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麦当劳和星巴克的竞争分析(管理经济学论文)

麦当劳和星巴克的竞争分析(管理经济学论文)

麦当劳和星巴克的竞争分析(管理经济学论文)
麦当劳和星巴克的竞争分析(管理经济学论文)

麦当劳和星巴克的竞争分析

你可在北京的每家星巴克咖啡店看到这样令你难以忘怀的事情,咖啡豆摆放在店内最显眼位置,方便你挑选;咖啡店的内部装饰以暗红色和橘黄色为主,给你带来一种温馨的气氛;店内播放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大堂内整洁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顾客中有情侣,有学生,还有外国朋友,他们有的聊天,有的看星巴克提供的杂志,在星巴克做一个工作生活之余的小憩;员工虽然忙碌却井然有序,随时帮助你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在店内,记者看到,一个小型的“论坛”正进行得不亦乐乎,员工和顾客就像亲密的朋友一样倾心交流。令你想不到的是,你所看到的就是星巴克打造的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对星巴克而言,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为实现这种口碑的效应,就要服务好每一位客人。星巴克的标准是:煮好每一杯咖啡,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你可能今天面对的是第100位客人,可对客人来说,喝到的却是第一杯咖啡,他对星巴克的认识就是从这杯咖啡开始的。

如何检验“为客人煮好每一杯咖啡”呢?星巴克建立了一系列考评机制,其中尤以“神秘顾客”最有特色。就是除了通常的理论知识考察和实际操作考察外,他们委托某个具有考察能力的公司,秘密派人扮做顾客,来到各星巴克咖啡分店进行消费,其间对员工的服务、技能、环境氛围等全方位考察,然后结合业绩综合考核,才决定某店的服务质量如何、某店员能否升迁等等。

1:独特的“咖啡之道”

星巴克的咖啡从头到尾都掌握在自己之手,层层质量过关,对水的质量严格控制。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平等快乐的团队工作文化和快乐回报原则,而不是投资回报原则,顾客开心,就会成为回头客,因此要让员工自己开心,顾客开心,然后股东才开心。

1、产品:星巴克所使用的咖啡豆都是来自世界主要的咖啡豆产地的极品,并在西雅图烘焙。

2、服务:星巴克公司要求员工都了解咖啡的知识及制作咖啡饮料的方法。除了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外,还要向顾客详细介绍这些知识和方法。

3、体验:来过Starbucks咖啡店的人都会产生一些独特的经验,即“星巴克体验”。星巴克一方面鼓励顾客之间、顾客与星巴克员工之间进行口头或书面地交流这些体验,另一方面,也鼓励员工之间分享在星巴克的工作体验。

2:员工是制胜之道

每年,星巴克员工都会到美国接受营业训练。在美国波特兰受训2周,每周和培训顾问专家,参加各分店例行的会议,然后每周做两次学习回顾。员工在美国的受训,三分之二是在门市实习;三分之一是在西雅图的总部学习煮咖啡的技巧、如何做好顾客服务等。并对星巴克文化有所认识,那就是三C(Coffee、Connection、Culture),把咖啡的知识、顾客的互动以及咖啡文化带回来。

星巴克通过有效的奖励政策,创造环境鼓励员工们自强、交流和合作。因为所有的员工都拥有期权,他们同样被称为“伙伴”。星巴克公司通过权力下放机制,赋予员工更多的权利。各地分店也可以做出重大决策。为了开发一个新店,员工们团结于公司团队之下,帮助公司选择地点,直到新店正式投入使用。这种方式使新店最大程度地同当地社会接轨。

3:客户关系放首位

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要的是咖啡生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咖啡生都要接受24小时培训———客户服务、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咖啡生需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地进行眼神接触。

星巴克也通过征求客户的意见,加强客户关系。每个星期总部的项目领导人都当众宣读客户意见反馈卡。当星巴克准备把新品发展成为一种品牌的时候,客户关系是星巴克考虑的因素。他们发现:客户们会建议将新品改良成为另一品种。客户们能够看到一种新产品或服务与星巴克品牌的核心实质的关系,例如:客户不认可咖啡与冰激凌口味的不一致性。为使客户在更多的地点感受星巴克的服务,除星巴克分店之外,星巴克通过机场、书店、酒店、百货店来销售产品。

自2004年末,星巴克就开始掉转方向,从“更大”转向了“更多层次”。即不再强调开店数量和速度,而是将门店作为提升消费者体验的终端,从食品、饮料、舒适感、环境等各个方面来增加对顾客的黏性,以此提高单店销售额。针对星巴克推出口感不错但价格更低的“特级烘焙”咖啡即是很具杀伤力的举措。

咖啡:口味决胜文化

在拥有星巴克连锁店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中,没有一个是有着悠久咖啡历史文化的国家。在意大利有数万家小咖啡店,但却没有一家星巴克分店。这并非偶然。

星巴克经营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来自于时任公司市场总监的舒尔茨1982年在米兰旅行时获得的启发。在米兰街头的咖啡小店里,陌生人之间像老朋友一样攀谈,吧台服务员叫着每个顾客的名字跟他们开着玩笑,并把一杯杯热气腾腾的浓缩咖啡递出来。这些咖啡馆,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小社区,让人们聚集在一起无拘无束的交流。舒尔茨很快认识到,如果他能把这种氛围移植到美国,星巴克就肯定会成功。

舒尔茨做到了。在成为星巴克的拥有者之后,他用20年时间,把意大利传统的咖啡馆文化,与美国典型的快餐连锁经营成功结合到一起,通过连锁方式,批量制造充满温情的咖啡馆社区氛围,并贩卖到全世界。

在咖啡馆文化和社区氛围的帮助下,星巴克的高价咖啡在美国市场受到了极大欢迎。人们花5美元购买一杯拿铁卡布奇诺,同时也买到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笔交易,对买卖双方来说都很划算。

正因为星巴克的经营精髓根植于百年历史的意大利咖啡馆文化之中,舒尔茨一直不愿意在意大利本土开设哪怕一家星巴克分店。除了忌惮意大利人对星巴克咖啡惯有的不屑,里面还有更深层的商业考虑——即使星巴克在意大利侥幸获得成功,也只能为公司增加很少的销售额。而尝试一旦失败,星巴克刻意营造的魅力形象就会产生裂痕。这个险不值得冒。

相对欧洲人把咖啡视作传统美食的一部分而言,虽然美国人对咖啡的热爱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更准确地说,这里真正被热爱的是咖啡因。美国人大都把咖啡当作提神饮料,作用类似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企业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如果要区隔一下,那么星巴克靠的是服务,星巴克虽一度被奉为“咖啡教宗”,但却不敢在意大利等咖啡历史悠久的市场班门弄斧,这也暴露出星巴克的软肋。扬长避短,是星巴克的聪明之处。

定位:快餐逼宫体验

在对手最擅长的领域痛击对手,麦当劳已经先胜一招。反观星巴克,却没有办法在销售卡布奇诺的时候搭售鸡腿或者汉堡。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出售快餐食品与星巴克的市场定位相差太远,是星巴克目前的忠实拥趸绝对无法接受的;二是标准化快餐食品的物流与加工过程的管理难度,远超冲泡一杯特色咖啡。

星巴克曾经引以为傲的咖啡文化和消费体验正被盈利压力和竞争对手一步步逼到自废武功的地步。

虽然星巴克意图带给消费者一种独特的咖啡馆文化体验,但街头大量分店的存在却明

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这其实是又一家贩卖标准食品的连锁巨头,与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快餐连锁并无区别,除了价格更高。

2007年3月,星巴克开始在超市销售咖啡。这一新举措固然能让顾客更加方便的喝到星巴克咖啡,增加销售额,但也进一步降低了星巴克在咖啡市场中的地位。消费者通常认为自动售货机上贩卖的食品饮料都是质量低劣的快速消费品,星巴克咖啡加入这一阵营,非但不能提升自动贩售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让自己沾上一身“污水”。美国舆论普遍认为,最近几年星巴克不断进入自助式咖啡壶和自动贩售市场的尝试,对其品牌价值负面影响极大,造成星巴克体验的廉价化。如果消费者能很容易地在街边或者自己家中喝到纯正的星巴克咖啡,那么他们将不再愿意为星巴克店中的拿铁或摩卡咖啡支付高价。

令星巴克感到雪上加霜的是,去年开始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经济不景气以及日趋高涨的油价,让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降到了最近16年来的最低谷。为了维持日常生活,人们开始削减不必要的各项开支,而星巴克5美元一杯的卡布奇诺咖啡,无疑在这份名单上名列前茅。

麦当劳通过差异化策略,成长为连锁餐饮业霸主,今天又成功的侵入了高利润的特色咖啡市场。而星巴克,却因为盲目的市场扩张策略,失去了市场聚焦,丢掉了立足之本。在营销战略上,麦当劳采取了市场后进入者惯常采用的低价渗透战略,通过成本领先争夺对价格敏感的咖啡消费者,取得初战告捷。从采用的竞争战略看,麦当劳无疑技高一筹。两强相遇,星巴克被迫打防御战,但却苦于手中无牌。麦当劳上咖啡产品,成则获得高额利润,败则仅仅是一项产品的增减,无关大局。但星巴克要上汉堡包,对咖啡降价促销,甚至推出自动贩售机,则可能降低自己的定位,把自己从“咖啡教宗”的神坛贬为街边小贩,流失大量忠实拥趸。因此,星巴克需要做的是退守根据地,强化自己“咖啡教宗”的神圣地位,把自己与麦当劳的快餐文化区隔开来,也许能扭转乾坤。

扩张:雄心与市场容量的比拼

针对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和严峻的经济形势,星巴克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从今年7月份开始关闭美国600家业绩较差的分店,并削减1.2万个全职和兼职岗位。同时谋求增加海外市场分店数量。今后3年内,星巴克计划在英国、法国和德国新开150家分店。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也将是星巴克扩张计划的一个重点。

然而这项计划的困难之处在于,星巴克作为以提供特色咖啡为主的连锁店,其潜在市场和扩张能力势必远小于麦当劳这样的快餐连锁集团。道理很简单,全世界大部分人可以不喝咖啡,但不能不吃饭。换句话说,相比星巴克,顾客对麦当劳的需求刚性更大。去吃饭的时候顺便喝一杯咖啡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喝咖啡时顺便点一个鸡腿套餐。因此,当这两者展开正面竞争的时候,麦当劳胜算更大。

与此同时,星巴克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咖啡消费文化的努力,想要成功也非常不易。中国市场就是一个例子。

国人真正喜欢喝咖啡的并不太多。国内的500多家星巴克分店门庭若市的原因,无非是它们于闹市中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让顾客轻松的聊天、学习或是休息。大家在星巴克高价消费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舒适的特权,或是一种身份象征。这种“高价撇脂”的营销策略,在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比较有效,但通常因为市场竞争或是消费者逐渐成熟而不能长期使用。一旦星巴克降价或其服务在国内大范围普及,它的服务就丧失了VIP地位,也就失去了那些早期推崇者的青睐。而竞争对手可以通过提供相似的环境、产品以及相对低廉的价格,分流星巴克的顾客。中国是星巴克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也会碰到。

利润下滑无疑是星巴克当前最大的心病,而开疆拓土又是很多连锁企业扭亏的不二法门。不过,这是把双刃剑。特别是在那些看似潜力无穷的市场,星巴克可能还得花很长时间

和一大笔投入去培育这种咖啡文化,靠它们扭亏就得有足够的耐心才行。相比文化的看不见摸不着,卖汉堡包的麦当劳就显得具象得多,因此星巴克的远征之路依然很长……

竞争的高潮:商业模式的较量

虽然麦当劳已经开始提供特色咖啡,星巴克也通过增加热三明治早餐作为反击,但这两家连锁餐饮业巨头短时间内都无法撼动各自的地位。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顾客群无论在性别、年龄、收入等各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两者的市场侧重也明显不同。

星巴克的沉浮,带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高价策略与大众化服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在发展初期,凭借与众不同的咖啡口味和社区氛围,星巴克吸引了一批愿意支付高价的忠实拥趸,并形成了口碑效应。在随后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大众消费者涌进来,稀释了原先的老顾客,而分店品质管理的缺失以及自动贩售机的使用,进一步导致星巴克服务体验的廉价化。与早期顾客不同,大众消费者通常对价格更为敏感,这也给了麦当劳发动价格战的机会。星巴克最近几年的快速扩张,看似增加了公司规模,实际上却损害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这就是5年来星巴克股价回到起点的真正原因。

当一个公司产品、服务的核心价值与市场规模发生背离的时候,其商业模式的扩张极限就会浮出水面。人们一般认为,现代企业的商业模式花样繁多,很难归类。但实际上,这个世界大致存在着两大类商业模式。第一类,服务规模越大,产品卖得越多,商业模式就越稳固,公司价值也越高。这一类公司不胜枚举,国内的腾讯,国外的可口可乐等等,都在其中。第二类,产品、服务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商业模式产生的价值就会随之降低,公司也会贬值。赚取超额溢价的奢侈品牌大都归于这一类。以这个分类标准来衡量,麦当劳的商业模式当属于前者,而星巴克则无疑属于后者。

这两类商业模式本无高低之分,各有各的市场细分和盈利方式,也都可以做到相安无事。但星巴克却没有认清其商业模式的本质,试图通过大规模连锁扩张来放大公司价值,与其他快餐连锁巨头掰一掰手腕。事实证明,在大规模餐饮连锁这个市场上,星巴克的商业模式与麦当劳相比,确实处于劣势。

正是星巴克自身商业模式固有的规模限制,导致其在扩张过程中过早遭遇了瓶颈,并招致竞争对手的围攻。从星巴克那里获得启发的麦当劳,在已经被培育好的美国咖啡消费市场上后来居上,凭借的也正是其商业模式的优势。此时,对于星巴克来说,无论是修正现有赚取溢价的商业模式,还是坚决退守原先的利基市场,都需要决策者具有莫大的勇气和决心。

麦当劳营销战略分析报告

麦当劳营销战略分析报告 一、麦当劳的现状分析 strengths(优势):良好的企业形象、重视人员培训、重视公关沟通、具备强大后勤支持、严格标准化管理、有专门的物流公司提供原料配送服务。 weaknesses(劣势):受限品牌印象,多角化比较困难、黄金品牌形象日渐敦化、开发成本较高、资本回收较慢、组织日渐庞大,管理难度增加 opportunities(机遇):品牌享誉全球,地位无人能取代、正面的品牌形象深入顾客印象 threats(威胁):同业间的企业形象差距逐步变小、同业间的产品和服务水准差距拉近 二、麦当劳的营销战略 麦当劳主要运用了促销、品牌、公关的等一系列营销战略。 促销: 1、广告促销——麦当劳的广告策略经历了两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麦当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广告系统——伊登广告公司。20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了麦当劳广告策略的独特体制——“双轨制”,即全国性广告基金共存。设立了广告基金是麦当劳的重要营销策略。 2、人员促销:人员促销的最大特点是直接性,它是推销人员与顾客面对面的双项信息沟通。麦当劳的人员促销特点之一:迎宾员。迎宾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社交性较强,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来推销麦当劳;责任性较强,且对各种情况都能采取正面的积极进取的处理方式;性格开朗,喜欢与人沟通。

3、销售促进:它是企业的销售的开路先锋和推动器。针对顾客销售促进时,麦当劳一般采取优惠券、赠品等各种促销工具。 三、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四、麦当劳的成功之处 麦当劳的成功之处在于: 1、有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不用付形象代言费,没有生活负面新闻,卡通般的造型,得到许多儿童的喜爱。其次,重文化、重品质、重服务的策略。 2、战略性的经营调整:麦当劳首先在中国开办了得来速汽车餐厅,首先率先抢占汽车餐厅市场。据麦当劳高层透露,麦当劳计划这几年在中国增加1000家餐厅,其中将有一半是“得来速”餐厅。其目标消费顾客已经从儿童转向青年人,并开始卖起麦咖啡。因此可见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 五、麦当劳的劣势及建议

麦当劳市场细分与定位分析

麦当劳市场细分与定位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麦当劳在西式快餐行业发展问题,采用服务营销学知识,从市场细分和服务定位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麦当劳在世界及中国市场的策略是成功的 关键词:麦当劳;市场细分;定位;竞争优势 正文:餐饮行业虽然市场大,发展潜力足,但进入门槛低,从业者众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麦当劳如何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各方的围追堵截,极为重要。要想占得市场先机,首先必须进行市场细分及定位分析,才能从容应对挑战。 一、案例背景 麦当劳作为一家国际餐饮巨头,创始于五十年代中期的美国。由于当时创始人及时抓住高速发展的美国经济下的工薪阶层需要方便快捷的饮食的良机,并且瞄准细分市场需求特征,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位而一举成功。当今麦当劳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餐饮集团,在109个国家开设了2.5万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超过34亿美元。 二、市场细分 回顾麦当劳公司发展历程后发现,麦当劳一直非常重视市场细分的重要性,而正是这一点让它取得令世人惊羡的巨大成功。 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斯密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把整体市场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市场分割过程。每个消费者群便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个细分市场都是由需要与欲望相同的消费者群组成。市场细分主要是按照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和心理细分来划分目标市场,以达到企业的营销目标。 而麦当劳的成功正是在这三项划分要素上做足了功夫。它根据地理、人口和心理要素准确地进行了市场细分,并分别实施了相应的战略,从而达到了企业的营销目标。 ㈠麦当劳根据地理要素细分市场 麦当劳有美国国内和国际市场,而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麦当劳进行地理细分,主要是分析各区域的差异。如美国东西部的人喝的咖啡口味是不一样的。通过把市场细分为不同的地理单位进行经营活动,从而做到因地制宜。 每年,麦当劳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认真的严格的市场调研,研究各地的人群组合、文化习俗等,再书写详细的细分报告,以使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地区都有一种适合当地生活方式的市场策略。 例如,麦当劳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大量传播美国文化和生活理念,并以美国式产品牛肉汉堡来征服中国人。但中国人爱吃鸡,与其他洋快餐相比,鸡肉产品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更加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针对这一情况,麦当劳改变了原来的策略,推出了鸡肉产品。在全世界从来只卖牛肉产品的麦当劳也开始卖鸡了。这一改变正是针对地理要素所做的,也加快了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步伐。 ㈡麦当劳根据人口要素细分市场 通常人口细分市场主要根据年龄、性别、家庭人口、生命周期、收入、职业、教育、宗教、种族、国籍等相关变量,把市场分割成若干整体。而麦当劳对人口要素细分主要是从年龄及生命周期阶段对人口市场进行细分,其中,将不到开车年龄的划定为少年市场,将20~40岁之间的年轻人界定为青年市场,还划定了年老市场。 人口市场划定以后,要分析不同市场的特征与定位。例如,麦当劳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作为主要消费者,十分注重培养他们的消费忠诚度。在餐厅用餐的小朋友,经常会意外获得印有麦当劳标志的气球、折纸等小礼物。在中国,还有麦当劳叔叔俱乐部,参加者为3~

麦当劳的经营策略分析:六大解读

麦当劳经营策略分析 克劳克先生与“麦当劳”的经营战略: 一、探测市场需求,提供人们急需的经济、营养快餐 克劳克先生认真地探测了食品市场需求,他从美国人的快步调社会生活中,从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中摸准中下阶层的美国家庭对食品需求;一天紧张的工作需要经济、方便、营养、卫生的食品来扑充工作和劳动所造成的体力消耗。因此,克劳克先生与他的“麦当劳”精心配制了营养、方便、廉价的“麦当劳”汉堡包。它含有人体一天的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一应俱全。 二、认真选择“麦当劳”快餐店的开设位置,方便美国中下阶层的食品需求 克劳克先生选中了美国中下阶层顾客为“麦当劳”快餐店,因此要选择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来开设“麦当劳”快餐店。克劳克先生为了选择最好的“麦当劳”开设位置,先乘直升飞机在空中俯视,然后再乘汽车。实地现场勘测,最后才决定是否应该在这里挂起大“M”的金黄色招牌,即“麦当劳”的象征。 “麦当劳”快餐店比比皆是,但它并不在繁华的市中心,而是在城市的郊区、高速公路情、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市内地铁站、校园和军事基地商业区附近、市区小镇……都会见到醒目的大“M”标记“麦当劳”快餐店。 三、以“麦当劳”的大“M‘字金黄色招牌,象征着它的Q、S.C.V”的经营战略 克劳克先生的天才是他的组织才能、市场销售才能以及他所创建的“麦当劳”经营战略。 克劳克先生信条是:“企业就是竞争,就是贡献,就是要精力旺盛。”同时,他的座佑铭:“一时一事不能马虎,一切都要认真。”所有这些就是他创建“麦当

劳”经营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在经营管理中,克劳克先生非常懂得激烈竞争的含义、产品质量的价值、服务质量的作用。因此,他强调一时一事不能马虎,一切要认真。如果他发现了任何一家“麦当劳”快餐店的汉堡包变质或不够分量,土豆条炸糊了,鸡蛋松饼酸了,快餐店杂乱或不够清洁,桌椅不够舒适,服务不够快速敏捷,汉堡包物不符价,服务员冷遇或轰赶客人··…都是麦当劳公司所不能容忍的,都要受到惩罚。 为了“麦当务”的盛名,为了有效的指挥他的8000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麦当劳”分店和子公司,克劳克先生制定了“麦当劳”的QSCV经营战略。 (Quality)汉堡质化味美,营养俱全。 (Service)服务快速敏捷,热情周到。 (Cleanliness)店堂清洁卫生,环境伯人。 (Value)价格经济合理,优质方便。 凡不符合这四项要求的,服务员要解雇,经理要解除,分店要吊销经营职照。Q.S.C,V既是“麦当劳”快餐联号的经营战略,也是“麦当劳”服务质量,商品质量和价格标准的象征和代表。它以每家“麦当劳”快餐店门前的“m”字金黄色招牌,欢迎顾客光临并监督检查“麦当劳”的一切服务质量标准。 四、实行规格化和系统化管理 克劳克先生非常强调食品制做的规格化和系统化。他建立了一整套的企业管理系统。其中有专门的农场、牧场提供标准的牛肉。蔬菜,同时也有规范和特设的面包店、餐具店以便制作标准的。营养俱全的“麦当劳”汉堡包。 克劳克先生向客人保证,无论你在哪一个地方的“麦当劳”快餐店吃汉堡包,其大小、分量、质量和味道完全是一样,否则它就不是“麦当劳”汉堡包。 克劳克先生和希尔顿先生一样,强调集权领导。他不仅严格地控制成本费用,不准随意购买大型服务设施,一切要经公司审批。同时他又设立统一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商品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克劳克先生主张一切精打细算,如每家“麦当劳”快经分店只准设一位经理,4一5名助手,其余都是季节工和合同工。 但在另一方面,克劳克先生又提倡各个分店有独自的经营权。他们可以自行安排盈利,扩大经营自主权。

麦当劳的商业模式

洞悉麦当劳的盈利模式:买汉堡不赚钱! (一)洞悉麦当劳盈利模式 一个企业的盈利,应该来源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产品线、不同的布局。比如麦当劳的商业模式就是如此。几乎每个人都对麦当劳这样一间快餐连锁企业充满好奇,想知道它靠什么赚钱。麦当劳的经营方法是非常多的,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尤其是它的商业模式,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主打产品汉堡包并不赚钱 麦当劳的主打产品是它的大汉堡,也是吸引大家走进麦当劳消费的主要原因。麦当劳一个汉堡大概卖11~12块钱,但是这个汉堡的利润非常微小,甚至不赚钱。因为这么大的汉堡要用最好的牛肉、最好的面包,据说里面的气泡在四毫米的时候,口感是最佳的。这样的面包要用最好的油炸,而且炸好10分钟过后,如果卖不掉,就要被扔掉。考虑到这么高的成本,再考虑到房租、人员费用、推广费用,麦当劳的汉堡包其实是不赚钱的。 2.可乐薯条等赚小钱 那么,麦当劳到底是靠什么赚钱呢?它通过那小小的、不引人注意的可乐、薯条赚到小钱。它的一杯可乐卖六块五,可能毛利就有四块五,这是它赚小钱的地方。 3.供应链赚中钱(集中采购+改造供应链) 麦当劳通过它的供应链赚取它的中钱。麦当劳做集中采购,把全球几万家店用的所有的牛肉、面粉、土豆等集中采购过来,这样它的利润一下就出来了,但是麦当劳的供应链的高明之处远远不止如此。如果麦当劳只想到了集中采购,那就不是今天的麦当劳,而只是家普通的快餐公司。麦当劳不仅通过集中采购来获取稳定的利润,同时麦当劳积极地参与到供应链的改造之中,通过改造供应链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从而让它获取最大的收益。 举一个例子,比如过去我们的农场生产的一斤土豆卖5块钱,但我们亩产只能到6000斤,那就是3万元的收入。而麦当劳有免费的土豆种植改良技术,农场拿了这个免费的土豆种植改良技术以后,亩产从6000斤涨到了两万斤。这种情况下,过去亩收入是5元乘以6000斤,总共是3万块钱,现在亩产达到2万斤以后,它就可以让农民把价格降到2块钱一斤,这样亩产的总收入达到了4 万元,比过去的3万元增长了1万元,增长了33%。这样,农民很开心,农场的企业很开心,但最大的受益者是麦当劳。

星巴克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星巴克:员工是合作伙伴1 星巴克一直被称为用人典范,多次入选《财富》杂志的全球“最佳雇主”和“最受推崇的企业”排行榜。这与星巴克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 1982年,霍华德·舒尔茨是一家生产厨房设备的瑞典公司的副总裁兼美国分公司经理。有一次,他在西雅图的星巴克被手磨的、现调配的咖啡所吸引。当时的星巴克只有四家店面,并且只出售咖啡豆。老板是因为喜欢咖啡才做开设星巴克的,宣称要提供美国最好的咖啡豆。几乎就在那一瞬间,舒尔茨就决定与神奇的咖啡签下终生契约。舒尔茨加盟星巴克后成为市场与零售部经理。到1987年,舒尔茨以380万美元买下了星巴克,然后将其调教成全美“领先的零售商、美味蛋糕的提供者及独具魅力的咖啡品牌”。2006年,星巴克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在上海“SNAI-ASU企业家高层论坛”上,讲述了一个不以赚钱为目的的星巴克故事:其管理的精神是——关注员工的成长;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期股”形式,即公司所有员工都将获得公司的股权。 众所周知,零售业和餐饮业的雇员收入低于其他行业,福利待遇也较差。而且,在传统商业模式的利益金字塔中,最顶层的是股东,中间层是顾客,金字塔的底层是员工。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压力下,企业压缩成本、解雇员工总是被华尔街叫好。然而,星巴克认为员工才是最重要的资产,然后是顾客,之后才是股东。从一开始管理星巴克,舒尔茨就努力使它成为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之效力的公司。他最基本的理念是:视员工为家人,他们会对公司报以忠诚,付出他们的一切;公司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员工就会为公司着想。购买星巴克咖啡公司后,舒尔茨做出的最激烈的变革就是改进公司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他深信友好、有效的服务会促进销售。虽然在业界,星巴克并不是薪酬最高的企业,但是其30%的薪酬是由奖金、福利和股票期权构成的,其管理思想是:关注员工的成长。 关注员工的长期成长。舒尔茨违背常规——在尚未赢利的情况下不削减福利待遇,反而承担了飞涨的医疗保险开支,提供慷慨的一揽子福利待遇,医保覆盖了疾病预防、意外事故、心理健康、化学品接触、视力和牙齿。1988年,星巴克成为第一家为员工,包括兼职员工提供完善医疗保健的私营企业。在中国,星巴克为员工提供“自助式”福利,让员工根据自身需求和家庭状况自由搭配薪酬结构,包括旅游、交通、子女教育、进修、出国交流等等福利和补贴,甚至还根据员工的不同状况给予补助,真正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真谛,大大增强了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心。“这是我们曾经作过的最好的决策。”舒尔茨总结道,“员工的激情和贡献是我们的第一竞争优势”。1994年,他本人被克林顿总统召见,克林顿总统听他介绍其“先进经验”。 所有员工持有公司股票。自1991年开始,公司开始赢利,舒尔茨又推出一项新的员工计划——“咖啡豆股票”计划。这是面向全体员工的股票期权方案,其思路是:为所有的员工提供股权认购计划,使每个员工都持股,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这样就把每个员工与公司的总体业绩联系起来,无论是CEO,还是任何一 1资料来源:王庆慧:星巴克舒尔茨把员工当伙伴,青年报,2006年6月4日;霍华德·舒尔茨、多利·琼斯·扬:《将心注入:星巴克创始人,全球董事长自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麦当劳经营模式的调查报告

麦当劳经营模式的调查报告 麦当劳,一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能够进入这样的企业工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收获。麦当劳里有一套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经营管理模式,麦当劳里的员工,心里面每时每刻都必须谨记两个词语,那就是“高效”和“标准”。 麦当劳里有一套标准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这套模式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的: 一、不用天才与花瓶 麦当劳不用所谓“天才”,因为“天才”是留不住的。在麦当劳里取得成功的人,都得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工作,炸薯条、做汉堡包,是在麦当劳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这对像我们这些不愿从小事做起,踌躇满志想要大展宏图的年轻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是,麦当劳请的是最适合的人才,是愿意努力工作的人,脚踏实地从头做起才是在这一企业中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很多人眼中,从事服务业的,长相和年龄是很重要的。但在麦当劳餐厅,女服务员的长相也大都是普通的,还可以看到有年轻人也有年纪大的人。与其他公司不同,人才的多样化是麦当劳的一大特点。 二、没有试用期 一般企业试用期要3个月,有的甚至6个月,但麦当劳3天就够了。麦当劳招工先由人力资源部门去面试,通过后再由各职能部门面试,合适则请来店里工作3天,这3天也给工资。麦当劳没有试用期,但有长期的考核目标。考核,不是一定要让你做什么。麦当劳有一个360度的评估制度,就是让周围的人都来评估某个员工:你的同事对你的感受怎么样?你的上司对你的感受怎么样?以此作为考核员工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培训模式标准化 麦当劳的员工培训,也同样有一套标准化管理模式。麦当劳的全部管理人员都要学习员工的基本工作程序。培训,从一位新员工加入麦当劳的第一天起。与有些企业选择培训班的做法不同,麦当劳的新员工直接走向了工作岗位。每名新员工都由一名老员工(训练员)带着,一对一地训练,直到新员工能在本岗位上独立操作。尤其重要的是,作为一名麦当劳新员工,从进店伊始,就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边工作边培训,在工作和培训合二为一中贯彻麦当劳Q.S.C&V黄金准则,Q.S.C&V分别是质量、服务、清洁和价值。这就是麦当劳培训新员工的方式。在他们看来,边学边用比学后再用的效果更好,在工作、培训一体化中将企业文化逐渐融入麦当劳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四、晋升机会公平合理 在麦当劳,晋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合理的。适应快、能力强的人能迅速掌握各个阶段的技术,从而更快地得到晋升。面试合格的人先要做4-6个月的见习经理,其间他们以普通员工的身份投入到餐厅的各个基层工作岗位,如炸薯条、做汉堡包等,并参加BOC课程(基本营运课程)培训,经过考核的见习经理可以升迁为第二副理,负责餐厅的日常营运。之后还将参加BMC(基本管理课程)和IOC(中间管理课程)培训,经过这些培训后已能独立承担餐厅的订货、接待、训练等部分管理工作。之后,通过考核合格者,可以晋升为第一副理,协助餐厅经理的管理。 五、培训成为一种激励 麦当劳的培训理念是:培训就是让员工得到尽快发展。麦当劳的管理人员都要从基层员工做起,升到餐厅经理这一层,就该知道怎样去培训自己的团队,从而对自己的团队不断进行打造。麦当劳公司的总经理每三个月就要给部门经理做一次绩效考核。考核之初,先给定工作目标,其中有两条必须写进目标中,那就是如何训练你的下属--什么课程在什么时候

肯德基和麦当劳在的竞争策略分析

肯德基和麦当劳在的竞 争策略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的竞争策略分析摘要: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的竞争从他们登陆起就一直激烈进行着,在这个人口世界第一、最具潜力的中国大众餐饮市场,“本为同根生”(同源自美国)的全球快餐两大巨头麦当劳与肯德基,在中国市场未曾上演“相煎何太急”的闹剧。从世界范围来看,麦当劳的门店数远远多于肯德基,但在中国肯德基的门店数却远远多于麦当劳。本文通过比较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的竞争策略,研究这种门店数的差异,来源分析企业各自的经营战略,对其他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战略的制定有借鉴意义。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启动了全球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从全球范围看,麦当劳和肯德基尚不属于一个重量级:麦当劳目前在世界1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店,全球营业额约亿美元,而肯德基在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连锁店数仅为11000多家。据美国食品业界研究机构Technomic对2003年全美快餐销售额和餐厅数量的统计显示,麦当劳以全美13609家餐厅,销售额超过221亿美元的业绩排名榜首;而肯德基则以全美5524家餐厅,销售额亿美元排名第七。 然而,作为全球快餐第一品牌的绝对老大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发展现状,却一反常态、不容乐观,远远落后于位处全球范围的第二品牌与美国本土市场第七的肯德基,两者之间的业绩相去甚远。 二者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和他们所采取的竞争策略是分不开的。 麦当劳采取“国际产品标准化策略”,即国际化品牌,本土化经营,麦当劳在其全球通行的“我就喜欢!”广告大旗下,继续用着名的年轻运动员及娱乐界明星作广告代言人来吸引年轻、时髦的客户群。麦当劳通过“麦当劳叔叔”努力将麦当劳树立成一个国际化品牌。

浅析麦当劳经营模式

目录 序论 (2) 一、麦当劳的经营理念——QSCV (3) 二、麦当劳的经营模式 (3) 1. 特许加盟和连锁经营 (3) 2. 依靠房地产营运获得收入 (4) 3. 统一的产品质量、服务规范和作业程序 (5)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浅析麦当劳经营模式 序论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一套简单又规范,合理又可以复制的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一个成功的企业无限制的复制下去,从而把企业做遍全国甚至全球。很多企业都是从兄弟或做朋友合伙的小生意慢慢做大的,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在成为了一定规模的家族企业之后反而无法再壮大。麦当劳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为众多企业的提供了以成功的典范,本文通过浅析麦当劳的经营模式,来分析企业如何扩展自己的规模,把自己的品牌推广至全球。 麦当劳是全球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快餐集团,从1955年创始人麦当劳兄弟和雷·克洛克在美国伊利斯州开设的第一家餐厅到现在,麦当劳已经在全球120多个国际和地区开设了将近三万多家餐厅,现在仍然在以很快的速度发展。麦当劳独特的QSCV(Quality-品质,Service-服务,Cleanness-情节,Value-物有所值)的经营理念和“招牌汉堡,地产盈利”的经营模式为麦当劳赚足了口碑,赢得了满满的钱袋。

一、麦当劳的经营理念——QSCV 麦当劳一直以来不变的服务准则是顾客至上,顾客永远第一。麦当劳独创的经营理念——QSCV的理念使麦当劳的管理流程、管理模式和经营都变得规范、详细和快速,也是最能体现麦当劳特色的重要原则。 Quality(品质)指的是麦当劳为保障食品品质制定的机器严格的保准。例如,牛肉食品要经过四十多项品质检查,严格的标准使顾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所品尝的麦当劳的食品都是同一品质的。Service(服务)是指按照细心、关心和爱心的原则,提供热情、周到、快捷的服务。Clean(清洁)指的是麦当劳制定了必须要严格遵守的清洁工作标准。Value(物有所值)指的是麦当劳的“向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高品质”的理念。可以说,QSCV的经营理念为麦当劳长时间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为这些原则有着非常严格的量化标准,非常详细,所以麦当劳员工在执行起来非常明确又能非常快速的掌握。 这些标准可以说详细到极致,比如你会发现全世界的麦当劳装修、灯光都是一样的,冲水马桶都是一个品牌。炸牛肉饼要4分钟,鸡腿炸好以后放到过滤网上面4到7秒,因为不到4秒吃起来会比较油,超过7秒吃起来会比较干。麦当劳的汉堡之所以能赢得全世界的口碑,为麦当劳赢得巨大的利润,和这些细节上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而且从麦当劳和肯德基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情况就可以看出来麦当劳的优势。 2003年全球范围麦当劳和肯德基对比情况 二、麦当劳的经营模式 1.特许加盟和连锁经营

麦当劳与肯德基定位分析

肯德基与麦当劳市场定位分析 不管你是喜欢巨无霸,还是偏爱鸡腿堡,又或者习惯喝可乐,而不是挑百事,这些细微的口味差别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麦当劳是全球餐饮第一品牌,但在中国却不是,因为有肯德基。 如果雷·克罗克尚在人世,当他亲眼目睹自己一手缔造的王国在偌大一个中国市场却不敌后来者哈兰·山德士创办的肯德基,这位“快餐业巨人”、“麦当劳之父”又会作何感想? 有人说,肯德基PK麦当劳,肯德基赢在合情合理,麦当劳则输得心服口服,理由是中国人偏好鸡肉的饮食习惯让肯德基在与麦当劳的竞争中占得先机。美国人偏好牛肉,所以在美国,麦当劳一路领先,而在中国,人们偏好猪肉及鸡肉。 当然,这种解释未免太过片面和牵强。道理很简单,正如我当初在评论《肯德基在中国》一书时提到,相对于茶和咖啡,中国人无疑是更偏好茶,但是星巴克的出现却彻底地改变了一代甚至更多代中国人的茶饮休闲习惯。他们更喜欢喝咖啡而不是喝茶,他们更喜欢一整天待在咖啡馆而不是待在茶楼。 由此可见,单纯的饮食习惯不能主导麦当劳、肯德基之间的竞争输赢。另外,针对有些人说的,麦当劳全球统一的“我就喜欢”和肯德基因地制宜地推出“快乐齐分享”,这足以表明,一个奉行国际化,另一个遵从本土化,一个玩的是年轻人的炫与酷,一个讲的是大家庭的亲与爱。 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战略,造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表现:一个在全球精采绝伦,而一个在中国大放异彩。然而,这并不代表肯德基一定在扎根本地上比麦当劳更胜一筹,别忘了,作为全球快餐业老大的麦当劳不可能不懂得“全球思考,本地行动”的重要性。 所以,在我后来阅读《麦当劳之父的创业冒险》时,我会时常假设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在中国的竞争劣势,如果克罗克老人家还在,他会怎么做?书中记载,克罗克认为快餐业最重要的两个标准是“整洁”和“廉价”。1961年,当成功说服麦当劳兄弟以270万美金转让餐厅后,克罗克便大刀阔斧地对麦当劳进行了“改造”、“升级”。 从整体店面到停车场,从厨房地板到店员制服,克洛克不放过任何细节。他苛刻的程度近乎偏执,他常说:“如果你有功夫站着,你就一定有时间收拾整洁。”克罗克积极倡导“廉价”,也是源自他对大众消费趋势的敏锐把握。他打造下的麦当劳致力于为美国人提供一种随意、轻松、便捷的连锁餐厅服务,他希望人们永远记住(也是他刻意强化的)麦当劳的宗旨—是“吃东西”而非“用餐”。

客户体验管理案例分析之星巴克

星巴克案例分析报告 --客户体验管理 资料:0840412110 王倩 演讲:0840412127 吴云军 ppt:0840412126 沙超 二零一一年五月

目录 一、企业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非凡品牌建立于客户在店内的总体验 (4) 1、你的体验--从进店前到离开的总体流程 (4) 2、把整体客户流程分解为廿个子流程 (5) 3、度量、管理及改善每个子流程 (6) 三、星巴克成功的原因 (7) 四、由星巴克引出的思考 (8)

一、企业背景 星巴克(Starbucks)全球著名的咖啡连锁店,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2,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2007年美国拍摄了与星巴克同名的电影。 星巴克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星巴克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学生与城市白领中非常流行。部分星星巴克图片巴克店甚至与超级市场,书店等异业结盟,于合作店铺内觅地开业。一般而言,星巴克咖啡的价格与其他类相当。星巴克不打算调低在全球开设4万间店的长期计划,迄今已开了逾1.5万间。2007年11月,星巴克表示将在该财政年度增设2500间分店,美国占1600间,比最初计划少约100间。星巴克的分店大多数是总公司直营的,星巴克公司内也有对于外资投资的一些禁令,但这些规定也有例外。在大中华区的星巴克大多数是合资的,台湾区星巴克是由统一企业与美国星巴克合资的,上海及华中区的星巴克是由台湾统一企业、上海烟草集团以及美国星巴克合资,北京与天津星巴克是由北京美大星巴克公司经营,而广东、香港及澳门的星巴克则是由美心集团及美国星巴克合资的Coffee Concepts HK Ltd 经营。星巴克总公司倾向加码这些地区的持股,取得更大的主控权。沈阳、大连等城市的星巴克则是星巴克总公司的直营店。

麦当劳广告策略分析

麦当劳的广告策略分析 一、麦当劳品牌介绍 MCD是全球最大的连锁快餐企业。是由麦当劳兄弟和Ray Kroc在50年代的美国开创的、以出售汉堡为主的连锁经营的快餐店。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麦当劳餐厅遍布在全世界六大洲百余个国家。至今已发展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拥有30000家分店的跨国公司。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餐饮业最有价值的品牌。在很多国家麦当劳代表着一种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麦当劳逐渐形成了具有强烈美国CI理论特征的以红黄为基本色调、以M为品牌标志的CI体系。 麦当劳品牌个性由最初的“尝尝欢笑,常常麦当劳”转换为“我就喜欢”。向人们传达一种年轻、活力、欢乐,透过环境与服务让顾客享受生活。因此,麦当劳的市场营销必需给人以朝气勃勃、充满活力、迈向成功的感觉,加强品牌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加强雇员及顾客对品牌的热情。总之一句话,麦当劳把战略转移到的年轻人中间,要在年轻人中间活化麦当劳品牌,以适应未来的品牌竞争! 在地球上,每隔十五个小时,就有一家麦当劳餐馆开业。在中国,麦当劳已经开设了四百多家餐馆。麦当劳的大黄金拱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最熟悉的品牌之一。可见麦当劳的品牌价值之高! 麦当劳对于品牌经营有其独特的价值公式。根据长期数据显示,平均与一位顾客接触,希望他们留下良好的品牌印象,就要把握顾客在店里的40分钟、加上广告4分钟,总共44分钟的接触时机,贴近顾客提供服务,留住他们,让他们有物超所值的感觉。“44分钟”不只是品牌的塑造,更是品牌管理的问题。 于是,麦当劳新品牌策略的执行,先从全方位沟通计划着手,以“passion”(热情)的内涵整体串联: P 「people」人员 A 「advertising」广告 S 「sound」声音 S 「swing」韵动

麦当劳独特的特许经营模式

麦当劳独特的Array特许经营模 式

麦当劳经营模式分析 目录 一、麦当劳公司简介 (3) 二、麦当劳独特的特许经营模式-“以快餐吆喝,以地产盈利” (4) (一)麦当劳独特的特许经营模式-“以快餐吆喝,以地产盈利” (4) 1、独特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4) 2、麦当劳的盈利模式 (6) (二)麦当劳特许经营模式的特别之处 (7) 1、依靠房地产盈利 (7) 2、强制性、标准化、合作化的特许经营 (7) (三)特许加盟和连锁经营的管理 (7) 1、严格挑选加盟商 (7) 2、统一加盟条件 (7) 3、明确的经营理念与规范化管理 (8) 4、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 (8) 5、完备的培训体系 (8) 6、联合广告基金制度 (9) 7、统一产品质量 (9) 8、统一服务规范 (9) 9、统一作业程序 (9) 10、相互制约、共荣共存的合作关系 (10) 三、麦当劳在中国的经营模式 (10) (一)麦当劳在中国的经营模式 (10) 1、以租赁店铺为主 (10) 2、加盟业务处于小规模试点阶段 (11) 3、加盟店由直营店改造而成 (11) (二)运用现有经营模式的原因 (11) 1、中国市场不成熟、不规范 (11) 2、缺乏足够数量的快餐经营管理人才 (11) (三)麦当劳在中国将开放特许经营权 (12) 1、未来麦当劳在中国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12) 2、开放特许经营权的原因分析 (12) 3、开放特许经营权已准备充分 (13) 4、麦当劳在中国特许经营模式的策略和计划 (14) 四、麦当劳经营模式的评价与思考 (15) (一)经营模式的评价 (15) 1、优势 (15) 2、劣势 (15) (二)经营模式的思考 (16)

管理学案例分析18715

国际案例麦当劳:遍及全球的快餐服务 Q1:麦当劳公司曾经面临哪些机遇和威胁?它是如何处理的?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吗? A:麦当劳公司曾经面临的机遇: 1、至1995年,全世界99%的人口尚没有成为麦当劳的顾客,其市场扩张的空间很大。 2、在国外,对美食快餐的喜爱远比在美国本土流行的快。 麦当劳公司曾经面临的挑战: 1、针对50岁以上顾客推出的汉堡,其结果不明朗。 2、竞争对手汉堡王、温迪快餐、肯德基、必胜客和超市、熟食店、便利店、加油站出售重 复加热快餐的压力。 3、扩张太快,食品风味不如汉堡王和温迪快餐。 面对机遇,麦当劳精心准备,旨在成为全世界食品服务市场的领导者。面对 挑战,麦当劳不断采用新的战略和经营做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保持其竞争优势。 Q2:麦当劳公司进入欧洲市场以前,很少有人相信在欧洲快餐会取得成功。你认为麦当劳公司为什么会成功?它采用了什么战略?这种战略与麦当劳在亚洲所采取的战略有何不同? A:麦当劳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其企业文化,特别是QSC&V。 其竞争战略: 1、富有弹性的价格策略 2、菜单是传统化菜单和当地化食品品种的结合 3、款待儿童,为其提供彩色蜡笔和纸,开设游艺场 4、快餐店由当地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经营 5、控制分销系统的每个环节,确保其产品的一致性 6、广告宣传以当地的生活主旋律为基础 7、推出麦当劳咖啡馆 Q3:麦当劳公司的基本理念是什么?麦当劳公司是如何强化这一理念并将其用于不同的环境之中的? A:麦当劳公司的理念是QSC&V,其一直严格遵循这一四项标准。例如:在欧洲和亚洲建立了所谓的“质量保障中心”;在客户方面进行培训;培训员工,以确保更高的顾客满意度;曾取消了在法国开设的第一家店,尽管其有高额利润。

管理案例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1)忙碌的生产部长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王雷和张立分别是这家企业哪一层次的管理人员? 2.关于锁的装配不善问题,公司总经理应该首先责成谁负起最终责任?这依据的是什么原则? 3.王雷向总经理汇报说他这星期做了几件重要的工作,请在下列空格里依次写下这些工作所体现的活动或职能性质: 4.依据王雷所提供的资料分析,金星公司上半年的赢利情况怎样?如果按照王雷的方案对生产活动进行调整,下半年的赢利将会怎样? 参考答案: 1.王雷是中层管理人员,张立是基层的管理人员。 2.管理中虽有授权一说,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的权利可以下放给下属,但责任仍需要管理人员来承担,尤其是最终责任,此为责任不可下授原则,因此,本案例中的王雷应该承担最终责任,而张立所负的是执行责任。 3.A计划B领导C组织D非管理工作E组织F控制 4.将上半年总支出与总收入进行计算,发现总支出=18000万元,总收入=(2000-200) *10=18000万元,所以赢利为0.下半年按王雷的方案进行调整,比较计算方法同上,总支出=17600万元(其中原材料项目变为:9500万元——每件产品的原材料费用为10000/2000=5元,共1900万件,),总收入=(1900-50)*10=18500万元,所以赢利为900万元。 (2)新东方学校的战略选择 问题: 1.为新东方未来的发展提供适当的战略建议。 2.新东方在跨地域发展的同时,是否应该同时发展远程教育? 3.针对日益强劲的竞争对手,新东方应该采取哪些竞争战略? 参考答案: 1.结合本案例,新东方发展必须紧跟时代和当前的市场需求,新东方最初是出国考试培训为主,并且竞争实力非常强,现转向英语培训为主,并有各类考证,竞争对手众多,并且本身业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继续做好自己的专攻市场,尤其是竞争实力强的市场;对竞争市场的态度;协调好合作业务单位的关系。具体如下:公司战略:主营业务——英语培训;竞争战略——做好营销等工作;职能战略——营销、财务、生产等内容。

麦当劳公司战略分析

麦当劳公司战略实例 1997 年,麦当劳是全球消费市场上最大的食品服务零售商, 品牌强大,遍布全球的饭店系统的销售额达350亿美元。22000 多个麦当劳店有三分之二由遍布全球的5000家所有者/经营者 进行许可经营。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国内的年平均销售增长率为6%,在美国国外,年平均销售增长率为20%。麦当劳的食品 质量标准、设备技术、营销和培训项目、运作系统、地点选择、技术以及供应系统一直被看作是全球的行业标准。麦当劳公司的战略优先是持续的增长、为客户提供超值的服务、永远做一个高效优质的供应商、提供美味高值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推销麦当劳这个品牌。麦当劳公司的战略有八个核心的要素: (1 )成长战略 每年增加2 500家麦当劳店(8 %的年增长率),部分自己经营,部分许可经营,美国之外占2/ 3,进而对目前尚未进入的市场进行渗透。在本土之外建立最大的市场位置,超前于所有的竞争对手。 增加菜单上的服务项目低价格的特殊服务、增值饮食以及 儿童游乐的场所,进而增加常客的数目。 (2)特许经营战略 只有下列这种企业家才是麦当劳特许经营权给予的对象:有事业心、有经营天赋、正直、有业务经验,并且把他们培养成积极、有责任心的麦当劳的所有者(公司、合作伙伴和消极的投资者都不是

特许经营权给予的对象)。 (3)饭店地点的选择和建筑战略饭店地点的选择必须能够为客户提供便利,为公司提供增长和盈利。麦当劳的研究表明:顾客决定来麦当劳用餐的决策,其中70%是一时冲动,所以,麦当劳的目标就是使所选择的饭店地点尽可能方便客户的光临。在美国,麦当劳公司除了在传统的城区和郊区建立饭店之外,还在食品商场、机场、医院、大学、大型的购物中心(沃玛特、家庭仓储)和服务地点建立卫星分支;在美国之外,麦当劳的战略是首先在中心城市建立麦当劳饭店,然后,再在中心城市之外开设有特殊服务的自由单元。 在饭店建筑时,使用节约成本的标准饭店设计,在设备和材料采购时,通过一个全球采购寻源系统进行统一采购,从而减少地点选择成本和饭店建筑成本。 确保麦当劳的饭店里里外外都有吸引力、令人舒畅,如果可行的话,麦当劳将提供特殊服务,为儿童提供游乐的场所, (4)产品线战略有限的菜单服务项目。提高产品的口味(尤其是三明治产品系列)。 扩大产品的种类,进入快餐食品(鸡、麦西肯、比萨、定位于成年人的三明治等),为关心健康的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 (5)饭店经营 在食品的质量、饭店和设备的清洁度、饭店的经营运作程序 以及友善礼貌的柜台服务方面执行严格的标准。

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

管理案例:深度揭秘星巴克运营成功之道 在世界上,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星巴克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的一个秘诀就是其灵活的经营智慧。 一、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根据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看,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 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 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 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可以借别人的力量来帮它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同一个时间一起做。” 二、以直营经营为主 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星巴克之所以采取直营方式的理由是:品牌背后是人在经营,星巴克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动作、纪律、品质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作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因此,为了不让品牌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星巴克决定不开放加盟权。 三、不花一分钱做广告 “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的经营者们这样说。据了解,星巴克

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通”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通过一对一服务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 另外,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舒尔茨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他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这对星巴克“口口相传”的品牌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风格:充分运用“体验”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视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服务员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训,如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要求每一位服务员都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 另外,星巴克更擅长咖啡之外的“体验”,如气氛管理、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音乐等。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售卖欢乐一样,星巴克把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东西。 “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这句取材自意大利老咖啡馆工艺精神的企业理念,是星巴克快速崛起的秘诀。注重“oneatatime”(当下体验)的观念,强调在工作、生活及休闲娱乐中,用心经营“当下”这一次的生活体验。 星巴克还极力强调美国式的消费文化,顾客可以随意谈笑,甚至挪动桌椅,随意组合。这也是星巴克营销风格的一部分。 五、设计:表现特色 据了解,在星巴克的美国总部,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室,拥有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专门设计全世界的星巴克店铺。他们在设计每个门市的时候,都会依据当地的商业圈的特色,去思考如何把星巴克融入其中。所以,星巴克的每一

麦当劳地经营战略分析报告

麦当劳的经营战略分析 ——论美国麦当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析 国际快餐巨头麦当劳开始卖服装了。据获悉,今年下半年麦当劳将在东北卖童装。据了解,麦当劳儿童服装、玩具品牌叫“Mckids”,“Mckids”系列产品将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中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地同步上市。在此之前,麦当劳公司曾于1987年创立“Mckids”服装,并于1997年在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实现专卖。此次将在全球同步上市的“Mckids”系列是麦当劳的一个新的国际化、多元化的零售许可计划,为儿童提供了包括服装鞋袜、玩具、录像带、DVD、音乐及书籍等在内的产品。 此次麦当劳全面进军儿童用品市场,对它的老对手肯德基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事件”,麦当劳此举很可能改写多年来两大快餐巨头业务发展不相上下,紧紧相随的局面,至少在业务多元化方面麦比肯先行一步。 吉林大学经济学教授麻彦春分析,麦当劳之所以进军童装市场原因有三:一是积极应对,规避风险。目前快餐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肯德基快餐店在中国市场的数量与日俱增,已远远超过麦当劳。仅在长春,肯德基就有11家,而麦当劳只有6家,肯德基的强劲攻势已对麦当劳构成巨大威胁。二是多角度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麦当劳从单一的饮食发展到饮食加童装,可谓“衣食俱占”,这种多角度共同经营的方式,无疑提高了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且现在家长们日益重视孩子的营养均衡,排斥快餐,使麦当劳在全球的形象受损。因此,此次麦当劳推出“Mckids”儿童系列产品,也是为了改善形象,使孩子时刻接触麦当劳,心里想着麦当劳。三是品牌免费广告,吸引更多顾客。据了解,短期内“Mckids”还不会成为麦当劳的主要收入来源,只是很小一部分,这更加说明了麦当劳公司此次推出“Mckids”除了为避开与肯德基在餐饮方面的直接竞争外,其意图更是想通过全新的途径和充分利用自身品牌的广告效应来建立和消费者更为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其产品统一于同一个品牌,拥有同样的品牌标志和设计理念,进而达到其更高的经营目标。 美国麦当劳(McDonald's)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快餐集团,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特许经营者之一,成就了在126个国家拥有3万多个分店的全球最大快餐业连锁店的霸主地位,并以每3小时增加一个店面的惊人速度持续的扩展,成为当今快餐业的巨无霸。麦当劳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范围日益扩大,逐步占领全球市场。“麦当劳”是餐饮行业的世界第一品牌,由国际著名品牌研究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推出的《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麦当劳名列第2位。 一、世界级品牌巨头的创建历程 麦当劳公司正式创建于1955年,公司创建人是雷·克罗克。其实,麦当劳的基本经营方式的创始人是麦克·麦当劳和迪克·麦当劳兄弟俩。1954年,雷·克罗克在洛杉矶以东50公里的圣伯纳蒂诺市遇见了一家快餐厅,两座闪耀夺目的灯光照耀的拱门下人流如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