设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86608

。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础。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尤其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工序是产品、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制造现场的综合反映。工序状态的优劣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工序质量的稳定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特别是主导因素发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取决于工序质量的稳定提高,如果工序发生异常能迅速消除,保持工序的稳定,就能不断提高制造质量,实现制造质量控制的计划预定的目标值。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是必然的,如果生产的过程失控,将会带来重大损失,产品设计或工艺准备的质量缺陷,可以通过样机鉴定来发现并加以纠正。但是,在产品图样和工艺文件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仍然可能产出不合格品,甚至产生成批报废。从现场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强化生产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全面提高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手段、计量和检测手段、生产环境等六大因素的质量与水平,工序的过程就是这六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做好工序过程的控制,应采取如下措施: 1、明确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本途径。在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人、机、料、法、环、测,即构成工序能力的六大因素。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着决定全局

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培养谨慎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关键精度,严格检验制度,合理规定检验频次,严肃工艺纪律,检查和督促执行

(完整版)电石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电石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碳化钙(CaC2)俗称电石。工业品呈灰色、黄褐色或黑色,含碳化钙较高的呈紫色。其新创断面有光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呈灰色或灰白色。能导电,纯度愈高,导电性愈好。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加水分解成乙炔和氢氧化钙。与氮气作用生成氰氨化钙。 电石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是乙炔化工的重要原料。由电石制取的乙炔广泛应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 生产方法有氧热法和电热法。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通过电炉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的电炉中加热至2000℃左右,依下式反应生成电石:GaO+3C→CaC2+CO。熔化了的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则依电石炉的类型以不同方式排出:在开放炉中,一氧化碳在料面上燃烧,产生的火焰随同粉尘—起向外四散;在半密闭炉中,一氧化碳的一部分被安置于炉上的吸气罩抽出,剩余的部分仍在料面燃烧;在密闭炉中,全部一氧化碳被抽出。 (一)电石生产工艺过程 烧好的石灰经破碎、筛分后,送入石灰仓贮藏,待用。把符合电石生产需求的石灰和焦炭按规定的配比进行配料,用斗式提升机将炉料送至电炉炉顶料仓,经过料管向电炉内加料,炉料在电炉内经过电极电弧垫和炉料的电阻热反应生成电石。电石定时出炉,放至电石锅内,经冷却后,破碎成一定要求的粒度规格,得到成品电石。在电石炉中,电弧和电阻所产生的热把炉料加热至1900-2200℃,其总的化学反应式为: CaO+3C=CaC2+CO+10800千卡 (二)电石炉生产工艺 1、配料、上料和炉顶布料 合格的原料由原料加工车间经计量、配料后,由斗式提升机送入电炉车间料仓内,由炉顶布料设施、固定胶带输送机和环形布料机将料送入炉顶环形料仓。炉顶布料设施按需要把炉料布入料仓,由电炉加料管分批加入电炉内。 2、电炉 半封闭电石炉是由炉体、炉盖、电极把持器、电极压放和电极升降装置等组成,是生产电石的主体设备。电炉由变压器供电,炉料在电炉内经高温反应生成电石,并放出一氧化碳气体,生成的电石由出炉口排出,用烧穿器打开炉口,熔融电石流到冷却小车上的电石锅内。 电极的压放为油压控制,采用单层油缸抱紧提升电极锥形环油缸压紧导电鄂板,电极的正常升降由四楼三台卷扬机控制,电极的升降、压放、抱紧、下料控制全部在二楼操作室按电钮控制。

工艺管理制度流程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等内容。 3.4 各生产车间在执行该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自车间的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各车间、装置的内部工艺管理程序。 4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1 公司各车间都必须编写完善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专业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4.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4.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部,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单。详见附录1。 5.2.3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4 工艺变更后,由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车间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5.2.5 对重大工艺变更,由车间制定技术方案,交总工办、生产技术部进行审核,并由公司技术审定委员会(有各级工艺主管组成,必要时可外聘行业专家)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6 生产过程管理 6.1 总工办、生产技术部为不合格品的过程管理管理部门。 7.1 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7.2 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7.3 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经管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版房负责拼版。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3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3.4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性负责。 3.5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3.6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3.7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3.8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4.1 生产计划的制定 4.1.1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4.1.2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4.1.3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4.1.4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 4.1.5 《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4.2 试生产 4.2.1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4.2.2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事宜进行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生产人员方可单独进行设备操作。 4.2.3 生产人员应熟悉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知道其所涉

焦炭生产工艺与技术指标(一)

焦炭生产工艺与应用 焦炭广泛用于高炉炼铁、冲天炉熔铁、铁合金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等生产,作为还原剂、能源和供炭剂,也应用于电石生产、气化和合成化学等领域作为原料。据统计,世界焦炭产量的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冶金焦炭已经成为现代高炉炼铁技术的必备原料之一,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意义。我国是传统的焦炭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焦炭产量一直占世界焦炭产量的50%左右,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60%左右,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的统计,我国2007 年和2008年焦炭产量分别达到3.3 亿吨和3.27 亿吨,出口为1400 万吨和1213 万吨,焦炭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排名世界第一位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资源型产品。由烟煤、石油、沥青或者其他液体碳氢化合物为原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干馏得到的固体产物都可称之为广义的焦炭。本报告中所指焦炭相对上述范围较小,是指以烟煤为主要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通过室式焦炉中加热至950~1050℃干馏形成而得到的固体产物,特征通常表现为质地坚硬、多孔、呈银灰色并有不同粗细裂纹的炭质固体块状材料,其真相对密度为1.8~1.95,堆积密度为400~520kg/m3,肉眼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纵横裂纹。 根据原料煤的性质、干馏的条件不同,可以形成不同规格和质量的高温焦炭,其中用于高炉冶炼的称高炉焦,用于冲天炉熔铁的称铸造焦,用于铁合金生产的称铁合金用焦,还有非金属冶炼用焦(以上统称冶金焦),以及气化用焦、电石用焦等。 表1 焦炭的种类

一、炼焦煤 1.世界炼焦煤资源的分布 据统计,截止到2004 年底,全世界探明的煤炭总储量大约为4.3 万亿吨,其中前苏联、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世界前十名的主要产煤国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5%。其中,炼焦煤不到硬煤资源量的1/10,肥煤、焦煤和瘦煤约占炼焦煤总量的1/2,低硫、低灰的优质炼焦煤资源大约有600 亿吨。在世界炼焦煤资源中,约有1/2 分布在亚洲地区,1/4 分布在北美洲地区,其余1/4 则分散在世界其他地区。 2.中国炼焦煤资源的储量与分布 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仅次于美、俄,居于世界第三位,炼焦煤约占全部1 万多亿吨的“查明资源储量”中的26%,其中气煤(包括1/3 焦)占“查明资源储量”的12%,焦煤占6%,瘦煤、贫瘦煤和肥煤、气肥煤各占4%和3%。中国的炼焦煤资源以山西省为最多,“查明资源储量”达1000 多亿吨,占全国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的56%强,“查明资源储量”居于第二位、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开发等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中的工艺管理。 2组织职责 2.1全厂工艺管理由厂技术科管理,其他各部门配合,技术厂长主管。 2.2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工艺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2.3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技术科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QC等活动。 2.4技术科负责全厂工艺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核,对涉及生产技改工

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3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3.1本厂各工段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3.2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技术科审核,主管厂长批准实施。 3.3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技术科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3.4技术科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4工艺变更 4.1工艺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4.2工艺变更程序 4.2.1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技术负责人(工艺员或车间主任)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

生产质量管理、控制简介

生产质量管理、控制简介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企业成功的四个因素项目、机遇、环境和管理。但品质无论何时都是企业管理的焦点和生命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先决条件便是产品能被市场接受。在产品竞争的三大要素“品质、成本、交期”中品质排在首位;所以说一个企业要是没有品质,那便没有明天,可见品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我公司产品能在市场中被接受;除不断加大品质的控制力度及品管人员的配备外;对品质的控制不仅着重于进料、制程的检验;更着重于品质的改善与提升,体现全过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品质控制的关键在于以下八大点,我公司严格按照以下八点以及ISO9001的要求严格执行;保证产品质量。 1.高阶管理层的重视:我们应在任何情况下避免“出货第一,品质第二”的经 营概念。 2.明确品质控制的职责、权限:在公司品质部拥有独立的品质判断权力。对品 质的仲裁权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品质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产品的品质标准;(2)保持检验标准与品质标准的一致性;(3).采取纠正措施并追踪实施效果。 3.强调落实、执行:品质控制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人的执行程度。加强品质 执行者的品质意识与理念训练,有助于执行者对“品质控制”的理解和有效执行。 4.重视品质分析与总结:加强品质状况分析,总结有利于职能人员了解品质差 距原因,加强品质预防。 5.重视品质改善:品质改善是品质控制的目的。 6.品质改善循环及维护的执行。 7.开展质量评比活动:通过质量评比活动可以加强员工对品质的重视,推动品 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8.推行5S活动:推行5S活动可以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良好的工 作态度。 品质检验控制具体实施职责如下:

工艺管理制度范文

gz-scxb-15版本:a修改状态:0 XX年1月1日实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和健全工艺管理,加强生产责任制,严肃工艺纪律,以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工艺管理是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基本任务是:组织制定,执行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及其它以此为中心的各项规程,督促、检查以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为中心的各项技术规程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改造生产技术,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并参与组织技术措施的实施;组织工艺查定和对工艺路线、工艺流程的技术经济评审,通过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使各种规程制度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第三条:工艺管理工作要同挖潜,革新、改造,以及新技术应用相结合,必须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相结合;工艺管理还要与搞好环境保护,开展安全无事故活动相结合.第四条:工艺管理的日常工作:1、组织制订或修订产品或生产装置的工艺规程技术文件(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2、组织制订或修订各级工艺控制指标,操作指标,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3、对现有的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以及中间控制进行定期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4、制订原始记录,工艺控制台帐、组织工艺技术分析5、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6、组织和参加工艺查定工作。7、配合技术情报,技术档案部门,收集和整理 国内外有关工艺技术资料。8、开展技术交流和协助开展技术教育活动。9、参加新产品技术鉴定工作。l0、参加制订和修订技术改造计划和长远规划工作。第二章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第五条:凡正式生产的产品和装置均需制订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分析规程,均应该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批准,并给予受控编号后,方可贯彻执行.第六条:工艺规程是生产的法规,是各级生产指挥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据。工艺规程包括了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流程图,产品的质量,工艺和主要技经指标等基础资料。岗位操作法是按照工艺规程和生产实践经验组织编制的,是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基本依据。工艺规程内容:一.产品概述1.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2.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规格、包装贮运方式3.主要用途、使用方法须知二.原辅材料1.原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2.辅助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3.其它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三.生产工艺过程1.工艺沿革(包括装置能力、技术进步等内容)2.化工工艺路线及其技术依据3.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4.主要物料的平衡及流向5.工艺过程及流程图四.生产控制技术1.配方和配料(可列配方编号、配方另立)2.工艺控制点示意图3.各项工艺操作指标4.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5.中

电石生产工艺安全控制指导意见

电石生产工艺安全控制指导意见 编制说明 为规范、指导全省涉及电石工艺的安全控制改造工作,指导设计单位相应的安全控制设计工作,并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相关企业的安全控制改造工作提供参考,云南省安全监管局组织有关设计单位和专家,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等文件和有关标准规范,制订了《云南省电石生产工艺安全控制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由概述、电石生产工艺简介、电石生产工艺危险性、主要安全设计措施的内容、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及安全监控基本要求五部分组成。由于各单位的产品工艺及装置有差异、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指导意见时,应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分析工艺装置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施工和改造,并认真总结遇到的问题,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本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的编制由昆明阳光恒邦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承担,陈樑、余建川、赵立华、曹极飞、杨润光、罗海阳、

田海涌等有关专家参与编制工作。. 一、概述 电石生产是以石灰和炭素材料(焦炭、兰炭、石油焦、冶金焦、白煤等)为原料,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热和电阻热在高温下进行反应生成电石的过程,化学反应式:GaO+3C→CaC+CO。2开放型电石炉多为人工加料,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十一五”期间,已经被强制淘汰。以电石炉结构划分,目前运行的电石炉分为:内燃式和密闭式。内燃式电石炉是在电石炉上增加了炉盖、自动或半自动的加料系统和除尘器,使得电石生产过程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燃烧后的烟气,被置于炉上的吸气罩抽出,送至其他装置系统进行热能再利用。密闭电石炉中的电化学反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外部的空气不能进入反应电石炉内,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气体被抽出,经除尘、净化后送至其他装置作为化工原料或燃料使用。 二、电石生产工艺简介 电石生产主要包括原料系统、电石炉系统、电石冷破包装系统,以及尾气净化、尾气利用等工序组成。 (一)原料系统 原料系统工序包括:焦炭和生石灰经破碎、烘干、计量、配料后,由斗式提升机送入电炉车间料仓内,由炉顶布料设施、胶带输送机和环形布料机将料送入炉顶环形料仓,再由加料

质量控制工艺流程图.

时速25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双线箱梁工艺流程图

“▲”为重要工序 图1.6-1 箱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一、编制说明 为保证箱梁结构耐久性,满足时速25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用箱梁要求,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根据相关规范、标准,结合《工艺细则》、相关检验细则和现场实际生产工艺,制定本梁场质量控制要点。 二、特殊过程 特殊过程系指在作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工序,直接影响箱梁质量且事后无有效补救措施的相关工序,特殊过程要求生产过程中严禁违规操作。 特殊过程:混凝土作业,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 三、特殊过程控制 (一)混凝土作业 1.机械设备 混凝土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见表1-1: 表1-1 混凝土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

2.劳动组织 施工初期计划安排54人左右,正式生产后根据施工情况再考虑人员增减。每班指挥1人,安全员2人,输送泵操作手2人,布料机操作手2人,布料机下料软管牵拉4人,电工2人,附着式振动器控制2人(每侧1人),插入式振捣棒振捣20人,提浆整平机司机1人,辅助短距离倒运砼及收面10人,模板查看2人,试验6人。浇筑前对各作业层人员进行详细分工,明确职责。 3.设备、工艺参数和人员的认可 (1)各种设备必须具备合格证、运转正常记录、检修检测记录。2台混凝土搅拌站,每台搅拌站设计功率为120m3每小时,完全能确保一片梁体310.6m3在6小时内搅拌完毕。每片梁生产采用2台输送泵,每台输送泵工作效率是80m3每小时,能满足生产需要,其余2台备用。从搅拌站至制梁台座来回输送时间约为10分钟,6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能力能保证输送泵工作需要。2台装载机满足上料要求。(备用发电机2台300KW) (2)各种作业人员凭证上岗,配置工作人员名单列表,振捣工20人,能保证振捣充分。 (3)工艺参数验证—试验结果记录是否合格认证- 加强(含气量坍落度入模温度模板温度泌水率原材料配合比控制) 4、混凝土作业 4.1原材料选择及其控制 4.1.1水泥 采用广西东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验一次,检测项目:细度、凝结时间、安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 产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 职责 3.1 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 程,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 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 序。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 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 内容 4.1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4.1.1生产计划指令和准备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4.1.2资源供给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一、总则 1.1.加工工艺文件是工艺管理、生产管理和生产加工的主要依据,本公司的工艺 设计、生产加工必须按本管理制度执行。 1.2.要保证工艺先进合理,经济可行。文件的编制即要采用先进的工艺,又要从 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出发,做到先进、合理、经济和切实可行。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中医产品的作业标准、工艺技术支持等相关工艺工作。 三、职责 3.1.公司资料室负责分发和归档所有相关的工艺文件; 3.2.技术部负责编制所有批量产品有关的工艺类文件; 3.3.品质管理部负责所有工艺文件执行的监管; 3.4.生产部负责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 四、工艺文件的分类 工艺文件分生产用工艺文件和新产品设计工艺文件。 4.1.生产用工艺文件是指导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相互关联的作业文件,包括《工 艺流程图》、《加工工序卡》和《作业标准》、《产品关键部件及技术保证措 施》和生产过程中的夹具和工装的《使用说明》等。 4.2.新产品试制文件是用来指导试制新产品或试用新原材料所用的文件。特点是: 新产品完成后,根据研发所移交的新产品技术资料,形成临时版本的工艺文 件。产品进行小批,文件中所规定的参数需要实践证实,需在生产中继续摸 索,该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经有关人员商定不经审批直接在现 场签字修改,小批完成后正式批量生产,要将文件收回,重新形成正式文件 下发。 五、文件编制 5.1.产品在编制工艺文件前首先必须编制《工艺流程》,以确定该项产品从下料 到成品的主要加工过程。《工艺流程》须编制准确,必须体现产品在加工过 程中的各项工艺步骤。 5.2.工艺文件按机加、焊接和组装三大类分开编制,机加工艺文件应编制《加工 工序卡》,包括下料、机加工、折弯、表面处理、装配等工序,并编写相关 的《作业标准》;焊接工艺文件《加工工序卡》包括焊接零部件清单、焊接 顺序计划、焊接工艺规程及《焊接作业标准》;组装《加工工序卡》应详细、 准确制定组装的先后顺序、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并符合《组装作业标准》, 确保能有效地指导操作者进行生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