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一体化设计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一体化设计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一体化设计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一体化设计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一体化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学习这门课程为解决工程规

划、设计和施工中有关测绘问题打下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测量学的基本

原理,了解水准仪、经纬仪等基本构造原理、操作方法和检验方法,掌握小面

积大比例及地形测绘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能正确识读地形图,并从图上取

得工程规划中常用的地形资料和数据。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二、本课程的后续课

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等。

三、课程的教案基本要求

1. 掌握水利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初步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的基

本构造原理、操作和检验校正方法。

2. 掌握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掌握平面控制与高程

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施工放样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方

法;了解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外形观测的方法和步骤。

3.具有使用地形图取得地形资料和数据的初步能力。

4.了解测绘新技术的发展简况。

四、教案方法和教案形式建议

1、该课程实践性较强,需要学员多作练习、实验、实习。

2、辅导教师需要有比较熟练的教案经验,多讲例题、习题。

3、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参见附表1),重点复习。

五、学时分配

按中央电大要求,课程教案总学时数为72学时(不含测量实习),4学分。具体安排是,面授辅导25学时、习题课9学时、小组讨论学9时、答疑9学时实验15学时、期中考试,网上答疑、期末复习由省校统一实施,面授、小组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由分校或教案班实施。期中考试由省校命题(网上发布),分校阅卷(试卷答案与省校联系)。

六、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

参见附表。

七、考核

1、形成性考核:作业、期中考试及实验成绩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考试。

一、作业和作业批改

作业是学生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必不可少的,要安排学生一定份量的作业,这样学生

才能学好考好。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登记。批改作业的建议如下:

1. 作业批改重点是指出学生在分析题意、选用公式是否符合条件和运用

公式是否正确、计算技巧等原则问题的错误。

2. 学生的作业要全批全改。批是指出错误,改是指出正确的分析方法和

解题途径,而不单是改正计算结果的数字。

3. 对于常犯原则错误或思路不清,计算出现太多混乱者,可规定学生重

做重交;对于经常不交作业或草率了事者可向办学部门有关人员反映,对其进行

批评教育。

4. 教师批改作业应签名,并注明批发日期。

二、实验、作业要求

(一)、必做实验1、DS3 型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2、普通水准测量

3、DS3 型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4、DJ6 型光学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5、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6、全圆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7、竖直角观测具体要求见教案大纲

(二)、作业要求第一次作业

P10—4、5、7、8、9

4.水准面有何特性?大地水准面是如何定义的?

5.如何表示地面点的位置?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什么“大地坐标系和高程系”?

7.为何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在工程建设中多大范围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8.测量工作应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

9.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P32—7、8、9、12、13、14

7.何谓比例尺和比例尺精度?

8.何谓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如何表示它们?

9.何谓等高线?它有哪些特性?

12.已知aBA=30o16'30",测得连接角及折角<右角)为:?B=70o20'42",?1=110o24'54",

?2=280o18'12" 试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aB1,a12, a23各为多少?

13.已知:XA=500.98m,yA=560.67m,aAB=60o36'30",DAB=150.00m,计算B

点坐标XB、YB,并绘略图说明。

14.已知C点的坐标为:XC= 287.56m,YC=1 678.45m;E点的坐标为XE=1 578.68m,YE=1 986.76m,试计算CE直线的坐标方位角aCE及距离DcE。

P55—8、10、11、12、13

8.简述水准仪使用的步骤。

10.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90.127m,当后视读数为1.367m,前视读数为1.653m时,问高差haB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低?B点高程是多少?试绘图说明。

11.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已填入下表,试计算各测站的高差和B点的高程,并进行计算检

核(BMA点高程为85.273m)。

12.试用表3—2调整图3—33所示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成果,并求出各点高程。

13.设仪器安置在A、B两尺等距离处,测得A尺读数;1.482m,B尺读数:1.873m。把仪器搬至B点附近,测得A尺读数:1.143m,B尺读数:1.520m。问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如要校正,A尺上的正确读数应为多少?

第二次作业

P82—3、4、6、7、8、10

3.经纬仪安置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进行?目的是什么?

4.试述测回法与方向观测法适用的情况及如何操作、记录、计算。有哪些限差规定?

6.经纬仪有哪些主要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7.试述水平角观测误差的来源及如何消除或减弱。

8.用经纬仪瞄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点,水平度盘上读数是否相同?在竖直度盘,上的读数差是否就是竖直角?为什么?

10.用DJ‘型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测角,测得水平度盘读数的数据如图4—23所示,按表4—1进行记录、计算,并说明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若在允许范围内,一测回角值是多少?如超限,应如何处理?

P105—3、4

3.一根钢尺名义长度为30m,在10kg(98N)拉力下20℃的温度时它的真实长度为29.994m,写出它的尺长方程式,现用它在10kg拉力下温度是26℃时量得:—尺段长为29,412m,两尺端高差为零,求该尺段的实际长度。

4.在一次地形测量中,用视距法测量地形点。呷经纬仪安置在山顶的控制点上,测定山脚点,测得尺间隔为0.846m,竖盘的读数L=94°31′:中丝读数V=1.36m,已知仪器高i=

1,42m,测站点的高程Ho=100.913m,求测站点到立尺点间的平距和立尺点的高程。

P122—2、7、11

2.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不同?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

7.何谓误差传播定律?试述应用它求函数值中误差的步骤。

11.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其成果为:

D1=150.56m±0.03m

D2=234.45m±0.03m

求:(1)每段距离的相对中误差;(2)两段距离之和(D1+D2)与两段距离之差(Dl-D2)的

相对中误差。

第三次作业

P156—5、6、7

5.试根据图7—33中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按表7—6格式列表计算1、2两点的坐标(注意,图中观测角为右角)。

6.如图7—34所示,在闭合导线1—2—3—4—1中,已知:Xl=300.OOm,Yl=300.00m,

a12=95?30'00?;观测数据为:∠1=125'52'12",∠2=82?46'24·∠3=91?08'06",∠4:60?14'02”;导线边长为:s12=100.29m,S23=78.96m,S34=137.22m,

S41=78.67m。按表7—5格式计算2、3、4点的坐标。

7.图7—35为测角前方交会法示意图,已知数据为:XA=3 646.35m YB=3 873.96m Xc=4 538.45m Ya=1 054.54m yB=1 772.68m YC=1 862.57m

观测数据为:

a1=64?03'30”.a2=55?30'36”

?l=59?46'40”?2=72?44'47”

试计算P点的坐标 (本例测图比例尺为1:2000)。

P166—2、3

2.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何谓单向观测和双向观测?

3.如图8—6所示,用双面尺法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由BMl—BM2组成附合水准路线,各站观测的黑面下、中、上丝及红面中丝读数均注在图中,试按表8—2的格式进行记录、计算,并判断各项检核计算是否符合限差要求?若符合要求,按附合路线计算A点高程。

P182—4、5、6

4.试述经纬仪测图的作业步骤。

P199—8、9

8.在图10—14中完成如下作业:

(1)用图解法求出A、C两点的坐标。

(2)根据等高线按比例内插法求出A、B两点的高程。

(3)求出A、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4)求出AC连线的坐标方位角。·

(5)求出A点至B点的平均坡度。

9.在图10—15上完成如下作业:

(1)用虚线勾出AB断面以上的汇水面积界线。

(2)设溢洪道高程为175m,勾绘出淹没范围。

(3)计算汇水面积和水库库容。

P226—4、7、9

4.简述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方法及步骤。

7.如图12—17所示,在地面上要测设一个直角,先用一般方法测设出∠AOB,再测量该

角若干测回取平均值为∠AOB=90°00'30”,又知OB的长度为150m。问在垂直于OB的方向上,B点应该移动多少距离才能得到90°00'00”的角?

9.已知。Amn=300°04'00”,点M的坐标为XM=114.22m,YM=186.71m;若欲测设的户点坐标为XP=142.34m,Yp=185.00m。试计算仪器安置在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所需的数据。

第四次作业

P235—2、3

2.如何测设平行于坝轴线的控制线?

3.放样坡脚线与放样清基开挖线的方法有何异同?怎样确定坡脚线?

P245—1、2、3、4

1.隧洞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2.洞外控制测量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如何标定洞口的位置?设置定位桩的作用是什么?

4.简述隧洞掘进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

P260—1、2、3

1.渠道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2.试述渠道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3.渠道中线测量包括哪些工作?试述各项工作的方法步骤。

P269—1、2、3

1.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试述视准线法观测水平位移的原理及观测方法。

3.试述引张线法观测水平位移的原理和观测方法。

三、形成性考核20分分布建议

1.内容考核(15分),包括作业、期中考试、实践环节(实验、实习)等。

2.情况考核(5分),包括小组学习、小组讨论、网上答疑、网上讨论、调查报

告、学习态度等。〕

2、终结性考核:卷面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80%。

(1).试卷类型及结构:试卷类型主要为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

(2).试卷内容主要按照安徽电大网页、安徽电大在线的范围。

(3).期末笔试:学生自带钢笔、铅笔、三角板、计算器等工具。

八、责任教师

课程责任教师:李季寰电话:2718478

九、学习方法

水利工程测量是水工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电视课、面授只能讲解重点内容,并布置一些重点习题。同学们应在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多种媒体自主学习,搞清重点,做较多习题,才能熟练掌握本课程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应以学习教材为主,作简单笔记,在学习理论、概念的同时,一定要作相当数量的习题,通过手算的方法和技巧来掌握概念和计算的方法。

仅靠72学时的学习一般是不能通过课程考核的,个别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学习时间,不断做较多习题、例题。

附表1:《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

资源介绍与教案环节第1页

《水利工程测量》教案安排建议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 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4)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4)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4)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4)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5)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5)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5)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5)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6)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6) 3.1.1主轴电机选择 (6) 3.1.2变频器的选择 (6)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6)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7)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7) 3.2.2伺服电机选择 (7)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8)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9) 3.3设计验算校核 (9) 3.3.1惯量匹配验算 (9)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10)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11) 3.3.4固有频率计算 (11) 3.3.5死区误差计算 (12)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2)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3) 后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15) 第五节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常来说,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资源。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它们可以怎样服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评分标准上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应注意的是,选题有价值! 也就是说选择的题目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另外教学目标也很重要,如果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同时根据这一评分标准,我们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需要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哪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哪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本节课的时长、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

《标志设计》考试大纲与练习题

《标志设计》 作业题 学生姓名: 学生身份证号: 学生准考证号: 完成作业时间: 标志设计课程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标志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门主要课程,是企业形象设计的核心部分,成功的标志设计对推动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课程设置目的是使考生正确理解标志的概念,了解标志发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运用简练的形象表达寓意丰富的内容的标志设计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从标志的起源和发展全面理解标志的概念,认识标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标志的分类,掌握标志的设计创意及表现制作方法。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需要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建议在开设此课程前先开设构成设计、字体等专业基础课程。在开设本课程之后,再开设企业机构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课程。 四、课程内容 (一)标志探究 (二)标志形式 (三)创意标志 (四)标志表现 (五)标志过程 (六)标志应用

五、考核知识点 (一)商业类标志 (二)文化类标志 (三)企业机构标志 六、考核要求 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各章考核点的范围和考核要求。最终达到具有运用简练的形象表达寓意丰富的内容的标志设计能力。 1、识记:要求考生了解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即有关专业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地认识和表达。 2、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的内容,井能加以区分与联系,同时又能正确表达。 3、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理论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 4、综合应用:要求考生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理论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以简练的图形符号,表达的是一种特定()。 A.信息 B.代表 C.象征 D.启迪 2.记号标志,可追溯到最古老的原始时代,那时出现了()等记号标志。 A.彩陶、绘画 B.刻石、结绳 C.打击、狩猎 D.采集、传递 3.半坡遗址,被称为( B )文化。 A.河姆渡 B.仰韶 C.甲骨 D.石器 4.迄今为止,我们所破译出来的最古老的中国文字是()。 A.纸草文字 B.楔形文字 C.汉字 D.甲骨文 5.()文字出现以后,标志的应用更加广泛。 A.楔形文字 B.汉字 C.纸草文字 D.象形文字 6. 标志设计的三大要素( )。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院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1年 12 月 24 日

目录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总体方案 1.1导轨副的选用 1.2 丝杆螺母副的选用 1.3 减速装置的选用 1.4 伺服电动机的选用 1.5 检测装置的选用 2.控制系统的设计 3.机械传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 3.1导轨上移动部件的重量估算 3.2铣削力的计算 3.3直线滚动导轨副的计算与选型 3.4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3.5步进电动机减速箱的选用 3.6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 3.7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选用 4.工作台机械装配图的绘制 5.工作台控制系统的设计 6.步进电动机驱动电源的选用 7.设计总结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尹志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

设 计 计 算 与 说 明 主要结果 设计任务: 题目:X-Y 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任务:设计一种供立式数控铣床使用的X-Y 数控工作台,主要参数如下: 1)立铣刀最大直径d=15mm ; 2)立铣刀齿数Z=3; 3)最大铣削宽度mm a e 15=; 4)最大背吃刀量mm a p 8=; 5)加工材料为碳钢; 6)X 、Y 方向的脉冲当量mm y x 005.0==δδ/脉冲; 7)X 、Y 方向的定位精度均为mm 01.0±; 8)工作台导轨长度为1260mm ; 9)工作台空载最快移动速度min /3000mm v v y x ==; 10)工作台进给最快移动速度min /400max max mm v v f y f x ==; 11)移动部件总重量为800N ; 12)丝杆有效行程为920mm 。 一、总体方案的确定 1 机械传动部件的选择 1.1导轨副的选用 要设计的X-Y 工作台是用来配套轻型的立式数控铣床的,需要承受的载荷不大,但脉冲当量小、定位精度高,因此,决定选用直线滚动导轨副,它具有摩擦系数小、不易爬行、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安装预紧方便等优点。 1.2丝杆螺母副的选用 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需要通过丝杆螺母副转换成直线运动,要满足0.005mm 的脉冲当量mm 01.0±和的定位精度,滑动滑动丝杆副无能为力,只有选用滚珠丝杆副才能达到。滚珠丝杆副的传动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运转平稳、寿命长、效率高,预紧后可消除反向间隙。 1.3减速装置的选用 选择了步进电动机和滚珠丝杆副以后,为了圆整脉冲当量,放大电动机的输出转矩,降低运动部件折算到电动机转轴上的转动惯量,可能需要减速装置,且应有消

新课程改革之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 )的工作方针。 A.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B.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C.全员参与 D.个别地区实行 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以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 3.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指标应包括(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情感目标 D.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4.本次课程改革是( )年正式启动的。 A.1998 B.1999 C.2000 D.2001 5.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 )和普通高中教育。 A.基础教育 B.义务教育 C.初等教育 D.中等技术教育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7.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 )次课程改革。 A.七 B.八 C.九 D.十 8.以下不属于课程现代化三大代表的是( )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瓦·根舍因 D.布鲁纳 9.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10.以下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发展特征的要求的是( )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C.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 11.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的是(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平均性 D.选择性 12.新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3.构成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D.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3)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3)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3)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3)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4)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4)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4)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4)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5)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5) 3.1.1主轴电机选择 (5) 3.1.2变频器的选择 (5)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5)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6)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6) 3.2.2伺服电机选择 (6)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6)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8) 3.3设计验算校核 (8) 3.3.1惯量匹配验算 (8)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9)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9) 3.3.4固有频率计算 (10) 3.3.5死区误差计算 (11)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1)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2) 第五节总结 (15) 参考文献 (15) 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 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4)系统分辨率:0.0005mm,重复精度0.02mm。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标志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2BJZ107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学分:2 学时数: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12学时课内实训学时:20学时先修课:字体设计、创意图形设计、版式设计 后续课:包装设计、VI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属专业设计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构成与图形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一般规律和表现手法,目标是通过对标志设计的理论学习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做好铺垫。 本课程任务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抽象性思维、概括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走再时代的前沿。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标志的概述 一、标志的新价值 二、标志的功能作用 1、区别同类产品的不同企业与经营部门 2、区别同类产品的不同质量 3、方便消费者去认牌购货 4、宣传企业产品的广告作用 5、具有美化产品的功能 6、有利于国际经济交流 教学重点:对标志的认知及标志范围的掌握。

教学难点:标志所带来的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标志课的正确认识,并且对标志课产生兴趣。教学方法:用实例去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业: 思考题:标志设计的意义 第二章标志的设计准则 一、成功的标志应该符合下列四个准则: 1、间明易认,便于记忆 2、内涵明确,个性突出 3、新颖独特,引人注目 4、永久性强,适合性好 二、成功的标志,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设计新颖独特 2、容易认知识别 3、个性品位突出 4、力求单纯明快 5、造型美观大方 6、适合性能良好 教学重点:对标志设计的准则的掌握及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在标志设计抓住主题的内在寓意。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用多种形式去对标志设计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教学方法:启发示教学与学生互动。 作业:回想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标志并进行分析 第三章标志的本质与美感特性 一、象形的表现形式 1、表象类 2、象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文 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理论认识的综述 学院:教育学院 年级:2006级2班 姓名:李晓阳 学号:222006305211063 指导老师:范蔚教授

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理论认识的综述 (李晓阳 222006305211063) 【摘要】自2001年我国教育部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已经经历了近八个年头。在这期间,社会各界对新课改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从政府官员到学生家长,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教育工作者纷纷献言献策,或总结经验,或积极探索,或针砭时弊,或解读政策。下面,我将就一些近年来关于对新课改的理论认识进行总结概括,希望对现行的课改有所裨益。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综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的一项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2004年9月,引人注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自治区)启动。从2006年秋开始,安徽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份增加到10个。这些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全面铺开。本次课改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因此被一些人称作是一场“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那就要有大动作,要有新气象,要与旧传统泾渭分明。 以下,我将就新课改的原因、目标、特点、具体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及新的探究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原因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现阶段,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教育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以我国的基础教育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而为培养“四有”新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还表现在由于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长期压抑,人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削弱甚或消失。因此,本着“人的发展”的理念,当前世界各国普遍进行着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就我国而言,课改历经了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学校课程中应试教育仍然势力强大,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并未得以根本性扭转,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以落实,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并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平性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全面发展,还学生以自由,与体现主体性思想不谋而合;公开性或开放性原则与教育的不断变化相,追求终身发展理念异同工;公正性原则与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全体学生有所发展的观念殊途同归。基础课程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要之举,而且是教育改革制度化、改革行为合法化、增强改革成果有效性、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政策介入教育实践问题的重大尝试。同时,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评价标准、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张显出课程改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测试及答案

1. 下面哪项不是比赛方案的创新点?(____) A.突出强调立德树人 B.严把教学标准入口 C.引领教学团队建设 D.加入实践内容部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2. 微课设计时,正确的顺序是(____)。 A.写说稿-定点-脚本 B.定点-说稿-脚本( 正确答案 ) C.定点—脚本—说稿 D.说稿-脚本-定点 解析: 略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六个维度,下面哪个不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____) A.信息化教学理念 B.课程组织与评价 C.思维设计( 正确答案 ) D.技术与装备运用 解析: 略 4. 以下对于在线课程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A.慕课,即MOOC是在线课程的主要形式,它是以连接主义(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 B.制作在线课程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包括信息搜集处理、课件制作、音视频制作与处理、在线辅导与答疑等。 C.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课程整体设计、知识点碎片化、课程组织规划和录制课程视频等。( 正确答案 ) D.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包括学习任务设计、实时问题设计、练习测验设计、交互讨论设计、拓展作业设计等。 解析: 略 5. 以下对于“翻转课堂”及其实施表述错误的是(____)。 A.“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一种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 B.“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C.“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根本区别是将学习知识和内化知识的空间与过程发生了翻转。 D.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是把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制作成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完成学习。(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6. 以下对于“微课”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A.“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精悍”的可以用于教学的短视频。( 正确答案 ) B.“微课”和传统课堂不同之处是不仅要追求“教学性”还要兼顾“表现力”,可视性、互动力可能会比教学性本身更重要。 C.“微课”“视频的制作需要注意清晰、完整、流畅和科学。 D.“微课”通常会选取需要通过反复学习才能掌握领会,或者需要通过直观印象才能深刻领悟的“关键点”进行设计。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标志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 标志是现代经济和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标志设计的设计思想和艺术规律,并具有独立进行标志设计实践的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法和基础知识,并具有较好的设计、构思能力与制作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中应注意吸收新方法、新事物和新技巧。 2 ?重点进行案例讲授。进行少而精、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引导式教学。 3?本着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材。组织课堂教学。 4?加强学生草图创意的训练。提倡在临摹中体会、学习。除草图外,一般要求用电脑美术设计软件绘制,但要求有一定比例的手工绘制作品。 5?因材施教,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可通过资料图片和电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6?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钻研创造精神。 7?注意对学生进行艺术修养和创作思想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标志设计的实际应用对相关专业尤其是CI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讲授、欣赏与临摹训练 本章重点、难点: 通过临摹学习和领会标志设计的设计思想和艺术规律。使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独特 要求和设计的基本程序、 艺术处理方式和应用规范。 第一节 标志的产生、发展概况。 第二节标志的风格、设计思想和艺术规律。 第三节标志设计的艺术处理方式、应用规范。 第四节标志设计的形式及其赏析。 第五节 搜集、临摹、分析分类标志,并写出分析说明。 第二章讲授与实践练习 本章重点、难点: 通过讲授和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全面分析讲解,进入实践性操作。作业大部分要求运用 电脑软件制作完成。在教师的指导和审定、帮助下进行模拟训练。 象征型标志设计。 字母型标志设计。 中文型标志设计。 综合型标志设计。 说明:以上单元根据讲授内容,布置适当作业,时间不够,可在课外完成。 成绩考核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斟酌后确定考试题目 三、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装潢设计F 》之《标志设计》 《平面视觉传达》 《装饰》期刊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装饰杂志社 1995年8月第1次印刷 1994年12月第2次印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月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_笔记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 第四章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第五章新课程的评价 第六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七章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 第八章校本课程开发 第九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第十章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一章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第十二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新中国以来八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二、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P5 三、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P5 ?全球化 ?信息化 ?个性化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P7 ?课程目标上,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上,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课程管理上,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五、新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P7 ?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邓小平“···” 和江泽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目标 P8 思想品德,法律意识,三观,智力,技能,身心,四有新人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P8 ?改变课程功能 ?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和时代生活的联系 ?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善评价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课程结构的重建 P9 ?综合性:将综合实践活动设为必修课,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均衡性:各科课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 ?选择性:增加选修科目 (四)国家课程标准 形式:教学大纲 这次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电一体化综合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普通格式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设计是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控制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包括参数的选择、传动设计、零件计算、结构设计、计算机控制等培养系统分析及设计的能力。 2、综合应用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3、训练和提高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标准和规,编写技术文件(说明书)等。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题目: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 1.设计容包括:总体设计,机械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课题容简介或设计要求:编制一个用单片机控制的车辆出入库管理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1)入库车辆前进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后退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2)出库车辆前进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后退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3)设计一个由两位数码管及相应的辅助元件组成的显示电路,显示车库车辆的实际数量。 3.机械部分的设计: 4.计算机控制的设计:设计显示电路图,并按图连接。画出单片机接线图,并按图接线。编制控制程序。 摘要 本次设计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路,根据给定的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知识,完成车辆入库自动控制,并画好元器件的连接图,其中包括装置的原理方案构思和拟定;原理方案的实现,设计计算与说明。 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对我们生活很贴近,一个很实用的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管理车库,再加上如果用单片机来实现的话成本低,很实用,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设计。车辆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电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工具,在工业、商业和民用方面应用已十分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本文利用三菱可编程控制器编写的一个四层电梯的控制系统,主要分析并叙述了电梯的控制、运行情况、电梯电机的选择、控制系统的设计、行程开关的选择、电梯钢架的加工工艺等。 一、绪论 设计的背景 近几年来,中国电梯行业迅速崛起,庞大的市场潜力令世界瞩目。1980年,全国制造电梯2249台,到2005年底全国生产电梯达到13.5万台。26年间,中国电梯产量增长了60多倍,年产量达到并超过世界总量的1/3,电梯制造企业和制造总量居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为电梯制造大国。 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楼宇交通工具,而电梯轿厢正是乘客了解电梯性能、感受电梯品质、品评电梯档次的最直接环节。"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现在流行到了中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电梯设计大赛,设计作品必须着眼未来,必须致力于让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发生细微变化,致力于创造更理想的生活方式、创造更和谐的生活空间,彰显多彩多姿的电梯文化,倡导电梯轿厢设计的最新理念,探讨电梯轿厢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是基于此,中国电梯协会,中国电梯杂志编辑部、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上海三菱杯中国电梯轿厢设计大赛",提出"人文、科技、时尚"的主题,其目的是表彰、推动、宣传、展示电梯轿厢设计中的原创思维与创新精神;发现优秀的轿厢设计人才;探寻未来的轿厢设计趋势,使电梯轿厢在设计上达到科技、人性化与美感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信息化教学提升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信息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1. 下面哪项不是比赛方案的创新点?(____) A.突出强调立德树人 B.严把教学标准入口 C.引领教学团队建设 D.加入实践容部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2. 微课设计时,正确的顺序是(____)。 A.写说稿-定点-脚本 B.定点-说稿-脚本( 正确答案 ) C.定点—脚本—说稿 D.说稿-脚本-定点 解析: 略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六个维度,下面哪个不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____) A.信息化教学理念 B.课程组织与评价 C.思维设计( 正确答案 ) D.技术与装备运用 解析: 略 4. 以下对于在线课程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A.慕课,即MOOC是在线课程的主要形式,它是以连接主义(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 B.制作在线课程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包括信息搜集处理、课件制作、音视频制作与处理、在线辅导与答疑等。 C.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课程整体设计、知识点碎片化、课程组织规划和录制课程视频等。( 正确答案 ) D.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包括学习任务设计、实时问题设计、练习测验设计、交互讨论设计、拓展作业设计等。 解析: 略 5. 以下对于“翻转课堂”及其实施表述错误的是(____)。 A.“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一种重新调整课堂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 B.“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C.“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根本区别是将学习知识和化知识的空间与过程发生了翻转。 D.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是把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容制作成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完成学习。( 正确答案 ) 解析: 略 6. 以下对于“微课”及其设计表述错误的是(____)。

(完整版)美术教案-《标志设计》

美术教案-《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教案课业类别: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标志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标志设计中学美术教育是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标志设计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为: 、知识目标:了解标志设计的分类及构成等基本知识,学习标志设计的创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标志设计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标志设计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标志的应用分类和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 :标志的创意设计。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等。 学具准备:画笔、画纸、颜料等绘图用品。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启发讨论式导入 新课:教师启发提问。 同学们,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标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确实如此,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标志设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视觉的语言――标志设计。(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教学)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标志的种类 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标志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些种类?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标志设计》学习指南

《标志设计》课程学习指南 一、课程性质 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标志设计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标志设计的方法,并能够完成以标志为核心的视觉传达基本要素设计,为企业形象(CI)设计课程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必要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相关的项目设计中去,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动手实践完成项目任务为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学习项目中,了解并应用各种标志设计方法;能培养学生设计构思能力,培养设计感觉,提高表现技巧,具备有创造性的设计能力。通过手、脑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对造型、色彩、材料、工艺、设计思维、方法等获得丰富的个人体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及审美能力。 二、课程教学方法 《标志设计》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从教学内容中探索,从教学手段中发掘,既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有针对性、创造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从“听” 、“看”、“思”、“做”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与沟通,因材施教,实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转变。逐渐形成了具有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 1、快乐教学法 “快乐教学法”就是积极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快乐因素,是用来增强学习兴趣、增进师生关系、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快乐教学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围绕课程大纲,挖掘快乐因素;对设计作品生动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针对课程内容的活动,组织各种竞赛,课内课外结合,寓教于乐。 2、信心建立法 设计有法,但无定法,每个人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针对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正确引导,给学生形成“创意是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08—1班 老师:刘顺东 学号: ******** 姓名: **** 日期: 2013年2月

XY工作台部件及单片机控制设计 目录 1.序言 (3) 2.总体方案设计 (3) 2.1.设计任务 (3) 2.2.总体方案确定 (3) 3.机械系统设计 (4) 3.1.工作台外形尺寸及重量估算 (4) 3.2.滚动导轨的参数确定 (5) 3.3.滚珠丝杠的设计计算 (6) 3.4.步进电机的选用 (8) 3.5.确定齿轮传动比 (13) 3.6.确定齿轮模数及有关尺寸 (13) 3.7.步进电机惯性负载的计算 (13) 4.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4) 4.1.CPU板 (14) 4.2.驱动系统 (16) 4.3.控制系统软件的组成和结构 (18) 5.参考文献 (22)

1.序言 据资料介绍,我国拥有400多万台机床,绝大部分都是多年累积生产的普通机床。这些机床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工精度低,要想在短时期内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大量更新,替代现有的机床,无论从资金还是从我国机床制造厂的生产能力都是不可行的。但尽快将我国现有的部分普通机床实现自动化和精密化改造又势在必行。为此,如何改造就成了我国现有设备技术改造迫切要求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动作原理变化不大,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很快。反映到机床控制系统上,它既能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又能提高加工的精度,现已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机床既满足了技术进步和较高生产率的要求,又由于产品精度提高,型面加工范围增多也使改造后的设备适应能力加大了许多。这更加突出了在旧机床上进行数控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由于新型机床价格昂贵,一次性投资巨大,如果把旧机床设备全部以新型机床替换,国家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替换下的机床又会闲置起来造成浪费,若采用改造技术加以现代化,则可以节省50%以上的资金。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讲,一套经济型数控装置的价格仅为全功能数控装置的1/3到1/5,一般用户都承担得起。这为资金紧张的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发展开创了新路,也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吸引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据国内资料统计订购新的数控机床的交货周期一般较长,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机床的数控改造就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补充手段。 在机械工业生产中,多品种、中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是现代机械制造的基本特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完成这些生产任务,不外乎选择通用机床、专用机床或数控机床,其中数控机床是最能适应这种生产需要的。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数控技术用于机床改造是建立在微电子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之上。通过理论上的推导和实践使用的证明,把微机数控系统引入机床的改造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可靠性高;柔性强;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2)经济性可观。为此在旧的机床上进行数控改造可以提高机床的使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而得到较高的机床性能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2.总体方案设计 2.1.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数控X-Y工作台及其控制系统。该工作台可用于铣床上坐标孔的加工和腊摸、塑料、铝合金零件的二维曲线加工,重复定位精度为±0.01mm,定位精度为0.025mm。 设计参数如下:负载重量G=150N;台面尺寸C3B3H=145mm3160mm312mm;底座外形尺寸C13B13H1=210mm3220mm3140mm;最大长度L=388mm;工作台加工范围X=55mm,Y=50mm;工作台最大快移速度为1m/min。 2.2.总体方案确定 2.2.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 数控系统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系统,点位直线系统,连续控制系统。如果工件相对于刀具移动过程中不进行切削,可选用点位控制方式。由于工件在移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切削,故应用点位控制系统。对点位系统的要求是快速定位,保证定位精度。定位方式采用增量坐标控制。 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步进电机开环伺服系统驱动X-Y工作台。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项目设计)说明书(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题目:机械手伸缩臂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110200408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2周 设计成绩:

目录 第1章概论 1.1 我国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3) 1.2工业机械手的组成及原理 (4) 1.3机械手的应用 (5) 第2章机械手伸缩臂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2.1设计方案论证以及确定 (6) 2.1.1设计参数 (6) 2.2机械手伸缩臂总体结构设计方案 (6) 2.3 执行装置的设计方案 (7) 2.3.1 滚珠丝杠的选择 (7) 2.3.2减速齿轮的有关计算 (13) 2.3.3 电动机的选择 (18) 第3章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3.1 设计方案 (20) 3.2 液压回路设计 (20) 3.3 油泵的选择设计 (21) 3.3.1油泵的选择设计 (21) 3.3.2泵驱动电机的选择设计 (22)

第一章概论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械手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业机器人机械手是模仿人的手部动作,按照给定的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和操纵的自动装置,它是机械化、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机械手技术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化定位控制并可重新编程序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它有多个自由度,可用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各个不同环境中工作。 工业机械手可以在高温、高压、危险、易燃、易爆、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以及笨重、单调、频繁的操作中,代替人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机械加工中,冲压、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国防工业等各方面,也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1我国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90年代的适用化期。 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范围内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掀起了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于1972开始研究制造自己的机器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高科技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械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工业机械人的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漆取得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