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杞人忧天导学案

杞人忧天导学案

杞人忧天导学案
杞人忧天导学案

德州市第九中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号)导学案编号: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公开课教案_1

杞人忧天 教学目标 1、积累“亡”、“崩坠”、“晓”、“若”、“只使”、“屈伸”、“中伤”、“舍然”、“奈何”、“奈……何”等关键字词,疏通文意。 2、了解“杞人忧天”的寓意,进一步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 3、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鼓励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积累关键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了解文章的寓意,进一步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 难点: 1、培养想象力。 2、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出示几幅反应忧愁情绪的漫画。)瞧这几位烦的!我这想劝劝他们:“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二、预读,了解文学常识: 1、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 2、回顾所学知识,说说什么是寓言。 3、怎样读一则寓言? 把握故事——领会寓意——获得感悟。 三、初读,把握文中故事: 1、预习检查:划线字注音 杞人(qǐ) 身亡所寄(wú)躇步跐蹈(chú)(cǐ) (dǎo) 中伤(zhòng) 星宿(xiù)宿舍(sù)(shè) 中间(zhōng) 一宿(xiǔ)舍然 (shì)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和重音,师生点评。 3、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5、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全文,试着翻译课文,遇到困难用笔画下来。 自学效果检测: (1)(PPT呈现)请同学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崩坠:崩塌坠落晓:告知,开导 亡:同“无”,没有行止:行动,活动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2.结合语境,分析人物。 3.转换视角,讨论寓意。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讨论寓意。 【教学策略】一线串珠,层层推进。 【教学时数】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用“忧”字引领课堂学习。 二、抓住“忧”字,理清情节,读懂杞人故事。 1. 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 按照“为何而忧→忧成何状→谁来解忧→何以解忧→是否解忧”的顺序,寻找对应原句,串译课文。 3. 教师小结:解释重要文言现象,强调重点文言字词用法和句式特点。 三、紧扣“忧”字,分析人物,讨论故事内涵。 4.分角色朗读,体验杞人忧状,看作者如何看待他。 * 明确:讽刺不必要的担忧。 5.转换角度,联系杞人表现,谈我们如何评价他。 明确:杞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放下的人,是一位具有强烈忧

患意识的人。以后的众多天灾地难,证明了忧者该忧。他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人,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6.学生质疑,解析晓之者“是否解忧”?明确:智者非智。 7.教师小结:我们要深忧远虑,敢于问“天”。 四、创读“忧”字,研讨问题,赋予新的寓意。 8. 根据下面《杞人忧天新篇》提示,尝试寄寓新的寓意。 杞人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信息,内容是他将要在宜昌东山开辟旅游度假村。消息一传出,网友纷纷评点赞、吐糟。一时众说纷纭、热闹非凡。看到这些,杞人开始坐卧不安、茶饭不思了,他一会儿担忧降雨滑坡造成交通堵塞、一会儿又担忧环境污染破坏景区风光。 、 一筹莫展之际,他打电话把晓之者和一群朋友约来,对他们说出了他的忧虑,……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忧良策。 如今,他的度假村已经门庭若市,游客爆满。 思考:①杞人的忧虑对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②展望我们的未来生活,你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吗? 五、齐读课文,小结“忧”字,强调学习态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觉得遥不可及的忧虑大可不必,是因为那时认识局限或发展缓慢。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当今,防患未然的“深忧远虑”确实必须。 我们学习寓言,既要走进去追根求源,把握本意,又要走出来结合当今,获得新知。 六、延伸阅读,推荐书目。 1. 出自《列子》的其它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杞人忧天》是《列子·天瑞》中的一则寓言。此前学生已学过《黔之驴》这则寓言,为本文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但《杞人忧天》用语较为生癖,对初一学生而言有些难度,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一个难点,因此要引导。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句含义。 2.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3.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教育学生遭遇困难挫折时摒弃消极心态,积极乐观的面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句含义。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读课文,查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次看到这句俗话,我就会想起杞人忧天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中国寓言——《杞人忧天》。 二、了解《列子》 《列子》,旧题为郑人列御寇所著。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共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 三、初读课文,读的通畅

1. 听朗读录音,注意断句。 2.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正音。 杞(qǐ)人躇(chú)步跐(cǐ)蹈舍(shì)然中(zhòn g)伤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翻译课文,不懂的可以讨论解决,也可以询问老师。 2.大屏幕出示以下句子,检测学生的翻译情况。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B.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C.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D.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E.奈何忧其坏? 五、读课文,思考寓意 1.杞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杞人担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废寝食”。 3.大家试着朗读这一段,读出杞人的焦虑、害怕。 4.晓之者用了哪些话消除杞人的顾虑?他的答案科学吗?你怎么评价? 明确: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②“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③“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他的解释并不科学,只能代表当时的认知水平,但他关心他人,积极地开导他人,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晓之者”的话应该怎么读? 明确:淡然、从容。适合用平静的语气来读。 6.身处同一个时代,他为什么一点都不担忧? 明确:他知识丰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看事物比较透彻。看来拥有丰富的知识就不

杞人忧天 优质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3.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难点: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了解寓意。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守株待兔》和《亡羊补牢》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然后归纳出寓言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表现谈话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列子 2.介绍《列子》 (一)读“忧”(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有疑惑的字词圈画出来。 2.学生自由朗读。不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3.字音检测。指生回答。 (亡、中伤、舍然、星宿、躇步跐蹈、充塞四虚)

(二)解“忧”(读通文意,理清情节) 1.小组讨论,结合课文注释把故事译成现代汉语。思考下列问题:(用原文回答)(1)杞人所忧何事?(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忧成何状?(废寝食者) (3)谁来解忧?(晓之者) (4)如何解忧?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5)是否解忧?(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字词检测 亡:通假字,同“无”,没有。 舍:通假字,同“释”,消除。 若:你。 奈何:为什么。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大意(提示:人物+事件+结果)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没有容身之处,以至于寝食难安,通过别人的开导,最后消除了疑虑。 (三)悟“忧”(读懂寓意) 1.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和语气。(分组读----学生上台展示) (1)杞人的语气应该是忧愁满腹。 (2)劝说者的语气应该是耐心细致。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 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 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 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 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 年)将列子 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 “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 , 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 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 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q 丫)人躇(ch u )步跐(c i )蹈舍(sh)然中(zhng)伤星宿(xi u)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二、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4课《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中最后一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很强,所以教师要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和探究的热情,并且,七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但是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限,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难点: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爱听故事吗?那大家一定知道很多故事了!那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图中所示的故事的名字和给人的启示吗? 学生活动:抢答:守株待兔(不能不劳而获)、拔苗助长(不能急于求成,注意方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画蛇添足(不要多此一举)、亡羊补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正,防止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教师活动:启发学生概括出故事的文体--寓言(提示篇幅,修辞) 学生活动: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 教师活动:衔接到课本124页中有关寓言的相关知识。 过渡语:那同学们再看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个什么故事?(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活动:杞人忧天 教师活动: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不能胡思乱想,不能过分担忧,不要为不必要的事情担忧) 过渡语: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一下“杞人忧天”这个故事,看看是不是我们猜想的这样。学习这个故事,我们要通过三个目标来完成,(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齐读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2.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预习检测: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寓言4则 杞人忧天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伤(投影出示) 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3)奈地坏何?(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 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 六、拓展 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九、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如何更好地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 十、板书设计 {投影出示)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文言知识有了粗浅的认识,但是底子依旧薄弱,只能对文言文本作浅层的阅读。同时他们对问题的解读常常出现单一化、片面化的特点。但是他们自我表现欲较强,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敢于踊跃发言,表达想法,对于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很乐意。所以通过跳板型文本教学构建立体思维模式,能激发他们对文言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品味精炼的语言,初步领悟寓言内涵。 教学难点: 1.发展思维能力,学习多元化思考,对文本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溯本求源的方法,理解忧患意识背后的深层含义,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预习任务: 1.熟读成诵。 2.借助相关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依据文本抒写自己的阅读疑惑。 教学安排: 一、导入激趣 今天我们来研究“忧”这个行为。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忧患,觉得他消极又负面,但是心理学家却告诉我们行为背后有着心理的需求,当我们走进《杞人忧天》这篇文章后,将会发现忧患后面有着大大的学问。 (一)初读正音,校对古文关键词句 1.通假字亡舍 这是中国古代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借用,古时候的字不是很多,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就会别的字来代替一些字。 2.充塞这是个多音字,解释为堵塞星宿 (二)整体感知,了解行文格局 文章写了什么一件事?(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1.杞人的“忧”。 ①杞人所忧何事?

②品“忧”字。 预设:“忧”,在古时候不是写成这个样子的。他的繁体字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 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在百科中是这样解释:忧,指担忧、发愁。它是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表现为双眉紧锁、额部肌肉收缩、思维定向(只思虑他所考虑的问题,不想其他)。 ③杞人的忧,到了什么程度? 预设:“废寝食”,你能想象他忧愁的样子吗?什么神态、什么动作?嘴里会不会还念叨什么呢? 2. 晓之者的“晓”。 ①文章里的劝导者是怎样开解杞人的呢? ②请生翻译“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分角色朗读 ①问杞人朗读者,听了晓之者的话,自己的忧愁减弱了吗?你从哪里读出? ②杞人消除的是什么忧虑?晓之者呢?

《杞人忧天》教案

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案 广海中学黄艳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流利地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积累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自悟自究,合作探究,疏通文意,体会寓意;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对解忧过程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流利地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一、看《杞人忧天》的视频。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 4、正音:杞(qi)人躇(chu2)步跐(ci3)蹈舍(she4)然中(zhong4)伤(投影出示) 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 (出示投影) 1、重点字词: 亡:无,没有;晓:告知,开导;积气:聚集的气体;若:你;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积块:聚积的土块;四虚:四方;躇步呲蹈:踩、踏的意思;舍然:消除顾虑的样子; 2、重点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 (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3)奈地坏何?——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4)奈何忧其坏?——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3、翻译全文 杞人忧天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杞人忧天》李金红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卷 ——大连汇文中学语文组 一、理解翻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事: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① 。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②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注释】 ①声:音律。 ②乐正:音乐主管 。 二、文言文断句【规律探究】 【第一组规律探究】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组规律探究】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 非人哉与人期行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第三组规律探究】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第四组规律探究】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规律探究】判断断句正误并说明理由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淮水为之不流。 (《资治通鉴》卷十六) 三、课堂练习 1. 请用“/”为《老马识途》画线句子断句。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途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

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 管仲、隰朋:皆为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 ②迷途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2.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给下文画线句子断句。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①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当》 【注释】

语文七年级《杞人忧天》教案设计

语文七年级《杞人忧天》教案设计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一、导入: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 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伤(投影出示) 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 (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3)奈地坏何?(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 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 六、拓展 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杞人忧天》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课文,选编在第六单元。本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的视野;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杞人忧天》是《列子·天瑞》中的一则寓言。寓言是带有讽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对今人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选文采用对话的形式,详细描写杞人“忧天”、晓之者“解忧”的过程。阅读课文,可以联系以往的阅读经验,体会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忧”“亡”“若”“舍然”等文言词汇,把握“奈何忧崩坠乎”“奈何忧其坏”等文言句式。 2.理清文章围绕“忧”字展开的故事情节,揣摩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心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了解古人对自然的看法,从不同角度体会寓意,培养思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忧”“亡”“若”“舍然”等文言词汇,把握“奈何忧崩坠乎”“奈何忧其坏”文言句式。揣摩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心理。 2.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体会寓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导入课题 由字形演变猜字,引出杞人忧天的“忧”字,导出课题。 →→→→ 【媒体应用说明:导入自制flash,通过“忧”字的汉字演变,让学生了解造字的一些方法,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渗透了“文化的传承”这一理念。】 二、最美朗读,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后,分享需注意的读音、节奏,全班齐读。 需注意的读音、节奏 杞(qǐ)人身亡(wú)所寄日月星宿(xiù)中(zhòng)伤躇(chú)步跐(cǐ)蹈舍(shì)然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2.寻找最美朗读者 利用转盘动画挑选三组同学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形式可以是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个人朗读等。学生读完后反馈评价,然后评选出最美朗读者。 【媒体应用说明:设置触发键动画、插入视频功能,利用白板的优势设置转盘动画抽选朗读的小组,激发学生兴趣,反馈、评价学生的朗读效果。这一环节力求体现“创设情境,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理念。】

《杞人忧天》优质公开课教案

杞人忧天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投影出示) 二、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众生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列子》资料(出示投影) 三、朗读课文,听读,自读,正音。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鼓励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词,鼓励学生领读。 2、激发学生齐读速读 3、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再读课文。 4、正音:杞(qi)人躇(chu)步跐(ci)蹈舍(she)然中(zhong)伤(投影出示) 四、个别学生朗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出示投影)重点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2)充塞四虚,无处无块(3)奈地坏何?(4)奈何忧其坏?(投影出示翻译)

五、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 六、拓展 讨论: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九、课堂总结: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在所难免。如何更好地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 分析故事情节, 理解其寓意。 2. 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 理解其寓意。 教学难点: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 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 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 你能否列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这些寓言都来自《韩非子》。) 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 二、自学指导(一) ——预习与交流 1. 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溉(gài)汲(jí) 杞(qǐ) 坠(zhuì)躇步(chú)跐蹈(cǐ)中伤(zhònɡ) 2. 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1) 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灌、灌溉) (2) 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3)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4) 国人道之(讲述) (5) 闻之于宋君(知道、听说) (6) 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7) 身亡所寄(同“无”) (8) 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9) 奈何忧崩坠乎(怎么,为何) (10) 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受伤) (11)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纵使,即使) (12) 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3. 作品链接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贤》,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三、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探究 (一) 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尤其注意积累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个故事。 3. 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穿井得一人》的寓意可以概括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4寓言四则:杞人忧天》优质课教案_0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人躇步跐蹈舍然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 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忘食 忧忧彼之所忧者,晓之以理 忧天者明理大喜,晓之者亦大喜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理解课文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杞人忧天》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公开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时间:总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分析故事情节,领悟语言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 总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游戏:出示图片,让同学们猜成语寓言故事,并理解其意思,如不能猜出的将受到“惩罚”。 我还以为会有同学猜不到,正担心你们会受点苦头呢。没想到,我杞人忧天了。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作品介绍。 2.生难字词。 三、新授 (一)反复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注音节奏。 (二)结合文下注解疏通文意。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故事起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2.故事发展: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3.故事结尾: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问题探究 1.“杞人忧天”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口中常出现的成语,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你知道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吗? 杞人忧天:比喻缺乏根据且不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近义词:庸人自扰 反义词:乐天安命、无忧无虑、高枕无忧、若无其事。 2.杞人为什么而忧天?他为什么有忧天地崩坠的想法?谈谈你的理解。 原因: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对宇宙的认识有限,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把天空看作一块大石板一样的物质,因而担心它碎裂崩塌。忽视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了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操心。 理解:对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 3.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杞人忧天有什么讽刺意味? 要消除没有根据的或不必要的忧虑。 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五)拓展延伸 你怎样理解“天地崩坠”?你认为可能发生这些事情吗?今天我们要不要“忧天”?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从中我们还受到了什么启示? “天地崩坠”可以理解为地球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海啸、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它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地破坏。面对自然灾害,人们很难预知,亦无法阻挡。所以今天的我们应该具备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爱护家园,保护环境

伯牙善鼓琴(教案)

《伯牙善鼓琴》公开课教案 备课教师:苏红瑞 一、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2、背诵《伯牙善鼓琴》(重点)。 3、掌握文言词语,翻译课文(重点)。 4、体会“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难点) 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李白《赠汪伦》、管鲍之交、刎颈之交的图片从而引出本课知音之交 二、《列子》及伯牙简介简介: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郑国人。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四十年,潜心著述二十篇。其中《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课堂作业)。 峨()峨兮()若泰山。卒()逢暴雨。初为()霖()雨之操。钟子期辙()穷其趣。伯牙乃舎()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明确:峨(é)峨兮(xī)若泰山。卒(cù)逢暴雨。初为(weì)霖(lín)雨之操。钟子期辙(zhé)穷其趣。伯牙乃舍(shě)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三、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小组成员至少给其他人读一遍。 四、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同桌之间可以讨论,如有不会,做好标记。 生根据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师点拨。 五、感悟文本 (一)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心句) (二)伯牙是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的? 1、伯牙弹高山流水等情景,钟子期都能体会到。 2、伯牙弹被暴雨阻于岩下的情景,钟子期体会的和伯牙想象的一样。(三)展开联想和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明月、杨柳”时,钟子期又会如何赞叹呢?仿照下面的示例,补充钟子期赞叹的内容。 示例: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四)文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好处?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第1单元升和毫升第2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升的知识吗? 2.今天给大家介绍位新朋友,揭示课题:毫升(板书) 二、感知、操作、体验。 (一)请看图片,细心观察:500毫升橙汁 750ML洗发水250毫升豆奶100 ML酸奶…… 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什么?还有什么发现吗? 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它还可以用符号“ml”表示。

(二)看一看,玩一玩,体验1毫升。 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 你们看,这是一个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看了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很少,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2.小组活动: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看看,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 把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吗?多吗?(很少,很轻) (三)说一说,倒一倒,感受几到几十毫升。 1.这些小容器你们一定也见过。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药水?(多媒体出示图片:针筒、盐水袋、口服液、眼药水)(介绍一下勺子的容量) 2.每个小组都带来家里的小容器了吧。请你们拿出来吧。它们是:碗、杯子、保鲜盒。 请每个小组根据这样的要求来试一试。

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观察:水面各在哪里? 3.估一估。 你能估计一下,这只碗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吗?杯子呢? 你知道吗?人体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约是1600毫升。一杯200毫升左右的话,一个人,每天要喝8杯水。 保鲜盒的容量呢?猜一猜。我们来看一看,它的容量到底是多少? 4.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相信你们对家里,身边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能进行正确的估计了吧。 相信今后你在生活中,会常常用到这个本领的。 (四)体验更大的毫升数及升与毫升的进率。 1.好,刚才你是用什么又快又准量出50ML的水的呢?(烧杯,看刻度)我这里也有,你能看着刻度说出里面有多少毫升水吗?100毫升(请你来掂一掂)250毫升500毫升 瞧,这是一个我们自己制作的量器。里面有1升水。现在我要把他倒入这样的量杯里,每杯500毫升,能倒几杯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1升=1000毫升) 2. 今天都带了饮料来了吧。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这瓶里有多少饮料吗? 10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 拿出一瓶橙汁,500毫升。想想,这种饮料需要几瓶正好是1升。250毫升呢?100毫升呢?

杞人忧天公开课教案

《杞人忧天》公开课教案 界首市实验中学韩养锋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 2.了解古人对自然的看法,学会辩证思维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课时:1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成语是汉语语言的一大亮点。它保存着先民的思想故事,还有很多美妙的传说和深刻的哲理,给我们以诗意的诉说和哲理的启迪。 看图片猜成语 这些美丽的的成语给我们以无限遐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杞人忧天》(板书课题) 二、题解 简介《列子》及列子 三、检查预习 1.尽从现象到本质,揭示故事寓意。我所能,展示朗读技巧,扫清字音障碍中宿躇( )步跐( )蹈杞塞 2.我来辨识,明确重点词语 崩坠寄废寝食因晓屈伸行止只使舍然奈何 3.我来解释,重点句子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奈地坏何? 奈何忧其坏? 四、展示复述能力,小组大比拼——看谁速度快 五、我来明理,从现象到本质,揭示故事寓意。 “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本文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六、创新思维,古曲填新词 成语包容了古人的智慧,但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就会得出不同的发现和结论。 如班门弄斧这则成语的班是指鲁班,我国古代的巧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含讽刺意,也可用作自谦之词。古今异义: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这个故事你能不能有别的发现?(或者杞人应不应该忧天) 讨论后明确: 忧天:反映的是一种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精神 不忧:略 七、拓展延伸: 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 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 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