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骨骼是最常见的转移瘤发生部位之一(最常见的为肺和肝,骨骼排第三),患者常表现为多发转移灶,孤立的转移灶仅占患者的2%-3%。引起骨转移瘤的原发灶最常见部位分别为乳腺(约占女性骨转移瘤的70%)、前列腺(约占男性骨转移瘤的60%)、肺脏、肾脏、甲状腺、胃肠系统及生殖系统。

在常见的实质器官肿瘤中,肺脏和肾脏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时间早于乳腺和前列腺。约3%-4% 的骨转移瘤患者出现转移灶症状时仍不确定原发灶位于何处,这些患者最常见的原发灶为肺脏,其次为肾脏。导致少年儿童骨转移瘤的最常见的播散性肿瘤为神经母细胞瘤和白血病。长骨的骨干及干骺端、脊柱的椎体多发生骨转移瘤,其中骨转移瘤最常侵犯的骨骼分别为椎体(胸椎> 腰椎> 骶椎> 颈椎)、骨盆、肋骨、胸骨、股骨、肱骨近端和头骨。但骨转移瘤很少累及膝和肘关节远端骨骼,这些部位一旦受累,原发灶多位于肺脏或肾脏,转移途径包括血运转移(最常见)和或淋巴道转移。

临床特点:

疼痛是大多数骨转移瘤最常见的症状(约占67%),通常是持续性或者隐匿性的,夜间常可加重。当转移瘤侵犯骨皮质并侵袭软组织时则会出现软组织肿胀,骨骼遭受严重的骨皮质破坏时则会出现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瘤侵犯脊柱时常为多发病灶,除了原发灶相症状外还可出现腰痛、椎体压缩骨折、脊柱不稳定、脊柱畸形甚至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等。老年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肌肉骨骼疼痛或者既往及近期诊断为远处原发肿瘤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时应高度怀疑骨转移瘤的可能。某些骨转移瘤可能会出现副肿瘤综合征,表现为感觉神经病变、内分泌疾病等,高凝状态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高钙血症是骨转移瘤患者中最常见的代谢异常,常与乳腺癌,肺癌和肾癌,骨髓瘤和淋巴瘤有关,低钙血症和肿瘤性骨软化症则很少发生。.

实验室检测:

碱性磷酸酶是检测骨转移瘤最敏感的指标,也可用于评估转移瘤的进展。尿中羟脯氨酸增加表明与骨转移瘤导致的骨破坏相关的骨转换增加。同时非特异性的成骨细胞活跃标志物(骨钙素和前胶原1 羧基末端肽)及破骨细胞活跃的标志物(脱氧吡啶酚和吡啶类交联的羧基末端肽)也会增加。骨转移瘤特异性检测包括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尿血液分析(肾细胞癌或膀胱癌)、血清和尿蛋白电泳(多发骨髓瘤)、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穿刺(淋巴瘤和白血病)。其他检测如肝酶谱、甲状腺功能检测、血液尿素氮/ 肌酐以及乳房X 光检查可能对某些特殊骨转移瘤的诊断有帮助。贫血及肾功能改变时仍不具有特应性,但应考虑到多发骨髓瘤的可能性。

影像学特点:

如果怀疑骨转移瘤的存在,首先必须行整块骨的前后位及侧位X 线片检查,至少30%-40% 骨转移瘤患者的X 线片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骨质破坏,根据肿瘤组织组成的不同,病变部位出现溶骨性改变、硬化或者混合样改变。长骨转移瘤X 线可出现钙沉积、浸润性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导致病灶边缘不整,通常情况下表现为病变皮质出现透亮区(如鲨鱼咬

过)。与原发骨肿瘤相比,骨转移瘤的骨质膨胀、骨膜反应、肿瘤骨形成以及软组织肿块较少见。肾癌和甲状腺癌骨转移可能在远处骨质会出现一个大的膨胀性转移性病灶(“井喷”样转移)。

老年患者遭受轻微暴力便出现骨折,同时影像学检查发现骨折处存在骨质破坏的透亮区时应高度怀疑骨转移瘤的存在。脊柱转移瘤通常首先累及椎体与椎弓根的交界处,椎间隙的高度一般可以保留,继续进展时可出现椎体塌陷或者后凸畸形。

脊柱前后位X 线片显示椎弓根消失是脊柱骨转移瘤的特征性表现(眨眼征)。MR 可以评估普通X 线无法显示的其他损伤,比如骨髓病变情况,软组织肿块性质,肿瘤与正常组织分界情况等,但这些标志性的特点以及转移瘤明显的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对于脊柱转移瘤来说,MR 是评估脊髓受压的理想检查方法。CT 尤其是高分辨率CT 在判断骨皮质是否中断及预测病理性骨折方面具有优势。核素扫描可用于检测X 线不能发现的转移瘤病灶,但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发现多发转移灶。全身磁共振成像和PET / CT 检查是检测亚临床骨转移瘤和评估化疗的效果的重要方法。穿刺活检的适用于初次怀疑骨转移瘤的患者(尤其是病变临近组织或器官存在肿瘤的情况)或者既往无孤立性骨病的患者。

鉴别诊断:

需要与多发性骨病相鉴别的骨转移瘤包括:原发性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郎格罕细胞增生症、骨髓炎以及儿童白血病和神经母细胞瘤等。虽然临床体检有助于诊断,穿刺活检对于诊断来说仍必不可少,此外穿刺活检样本最好进行组织培养。

治疗:

对于骨转移瘤的不同的治疗方案存在较多的争论,不同治疗方案的适应证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总体来说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疼痛,预防或治疗病理性骨折,提高功能,但不包括治愈骨转移瘤。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应证为小的局限的无症状的转移瘤病灶或者合并症较多的不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方案包括支具保护,镇痛及放疗以缓解局部疼痛并延缓肿瘤生长。

放疗、激素疗法、免疫疗法、全身放疗及靶向治疗可控制局部原发灶和远处转移灶的病变,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较少远处转移灶的骨相关并发症并预防骨转移,激素可缓解脊髓受压症状。

四肢骨及中轴骨转移瘤的手术治疗:

大部分的骨转移瘤患者可接受非手术治疗,通常可引起较多并发症并需要手术治疗的骨转移瘤包括骨盆、股骨、肱骨转移瘤,其中股骨转移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病理性骨折,约50% 的病理性骨折发生于股骨颈。手术治疗可缓解疼痛并能有效预防及治疗病理性骨折(长骨的病理性骨折风险可通过Mirels 评分进行评估,Mirels 评分包括病变部位及大小,病变类型为成骨还是溶骨,是否具有疼痛等症状)。

决定是否手术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预期寿命至少1-3 个月,患者的功能状态,病变范围及组织学性质。对于大关节周围溶骨性骨转移瘤可采取肿物广泛切除+ 关节假体功能重建,这一手术方案同样适用于对全身放化疗不敏感的骨转移瘤(肾细胞癌、的黑色素瘤和甲状腺癌等)患者。对于长骨转移瘤,跨越整个长骨纵轴的髓内钉疗效明显优于钢板及其他内固定系统。乳腺或前列腺骨转移瘤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时骨愈合的几率明显高于肺癌骨转移患者,可能与前者生存率较高有关。病变部位切除后的骨缺损可通过内固定系统结合骨水泥

进行修复。对于含血管丰富的骨转移瘤(肾癌、骨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术前栓塞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

骨转移瘤患者行截肢治疗的适应征较窄,只有当转移瘤累及手或足,呈现蕈伞型肿物,感染和顽固性疼痛时方可截肢。手术治疗中轴骨转移瘤时,脊柱病理性骨折的风险难以估计,需手术介入的适应症包括:疼痛、病理性骨折、畸形、脊柱不稳定、出现或者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以及对放化疗不敏感的转移瘤,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案较多但基本的手术原则包括:尽可能完整的切除肿物、脊髓或神经根减压、调整并维持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利用椎间融合器等进行椎间融合。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应用于因椎体转移瘤而出现骨折的患者,尤其是乳腺癌骨转移或者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预后及随访:

预后及生存率主要取决于其他因素,对于大部分常见的骨转移瘤来说患者存活时间平均为18.8 个月,其中前列腺和乳腺骨转移瘤生存时间最长,预后最佳;肾及甲状腺转移瘤生存时间及预后居中;肺癌骨转移最差。

图1 (A) 一老年女性患者的右股骨近端正侧位X 线片显示股骨近端外侧骨皮质出现透亮

区(箭头所示),患者主要症状为髋部疼痛。(B) MR 冠状面T1 加权像显示骨髓腔被异常组织替代(空箭头所示),骨皮质缺损(星号所示)及软组织肿块(C) 手术切除样本显示骨皮质破坏(箭头所示)及肿瘤浸髓腔。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恶性肿瘤骨转移该如何治疗

恶性肿瘤骨转移该如何治疗? 全网发布:2011-06-23 21:36?发表者:陈小兵?4378人已访问 骨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好发部位之一。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骨组织时,引起骨破坏和一系列的症状,最后导致病人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转移性骨肿瘤出现骨痛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肿瘤细胞介导的化学物质刺激或细胞浸润,蔓延至骨膜或者扩散至神经组织而致持续性骨痛。(2)肿瘤的机械性压迫引起骨组织变薄所致;大的转移灶,骨皮质张力增加,引起骨痛。(3)骨转移癌灶部位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可激活和致敏关节感觉,从而招致疼痛加剧。在骨转移的治疗上要有以下认识:①恶性肿瘤病人出现骨转移是常见的现象;②骨转移产生的疼痛需要立即治疗;③单纯骨转移的病人生存期要长于内脏转移的病人;④骨转移病人症状的出现,要比肺转移及肝转移早,症状亦较之严重。 治疗上强调综合治疗,下面五种手段联合运用,环环相扣,相得益彰: (一) 药物治疗 疼痛的药物治疗应采取个体化按时给药的原则。给药途径有口服、通过皮肤、直肠、持续的皮下、静脉内注射和髓内注射方式。可合并使用抗抑郁药、皮质类固醇和抗惊厥药加强止痛疗效。根据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可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及激素治疗,如对乳腺癌、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前列腺癌等所发生的骨转移,采用针对原发病灶治疗敏感的化疗方案,对骨转移灶也能起到治疗作用,而对激素类药物治疗有效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应用内分泌治疗对骨转移灶也会有一定的疗效。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等是破骨细胞的强力抑制剂,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及肿瘤细胞释放疼痛递质。孙辉等报道应用该类药物治疗骨转移瘤疼痛均达到80%以上的有效率。高钙血症会影响10%~40%的癌症患者。高钙血症的常见并发症状为厌食、恶心、呕吐和多尿、脱水以及便秘等。神志模糊也是常见的症状,可以发展到行动迟缓和昏迷。二膦酸盐治疗是抗高钙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够使70%~100%恶性高钙血症患者的血浆钙离子浓

骨肿瘤护理常规

骨肿瘤护理常规 一.概念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特别注意有无发生肿瘤的相关因素。 (2)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肿瘤治疗过程持续时间长,损害较大,常常造成身体外观的改变和遗留残疾,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尤其是恶性骨肿瘤,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一旦确诊,病人往往难以接受,对预后缺乏信心,出现焦虑、恐惧甚至轻生 (3)身体状况: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创口有无渗血、渗液。肢体远端血运是否正常,有无感觉和运动异常。各种引流是否有效,引流液是否正常。外固定位置是否正确。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改善。辅助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三.观察要点 (1)无痛的骨性肿块为主要症状,常发生于生长活跃的干骺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多见。当肿块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如肌腱、神经、血管等而影响功能,出现疼痛。 (2)干骺端骨隆起,软骨帽一般不显影,如发现软骨帽有不规则的钙化时,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四.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与突然发病或病情较长,忍受较重的痛苦有关。 2、疼痛:与 3、防止病理性骨折:与患肢过度用力或负重有关。 4、术后预防并发症: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必要时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减轻疼痛,防止骨折。 5、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6、加强随访:对容易复发或有疑恶变的良性骨肿瘤者,应注意随访,督促病人定期复诊检查。 五.护理目标 1.患者调整心态,顺应身体的改变。 2患者疼痛得到及时缓解。 3患者活动量增加。 六.护理措施 1耐心讲解良性肿瘤的特点,症状较少,预后良好,非致死性疾病,解除病人疑虑。 2 向病人解释疼痛是肿瘤浸润和压迫周围组织所引起,对于疼痛剧烈或经采取上述措施无效者,应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3 适当的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术后抬高患肢,预防肿胀。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避免负重,以防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脱位。恶性肿瘤者术后3周可进行患处远侧和近侧关节的活动;术后6周,进行重点关节的活动,加大活动范围。必要时辅助理疗、利用器械进行活动。 七健康指导 保持平稳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恶性肿瘤病人应坚持按计划接受

常见骨肿瘤病人的护理说课讲解

常见骨肿瘤病人的护 理

常见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1: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是 A.骨巨细胞瘤 B.骨瘤 C.内生软骨瘤 D.骨肉瘤 E.骨软骨瘤 2:良性骨肿瘤常表现为 A.生长慢,有症状 B.生长慢,无症状 C.生长慢,有疼痛 D.生长快,无症状 E.生长快,有症状 3:骨肉瘤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 A.骨膜下三角形新生骨(Codman三角) B.好发于骨骺生长活跃部位 C.出现蜂窝状骨吸收,夹有钙化斑块 D.多见于年轻人 E.早期肺转移 4:良性骨肿瘤的治疗措拖错误的 A.若肿瘤生长较快才切除 B.均需手术切除 C.肿瘤恶变应尽早切除 D.若肿瘤影响功能才切除 E若肿瘤明显增大才切除手术 5:刘某,女,21岁。2个月前出现有大腿下端肿痛,X线片见股骨下端有境界不清的骨质破坏区,骨膜增生及放射状阴影,两端可见骨膜三角,最可能的诊断是 A.骨髓炎 B.骨结核 C.骨软骨瘤 D.骨巨细胞瘤 E.骨肉瘤 6:钟某,男,27岁。左小腿肿痛3 个月先是间歇性,后加剧为连续性,夜间为甚。查体:患部肿胀发热、静脉怒张。可能是

A.急性骨髓炎 B.骨结核 C.蜂窝织炎 D.骨软骨炎 E.恶性骨肿瘤 7:颈椎病最严重的类型是 A.脊髓型 B.神经根型 C.椎动脉型 D.交感型 E.混合型 8:颈椎病发生的基本原因是 A.颈椎间盘退变 B.急性损伤 C.先天性因素 D.慢性损伤 E.年龄因素 9:临床症状多而客观体征少的颈椎病是 A.椎动脉型 B.脊髓型 C.神经根型 D.交感神经型

E.复合型 10.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常见的症状是 A.腰活动受限 B.腰僵硬 C.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D.双下肢发紫 E.大小便失禁 11.腰椎间盘突出症卧床期间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卧硬板床 B.起卧时给予协助 C.床上使用便盆 D.卧床时间需3周或至疼痛症状缓解 E,绝大部分时间卧床,大小便时带腰围下床 12.韦某,男,45岁,公司职员。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余,近2月来自觉双足踩棉花感。手部麻木,精细动作不稳。该病人可能是 A.神经根型颈椎病 B.脊髓型颈椎病 C.椎动脉型颈椎病 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E.复合型颈椎病 13.张某,男,30岁。腰腿痛5年余,站立位、过伸位或行走过久时疼痛加重,前屈位、蹲位及骑自行车时疼痛减轻或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脊髓型颈椎病 B.腰椎间盘突出症 C.腰椎管狭窄症 D.股骨头坏死 E.强直性脊柱炎

第一章骨转移性肿瘤

第一章骨转移性肿瘤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癌症是人类第二常见的死亡原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年新发癌症病例1,444,920人,死亡人数559,650。在国内,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国人第一杀手。西方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女性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国人中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女性则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诊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的数据显示,美国癌症患者死亡人数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平均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的15%、87%、95%和64%。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远处转移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肺和肝。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某器官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癌,少数为肉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肿瘤。尸检结果显示总体发病率为32.5%,90%以上的骨转移肿瘤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五种肿瘤类型。骨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5-40倍,因此骨肿瘤医生面临着艰巨的诊治任务。 临床特点 如果没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早期诊断骨转移癌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临床医生应当熟悉骨转移癌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生理学特点,随时警惕中老年骨科病人中的骨转移癌病例,缩短骨转移癌由怀疑到明确的时间。同时应认真鉴别除外肉瘤、骨髓瘤、淋巴瘤、老年性骨质疏松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疾患。 骨转移癌好发于中老年,40岁以上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原发灶常在骨转移癌被诊断以后查出,部分患者早年有肿瘤手术病史。有时原发肿瘤非常隐蔽,骨转移癌可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应用现代仪器仍无法发现原发肿瘤。 骨转移癌一般是由血行播散而来,多见于扁骨,因为成年后仍保留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能够提供肿瘤栓子生长的适当条件。脊柱、骨盆和长骨干骺端是好发部位。躯干骨多于四肢骨,下肢多于上肢,膝、肘以远各骨少见。骨转移癌常为多发,极少为单发。 骨转移的人群发病率非常高,但是仅一半左右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症状。常见临床表现包括: 疼痛(50%-90%) 病理性骨折(5%-40%) 高钙血症(10%-20%) 脊柱不稳和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10%) 骨髓抑制(<10%) 晚期出现精神不振、消瘦、乏力、贫血和低烧等恶液质表现 脊柱是转移癌发生率最高的部位,这其中存在特殊的转移机制:脊椎静脉系统位于硬脊膜和脊椎周围。本身无静脉瓣,它既与上下腔静脉有直接关系,又能独立成为系统,当胸腔腹腔压力增加时,就会出现血流缓慢、停滞或逆流,为通过的癌细胞制造停留和繁殖的机会。脊柱转移癌患者常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一旦发生脊髓和神经根压迫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骨盆和骶骨区域转移癌的发生率也很高,因周围毗邻重要器官,肿瘤可能导致很多并发症,此外,该区域手术难度和风险非常高,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四肢长骨转移癌症状隐匿,一旦出现病理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高钙血症是骨转移癌的致死原因之一,但在亚裔人群中相对少见。血钙增高的原因有:①病人极度衰弱,蛋白降低,血中游离钙增高。②骨折与肿瘤病灶可以释放钙离子。③长期

2014年骨肿瘤病人的护理考试试题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考试试题 一、B型题(子母单选)(共8小题,共8.0分) 第1题 A.日光放射现象B.葱皮样骨膜反应C.大量棉絮样肿瘤骨D.膨胀性皂泡样改变E.膨胀性磨砂样改变 骨巨细胞瘤的X线片改变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骨肉瘤的X线片改变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A.肿瘤转移B.肿瘤性质 C.肿瘤侵袭范围D.肿瘤大小 E.肿瘤处理原则 骨肿瘤病外科手术方案中的G表示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骨肿瘤病外科手术方案中的M表示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A.骨质破坏B.边缘不清、骨膜反应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 E.以上均不对 良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7题 A.骨髓瘤B.骨软骨瘤 C.骨肉瘤D.骨巨细胞瘤 E.髋关节结核 肿瘤属于GOTOM0者,以手术治疗为主的是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8题 肿瘤属于G2T1-2M0者,采用综合治疗的是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二、X型题(本大题12小题.每题1.0分,共12.0分。) 第1题 关于骨软骨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又称骨软骨性外生疣 B 多见于青少年 C 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附近,特别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肱骨上端 D 生长缓慢,但症状多明显 E X线摄片显示有正常骨组织的疣状肿物,界限清楚 【正确答案】:A,B,C,E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关于骨肿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男性酸性磷酸酶升高,提示骨肿瘤来自前列腺癌的转移 B 良性骨肿瘤手术切除后仍有复发的可能性 C 骨肉瘤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不足20% D 骨肉瘤细胞直接形成类骨样组织

骨肿瘤护理常规(5)

第一章骨外科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三节骨肿瘤 凡是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不论是原发生性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统称为骨肿瘤。骨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良性肿瘤中骨软骨瘤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中骨肉瘤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 (一)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二)机体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一)疼痛良性肿瘤多无压痛,恶性肿瘤开始为间歇性、此后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夜间痛,有压痛,几乎均有局部疼痛。 (二)肿块和肿胀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局部血运丰富且生长迅速。 (三)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 (四)病理性骨折多见于以溶骨性病变为主的骨肉瘤。 (五)其他晚期恶性肿瘤可呈现贫血、食欲减退、消瘦、体重下降、低热等全身症状,可经血和淋巴转移。 三、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碱性磷酸酶或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在骨肉瘤的诊断、疗效判定,判断转移及估计预后是有一定的作用。 (二)X线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具有特征性的X线征象-考德曼套袖状三角(Codman三角)。晚期可能有肿瘤浸润软组织的阴影,在部分病例见到病理性骨折。 (三) MRI和CT 判断骨肿瘤范围、性质和有无周围软组织浸润的有效手段。 (四)核索骨扫描早期发现和晚期鉴别有无转移病灶的常用方法。 (五)病理检查骨肿瘤最后确诊的唯一可靠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四、处理原则及治疗要点 骨肿瘤的治疗以外科分期为指导,手术以外科分期为界限和方法,尽量实现既切除肿瘤,又保全肢体。 (一) 化疗 (二) 手术治疗 1.良性肿瘤的治疗刮除植骨术和外生性骨肿瘤的切除。 2.恶性骨肿瘤治疗保肢治疗和截肢术。 (三) 放射治疗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一、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一)概述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鼻咽癌67%?75%,肺癌30%?40%,甲状腺癌60%,黑色素瘤14%?45%,肝癌13%?41%,肾癌20%?25%,结直肠癌1%?7%,胃癌13%,其他头颈癌25%。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骼所致的骨病发生率为70%?95%。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RANK/RANKL系统的平衡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破坏的主要发病机制。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骼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骨相关事件是指骨转移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12]。骨转移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恶性肿瘤骨转移虽然都是肿

瘤疾病晚期预后差,但是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仍然有积极意义。止痛药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骨转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因此,深入认识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综合治疗骨转移病变可减少骨转移并发症,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是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诊断 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憐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压迫或高钙血症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病变。对于某些高风险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等中、晚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把排除骨转移的临床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骨转移筛查及检査方法主要是依据影像学检查。 1.检查方法 (1)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 ECT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初筛诊断方法,但不作为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依据。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敏感性为62%?98%,假阴性率3%?8%,特异性66. 7%?70%,假阳性率33%?40%。 (2)X线平片:X线平片检查是确诊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主要方法。X线平片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低,仅44%?50%。当骨小梁破坏达50%以上,并且直径达1.0?1. 5cm时,才可能形成在X线平片上可见的骨转移灶。X线检查用于骨转移诊断尽管敏感性低,但是由于X线检查的影像空间分辨率高,应用范围广泛,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辐射量比较小,因此X线检查仍然是诊断骨转移的主要检查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的_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为40岁以上,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常见症状:骨痛,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肾功能损害,高粘滞综合征,淀粉样变。 1疾病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2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骨肿瘤

第十二章骨肿瘤 骨肿瘤(Osteoma)是指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恶性骨肿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从体内其它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或直接侵犯骨骼。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骨肿瘤与其他肿瘤相同、其发病因素很复杂。西医目前对肿瘤的成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刺激因素、遗传、病毒、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恶变有关。其临床特征:1.疼痛为骨肿瘤主要表现,但程度不同。有的只有轻微的酸痛或不适;有的是在发现肿瘤以后才回忆起过去一些轻微疼痛;有些误认为是风湿样痛,与治疗关系不大,休息时也疼;有的疼痛剧烈。呈待续性钝痛或刺痛,需服止痛剂。良性肿瘤疼痛轻,发展慢。恶性肿瘤疼痛重,且为进行性,影响饮食及睡眠。2.肿块早期肿瘤位于骨内,随肿瘤生长,骨质扩张膨胀日益明显。肿瘤突破骨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常与疼痛同时出现,有时肿块为首先表现。肿瘤起源于骨,故不能移动。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表面及周围皮肤正常。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表面皮肤发红、热感,皮下静脉充盈。3.功能丧失因疼痛或肿块而影响患病的肢体活动,比如肱骨上端肿瘤影响肩关节活动,脊柱肿瘤可使脊椎活动受限而僵直或合并脊柱侧弯。4.畸形由于肿瘤的生长,使骨质膨胀变形,坚固性受到破坏,当继续负重时就逐渐发生弯曲变形,如髋内翻、膝内外翻等。严重的多发性骨软骨瘤可使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身体矮;畸形。5.压迫神经颅面肿瘤向颅神经压迫;第一肋骨附近的肿瘤压迫臂丛神经;脊柱肿瘤可发生肢体瘫痪等。6.病理骨折骨内肿瘤生长致使轻微外力或一般日常活动就可以引起骨折,往往因为发生了骨折才发现骨肿瘤的存在。 骨肿瘤类似《内经》、《难经》所称“骨痹”、“骨痿”的范畴,如“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等记载。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中记述:“石痈者……其肿结确实,至牢有根,核皮相亲。不甚热,微痛,热时自歇,此寒多热少,如石,故谓之石痈也。”此对骨肿瘤症状表现有所认识。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把肿瘤分为七种类型:“癭瘤及骨瘤、脂瘤、石瘤、脓瘤,血瘤或息肉”,其中已有骨瘤记载。 【临床基础】 骨肿瘤虽不是常见骨疾病,但恶性骨肿瘤对人体生命危害极大,值得医务工作者重视常见的骨肿瘤: (一)骨软骨瘤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又名骨软骨外生性骨疣(osteocartilaginous exostosis),是指发生在骨表面,表面覆以软骨帽的疣状骨性隆起。骨软骨瘤是最常见的骨肿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3。本瘤多见于11~20岁,约占40%。有单发性(孤立性)及多发性两型,其中以单发性远为多见,多发性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处长骨受累,并伴有骨发育不良及弯曲或短缩畸形。但无论单发或多发性者,其形态学基本相似。 病变 本瘤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为多见,其次为肱骨上端,而位于手足骨者极少。 肿瘤大小不等,直径一般为3~4cm,大者可达10cm以上。肿瘤可分为宽基型与带蒂型两种,从骨表面向外隆起,表面呈半球状、菜花状或息肉状。骨软骨瘤结构较特殊,一般可分为三层。①表层为一薄层纤维组织组成,即软骨膜,和相邻骨膜相连;②中层为软骨帽盖

《肿瘤骨转移姑息性放疗指南》解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侯栋梁

《肿瘤骨转移姑息性放疗指南》解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侯栋梁高献书 骨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是远地转移的好发部位。放射治疗具有迅速止痛、副作用轻微的优点,因而成为骨转移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美国放射肿瘤学学会(ASTRO)发表了其制定的《肿瘤骨转移姑息性放疗指南》,这是国际上首个关于骨转移瘤放疗的指南,引起各国放射肿瘤学者的共同关注。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解,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供同行参考。 目前,国际上对骨转移瘤姑息性放疗的分割方式存在较大分歧。大量前瞻性的随机研究和回顾性分析研究表明,对初次治疗的骨转移性肿瘤,单次大剂量照射与多次高剂量照射的疗效相同。对放射治疗结束后骨转移瘤所致的疼痛,如果疼痛为初次治疗部位的骨转移瘤所致,可再次放疗;如果疼痛为多发骨转移瘤所致,可注射放射性药物治疗或行半身照射,具体治疗措施的选择视转移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灶的分布情况而定。另外一个关注的问题是,放射治疗技术的提高,如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开展,能否提高椎体转移瘤初治或再治的效果。已有椎体压缩性骨折或可能发生椎体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需外科医生和放疗科医生合作,立体定向放疗经常联合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患者。 由于骨转移性肿瘤治疗的复杂性和目前尚无骨转移瘤姑息性放疗指南,ASTRO制定了《肿瘤骨转移姑息性放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指导骨转移瘤的相关治疗和研究工作。该指南制定的依据与其他肿瘤学指南制定的基本原则相似,主要基于目前国际上发表的骨转移瘤姑息性放疗的文献和相关数据,同时参考ASTRO专家组的意见并达成共识。在制定指南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多学科的专家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包括放射肿瘤学专家、神经外科专家和姑息治疗专家; (2)参考公开发表的文献,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1998~2009年发表的主题词为“骨转移瘤放射治疗”的文献共4287篇,其中包括25项随机临床研究、20项前瞻性单中心研究和4篇Meta分析文献。 非椎体骨转移瘤单次大剂量放疗或更优 对大多数无并发症和初治的骨转移瘤患者而言,单次大剂量放疗是强烈推荐的治疗方式,已被证实与多次分割高剂量放疗的疗效相同。大量临床试验对比了伴疼痛症状的骨转移瘤患者姑息性放疗时采用单次大剂量照射与多次分割高剂量照射疗效。单次大剂量放疗组的剂量为 8 Gy/f;对照组采用多次分割高剂量照射,剂量分别为30 Gy/10f、24 Gy/6f、20 Gy/5f和20 Gy/4f。结果显示,外周骨转移瘤和椎体骨转移瘤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类似,为50%~85%。两组的放疗副反应也类似,但单次大剂量组的副反应低于多次分割高剂量照射组。最近一项调查研究入组世界范围内的放射肿瘤医生。结果显示,对伴疼痛症状的骨转移瘤患者进行治疗时,放射肿瘤医生采取的分割方式取决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能性和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伴疼痛症状椎体和毗邻重要脏器骨转移瘤

89SrC12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

89SrC12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5-03-17T11:07:47.07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霞[导读] 转移性骨肿瘤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并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骨骼中继续生长从而形成骨肿瘤。王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究89SrC12 在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出100 例于2014 年1 月~2015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转移性骨肿瘤治疗的病人,所有患者通过静脉注射89SrC12,剂量为2.21MBq(60uCi)/kg。治疗后的3 个月~1 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38 例患者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活动能力得到明显恢复甚至完全恢复,复查后发现骨显像异常浓聚影明显减少;54 例患者疼痛症状减少,活动能力得到适当恢复,复查后发现骨显像异常浓聚影减少;8 例患者疼痛症状和活动能力没有改善,复查后的骨显像异常浓聚影没有变化。结论:89SrC12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大,安全性高,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值得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关键词】89SrC12;转移性骨肿瘤;核素治疗;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2-149-0189 SrC12,即氯化锶,又称二氯化锶,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药物。转移性骨肿瘤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并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骨骼中继续生长从而形成骨肿瘤。肿瘤转移最常见部位之一是骨,因而骨转移几乎发生于所有癌症患者中,尤其是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约占80%以上。且转移性骨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有调查证明,有大约75%的癌症患者死亡时存在转移性骨肿瘤。本文旨在分析与探究89SrC12 在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出100 例于2014 年1 月~2015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转移性骨肿瘤病治疗的病人。所有患者均通过骨显像及X 骨片,CT、磁旋共振或病理确诊为转移性骨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病人的年龄在35~80 岁,平均年龄为(57.2±1.3)岁;其中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75 例。患前列腺癌的31 例,胃癌20 例,食道癌24 例,乳腺癌13例,肺癌11 例,原发灶不明确1 例。患者病程在2 个月~3.5年,平均时间为(2.1±1.4)年。100 例患者在治疗前2 周内未进行化疗或放疗,13 例患者在使用89SrC12 治疗前进行过化疗或放疗,2 例患者在使用89SrC12 治疗后4 个月使用康莱特进行化疗。 1.2 治疗方法89SrC12 为治疗药物,商品名为Metastron(美他特隆注射液),由英国Amersham 国际公司提供。100 例患者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注射的剂量为 2.21MBq(60uCi)/kg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1)显效: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活动能力与睡眠情况得到明显恢复甚至完全恢复,复查后发现骨显像异常浓聚影明显减少。(2)有效:患者疼痛症状减少,活动能力与睡眠情况得到适当恢复,复查后发现骨显像异常浓聚影减少。(3)无效:患者疼痛症状和活动能力、睡眠情况没有改善,复查后的骨显像异常浓聚影没有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靠,结论科学。 2 结果治疗后 3 个月~1 年内的随访内容如下:100 例患者中有1 例(1%)在治疗后的五个月死亡,38 例(38%)患者治疗显效,54例(54%)患者治疗有效,2 例(2%)患者治疗无效。 3 讨论经过研究表明,肿瘤转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开始于肿瘤生长的早期,若原发肿瘤开始生长,具有转移功能的瘤细胞可能已经发生转移,但患者病症表现不明显且目前的医疗技术无法在临床上提供有效的检查方法。因此,转移性骨肿瘤的预防性治疗应尽早在病征早期进行,尤其对于亲骨者来说,应着重注意切断转移的环节。 89SrC12 在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方面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若加以良好的护理方式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主要的护理措施如下:(1))基础护理。及时监控患者的基本生命特征,尤其是病情较为严重患者,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2)心理护理。 组织医护人员积极向每位患者及家属讲解转移性骨肿瘤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以及家属能够了解转移性骨肿瘤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此外,医护人员应主动多与患者沟通,舒缓患者在医院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避免产生心理应激。只有患者保持健康心态,才能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3)饮食护理:禁食咸鸭蛋、咸鱼等腌制品和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4)环境护理。保持患者生活环境的卫生和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避免环境吵杂。(5)清洁护理。除了保持患者的身体、居住环境的清洁外,要及时帮助卧床的病人翻身,防止产生褥疮等。 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等,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目前,该病的治疗目的主要以减少病人痛苦,保存适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若患者已确诊为转移性骨肿瘤则应及时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治疗原发性肿瘤病变。对于骨骼的病变则通过手术、放疗等进行清除。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都应该在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每种治疗方式可能发生的后果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进行综合选择。 产生转移性骨肿瘤是直接由早期病情诊疗的延误与失败导致的,因此扩大转移性骨肿瘤的诊疗范围,总结如下:(1)检查监测与防治中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2)监测与防治恶性肿瘤患者的情况。(3)对微转移病人进行监测并及时治疗。(4)采取适当方式治疗已确诊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 综上所述,89SrC12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大,安全性高,能够在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的同时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与睡眠情况,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1] Robinson RG, Preston DF, Spicer JA ,et al. Radionuclidetherapy of intractable bone pain: Emphasis on strontium ---89.SeminNucl Med,1992,22:28-32[2] Campalll JA, Payne 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ctable bone pain: aclinician’s perspective. SeminNucl Med, 1992,22:3-10[3] Robinson RG. Systemic radioisotopic therapy of primary andmetastatic bone cancer. J Nucl Med.1990,31:1326-1327[4]丁罡,陈卓慧,等.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85 例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08,23(3):291-292.[5]赵葵,程维荷,沈文华,等.89SrCl2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体会[J].实用肿瘤杂志,1999,14(3):172-173.

外科学测试题及答案——骨肿瘤.doc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7题) 1、内生性软骨瘤的治疗方案应选择【A】 A、刮除植入松质骨 B、肿瘤段切除 C、必要时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截肢术 E、放疗、化疗、手术相结合 2、骨软骨瘤外科分期属于[B] A、G0T1M1 B、G OTOMO C、G1T0M1 D、G2T1M0 E、G2T2M1 3、骨软骨瘤临床表现为【D】 A、生长较快,伴明显疼痛 B、肿块明显,并可见其表面静脉怒张 C、X线检查见骨膜反应 D、本身可无症状,但压迫周围组织可影响功能 E、肿块与周围界限不清 4、骨巨细胞瘤的性质,属于【B】 A、良性

B、潜在恶性

C、恶性 D、高度恶性 E、性质不明 5、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B】 A、外生性,可见明显破坏 B、偏心性,位于骨端,溶骨性破坏 C、位于干甑端,可见有分格 D、骨破坏,可见Codman三角 E、骨性破坏,可见片状钙化 6、骨巨细胞瘤外科分级,属于【C】 A、G0T1 ?2M(r 1 B、G O ?1T0M0 C、G O ?1T0 ?2M0?1 D、G2T0M1 E、G2T0M0 7、骨巨细胞瘤治疗方案的确定,决定于【C】 A、X线表现 B、临床表现 C、G、T、M 分级 D、病理检查 E、放疗后有否恶变 8、骨肉瘤X线片可见病变[C]

A、发生于曾端 B、短管状骨多见 C、可见“日光照射”现象 D、可为膨胀性生长 E、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9、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是【D】 A、溶骨性骨破坏 B、葱皮样骨膜反应 C、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 D、膨胀性低密度区内夹杂钙化斑块 E、密度增高的肿瘤骨 10、35岁男性,右手中指近节指骨肿胀,疼痛。查体:右手中指近节指骨膨隆, 皮肤颜色正常,轻微压痛,关节运动不受限。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是【B】 A、骨囊肿 B、内生软骨痛 C、骨巨细胞瘤 D、胃,软骨瘤 E、骨结核 11、30岁男性,右手中环指肿胀,疼痛,X片显示中、环指近节指骨膨胀性骨吸收,夹杂钙化斑。诊断内生软骨瘤,施刮除植骨术。术后一年复发,进一步的治疗是[C] A、肿瘤段切除植骨术 B、肿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 C、刮除植骨术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骨骼是最常见的转移瘤发生部位之一(最常见的为肺和肝,骨骼排第三),患者常表现为多发转移灶,孤立的转移灶仅占患者的2%-3%。引起骨转移瘤的原发灶最常见部位分别为乳腺(约占女性骨转移瘤的70%)、前列腺(约占男性骨转移瘤的60%)、肺脏、肾脏、甲状腺、胃肠系统及生殖系统。 在常见的实质器官肿瘤中,肺脏和肾脏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时间早于乳腺和前列腺。约3%-4% 的骨转移瘤患者出现转移灶症状时仍不确定原发灶位于何处,这些患者最常见的原发灶为肺脏,其次为肾脏。导致少年儿童骨转移瘤的最常见的播散性肿瘤为神经母细胞瘤和白血病。长骨的骨干及干骺端、脊柱的椎体多发生骨转移瘤,其中骨转移瘤最常侵犯的骨骼分别为椎体(胸椎> 腰椎> 骶椎> 颈椎)、骨盆、肋骨、胸骨、股骨、肱骨近端和头骨。但骨转移瘤很少累及膝和肘关节远端骨骼,这些部位一旦受累,原发灶多位于肺脏或肾脏,转移途径包括血运转移(最常见)和或淋巴道转移。 临床特点: 疼痛是大多数骨转移瘤最常见的症状(约占67%),通常是持续性或者隐匿性的,夜间常可加重。当转移瘤侵犯骨皮质并侵袭软组织时则会出现软组织肿胀,骨骼遭受严重的骨皮质破坏时则会出现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瘤侵犯脊柱时常为多发病灶,除了原发灶相症状外还可出现腰痛、椎体压缩骨折、脊柱不稳定、脊柱畸形甚至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等。老年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肌肉骨骼疼痛或者既往及近期诊断为远处原发肿瘤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时应高度怀疑骨转移瘤的可能。某些骨转移瘤可能会出现副肿瘤综合征,表现为感觉神经病变、内分泌疾病等,高凝状态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高钙血症是骨转移瘤患者中最常见的代谢异常,常与乳腺癌,肺癌和肾癌,骨髓瘤和淋巴瘤有关,低钙血症和肿瘤性骨软化症则很少发生。. 实验室检测: 碱性磷酸酶是检测骨转移瘤最敏感的指标,也可用于评估转移瘤的进展。尿中羟脯氨酸增加表明与骨转移瘤导致的骨破坏相关的骨转换增加。同时非特异性的成骨细胞活跃标志物(骨钙素和前胶原1 羧基末端肽)及破骨细胞活跃的标志物(脱氧吡啶酚和吡啶类交联的羧基末端肽)也会增加。骨转移瘤特异性检测包括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尿血液分析(肾细胞癌或膀胱癌)、血清和尿蛋白电泳(多发骨髓瘤)、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穿刺(淋巴瘤和白血病)。其他检测如肝酶谱、甲状腺功能检测、血液尿素氮/ 肌酐以及乳房X 光检查可能对某些特殊骨转移瘤的诊断有帮助。贫血及肾功能改变时仍不具有特应性,但应考虑到多发骨髓瘤的可能性。 影像学特点: 如果怀疑骨转移瘤的存在,首先必须行整块骨的前后位及侧位X 线片检查,至少30%-40% 骨转移瘤患者的X 线片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骨质破坏,根据肿瘤组织组成的不同,病变部位出现溶骨性改变、硬化或者混合样改变。长骨转移瘤X 线可出现钙沉积、浸润性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导致病灶边缘不整,通常情况下表现为病变皮质出现透亮区(如鲨鱼咬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第四十八章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骨肿瘤是指骨组织及骨附属组织发生的肿瘤,分为原发和继发,即转移瘤。良性肿瘤较为多见,骨肉瘤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经血、淋马转移而来的继发性肿瘤也较多见。 第一节概述 分类和病理 1、分类 (1)按肿瘤来源分类: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是发生于骨组织及其附属组织本身的肿瘤,继发性骨肿瘤是指发生在其他组织或密报恶性肿瘤经不同的方式转移而来。 (2)按肿瘤细胞来源分类:可分为成骨性、软骨性、纤维性、骨髓性、脉管性和神经性等。 (3)按肿瘤细胞所显示的分化类型及所产生的细胞音质分类:可分为良性、恶性及少数的临界瘤。 2、病理骨肿瘤的外科分期是结合外科分级(G)肿瘤区域(T)及转移(M)来进行的。 G代表肿瘤性质,G0为良性,G1低度恶性,G2为高度恶性。 T代表肿瘤范围,T0为囊内,T1为间室内,T2为间室外。M代表转移,M0无转移,M1有转移。 根据G、T、M情况进行外科分期,大致判断肿瘤的良恶程度。

临床表现 1、疼痛和压痛疼痛和压痛程度不一,良性肿瘤疼痛及压痛不明显、局部发现肿块时无疼痛和压痛、边界清楚。恶性肿瘤,疼痛及压痛开始较轻,以后显著,最后形成剧烈疼痛。 2、肿块和肿胀良性骨肿瘤局部肿块,质硬,而肿胀不明显。恶性骨肿瘤不仅出现肿块,常在长管状骨干骺端肿胀明显,皮肤发热,局部表浅静脉怒张,表明肿瘤血管丰富。 3、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近关节的骨肿瘤易引起相关关节功能障碍。邻近大血管神经的骨肿瘤可压迫血管神经引起相应的表现。脊柱肿瘤可压迫脊髓可出现截瘫。 4、病理性骨折和脱位骨干的肿瘤,破坏骨质,易发生病理骨折。骨端的骨肿瘤,关节骨遭到破坏,可引起关节脱位。 5、转移表现骨肿瘤可通过淋巴或经血行转移至附近淋巴结和肺、脑和肝等。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X表现 骨肿瘤基本改变骨质的破坏或吸收,有些骨肿瘤表现为骨的沉积,称为反应骨。这各肿瘤产生类骨,称为肿瘤骨。 骨膜反应:骨内生长的肿瘤,可刺激骨膜出现骨膜反应,若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骨骼是最常见的转移瘤发生部位之一(最常见的为肺和肝,骨骼排第三),患者常表现为多发转移灶,孤立的转移灶仅占患者的2%-3%。引起骨转移瘤的原发灶最常见部位分别为乳腺(约占女性骨转移瘤的70%)、前列腺(约占男性骨转移瘤的60%)、肺脏、肾脏、甲状腺、胃肠系统及生殖系统。 在常见的实质器官肿瘤中,肺脏和肾脏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时间早于乳腺和前列腺。约3%-4% 的骨转移瘤患者出现转移灶症状时仍不确定原发灶位于何处,这些患者最常见的原发灶为肺脏,其次为肾脏。导致少年儿童骨转移瘤的最常见的播散性肿瘤为神经母细胞瘤和白血病。长骨的骨干及干骺端、脊柱的椎体多发生骨转移瘤,其中骨转移瘤最常侵犯的骨骼分别为椎体(胸椎> 腰椎> 骶椎> 颈椎)、骨盆、肋骨、胸骨、股骨、肱骨近端和头骨。但骨转移瘤很少累及膝和肘关节远端骨骼,这些部位一旦受累,原发灶多位于肺脏或肾脏,转移途径包括血运转移(最常见)和或淋巴道转移。 临床特点: 疼痛是大多数骨转移瘤最常见的症状(约占67%),通常是持续性或者隐匿性的,夜间常可加重。当转移瘤侵犯骨皮质并侵袭软组织时则会出现软组织肿胀,骨骼遭受严重的骨皮质破坏时则会出现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瘤侵犯脊柱时常为多发病灶,除了原发灶相症状外还可出现腰痛、椎体压缩骨折、脊柱不稳定、脊柱畸形甚至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等。老年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肌肉骨骼疼痛或者既往及近期诊断为远处原发肿瘤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时应高度怀疑骨转移瘤的可能。某些骨转移瘤可能会出现副肿瘤综合征,表现为感觉神经病变、内分泌疾病等,高凝状态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高钙血症是骨转移瘤患者中最常见的代谢异常,常与乳腺癌,肺癌和肾癌,骨髓瘤和淋巴瘤有关,低钙血症和肿瘤性骨软化症则很少发生。. 实验室检测: 碱性磷酸酶是检测骨转移瘤最敏感的指标,也可用于评估转移瘤的进展。尿中羟脯氨酸增加表明与骨转移瘤导致的骨破坏相关的骨转换增加。同时非特异性的成骨细胞活跃标志物(骨钙素和前胶原1 羧基末端肽)及破骨细胞活跃的标志物(脱氧吡啶酚和吡啶类交联的羧基末端肽)也会增加。骨转移瘤特异性检测包括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尿血液分析(肾细胞癌或膀胱癌)、血清和尿蛋白电泳(多发骨髓瘤)、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穿刺(淋巴瘤和白血病)。其他检测如肝酶谱、甲状腺功能检测、血液尿素氮/ 肌酐以及乳房X 光检查可能对某些特殊骨转移瘤的诊断有帮助。贫血及肾功能改变时仍不具有特应性,但应考虑到多发骨髓瘤的可能性。 影像学特点: 如果怀疑骨转移瘤的存在,首先必须行整块骨的前后位及侧位X 线片检查,至少30%-40% 骨转移瘤患者的X 线片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骨质破坏,根据肿瘤组织组成的不同,病变部位出现溶骨性改变、硬化或者混合样改变。长骨转移瘤X 线可出现钙沉积、浸润性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导致病灶边缘不整,通常情况下表现为病变皮质出现透亮区(如鲨鱼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