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

1.【答案】B

【解析】A.有误,嘹——瞭,歼.灭(jiān),前仆.后继(pū);

C.有误,作——怍,腈.纶(jīnɡ),羁绊.(bàn);

D.有误,悄.然(qiǎo),瘦削.(xuē);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锋芒必露——锋芒毕露;

B.维幕——帷幕,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D.相辅相承——相辅相成,珊珊来迟——姗姗来迟;

故本题选C。

3.【答案】(1)诠释

(2)循序渐进

【解析】(1)“阐释”的意思是“阐述并解释”;“阐明”的意思是“是指讲明白(道理或事件);“诠释”的意思是“指说明;解释;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或者是用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一种方法;对某事的讲解、证明”,这句话以“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来解释“白衣天使”敢于“担当”的表现和精神,“阐明”明显不符合语境;也没有“阐述”的内容,所以“诠释”最符合语境。

(2)“循序渐进”的意思是“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循循善诱”的意思是“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分析三个词语的意思,结合句中“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可知“循序渐进”最符合语境。

4.【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半卷红旗临易水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英雄末路当磨折

(6)能谤讥于市朝

(7)沉鳞竞跃

(8)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9)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10)足以傅彩

【解析】“怆”“羌”“末”“谤”“竞”“傅”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5.【答案】(1)文化认同是认同。或:认同是认同。

(2)A

B

(3)更

【解析】(1)提取句子主干可用压缩法,即把句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掉,剩下的就是句子的主干。第②句中“从本质上说”是前置状语,“对某一文化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是定语,去掉这些之后,句子的主干就是“文化认同是认同”,这里的“文化认同”是一个概念,可保留定语“文化”;也可进一步压缩,去掉“文化”这一定语,主干就是“认同是认同”。

(2)根据第③句“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第⑤句“如果没有文化认同、就无法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分析可知,第④句横线处应先填“文化认同”再填“国家认同”。

(3)分析材料可知,“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只有形成了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才能进一步形成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所以结合语境分析,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为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更”。

6.【答案】(1)忠诚,勇敢,坚毅,吃苦耐劳。

(2)B

【解析】(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白龙马在取经途中,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多。他的本职工作是做取经人的脚力。他一直忠心无二,吃苦耐劳。当唐僧被六耳猕猴打伤,他无力救助,“在路旁长嘶跳咆”。当其他三个徒弟大显神通时,他耐得住寂寞,坚守自己的岗位。但是,在最危急的关头,他勇敢、坚毅,该出手时就出手。如第三十回,唐僧被变为虎精,“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在此绝境下,白龙马现身,与黄袍怪大战,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他的忠诚、勇敢、坚毅、吃苦耐劳是为了“功果”,这正是取经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精神。

(2)本题考查故事情节。

A.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是关于孙悟空的故事情节。孙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他又去东海龙宫借宝,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

B.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是与白龙马有关的故事情节。妖怪把唐僧变成了老虎。白马变成宫女与妖怪打斗受伤,让八戒去花果山求请悟空回来救师傅。八戒请不动悟空,边走边骂,被众猴打翻擒住。

C.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孙悟空和猪八戒去龙宫战那个九头蛇。最后同二郎神以及梅山七兄弟

一起打死九头蛇,夺回和尚们的宝物。

D.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唐僧四人遇到黄眉大王,弥勒佛下凡,让悟空去引黄眉大王来。孙悟空化作一个大西瓜,弥勒装成果农,黄眉大王吃了瓜,悟空在他肚子里闹腾,黄眉无力反抗,黄眉只好乖乖被弥勒收了。

故选B。

【考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二、

7.【答案】(1)

(2)【示例一】师生相处时,学生应心存敬畏,就如宋濂遇到老师批评时,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以复”。【示例二】师生相处时,老师应尊重学生,尽量避免厉声训斥,态度温和则更易被学生接受。

(3)【答案】古诗文在各年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或:古诗文在各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占比统计图;或:各年级语文课本的古诗文在本级占比统计图;或:各年级古诗文在本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

(4)【示例一】他功勋卓著堪称核弹英雄。[示例二]他目标坚定献身国防事业。

【解析】((1)这道题考查笔画笔顺的知识。“创”字的笔画依次是:撇、点、横折钩、竖弯钩、竖、竖钩。(2)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出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反映了宋濂求学时老师的严厉,突出了作者求师时的虚心诚恳。题干要求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同意师生相处时,老师应该严厉,学生应心存敬畏的观点,因为“严师出高徒”;我们也可以主张师生应该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因为态度温和的老师更易被学生接受。

(3)这道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仔细观察图表可知,图表的横坐标是七、八、九年级,纵坐标是百分比,图表反映的内容是“古诗文(占比)”。据此可知,图表反映的是古诗文在初中各年级语文课本中所占比例的统计情况。因此,统计图的标题可以是:古诗文在各年级语文课本中占比统计图。

(4)这道题考查仿句能力。题干要求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一个语句,完成邓稼先赞词。根据划线句可知,仿写结构是“他+品质+事迹”。比如“他赤胆忠心毅然学成归国”“他身先垂范亲临试验前线”“他淡泊名利隐姓埋名荒漠”等。

【考点】笔画笔顺

【考查能力】认识,表达,图文转换,仿句

三、

(一)

8.【答案】①中国新一代太空舱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太空舱的隔热能力大幅提高;②中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推动经济发展和

提高高科技发展。

【解析】这道题考查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认真阅读材料,找到包含材料关键信息的语句,再概括作答。通读材料可知,答案在材料一。根据材料一的“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比神舟飞船大了三到四倍”和“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即可概括出答案。

【考查能力】概括材料信息

9.【答案】①采用一级半构型;②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③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机。

【解析】这道题考查从材料中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学会根据关键语句筛选提炼,注意语言的简练。通读材料可知,答案在材料二。根据“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的超大整流罩是它的突出特点,是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即可提炼出答案。

【考查能力】从材料中筛选提炼信息

10.【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D.“它们均可用来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表述有误,根据“实验舱Ⅰ……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Ⅱ……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可知,实验舱I“问天”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II“梦天”还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故选D。

【考点】材料内容的理解

11.【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B.第一、二步的表述有误,根据材料四的“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可知,第一步是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第二步才是实现航天员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

C.“建成后为实现空间站正常运营,将……”表述有误,原文依据“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

D.“它的建成将全面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材料没有这方面的表述;

故选A。

【考点】材料内容的理解

(二)

12.【答案】空廓(或:旷远)、寂寥、萧索、色彩暗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触目空廓而寂寥”“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

得倍加旷远”可知“河景”的空廓寂寥;从“几乎什么也没有”“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可知环境的萧索;从“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可知“河景”色彩的暗淡。

【考查能力】从文中提取信息

13.【答案】(1)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哺育、滋养了中华文化,丰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2)①写出了女儿心中黄河的庄严与神圣;②表现了女儿对黄河的虔诚、崇敬以及对黄河情结的传承。【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1)“奶”在这里是动词,即用自己的乳汁喂孩子,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是民族精神的源头。

(2)“浸礼”本指基督教受洗而把人身浸入水中的一种仪式,用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女儿把手伸入黄河时态度的虔诚,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感悟到了黄河的神圣。

【考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4.【答案】①触摸、领略到了黄河深厚的文化成蕴;②表达了对黄河的景仰之情,确认了“我”与黄河的血脉关系;③黄河接纳了“我”,使“我”汇入中华民族血统,精神有了归属。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余光中的作品中,“黄河”就是祖国的象征,从“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可知,黄河哺育了中华文化,作者为自己终于接触到黄河这一中华文明的血脉而激动不已,表现了黄河母亲对自己这个游子的接纳与认同,由衷地抒发了对黄河的眷恋、敬仰之情,这些就是作者认为“值得”的原因。

【考查能力】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5.【答案】①借风沙写初到黄河的真实感受,与后文对黄河的亲近、敬拜形成反差;②与后面诗文里的风沙形成呼应,以更好地表达对黄河的挚爱。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来看,开篇写黄河的风沙与下文民歌中“风,也听见,沙,也听见”相照应,突出了黄河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黄河边的真实感受,与下文接触黄河的激动心情,将名片投入黄河的举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对黄河的景仰和热爱。

【考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16.【答案】“隐隐的水声”指归来后,黄河留给“我”的记忆、情愫和主观感受。理由:①那次黄河“一掬”的经历,珍藏于名片盒里的黄河泥土,让作者铭记于心;②它们让作者获得了归属感、幸福感;③它们加深了作者对大陆无法割舍的思念和眷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隐隐的水声”指作者将黄河的泥沙放进名片盒以后的主观感受,包含着对黄河的眷恋与怀念。因为他在将手伸入黄河的那一个瞬间,感觉自己与祖国已经融为一体,有了强烈的归属感,“隐隐的水声”传达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海外游子的共同心声。

【考点】关键词语含义

(三)

17.【答案】(1)显示

(2)带领

(3)封爵

(4)总共,共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示,显示;将,名词动用,带领;爵,名词动用,封爵;凡,总共,共。

【考点】文言词语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是“按照”的意思。

A.以,来;

B.以,按照;

C.以,用;

D.以,因为;

故选B。

【考点】一词多义

19.【答案】建造了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本句为定语后置句,语序为“造六十二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大舶”。重点词语:造,建造;大舶,大船;修,长;广,宽。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20.【答案】①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文中通过各国使臣的朝拜及后世的传诵表现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用文中的句子回答:①段“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②段“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考点】内容理解

参考译文:郑和,是云南人。成祖想展示中国的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他的同辈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很多金银财物。造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首先到达占城,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的使者随同郑和朝见明成祖。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进行了封赏、赐爵。永乐十年,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出使,到达苏门答腊。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等十九国都派遣使者来朝廷进贡。郑和经历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有三十多个。自从宣德以来,远方各国不时有来中国的。从郑和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郑和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四)

21.【答案】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窈窕”意思是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指善良美好的女子,“窈窕淑女”表现了女子的文静、美好,善良;“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劳作时姿态的优美;这些都是君子“寤寐思服”的原因。

【考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22.【答案】示例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二:“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学过的诗文作答即可。如:“树梢树枝树根根”——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亲山亲水有亲人”,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考查能力】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

四、

23.【答案】范文:

合唱

音乐是一种艺术,合唱就是音乐其中的一种。就在这个星期四,我们学校举行了迎元旦的合唱比赛。

在比赛的前几天,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带领着同学们唱歌。有时同学们那优美而又动听的歌声,在学校的上空来回飘荡,音乐就笼罩着整个校园。我们班也不例外,我们参赛的曲目是《保卫黄河》。我们在每个大课间,都会练练唱歌。我们越练越好,那声音犹如百灵鸟的歌声,那样婉转和优美动听。

我们全班同学日盼,夜盼,盼望合唱比赛到来的那天。时光似水,我们已经听到了合唱比赛的脚步声了。

在星期四下午的时候,就是我们初一初二的合唱比赛。我们班排在第二个合唱,虽然我们准备已久,而且不是第一个出场,但我这个指挥还是非常紧张,只觉得心像打鼓似的“咚咚”地跳。轮到我们表演的时候,我极力镇定地指挥同学们走上台阶,排好队伍,然后转身向评委、老师们鞠了一个躬,再转身面对同学们。首先由李天帅朗诵,当他朗诵到“保卫家乡”我高高举两只手,当他朗诵完后我做了一个开始的手势,

“风在吼,马在叫”雄伟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我班同学唱得激情飞扬,唱得热血沸腾。

不知是我太紧张,还是我跟他们一样激昂,不知不觉地,我指挥错了一拍。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在不停地告诫自己:不要慌,镇定,你每天对着镜子练了那么多次,一定会成功,相信自己我能行。同学们看到我紧张的神情投来鼓励的目光。我稳住了。节奏也正确了,随着我手臂的挥动,同学们唱得更有气势了。很快地,随着我的手势一收,同学们立即“哑口无歌”。我们回到座位后,惴惴不安地听着别班同学的歌声,希望成绩快点出来。当音乐老师宣布我们获得第一名时,全班同学“耶”地欢呼雀跃,仿佛要把整个教学楼喊倒似的。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来了。整个合唱比赛圆满成功。

回到教室后,我想:这是我们的努力换来的,我要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锻炼的机会,更要感谢音乐老师这几个星期的辛勤付出。通过这次合唱比赛,我真正懂得了收获的含义,努力就会成功,只要感受人生的苦与乐,才会对人生更加有信心。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题目非常新颖,难度较大。“合唱”是以群体歌唱为本体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我们从小到大一定参加过许多次合唱,知道它强调的是共性,追求整体的和谐。写作时可以从“合唱”的本义出发,记述自己参加某次合唱的经历或心情,设置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如合唱过程中的失误等,表达自己对“团结”“合作”等问题的感悟。也可以从“合唱”的引申义出发,选择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如早市、体育课等,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此场景下各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突出其特色,表现生活的精彩。如早市上小贩的叫卖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孩子的嬉闹声,车辆的喇叭声等,这些声音就像大合唱,揭开了每天的序幕,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还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合唱的特点以及注意事项,如果知识面不广,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不建议写说明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