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中历史】历史导言课:怎样学历史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历史导言课:怎样学历史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能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知道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处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学习历史、展示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体会、感受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对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互动的话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教师适时补充、纠正。 主要介绍: 1.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的概念。 2.宪法的修正。 3.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详实的介绍,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喜

北师大初中毕业历史试卷(二)

漳州一中分校2009届初中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实验区) (考试形式:闭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犹太教 2、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的形式实现的。下列哪一个选项体现的交往形式与其它三个明显不同: A .希波战争 B .亚历山大东征 C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马可·波罗来华 3、一位游客在某博物馆参观时,讲解员指着图4的历史文物说:“这是迄今 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 A. 两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4. 伯里克利时代的公民巴斯塔和妻女居住在雅典的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巴斯塔: A .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 B .妻子参与国家议事期间,在家照顾女儿 C .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 D .与妻子一起参与国家议事时,把女儿托付他人 5、14-16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新时代到来前夜思想文化变革的蓬勃朝气和人类反封建神学、向自然挑战的无畏精神。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中,搭配正确的是 A .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达·芬奇 B .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 C .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D .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启蒙运动 6、右面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 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 反映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C.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D. 表现现实生活和赞美了人性的伟大 7、下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早期殖民掠夺 D.英国工业革命 图 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 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这种情境的 设置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 件;或通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 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 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 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 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 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 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 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勾画知识点内容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忌对 课文基本内容全圈全画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针对性,且最好一次性交代完毕,切忌随意打断学生读书的思路。③对学生所列提纲不要强求一律,不要求全责备。④对于起始年级的授课,教师可以列出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目录打印版 A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至589年) 中国历代王朝表(夏至隋)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 姓的来历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 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 立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 移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活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 民族国家基业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 技成就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 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 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 治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 的英勇斗争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 民族的象征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 学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 关锁国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 危机 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 路线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581-1840) 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清)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 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八国联军侵略战争 第5课画地图,讲历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 步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 教育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2课社会历史小调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兴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 危险的时候”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 新的长城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 日救亡歌曲联唱”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 “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1840-1949)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 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 擂台赛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 内战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 英雄”讨论会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 体事业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 潮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 化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 会生活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 —古代世界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 的时候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 光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 月之乡”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化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人类三大人种的基 本特征 第五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 与文化成就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第25课世界古代科学魅力 的报告会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1949-2000)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 (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 革命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 和”而战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 与动荡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 革命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 言” 第12课“英特纳雄奈尔” 一定要实现 第13课工业革命带给人类 的“礼物”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 与终结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 内战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 革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 门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 战火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一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 一 第1题【单选题】 分析图表与下列哪个事例无关( ) A、隋朝的繁荣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封建社会多次出现盛世局面,下列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贞观遗风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饮茶习俗风靡全国的时期是( ) A、汉代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重选拔人才 ③都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高压政策④都注重发展经济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开元通宝”开始铸造时的最高统治者是( ) A、唐高祖 B、唐玄宗 C、隋文帝 D、元世祖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唐朝诗人孟郊的著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的“线”绝不可能是( ) ①麻线②丝线③棉线④尼龙线 A、①② B、③④ C、④①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穿越时空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到唐朝的都城经商,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A、乘船经过永济渠 B、买曲辕犁 C、看颜真卿的书法 D、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 )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远古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发现地点是云南元谋。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发展较快,下肢发展较慢,脑也在缓慢的进化,这些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工具上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_缝制衣服。 4、火的使用的作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群居。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第2课氏族聚落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 多年,位于黄河流域,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彩陶,能够饲养猪、狗等家畜。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流域,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黑陶。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遗址位于山东大汶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最早会挖掘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第3课传说时代 1、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3、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3、兵器、衣裳。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4、华夏族的形成:(1)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3)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原始社会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禅让制度下产生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6、禹是传说时的治水英雄,被称为大禹。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北师大)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朱汉国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历史教育。) 1、如何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 那么,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在接受某一学科教育过程中,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 在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三个重要要素,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目标。这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华东师大崔元漷教授曾举驾驶素养为例来说明。上驾校绝不是背一点驾驶知识,必须学会驾驶。但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驶素养,其驾驶素养包含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目标。驾驶员的关键能力是安全驾驶;必备品格是礼貌行车;价值观念是尊重生命。每个学科所养成的核心素养内容虽有所不同,但这三个维度是一致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具体体现。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明确界定:“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 那么,历史学科而言,学生学习历史后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具有什么样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呢?这应该是我们在认识和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必须明确的。 2、什么是历史学科要培养的价值观念? 一般来说,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是人们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今天,我们应确立什么的价值观念,这涉及高中历史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也涉及到我们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的价值取向问题。毫无疑问,我们今天的高中历史教育,必须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高中历史教育要培养的价值观念。

总结北师大版初中历史pdf

文件编号: 43-31-C9-80-5F 整理人 尼克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4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4) 郝瑞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16课) 单元主线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其中既有革命高潮的涌动,如第一次人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等,也有失败的痛苦和艰辛,如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从时间断限上,它又包含了中国革命史上两次重要的转折——从大革命失败到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单元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一艰难历程。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内容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要注意尽量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从五四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许多学生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来理解这一概念,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几条结论。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内容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每课一得:三大政策,反衬国民革命的起因与发展。 材料阅读:孙中山遗嘱。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内容标准: (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道路初创的历程(每课一得配合之); 红军长征——历程的艰难曲折。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学习与探究之三 活动目标、准备、建议、说明 知识目标: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

初中历史课讲法

初中历史课讲法

————————————————————————————————作者: ————————————————————————————————日期:

初中历史课讲法 提起上初中历史课,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笔者的观念逐渐改变了,要上好初中历史课,可真不容易,正如,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门功课让孩子们产生兴趣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借助讲故事,借助诗歌,借助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所以穿插故事就显得很有必要。当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曾国藩,当他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太后会降罪的。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讲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于是,我灵机一动,唱起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更能理解“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这一历史事件。 当讲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就提到《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这样,学生便轻松地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方针。 还有象澳门回归可以唱《七子之歌》,发展大生产运动可以唱《南泥湾》等等。 当然,除了上课之外,我们还可以由学生来主持,搞一些历史竞赛。可以以平行班为单位确定一些选手,每个班还可以选出20多名啦啦队员,这样就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参与活动。由学生来主持,让学生来参与,教师只起策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调动。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篇 第1题【单选题】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原形是( ) A、鉴真 B、玄奘 C、僧一行 D、怀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武则天在位时开创了科举的另一种形式,让各州每年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其中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种形式是( ) A、进士科 B、武举 C、明经科 D、常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马克·波罗行纪》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史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张骞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历史学家范文澜说:“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以下历史活动与隋文帝无关的是( ) A、建立隋朝 B、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C、灭陈朝统一全国 D、创立科举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 ) A、东晋 B、西晋 C、陈朝 D、隋朝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而短暂的璀璨辉煌。它的都城在( ) A、北京 B、长安 C、洛阳 D、建康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戚继光抗倭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星罗棋布的氏族部落》教案_15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感知目标教学 目标 一、知识目标:半坡和河姆渡聚落的位置,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 作物,制造的陶器和建造的房屋;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距今年代,以及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 知道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等主要史实。 二、能力目标:以北京人、山顶洞人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再到大汶口原始居 民生活进步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种植水稻和粟,说明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这不仅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对中国文明的贡献,也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由于生产的发展,大汶口原始居民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重点 难点 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 难点: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贫富分化现象。 教师活动与 学生活动 时间预 计安排 复备标注 启动课堂复习旧知 预习反馈 还记得远古人类的代表有有哪些吗?他们的生活方式 是怎样的? 5 课堂导入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紧靠野外采集捕 捉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有一天,远古人类告别 洞穴,搭建住所定居下来,形成原始聚落。看“中国 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继山顶洞人之后,在辽 阔的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很多氏族聚落。他们的生活 和生产状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那么当时最具代表性 的几个氏族聚落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是怎样的呢? 他们住在什么地方?他们会种植什么作物?他们使用 什么样的工具等等。今天我想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自学 探究这些问题。 2 以北京人、山顶洞人 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 居民,再到大汶口原 始居民生活进步的史 实,培养学生的比较 能力和认识人类社会 是在不断发展的观察 能力。 自学文本自学方式 自学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交流解决,也可以进行组际交流。 将疑难问题提出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 我们都是在教学的第一线,对于历史课堂教学,一线的老师比较有发言权。历史是一门时间多、事件多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为了教而教,只会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法的改进,致使历史学科成为学生不乐意的一门课。要想上好初中历史课,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的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进入到学习活动中,不能把学生的神经绷得太紧。 3,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4,要理清课堂思路。上历史课的老师必须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纵观教材全局,不要备一节课上一节课,应该把整个教材内容揉合起来,再把它化为几个时间段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才容易记准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学起来比较轻松。这种穿串法易使学生接受,对历史的学习感兴趣,也便于给学生复习。 5,上课时应抛开教案,对所讲的知识应成竹在胸,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一名上历史课的教师,如果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看一下教案讲一句,甚至照本宣科,到头来恐怕连自己都不知道讲什么,怎么能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呢? 6,上课时力求表达艺术。我们老师上课是否能吸引学生,就要看老师的表达能力是否强。 如果我们老师上课时表达的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加上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带口头禅,讲出美感来,就能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否则,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上课就意味着不成功。 7,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点。在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节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听得乏味,死气沉沉,时间长了,学生厌倦,其积极性、创造性就没了,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上活历史课,就必须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只要我们在课堂坚持做到了以上几点,我相信我们的历史课堂一定会上的有声有色,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

北师大历史学历年真题集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通史考研试题[历史系] 中国通史一,名词解释(5分×8=40分) 1,红山文化2,轮台诏3,驿传4,子口税5,光绪皇帝6,法币(11年考过)7,高等院校院系调整8,农业发展四十条 二,简答题(10分×3=30分) 1,评述两税法。两税法的内容和评价 2,简单论述二十世纪30年代的关于社会史的论战。 3,简单对比1954,1975,1984年修订的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异同。 三,论述题 1,论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术贡献以及对清代学术发展的影响。(35分) 2,史料分析题(20分) 史料略(关于近代史的一部分,是武昌起义之后以及保路运动之后清政府的关员的奏折) (1)根据史料分析当时全国的局势(2)分析奏折中的建议并进行评价。 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5分) 世界史(含世界当代史)一、名词解释(还有4个忘了,想起了在加) 晚期猿人大流士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俾斯麦魏玛宪法(11年考了魏玛共和国)莱克星顿的枪声 二、论述题 1、评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共和政治的异同(11年考过) 2、中世纪天主教的影响 3、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的决定性胜利 4、20世纪大国的兴衰(结合史实,以一国或几国为例) 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历史系和史学所全部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庄子、律令格式、百日维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汉谟拉比法典、1215年大宪章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辽和北宋的关系 2,简述洋务派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3,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

北师大版、人教版及地图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

北师大版、人教版及地图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二)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料整理:青绍堂(福州屏东中学) 说明: 1.应广大参加初中历史学科会议与会代表的要求,将青绍堂老师发言内容放在网上与初三老师交流。 2。本份材料仅代表整理者的个人意见,只供交流。 3.本份材料是依据2006年考试说明要求制作的,因供2007届考生使用的考试说明尚未出台,在新考试说明出台后,应依据新的考试说明进行完善。 4.本份材料不完善之处,请大家自行补充调整。 5.除关注三套版本共同点外,还应关注自己使用的教材版本对考试大纲规定考点的表述。 [黑色字体为三套版本教材表述相同(相近)之处,红色字体为北师大版的表述,蓝色字体为人教版的表述,绿色为地图出版社的表述]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内容标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考试说明】 A.识记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B.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C.运用评价唐太宗。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共同点)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吸取隋亡的教训;善用贤能,虚心纳谏(魏征);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画像”。 (北P10)赋役制度;“三省六部”制;《唐律疏仪》。 (人P8)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地P8-9)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认识到,皇帝与百姓是舟与水的关系,皇帝好比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2、武则天 (共同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注重选拔贤才。“武则天画像”。 (北P14)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人P9)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地P10)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3、“开元盛世” (共同点)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整顿吏治,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即位后,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人P12)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P15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地P13)唐玄宗登基后,经过君臣努力,政局才逐渐稳定下来。他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憬等为宰相,裁汰冗员,强调以才以功授官,注意考核地方官,尤其基层县令的政绩。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感知目标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知道魏 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国号和都城。2.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 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过程与 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 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 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 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 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影响及三国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预 计安排 复备标注 启动课堂复习旧知 预习反馈 18课学习笔记的检查 5 课堂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把学生带入情境,而后提问:这是哪个电视剧的片头曲呢?继 续设疑: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能说出生 活在三国时期有影响的人物吗? 2 自学文本自学方式 自学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交流解决,也可以进行 组际交流。将疑难问题提出 问题预设 1. 曹操实力壮大的原因有哪些? 2. 了解官渡之战的时间,经过,意义。 3. 掌握官渡之战的时间、经过、意义,并与官渡 之战作比较。 4. 魏蜀吴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5. 如何评价曹操? 8 交流学习交流方式 1.探究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中以 多败于少的原因。 2.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知识梳理疑难解答处理学生在交流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4 难点精讲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 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归纳:曹操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曹操的士兵是北 方人,他们不习惯水战。他的士兵到了南方后, 3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四、世界古代史 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

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髙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历史试题(共60分) 四、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8题,每小题1分;第29-35 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右下文物反映了当时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2.下左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3.上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 4.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5.《海国图志》中使用“新闻纸、铁路”等新名词,反映了魏源 A.关注西方新知识和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D.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6.有人认为,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这里的“土地”是指 A.钓鱼岛 B.香港岛 C.台湾岛 D.辽东半岛 7.当今出版《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9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8.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涉及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9.下列是某同学自主学习时收集的图片。从中可见他学习的主题是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乔冠华开怀大笑 A.国防现代化 B.新中国外交 C.祖国统一大业 D.两岸交流 10.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埃及 B.古斯巴达 C.古雅典 D.古罗马 11.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创立行省制度③郑和七下西洋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3.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导致这些数据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 B.召开一届人大 C.实施三大改造 D.掀起大跃进运动 14.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为()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15.1972年,尼克松下飞机后主动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并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他说的"另一个时代"是指() A.世界进入信息时代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国加入APEC D.中美关系正常化 1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7.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