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关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探析

关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探析

钱培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 246011)

摘要:政策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当今世界尤其是已经“入世”的中国的公共管理的发展,起着越来越明显的推动作用。从而,公共政策也正受到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和社会链接的纽带,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了解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含义、运行机制、政治政策、经济政策以及科教文化政策等,可以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科教文化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关键词:公共政策;经济政策;政治政策;科教文化政策

中图分类号:D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08-02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诸如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无不有赖于政府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引领。这些方面的发展,又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各项公共政策的出台、推行和演变,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民生不断深化,社会利益调整和阶层分化加剧,利益和价值多元化趋势增强,各种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增多,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利益的协调手段,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也日益复杂,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领域地位日渐提高,逐步成为评价衡量政府管理的重要尺度和标准。

一、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概述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政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如“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的政策”、“计

“服务业可以受到扶持的新政策”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提高全民收入的新政策”、

等等。因此,一般来说,公共政策可以定义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法权主体制定的对适用法人、自然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章、政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战略、规划和计划以及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等。在有些情况下,公共部门不采取任何行动也代表着一种公共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

制定公共政策是公共政策运行过程的首要环节,是确保公共政策本身优质、科学、合理的核心与关键。

1.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这是由其公共性所决定的。因此,制定公共政策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中国、建设中国的历史,中国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闪耀着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思想的光辉。我国的政策者(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注重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国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广泛参与政策的运行过程是确保政策制定科学、合理并能有效地贯彻执行的根本途径。通过这样的途径,使政策意见在群众和政策决策者之间能够反复修正,最终使群众的要求、愿望能够在党和国家的政策中得到反映。

二、当代中国的政治政策

公共政策类型一直是中外研究公共政策的学者们十分关心的一个课题,从中国现行的政治政策来看,主要包括国防、外交、民族和政府机构改革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本文主要从国防和外交政策进行阐述。

(一)国防政策

国防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待国防、军事等方面的思想、战略和措施。国防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防政策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政策都十分重视国防政策的制定和国防建设。国防战略方针是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根据,是涉及军队和国防所有工作的总原则,在此原则上,中国国防战略必须服务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即坚持以下重要原则:服务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对外基本政策;着眼于创造相对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强军的精兵之路;推动国际战略格局向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

在长期和平的环境中,中国的武器、军队、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应当如何改进和提高,如何面对美国这样“身经百战”且武器精良的强大对手,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光靠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二)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是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原则的总和,它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和目的。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外交政策。建国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中心任务的变化,中国始终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不断地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对国际国内环境认识的基础上,在国际社会中寻求和维护本国的最高利益。

进入21世纪,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是一个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败以及中国能否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问。因此,中国政府根据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从明确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中心目标和构建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两个方面对新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框架进行阐述。

三、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中国的经济政策主要有积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等等。

1.积极的财政政策,指的是增加赤字、增发国债和扩大政府支出特别是政府投资规模、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经济活动。它能带动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回升,为保持和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对拉动经济增长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某种社会经济目标、促进各个产业部门的均衡发展而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也是政府为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修正市场机制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所规定的行为准则。简言之,产业政策就是由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政策。

3.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的中坚和主导力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正朝着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方向推进。

4.区域发展政策,是国家从整体利益和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等角度协调和安排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方针、原则和规范措施的总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分布以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域差异。因此,制定宏观的区域发展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当代中国的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可以从收入分配政策和就业政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当然还有如社会保障政策、可持续发展政策等等。每个政策都有它独特的含义和作用,它影响着每一个公民,对人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有了社会政策,百姓才会有安定的生活和保障,从而社会乃至国家都会国泰民安。

(一)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收入分配总量以及结构变动方向、政府调节收入

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1.城镇中低收入者增加收入。关于农民收入问题,从以往调整收入政策的实施情况看,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消费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农副产品价格也会相应上升,农民收入随之得到增加。因此,这次调整收入政策的有关措施实施后,仍会间接带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2.恢复征收个人存款储蓄利息税。征收利息税是调节个人收入的需要。若将征收利息税增加的收入,集中用于增加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生活补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发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以及加大农民的扶贫力度,在确保低收入的消费支出的同时,调节收入分配,对带动生产消费的增长都是十分必要的。

3.居民储存款实行实名制。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实名制,在反腐败、打击金融犯罪以及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储蓄实名制的实施将为完善中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打下基础。这也是政府保证社会公平的一项积极而现实的举措。

(二)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指的是国家有关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所指定和实行的基本原则、方针以及做法规定。它是促进劳动力供求在市场达到合理平衡并维持这一平衡的政府行为,是对市场的补充和调节。从中国的情况看,全面推行劳动预备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就业政策,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必要之举。这项政策的提出,考虑了4点因素:

1.缓解就业压力。

2.提高劳动者素质。

3.实施科教兴国需要高层次的人才,也需要基础性人才,尤其是新生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4.拉动培训市场的需要。

五、当代中国的科教文化政策

科教政策就是政府为促进科技有效发展,以实现其整体建设目标而实行的各种重要制度以及施政方针。教育政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中之重,每个人都应该把教育政策当做毕生的学习。

我们要重视教育,使每个公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应有的义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需要相应的公共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而且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