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1.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1.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1.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及练习题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一、作者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史学名著,主要记载当时各国策士们游说诸侯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战国策》又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著名的寓言“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等都出自《战国策》。

二、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斗争的经过,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

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坚定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三、艺术特色

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四、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同“措”

2.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

3.轻寡人也与:同“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二)一词多义

1.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动词,派遣

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

2.徒

免冠徒跣动词,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3.以

以大易小介词,用

以君为长者介词,把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

徒以有先生也连词,因为

4.若

非若是也动词,像

若士必怒连词,如果

若为佣耕代词,你

5.是

非若是也代词,这样

安能辨我是雌雄表判断的动词,是

6.许

安陵君其许寡人动词,答应

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

(三)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四)古今异义

1.岂直五百里哉直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

2.休祲降于天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3.长跪而谢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

5.唐雎不辱使命使命古义:两个词,使,出使;命,任务;今义:重大的责任(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2.省略句

挺剑而起

3.倒装句

受地于先王

五、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列举了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挺剑而起”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2.阅读全文,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

安陵君:知人善任(善于辞令)

秦王:恃强凌弱(色厉内荏、骄横狂暴、阴险狡诈)

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献身)

3.秦国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出使秦国一事。“长跪而谢之”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4.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填人名)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二)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以.大易小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B.受地于.先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C.虽.千里不敢易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轻寡人与.我孰与.徐公美

解析:A介词,用/介词,把;B介词,从/介词,向;C均为表假设,即使;D语气词,表疑问/介词,跟......相比。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记叙了唐雎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的过程,最终使秦王折服,唐雎完成使命。

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个委婉的反诘句,也表示了唐雎对秦王强烈的轻蔑。

C.文章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其作用是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作者充分运用对比艺术手法来烘托气氛,成功地刻画出唐雎不畏强暴的鲜明个性。

解析:“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错误,应该是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解析:A语气词,还是/代词,他的;B出使/派;C均为帽子;D在/比

4.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解析:例句和C项中的“之”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B中的“之”均为代词;D 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的“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壮士不死即已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存者且偷生

解析:例句中“且”意思为况且。A将近;C并且;D暂且。

6.下面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B.第三段中的人物对话写出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C.第四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D.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解析:A项“最高潮”错误。

(三)简答题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的。他已消灭了韩国、魏国,对于小小的安陵,企图不费一兵一卒,以“换”为名,达到强取豪夺的目的,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

2.从文章看,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的“士之怒”是怎样体现的?

语言上:针锋相对,威慑秦王;行动上:拔剑而起,以死相拼。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语言(或“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识的人,设置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5.结合文章第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实际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请简要分析。

秦王易地并非真心,意在吞并:①秦王“使人谓”,并以“寡人”自称(只有对下,诸侯才可以自称寡人),可见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②“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的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③“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6.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写出这句话的“潜台词”。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不堪设想。

7.结合文章内容,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语言(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8.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地斗争。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人。

9.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10.文中描写秦王从“怫然怒”到“色挠”的脸色变化有何作用?

反衬作用。(或:侧面表现唐雎不畏强暴、正义凛然的形象。)

11.唐雎如同晏子、张仪、蔺相如一样,极善外交辞令,试举例分析唐雎的语言技巧。(有理有据的说出一点即可)

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言辞委婉,言之有节,分析扣住“宁守弗易”即可;针锋相对,言之

有据,分析扣住第三段秦王与唐雎一问一答即可;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分析扣住“与臣而将四矣”和“挺剑而起”即可。

12.请写出你知道的古诗文中能够表现唐雎英雄气概的句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很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蔺相如完璧归赵。

烛之武退秦师

晏子使楚,令楚王自取其辱。

(四)对比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C与臣/而将四矣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解析:B(“面刺寡人”的“刺”意思为“指责”)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

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解析:A 甲文未体现不畏强权。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2)公将鼓之击鼓

(3)虽千里不敢易也交换

(4)今日是也这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解析:A项,前一个“也”表示疑问语气,后一个“也”表示判断语气;B项,两个“者”都是“……的人”的意思;C项,前一个“安”是“养”的意思,后一个“安”是“怎么,哪里”的意思;D 项,前一个“于”是“从”的意思,后一个“于”是“在”的意思。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此庸夫/之怒也

B.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 臣未/尝闻也

D. 下视/其辙

解析:A项,正确停顿应该是“此/庸夫之怒也”;C项,正确停顿应该是“臣/未尝闻也”;D项,正确停顿应该是“下/视其辙”。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

D.于土墙凹凸处生于淮北则为枳

解析:A选项中“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中的“之”是作结构助词,译为“的”,“吾欲辱之”中的“之”是作代词,代“他”;B选项中“挺剑而起”中的“而”,连词表修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中的“而”,连词表示转折。C选项中“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吾欲辱之,何以也?”中的“以”是“用”的意思。只有D选项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4.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雎“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请从乙文中找出所对应的语句进行回答。

行是“秦王怫然怒”;言是秦王说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唐雎靠他的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不畏强暴,有胆有识和凛然正气;而晏子则主要靠他的聪明机智,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其高超的口才及应变能力。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11[郎中]

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道歉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介词,从、由

(3)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4)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完结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4.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使毕使于前。

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5.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B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乙文翻译: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拼音解释

2019春语文九年级下册各课生词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隧洞[suì dòng] 蜗行[wō xíng]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滩yū tān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船[bóchuán]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带动的船,用于运输货物;有时亦载客,通常由拖轮拖带。簇新[cù xīn]极新;全新 笑涡[xiào wō] 喷薄[pēn bó] 1.汹涌激荡 2.强烈散发、迸发 3.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4.雨雪纷飞 伤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2、梅岭三章 阎罗[yán luó] 1.地狱之王。梵语Yamarāja音译阎魔罗阇的简称。义译为平等王,或译为缚,即缚罪人之义 2.旧时比喻刚正、不畏权势的执法官3.比喻极凶恶的人。 捷报[jié bào]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xuè yǔ xīng fēng]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qǔ yì chéng rén]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3、短诗五首 漫漫màn màn 1.广远无际2.长;久3.昏愦糊涂。装饰[zhuāng shì] 1.指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化妆打扮2.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 舵手[duò shǒu] 1.操舵驾驶船的人2.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人。 4、海燕 苍茫[cāng máng]空旷辽远 高傲[gāo ào] 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2.装出一副优越的样子 海鸥[hǎi ōu]海上常见的一种海鸟。性喜群飞,羽毛多黑白相间,以鱼螺、昆虫或谷物、植物嫩叶等为食。 飞窜[fēi cuàn] 飞逐。 蠢笨[chǔn bèn]笨拙;不灵便的。熄灭[xī miè] 1. 指物体不再燃烧。在这一代年轻人中进取心的火花决没有熄灭。2. 灯火灭了。过了一会儿,门厅的灯光熄灭了 5.孔乙己 荤菜[hūn cài]有肉的菜;有辛味的蔬菜。 侍候shì hòu 伺候;服侍。 绰号[chuò hào] 外号;诨号。 伤疤[shāng bā]由于新的结缔组织取代了受伤的组织而在皮肤上或内部器官中留下的伤痕。比喻曾经受到的创痛和挫折。 笔砚[bǐ yàn]笔和砚。泛指文具。 惋惜[wǎn xī]表示同情、可惜。 夹袄jiá ǎo 1.双层的上衣。 2.裌襖:夹上衣。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 形容散乱不齐。 唠唠叨叨láo lao dāo dāo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 1.认为不值得分辩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鲁迅《孔乙己》 羼chàn水 间jiàn或 唠唠叨叨: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6、变色龙 贱jiàn 1. 价钱低,与“贵”相对:~卖。~价。 2. 旧时指地位卑下:~民。贫~。卑~。微~。 3. 谦辞,旧称与自己有关的:~姓。~躯。~内(妻子)。 4. 骂人的话:~人。 5. 指撒娇或不尊重、不知好歹:这孩子又和妈~。犯~。 6. 轻视:“常人贵远~近,向声背实”。 拧nǐng起眉头 [ nǐng ] 1.扭转,控制住东西的一部分而绞转:~螺丝钉。 2.相反,不顺:别让他俩闹~了。 [ níng ] 1.握住物体的两端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手巾。 2.用两个手指扭住皮肉使劲转动:~他一下。 [ nìng ] 倔强,别扭,不驯服:~脾气。犯~。 筛子[shāi zi]用竹条、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可以把细碎的东西漏下去,较粗的成块的留在上面,以达到分选的目的。 坎肩kǎn jiān 不带袖子的上衣。古时也称半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挖空训练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 惠.(),以.()大易小,甚善 ..(),受地 ..();虽然 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 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秦 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 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 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 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

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曰:“先生坐!何..(),长跪而谢之 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徒以 ..()有先生也。” 参考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 安陵,安陵君其.(一定)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 (施以恩惠),以.(用)大易小,甚善 ..(即使这样), ..(特别好);虽然 受地于先王(句式:状语后置句,于先王受地),愿终.(始终)守之, 弗敢易 ...(不敢交换)!”秦王不说.(同“悦”,高兴)。安陵君因.(于 是)使唐雎使于.(引出动作的对象)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 ..(为什么)?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因为)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在意)也。今吾以.(凭借)十倍之地, 请广.(扩充)于君,而.(但是)君逆.(违背)寡人者,轻.(看不起)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像)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 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哪里只是)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愤怒的样子)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回答)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 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平民)之怒乎?”秦王 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摘下帽子,光着脚),以.(用)头抢. (碰,撞)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有胆识有才能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导读: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

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注释 1.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使:派遣,派出。 4.谓...曰:对...说。 5.欲:想。 6.以:用,用作介词。 7.之:的。 8.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河南鄢(y 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词重点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中考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唐雎不辱使命字词解释

唐雎不辱使命字词解释 1.辱:辱没、辜负。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使:派遣。 4.谓:对...说。 5.曰:说。 6.欲:想。 7.欲以五百里之地:以:介词,用。 8.五百里之地:之:的。 9.易:交换.10.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11.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12.许:答应。13.加惠:给予恩惠。14.以大易小:以:用,拿。15.虽然:即使这样。16虽:即使。17然:这样,如此。18.受地于先王:于:从。19.弗:不。20说:通“悦”高兴,愉快。21.因:于是。22使:派。23于:到。24使:出使。25.且:况且。26.亡:使……灭亡。27.秦灭韩亡魏: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28.而君以五十里之地:而:但。表转折的连词。29而君以五十里之地:以:凭借。30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者:……的原因。31.以君为长者:以:把。32为:当作。33.以……为:把……当作。34以君为长者:者:……的人。35。故:所以。36.错:通“措”,放置。37错意:置意。3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注意。39.我以十倍之地:之:的。40.广:扩充。41.请广于君:于:让,使。42.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43.逆:违背。44.轻:轻视,看不起。45.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6.非:不是。47若:像。48是:这样,指秦王说的话。49.非若是也:不是像(您)说的这样。50.而守之:而:表顺承的连词。51守:守护。52.而守之:之:它,代指安陵的国土。53.虽:即使。54.岂:难道,怎么。55直:只,仅仅。56岂直:何况,只是(难道只是)。57.怫(fú)然:盛怒的样子。58怫:盛怒。59然:……的样子。60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61尝:曾经。62怒:发怒。6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这是秦王暗示唐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不堪设想。64伏:使……伏(倒下)。65流:使……流。66.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67徒:光着。68徒跣(xiǎn):光着脚。69抢(qiāng):撞。70耳:罢了。71.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72.庸夫:平庸无能的人。73庸夫:夫:……的人。74.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75夫:发音词。76专诸之刺王僚也: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77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78.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79.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80.仓:通“苍”,苍青色。81仓鹰击于殿上:于:介词,在。82休:吉祥。83祲:不祥。84休祲:吉凶的征兆。85怒:愤怒。86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87.与臣而将(jiāng)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88.若:如果。89.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90挺剑:拔剑出鞘。91.而起: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92.是:这样,代词。93挠:屈服。 94.秦王色挠:秦王(吓得)变了脸色。95谢:道歉。96.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97长跪而谢之:之:代词,代指唐雎98.谕:明白,懂得。99徒:只,只是。100以:因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公开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材教法分析】: (一)、《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在某些语句的理解上有点难度,但是人物描写非常传神,性格鲜明,正义凛然,气势磅礴,是一篇训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好材料。相信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如能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信能较好地掌握课文。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互相探究的学习方法,从整体文意的把握上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用反复朗读和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 (二)、文章塑造的唐雎这一人物形象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敢于与专制暴君抗争,充满了不屈精神与正义之气,并且说话技巧十分高明。可以用提问探究、双向互动的方法探讨唐雎说话的技巧和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实现学习文言文古为今用的教学目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整体把握课文思路,理清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演能力。 3.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领悟言辞的巧妙美。 4.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法指导: 1.在诵读中把握重点字词,在翻译、探究中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在理清叙事脉络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 3.反复诵读,了解通过个性化对话和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 2、学习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难点:1、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 2、唐雎说话的技巧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另一个侠士的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毫不畏惧地同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当作……) 5.以头抢地耳(用)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4.与臣而将四矣(表顺承)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连词,即使)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 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完整word)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整理

九年级下册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隧suì洞蜗wō行淤滩yū tān驳bó船簇cù新 笑涡wō喷薄bó伤痕累累 lěi lěi 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2、阎罗捷jié报血xuè雨腥风取义成仁 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3、短诗五首 漫漫màn màn 装饰shì舵duò手埋没mái mò 4、海燕 苍茫高傲海鸥飞窜cuàn 蠢笨翡翠fěi cuì熄灭 5.孔乙己 荤hūn菜侍候shì hòu 绰号伤疤bā笔砚yàn 惋wǎn惜 夹袄jiá ǎo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 唠唠叨叨láo lao dāo dāo 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 羼chàn水间jiàn或 唠唠叨叨: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6、变色龙 贱jiàn 拧nǐng起眉头筛shāi子坎肩kǎn jiān 旗帜zhì 荒唐táng 洋溢yì温情惦diàn记恐吓hè径jìng自 无精打采无缘无故异想天开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7、溜索 腮坠zhuì呕ǒu跺duò盘桓pán huán 涓涓juān juān

探视俯身扭绞顷qǐng 刻寻思xún si 拳打脚踢千钧jūn之力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 锱铢zī zhū 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 千钧之力: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8、蒲柳人家 鞍抡烙烟囱cōng 招架驾驭jià yù 熏陶xūn táo 隐匿nì憋闷biē men 掂量diān liang 礼聘lǐ pìn 一气呵hē成不知好歹妙手回春 两肋lèi插刀如坐针毡天伦之乐望眼欲穿腌臜ā za 捯dáo 气到了liǎo儿荣膺yīng 檎qín 捎shào马子 一气呵成:比喻做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不知好歹: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两肋插刀: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13、短文两篇 怡yí情练达枝节统筹藻饰zǎo shì狡黠jiǎo xiá 劫难jié nàn 涉猎聪颖yǐng 滞碍zhìài 要诀jué 劝诫jiè高谈阔论味同嚼jiáo 蜡诸如此类吹毛求疵 cī狂妄自大开卷juàn有益寻章摘句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限于文字的推求。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诸如此类:指像这类有不少,也表示其他以此类推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秭归县实验中学李作翠 一、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精彩的对话描写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个性化的语言,传神的细节,让唐雎的形象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它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品读中受到“士”的精神的激励和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寻“士”文化的窗口。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的关键时期,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模糊了自己的责任和 使命。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对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品味,加强 学生的人文修养,是非常难得的教科书。学生循迹人物的语言,能从中领悟民族文化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情感方 式、价值观念,让他们学着以一个英雄的姿态完成生活赋予他 们的各项使命。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 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

物形象。 3、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学生的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其中,理解人物对话、品读是“士”的精神是重点,品味对话艺术,读出“士”的形象是难点。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品读法、表演朗读法让学生入情入境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说出自己的真切感受,达成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四、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导入激趣 通过对题目中“使命”一词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唐雎此次出使所肩负的责任的兴趣,进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 兴趣,也没离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谓一箭双雕。) (二)读懂文章、理解故事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之后教师检查学生字音、断句等基础知识,然后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听读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设计意图:夯实文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 2、秦王以大易小是天大的好事,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呢?教师抛出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品读人物语言,识破秦王的骗局。明确唐雎此次出使关乎国家存亡,责任重大。 3、那么唐雎完成了使命吗?请同学们用文中的句子做依据回答,引入对文章最后一段的学习和理解。初步感受唐雎的力量。 4、那么,面对强大秦王,唐雎如何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的呢?自然引入对唐雎与秦王斗争过程的品读。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士”的力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潜伏蜗行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脖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以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

初中文言文整理(唐雎不辱使命)加点字、翻译、问答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易安陵:交换 2、其许寡人:答应 3、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4、不听寡人:听从 5、不错意:置意,错:通“措”,置、放 6、请广于君:扩充 7、逆寡人:违背8、轻寡人:轻视 9、岂直五百里:只,仅仅10、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11、免冠徒跣:光着脚12、以头抢地:撞 13、仓鹰:通“苍”,青色14、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15、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16、秦王色挠:屈服 17、长跪而谢之:道歉18、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去。 4、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啊?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那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6、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7、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背诵课文及译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背诵课文及译文汇总 1、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 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 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本内容 2.学习对比,衬托,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一.文本探究 自主学习:快速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3.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什么? 合作探究: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下列问题。 学习形式:先独立思考下面题目,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之后在班内展示。 1.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 3.秦王对唐雎说“秦灭韩亡魏”之事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说这句话有何用意?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5.第四段写秦王的神情态度变化对刻画唐雎形象有什么作用? 二、人物赏析 1.找出表现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后的不同态度的句子,唐雎的表现的句子,从中你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2.本文是如何刻画人物(唐雎、秦王)形象的?(在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用的手法。)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不辱使命的故事吗?请说出其名字及主要事迹。 2.从唐雎说话的技巧(言之有据,言之有节,言之有力)中,你有什么感悟与启发? 四.达标检测 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让我们一起进入达标检测阶段,看看学习的效果如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9 ~11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B.请广于君广:扩充 C.谓唐雎曰谓:对……说;告诉。D.长跪而谢之谢:感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徒以有先生也 C.天使之怒,伏尸百万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揭穿秦王易地骗局,为后文设置悬念。 B.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易地的骗局,表现出其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C.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写唐雎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D.第四段是故事的结局,秦王“色挠”,唐雎取得了这场外交斗争的胜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唐雎不辱使命》以对话为主,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唐雎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故不错意也错意:置意,错,通“措”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C.天下缟素缟素:白色的丝织品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B.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部编版语文资源(bbbywzy) + 部编教育(bbjy121)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部编版语文资源(bbbywzy) + 部编教育(bbjy121)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全文详细翻译 导读:唐雎不辱使命 作者:刘向 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普通平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光芒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同我一起将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立起来。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明白了: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唐雎不辱使命》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刘向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整理编辑《战国策》,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今存《新序》 《说苑》《列女传》等书。 (2)《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 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 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 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展示了 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 历史的重要典籍。 2.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记叙唐雎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 秦国,与凶暴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 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的经过。用人物对话生动地 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 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 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 因。 3.写作特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中唐雎和秦王是对立而存在的,他俩之间生死不容、唇枪舌 剑的斗争,为作者充公分运用对比手法,提供 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点,对 比着来写这两个人物。 (2)衬托手法的运用。这突出地表现在用安陵君来衬托唐雎上。安陵君是作品的次要人 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他是君,唐雎是 臣,他的态度决定着唐雎的态度,他不失为明 君,但有了唐雎才称得上是锦上添花。“大王 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这种话只能出处安 陵君之口,他比唐雎软弱,更缺乏才干,大敌 当前,他有见识,会应对,却拿不出解决问题 的办法,找不到走出险地的途径。而唐雎出使 秦廷,面对秦王,一开口便胜安陵君一筹,” 否,非若是也“,不卑不亢。接下去则一句比 一句更有锋芒。他看透了秦王的色厉内荏,只 要掌握时机,就难一举而战胜之。但反过来说,没有安陵君的支持信任,唐雎纵然浑身胆识, 怕也难有用武之地。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愉快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 ③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 ④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⑤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2)古今异义 ①虽然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古义:即使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关联 词 ②非若是.也 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③休.祲降于天 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④虽千里不敢易.也 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⑤长跪而谢.之曰 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⑥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 ⑦徒.以有先生也 古义:只,仅仅今义:徒弟 ⑧大王加.惠 古义:给予今义:增加 ⑨以头抢.地 古义:撞今义:抢夺,抢占 (3)一词多义 ①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的意思为“派遣”;第二个“使”的意思为“出使”) 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②徒:亦免冠徒跣(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③夫: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④然: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 秦王怫然怒(……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⑤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