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艾滋病确诊后感染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确诊后感染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确诊后感染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确诊后感染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确诊后感染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艾滋病感染者确诊后,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09年6月来我院咨询检测的50例艾滋病感染者。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感染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感染者护理前、护理后的感染者的自我心理满意率、对护理的满意率进行分析,探讨艾滋病感染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艾滋病感染者护理前患者的自我心理满意率为53%,护理后患者为90%,护理后感染者的自我心理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艾滋病感染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率为97%,总体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患者积极的面对生活、配合检测、治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克服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障碍,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艾滋病感染者;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HIV病毒主要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破坏作用,从而使患者免疫功能丧失。人体免疫功能丧失后,极易感染各种疾病,最后因感染其它疾病而丧失生命[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艾滋病给患者不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更多地是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障碍[3]。有研究发现,艾滋病患者的自杀率比普通人的自杀率高出26倍[4]。因此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讨艾滋病感染者确诊后,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本试验选取2006年1月~2009年6月来我院咨询检测的50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09年6月来我院咨询检测50例艾滋病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32例。感染者的年龄16~6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6±4.5)岁。其中,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感染者例数为1例,吸毒感染者例数为9例,性传播感染者例数为39例,母婴传播感染者例数为1例。所有感染者均经确诊为艾滋病感染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1.2方法

1.2.1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作为医护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外,还应要具备有心理知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高度的责任心,用关爱的心来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给予感染者心理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帮助,只有对感染者不歧视、不恐惧、真诚关爱,才能取得感染者的信任,才能与感染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从感染者的角度和利益着想,才能取得感染者的信任,给予感染者最需要的帮助,消除感染者的不良心理,帮助感染者树立乐观的生活心态,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有效的干预这些感染者的不良行为,正确的接受艾滋病的咨询、检

常用的危机干预技术与方法

常用的危机干预技术与方法 (一)、心理危机快速干预ABC法 1、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2、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快速建立信任关系; 3、认知调整,情绪减压和哀伤辅导。 (二)、放松训练 一般是在安静的环境中按一定要求完成特定的动作程序,通过反复的练习,使人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整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失调,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1、深呼吸放松法 又称为腹式呼吸法。在感觉压力时,试着调整呼吸。深度把手放在肚子上,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腹部用力,感受气息从鼻子进入腹腔,肚子慢慢鼓起来。然后再专注地让腹部慢慢回落,吐出这口气,慢慢地让自己呼吸的时间拉长。每次10分钟左右,可以帮助有效放松。 2、冥想放松法 不管有什么样的想法,不去评判他,只是体验;耐心,我们不必以每时每刻的运动来填充自己的生命。让事物按自己的时间展现出来;不要对自己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期待。只是时时刻刻对自己开放;信任,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直觉;

无为,不想努力获得什么或到达什么地方;接纳,不要担心结果,只集中注意力接纳此刻发生的事情,即便出现了分心也要接纳,只要再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或那个词汇上就好了;放任,如果出现了评判想法,那么就放任并去观察这种想法。 3、音乐放松法 音乐可以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大脑,让脑细胞随着音乐的节奏改变放电频率,从而影响神经递质和激素分泌,改变我们的心率、脉搏、血压、体温、皮肤电导率和肌肉紧张程度等指标,起到改变个体情感、情绪、认知以及行为的作用。 三、如果你被隔离,应该如何调适自己? “隔离”对普通人而言并不寻常。面对一个陌生而且不确定的处境,我们常因自我环境控制力被限制产生不满情绪,又因空间封闭,孤立无援的恐惧感容易扩大。 1)突然到来的人身自由限制,可能会造成暂时的慌张、不知所措。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保持镇定。压抑情绪,反而会影响后续的抗压能力; 2)可能会出现抱怨、愤怒。这时候,你需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比如:打电话给朋友倾诉,或者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情绪;

最新护理心理学试题

《护理心理学》作业 学习中心:湘潭学习中心 专业:护理学 学号:080340108070053 姓名:沈亚辉

作业练习一 一、单选题 1.我国护理心理学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是.(C ) A.研究成果显著B.临床应用实效性强 C.教材的编写和出版D.增加心理学课程设置 E.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2.在临床中对心理护理效果的研究常采用(D ) A.个案研究B.抽样研究 C.回顾性研究D.临床实验研究 E.以上均不是 3. 于人的心理的实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E ) A.心理是脑的机能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的反映 D.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E.有了人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现象 4.”杯弓蛇影”是一种(C) A.幻觉 B.病理性错觉 C.生理性错觉 D.情绪 E.感觉 5. 发明创造所凭借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D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E.幻想 6.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指(E) A.悲哀 B.愤怒 C.情感 D.情操 E.心境 7. 人格的核心是(B) A.能力 B.性格 C.智力 D.气质 E.理想 8. 按照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分类,不属于气质类型的是( D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神经质 E.抑郁质 9. “酸葡萄心理”所属的防御机制是(A) A.合理化 B.升华 C.反向 D.代偿 E.幻想 10. 研究发现,LCU一年累计超过300者,则次年患病可能性高达C A.50% B.60% C.70% D.80% E.90% 11.“护士角色人格”概念区别于“角色人格”概念的关键词是 C A.相似性 B.特异性 C.职业性 D.灵活性 E.适应性 12.护士最暗淡的历史形象主要发生在 B A.15~19世纪 B.16~19世纪 C.16~18世纪 D.15~18世纪 E.15~16世纪 13.将特质区分为3个交叉重叠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C A.霍莱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艾森克 E.弗洛伊德 14.属于护士角色人格内涵的词汇是 A A.忠于职守 B.崇高 C.坦诚 D.无私奉献 E.善良 1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D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16.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D A.放松 B.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感情C.寻求信息 D.恐惧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急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 焦文芬 摘要:目的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结果病人身心舒适。结论急危重症病人良好心理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病人;心理;护理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以从“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研究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救和特别监护的科学。 1.2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 急重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惊慌恐惧的心理这类患者多由于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变化而来医

院就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来诊时常表现惊慌失措,向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态度也不好,情绪波动很大,迫切希望得到最快最好的医疗救助,以抢救他(她)的生命。如凶猛的大出血最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和死亡威胁感,面部烧伤、四肢断离、双目失明等对患者最容易够成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前区剧痛常给患者以一种频临死亡的体验,产生十分明显的恐惧感使患者思想极度紧张,甚至不敢睁眼和翻动身体。 焦虑不安心理为了抢救患者生命,有些急重患者需要立即给予手术治疗。由于起病急,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加上手术痛苦大,对生命有一定的危险,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心理。此时,他(她)们最关心的是医院条件、医生的素质和手术的安全性。他们渴望得到有经验、医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 孤独压抑心理为了便于监护和抢救急重症病员常常将患者安置在一个特殊的病室环境中。如心肌梗死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远离亲人和朋友,探视也受时间限制,医护人员也无暇与之攀谈,使患者有一种深深的隔离感和孤独感。时间过久了,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压抑心理,表现为烦躁、辗转不安、激动易怒、神志恍惚,甚至出现谵妄。 挫折抗治疗心理多见于工伤、事故伤和服毒自杀者,表现为暴躁、易怒、呻吟、哭喊以及不合作和对立行为。如服毒者常因某些难言的内心苦楚而抗拒洗胃和各种抢救治疗。 大部分病人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临终患者接近死亡时会产生十分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多年来,很多西方研究者在探讨临终患者的心理状况时最常引用的是美国医学博士E.Kubler-Ross将大多数患者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反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否认期病人往往不敢面对病情恶化的现实,对死亡的后果没有具体思想准备,希望奇迹会出现。此时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多数病人的这一阶段持续时间的都很短暂,很快会转而进入下一阶段,但是也有病人会持续否认,直至死亡。2.愤怒期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愈发明显,病人开始接受患病的现实,开始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此时病人会出现生气、愤怒、怨恨等情绪反应,无缘无故摔东西或呵斥医护人员和家属。病人的愤怒来源于恐惧和绝望,其愤怒指向可能是多方面的。3.协议期此阶段病人的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 郭慧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郭慧 发表时间:2018-05-02T13:05:34.6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作者:郭慧[导读]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是存在不良的情况,针对每个不同的情况。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这些心理情况,找到针对这些心理特征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的将这1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将这两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是存在不良的情况,针对每个不同的情况,针对性的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特征;护理措施 艾滋病是由人体内T细胞的破坏引起的,对导致缺陷的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致病性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于艾滋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力,这个过程是一个慢性反应,所以疾病很长,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的发展逐年上升,目前部分地区已成为威胁公共卫生,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质量的重大传染病疾病。但是这种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时,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构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的将这1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30.48±5.97)岁;根据传播途径分为经性接触传播患者30例, 经血液传播患者10例,经性乱传播患者10例,文化程度:小学16例,初中14例子,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31.03±6.24)岁;根据传播途径分为经性接触传播患者28例, 经血液传播患者11例,经性乱传播患者11例,文化程度:小学17例,初中13例子,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对比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常规对症护理,引导并监督患者用药。 观察组(针对性护理):依据患者的心理特征为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护理人员应该用那种亲切的语气和态度与病人沟通,耐心的倾听病人抱怨,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应保持与病人的眼神接触,使病人感觉到护理人员的关心,是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赖。 (2)护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保护患者的隐私,开展患者的思想工作,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根据认知疾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敢于面对疾病,知情患者乐于接受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患者被告知通过自我调节和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疾病的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依从性。给予病人的关心和鼓励,缓解病人的内心压力;鼓励亲友与患者沟通,激发主观能动性,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信心[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本次研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值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差.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由患者答卷,满分100分,分值与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用SPS20.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更具优势,P<0.05。观察组SAS评分为35.07±6.48,SDS评分32.08±5.43,护理满意度评分90.47±6.93,对照组SAS评分41.48±8.04,SDS评分47.08±7.94,护理满意度评分80.47±4.73。 3讨论 临床医务人员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发现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患者极易产生因患病而死亡的恐惧,引起患者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同时由于输血感染患者容易产生怨恨情绪,甚至逆向心理。此外,该病会使得患者心理更加敏感,出现自卑心理,可同时降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心[3]。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艾滋病防治措施,该病的死亡率较高。由于艾滋病的病因比较特殊,病人极易出现自卑心理,一般护理人员缺乏与病人的沟通,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较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十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4]。注意和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焦虑,孤独,自卑,甚至自闭症,痛苦,悲观,偏执怀疑和愤怒冲动的恐惧心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激动的心情。艾滋病不仅是一个“治愈”一词,也是一个“防范”一词,而如何控制人群的心理问题,对于提高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进行个性化咨询,进行情绪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发挥作用[5]。另外,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比如在人口比较多的城市,大肆倡导使用避孕套,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治疗,去普及艾滋病相关的知识。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着,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婧,汪德清,蒋双阳,胡春梅.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J/OL].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078.. [2]李丽梅.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蛇志,2017,29(01):64-65.

温医护本《护理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护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D 动机冲突:当多个动机同时存在,有时可表现 为相互矛盾的状态。也称心理冲突。 G 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G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H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护 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H 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起决定作用H 护士角色人格:特指从事护士执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 心理特征总和。 H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环境中交往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H 患者角色:又称病人身份。当一个人被宣布患病 之后,他就获得了患者角色,其原有的社会 角色,就部分或全部地被患者角色所代替。J 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L 临床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N 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Q 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 R 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S 首因效应: 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的效应. S 社会认知: 研究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 S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X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 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X 信度: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 X 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X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X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X 心理治疗:以心理学理论体系,以治疗者与来访者得关系为桥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X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X 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X 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X 心理测验: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Y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于集体无相作用的反应过程。 Y 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Z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确认叫做再认。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 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人文关怀【论文摘要】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积极探讨适应艾滋病患者的新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对54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时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艾滋病患者的住院死亡率由原来的58.67%降至33.33%。结论在积极做好职业防护和各项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并积极实施良好的护理对策、提供心理支持及人文关怀,确实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目前,艾滋病仍是全球热点的健康问题,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疫情J。2005年最新评估显示,中国现有HIV感染和AIDS患者约65万人。对此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随着减少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共同抗击AIDS口号的提出以及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免费使用,近年来本院艾滋病患者的住院例数明显上升,针对如何控制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如何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如何护理艾滋病患者,本院在积极号召做好职业防护、采取抗病毒、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对

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强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并针对其心理特点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和人性化的关怀,在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统计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4例为实验组,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56岁,平均(31.54-7.5)岁;感染途径: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者4例,父婴垂直传播1例,血液传播l8例,性接触传播7例,感染途径无记录者24例。在积极完善职业防护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36例患者好转,18例死亡,死亡率为33.33%;对照组为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29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好转l2例,死亡17例,死亡率为58.62%。 2心理特点分析 艾滋病患者从疑似到初筛到再次确诊,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五期。 2.1恐惧否认期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此期患者一般都不愿意轻易相信、承认自己所患疾病的事实,企图幻想着是化验错误,并对前去做治疗的护士旁侧敲击甚至试图偷看病历而获得再次证实。 2.2愤怒绝望期随着不适症状的逐渐加重和诊断结论的逐渐被证实,患者常表现为挑剔、烦躁、愤世嫉俗、摔东西、骂人、悲

早期先兆流产的心理护理要点及经验探析

早期先兆流产的心理护理要点及经验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保胎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早期先兆流产;心理护理;经验探析 早期先兆流产属于临床常见的妊娠病,是指妊娠12周前阴道出现少量流血,表现为下腹痛或腰腹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1]。早期先兆流产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2]。为探讨其心理护理要点,作者对本院8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先兆流产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②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表现:阴道少量出血,下腹及腰部无明显疼痛。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7±3.0)岁,孕周4~12周,平均孕周(8.6±1.3)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16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8.6±3.1)岁,孕周4~12周,平均孕周(8.7±1.1)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黄体酮,并口服叶酸、维生素及中药等配合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干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如下。 1. 2. 1 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将病情告知患者,并向其讲解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处于担心、迷茫、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将疾病的治疗方式、预后转归及康复治疗方法等告知患者,使其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面对突发情况时,可以冷静面对,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自救手段。 1. 2. 2 增强患者信心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过往成功治疗的案例,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治疗效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危重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汇总

1.下列不是危重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的是: ( C ) A.情绪休克 B.恐惧和紧张 C.文化休克 D.呼吸机依赖心理 2.下列不属于降压药物的是: ( B ) A.β受体阻滞剂 B.M受体阻滞剂 C.钙通道阻滞剂 D.α受体阻滞剂 3.少渣膳食要点 ( C ) A.蔬菜、水果不限制 B.少用调味品 C.选用含纤维少的食物 D.少用动物油 E.注意烹调方法 4.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 C ) A.心房颤动 B.心房扑动 C.心室颤动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5.支气管胸膜瘘一般常发生在术后: ( C ) A.3~4天 B.5~6天 C.7~10天 D.10~12天 6.习惯性流产是指: ( D ) A.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以上 B.连续人工流产3次或以上者 C.反复多次流产 D.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 7.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后最严重、死亡率较高的并发症是: ( D ) A.出血 B.脓胸 C.肺部感染 D.吻合口瘘 8.决定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护理人员的: ( A ) A.工作态度和行为 B.护理技术 C.经验 D.学历 9.护理技术管理的重点是: ( D ) A.提高护理质量

B.提高技术整体功能 C.护士 D.基础护理技术 10.遇热后易破坏的药物是: ( C ) A.酵母片 B.黄连素 C.青霉素 D.盐酸肾上腺素 11.关于血尿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血尿即尿液中带血液 B.1000ml尿中含10ml血液即呈肉眼血尿 C.借助显微镜见到尿液中含红细胞即为镜下血尿 D.根据尿液中血液含量的多少将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12.骨盆骨折最危险的并发症 ( A ) A.骨盆腔内出血 B.膀胱破裂 C.尿道断裂 D.骶丛神经损伤 E.直肠损伤 13.球后注射药物直接发生作用于 ( B ) A.眼球中段 B.眼球后段 C.眼球前段 D.眼球侧段 E.眼球偏右段 14.功能性便秘应避免 ( E ) A.食物不可过于精细 B.高纤维膳食 C.增加饮水量 D.有充分体力活动 E.依赖泻药 15.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灌洗液最宜选用: ( B ) A.1%乳酸溶液 B.2%~4%碳酸氢钠溶液 C.1~5000高锰酸钾溶液 D.0.5%醋酸溶液 16.继续护理学教育是: ( A ) A.终身性护理学教育 B.护理学历教育 C.规范化专业培训 D.护理知识培训 17.临终病人经常抱怨,甚至斥责医护人员和家属,此心理反应期为: ( B ) A.否认期 B.愤怒期

心理危机干预

常见类型 心理反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恋爱破裂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

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同样,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当事者自杀,也要阻止其鲁莽攻击行为。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渡过危机期,危机期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事者可能认为对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产生很坏的信念,但这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延会逐渐淡化。 婚姻障碍 夫妻的感情破裂,结局多是离婚,如果双方都能接受,不会引起危机,否则可能引起危机。 ①夫妻间暂时纠纷,如受当时情绪的影响使矛盾激化时,可能引发冲动行为,甚至凶杀。干预原则为暂时分居,等待双方冷静思考并接受适当的心理辅导后,帮助解决问题,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重演。 ②夫妻间长期纠纷,其原因包括彼此不信任、一方有外遇、受虐待、财产或经济纠纷等。这可以使双方(尤其是女方)产生头痛、失眠、食欲和体重下降、疲乏、心烦、情绪低落等,严重者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干预原则为尽量调解双方矛盾,否则离婚是必然结局。对有自杀企图者应预防自杀,可给予适当药物改善睡眠、焦虑和抑郁情绪。 悲伤反应 与死者关系越密切的人,产生的悲伤反应也就越严重。亲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悲伤反应最重。 ①急性反应: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严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地哭叫,或者处于极度的激动状态。干预原则为将昏厥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如血压持续偏低,应静脉补液。处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应给予BZ使其进入睡眠。当居丧者醒后,应表示同情,营造支持性气氛,让居丧者采取符合逻辑的步骤,逐步减轻悲伤。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关键词】艾滋病 【摘要】不同的性格、文化层次、病情和心理状况,使艾滋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其免疫力、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消除心理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心理学的方法予以积极施护。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人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般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1]。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难题的疾病,难以攻克,治愈率几乎为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复杂,一般会经历5个时期,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予以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 1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 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1.2 愤怒发泄期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

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2]。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 合作协议期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1.4 悲伤忧郁期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5 接受升华期也有许多艾滋病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 2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一个难治性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外,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大部分患者面对死亡、社会孤立、人们的歧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 *导读: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 一、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 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二、愤怒发泄期 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三、合作协议期 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 默不语。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 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四、悲伤忧郁期 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五、接受升华期 也有许多艾滋病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 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 六、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一个难治性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外,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大部分患者面对死亡、社会孤立、人们的歧视做出的反应包括否认、愤怒、抑郁及自杀倾向等。不同患者不同发病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在提供患者适当的

护理学心理学笔试答案

《护理心理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 D] A.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学基础 B.研究心理行为的化学基础 C.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化学基础 D.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E.研究心理行为的人类学基础 2.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 B ]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E.记忆、想象、兴趣、能力、思维、情感意志等 3.按照现代心理学界的标准,四项基本情绪是 [ D ] A.忧虑、快乐、悲哀和愤怒 B.忧虑、快乐、悲哀和恐惧 C.忧虑、快乐、恐惧和愤怒 D.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 E.以上都不对 4.在GAS模式中,机体出现各种复杂的神经生理变化,动员全身的资源抗拒应激源,此期为 [ B ] A.警觉反应期 B.抵抗期 C.衰竭期 D.稳定期 E.激发期 5.下列哪项不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 C ] A.标准程序 B.常模 C.大样本 D.信度 E.效度 6.某儿童按照临床记忆量表换算出的记忆商(MQ)是 125,表示该儿童记忆 [ A ] A.优秀 B.很优秀 C.中上 D.中等 E.中下 7.下列不属于护士实施心理护理职责的选项是 [ C ] A.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 B.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 C.独立开展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 D.心理健康教育 E.心理护理和干预效果 8.音乐疗法主要适用于 [ A ] A.心身疾病 B.精神疾病 C.感染性疾病 D.各种外伤 E.以上均不是 9.急危重症病人初入院的1-2天,最典型的心理特点是 [ A ] A.焦虑、恐惧 B.否认 C.孤独、愤怒 D.依赖 E.自我形象紊乱 10.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决定其特异的心理冲突,从而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该理论为 [ B ] A.心理生物学理论 B.心理动力理论 C.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E.认知理论 11.某医院要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般采取 [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E.以上均不是 12.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为 [ A ] A.验证 B.保持 C.回忆 D.识记 E.再认 1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 D ]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14.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 D ] A.放松 B.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感情 C.寻求信息 D.恐惧 E.逃避 15.在标准化心理测验中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 A ] A.效度 B.精确度 C.信度 D.灵敏度 E.标准度 16.抑郁严重度指数为 0.68,其抑郁程度属于 [ C ] A.正常 B.轻度抑郁 C.中度抑郁 D.重度抑郁 E.极重度抑郁 17.某神志清醒、正接受紧急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目睹医护人员镇定自若的神情和井然有序的救治,依然圆睁双目、焦躁不安。此时该病人的 最主要情绪反应可能是 [ D ] A.过度焦虑 B.严重抑郁 C.高度紧张 D.极度恐慌 E.创伤应激综合征 18.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包括 [ E] A.强化 B.消退 C.示范 D.塑造 E.以上均是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护理干预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工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4.2%。对照组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32.8%。观察组52例患者正常分娩,18例患者终止妊娠,观察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74.3%。对照组40例患者正常分娩,30例患者终止妊娠,对照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57.1%。观察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5.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的提高护理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保胎成功率,确保患者胎儿的安全。 [关键词] 早期先兆流产;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1-9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140 patients with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which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December to 2014 October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70 patients in each.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conventional nursing,but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add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completion of nursing.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2%,while that was 32.8% in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2 patients of normal delivery and 18 patients of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the success rate of keeping pregnant was 74.3%,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0 patients of normal delivery and 30 patients of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the success rate was 57.1%.The success rate of keeping pregna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